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精选8篇)

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 篇1

关键词: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摘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 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

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我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到的乐观、坚强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所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狭隘的学习。冯忠良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里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习区别有三:

1、掌握前人的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2、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

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之所以提到这种特点与区别,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而与权威的研究做比较以求异同。我是一个学习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习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我的学习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虽然学生的学习很狭隘,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及学习生活的能力。亦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习与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际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动机、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认为完美的爱情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中心诊治的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DM诊断标准, 且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排除其他严重的功能障碍性疾病, 男性113例、女性87例, 年龄 (56.2±9.4) 岁, 其中1型糖尿病33例, 2型糖尿病167例, 患糖尿病病程 (5.1±3.5) 年。

1.2 方法

组织糖尿病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系统化地对社区DM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 详细介绍DM的防治和保健知识, 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膳食营养、运动疗法、指导用药、防治并发症、血糖监测、心理调适等。此外,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宣教, 在讲解糖尿病知识时, 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 结合典型的病例, 让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都能听懂讲解。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手册, 患者在家也能进行学习, 鼓励患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病情控制中去。干预前后对患者空腹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餐后2 h血糖 (2 h plasma glucose, 2 h PG)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 A1c) 值进行对比, 并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的疾病认识及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后, DM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提升, 血糖水平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DM患病率也呈不断升高趋势。目前, DM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全世界现约有1.5亿DM患者,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且无法治愈, 患者一经确诊, 需要终生服药治疗, 且其并发症较多, 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 对DM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与自我管理方法, 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病情。国际糖尿病联盟早已将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 是糖尿病综合治理所不可缺少的环节[2]。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思想, 从被动接受治疗改变为主动参与疾病管理。乐观稳定的情绪对DM病人内在环境稳定的维持至关重要, 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从而拮抗胰岛素, 引起血糖升高, 使病情加重。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与理解, 消除其紧张及焦虑情绪。并增强对护士及医生的信任感, 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这使得护理工作开展更为积极有效, 对更好地控制病情, 改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3]。

本研究通过对社区DM患者实施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手段, 促使DM患者自愿地采纳有利于控制疾病的生活方式, 规范遵医行为, 避免或减少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 提升患者的疾病知识层次和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对医嘱的依从性, 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 患者FPG、2 h PG、Hb A1c值均改善, 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提升, 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给予社区DM糖患者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能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改善自我管理的水平, 有利于血糖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健康教育对于社区DM患者疾病认识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市建邺区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 对其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并随访6个月, 对其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对干预前后空腹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餐后2 h血糖 (2 h plasma glucose, 2 h PG)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 A1c) 值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后, DM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提升, 血糖水平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给予社区DM糖患者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改善自我管理的水平, 有利于血糖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疾病认识,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吕秀云.不同糖尿病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3) :38-40.

[2]赵海霞.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控制的近期效果及前景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578.

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 篇3

今年9月13日,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即原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在诞生后的前lO年,这个研究所通过中德项目合作发展成为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市教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参谋和助手;而在进入新世纪后的10年里,更进一步独立自主地发展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之一。回顾其2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该所研究成果中诸多的“第一”,都与所内第一位晋升研究员职称的雷正光先生密切相关:该所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是他编著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独立承担的第一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他主持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的理论方法及其实验方案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第一篇论文,是他撰写的《中德技术员培训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之比较》;在国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则是他用德文撰写的《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雷正光,河南温县人,1945年12月生于上海;1969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赴新疆,先在农场劳动,后在中学任教;1979年回到上海,先后在技工学校和中专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曾任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教务主任;1990年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成立后,调任该所第二研究室主任;1995年该所并入上海市教科院,先后担任课程开发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东亚职业进修学院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副主任、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等。现虽已退休,但仍在职业教育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成果,受到各地职业院校广泛欢迎。在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20周年所庆到来之际,我们特将雷正光教授的一篇新作推荐给本刊读者。

