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

2022-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华侨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5年,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外事工委)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侨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展。

一、适时修改《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推进法制建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并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我省1997年12月颁布实施的《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委员会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修改《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与省民宗委组成条例起草工作小组,明确条例修改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主要内容、时间进度,提出了“抓住时机,认真部署,抓紧抓实,保质保量”的工作要求。4月份起,起草工作小组先后赴杭州、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市进行调研,走访了有关宗教活动场所,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政府、宗教界人士对条例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还征求了省级有关部门意见,五易其稿,形成草案稿,10月下旬民侨委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并于11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二、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结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的宣传工作,上半年,委员会对上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了省台办的汇报,并书面通知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国土资源厅等11个省级有关部门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委员会组成检查组到台胞投资相对集中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地进行检查,分别听取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情况的汇报,召开了6次座谈会,走访视察了10家台资企业。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地在贯彻执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检查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主要是台商出入境签证,投资环境以及部分台企用电、用工方面的具体困难等。委员会将台商反映比较集中的23个问题分别发函至杭州、绍兴、嘉兴市政府、省公安厅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整改或予以研究。经督查,上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些一时难以办到的也向台商进行了解释。

10月,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民宗委关于对《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后落实情况的汇报。总体上看,成效明显。一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有所增加。二是少数民族千部培养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目前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党政班子中,均配有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区)的领导班子中基本上配有民族干部,民族干部数量有所增加。三是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落实了少数民族升学

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民族教育的资金投入,省级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四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有所改善。但是从全局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全省的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差距仍在拉大,特别是随着我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少数民族工作还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年底,委员会还听取了省侨办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法检查后几个问题落实情况的汇报,肯定了成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委员会组织省人大代表民族华侨专业小组去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视察,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关注的景鄞扶贫开发区问题,孙优贤副主任亲自给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去函,希望能妥善解决景鄞扶贫开发区问题。习近平书记专门作了批示,宁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电非常关注,省级有关部门正在协调中,委员会将继续予以关注。委员会还视察走访了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出了关于玉皇山福星观改建和玉皇宫的复建问题,杭州市十分重视,组织有关部门专题进行研究落实。目前,问题已基本解决,维护了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委员会还派员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执法跟踪检查。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我省人大民侨工作服务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保护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我委审议的《关于要求加快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立法进程的建议》议案,委员会非常重视,认为立法保护华侨在国内的正当权益,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侨务资源;发挥侨力,凝聚侨心,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到杭州、宁波、温州、丽水市进行了调研,广泛征求华侨归侨侨眷和政府侨务部门的意见,还向北京、上海市人大民侨委了解情况。委员会专门组团就华侨国内权益等问题赴西班牙、意大利听取侨胞的意见,看望慰问浙江籍华侨。9月份,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毅率团,来我省就新华侨华人情况及其华侨、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委员会积极配合,使调研取得实效。

为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丽水民族工作重点县区并深入到龙泉市竹垟畲族乡,莲都区老竹、丽新畲族乡和松阳县板桥畲族乡进行调研。

四、积极拓展渠道和领域,做好人大外事工作

一年来,积极与省外办等部门联系,制定年度外事计划,先后组团8批赴日本、韩国、瑞典、芬兰、阿根廷、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古巴、牙买加等国考察访问。代表团出访期间,注重学习借鉴各国议会的立法管理监督经验、议会及事务局的运作,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出访结束后,代表团均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报告。重要的团组出访报告还转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参考。

会同省外办接待了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菲律宾、荷兰、贝宁、乌克兰、密克罗尼西亚等国的23批代表团来访。其中全国人大邀请的国家级议长2批,分别是贝宁国民议会议长伊吉和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议长)米哈伊洛维奇,上海市人大邀请顺访我省的德国汉堡、韩国釜山、日本大阪等地方的议长及议会代表团4批。

五、加强上下左右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人大民侨工作

一年来,委员会加强与全国人大对口部门的联系。7月,派员参加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在江西召开的全国人大侨务办事机构负责人会议。8月在广西南宁,参加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座谈会。11月,派员参加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重庆举办的第九期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干部培训班。接待了全国人大外事局安排来浙江的外宾,接待了来自全国人大、外省(市、区)人大及民

侨外委来浙考察调研的有关领导12批。委员会还赴青海、宁夏、云南学习考察民族宗教工作。加强与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省侨办、省台办等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做好侨务、对台及有关涉外工作。组织并参加“五侨”、“八台”联席会议,努力发挥全省侨台工作机构的合力。

为加强与各市人大民侨部门的联系,7月中旬,在舟山召开全省人大宗教工作专题座谈会。这次会议是1995年宗教工作归口委员会联系以来首次宗教工作专题会议,会议邀请了省民宗委有关领导讲解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我省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征求了修改《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的意见。年底,召开省辖市人大民侨委主任会议,听取了对委员会工作意见,交流了各市人大民侨委工作的经验,商议明年工作安排,时间虽短,效果较好。

委员会协助接待台湾苗栗县议会议长率领的代表团来浙江参观考察,还与常委会代表工委、省台办等部门共同组织了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人大代表组团赴南京参加国务院台办举行的“双百论坛”活动,通过与台湾省及苗栗县议员的交流接触,推进对台工作。

六、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各项工作

委员会积极参加省委、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统一安排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央、省委领导讲话和有关读本、文件。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转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文件,组织委员会全体成员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专题听取了省民宗委主任钟小毛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法制讲座、论坛等等。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任命了徐兰英同志为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常委会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加强了委员会的工作力量。委员会分别参加全省侨务、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办理省人大民侨方面的来信来访52件(次),与省委统战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中秋“三胞”茶话会。

