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通用9篇)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1

首先,学校校长苏琳瑛宣读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活动的教育主题为“民族之花〃花香校园〃花香兴小”,活动时间为5月份。

然后,学校对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活动分为十三个部分,分阶段分时间开展,校长苏琳瑛为主要负责人,行政人员、一线教师担任负责人,承担每一个活动的策划以及组织。争取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同时也让教师参与到此次活动中,营造一个民族之花开遍全校的.氛围。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2

本刊讯3月13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署大会。中国电信四川省公司本部、各市、州、县分公司、直属单位、控股公司、川通服、卫通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全体党员参加会议。省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红建讲话,对公司学习实践活动提出总体要求;省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国光主持会议;会议就四川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刘红建在讲话中强调:一是深刻领会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精神,把握总体思路。二是把握工作重点,突出企业特色和实践特色。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突出务求实效。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努力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和生产经营管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杨国光提出:一是省公司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检查指导工作。二是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正确处理好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与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关系。三是要按照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取得实效的要求,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川电)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3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用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青少年,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防止境外渗透,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

会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要确立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安排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有序、有效开展;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部网站2009年7月17日)

上海:生命教育、生活体验成暑期生活新亮点

上海市各区县引导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爱祖国、迎世博成为今年暑期活动的主旋律,生命教育、生活体验系列活动也成为今年暑期工作新亮点。

今年,虹口区暑期工作的主题是“我爱我的祖国”——向国旗敬礼,为世博添彩!为迎接新中国诞辰60周年,虹口区将组织学生走访多伦路名人故居和革命历史遗址,增强国家意识和家园观念。普陀区则将开展“读红色诗文,明爱国之理”、“赏红色影视,悟爱国之道”、“唱红色歌曲,抒爱国之情”等系列活动。体育活动成为今年暑期一大亮点。虹口区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并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卢湾区则要求各社区工作站精心组织“弄堂游戏”活动,让学生就近快乐健身。卢湾区和普陀区都要求学校和社区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成长空间”工作坊,及时进行咨询服务,加强未成年人青春期健康教育。

(《新闻晚报》2009年6月23日)

江苏:积极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 给孩子一片灿烂天空

如何让未成年人的校外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江苏省率先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为全省1000万中小学生打造集生活照顾、课业辅导、思想教育、游戏娱乐和心理疏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深受家长的认同和孩子们的喜爱。

“这样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在江苏有近2万个,118万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成为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结对帮教指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成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江苏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说。这张遍布全省城乡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搭起了江苏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新平台。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江苏基层关工委的创造。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通市最早开始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探索。2007年6月,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面推广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曹鸿鸣介绍说,江苏在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建设中努力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力争到2010年底前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和城镇社区。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4日)

王福照:由灌输走向对话,道德教育的理念转向

灌输理念指导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弱效、低效乃至无效的现状,表明其走向已是“山穷水尽”。对此我们应作出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建构道德教育新理念。“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开始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道德教育应积极吸取其合理因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实现德育理念的转向。实现道德教育由灌输走向对话理念的转向,关键在于完成相应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包括道德教育目的观、师生观、课程观的转变。即道德教育目的观由“约束人”走向“发展人”;师生观由“我它”关系走向“我你”关系;课程观由“脱离生活”走向“回归生活”“拥抱生活”。

(《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7期)

任仕君:论学生自由及其限度——道德教育的自由困境与解决途径

价值多元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和平共处,人们普遍呼吁自由、平等,以保护多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思潮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专家学者呼吁保持教育的中立性,给学生更多自由。这种主张存在的问题在于自由的尺度很难把握,给学生自由太少,限制太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与此相反,容易走向的另外一个极端是给学生太多自由,则可能导致无纪律、无秩序的放任,更让德育工作者们担心的是自由容易导致价值虚无。

自由是德性养成的基础,学生自由应以发展为目的。从自由的积极方面看,学生自由是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的自由,而从消极方面理解,学生自由是免除阻挠他们参与和发展因素的阻碍的自由。因此,只要教师的管束和引导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就与学生的自由不相冲突。由此看学生自由的限度就是那些阻碍他们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这些阻碍因素的力量越大,学生的自由就越小。影响学生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主要有教师对学习、游戏等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其他学生的影响等。学生自由的限度应以不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妨碍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发展为限度,可以从他人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学生的活动对自身的影响两方面来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方式对各种价值观进行澄清,以教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判断能力、理性精神,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主要路径。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5期)