改革开放30余年,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也是我们对职业教育本质及其教学规律进行重新认识的历程。在整个教育领域里,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是极为突出的,也是令人瞩目的。其中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我们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在观念上得到了升华,这也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职业教育与普通的学历教育之间有哪些区别,职业教育是否具有自己所特有的教学规律,对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的。我国自上世纪初开始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在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上,一般比较认同这样一个逻辑路线:职业教育通过提高人的文化水平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从蔡元培、黄炎培等老一辈教育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批职业教育专家,虽然都主张教育与素质、文化与能力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目标,但在具体做法上,并没有解决文化与技能“两张皮”的问题。把文化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甚至把文化和素养贯穿到整个教育之中,最终形成一种能够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新教育类型,这是改革开放30年中职业教育界实践探索中瞄准的一个主要目标。经过30余年来的教育实践,我们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深层次。一方面,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特征日益突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逐步瓦解,市场化、竞争机制等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模式,这一改变促使职业教育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本质和价值: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就业的目标更为直接、指向更为清楚,它对解决就业、解决社会和谐和民生问题具有不容置疑的意义,它是职业教育得以立足于“教育之林”的最充分的理由。而就业导向也并非只是为了解决一次性就业这一简单的功利性目标,而是要“通过职业教育促进职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这一认识凸显了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人的职业发展这两个高层面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外延更为周全,它既包括全日制学历教育,也包括业余学历教育或其他与职业发展有关的继续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企业和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这样的认识不但有利于开辟职业学校的发展空间,促进职业学校的多功能发展,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而且促使“大职业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谓“大职业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以职前学历职业教育为主干的“小职业教育”而言,它以全社会的职业者和职业准备者为对象,以全部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实施主体,将职前学历职业教育与职后培训以及个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学习相连贯。

而对于职业教育本质认识的核心,笔者个人认为,在于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类别这一观念,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回顾30多年前的技工学校和中专学校,与普通学历教育并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区别,学科分类、教材和大纲、教学组织形式都照搬普通教育的已有模式。不论从类型还是从内容来看,职业教育都只不过是普通教育中的一个分枝,不能自成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具有区别性的特征,与普通教育构成了许多区别,从而有必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门类单列开来。在层次上,职业教育也已经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可以互相沟通的层次,完成了自身的体系构建。它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是,在大目标上基本一致,在具体目标上有各自的差异。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注重通过就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人的发展,就业和职业发展成为这一教育的基本主题。

说到底。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作为教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类别,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职业教育具有一些自身的特殊规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许多程式和方法,体现了独到的教育价值。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角度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是相对固定的,传统中专学校的专业也是相对固定的。而30余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如果要贴近产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不断调整专业。这一要求是基于一个地域的产业处在不断调整、不断发展这一现实情况。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布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验表明,职业学校中专业调整及时的,就有机会实现大的发展;专业调整滞后或不变的,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甚至最后走向衰亡。

可以说。专业与职业学校发展的命运紧密关联,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凝结着大量的惨痛教训。目前,对专业进行及时调整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的几个特征已经在职业教育界达成共识。其一,是根据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方法。过去那种从传统教育沿袭而来的闭门造车式的,或从现有课程中删减改造式的课程开发方法已经被摒弃。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和生产过程来分析职业能力,再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转化为教学内容,这一做法被普遍使用。其二,是把岗位技能作为课程的主干内容,将知识融入技能的教学中,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办法是在理论的框架下引入技能知识,现在是在技能知识的框架下,引入必要的相关理论。事实证明,在职业教育中,这样的知识结构对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可行的、有效的。在这一体系下,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成为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从而促进了职业学校从整体着眼提高办学质量的全局眼光。

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实现课程化、系统化

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即使在学校的工厂或实训车间进行。过去也基本沿用师徒传授的方式:师傅言传身教。学徒在工作中感受和领悟,很难用课程化的方式进行规范,在教学中缺乏计划、没有教材、没有量化的指标和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这些都制约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环节上有了很大突破。以项目或课题为单元,形成了实践教学的课程,这类课程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以产品或成品为考核对象,形成了一种新的课程结构。同时,教学中通过采用顺序图、框架图的方式,使原来难以把握的实践教学过程成型、固定,形成一定的程式,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水平。以产品质量、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为核心指标的考核制度也普遍建成,实现了考核制度的科学创新。

四、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运行状况探索多元的实习模式

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实习模式的探索是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在新的、充满困境的外部环境下逐步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由于职业学校都是由行业企业举办的,所以学生的实习条件是天然具备的,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而改革开放后学校与企业行政隶属关系的脱离,才直接引发了职业学校探索多元工学结合模式的迫切要求。30余年的改革实践不仅使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环节的必要性,而且还形成了一些可行、有效的做法。最大的突破是根据企业实际主动调整教学计划和学制安排。适应企业运行的情况。一些职业学校根据各个专业对应企业的不同,形成了多种顶岗实习或半工半读的模式,如适应施工周期的“2+1”顶岗实习模式、适应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轮流顶岗实习模式、针对企业生产周期的“旺人淡出、学做交替”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有限的状况形成的“轮流顶岗、学做合一”模式等。有的职业学校还实行“一年四学期”模式,实施春、夏、秋、冬四学期制,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可行的条件。这种走多元化的工学结合道路的创新思路在许多职业学校都付诸实践。

