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小学生心理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元评价小学生心理(共8篇)

多元评价小学生心理 篇1

一、整体化的评价理念:让评价更全面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当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教育要关注人的整体发展,除了要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综合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传统的课程评价的功能注重甄别和选拔,新课程评价的功能更加注重发展,即评价不仅要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前世界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己发生改变,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身心品质、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评价观注重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即如何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不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班级教育中的评价要把开设的所有课程都纳入评价范畴。如英语课的口语会话、情景表演;微机课的电脑操作和技能比赛;音乐课的舞蹈训练和电子琴的风采展示;体育课的基本知识和动作表演;美术课的现场作画、沙画展示等。

要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融入评价中,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评价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按照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通过评价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历程,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任何活动都应该从表现单一的认知评价扩展到认知、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评价三者的有机整合,由此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有的班级组织学生到苗圃基地进行除草浇水活动,到户外举行“绿色教育主题中队会”,在校内开展特色班级学生特长展示活动等。

二、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让评价更准确

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如智力水平、学习自觉性、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学生片面发展,大量的学生被淘汰。例如传统的学业成绩评定,只注重学生写在试卷上的答案,学生思维的推理过程、形成假设、论证论点、运用论据等却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而这些对学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传统的学业成绩评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最终被格式化在唯一数据和标准答案上,既不能体验到智慧火花和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愉悦,也不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创新的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因此,在确定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个体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新课程评价承认学生发展维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注重用个性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的实际发展,允许学生在目己的兴趣和特长上有发挥的空间,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关涉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不管它是隐性的、难以客观测评的内容,还是显性的、可客观测评的内容。

一个班级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感、意志等每一方面的评价都应分设不同层次,力求使所有的评价都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达到最优的发展水平,认为自己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还有更高的标准在前方召唤他们,激励他们向下一个目标奋进。具体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也是这样,都因为评价标准的不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体验到各自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发展。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时,有老师把它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一是能够按照课程表独立整理课本,准备学习用具;二是能按时、规范、独立地完成作业,不需他人督促;三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能做到敢于和善于提问;四是主动查找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五是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三、动态化的评价过程:让评价更合理

新课程的评价观把评价看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倾向于采用一些自我参照的评价方式,即通过对比评价结果与学生先前的表现,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这种评价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试图为学生在群体中确定一个位置,因此,评价的重心应该从结果转向过程。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应该在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作出诊断性评价的基础上,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的活动、课堂笔记、家庭作业、个性设计等第一手的资料,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同时结合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学生自身的自我评价来做好形成性评价,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发展作一个终结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

教育的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注重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例如,有的班级,教师设置了夺星比赛,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别: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学生可以拿到黄星,专心听讲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红星,团结协作的学生可以获得一颗绿星,作业工整的学生可以得到蓝星,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进步就奖给一颗金星,得满十颗星就能够换一面枫叶。目的是使学生热心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的评价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评价更人性

量化评价重视客观公正性,减少了主观随意性,相对于过去的主观评定是一种进步。但是量化评价把复杂多样的教育活动简化为一组组统计数据,使得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淹没于数据之中,也丢失了教育中最根本、最有意义的内容。新的评价观更多地采取质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质性评价是当前教育评价领域关注的焦点,是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范式。它倡导的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情景测验、课堂行为记录、学习日记、成长档案袋等等评价方式,已开始被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付诸实施,这将有助于人们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真实而完整的表现。

质性评价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遗弃和全盘否定,教育评价要 实现问卷调查、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测量、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的恰当地整合,有效地发挥两种评价方法各自的优势,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更有效地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班级中没有差生的观念,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表彰和鼓励。在实施多元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激励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坚持多一把尺子量人,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我快乐”;真诚关爱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阳光和雨露”„„如采用小组评价法、活动评价法、鼓励评价法、形象评价法、模糊评价法、无级评价法、个案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反馈评价法等评价的方法和策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形象化为主导,形象评价法比较生动、活泼、具体,学生较易接受,印象深刻,所产生的效果能持续很长时间。

例如,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一朵小红花、一个笑眯眯的太阳、一朵会下雨的云彩、一个小动物、一颗小植物、一个儿童卡通人物形象等奖品,学生从这些图形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又如,当学生取得某一项成绩时,被允许在教室的某一面墙纸上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粉,按上一个手印,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渐渐地,教室的墙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色彩斑斓的小手印,每一个手印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的记录。

五、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评价更公正

传统评价由外部评价者来实施,并且各种外部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互不沟通,被评价者通常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事实证明,无论什么评价如果没有被评者的主动参与,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家长、学生、教师、校长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模式,特别注重评价对象对评价过程的积极参与。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不仅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吸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我。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使用就把教育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学生自己、伙伴、教师、家长四方面的评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有的老师设置了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档案袋,其中有学生的自我介绍和每月的夺星记录,有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成长足迹的电子相册,在每一阶段都穿插老师、家长、伙伴、自己以赠言的方式所做的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多角度(包括学生所接触到的每一方面的人)、全方位(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尊心、自信心、个性和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张扬和发展,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展。