王淑玉:生态道德教育:21世纪青少年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全球性的生态灾难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青少年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应是系统的、全方位的社会工程,必须与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生态忧患意识培育和生态责任意识、生命教育、消费教育、自然科学与环保知识教育、环保法律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才能卓有成效。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道德的21世纪人才,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拼资源、拼廉价劳动力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战略转变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时代赋予我国青少年德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4

活动动员大会仪程

时 间:2015年3月11日下午 地 点:教学楼前 主持人:刘仁贵

一、宣布大会开始

二、奏唱国歌

三、校长陈美燕同志讲话

四、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卡哈尔·热合曼同志做《焉耆一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动员讲话》

五、副校长张新芸同志宣读焉耆一中《关于表彰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的决定》

六、副校长李昌东同志宣读《焉耆一中关于发放品学兼优学生助学金的通知》

七、副校长吾买尔江·阿吉同志宣读《关于表彰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优秀团支部、少先队”的决定》

八、颁奖(注:只颁发集体奖,其他奖项会后到指定处室领取)

九、教师代表刘爽同志发言

十、初三学生代表蔺凯一同学发言

十一、交通安全相关知识讲座(李小梅)

十二、法制教育讲座(花银鸽)

十三、学生会作会场纪律总结

十四、宣布大会结束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5

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

塔河县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我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于1953年下山集中居住,定居在我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现有251户,567人。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现有耕地3300亩,可利用草原6500亩,可利用水面积280亩。近年来,我县地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团结和引导我县少数民族群众,紧紧围绕“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事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扎实工作、积极进取,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1、贯彻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近年来,我县围绕鄂族下山定居60周年大庆的有利契机,抓住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累积争取资金1700余万元,用于民族事业发展。同时,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行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黑龙江省民族乡条例》等有关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节日走访慰问、-1-

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使各民族各阶层群众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安居乐业。

2、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传承交流。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本民族语言,形成了包括狩猎、桦树皮手工艺、剪纸绘画、刺绣雕刻等风格独特、主题鲜明的世居文化。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全力予以保护和发展。一是加强民族文化保护。2007年以来,累积投资500余万元,为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建设桦树皮、刺绣等手工艺品制作厂,购置激光雕刻机、木线机、冲床等机械设备13台,重点生产桦皮画、桦皮盒等手工艺品,扩大了鄂伦春族桦树皮手工艺制作产业。以十八站鄂伦春民族学校为依托组建鄂族少儿民乐团,购买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服装等,巡回演出15场,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是扶持民族艺术发展。重点扶持桦树皮、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为郭宝林、葛淑贤、关小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资金支持,为鄂伦春民族学校建设桦树皮手工艺制作室,提供创作场所,保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全为发展鄂伦春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三是扩大民族产品宣传。在塔河镇建立鄂伦春民族文化展览中心,整合手工艺品、山特产品等特色展品,利用“哈洽会”、“世博全”等各大展会向全国推广,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通过努力,《中国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图案与造型艺术——鄂伦春卷》一书这列为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和塔河

县鄂伦春民族医院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3、发展民族产业,促进共同进步。近年来,我县本着“其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的原则,依托我县地缘、资源、民族三大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产业。一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总投资600万元,建设150万袋的黑木耳菌厂两处。特别是今年引进富林公司,在十八站乡建设年产600万袋规模的黑木耳标准化种植基地,新增了加工设备,并与哈尔滨中央红集团合作,拓展黑木耳销售市场,逐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格局,累积生产黑木耳900余吨,实现产值2700余万元。二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黑龙江创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推进鄂族新村风情社区项目。结合十八站泥草房改造工程,以鄂族风情一条街建为轴心,建设艺术长廊、民俗博物馆等景点,将十八站乡建设设成为“鄂伦春民族文化村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突出原生态,鼓励鄂族群众发展乡野饮食、民族歌舞、传统工艺等文化产业,整体展现鄂族文化全景,将十八站乡打造成为最丰富、最权威、最灵动、最纯正的鄂伦春民族文化“活体”博物馆。目前,鄂族风情一条街,商服楼、住宅楼正建设中,未来将成为鄂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乡耕地面积38645亩,其中鄂族耕地3300亩,主要农作物为粮、豆、薯,实现增产增收,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鄂伦春民族

乡实现总收入由2007年的1656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3245万元,增长96%;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3845元提高到2011年的7429元增长93%。