一年来,虽然委员会按预定的计划完成了工作任务,但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监督实效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发挥少数民族代表、归侨侨眷人大代表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要着力克服薄弱环节,努力做好我省人大民侨工作。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里。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推进我省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外事工作,努力为我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外来少数民族日益增多,由于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外来少数民族与本地群众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并呈逐年增多之势,成为影响我省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城市民族工作的这种特殊情况要求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要加大城市民族工作的分量。明年是《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颁布3周年,委员会拟重点对我省城市少数民族工作进行执法检查。拟对《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后的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继续做好《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的修订工作。协助、指导景宁畲族自治县修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做好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前联系协调省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条例有关内容的工作。

二、重视调研工作

根据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要重视华侨国内权益保护的要求,委员会将继续就华侨国内权益保护问题进行调研。

我省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国内外穆斯林来浙经商的趋势与日俱增。穆斯林在饮食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为规范清真食品的管理,维护穆斯林群众的权益,委员会拟会同省民宗委对浙江省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进行调研。

三、做好外事工作

继续做好省人大与各友好省州道县议会的交往,会同省外办接待好外国地方议会代表团的来访工作,做好全国人大安排来浙访问的外国议会代表团的接待工作。拓宽与更多国家议会交往渠道,拓展更多的议会工作交流的议题。通过议会交往,努力促进与所在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实质性交流和合作。

不断扩展人大外事工作的领域和交往渠道。在做好议会交往的同时,开展各专门委员会业务相关的交往,拓宽业务交往渠道,在重视与议会、政府交往的同时,拓展民间交往;加强外事工作与侨务、对台工作的密切结合,做好外事档案工作,加强外事交往后的跟踪联系落实工作。

四、加强联系,做好日常工作

拟于下半年召开各市、重点县(市、区)民侨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省辖市人大民侨委的工作联系。总结民侨工作的经验,推动民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加强与兄弟省(市、区)人大民侨外委的联系、交流。协助、配合全国人大对口部门来浙江的考察调研等活动。做好与省政府对口部门沟通、联系工作。认真做好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办的各项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修改后的《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委员会会议及主任委员办公会议制度,严格遵守各项工作规则和程序,形成认真学习、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扎实工作的良好风气,努力使人大民侨委工作有新的进展。

第2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华侨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60周年。一年来,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认真贯彻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继续围绕民族工作促发展、宗教工作促和谐、侨台工作促维权、外事工作促交往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依法履职,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民宗侨台外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在立法工作方面,认真做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修订的前期准备

届初,委员会在客观分析了民宗侨台外等方面的立法情况后,首先将《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修订上报并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以此作为引领民族工作的切入点,促进全省民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4年,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委员会认真开展了《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修订工作。为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牵头成立了由省人大民侨委、省人大法委和省政府民宗委组成的条例修改起草小组,深入到全省11个设区的市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了民族部门、人大代表、少数民族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次修改并形成条例修订草案。接着起草小组在认真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再次对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条例修订草案已列入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条件成熟时将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

二、在监督工作方面,重点开展出入境管理法执行情况的检查

为推进涉外执法的规范化法治化,服务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委员会受常委会委托,于2014年8月至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就我省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听取了省公安厅、省外侨办等十几家省级有关单位关于法律执行情况的汇报,并赴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及桐乡市、义乌市、柯桥区等地进行重点检查,深入了解出入境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特点和存在问题,就出入境人数增长迅猛,出入境管理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入境人员身份构成复杂、目的更加多元、居住日趋分散、流动性非常大,外国人管理难度显著加大;“三非”等涉外案件和热点问题增多,涉外管理和维稳的压力持续上升等问题,提出深入实施出入境管理法、改进和加强出入境管理工作若干建议,形成了关于检查出入境管理法执行情况的报告,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并形成审议意见交省政府研究办理。

三、在代表工作方面,注重发挥少数民族及侨界代表的积极作用

一是认真办理代表建议2件。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交付民侨委办理的共有2件,分别是关于要求修改《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制定《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的建议。委员会认真研究,拟定工作方案,在调研和沟通的基础上,形成了办理意见并答复代表,代表对结果表示满意。

二是开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组织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民侨专业小组成员赴嘉兴、嘉善等地开展了对台工作专题视察活动,就台商在我省投资情况听取汇报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

三是重视加强与代表的联系,邀请代表参加有关活动。根据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委员会组成人员到温岭、桐乡、海宁等代表联络站就制定《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等常委会中心工作,直接听取基层代表的意见建议。经常邀请代表参加有关立法、执法检查、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

四、在调研工作方面,着力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开展了主任会议成员重点课题调研。结合省委“三改一拆”的工作部署,委员会在省人大常委会冯明副主任的带领下,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赴温州市、台州市等重点地区对我省民间信仰活动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民间信仰事务管理情况的现状,深刻分析无序发展的原因,形成《关于加强民间信仰事务规范管理的调研与思考》的报告,就规范民间信仰活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报告得到了省委王辉忠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茅临生副主任等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省民宗委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有关建议,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意见》的出台。

二是开展了外事和侨台工作调研。2014年3月,委员会就我省人大对外交往工作这一课题赴上海、江苏进行调研,在吸取兄弟省市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关于加强省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意见》,并提交主任会议通过。6月至8月,委员会就侨台工作对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丽水市、嘉兴市等地开展书面调研,在此基础上又赴宁波市等重点侨乡深入了解侨胞权益保障情况,还督促久拖不决的嘉兴市涉侨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在杭州市实地走访台资企业并听取台商对维权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三是开展了民族工作的联合调研。为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委员会参加省联合调研组,对全省民族工作进行了再调研,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今后民族工作的目标方向。

同时,配合全国人大民委开展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今年6月,委员会配合全国人大民委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赴景宁畲族自治县进行调研。