多元评价小学生心理 篇2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这一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的。其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 主张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支柱分别是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目 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如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影响。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关注过程性评价,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可见, 它不仅由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单一性评价转变为融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评价, 从侧重形成性评价向侧重发展性和多元性评价转变, 而且“积极评价、内在激励”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学评价的核心。那么如何实施这种积极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呢? 我校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自2011年开始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 在改进教学评价方面作了尝试。2013年申报为省“积极心理学课程基地”后,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改进与提高。

2.积极激励, 多元评价

我们强调的积极性多元评价, 主要是指评价项目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空的多元化。

2.1评价项目多元化之一:善待错误, 关注过程。

关于错误, 人类有很多至理名言。如“真理之川从它错误的沟渠中流过”, “失败乃成功之母”等, 高中生对这些都耳熟能详。但一旦自己面对回答错误、作业叉叉、考试失败时, 总是不能坦然接受。积极心理学从传统的心理学分化而来, 后者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治为中心, 主要研究抑郁、焦虑等心理弱点;前者侧重研究人类的优点和美德等积极因素, 关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某个方面或有价值的某些思想方法, 旨在挖掘人的潜力, 促进个体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 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评价项目应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只重结论的现状, 使评价的重心由“结论”向“过程”转变。

所以, 在面对学生错误时, 教师不应简单地加以否定, 相反,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讲解, 帮助学生探寻错误结论中的正确解题过程和思维突破口, 发现叉叉中的可圈可点的层次与环节, 并给予毫不犹豫的肯定, 把学生错误的原因尽可能归纳为可控的、特定的原因, 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是我们追求真理的垫脚石。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在审题的切入点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分析问题时需要抓住哪些条件, 思考对策时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失败不是前路上的拦路虎, 而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指明灯。只有这样, 学生才不会害怕错误, 并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增强自信。

2.2评价项目多元化之二: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教材编排看, “科学史话”、“STS”、“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等内容, 充分体现了编者对科学素养培养、科学与社会生活、理论与实践等涉及科学思想、精神、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但在实际教育中, 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把握往往有失偏颇, 有的干脆不讲, 因为考试中很少涉及, 有的则与其他内容分割开来, 例如将生物学史变成单一的历史事实进行讲解, 对科学思想方法、求实创新精神、永不放弃的意志等核心内容的教育反而不予重视。

其实, 实际教学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涉及日常教学的许多方面, 只要稍加注意就有许多教育机会, 尤其是从积极评价的角度。

笔者曾在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教学时遇到这样一个情况:甲乙同桌两位同学是合用一套材料同时进行实验的, 实验报告中平时成绩较差的甲同学记录为: 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 大多数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有少数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而成绩较好的乙同学则记录为: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 , 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笔者让他们解释不同记录的原因, 甲生回答是按照看到的现象记录的, 不知为什么还有少数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乙生回答0.3g/ml的蔗糖溶液为能够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较高浓度溶液 (很多习题中都曾出现这个浓度) , 还有少数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 可能是时间不够导致的误差。首先笔者肯定了乙同学的意见, 但把更好的评价给了甲同学。笔者肯定了他的两大优点:认认真真和实事求是, 一是体现在实验记录的一丝不苟上, 二是对实验事实的尊重和对未知的坦诚。“科学上许多伟大的发现正是来源于科学前辈对细节的质疑, 学习上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期待着和他一起找到答案”。结束时, 笔者用这句话勉励了他。事实上, 随着对这部分内容的深入探究, 该生逐渐意识到即使同一部位的细胞也可能出现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情况, 所以有极少数细胞在其他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的状况下, 仍然维持原状也是可能的。这件事激发了他的生物学习兴趣, 更改变了他学习生物的态度, 从此他更好问, 更精益求精, 半年中成绩取得了长足进步。

2.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你评, 我评, 人人评。

积极心理学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 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与力量、形成积极品德与人格, 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班级、课堂提升归属感, 成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是让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评价, 不仅是老师, 每个学生也要学会寻找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学会赞美, 善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别人的对自己由衷的欣赏, 从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进取的动力。

以下是一节课题研讨公开课中的学生互评选录 (笔者用课后收小纸条的方法汇总评价) , 从中可以看出开展认真互评后学生重新认识了同学, 也重新认识了自我。

自评1:我和他的解答过程是一样的, 但我的结论错了, 一方面说明我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另一方面说明我与他有差距, 而他正是靠规范和细心获得成功, 我只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一定会成功!

自评2:关键点上卡住了, 在老师的点拨、同学的鼓励下, 我成功了, 今天我也很精彩!