4、发展各项事业,促进民族和谐。一是加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五年来,累积投入800余万元,为鄂伦春民族学校建设3000平方米的民族学校教学楼和2500平方米的宿舍综合楼、锅炉房等设施,并对全县五个人口少民族的学生给予补助,极大鼓舞了鄂伦春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年来重点高中进线升学率达达到95%,大学普本进线率达到70%。二是加快发展民族卫生事业。五年来,累积投入1200余万元,为鄂伦春民族医院新建1600平方米的综合楼,新建496平方米结构病房、药库房及地面硬化等,购置了彩超、离子电解质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有效降低了十八站及白纳两乡结核病的发病率,极大地改善了就医环境。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力度。重点扶持鄂伦春族五保户、特困户和残疾人群体。2008年为17户残疾人每人发放补助资金5000元;将29户特困户低保金从800元调升到1000元;每年投入60万元用族福利院和鄂族医药费支出,并对鄂族福利院进行了全面维修,有效地提高了弱势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五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基地设施建设力度,累积投资1040万元,为开库康俄罗斯族村,建设十户俄罗斯风情民居;为鄂族村建设168户鄂族风情民居,铺设水泥路2.2公里,改造自来水124户,绿化植树1000

株,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6

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族团结是强县富民的生命线,是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经济,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社会事业,凝聚了各方力量,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团结和睦,目标同向,和衷共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坚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经济社会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每年的5月份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扎实开展“三下乡”、走访慰问和办实事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赋予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团结一致攻时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统一行动和共同心声。

二是坚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提升了民族乡村经济综合实力。我们始终把加快民族乡村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专门制定了《民族乡(村)“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建设项目34项,涉及到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畜牧养殖、农村能源、扶贫开发等各个方面,对民族乡村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我们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创业积极性,充分发挥我县少数民族善于经营、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大力改造提升民族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努力发展民族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搞活民族乡村多种经营,使民族乡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5个少数民族村粮食产量达到394.4万斤,同比增长6%,比全县平均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盐官镇王城村的设施蔬菜规模和效益逐年提升,已成为我县蔬菜产业的龙头;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养殖业、畜产品加工、民族特需用品、清真食品加工业快速兴起,目前,全县70%左右的民族群众在皮毛加工业、运输业、农副产品贩运、药材加工、建筑建材等领域创出了自己的产业,已有80%的农户脱贫。全县民族经济呈现出“三个高于”的可喜局面。即:民族乡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对民族乡村的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民族乡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三是坚持大力改善民族乡村的基础条件,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近两年来,我们高度关注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多方筹措资金1657.3万元,大力改善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社会事业,使民族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先后投入教育发展资金143.8万元,新建王城等3所小学,解决了民族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投入水利发展资金363.22万,修建了燕麦沟和王城村河堤,实施了部分民族乡村的“人饮工程”,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投资130.28万元,改造了盐官镇王城村、白关堡村、坡儿村、宽川乡双崖村等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的农电线路,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的问题;投资1020万元,改建铺油***十字路至宽川公路16公里,解决了盐官镇白关堡、三江口、坡儿村、宽川乡崖上村4个回族村700户2500人交通运输难的问题;在县城规划建设上,优先落实少数民族村的规划项目,及时实施了城关镇后排村的污水治理、小巷道硬化、路灯安装、自来水接引等便民工程,有效改善民族聚居村的村容村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我们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盐官镇坡儿村、宽川乡上崖村等少数民族聚居村组 被列为整村组重建,盐官镇、城关镇、石桥镇、宽川乡4乡镇186户少数民族受灾群众被列为分散重建户,使少数民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党的优惠政策,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是坚持建立完善宗教事务科学管理机制,使全县