五、必须进一步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

企业是职业学校人才的入口,是决定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最终裁决者,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所以,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与学校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行业企业不再举办职业学校、不再承担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用人义务的今天,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显得尤其重要,校企的深度合作已经成为职业学校谋求生存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了大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例如,许多学校建立了以企业作为重要角色的校企合作组织,如教学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联合会等,推进了双方合作的紧密度和深度;在合作目标、合作专业、合作模式、合作内容、激励性政策及经费预算等方面,都对双方的责任义务进行了界定,促进校企之间形成稳定、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探索各种类型的定单培养模式,使人才规格贴近企业要求;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方面,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企业派兼职教师到学校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融入企业:学校与企业还通过多元合作发展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如校企联合举办实训基地,把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引进学校,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新平台,使企业与学校一样通过理事身份对学校的发展参与决策,企业在集团中通过各种渠道与学校合作,把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完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接轨,等等。

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 篇4

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早就认识到读书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有些教育工作者2003年就建议设立全民读书日。他们强调,人们应当读好书,尤其是经典著作。通过阅读,人们能更好的学会感恩、有责任心和与人合作,而教育的目的正是要培养这些基本素质。阅读对于中小学生尤为重要,假如他们没有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阅读的兴趣,以后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很难了。

Chinese educators have long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for the country.Some educators, recommended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reading day in 2003.They stressed that people should read a good book, especially the classics.Through reading, people can better learn to be grateful, be responsible and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and the basic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se qualities.Rea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f they don’t have interest in this critical period to develop a reading, cultivating the habit of reading will be very difficult in the future.

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 篇5

当前许多城市儿童由于饮食习惯存在误区,造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得不到纠正,导致营养不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缺乏体育运动,造成了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而许多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身体却非常健壮,他们并没有像城市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吃那么多“山珍海味”,而是青菜豆腐,粗茶淡饭,从小简朴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们刚毅的性格和强壮的体魄。所以从小教育下一代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对纠正少年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提高整个下一代乃至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早餐质量对小学生在校学习行为有重要影响。食用能量和营养素均衡的早餐可使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创造力和耐力有明显提高,反之则不然。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因为一夜的食物消化和吸收,早上是空腹状态。早餐是来补充昨天已经消化的食物,也是一天营养的开始。上午是脑力和体力活动集中的关键时间,早餐马马虎虎、瞎凑合,九十点钟就会饥肠辘辘,大脑兴奋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同时由于胃排空后,夜间分泌的胃酸需要早餐吃下的食物中和,如不吃早餐,胃酸就会刺激胃壁,身体在经过一夜睡眠休息后已为迎接一天的工作、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这时实在需要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应付整日的消耗。

如果不吃早餐将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不吃早餐是胃溃疡等胃肠病发生的诱因之一。早餐吃不吃结果大不同。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吃早餐的儿童短期记忆能力、数字测试成绩更好。早餐丰盛、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充足的学生身体更健壮,精力更充沛,思维更敏捷。他们无论是在身体耐力上,还是在创造力、逻辑判断能力上都好于那些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和孩子有不吃早餐的习惯。因此我套用“一日之计在早餐”,认为吃好早餐是非常重要的。吃营养的早餐更重要。早餐怎样吃才有营养呢?有人认为早餐就是一碗面条加几片肉或鸡蛋,两个面包或者再加一瓶牛奶就足够了,也有人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也许是普遍人群对早餐的观念就这么简单,也有不少人对吃好早餐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一、对营养早餐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早餐是一碗汤面。

其实早餐不能只是一碗热汤面。要知道,一碗面条,除了提供300卡的热量之外,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维生素、矿物质很少。所以,虽然一碗面条下肚,只相当于“一个面包”,七大营养元素都有所缺乏。