五、在外事工作方面,进一步拓展与外国地方议会的交往

一是通过组团出访工作,推动建立与外国地方议会长期交往的工作机制。今年,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外事工作的规定精神,配合省外侨办完成1批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的团组对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希腊的出访,圆满完成了出席希腊国际海事展、与外国政府机构建立工作联系、考察境外市场和并购项目等各项出访任务。完成3批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带队的团组的出访工作,分别出访了法国、捷克、奥地利和日本、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美国、阿根廷。组团工作严格按照《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因公组团出国(境)工作规程》的要求,围绕常委会年度立法事项、监督议题认真设计出访任务,认真开展与外国议会的交流。同时,注重对侨胞走访慰问,了解侨胞在居住国创业、生活以及权益受保护的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把外事工作和侨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通过做好来访外宾接待工作,宣传浙江、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年配合省外侨办接待了来访外宾9批,分别是:日本福井县友好代表团2批,美亚基金会美国议员助手代表团,日本静冈县议会代表团,美中政策基金会第二批国会议员助手团,韩国全罗南道议会代表团,美国新泽西州副议长一行等。同时,还配合全国人大侨委接待了来自美国东部的侨领团。向外宾和侨胞介绍了我省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服务了国家外交工作大局。

六、在自身建设方面,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一是注重学习。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张德江委员长来浙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学习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有关民宗侨台外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民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主任委员办公会议制度,把集中学习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把握大局、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强联系。为形成工作合力,提高人大工作的整体实效,委员会注重与上下左右的沟通联系,增强各级人大民宗侨台外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互相学习,促进工作。今年,委员会分别参加了全国人大民委举办的民族工作干部学习班和全国人大侨委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争取全国人大对口部门对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人大民宗侨台工作座谈会,与兄弟省市交流了工作做法和经验。加强与市县人大对口委员会工作的联动,寓指导于联动之中。进一步密切与省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加强对政府的工作监督,支持政府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

这一年的工作,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人大民侨工作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必须依靠法治,必须找准切入点,必须形成整体合力。此外,我们也清醒看到,民宗侨台外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很强,做好这些领域的立法、监督工作相对有一定难度,而我们的学习和调研还不够深入,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都有待增强;与代表特别是民宗侨台方面的代表联系还不够密切,这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有待今后改进、加强和提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5年,委员会要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加强和改进人大民宗侨台外各项工作,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立法工作

根据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有关民族华侨等领域的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2015年要完成《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待条件成熟时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时,要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加强侨商回归的法制保障,就《浙江省华侨权益保障条例》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调研。要以更为认真、严谨的态度,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扎实稳步推进民侨领域有关工作。

二、监督工作

协助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涉及民宗侨台外等方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民侨委一项重要职责。2015年,民侨委要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监督实效。针对民宗侨台外工作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有效监督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有力执行。委员会将重点对2014年开展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以进一步推动该法律的贯彻实施。适时听取政府相关部门执行宗教和涉外、涉侨、涉台等方面法律法规情况的专项汇报,对其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推动相关问题依法解决。

三、代表工作

继续增强代表主体意识,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认真做好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代表议案审议工作,按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加强对涉及本委员会的代表重点建议意见的跟踪督办,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提高建议办理的实效。加强与民宗侨台界人大代表的联系,认真组织代表参加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搞好代表专业小组视察的服务保障,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

四、调研工作

继续把调查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年度立法、监督工作,在民族工作方面,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趋势,针对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对城市民族工作进行调研;在侨、台工作方面,继续对《浙江省华侨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和《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为制定《浙江省华侨权益保障条例》奠定基础,为维护侨胞、台胞合法权益作出努力。

五、外事工作

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外事工作的规定要求,做好年度组团出访工作和外宾来访接待工作。认真实施《关于加强省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意见》,努力推动建立与外国地方议会长期交往的工作机制,创新和拓展我省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新局面。同时,要发挥人大外事侨务工作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推进外事侨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自身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与各方面工作的联系,组织有关专业学习和培训,并就一些重点工作共同开展调研和检查,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大民侨工作的整体实效。坚持委员会和办公室的工作会议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履职效能。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省人大民侨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3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华侨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3年,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围绕民族工作促发展、宗教工作促和谐、侨台工作促维权、外事工作促交往的主题,依法履职,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中心工作,力求监督实效

一年来,委员会紧紧围绕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对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进行审议。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委员会对《浙江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中期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审议。委员会在审议省民宗委有关自评报告的基础上,赴温州、丽水、苍南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听取实施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丽景民族工业园等工程项目建设,了解了丽水学院、苍南民族中学的教育培训工作,并与部分人大代表、相关部门代表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我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肯定了成绩,并针对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群众的人均收入和城市民族工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推动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和更强的力度完成规划目标。

二是对归侨侨眷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对归侨侨眷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审议,今年委员会对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在跟踪督查过程中,委员会积极联系侨界代表,广泛听取侨胞侨眷的意见建议,赴青田、瑞安等重点侨乡实地了解情况,并选择了一些久拖未决的纠纷,多次听取有关部门及双方当事人的反映,全面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反复与有关部门和双方当事人沟通联系、磋商协调。通过调解,这些久拖未决的纠纷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既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又为“浙商回归”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参加常委会开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执法检查。今年4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会根据年度监督工作计划,采取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委员会抽派人员在常委会副主任冯明同志的带领下,赴舟山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组认真听取政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水源地,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报告和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效地督促了当地政府依法行政,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二、深入调查研究,突出工作重点

委员会在开局之年把调查研究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努力在调查研究中寻求做好人大民侨工作的切入点。

一是对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委员会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和省人大代表的建议,成立调研组,相继赴杭州、宁波、温州、丽水等地,对全省十八个民族乡镇以及部分民族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形成了《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呼声,加快推进民族乡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报告在充分肯定少数民族乡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同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和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调整帮扶思路、出台帮扶意见的建议。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同志专门作出了批示,同意报告提出的建议,要求照此操作。在委员会的积极推动下,省政府已于去年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设立丽水学院少数民族分院的建议也得到省教育厅和丽水市的认同和支持。

二是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情况进行前期调研。为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管理和引导,委员会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作为服务省委“三改一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先后赴温州、金华、台州、东阳、平阳、苍南、玉环等地,听取当地政府的情况介绍,征求建议提出代表的意见,为推动省政府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适时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打下了基础。

