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智慧管理

以“智慧管理”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舒兰市实验小学以“智慧管理、品质办学”为发展目标,使学校由内而外进行了一次教育思想与行动的革新,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舒兰市实验小学坚持以数据互联的智慧管理为依托,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为目标,以“创建智慧校园,争做智慧教师,打造智慧课堂,培育智慧学生,引领智慧家长”五大体系为工作任务,积极培养具有“潜能无限、聪慧敏行、时代视野”的“实验人”。

完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

完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建设。首先,利用校园生活+平安校园+移动作业+班级圈+互动课堂+考勤管理,形成以班级为中心的家校互动平台;其次,利用教师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考勤管理,打造学校智慧管理平台。

完善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一是完善学校空间,利用箐箐校园+教学教研+师生园地+学生天地+家长学校+党建之窗+招生信息,创建智慧宣传平台;二是利用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创客服务+资源共享,形成智慧学习平台;三是依托平台中的“教师研修”和“教师空间”建设,搭建教师平等对话、协同发展、激发教育智慧的平台。

引进先进的系统与应用。学校引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形成智慧评价平台。引入省、市教育部门资源管理平台中的管理与教学应用,让教师在学校平台直接使用省、市平台中的各项应用。

探索智慧型教师培训模式

学习智慧教育的先进理念。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督促教师学习智慧教育的先进理念,使教师理解智慧教育体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构建智慧课程,激活课程智慧。依托学校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构建以“古诗教学六步法”“读写结合”等为主的语文智慧课程体系,构建以翻转课堂、STEM教育为主的其他学科的智慧课程,激活教师的课程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

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教学智慧。学校不定期地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改革

进行多媒体演示型智慧课堂。目前,学校智慧课堂处于“多媒体演示型智慧课堂”阶段,通过学习,教师找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完善一体机交互式智慧课堂。学校安装了45台交互式一体机,并安装了希沃教学系统。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希沃白板的各项功能,借助希沃助手形成师生互动的交互式智慧课堂。

构建使用移动终端学习的智慧课堂。学校现有45个电子书包,利用电子书包便携式终端的课堂模式,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了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教室开展电子阅读智慧课堂。学校引入数字图书馆,借助微机室开展电子图书阅读课,通过以“行走的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读书。

开展实践活动育智慧学生

学校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移动终端的兴趣与意识,为在智慧教室上课、进行电子阅读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家校合作引领智慧家长

做好家校沟通。借助“亿起点App”及時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App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通过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实现了用家长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智慧的目的。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努力做好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工作,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金维娟

第2篇:基于“智慧城市”理论的智慧水利工程管理研究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凭借各自优势与性能在各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智慧城市”理论背景下,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综合体、智慧安居服务以及智慧水利工程等理论被提出与推广。智慧水利工程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推动水利工程朝着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提升水资源效能,增强流域监测能力、调度决策能力以及运行管理能力。本文通过简析“智慧城市”与智慧水利,分析基于“智慧城市”理论的智慧水利工程优势与管理策略,以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与水生态,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一、简析“智慧城市”与智慧水利

“智慧城市”是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协调城市各项服务运行系统,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技术,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以全面提升资源运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优化城市管理与服务,做到产城融合、智能引领,切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

智慧水利是基于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云存储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感知水资源、水环境、大气水文以及水利工程多项要素,统筹协调气象、水文、农业、市政等多元主体,覆盖包括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在内的领域,大力提升水文测报的智能化水平,并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完成图像处理、信息處理与数据分析,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更精确、完全、可靠的判断与决策,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二、基于“智慧城市”理论的智慧水利工程优势

2.1提升水文数据服务能力

我国水利资源丰富,尤其是随着地下水监测站、水质站、报信站等数量的增多,这都对水利工程相关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基于“智慧城市”理论,发挥智慧水利工程在数据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优势,既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并深入挖掘数据信息中蕴含的价值,又能借助互联网资源互联、互通、互享等功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这都能提升智慧水利工程的水文数据服务能力,从而为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条件。

2.2增强水利工程运行效率

基于“智慧城市”理论的智慧水利工程,既能发挥“智慧城市”统筹协调城市各项服务运行系统功能,又能利用分布式水文模拟功能以及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的收集、监测、分析能力,保证水利工程相关人员及时掌握流域内水文信息,还能为后期智慧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预测预报信息,从而降低模拟成本,提升水利工程调度决策能力,有助于增强水利工程管理质量,提高整个水利工程运行效率。