误区二:早餐就是烧饼加油条。

早餐也不只是烧饼加油条。一根油条的营养只相当于“半个面包”,而且食用油经加热升温后与被炸食品发生热解,产生强烈的致癌物苯丙吡等有害物质。炸油条的面里的明矾中含铅元素较多,过量的铅能使脑神经发生退行性病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降低。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脂类和膳食纤维都严重缺乏。

误区三:早餐只是一杯牛奶加面包。

早餐一杯牛奶加面包是不行的。先吃面包,然后喝瓶牛奶,有时搭配咖啡,结果全家的抵抗力大幅下降,连一场小感冒都打不过。是因为热量不够,还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

误区四:早餐吃鸡蛋最有营养。

早餐不只是鸡蛋了事,每天早上两个鸡蛋,这样下去身体素质一天比一天差,或者连爬两层楼梯都气喘不已。虽然鸡蛋的氨基酸含量最全面,因为只有蛋白质,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其它营养素也缺乏,怎么会有力气? 误区五:早餐有牛奶、鸡蛋、饼干足够早上营养。

其实早餐也不是你的“自以为是”,早餐有牛奶、鸡蛋加几块饼干,自认为可以满足早餐营养需要,其实不然。因为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

早餐更不能什么都不是,一觉醒来,快到上学或上班时间,可能连一口水都不喝,自称精神不错,其实饥肠辘辘,长期以往更易得病。

早餐也不能靠“营养补充剂”。有些人认为最简单的是服用“营养补充剂”。其实营养补充剂虽然营养全面,却不是主食,对于那些工作太忙吃不好早餐和亚健康的人只是一种暂时的营养补给,不能长期替代早餐。

二、早餐营养不足的害处:

第一,导致发胖。儿童容易生病,身体发育缓慢,智力发育不良。

第二,使学生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第三,易患胆结石和胃病、溃疡,使人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

第四,容易贫血、衰老。

第五,易引发脑血栓。人体血液粘稠度在上午时间处在较高状态,易引发脑血栓,甚至导致中风。

第六,免疫力低下。使人容易反复感冒,易患肝炎、非典型性肺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

所以,吃好早餐决不能马虎。第一要吃早餐,第二是要吃好早餐,并不是说吃一点就行了。因为研究发现,不吃早餐,以及早餐的营养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孩子上午学习的表现,如果不吃早餐,或者早餐的营养不充足,会影响孩子的短暂记忆力和逻辑思维,或者身体耐力,这些指标会受到影响。目前,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早餐是油条、烧饼、面包、稀粥加小菜,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吃早餐。这样的早餐充其量是碳水化合物,只能暂时填饱肚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们的早餐多为牛奶加鸡蛋和面包。所以不仅要吃早餐,而且还要高度重视早餐的质量。有人认为:“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每天坚持吃营养早餐,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强调吃早餐、吃好早餐。吃营养的早餐。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是合不合理,过不过多的问题。在一餐中,营养均衡至关重要。

营养早餐的标准应该是:每日早餐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就是要有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及奶制品等这几类食物,这样的早餐才能保证给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许多人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健康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一日三餐的分配要根据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饮食量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工作种类不同各异。如果摄食不足,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就会出现全身乏力、气短等症状。

食用能量充足、配比均衡的早餐后,学生在数字运算、创造性、想象力及身体耐力等各个方面,都优于早餐搭配不合理的学生。因此,对少年儿童而言,早餐的质量绝不能忽视。

家长应该看看,小学生们提起爸爸妈妈为自己做早饭时的幸福神情。“生儿容易

对于作文的感想随笔 篇6

我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写着什么。杂文越写越杂,散文越写散,诗歌越写越湿,这可能就是我当前的一种写作状态。

我写一些与文化有关的随笔,但不会去写“书的城堡”“夜读”之类矫情的东西;我写一些愤世嫉俗的杂文,但懒得就“马路的盖子被盗了”、“广场的小草被踩了”之类鸡毛蒜皮的事说三道四;我有时会去写一些与景与人有关的散文,但不可能为了表现某个风景或某个人而刻意为之;我没有精力和耐心描写与叙事,只能记录一些情绪、一些感受、一些顿悟。

我喜欢冷静地观察一些事物,观察本源的人性的一些东西;我喜欢用另一种思维和视角,喜欢在平淡中寻找新颖;我喜欢表达自己独到的感受,风景和人物只是一个道具而已。

我用写作解读世上的事,我希望读者能在我的作品里看到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所以,我的思维常常偏离主流,这与我从事的工作恰恰相反。能从两种思维方式中进进出出,需要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这一点我也有些佩服自己。

我喜欢去揭露冠冕堂皇者丑陋和卑劣的一面,也喜欢去发现下层萎缩者善良与光彩的一面。看见驾车没系安全带的人被交警抓了,我会说一句:话该!看见城建管理部门的人员在追赶骑三轮车的、占道卖水果的农民,我会说:快跑!