三是配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进行海洋基本法代表议案调研。今年9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调研组来我省开展海洋基本法代表议案调研。委员会根据调研组的要求,及时与有关厅局和地市沟通,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调研组分别在杭州、宁波两市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十几个相关政府部门的汇报,并对宁波、象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服务保障,发挥代表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为代表服务的意识,拓展代表联系渠道,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一是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民侨委审议的代表议案建议各1件,即关于要求修订《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议案和关于对民间信仰场所管理办法进行立法的建议。委员会制定方案,向有关部门发出征求意见函,并实地走访考察,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在充分调研和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了议案审议报告和建议办理意见。目前,《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已列入省十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调研项目库第一类项目。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专题调研工作已着手展开。代表们对议案建议的办理表示满意。

二是组织开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11月下旬,委员会组织省人大代表民族华侨组对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和江南镇进行了视察,听取了莪山畲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莪山畲族文化传承和农业发展以及江南镇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参加视察活动的代表对莪山畲族乡的全面建设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对畲乡的特色村寨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相关代表当即表示要发挥工作优势,对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是重视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委员会十分重视代表联系工作,创新方法,拓宽渠道。建立民侨方面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信息资料库,健全代表联系网络,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人大代表联系渠道。以代表履职平台为载体,及时发布民侨委工作情况,积极与代表开展互动,充分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权,有效提高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赴基层与代表走亲连心,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建议,进一步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

四、建立健全制度,拓展外事工作

今年,委员会把外事工作的重心放在进一步规范外事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上,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力求务实。

一是进一步规范因公组团出国(境)工作。今年,中央和省委先后下发了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工作的若干文件。为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外事工作委员会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草拟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因公组团出国(境)工作规程》,严格遵循限量管理要求,强调因事定人原则,突出公务活动的实效性,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因公组团出国(境)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和务实开展。规程已经十二届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

二是进一步推进省人大常委会对外交往工作。一年来,外事工作委员会把加强和推进省人大常委会对外交往作为创新工作、开拓局面的重要抓手,赴杭州、宁波、绍兴、义乌等地就友城议会交往情况进行调研,走访了省外办、省侨办、省侨联、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了解我省友城工作、侨务资源和海外浙商的有关情况,草拟了《关于加强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若干意见》,确立了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保障机制措施,为今后一个时期积极稳妥地推进人大对外交往工作奠定了基础。若干意见草案拟于明年初提交主任会议研究通过。

三是做好组团出访和来宾接待工作。一年来,外事工作委员会会同省外办完成了4个团组的组团服务工作,完成了1个团组的赴台考察工作。在组团出访过程中,积极推进省人大常委会与外国地方议会的友好交往,分别与罗马尼亚伊乐福夫县签订了省县友好关系意向书,建立了务实合作的议会交流机制;与德国石荷州政府举行了省州促进委员会会议,确定了合作计划,签署了会议备忘录;参加了我省与日本福井、枥木结好20周年庆典活动,促进了我省与日本地方议会的友好关系。此外,还会同有关部门接待了阿联酋联邦国会等来访团6个;接待了来自瑞士、罗马尼亚等国侨团2个,参加和接待了国务院侨办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活动以及来自33个国家的89位代表。在接待来宾过程中,外事工作委员会与省外办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周密安排,保证了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较好地配合了中央总体外交,展示了我省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换届后,委员会把自身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注重学习,完善制度,改进作风,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换届后,委员会以学习为切入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张德江委员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把人大民侨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常委会组织的专题学习会和专题讲座,认真学习民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履职工作能力。

二是完善制度。为了明确工作职责,更好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编印了民侨工作法律手册,坚持每月一次的委办会议制度,把集中学习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了加强与省政府对口部门和省人大机关有关部门的联系制度,使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强化沟通。为了形成工作合力,委员会十分注重与上下左右的沟通联系。今年,委员会分别参加了全国人大相关专委会举办的三个培训班,争取全国人大对口部门对我省人大民侨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人大民宗侨台工作会议,与兄弟省市交流了工作做法和经验。加强对市县人大工作的指导,举办了全省人大民侨工作培训班,召开了全省人大民侨工作座谈会。密切与省政府和省人大机关有关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民宗侨台外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是改进作风。委员会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问题,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严肃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做到勤俭节约、严守纪律。切实将张德江委员长关于人大“有些工作是‘一线’,有时还是‘火线’”的讲话精神和省委的要求落到实处,改进作风、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委员会虽顺利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调查研究工作还需不断深入,有效性有待增强;民宗侨台外的专业知识亟待加强;与代表和工作对象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和广泛。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改进和解决。

2014年,委员会要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围绕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结合人大民侨工作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合心合力,务求实效,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14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立法工作。完成《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民族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强,立法难度相对较大。委员会将把此项立法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来抓,牵头成立条例修订起草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对条例修改完善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调研,提出条例修订草案稿。

二、监督工作。对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的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常委会审议。通过对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完善执法体制,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为深化浙江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对民族、宗教和涉侨、涉台等方面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督查。以涉侨、涉台方面的典型案例跟踪督办为切入点,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三、代表工作。继续做好议案办理和重点建议意见的督办工作。认真做好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代表议案审议工作,按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加强对涉及本委员会的代表提出的重点建议意见的跟踪督办,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提高建议办理的实效。健全代表联系工作网络,加强与民宗侨台界人大代表的联系,做好代表专业小组视察和考察工作。

四、调研工作。继续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推动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为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规范民间信仰活动提供政策依据。对华侨权益保障工作进行调研,为立法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对《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切实维护归侨侨眷和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

五、外事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文件精神,规范有序地做好年度组团出访工作和外宾来访接待工作。根据《关于加强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全省中心工作、服务人大自身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开拓我省人大对外交往工作新局面。2014年,将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在依托友城的基础上,开展与若干国家省议会的交流,以促进建立相对固定的交流机制。