三、基于“智慧城市”理论的智慧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3.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智慧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智慧水利工程目标,就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先进的软硬件配置,以确保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平台运行的高效、稳定与安全[3]。如针对当前网络运行环境安全建设力度的现状,重点完善网络环境,以提升智慧水利工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的升级与优化,全面提升智慧水利工程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效率;加快云平台建设,拓展智慧水利工程的信息存储空间,降低其维护成本。

3.2加强知识体系构建

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与推动,尤其是智慧水利工程立足于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因此,在基于“智慧城市”理论下,为提升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实效,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国水模型体系的研制力度,开展国家宏观层面的水资源实时调度,精准预测中国短期用水情势,既能为水资源调蓄以及空间调度奠定基础,又能科学开展未来水资源规划与配置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在整个智慧水利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相关人员要正确认识并深入学习人工智能算法,以保证智慧水利工程预测的科学性。

3.3健全工程管理体系

智慧水利工程管理涉及多领域以及多部门,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根据智慧水利工程各参与主体实际工作内容,科学采用“智慧城市”理论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与动态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责任问责机制,保证权责分工明确,一方面避免出现交叉管理浪费资源现象,另一方面规范各职能部门行为,保证其能够根据各项管理标准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的日常工作。同时,健全工程管理体系还需要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中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实效,通过智慧平台,高效开展水利工程测试、改进与养护工作,以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现场管理质量与效率。

3.4建立水利管理平台

第一,建立智慧化水利管理平台,需要做好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基础层、数据层与管理层应用构建,从而增强数据信息传输安全,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实现各部门资源实时共享与无缝衔接[4]。第二,智慧应用系统的设计需要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能够结合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实际,灵活动态的调整与优化监督管理内容,以提升各项信息化监控技术的监督效能,保证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第三,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强调网格化管理,保证各项信息监控可以对各项水文数据资源进行实时测量与报告,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四、总结

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智慧城市”理论开展智慧水利工程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完善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本的网络运行安全以及软硬件运行速度,同时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知识体系构建,确保其能够科学设置水文模型,以科学预测未来中国水资源形势。另一方面,要针对智慧水利工程进展,健全工程管理体系,采用精细化管理,完善责任问责机制与智慧水利制度,并建立智慧化水利管理平台,高效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科学技术优势,从而提升智慧水利工程运行机制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实时性,全面提高智慧水利工程管理效能,切实满足实际智慧水利工程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小清,郑文献. 人工智能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浅述[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7):167-168.

[2]杨信林,韩琨. 基于“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7):177-178.

[3]张建云,刘九夫,金君良. 关于智慧水利的认识与思考[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06):1-7.

[4]蔡彦坤,蔡旭. 城市生态、水利与智慧工程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探讨[J]. 开发研究,2019(03):40-46.

作者:韩宪猛?何杰杰

第3篇:智慧应急 科学管理

[摘 要] 随着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发布,新形势下应急管理研究呈现新特征。在分析我国应急管理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进行评析。该书突出“智慧应急、科学管理”,且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研究视角、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等方面均达到了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准。不仅如此,该书在为读者提供诸多启示的同时,也能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指引着这一领域后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智慧应急;科学管理;大数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7. 076

[

1 我国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突发事件频发,应急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的应急管理研究自2003年“非典”疫情事件开始骤然升温,大量论著、科研项目围绕应急管理研究展开,学术成果丰硕。此外,理论有效指导实践,促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制度化、科学化,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以应急管理为精确主题词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进行文献计量分析。2003年-2017年,总发文量为16 016篇,出现了卢文刚、陈安、王宏伟、张海波、赵林度、闪淳昌等一大批核心著者,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成为重要的研究机构,《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薛澜等,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范维澄,2007)、《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吕孝礼等,2012)、《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张海波等,2015)等论文成为高引或高下载量论文。除此之外,一大批应急管理相关的国家级课題产生了大量学术成果,例如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研究项目“新时期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模式重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系研究”等。

随着应急管理研究的深入,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级别和水平也不断提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夏一雪老师从2010年博士毕业后转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领域,先后完成应急管理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成为应急管理领域的年轻学者。作为一系列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2017年3月,夏一雪博士撰写了《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并于2017年7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前瞻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推理论证,是应急管理研究中一部富有全新理念并进行系统论述的学术著作。《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的出版,可以为应急管理研究人员提供新的视角,为应急管理实务人员提供实践路径。作为一部很好融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术著作,为我国应急管理研究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2 开卷有益: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