自评3:基础知识很重要, 我虽然听懂了方法, 但在一些知识点上碰到障碍, 所以在应用上有困难, 补上这一环, 我也会成功的! 他评1:我的成绩虽然很好 , 但他们的有些方法我也没想到, 看来每个人都有长处值得别人学习, 今天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了深刻的感受。

他评2:他的探究虽然没有得出最终的正确结论, 但其方法和过程还是正确的, 而且他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

吉斯菲尔说过:各人各有优越之处, 至少也有他自以为优秀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 他们固然喜爱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获取成功而不敢自信的地方, 他们更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赞美,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这种赞美其实更是一种期待, 既是对别人的期待, 又是对自己的期待。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赞美与期待更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让对象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 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 变得自信、自尊, 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以避免对方失望, 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2.4评价时空的多元化:课后评价也精彩。

积极心理学对教师的课后评价工作也有积极影响。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力量的培养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与地点, 比如并不是上课时或在教室里才能做到, 在课后的许多时候或场合都能实现积极评价。

如对学习有困难的部分学生, 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详批:对学生的大部分步骤进行详细评价, 不轻易打叉, 在每个错误的地方只进行画线分析, 有时加上“假如这儿不出错, 就成功了”的话语, 而对其中的“亮点”则毫不吝啬地进行褒奖。

而课后个别辅导中的评价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具有针对性, 个性化, 此时的一句肯定、一个赞扬都能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积极鼓励。还可以通过一些非传统的评价方式, 如通过QQ、博客等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实现个性化的积极评价。

3.几点反思

3.1积极评价不能回避错误。

积极评价的目的是纠正错误, 最终获得成功, 所以不能回避或淡化错误, 只是少了以往的批评, 多了些肯定及激励其改正错误的做法。

3.2既要重视情感激励, 又要重视探究引导。

积极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激情, 但仅有激情还不够,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 积极的情感要与理性的思维相结合, 探究中的有效引导仍是教学中的重点。

3.3参与评价的对象还可扩大。

目前我们的评价主要包含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 其实, 这种积极评价的实践还可以扩大到家长对学生、校长或领导对学生等层面。

3.4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有待加强。

这主要是指在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对比中, 能否给出积极性的评价, 从而激励他努力实现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多元评价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篇3

一、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过去,在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时,教师往往把一些显性知识作为评价的内容。如:儿歌说得好不好、算术题算得对不对、图画画得像不像等。这种评价方式,使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方面发展较好的幼儿,经常得到教师的表扬,而对于那些在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方面发展较好的幼儿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因此,他们的突出表现未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认可,容易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且由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受到严重的伤害。那么,如何运用评价手段去发现幼儿的优势智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呢?我认为,只有把过去以知识为主的单一评价目标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即在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时,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应把幼儿的学习兴趣、社会交往、自我保护、责任意识、是非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并不断满足幼儿内在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在评价中,只有改变以成人为主的评价模式,把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才能真正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

(一)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

在以往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时,教师较注重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判断“好孩子”的惟一标准。这种重结果的评价方式,由于评价内容的片面性和评价形式的单一性,使教师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导致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不能及时发现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失去教育的最佳时机。所以,只有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才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个体差异。形成性评价是注重幼儿发展过程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评价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每周一次的评价活动,及时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并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不断调整教育方案,使每个幼儿都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不足,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做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多元评价是教师、家长、自我和同伴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现、认可、鼓励幼儿不同方面进步的一种评价形式。在评价中,首先,让每个幼儿把自己在本周内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说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后,再找出同伴的优点;然后,由教师将幼儿自评和他评的结果进行小结;最后,教师在肯定每个幼儿进步的同时,指出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在他评的过程中,除了教师和同伴对幼儿进行评价外,家长也要记录幼儿在家的情况,并由教师将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这样,教师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以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三)注重评价结果的多样性和形象化

在以往的评价中,教师经常给一些认知水平较好的幼儿贴上一朵“小红花”,受到表扬的幼儿因此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家长也会沉浸在喜悦之中。而那些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在见到家长时,有的拉着父母赶快离开教室,有的对评价活动避而不谈,甚至有的幼儿因屡次得不到“小红花”而拒绝上幼儿园。多元评价的结果是采用形象化的表述形式来记录幼儿的发展水平。在评价中,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教师在班级中开展“七色花”评比活动,将评价内容分别用七种不同颜色的花瓣来表示。如:红花瓣表示学习习惯好、蓝花瓣表示有责任心等。教师根据幼儿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在评比栏中给被评价的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七色花上被涂上一片红色花瓣时,他会激动地告诉大家:“因为我爱学习,所以,我得到了一片红花瓣。”

三、启示

多元评价活动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一个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的全新视角,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在评价初期,当教师要求幼儿讲述自己和同伴的表现时,有的幼儿因胆小或口语表达能力差,害怕同伴嘲笑而不敢发言,经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由想说、敢说到会说。如在自评时,倩玉小朋友说:“我经常举手发言,每天坚持写成长日记,值日生做得好,我觉得有进步了。”在评价中,由于教师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使他们逐渐学会了认识自我。当自己的“闪光点”被老师和同伴发现后,他们会感到“我会做”、“我能行”。

