前言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人们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涌现出来。大学生承担着传播新社会思想、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但是近年来在学习、就业等问题的影响下,多数大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与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多元文化融合的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降低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
一、多元文化融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多元文化融合的概念
多元文化指的是社会当中存在的各种文化的总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更新不断加快,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化,造就了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融合指的是多种文化交融在一起,互相影响,具有平等性、交往性、差异性以及内聚性等特点[1]。多元文化融合可以促进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需客观看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首先,心理健康指的是身体、情绪以及智力的协调,能够适应周围环境,且可以幸福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将良好的生活适应状态当作心理健康的标准。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的心理、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品质进行教育,从而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即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心理咨询等方式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多元文化融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1.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2]。心理健康教育是多元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其理论模式的发展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多元文化融合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式更为注重人性与客观因素的分析。从客观角度来看,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创新,为此可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多元文化的内容
多元文化可以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领域,可以让教育者对多种教育形式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作为社会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会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丰富多元文化的内容,丰富文化的多样性。
二、多元文化融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所以应该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的精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中,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介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这就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
2. 对教育环境产生了兼收并蓄的影响
首先,兼收并蓄的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当今社会的包容性与自由性较强,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当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社会信息。其次,民主、人权以及法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3]。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可塑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进行民主、人权以及法制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此外,先进思想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3. 有利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多元文化融合可以让学生对多种文化进行比较,切实感受到国家文化的优越性,且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
(二)消极影响
1. 会对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造成冲击
多元文化融合虽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但是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对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造成冲击。例如,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伦理道德困惑、道德评价标准模糊与爱国情感冷漠等情况,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教师与学生会出现心理变化
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导致部分教师与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变化,无法维持心理平衡。例如,部分教师与学生会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逐渐偏离正确的价值观;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也有部分教师与学生出现了困惑与彷徨的情况,甚至行为失控[4]。
3. 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出现了较大的冲突
校园文化逐渐出现多元文化冲突的情况,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元文化的融合弥补了校园文化的不足,但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阻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多元文化融合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多元文化融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高校应该综合分析多元文化融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多元文化融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改善大学生的认知,增强大学生的体验。
1. 认知改变法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换句话说即人的行为是受认知控制的,所以需要通过改变大学生的认知观念、调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改变大学生行为的目的,这就属于认知改变法。通过认知改变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主动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绚烂多姿,对民族与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应当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积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5]。为此,高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第二,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融合意识。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民族文化将逐渐没落,只有不断交流、融合才能够使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所以高校应该让大学生意识到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第三,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兼收并蓄的文化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固然绚烂多姿,但也只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若想实现文化的有效发展就应当具备文化包容意识,客观看待所有的文化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2. 活动体验法
通过活动体验法可以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产生身心体验,继而形成情绪反应与认知改变,并形成相应的行为。这种教育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此高校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加大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力度。掌握大量的心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降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所以,高校应该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科学安排教育内容,为学生传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广播、板报以及校报等方式普及心理学知识。(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高校需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并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为社会服务,并磨练学生的意志。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赖心理教学与心理咨询,也需要日常教学的支持,所以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该结合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挖掘专业知识当中的心理健康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继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6]。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且校园文化是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逐渐形成的,象征着校园精神,所以高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提供和谐愉快的校园环境。
3. 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所以高校应当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构建集动力机制、沟通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于一体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心理素质。
4. 规范网络行为
互联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获取知识。但是,互联网当中也存在一些暴力信息、色情信息,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三观。为此,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规范网络行为,坚守网络阵地,避免不良信息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5.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网络时代中,大学生接触到的新思想越来越多,这些新思想有正面的,但也有负面的,所以应该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方式,为此高校应该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将正确的心理状态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第一,高校应该积极应用在线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直播、微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提高教育质量。第二,高校应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自主学习阵地,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应该积极整合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佳丰富的资源,并在网络教学当中增添一些社会案例,在潜移默化当中调整学生的心态。第三,高校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智慧性。智慧化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使心理健康教育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6. 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先进典型人物,为此高校思想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这些典型案例,并将这些案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担当精神以及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1)积极讲述社会故事。近两年来,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抗击疫情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抗击疫情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抗疫故事展现抗疫精神与中国力量,通过分析抗疫中的人和事凝聚价值共识,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抗疫精神以及生命的可贵。例如,火神山医院ICU的护士长陈静时时刻刻记挂着穿防护服、隔离衣等事件,抢着去做插管、吸痰等危险性较高的操作,守护了很多生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感化学生,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心中。(2)在实践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想将正确的心理状态融入到学生的心中就应该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例如让学生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及信息登记。(3)深入挖掘社会精神的内涵。社会精神是支撑我们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社会精神的内涵,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不断补充社会精神的内容,让学生深刻领悟社会精神。
7.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教育部门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此高校应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性。首先,高校应当不断建设互动平台,优化网络学习的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次,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就心理健康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与研究。此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创新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VR、5G等技术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使抗疫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8. 将心理健康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
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对心理健康的内涵与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也需要根究课程的理论逻辑体系找一个切入点,将心理健康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将心理健康当作教学内容,从而将心理健康融入到教材与课堂当中。高校各科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时,教师就可以将历史上的防疫斗争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疫情的变化与人们抗疫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力量。
四、结语
多元文化融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息息相关,多元文化融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并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且在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文化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区域的文化相互交织、交融,呈现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局面。这虽然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但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造成了影响,为此需要加大对多元文化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力度,通过认知改变法、活动体验法等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推荐阅读: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论文09-18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07-28
多元评价小学生心理10-17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05-23
大学生情绪心理论文07-11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09-21
小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6-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09-14
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