通读全书,《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研究内容承前启后,与同类著作相比,研究视角、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等方面均达到了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准。具体而言,《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具有以下3 个显著特点。

(1)研究视角新颖独特,突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应急管理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安全观念从传统安全观向新安全观,再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演进,适应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建立与国家安全体制相适应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重点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应急管理的价值引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应急管理核心理念和组织体制分析框架,并从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组织结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应急管理组织体制改革的内容框架,为应急管理体系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2)研究思路清晰明了,从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主体、应急管理客体、应急管理过程等四个方面对应急管理领域进行整合与重塑。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到恢复与重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1],主要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三个基本要素,据此构建《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研究结构框架开展研究(见1图),便于读者清楚了解作者研究思路,明确应急管理研究脉络。

(3)研究内容与时俱进,融入大数据应用、新媒体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当前应急管理建设面临的新理念、新语境和新形势。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其中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等新技术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积极运用“互联网+”理念,开发支持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手机客户端及配套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加强新媒体应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根据事态进展动态发布信息等,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强化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功能,及时发现突发事件苗头,提高先期处置时效[3]。这些都是作者前期的研究内容,并系统整合到著作中,可以说《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一书与时俱进,适应了新形势下的要求。

整体而言,全书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应急管理组织体制的改革完善、文化嬗变视野下应急管理文化的建设发展、全媒体语境和智慧城市环境下应急管理模式的结构性优化[4]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径,具备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3 融汇贯通:应急管理——启示与思考

再读全书,对新形势下我国应急管理研究有了深刻认识,“智慧应急、科学管理”的思想启示深植于心,可见此书值得认真鉴读。不仅如此,《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在为读者提供诸多启示的同时,也能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为这一领域测后续研究指引方向。

(1)智慧应急是应急管理的利器,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智慧应急的前提是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深刻把握突发事件演化规律,识别演化关键节点,划分演化阶段,据此构建“无事先防,事初防变,事后防复”[5]的应急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其次,智慧应急的手段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监测→预测→预警→预防”的一体化智慧应急系统,敏锐识别风险隐患,感知突发事件情报,主动预测预警预防。

最后,智慧应急的范围需要由线下拓展至线上。网络社会中,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相互耦合极易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因此,在重视线下应急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线上的“网络世界的应急管理”,主动感知网络民意,实现高效应急。

(2)科学管理是应急管理的保障,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内容。

首先,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提升部门联动效率。加强城市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提高多部门联合协调行动能力是科学管理的关键所在,最终将形成统一调度、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城市应急联动综合应急管理模式。此处可以借鉴军事上C4ISR的建模思想[6],研发部门间的“粘合剂”和应急管理能力的“倍增器”,即构建以情报为核心,以调度、通信、指挥等为触角的智能联动系统,提升部门联动效率。

其次,提升科学管理效能必须要减少流程“误差”。应急管理流程包括监测、预测、预警、预案、决策、反馈、控制等多个环节,环节之间必然存在连接误差,导致应急救援实战中的决策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进而延误战机。故而需要基于突发事件演化规律、风险管理等理论为基础,构建监测、预测、预警、预案、决策、反饋、控制等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平时作为模拟演练的推演系统,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实战系统。

《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一书包含了新形势下应急管理研究的新趋势、新发展,研究内容涉及管理学、法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有诸多闪光点,读者需要细细品味其中精华,相信必有所得。

4 结 语

白璧微瑕,《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主要针对《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突发事件开展应急管理研究,而对于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问题研究甚微。目前,随着移动宽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诸如伊朗震网病毒事件、美国东海岸停电事件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网络安全形势与挑战日益严峻复杂,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然而,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我国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围绕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策略、安全形势等展开[7-9],尚缺乏高质量的学术论著。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相继出台,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必将是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笔者认为,《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如能将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嵌入其中,将更具前沿性和时代感。

但,瑕不掩瑜。《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自出版以来,得到实战部门的诸多采纳,其中大量观点和建议得到认可和应用,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价值。这部凝聚了作者七年学术心血的著作为新形势下应急管理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期待更多学者以此为参考,并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为指引,为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再添硕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闪淳昌,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2)[2017-11-0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9/content_5211752.htm.