(二)学会了由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

在“七色花”评比中,幼儿能客观地说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同时,还能发现同伴的优点。刘虎说:“我要表扬李青,因为她学习好,英语说得好,歌唱得也好听。”吴琦说:“赵飞表现好。一天早晨,我看见他给新来的小朋友搬椅子。”他的话音刚落,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孟迪帮小朋友整理书包”;“小宇把铅笔借给明明用”;“王冰小朋友帮小班的弟弟系鞋带”……孩子们不仅用良好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还学会了关心同伴、关爱他人。

(三)学会了由他律到自律

多元评价小学生心理 篇4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摘要】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班级文化建设正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着重从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谈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尝试探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途径。【关键词】班级文化;健康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象。”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国各地中小学逐步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接受德育、智育、体育等其它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向学校心理老师的请教,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有关发现和思考,粗略归纳出了普通初中学生面临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心理问题: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对于如何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如何避免答题粗心等问题,不少学生感到困惑;中考是初三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排解不当容易引起多种心理偏差,少数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差,不懂得如何缓解学习压力;每逢考试就失眠、头痛、心慌,甚至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碰到题量大的情况,不懂得科学安排答题时间,考试较难的时候,不会调整心态循序渐进。

2、人际交往问题:与同学交往的困惑,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意识,一些同学一方面显得冷漠、自私,另一方面又渴望友情;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困惑,对异性同学有好感不知该怎么办,不知该怎样拒绝异性同学的求爱;与老师交往的困惑,这一代初中生是相当有个性的一代,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共同语言不多,不容易接受老师的观念,但又渴望被老师认同、被赞扬,惧怕老师又渴望被老师重视;与家长交往的困惑,父母的唠叨让他们觉得反感,和控制欲太强的父母难以相处,父母总是试图探究他们的隐私等,面对这些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经常爆发“家庭战争”,和父母关系不融洽已成为现在中 学生普遍的问题。

3、情绪调节问题:对他人被赞美、获得好成绩、家长有地位有名望、穿名牌衣服等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焦虑、悲哀、猜疑、嫉妒、怨恨甚至故意报复;中学生是自卑感多发期,往往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常常不敢交际、害怕失败、多愁善感、瞻前顾后;内心世界隐秘,不愿过多袒露自己,又常常觉得孤单寂寞,得不到理解;逆反心理较重,对老师和父母的要求往往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教学进度快,不少知识点没能理解、掌握,作业错误率,从而对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成就感,还常常伴有抑郁心理的产生。

就现状而言,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统计,我国初中生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为15%),这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升学乃至将来的就业。由此看来,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刻不容缓,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呼唤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途径。班主任是与学生心灵交流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人必须纳入班级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而班级文化建设正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用智慧和实践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它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因地制宜,全面丰富班级物质文化

1、环境整洁、温馨美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的文化内涵、合理的空间布局,能使教室环境布置彰显特色,促进教室文化建设,起到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斗志的作用,使学生在优美的教室环境中坚定学习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增长各种知识,感受人文关怀。干净的教室是靠全体学生自觉保持而不是靠一日三次强制性打扫。在刚接班时我就强化“教室是我家”的意识,合理分配班级的卫生工作,教育学生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还引导学生在教室的适宜位 2 置摆放一些花草植物,伴随着花草的成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相关学科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自然的美好与成功的喜悦。

2、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把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变成营造文化氛围的阵地,让一面面“文化墙”使学生时时感受着高雅的艺术气息,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如教室后的黑板报,就是一块传递文化的沃土,每期健康向上的内容,美观创新的版面,时时滋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还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谚语格言,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张贴学生自己优秀的手工、摄影、书法作品,来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展现出学生的精神风貌„„浓郁的文化氛围,幽雅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气质,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的中学生是极其崇尚个性的一代,班主任在指导的过程中要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主流文化为中心,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人格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因人为本,合理健全班级制度文化。

1、倡导民主,摒弃专制。

实践证明,一个高度民主的班级,也是一个规范高度完善的班级。在这样的班级里,有班规、班级公约,班干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班费管理制度、卫生制度、文体活动评价制度等等。一个民主化的班级制度,必须体现出对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尊重,所以,班级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该由学生自己生成,班主任在其中起到正确引导作用。有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任程度较高,班级成员自信心、自尊感、集体荣誉感、上进心较强。而在一个专制的班级里,学生被动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其主体意识被压抑,一方面容易导致紧张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甚至由此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如烦躁、易怒、冲动等,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表现出蔑视、反抗制度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很难具备健康的心态。