六、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把各项工作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工作大局上来。进一步健全委员会会议及办公室工作会议等制度,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省人大民侨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4篇:北京市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选举实施细则修正案(草案)

一、将第六条修改为:“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在归侨人数较多的地区,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

二、将第八条修改为:“驻京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选举所在区、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选举经费由财政开支,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选举工作的需要。”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市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在代表选举期间设立市选举工作办公室,办理指导选举工作的有关事宜。”

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区、县、乡、民族乡、镇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选举委员会受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选举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5篇:北京市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

【发布单位】801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9-09-21 【生效日期】199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

(1989年9月21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条第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第二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四条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 宪法的实施,保证法律、行政法规、本市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三)根据国家计划,审查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

(四)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五)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民政、治安、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村镇建设等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六)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七)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八)撤销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九)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保护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村承包经营户、私营企业、个体工商的合法权益;

(十一)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十二)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于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民族乡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第五条第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法罢免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第三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六条第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半年至少举行一次;每年的第一次会议,应当不迟于3月底前举行。

每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本届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举行。

第七条第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第八条第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主席团召集并主持。

每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由上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召集。

经过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主席团可以临时召集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九条第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通过本次会议

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由上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第十条第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由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选举产生。在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内,经预备会议通过,可以对主席团作个别调整。

主席团一般由5人至9人组成。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设常务主席1人,由主席团在其成员中推选产生。常务主席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和负责大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不得兼任常务主席。

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设秘书1人,协助常务主席办理日常事务。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议案人要求撤回的,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各项议案的审议在大会全体会议上进行。代表人数较多的,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大会审议。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它所属各工作部门的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受质询机关。受质询的机关必须在会议中负责答复。

代表总数在40人以下的,五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质询案。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的时候,代表可以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负责人说明。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主席团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对迫切需要办理又有条件办理的,应当在会议期间办理或提出办理方案答复代表。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每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设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其职权行使至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为止。

新的一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出后,由上届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并向上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报告,经主席团审议后,在新的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上宣布。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列席会议;其他有关机关、团体副主任,经主席团决定,可以列席会议。

列席人数不得超过代表总数的二分之一。

第四章 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选举、罢免和补选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应当在每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

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候选人,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合提名。

乡长、镇长的候选人名额应当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经过代表认真讨论,民主协商,也可以等额选举。副乡长、副镇长的候选人名额应当比应选名额多1人至3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名额超过上述差额,由主席团将全部候选人名单提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 ,根据较多数代表 的意见 ,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少于规定应选名额的有效,多于应选名额的作废。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数超过应选名额的时候,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重新投票。

当选人数少于应选名额的时候,应当就不足的名额,按照差额选举的规定,在没有当选的候选人中确定得票较多的为候选人,或者重新提名候选人,另行选举。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任期同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在任期内一般不应变动。个别需变动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免职。本人要求辞职的,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在人民代表大会未决定接受辞职前,不得离职。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五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出缺的时候,应召开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补选。补选时,候选人名额可以多于应选名额,也可以同应选名额相等。补选的方式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第五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名额代表的选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会》和《北京市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从每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必须请假。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执行代表职务的时候,应当获得必要的物质上的便利或者补贴,所需费用由乡、镇财政列支。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和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宣传法律和政策,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并且向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乡、民族乡、镇应当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选民的制度和主席团常务主席,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联系代表的制度。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罢免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故出缺,由原选区选民补选。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

补选出缺的代表,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6篇:北京市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选举机构 第三章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

第四章选区划分 第五章选民登记 第六章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七章投票程序 第八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选举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以保障选民当家作主,行使选举权利。

第三条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第四条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第六条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在归侨人数较多的地区,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

第七条少数民族的选举按照《选举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驻京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选举出席区、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二章选举机构

第九条区、县、乡、民族乡、镇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设立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受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选举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第十条选举委员会的职权是:

(一)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二)组织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发选民证,受理对于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

(三)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四)汇总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五)规定投票选举日期;

(六)主持投票选举,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发给代表当选通知书;

(七)受理对于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选举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办理选举的具体事务。

第十一条区、县选举委员会按照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和乡、民族乡、镇的管辖范围,设立选举委员会分会。

划分为几个选区的较大单位,以及可以单独组织选举的行业或者系统,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设立选举委员会分会。

选举委员会分会的职权根据选举委员会的授权确定。

选举委员会分会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由选举委员会任命。

第十二条选区设立选区工作组,在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分会的领导下,办理本选区的选举事务。&am;amp;am;amp;t;P> 选区工作组的组长、副组长,由选举委员会任命;经选举委员会授权,也可以由选举委员会分会任命。

第十三条选区工作组的职责是:

(一)宣传有关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办理选民登记和选民名单核对;

(三)组织选民推荐、协商代表候选人;

(四)安排投票选举事务;

(五)办理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分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选区可以按照便于召开会议和讨论协商问题的原则,划分若干选民小组,由本组选民推选正、副组长,主持选民小组会议。

第三章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

第十五条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依照《选举法》确定:

(一)区、县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

(二)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九万的乡、民族乡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名;人口超过十三万的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三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乡、民族乡、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

按照前款规定的代表名额基数与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相加,即为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

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乡、民族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第十六条区、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选举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选举法》确定,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经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果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或者重大工程建设等原因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代表总名额依照《选举法》的规定重新确定。

第十八条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人民代表大会务委员会按照农村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县行政区域内,镇的人口数特别多的,或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具体比例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上述规定确定,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辖有农村的区,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多于居民地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第十九条区、县行政区域内,中央、市属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由中央、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单独选区或者联合选区选举产生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多于所在区、县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第二十条驻区、县人民解放军应选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四章选区划分