[3]夏一雪,韦凡,郭其云.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4):100-105.

[4]夏一雪.应急管理——整合与重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5]夏一雪,兰月新,王沙骋.大数据环境下网络恐怖主义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11):16-22.

[6]苏伟,罗雪山,张耀鸿.C4ISR系统总体方案规范化建模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2):222-225.

[7]于全,杨丽凤,高贵军,等.网络空间安全应急与应对[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6):79-82.

[8]刘欣然,李柏松,常安琪,等.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与应急响应[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6):83-88.

[9]国家行政学院网络安全课题组.中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政务,2014(7):20-25.

作者:兰月新

第4篇:数字城市 智慧管理

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由于其在城市管理中的突出成效,得到中央有关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那么,经过17年的发展和进化,现在的数字城管及智慧城市整体发展如何?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未来的技术走向如何?

日前,《城市管理与科技》记者专访了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政通”)副总裁吴江寿,围绕目前的数字城市,智慧管理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本刊:

简单介绍一下公司。

吴江寿: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智慧城市核心应用与运营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助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进程,以技术路径催生管理变革和服务模式创新。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甲级测绘资质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在一网统管、城市运行中心(城市大脑)、社会治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城市停车、地下管线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建设运营服务能力,在全国1000多个市(县)拥有项目案例。每天,在500多个城市,有超过100万条问题案卷通过“数字政通”建设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得到解决。经过20年发展,目前公司在全国设有北京、武汉、长沙3个研发中心、43个子公司(分公司),员工总数2000多人。

本刊:

简要介绍国内第一个网格化案例“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探索历程。

吴江寿:

“数字政通”最早是做地理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些应用和推广,这是我们的技术基础。2003年,我们做了东城的数字规划。所以说当初东城区创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时,我们就参与到初期的建设。当初的技术难点是如何把地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城市精细化管理。2004年年底,我们参与了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创建,率先研发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平台,并在东城区得到良好应用示范。2005年,“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突出成效,得到中央有关部委、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200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分别确定成都市等10个城市(城区)為试点城市。2006年3月和2007年4月,分别确定第二批和第三批试点城市,试点城市总数51个。其中“数字政通”承建了30余个。至此,“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新模式在全国范围正式推广。

本刊:

城市网格化管理已有近20年的发展,谈谈您对目前发展前景的看法。

吴江寿: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数字城市及数字城管经过将近20年的时间发展而来的,在全国主要城市已基本布局成型。未来行业的发展走向从横向来看,从城市管理领域开始拓展延伸到“一网统管”。例如,数字城管新模式原型系统——“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4年率先应用于北京市东城区,经过10余年的发展,它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涵盖到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相关领域。而且工作范畴由原先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心逐渐变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通过网格化平台的虚拟运行,一些基层难点、热点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被不断挖掘出来。目前把综合执法和一些社会管理事项,通过网格化这种常态化运行能够挖掘出来。又如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前身是上海浦东新区网格化管理中心,浦东新区当初也是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试点城市之一,因而在运行过程当中确实也秉承了很多网格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做法。几年之间,从上海浦东新区网格化的管理服务中心,发展到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这个中心在发展过程当中,职能不断整合,入驻了很多的机构和部门,承担了很多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比如日常管理、应急管理,还有一些专项的工作管理。在职能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其系统整合力度和数据整合力度也越来越强。

本刊: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吴江寿:

技术问题目前不是难题,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数字网格”推行以后,各城市都相继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搭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但是因自上而下缺乏明晰的统筹协调机制,未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体系。2015年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了城市管理监督局,各省厅下陆续成立了城市管理或执法监督机构,各城市管理部门也加快推进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机构职能整合。2020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联网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20年年底前,主要地级以上城市市级平台与国家平台联网,有条件的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所辖市级平台联网。2021年年底前,实现省级平台、市级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数字政通”目前也配合推进国家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和全国联网工作,把全国的城市平台及数据汇聚一个地方,把这个体系给建立起来。

本刊:

如何看待目前正在推行的“一网通管”?