2、关注发展,因材施教。

班规和班级公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班级制度文化应该具有发展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从 3 初一到初三,学生在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在改变,兴趣爱好在转移,意志品质在变化,因此在不同年级段班级制度文化应该有不同的内容。班主任在民主化引导全体学生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要对自己班级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要分析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文化应该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一条具有个性特点的轨迹,这条轨迹显示出一个班级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可以结合班级的各项制度在教室后墙上开辟一块“友情提示”版。友情提示分为蓝、黄、红三色,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亮蓝色以示提醒,当第二次犯同类错误时亮黄色以示警告,第三次犯错时亮红色说明事态严重,老师家长一同教育。友情提示栏的正中间,可以有班委的温馨话语:当学生偷懒时,可写上“分秒皆关成败,付出总有回报”;当学生泄气时,送给他们一句“没有斗狼的勇气就不要牧羊”;当学生因学习成绩骄傲或自卑时,告诉他们“不要骄傲,别人并不比你笨;不要自卑,别人并不比你聪明”„„这些善意的提醒,好比及时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及时矫正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绪。

(三)因势利导,积极培育班级精神文化。

1、舆论引导,提高修养。

马卡连柯指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够培养学生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是一种“隐性文化”,潜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传递至每一个成员的重要途径就是班级舆论。班级舆论是被集体期望认同的潜在规则,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健康的舆论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强烈愿望,从而落实到自觉的具体行动。班主任在健康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班主任首先应该塑造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阅读、反思等过程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修身养性,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为学生完善人格品质做好积极的表率。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班徽,拟写班训、班风,创作班歌,评选班“花”班“草”,取定班名等,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才能,而且获得了美的熏陶,更增添了昂扬向上的精神斗志。还可在黑板左墙上“种”一棵消息树,班里定期评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才艺之星”、“体育之星”、“礼 4 仪之星”等等,叶片与花儿载着这些优秀学生先进事迹,爬满整棵大树,一学期下来,一棵茁壮挺拔的大树就形成了,这棵消息树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同学们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在引导健康舆论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始终要贯彻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经常利用主题班会共同探讨群体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心理现象,分析原因商讨对策,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班主任要充分相信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剖析能力,有时可请专门的心理教师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来,有专业知识的引导,更具说服力。

2、活动体验,全面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智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才能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让学生在“夸夸我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进步”、“我想夸夸谁”、“我想和谁比一比”、“我想评评某件事”等主题班会交流中敞开心扉,学会赞赏别人与赏识自己,形成相互信任,以诚相待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为自己的进步而自豪。结合学校运动会、双语节、科技节、社会实践等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演讲、专题征文、讲故事、朗诵、歌咏、表演等竞赛,尽量为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提供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找到成就感自豪感。通过各类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健康心理的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我坚信,如果我们坚持不懈抓好班级多元文化建设,整合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教书育人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晓方.刍议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J].天津:天津市教育杂志社,2000(4):28~29;

巧用多元评价,检查学生背诵 篇5

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在开学初和学期末,要背的课文特别的多,老师检查起来比较吃力。让孩子们集体背诵嘛,怕有学生滥竽充数;指名背诵嘛,老师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一的检查。很多学生把背诵当成一种负担,不爱花时间去背诵。于是,我在开学初便给每一个学生都发了一张“采蜜卡”贴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如图:“蜜蜂在众花中采集,酿成甜甜的蜂蜜;我们在精彩篇章中累积,装满我们的知识宝瓶吧!”

“蜜蜂在众花中采集,酿成甜甜的蜂蜜;我们在精彩篇章中累积,装满我们的知识宝瓶吧!”

圆圈中的数字是与本学期要背诵的课文数量是吻合的。孩子们可以自主背诵要背的课文,背完之后可以找家长、老师或背诵组长来5 6 检查(背诵的评价方式:背错的地方+被提示的地方≦3处,否则就要重背)。检查通过后,孩子们就可以在圆圈内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谁先将宝瓶签满字并涂满漂亮的色,谁就可以赢得背诵明星的称号,并且成为下一次的背诵组长。学期末,老师要翻看同学们语文书上的“采蜜卡”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背诵和抽查背诵。

这样的背诵方式,既避免了集体背诵中的滥竽充数,又深受孩子、家长们的喜爱,孩子们可以和时间赛跑,提前背诵,把“采蜜卡”装扮漂亮;家长们的立场也从以前的“我要检查背诵”,变为“要我检查背诵”;而我们老师,则不必在此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说实话,这些大大小小的“老师”们比我们检查的还要认真、仔细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应让学生家长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学生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标准,我校对学生素质教育评价进行改革,取消“分数评价”制,以规范化奖励制度为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努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充分发挥个人天赋及特性,最终达到使全体学生高分高能,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多元化评价的内容:

1、评语评价

以前的等级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发展情况,只是一种模糊的、千人一面评价,对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等,不能全面反应出来,学生也不能全面了解自己。如关心集体、礼貌行为等,只有用评语的形式来表述。评语一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二是充分体现全面育人的德育功能;三是突出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达到具体化、情感化、规范化。评语的内容要围绕学生的认知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两大方面的具体表现,全面评价,并突出个性,覆盖面不可太单一狭窄。要求评语的模式是:优点+鼓励。