我在写中常常把自己矛盾与困惑的一面表现出来,常站在与我势不两立者的立场上说话,用肯定的方式否定,用赞美的方式鞭鞑,反话正说、正说反说,我甚至不知是不是在表达自己。

我写过一些细腻的、有关情感的文字,也在写着一些类泼妇骂街的讽谕文字,还写一些清秀的、纯净的散文,不像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我想起自己常说的一句祝酒辞:“酒啊,你有水一样温柔的品质,你有火一样火爆性格,谁说水火不能相容,你就是池莉的一部小说:《水与火的缠绵》。

我喜欢用诗意化的语言写作,好的作品每句话都是诗。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耐读,有值得回味的东西。有时,我的语言可能有一些辛辣、随意与放荡,我感觉只有这样才比较到位。但我讨厌做作,讨厌技巧与装饰。写作就是说话,心平气和,娓娓道来,想说啥说啥。

内容和语言上的随心所欲,使我的文章在网上找到了生存空间。其实,有一些生活、娱乐报刊喜欢这种风格,会选用一些我的文章,但它们不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需要主流思想,需要励志类作品,不喜欢冷笑与乱弹的东西。我写过应景的东西,但只是应景而已。

我用网上写作来沉淀思想与情绪,释放郁闷与压抑。网上的写作,有时在于倾诉与沟通,有时在于疑问与困惑,有时在于自警与自勉,有时在于记录与回味。总之,写作是一种休闲,或者是一种休息,是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感想 篇7

一、大学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一) 对教育的积极性概述。舞蹈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人类对劳动场景、活动内容等的艺术加工, 产生了这项动作形式丰富、情感饱满的艺术, 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参与需求等, 提高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高校开展舞蹈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一方面, 舞蹈教育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使学生能更好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 提高了学校教学的质量。

(二)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舞蹈集文学、音乐、审美等于一体, 这一艺术形式从诞生开始就有着极强的美感。对“美”的追求是人的一种共性, 在学生对舞蹈艺术之美、情感之美的追求过程中, 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审美能力、身体素质等, 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此外, 舞蹈运动可以美体塑形, 是一项有效的减肥运动, 减肥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各个器官的运动功能, 增强了学生体质。

(三) 学生喜爱舞蹈教育的因素分析。人们喜爱舞蹈不是偶然的, 大学生喜爱舞蹈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第一, 舞蹈形式多样, 如运动相对激烈、热情的现代舞、街舞等;比较动感、活泼的拉丁舞、恰恰等;比较传统的民族舞, 此外还有探戈、华尔兹等等, 众多的舞蹈类型适合了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二, 舞蹈的多样、活泼、热烈等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活泼、爱美的天性得以施展, 甚至在忘我的狂舞中寻到一种精神寄托。第三, 舞蹈动作丰富, 可以调动手脚、关节、手腕等身体各部分的运动。且表演轻松, 容易使学生获得满足感。运动强度适量, 通过运动使学生的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总之, 学生在舞蹈中深刻的体验到肢体运动的快感, 舞蹈动作的美感, 体育运动后的舒畅等。此外, 舞蹈伴奏给学生带来了更完美的试听享受;舞蹈情感的表达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等等。受诸多方面影响, 学生愿意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舞蹈教育中, 接受学校的教育, 提高自身的德智体美劳发展, 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社会接班人。