第二十一条选区的划分,应当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和选举的组织工作,便于选民了解代表,以及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和接受选民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第二十三条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的选民人数能够划为一个选区的,可以划为单一选区;人数过多的,可以划为几个选区;人数不足以划一个选区的,可以与邻近的单位划为联合选区,也可以与附近居民、村民划为混合选区。

第二十四条驻在乡、民族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区、县属单位的职工,应当参加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央、市属单位的职工,可以只参加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如需要参加,由乡、民族乡、镇选举委员会同有关单位协商决定。

第五章选民登记

第二十五条选按选区登记者进行选民名单对。

选区设立选民登记站,负责选民的登记和选民名单的核对工作。

每次选举前,上次选民登记后年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到登记站进行登记;已经登记过的选民经核对确认后,列入本次选举的选民名单;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由新迁入的选区核对确认后列入新迁入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年满十八周岁选民年龄的计算,以所在地区的选举日为标准。

第二十六条在本市有正式户口的选民,按下列办法登记:

(一)居民、村民在户口所在地登记,户口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不一致的,经确认选民资格,可以在现居住地登记;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在本单位登记;

(三)离休、退休人员一般在户口所在地登记,如本人要求,也可以回原工作单位登记;

(四)在校学生在本校登记;

驻京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加所在区、县的选举,人员在本部队登记。

选民名单公布后至投票选举日前,正式户口迁入本市的和恢复政治权利的人员,按上述规定补办登记手续。

选民已经迁出本市,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可以发给选民资格证明,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主动与所在选区联系选民登记事宜,并及时将选民名单送到选区工作组。

第二十七条户口在外省市现居住在本市的人员,一般应当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选举;不能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选举的,由本人提供户口所在地出具的选民资格证明,也可以在现居住地进行登记。

第二十八条原籍在本市或者出国前在本市居住的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选举期间在本市的,可以参加本市的选举。

第二十九条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和其他无行为能力的人,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三十条因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权利。lt;PGT; 第三十一条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三)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四)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五)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

(六)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一)至(三)项所列入员,现有工作单位的,在工作单位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没有工作单位的,在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被判处拘役或者正在受拘留处罚的人,经选举委员会和执行机关决定,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也可以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四)至(六)项所列人员,由监狱、看守所、劳教所分别负责审查,并发给选民权利证明,一般由本人将选民权利证明和委托书寄交原户口所在地选区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委托其到选区登记,代为投票。

第三十二条选民登记和选民名单核对工作结束后,由选举委员会在投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公布投票选举日期和地点。

选民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投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区、县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在投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第六章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三十三条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凡本区、县或本乡、民族乡、镇的选民都可以被提名为本区、县或本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

第三十四条代表候选人按下列办法提名:

(一)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并由选举委员会介绍到选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总数,一般不超过应选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二十;推荐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总数,一般不超过应代表总名额百之十五。

(二)选民十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各选区的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均不得超过该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第三十五条各选区对于合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都应当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如实上报,不得隐瞒、调换或者增减,选举委员会汇总的代表候选人名单,于投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按选区公布。

第三十六条选举委员会将代表候选人名单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也可以先由选区工作组召集选民小组推选或者几个选民小组联合推选的选民代表进行民主协商后,再将协商意见交选民小组进行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

第三十七条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

第三十八条代表候选人名单,按姓名笔划顺序排列。经预选确定的,按得票多少顺序排列;票数相等的,按姓名笔划顺序排列。

第三十九条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

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在投票选举日必须停止。

第七章投票程序

第四十条各选区应按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投票选举日进行选举。

选民凭选民证在进行登记或者进行名单核对的选区参加选举。

第四十一条每个选区根据选民分布情况,可以设立一个或几个投票站,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流动票箱。

投票站由选举委员会委派人员主持。

第四十二条投票站应当有由选民推选的监票人对发票、投票、计票的工作程进行监并且有若干名熟悉投票程序的工作人员,向选民说明投票应注意的事项,办理组织投票选举的具体事务,维持投票秩序。

正式代表候选人不得担任本选区投票站的任何工作。

第四十三条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

投票站应为选民设置不受干扰的书写环境。选民写票,其他人不得围观和干预。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书写选票的,可以委托其信任的人代写。

第四十四条选民应当到投票站投票。行动不便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到投票站投票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

第四十五条在选举期间外出的选民,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本选区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第四十六条选民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涉选民自由表达选举意愿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投票前,由监票人当众检查票箱并加封条,然后开始投票。投票结束,当众封箱。开箱计票时,应当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并作出记录,由监票人签字。

第四十八条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每一张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

第四十九条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名额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另行选举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 第五十条各选区的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依法确定是否有效,并分别在各选区予以公布。

第八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五十一条为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以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7篇:北京市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修正案[修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的决定 附:第二次修正本

发文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 发布日期:2005-5-20 执行日期:2005-5-20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选举工作机构和任务

第三章 代表名额

第四章 选民资格

第五章 选区划分

第六章 选民登记

第七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八章 选举程序

第九章 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

第十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十一章 附则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5年5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5月20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分别由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宁夏军区和驻宁部队选举”。

二、将原第六条第二款:“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联络处,指导本地区的选举工作”的规定删除。

三、第四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四、第五十五条修改为:“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障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以本条前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国家工作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五、将原第五十七条“本细则执行中的问题,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委员会负责解释”的规定删除。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根据本决定作修改后,重新公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选举法》细则(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选举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加强政权建设,促进各民族团结。

第三条 本自治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分别由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宁夏军区和驻宁部队选举。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四条 选民或者代表在选举中权利平等。在一次选举中,每一选民或者代表只有一个投票权,每一候选人只能在一个选区或者选举单位应选。

第五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列入各该地区当年的财政专项预算。

第二章 选举工作机构和任务

第六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设立选举委员会办理具体工作。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其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其组成人员由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第七条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选举委员会应有本级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界的人士参加。选举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三人,委员若干人。

选举委员会设办公室,办理具体工作。

第八条 选区设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选民三至五人组成,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由选区内各单位协商产生,报本级选举委员会备案。