2、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大致包括二类,一是收集学生自选之最:如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感兴趣的一本书、最难忘的一次讨论、最出色的一次成果展示等;二是各项评价所制作的一些过程性表格,包括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喜报、证书等,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不断发展。

3、课堂即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倾听,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为课堂添新的活力。

4“星级”学生评选

过去期末评选优秀学生,主要是评选“三好学生”,这样的评价,过多的奖励给了学习成绩靠前的少数学生,而大部分学生与“三好”无缘,面对发奖时,大部分学生那失望的眼神,无奈的期盼,我们便隐隐感到,这种评价方式的单一,名义上是在鼓励争光,激励先进,实际上已经无形中误导教师和学生为分数而战,压抑了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若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习的厌烦,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于是我们学校经过认真思考,学校改变过去传统的“三好学生”的评选办法,采用评选“星级”学生的方法,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体验。我们学校主要设立了以下“星级”学生:⑴学习之星 ⑵文明礼仪之星⑶卫生之星⑷团结互助之星 ⑸孝敬家长之星⑹尊敬老师之星⑺劳动之星⑻爱护公物之星⑼生活习惯之星(10)特长之星(11)写字之星(12)读书之星等。

评选条件及办法:(一)基本条件

1、自律意识强,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2、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成绩在班内良好。

3、思想品德优秀,爱校爱班,热心为集体做好事,在尊师守纪、行为规范、文明礼貌、文娱体育等方面表现良好,在班内、年级内均能起到榜样作用。

4、有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为班级及学校争得荣誉。

5、担任班队干部(包括课代表)热心负责,表现优良,受到老师同学好评。条件:1、2、3为必备条件,具备条件4、5中任一条者优先参评。

对有下列行为的学生发现一次不予参评:

1、随手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不爱护校园环境卫生者;

2、不按时打扫卫生者;

3、有损坏公物,攀折花草树木行为者;

4、在校园 内,尤其是楼道及教室内追逐打闹,使用不文明用语者;

5、进入网吧、游戏厅等“未成年人不适宜”场所者;

6、顶撞老师、侮辱同学者;

7、个人桌凳出现乱涂、乱划现象者;

8、有迟到、旷课行为者;

9、参加劳动、活动不积极者;

10、考试作弊者;

11、有其他较严重违纪情况者。(二)必备条件

1、学习之星: ①、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态度端正。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各科成绩一般都要在优秀或A等以上;最低学科成绩不得低于80分。③、笔记本、作业本齐全,其中作业做到整洁、工整,完成率达100%。正确率较高。④、模范作用好。积极帮助学差生提高学习成绩,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⑤、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受过纪律处分和通报批评。

2、文明礼仪之星: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自觉遵 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自己。②、坚持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校园内外均能做到文明有礼,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敢于同不良行为做斗争。③、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有较好的表现。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本月内无任何违纪行为发生。⑤、诚实守信,校内外言行一致。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与同学坦诚相待,谦恭礼让,团结合作。能尽心尽力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在班级(学校)创建和谐班级(校园)中有较好的表现。⑥、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始终保持自身清洁;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表现突出。

3、卫生之星:热爱劳动,能积极干好自己的卫生值日工作,乐于帮助他人。穿着朴素大方,衣服整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友爱之星:能热心为学校、班级、同学们服务,与人友好交往,团结友爱。懂得尊重和宽容别人,不打骂同学,不为小事与人斤斤计较。

5、孝敬家长之星:在家孝敬父母长辈,能积极帮助家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

劳动,受到家长邻居的好评。

6、尊敬老师之星:尊敬师长,乐于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良好。

7、劳动之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内外及家务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有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坚持搞好班级和区域卫生,值日、值周认真负责,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会做饭及烧简单的菜。

8、爱护公物之星:热爱班集体,能主动管理好班级和学校的公物,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

9、生活习惯之星: 生活中艰苦朴素,不刻意追求吃穿用,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粮食和劳动成果。

10、“读书之星”评选标准 ①、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②、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每学期至少阅读完5本课外书或阅读量达十万字以上,并提供书目)。③、能背诵古诗达到年段标准。④、积极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在班级中能发挥带头作用。⑤、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不少于2篇)。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习作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征文活动。⑦、阅读质量高,能够讲述书中精彩片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1、写字标兵评选标准 ①.坐姿、握笔姿势正确。②.书写规范正确:笔顺正确、无错别字、漏字、多写字,有一定速度。

12、特长之星评选标准: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技能,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13、全能之星:学期末所积荣誉卡积分高,就被评为全能之星。(三)评选办法

1、班级一月评选一次,学校两个月评选一次。

2、以班级为单位,推荐本班候选人作为“班级之星”,正班风,促学风。每班推选各星级符合条件者1名上报学校,评选过程要充分发挥民主,宁缺勿滥。方式有:自评,小组评,班委评,任课教师、班主任评。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选的基础上,推荐给班委进行再评。