吴江寿:

“一网统管”是发展的一个趋势和热点,也是属于各个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之间业务协同,以及数据共享的非常重要的支撑和驱动。上海“一网通管”建设的基础是原有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其体制机制也是来自于原来的一套网格化体系和体制机制高位的监督指挥调度,只是现在赋予了“一网通管”新的内涵,外延更大了。原来的网格化更多关注城市管理领域,现在的数字网格把社会治理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吸纳了进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孪生模拟,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储存,通过“城市大脑”实现数据分析和应用结合。

本刊:

“数字孪生”技术目前很火热,简要介绍下“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吴江寿:

2021年8月份,“数字政通”刚发布了新产品“晶石”孪生平台。从字面上讲,孪生就是双胞胎的意思。从数字城市来讲,孪生就是一个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创立出来的虚拟城市,就是把物理城市复制变成虚拟化。“晶石”是数字政通打造的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孪生平台,融合数字政通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方面的业务能力,将孪生能力与实际业务诉求进行深度结合。“晶石”孪生平台通过全要素快速构建能力,可实现对L1级(城市基础地形模型)、L2级(城市白模)、L3级(建筑外观模型)、L4级(城市部件模型)、L5级(城市楼体和室内结构模型)等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全时空的精细仿真能力,可能实现对季节、气象、昼夜、城市变迁、地上与地下设施等时空场景的精细仿真;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需求深度融合,构建可管理的“城市部件”“城市事件”“城市路灯”“城市道路”等城市运行管理三维应用场景,可实现治理要素三维精细化表达,打造“可管理”的数字孪生平台。“晶石”孪生平台依托“数字政通”在城市管理领域近20年的实践经验,将孪生平台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业务诉求进行深度结合,让平台不仅是“好看”,而且“好用”。

本刊:

谈谈未来科技赋能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

吴江寿:

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仍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围绕“数字网格”的一横一纵,现有的网格模式被不断地优化和升级,然后扩展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我们认为“一网通管”会是下一个数字城市、智慧管理的发展模式。未来的城市管理有一大部分职能会分配到社会市场中来,给政府提供第三方服务,包括数字系统的专业化运维都是城市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购买政府服务可以不断倒逼企业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包括技术软件及硬件配套。

(责任编辑:荣荣)

作者:张宗正

第5篇:酒店的智慧化管理

摘 要:酒店管理智慧化是酒店管理的新生概念,在当今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定义,相关的理论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是基于酒店智慧化建设的管理基础研究,着重分析酒店业智慧化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酒店智慧化管理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酒店 智慧化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酒店行业实际上是旅游大生态圈中的一环,主要承担着顾客的修闲和休息的体验,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住宿体验是酒店管理的重要任務,当前在酒店智慧化大环境的影响下,酒店智能化产品开始大行其道,但是酒店业的整体的智慧化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同时酒店智慧化管理的实现过程并不容易。

一、酒店智慧化管理概述

1.酒店智慧化管理基本概念。

1.1智慧化。从智慧化的内涵来说,智慧化是配套着较为完善的智能化体系,同时在科学技术、网络数字化的支撑之下实现标底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本身需要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智能化,这既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的途径,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要求。智慧化管理是指通过智慧化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等业务支持,实现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等,从而提升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马关生认为,智慧化管理是企业通过建设能力和操作能力来运用企业智慧资源的能力,智慧化管理通过对企业的智慧资源的系统管理助推企业稳健、快速发展。

1.2酒店智慧化管理。由于智慧化酒店在酒店这一行业当中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目前在学术界尚无统一标准的定义。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给智慧化酒店做了初步定义:智慧化管理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并把酒店内各种信息通过自动化感知设备及时传送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实现酒店信息化智能化,目的是为旅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体验和服务。

2.酒店智慧化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2.1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理论是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出的,主要运用于相关产业分析的数学工具。在早期的经济社会,把不同产业互为投入,而智慧化产业与酒店业互为关联产品。产业间相互促进并相互制约。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要受到很多关联产业的影响,不能孤立的立于这个世界,当然产业间的约束程度是不相同的,酒店作为现代科技互动产业的重要环节,与智慧化发展联系紧密;同时酒店业务的综合性和科技产业的专有属性,也对酒店智慧化管理模式的深入探索提出了产业关联的要求。酒店作为服务性行业,根据消费者行为特征提供针对性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服务更需要对智慧化酒店客户特征分析后提供更加智慧的服务。酒店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市场营销是其赢取利润手段之一,智慧化酒店营销更要求酒店管理者运用前沿营销方法和渠道,结合消费者行为特征开展相应营销,使得智慧酒店有效和便捷的开展管理活动。