异世球皇 伪娘 冷血的传奇之旅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宗教事务管理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着力构建和谐宗教,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理论、政策教育,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党的各项宗教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按照宗教属地管理原则,着力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完善原有宗教场所五项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那一世小说网 http://,制定了宗教场所防火防盗、财务管理、安全检查、外来人口登记、卫生防疫以及教职人员政治学习等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加大“打邪制非”和抵御渗透工作力度,有力地维护了全县民族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实践证明,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共同心愿,完全符合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对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稳定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境内外“三股势力”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我国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分裂、颠覆和恐怖活动,不断变换手法,加强策划、伺机进行分裂破坏活动,企图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挑起我国内部的混乱,进而达到分裂我国、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我们面临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民族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处理民族问题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全县各级组织必须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大环境和全县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当前我县大好发展局面的神圣使命,不断把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阶段。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我县共有少数民族109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其中回族10817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主要分布在盐官、宽川、城关、石桥、白河、永坪、崖城等乡镇。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全县各级组织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制定措施,精心组织,以富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只有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有社会的大稳定和经济的大发展。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推动各民族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共同进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坚持年年有新内容,年年有新发展,以月促年,常抓不懈,打牢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要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巡回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宣传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万众一心,为建设和谐***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推进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继续大力推进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最根本的保证。我们必须要更加重视发展民族乡村的经济,打牢***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一要大力扶持民族乡村发展特色产业。要立足民族乡村的资源优势,大力挖掘发展潜力,引导民族乡村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民族乡村发展一村一品、联户经营的“种”、“养”、“加”产业和民族用品、清真食品等特色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有效配置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换增值,实现增产增收,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要大力改善民族乡村的基础条件。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优先解决好民族乡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各有关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大《民族乡(村)“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力度,确保提前完成34个项目建设任务,使我县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再上一个新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民族乡村的帮扶力度,建立和完善帮扶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工作,使民族乡村率先全面脱贫。三要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的社会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在民族村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培养依靠科技创业致富的能手,提高民族乡村科技应用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民族乡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切实加快民族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继续大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稳定是***的大局,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切实巩固好、维护好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一要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要扎实深入的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及时发现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做到发现的早,控制的了,处理的好,严防事态扩大,矛盾激化。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演变为民族纷争。要加强对各族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执法守法的公民。今天受表彰的模范个人,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做出积极的贡献。全县各族群众要倍加珍惜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二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的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正常宗教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宗教活动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不得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要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非党基层干部来对待,在政治上信任、信仰上尊重、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不断完善爱国宗教人士管理、培训、生活照顾等制度。要进一步引导信教群众和爱国宗教人士正确认识民族、宗教和国家的关系,培育爱国情操,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上来。

(四)继续大力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我县民族工作的基石,也是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严格按照省市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和县委常委会议的决定,切实加强培训、教育、管理和使用工作。一要着力培养专业人才。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培养企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切实加强民族乡村教育、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要着力培养民族干部。把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按照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大胆选拔,放手使用的要求,加大培养选拔力度;要注重民族村“两委”班子建设,配齐配强民族村社干部,切实为加快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三要拓宽民族干部来源渠道。用足用活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到民族地区工作,要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进行多岗位、多层次的培养和锻炼,努力解决少数民族干部断档的问题。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推动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群众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民族团结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我县民族团结工作的水平。

一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民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乡镇主要领导和民族工作部门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民族团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密切与各族群众的联系,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增强民族团结和创建文明新风。统战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综合协调,调动各方面做好民族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民族工作合力。

二要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化解矛盾与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改善。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同实施得民心工程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尽心竭力地为各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三要不断凝聚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合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统战和民族宗教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抓总的职责,当好参谋助手;宣传广电部门要做好民族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发改、财政、交通、水利、农牧、扶贫、林业等部门要在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开发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为民族乡村的经济提速奠定基础;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民族乡村的社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切实凝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振奋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不断把民族团结工作引向深入,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7

(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

宣传民族团结时, 必须注意团结的中心问题, 要教育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各民族彼此之间都有差距, 但是无论大小强弱, 都是以平等的地位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而不能理解成以哪个民族为中心。而在西藏, 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差异, 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区进行思想渗透, 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 进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教育。

“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二是各少数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对汉族与少数民族正确关系的高度概括, 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血肉联系。当前, 我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尤其需要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只有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才能防范渗透、抵御分裂,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

(三) 进行正确的民族差距教育。

正确认识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问题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很早的古代, 由于汉族居于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雨量充足、适合农耕的中原地区, 因而有了较早和较快的发展。他们创造了当时最为发达的农业文明, 其居住的地区成为整个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 成为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地带。同时也不能忽视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全国总体情况看,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大都远离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 交通不便, 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家尽一切努力, 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 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等措施, 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二、在团学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可行性

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已经基本形成, 有了一定的是非判别能力、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的青年理解力强, 善于思考, 对大多数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同时, 其人格并不完善, 极易出现极端或者被坏人利用的可能性。高校团学教育能使高校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增长智慧。在团学活动中要把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点: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团学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对西藏高校学生而言, 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直接参与团学活动, 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提高自身的政治判别能力、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是边疆地区高校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