2、班级候选人填写申请表,班主任审稿后上报学校。

3、学校评议组对候选人事迹材料认真审查后,确定最终人选,成为学校“之星”。

4、大会表彰,颁发奖状、荣誉卡。

5、设置专栏展示“之星”事迹。

6、整理档案,将评选结果装入学生档案。

三、实施要求:

1、各个班级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不丢落、省略每一个细节。

2、在评选时,要认真对照标准进行,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要尊重人格,以鼓励为主。

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篇7

1.评价目的和功能的异化

学生评价本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但是, 目前的学生评价从评价目的上看, 主要还是在学生之间进行区分, 分辨出优与劣, 继而进行选拔和甄别, 评价的功能就是将学生区分出优劣。学生评价异化成一种促进学生分等级、优胜劣汰的强制性工具, 异化成精英教育得以推行、发展的催化剂。在这个体制中, 甄别与发展尖锐地对立着, 它只能造就选拔考试的暂时胜出者, 不可能产生自由发展的个性。

2.评价内容的片面化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我国学生评价研究对内容的认识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但现实的学生评价内容仍存在片面化的局限, 表现为以知识评价为主, 而漠视诸如学习过程和方法, 学科素养、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 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内容的关照。

3.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从评价方式上看, 目前的学生评价领域中测量评价范式仍居于主导位置, 认为学生评价应该脱离其存在的具体教育背景, 成为一柄客观科学的尺子, 以一种绝对的方式去测量学生已有的成绩及潜力。现实的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 (测验) 或练习、作业为主, 甚至就以考试代替其他形式的评价。这种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但不能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扼杀了教学的生命与活力。并且, 当前学生评价的技术处理方式又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定位, 由此失去了许多富于意义、价值的东西。

4.评价主体的一元化

目前学生评价仍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由于评价主体的一元化和绝对性, 学生只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由于评价者 (教师) 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 被评价者 (学生) 是诚惶诚恐的服从者, 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板的、机械的、冷冰冰的、戒备的、甚至是敌对的“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学生是处于权力最下方的群体, 基本没有“发声”的空间与机会。长此以往, 学生会视教师的评价为圣旨, 不管社会、家长和其他同学对他的评价如何, 这种一家之言的评价必然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或畸形发展。

5.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不当

评价结果的解释只有建立在对评价事实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才能站得住脚, 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然而评价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被评者真实水平的表现。在评价结果方面, 所有信息都被简化为个别数值, 不仅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简单的数量化也不能告诉评价对象各方面的达到情况。评价结果的数值化除了便于教师给学生排队, 对于教学工作的改革帮助不大, 对学生的发展帮助也甚小。同时, 这种评价结果还会造成不少教师对评价结果解释不当的现象, 教师根据这些不当的解释对学生做出错误的评定和结论, 这些结论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自信、自尊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

1.智力观

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 都有自己的智力弱项和强项, 智力之间的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而其中每一种智力都可以自由地和其他智力结合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现实问题, 并创造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所珍视的有效产品。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 而只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 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 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多元智力理论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 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2.教学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 要求教学上以最大限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 即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 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 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 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 使学生的全部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三、多元智能评价观对高校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启示

1.树立积极的学生观, 重视评价的激励、反馈功能。

加德纳认为,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多种智能, 学生之间不存在智力高低的差别, 只存在智力类型的差别。这为我们树立积极的学生观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机会, 要针对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制定多元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同时要重视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有积极反馈、建设性反馈和无用反馈三种方式。积极反馈通过表扬、鼓励等用来增强学生信心的方式进行;建设性反馈被设计用来显示学生的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对如何改进提供特别建议。一般来说, 教师最好以一种可接受的、非防御性的语气, 先采用积极反馈来安慰学生, 然后逐渐使用建设性反馈, 告诉他们必须改进什么, 这样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评价效果。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 以期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省悟和主动改进。

2.丰富教学评价内容, 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 各种智能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种智能在人的智能结构中的同等重要地位以及在个体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从而将其都纳入评价的内容之中。学生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 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关注他们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再现以及基本原理的应用, 还应关注他们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自身生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倡导情境式评价, 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智能是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产品的能力。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 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 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 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一产品, 这种评价可称为“情境化评价”。传统的纸笔测验往往只要求学生能在瞬间再现已学过的知识, 而“情境化评价”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智能组合的作用解决某一现实问题, 这样更能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 变革传统的评价方法并不等于要取消考试, 而是要在教学情境中直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 要让评价在自然参与的学习情境中发生, 以观察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真实表现。

4.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 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评价的实效, 强调促进发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完善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建立在师生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多元评价;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关系, 形成多元化评估主体, 尊重被评者, 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这种转变可以加强各类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使评价信息来源更丰富、评价结果更加真实,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另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学校应转变角色, 成为评价专家、学生课程代理人、学校社区代理人。评价专家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智能强项、弱项提供最新的评估;学生课程代理人要和学生、家长等一同参与课程的开发, 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较多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在于教学的个性化,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可折射出独特的评价观,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探讨多元智能理论, 汲取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 对指导和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生评价,启示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45-49.