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可向各选区派出工作人员,协助和指导选举工作。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选举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在街道办事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等设立必要的选举办事机构。

第九条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选举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选举法与本细则的宣传和实施,依法解答选举中的有关问题;

(二)制定选举工作计划,培训选举工作人员,部署和检查选举工作,编制选举经费的预算和决算;

(三)编写选举宣传材料,印制选民登记表、选民证、选票、代表证和有关统计表册;

(四)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五)按选区进行选民登记、复核,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发选民证,处理有关选民资格的申诉;

(六)汇总各选区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和各选区酝酿、讨论、协商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并介绍候选人的情况;

(七)规定选举日期,主持或委派人员主持选举,监督选举投票,确定选举是否有效,公布选举结果和当选代表名单;

(八)选举工作结束后,向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选举工作报告,并将有关选举文件、表册、印章分别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存档。

第三章 代表名额

第十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确定。设区的市、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细则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细则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按行政区和人口数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一)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以三百五十名为基数,每十五万人增加一名代表;

(二)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以二百四十名为基数,每二万五千人增加一名代表;

(三)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以一百二十名为基数,每五千人增加一名代表,人口在五万以下的,代表名额为一百二十名;

(四)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以四十名为基数,每一千五百人增加一名代表。

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乡,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第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设区的市、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县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县行政区域内,镇人口较多的,或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职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

因为情况特殊,需要变动城镇与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时,须报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十三条 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按以下原则分配:

(一)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境内聚居的每一少数民族应当有高于或者与其人口数相应数量的代表;

(二)回族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相当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三)回族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不足百分之五十的,回族代表名额数在代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高于回族人口数在境内总人口数中所占的比例;

(四)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名额,适用本条第

(三)项的规定。

第十四条 自治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第十五条 在各级代表总数中,应有适当名额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情况分配给有关选举单位或者选区进行选举。

第四章 选民资格

第十六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七条 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

(三)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四)正在劳动教养的;

(五)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上列人员参加选举的方式,由选举委员会与有关执行机关共同决定,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或者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第十八条 因反革命案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

第五章 选区划分

第十九条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按选区进行选举。选区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或者居住状况划分。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

第二十条 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第二十一条 驻在乡、镇的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是否参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有关单位协商决定。

第二十二条 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当地的民族关系和居住状况,可以单独划分选区,也可以联合划分选区。

第六章 选民登记

第二十三条 凡在该地区确定的选举日的当天年满十八周岁的选民,都要进行登记。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人选民名单。

第二十四条 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登记。选民登记要做到不错、不重、不漏,使有选举权利的人都能依法行使选举权利。具体规定如下: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的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在其单位所在的选区登记;城镇居民、农村村民,在户口所在地的选区登记。

(二)本自治区的选民,离开原工作单位、居住所在地,临时在自治区内其他地区劳动、学习、工作、居住的,在原工作单位或者户口所在地的选区登记;到自治区外劳动、学习、工作、居住的,由原所在地的选举委员会出具选民资格证明,在现居住地的选区登记。

(三)选民在本自治区内迁居,但是没有转出户口,不能回原选区参加选举的,可以由户口所在地的选举委员会发给选民资格证明,经现居住地的选举委员会同意,在现居住地的选区登记。

(四)从外省(市、区)到本自治区居住,已取得本地的临时户口,不能回原居住地参加选举的,在由本人取得原居住地选民资格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登记。

第二十五条 出国学习、工作的选民,在原工作单位或者户口所在地的选区登记。

本自治区旅居国外的选民,在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自治区内的,可以在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区登记。

第二十六条 在选区内设一个或几个选民登记站,负责选民的登记和复核工作。必要时还可在选区内召开村民会、职工会、居民会,宣布登记和复核的选民名单,进行核对。

第二十七条 选民登记和复核结束后,由该级选举委员会审查,于选举日的二十日前公布选民名单,并发选民证。

选民名单,可一式多份,在几处张贴。

第二十八条 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前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第二十九条 各选区的选民可以编成若干选民小组,由选民推举正、副组长各一人,组织本小组的选民参加选举活动。

第七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每十人以上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不得超过本选区或者选举单位应选代表的名额。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介绍候选人的情况。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或者代表依法推荐的代表候选人,都应当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不得调换、增减。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

第三十二条 推荐县、乡两级代表候选人,在选民名单公布后开始。选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汇总各选民小组推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和代表候选人情况,报该级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应于选举日的十五日前按选区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

第三十三条 各选区的选民小组,对该选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要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意见比较集中时,由选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情况向选举委员会汇报。如经过多次讨论、协商,代表候选人仍然过多,可以进行预选,选举委员会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在选举日的五日前公布。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将依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印发全体代表,由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符合本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直接进行投票选举。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根据本细则确定的具体差额数,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选举。

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序;经过预选的,以得票多少为序。

第三十四条 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都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或者代表见面,代表候选人可以向选民或者代表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八章 选举程序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由选举委员会或者选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主持。

第三十六条 群众居住集中的选区,可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群众居住分散的选区,可以选择适中的地点,开会选举或者另设投票站选举。对于不能参加选举大会和到投票站投票的,还可采用流动票箱投票选举。

第三十七条 选举委员会和选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作好选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把选举的时间、地点提前通知选民,动员和组织选民积极参加选举,通知外出人员回来参加选举或者办好委托投票手续。

第三十八条 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不得搞委托投票。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选民或者代表如果是文盲或其他原因不能自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

第四十条 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四十一条 选举时,由选民或者代表推选出监票、计票人若干人,负责监督投票和计票工作。代表候选人不得担任监票、计票人员。

第四十二条 投票结束后,由监票、计票人员共同开箱,清点、计算选票,并作出记录,由监票、计票人员签字,上报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第四十三条 每次选举所投票数,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