三、在团学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的主要途径

(一)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进行民族教育不仅仅针对少数民族学生, 也要重视汉族学生的民族教育, 特别是对进藏学习的汉族学生。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学校规章制度而展开, 但对于西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里很大比重是放在政治教育上的。因此, 团学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上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渗透是非常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让内地来的汉族及其他民族学生在入学时就接触到西藏的发展和特点, 对西藏本地区文化和习惯有所了解, 对日后学习生活, 同学关系, 乃至维护民族团结, 积极同分裂势力做斗争都大有裨益。

(二) 通过来自农牧区的学生巡回演讲、报告,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要从民族文化着手, 对各民族文化特色有所了解, 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了解其他民族文化, 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该民族人员的讲授。在学校, 藏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是传播藏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学校可以组织来自农牧区品学兼优的学生集中培训, 之后给学院乃至学校的师生做自己成长经历报告会或各院间巡回演讲, 以此, 让各族师生对藏文化和藏农牧区的生活有所了解, 有助于民族团结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 通过重大节日、主题日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在劳动节组织户外劳动、在“一二.九”纪念日里组织诗歌朗诵都是团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民族地区高校进行团学活动, 就要挖掘本地区的特色,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立足引导, 重在教育。当然这里所说的本地区特色重大节日和主题日不包括宗教日。例如:在“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组织集体歌唱比赛活动, 或者可以请自治区社科院的专家入校进行宣传讲座;在政治敏感日, 开设形势政策课, 对于“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的社会危害性, 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讲透彻, 重点加强“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的教育, 让我校学生更加细致深入地明白我区的政治形势, 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更加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四) 通过专题教育活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以学院为单位, 必要时学院再以班级为单位, 定期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团学活动, 确保每个年级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比如: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 班会上渗透民族政策教育, 并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团员考核范畴;同时, 通过团委、学生会以及社团活动, 以展板或海报等宣传途径, 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民族绘画比赛、民族书法比赛以及集体锅庄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专题教育的集体活动中感受同学互助和民族互爱。

(五)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 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以社团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 通过开展“藏汉结对学藏汉语”、“一帮一、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民族风情展、民族歌舞大赛、民族知识竞赛、汉族学生学跳民族舞蹈学唱民族歌曲、民族美食节等富有特色的民族体验活动, 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增进各族学生之间的理解、信任、团结、互助, 营造和谐、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以民族团结为荣的和谐校园氛围。

(六)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切身感受民族团结。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体验活动结合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还深入开展了民族体验活动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 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 积极投身民族地区的生产建设。例如:通过暑期“三下乡”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通过亲身实践, 将他们的认知转化为情感;另外,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 参加各族群众创建和谐社区的活动,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增强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才干, 开阔眼界。

(七)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结合我区教育及其他资源优势, 鼓励藏汉同学以团队组织参与自治区的“成才杯”乃至全国的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大赛。不为追求参赛的结果如何, 而是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这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 参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同民族的同学相互了解的过程, 也是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良好契机。另外, 对于参赛项目选题, 可以根据我区的优势资源, 在对民族产业或区域特色科技的调研过程, 又可以成为各民族参赛学生深入基层, 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大好机会。

四、在团学活动中渗透民族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 不弱化民族特点, 不强调民族差异。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民族, 作为成年人, 大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生活方式, 承袭了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此外, 大学生还是特别强调个性、喜欢标榜自我的群体。所以, 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一定不能弱化或是回避学生的民族特点, 但也不能刻意强调民族差异, 而是要本着“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的思想, 鼓励大学生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二) 加强互动教育, 避免单向灌输。

民族团结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一部分, 德育普遍运用的方法是理论教育法。需要指出的是, 在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较高, 学习能力强, 善于主动思考, 思想活跃开放, 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强烈。这些特点使其对传统理论教育课程的“我说你听”、“我灌你记”缺乏兴趣, 甚至抗拒。对此, 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 多采用讨论的方法、辩论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交流的方法进行理论教育和理论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与到教育教学中, 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的民族理论的兴趣与情感。