[2]徐勇, 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1-95.

[3]张其志.多元智能评估的主要观点及操作要领[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2) 90-96.

[4]蔡敏.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8) 24-27.

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 篇8

其实,习作教学评价,不单纯是为了给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做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习作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要改变小学习作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率的状态,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评价体系,利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评价主体是教师。作文教学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对学生已成形的习作进行评定。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和主观测定为依据,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甄别学生的能力水平或成绩,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探索中,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做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也力求新颖、多样,使学生参与评价不觉得枯燥。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设计评价表。学生和家长借助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做综合性评价。

抽评。组织课堂评价时,在全班的文稿中任意抽取几位同学的文章,由老师或同学大声朗读,或投影放大,全班一起帮这位同学修改、评分。

张贴。利用教室的墙壁,把全班同学的文章,不分优劣,全面张贴出来,供同学评议。当然其他任课教师也会前来阅读。

评选。以作文竞赛的方式,要求全班同学选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评选,全班同学或家长共同参与评选,选出若干篇优秀之作进行表彰。

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过去,学生除了不得不向家长汇报考试成绩外,对平时的学习情况怎样,很少主动向家长汇报,相当多的同学写的习作是不让家长看的。因此,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家长是不甚了解的。由于采取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手段,每次习作不再是过去那样天知地知老师知自己知,而是众所周知了。因此,学生对每次习作都引起了重视,对习作的评价也尤为重视,学生对习作的关注度空前加大,有的同学甚至悄悄地提前预习单元习作,写好提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自我建构,积极地改正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

评价内容多元化,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习作教学的评价目标,也应从三个维度去体现,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设计学生习作的评价内容上,我也力求从三维目标去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评数量速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明确提出“40分种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作为参照,其他学段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速度和数量要求。当然,为了凑字数而写的与题目无关的内容是要删掉不计的。因此在一些作文课上,老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速度要求,记录学生完成习作的时间和速度,给予评价,以此促进学生提高习作效率。

评写作表达。写出来的习作要设法让读者明白你的写作意图,清楚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所以,我常引导学生这样评价:这篇文章的内容有没有意思,写高兴的事能不能引起读者发笑,写气愤的事能不能引起读者也生气,写美景能不能让读者也盼望实地一游,写人物能不能让不认识的人凭着你所写的人物特征找到你所写的这个人,等等。总之,文章要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别人读得懂并且愿意读、喜欢读。

评突出优点和不足。习作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学生更不可能较全面地对一篇文章提出评价意见。如果让学生评价一篇文章的一个优点或一处不足,学生是不难办到的,而且这样评价也利于被评价者有针对性地修改。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评习作的准备。由学生汇报或自我反思:习作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有无事先思考还是临场准备;平时的阅读、思考是否充分等。

评习作方法是否掌握。结合年级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方法进行评价:学会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记叙,是否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记叙,注意有一定的详略安排,突出自己重点想表达的内容,学会分段记叙,会用比喻、拟人、数据、对比等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更吸引人,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评习作的修改。引导学生关注如下方面进行评价:习作前有无起稿,自行修改后才写到作文本上,有无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有没有认真阅读老师、家长或小组成员给你的评语;每次习作前后几稿,是否有明显改进的地方;别人提出的合理性意见是否采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评写作态度。学生是否做到写作态度认真、积极,按时完成习作,书写工整。

评写作诚信。主要评价内容是:学生是否诚实写作,感情真实、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摘抄或改编作文选里的文章。

评写作情感。主要评价学生是否体验到习作的快乐,乐意写作,写完后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有20%归结于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从三维角度设计习作教学的评价内容,既重视了学生的语文认知发展水平,又重视了学生身心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使评价的目标真正达到促使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

评价标准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原来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略松一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评分标准。如习作的字数、速度就可以明确提出几种达标线。另外,为鼓励学生,教师可告知学生每次习作正稿写到作文本上后,还可以重新修改。凡主动修改文章的,每改一稿,都在原来的等级分数上增加一个等级。如原来得“良”的等级分,修改一次后,可以在记分册上记为“良+”,再改,记为“优”“优+”,改得好的,可以跳一级记分。一些作文能力弱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多次的主动修改,达到了好同学一样的等级分。另外,在教师的批改中,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评改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更多地帮助他纠正错别字,把句子写通顺,调整文章的写作顺序,做到文从字顺。对作文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要帮助他准确地用字用词,学会锤炼语言,鼓励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体验。

由于采取了习作教学的多元化评价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虽然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只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在教学实践中,随着多元化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和激励性作用的充分体现,学生势必会逐渐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挥出潜能,最终使多元化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上一篇:朋友店开业一般送什么下一篇:初中七五普法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