二、舞蹈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一)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首先, 舞蹈是一项活泼、趣味性强、较激烈的运动。不同于单调的跑步、跳绳等运动, 它形式多变、内容丰富,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一些不爱运动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益处, 提高了学生对运动的坚持和耐心, 有助于学生持续、持久的投身到运动健身当中,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其次, 舞蹈有极好的美体塑形作用, 解决了学生减肥的苦恼。同时, 纠正了学生节食减肥等不良行为, 确保了学生身体的健康、美丽。再次, 舞蹈对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舞蹈学习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柔韧度等有极好的锻炼作用, 提高了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应激性等, 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第四, 舞蹈运动促进了人体内血液的循环和流通, 有利于人体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和增强, 减少了人身体疾病的发生,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在学生成才, 人生成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从小就处于一个压力较大的学习环境, 就业的激烈竞争、个人发展的迷茫等, 致使很多大学生的自信心都不足。舞蹈教育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早日成才, 努力、自信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首先, 舞蹈教育通过锻炼、表演、比赛等形式教学、检验教育效果, 这一过程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被关注的成就感,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其次, 舞蹈多以大众表演的形式进行, 在表演过程中, 强大的阵势会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享受, 大众的赞扬和掌声会增强表演参与者自信心。再次, 舞蹈动作丰富, 形式多样, 学习起来也较复杂。在舞蹈学习过程中, 克服舞蹈学习的阻力, 解决舞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和完美。

(三) 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就现代社会而言, 有智商没情商的人很难融入到人类的社会活动中, 在社会大大舞台上会处处碰壁、处处受挫。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形式的表现对于学生情商的培养有积极意义。首先, 舞蹈学习训练了学生的反应速度, 提高了学生情绪控制能力、情绪反应能力等, 使学生的情绪能很好的受到约束和发挥, 有利于学生情商的提高。其次, 舞蹈参与过程中, 学生的投入会使其将一些负面情绪转移、发泄出去,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了学生良好性情的生成和完善, 促进了学生情商的发展。再次, 舞蹈表演需要与舞伴的配合和默契, 这一要求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人生、事业的发展。

(四) 有利于学生高尚品质的培养。第一, 舞蹈表演需要表演者有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提高舞蹈表演的统一性, 在训练过程中, 学生要将舞蹈传达的情感自然的发挥出来, 这一过程, 使学生忘记烦恼、忘记忧郁等情感, 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情感体验中, 将自身的不良情愫清出去, 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乐观、上进的性格。第二, 很多舞蹈表演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 人与人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团结的力量等。提高了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培养了学生包容、理解、宽待他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第三, 舞蹈表演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表演者漫长的付出和刻苦的练习。例如身体柔韧度的练习, 常使一些初学者痛苦难当, 甚至泪流满面。学生对于舞蹈教育的坚持和参与也要经历这些痛苦的考验, 其中的体验, 增强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忍耐精神, 使学生的思想品质更加高尚。

(五)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首先, 舞蹈表演需要表演者有较强的情绪反应能力、动作控制能力等, 而对学生情绪反应能力、动作控制能力的培养, 开发了学生大脑的反应力、统筹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其次, 舞蹈运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开发、情感培养、审美体验等都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 这些方面的综合开发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提升, 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次, 舞蹈教育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开发有积极的意义, 使学生的成功不局限与一种模式, 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情感体验等, 使学生思维方式、办事能力等更为成熟、稳重, 使学生具有一种优雅、睿智的气质。

(六) 有利于美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奏都会体现出它不同的美感。柔和之美、铿锵之美、愉悦之美等。在舞蹈表演体验中, 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会更加强烈, 刺激了学生对美的追求, 提高了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了学生在生活、学生中的幸福感、美感, 使学生的心理更趋向与快乐、阳光。

三、结语

舞蹈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 其在高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和成熟, 高校舞蹈教育将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让学生拥有拼搏、奋斗的“本钱”。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激能力等,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加快乐、满足。将学生个人的目标与社会发展、大众意识紧密的结合起来, 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满、幸福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鞠振艳, 贾小芾, 试析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2 (01) :80-81.

[2]孙中英, 孙伟,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2) :124-126.

浅谈对于刑讯逼供的认识 篇8

关键词:刑讯逼供;影响;防御

2003年张辉、张高平叔侄二人因杭州“5.19”奸杀案被判入狱,10年之后,叔侄终于以分别获得国家赔偿金110万元而平反冤狱。我们在庆幸冤狱得以平反的同时,为我们司法领域频频发生的冤假错案而瞠目结舌。赵作海案件、佘祥林案件、周德胜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还有未等真凶到案就已冤死刑场的聂树斌。这些案件足以说明刑讯逼供,司法权滥用并非偶然。在追求法治文明的今天,被称之为司法落后表现之一的刑讯逼供一再被推向司法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刑讯逼供概述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供述的行为。其构成要件:

(一)违法性构成要件包括:

1、危害行为:行为人必须采用了使用肉刑和变相使用肉刑的方法,对被害人的肉体实施了殴打、捆绑等暴力,或类似于暴力的如冻饿等精神上的折磨。并且行为人有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口供与书面陈述的供述行为。方法与行为必须兼备,否则不构成刑讯逼供。

2、行为对象:公安、司法机关将其作为嫌疑人、被采取刑事逼迫手段逼取供述的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成立本罪不考虑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危害后果:刑讯逼供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刑讯逼供情节严重,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刑讯逼供,造成冤、假、错案的;其他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上述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5、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器械进行审问,如果符合案件需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则不可能构成刑讯逼供。

(二)责任要件包括:

1、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动机上为公为私不影响本罪的认定。

2、主体要件:司法工作人员。另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安机构,其工作人员行使侦查职责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未受公安式录用,受委托履行侦查、监管职责的人员或者合同制民警,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其他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伙同刑讯逼供的,以刑讯逼供罪的共犯论处。

(三)刑讯逼供罪的处罚及与其它罪的界限

根据刑法第247条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徙刑或者拘役。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并从重处罚。

二、刑讯逼供造成的社会影响

1、刑讯逼供在客观上是对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践踏。法治与人权是对文明社会评价的一个标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在客观上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其自身的人权依然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那么大众以及国际评论会重新将中国的司法与传统的官本位联系起来。从而影响中国法治与文明的进程。

2、刑讯逼供是对社会职业伦理与道德情操的一种恶性碰撞。司法工作人员作为法律的守护者应当对法律有所信仰,维护法律的程序正义,不可仰仗手中职权,纵权欲权,打破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成为破坏司法公正的一大黑手。

3、刑讯逼供是司法落后的表现,被害人往往屈打成招,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同时我们的案件形成结案的假象,延误了侦查的良机,从而使真正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三、对于刑讯逼供的防御与监控

1、有法可依是法治发展的第一要求,因此完善立法成为防御各类职权犯罪,包括刑讯逼供的第一保障。在立法中我们不仅要从犯罪的构成,以及罪与非罪的区别中定位此犯罪,我们更要贴近社会现实,从群众挖掘进行司法审讯活动中应该避免能及可以避免的审讯方法,从而最大范围上消除司法与现实的抵触,使我们的立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除了规范以外,要真正发挥法律作用,离不开主体的素质、法律体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因此我们在制定法律之余,确保我们的法律能为法律职业人所掌控,我们在进行掌控的同时,一定要恪尽职守,不可亵渎法律的尊严与公正。我们在进行普法的同时,一定要兼顾人民大众的接受能力,通过通俗的讲解使得我们的法律真正为人民群众所认知。不可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3、严查刑讯逼供案件,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必须有所作为,防止部门保护主义的泛滥,不可形成体系内部的包庇,增强刑讯逼供案件申理情况的透明度。

4、建立可行的司法审查机制。一般情况下,在办案人员审讯录制口供的现场,没有第三方的参与,现行的监控设施并不能很准确地反应事发现场。因此给了侦查机关有些工作人员可乘之机,滥用职权,使用或者变相使用逼供手段达到结案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更为合理的审查机制成了关键。笔者认为,联合合适第三方参与审查不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5、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司法机关系统内部,到有关专门部门的参与,到舆论媒体的参与,甚至到社会大众的参与,形成一个专业,系统,合理的监督链条,全方位监控司法部门的职责行为。当然我们这种假设并非是要形成司法干预。我们尊重司法独立的理由就在于司法公正,那么当我们的司法出现偏差,出现程序上的不公正现象时,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和权力捍卫法律的尊严。

6、对于国家赔偿金问题的升级。国家赔偿制度一方面是对受有冤假错案当事人精神及物质上的补偿;另一方面是对司法机关造成冤假错的惩治。但是根据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及其司法解释,只是针对赔偿请求及其赔偿义务程序等作了规定。并未涉及对于造成此类案件的机关及其当事人的惩治问题。因此国家赔偿其实可以理解为国家为这些违法司法的行为买单,而并未涉及追偿事项。那么相关责任人从一定程度上就会放松自己的职业操守,纵权欲权。(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邱吉顺. 析刑讯逼供现象[J]. 职大学报,2004,( 3) .

[2][3]吴兰州. 浅析我国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新学术论坛,2009,( 10) .

上一篇:我心中的他优秀作文下一篇:手机服务租赁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