(三) 反应及时、引导到位。

当代大学生关注热点时事, 有一定的政治意识但却不够成熟, 对大多数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 却常常考虑不周、带有偏见。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一定要对可能影响到他们意识形态的社会事件保持高度的敏锐性, 在事件出现时, 及时帮助他们对事件作出合理分析, 引导他们对事件形成正确的看法, 特别是对类似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等由敌对势力策划的民族分裂活动, 对他们的引导要及时、全面、到位, 避免因误解而动摇大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 影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摘要: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对于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力度。西藏地处祖国边陲要地, 面临严峻的地理和政治形势。西藏大学是本地区反分裂活动的主要阵营之一, 因此, 通过在团学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对西藏大学的青年学生而言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团学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静.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J].中国民族教育, 2010

[2].黄彩霞.浅析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邓伟, 葛酉旖.浅谈高校团的工作[J].科技信息, 2008

[4].康贵田.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廖东华, 康胜利, 叶德营.优化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效[J].科技信息, 2010

[6].刘宇.浅析高校团学活动中人格教育的渗透[J].统计教育, 2007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8

阿热勒乡小学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月动员大会

今年5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5月7日,我校利用第七节课时间,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以此大力弘扬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动员会上德育主任主持会议,托胡提校长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全体师生要爱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进行“四个认同”的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教育学生,在全校营造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共建和谐、稳定的校园。

民族团结活动部署大会 篇9

来源:

发表日期:2011-06-17

字体大小: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2010年12月17日)

余显强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绩,表彰为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促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努力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全区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增强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了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一)民族工作社会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撤市设区后,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民族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区直有关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民族工作格局。2006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区发„2006‟19号),在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提出了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加大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阶段扶贫、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等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支持,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增加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在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人畜饮水解困等相关专项资金以及优惠贷款的安排上,加大了向民族地区倾斜力度。配合省人大、省政府、市政府组织开展的 “一法两规定”专项执法检查和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大检查,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在我区的贯彻和落实,民族工作社会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认真贯彻执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烤烟、经果林等经济作物得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大对民族乡镇、民族村寨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几年,全区民族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60%以上,“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等工程顺利实施,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步,按时完成民族地区“两基”攻坚任务,认真落实“两免-补”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政策全面覆盖;民族民间文化得到较好传承保护,在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荣获一等奖,实现了我区运动员在全国民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三)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改善、素质进一步提高。到2009年底,全区少数民族干部达 2048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19.8%,比2005年增长 1.88个百分点。其中,党政机关少数民族干部 1989人,占总数的19.4%;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8人,占总数的22.2%。企事业单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408人,占总数的19.87%。

(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明显加大

2006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区将每年10月定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利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和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等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积极营造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日益巩固和发展。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区加强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途径,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必须坚持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三是必须坚持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四是必须坚持健全和完善加强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西秀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级行政区,全区辖21个乡镇办事处,455个行政村(社区),面积1710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1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46%,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32个少数民族,辖5个民族乡(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岩腊苗族布依族乡、鸡场布依族苗族乡、杨武布依族苗族乡、黄腊布依族苗族乡),2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旧州镇、龙宫镇),281个少数民族村寨,少数民族地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5.5%。全区各乡、镇、办事处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兴区宏伟目标的实现。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民族工作、推进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加强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实现促进科学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西秀的目标。

(一)切实抓好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基础。要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消除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优势的产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切实把重点转移到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上来,努力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浓郁、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扎实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搬迁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继续大力帮助民族地区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致富门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着力点,是实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关键。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中小学寄宿制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民族地区各种技能特别是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因地制宜在偏僻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双语”教育。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加大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文物等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积极抓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提高。加强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建设,重点加强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实施好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各类民生工程,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加大培养选拔工作力度,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使其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认真制定并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改进和完善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途径和方式,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交流力度,通过办培训班、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多种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着力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增进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必须最广泛地发动群众,最充分地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要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要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引导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根基层、打牢基础。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感召人心、凝聚力量,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继续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和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使民族大团结的思想观念牢牢扎根于千家万户,使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五)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要认真落实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工作责任制,遇到涉及民族团结、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要及时依法妥善处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相关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将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正确区分、妥善处理民族地区和涉及民族关系方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既要防止把涉及少数民族成员、群体的一般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归结为民族问题,又要防止由于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使个体问题发展成群体问题,使一般性的群体事件发展成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加强对影响民族团结“热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坚持法律面前各民族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则,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要依法处理。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打击。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定期不定期听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政治优势,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民族工作部门的协调能力和调控能力,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较高理论和政策水平、丰富民族专业知识、务实工作作风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宣传、统战、教育、文化、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淮河实验小学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下一篇:职业学校“学生表彰大会”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