第四十四条 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另行选举以得票多的当选。由选民另行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得票数不得少于参加选举的选民数的三分之一,才能当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另行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仍须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当选。如经两次选举,代表名额仍未选足,所缺名额,保留给该选区或者选举单位,待下一次选民大会或者代表大会再行选举。

第四十五条 选举结束后,由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法律规定确定选举是否有效,并及时宣布选举结果和当选代表名单。所选出的代表,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的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审查确认其代表资格后,颁发代表证书。

第九章 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

第四十六条 自治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原选举单位或者原选区选民的监督。选举单位或者选民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席团会议和大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席团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主任会议和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印发会议。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由主任会议提请全体会议表决。

第四十八条 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面提出申辩意见。

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罢免要求和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书面申辩意见印发原选区选民。

表决罢免要求,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

第四十九条 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第五十条 罢免代表,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由选民直接选出的,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罢免的决议,须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其他成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五十二条 自治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书面提出辞职。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成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其他成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五十四条 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举单位或者原选区补选。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补选出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由选民补选出缺代表的程序可以适当简化,法定时限可以少于本细则的规定,由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确定。

补选出缺的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补选的方式,仍采用无记名投票。

第十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五十五条 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障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以本条前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国家工作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对有本细则第五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的人,任何公民都有权检举或者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在选举期间,可以向主持选举的该级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在选举结束后,可以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的可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违法事实一经查实,根据其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转交有关单位处理或者提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细则从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选举法〉细则》同时废止。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第8篇:青海省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2005修正)(1990年4月

【发布单位】青海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7-29 【生效日期】2005-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青海省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2005修正)

(1990年4月20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5年9月22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2005年7月29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选举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三条第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四条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从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

第五条第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一人,设副主席一至二人。主席、副主席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中选出,任期至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为止。

第六条第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代表活动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本级财政有困难的,由县级财政给予解决。

第二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第七条第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本省地方性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遵守和执行;

(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决定;

(三)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四)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或者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

(五)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

(六)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

(七)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八)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九)撤销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一)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二)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三)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第八条第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第九条第九条 民族乡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依法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第三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十条第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一般应当在第一季度举行。

经过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由主席团主持会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第一次会议,在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举行。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在决定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前,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一)确定会议召开的日期;

(二)拟定会议议程草案、列席会议人员名单草案;

(三)提出主席团名单草案;

(四)批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五)督促本级人民政府做好提交会议审议事项的有关工作;

(六)会务工作和其他筹备工作。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通过会议议程、选举主席团和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进行下列工作:

(一)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预算执行情况或者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

(三)选举或者补选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四)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不是代表的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列席会议。其他有关单位的负责人,经主席团决定,可以列席会议。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本行政区域内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和人民政府可以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提交大会审议、表决。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五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席团同意,会议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主席团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在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人选,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代表十人以上书面联合提名。

提名人应当如实介绍所提名的候选人的情况。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乡长、镇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当多于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副乡长、副镇长的候选人数应当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超过上述差额,由主席团将全部候选人名单提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预选,根据在预选中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进行选举。

第一次选举未选出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乡长、镇长时,应当重新确定候选人或者确定第一次选举中得票较多的为候选人,进行第二次投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副乡长、副镇长名额没有选足的,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不足的名额可以在本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选举,也可以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选举。

第二次投票选举时,可以根据第一次选举中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候选人,也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另行提名,确定候选人。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因故出缺,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补选。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时,候选人数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选举办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在任期内一般不应变动。本人要求辞职的,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由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接受辞职时,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者其他方式表决。

辞职被接受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五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人员有权在主席团会议或者大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在主席团会议上提出的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的申辩意见,由主席团印发会议。

表决罢免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决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的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人民政府在会议期间负责答复。口头答复的,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到会答复;书面答复应当经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后,由主席团印发会议或者印发提质询案的代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在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各项报告和其他议案的时候,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询问,人民政府负责人应当就询问的问题作出答复或者说明。

第四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由五人至九人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应当为主席团成员。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中,至少有一人为专职。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必须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辞去主席、副主席的职务或者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主席团会议的决定,以主席团成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职责是:

(一)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委托联系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代表小组;

(二)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执法检查和其他活动;

(三)通过各种形式听取并向人民政府反映代表和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四)协助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做好换届选举的有关服务和组织工作;

(五)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服务;

(六)处理其他日常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或者副主席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闭会期间的工作。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召集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事项。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缺位时,从主席团成员中推举一人召集主席团会议。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可以参加本级人民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的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主席、副主席职务相应撤销;代表资格终止的,其主席、副主席职务相应终止,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五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人,委员三人至五人组成,由主席团从代表中提名,经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行使职权至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为止。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对补选的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新选出的下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资格进行审查。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代表资格的审查,主要是审查代表的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代表资格审查后,应当提出代表资格是否有效的审查报告。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代表资格审查的结果,报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由主席团会议通过后予以公布。

第六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同选民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宣传法律和政策,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各级人大代表三人以上的村、牧(居)民委员会或者单位,可以成立代表小组;代表不足三人的,可以就近联合编组。代表小组在代表中推选组长,负责组织代表开展活动。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罢免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对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表决罢免要求,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主持。

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补选。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大会闭会期间,也应当报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并印发人民代表大会下一次会议。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执行代表职务时,国家应当给予物质上的补贴和便利。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由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0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9篇: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贺电

值此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我们表示最热烈地祝贺!向各民族同胞表示衷心地问候!向将要受到会议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模范表示崇高的敬意!

*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劳动,一起生活,相濡以沫,共同创造了*的文明,在并肩反抗各种侵略势力、捍卫祖国神圣疆域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之中,和睦相处,发展经济,共创繁荣。

**成立四十五年来,与**各民族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浓厚的民族情谊,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双方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稳定边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始终将民族团结列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家经常走访,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的蓬勃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我们都要以民族团结为重,以国家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高举民族团结的大旗,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为*的民族团结进步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圆满成功!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上一篇:护士节活动计划下一篇:个人理财与公司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