2.2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的本意是发展新产品,从根本上讲是理念到研发生产的整个过程,本质上是科技的进步满足场需求的过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说,我们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科技对智慧酒店建设的重要意义。技术科研能够加强城市酒店智慧管理技术,同时还能对创新管理方式提供新的渠道和方式。

二、酒店智慧化管理发展的现状和表现形式

1.酒店智慧化管理现状。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方面加强了资源和产品的开发整合力度,促进以信息化发展并积极向现代服务业融合。虽然近年来,部分酒店慢慢开始适用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但整体行业内智慧酒店的整体水平却没有达到根本提高。随着国家旅游局相关措施的出台,智慧酒店项目相继落实,智慧酒店的市场也逐步扩大。目前,整个业界酒店在智慧化服务上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供应商较少,规模不大的服务供应商仅仅属于跟风,技术本身达不到要求。除了服务供应商本身参差不齐外,智慧酒店的发展水平也不尽如人意。现阶段酒店的智慧化管理主要供应于国际酒店集团,中高端酒店管理集团会根据顾客需求做出变通,充分辨别最符合客人需要的功能,并根据识别提供服务,如客人自带智能终端,并不需要电视游戏,那么电视游戏这个栏目在很多高端酒店早就被取消了。在当下,科技水平发展与高智能的结合早已变成了评定酒店的档次指标。在中国,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正式文件,大力支持智慧化酒店建设,同时有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传统酒店向智慧酒店转变,这使得在极短的时间内我国的很多酒店都开始或多或少的开始使用智慧化产品进行管理和服务。在近五年的时间里,高端酒店已经实现智慧化的比例约为27.3%,初步实现半智慧化的占全行业的45%,整个行业在全面铺开的过程中,大部分酒店都或多或少使用了智慧化产品。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种趋势,但是我们也因该看到,在大规模使用智慧化管理以后,很多地方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

2.酒店智慧化管理的具体表现。

2.1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服务在酒店管理中能够起到提高服务水平,是推动酒店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酒店在智慧上表现为使用智慧方式对消费者进行基础服务,在服务内容上更加具体地匹配消费者的需求,智慧化主要是改良服务水准,改变消费理念。现在酒店智慧化服务的主要目标,主要集中在配套智慧客房服务的开发和相关人性化方面的服务。

2.2智慧化商务。酒店智慧化商务本是在电子数据与移动商务的基础上开发拓展,是酒店智慧化的全面应用,使用智慧化的管理服务开展商务是全新商务服务形式。我们仅仅从酒店需求的角度来讨论和考虑智慧化商务服务与需求,作为智慧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酒店智慧化商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交互式理念、同时兼顾酒店智慧化同盟与网络销售等智慧化服务。

2.3智慧化管理理念。在酒店智慧化管理的实行过程中,最根本的是酒店的管理观念,这主要是指在管理中要强化手段的应用,主要是对智能手段的应用引入开放智慧化的管理理念,从实践中多角度提高整体智慧化管理水平,用创新的智能酒店理念来引领企业管理文化,这对酒店自身商业产品的质量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发展智能化酒店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要认识到酒店的智慧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大力融合酒店管理和其他行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发展创新酒店智慧化管理的新途径、新模式,把理念作为行业的先导,无论是服务的质量还是服务的管理,酒店智慧化管理本身的方向还是要集中在智慧化上来,最终实现店客联动系统的最终实现。

三、酒店智慧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酒店智慧化产品设计不健全。智慧化是以便捷性来赢得发展的,我们以酒店智慧化的一部分——客房智慧化系统为例子,重点来说明一下智慧化管理的方式。客房智慧化主要包括:日常的灯光系统智能终端、整体舒适设备综合智能终端、客房服务智能终端和商务方面的模块智能化管理以及整体的可视操作模块组合而成。在客房智慧化水平上,我们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酒店智能化系统利用率较低,而且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我們调查的30余家酒店中以,智慧客房建设或者改造相对完善的酒店仅有5家,只占15%的比例,这些智慧化程度较高的酒店又多存在于四、五星级酒店之中。前文描述的基础五项智慧系统全部配备的几乎没有,不少高星级的酒店智慧化管理虽然对客房的智慧化改造还是比较肯定的,但是由于受相关经济形势的影响,最后的决定仍未做出。

2.数据管理能力低,信息闭塞。很多酒店对数据收集保护不够重视,来源渠道少,利用率不高,在当前信息大发展的时代,必须要掌握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才能把握好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把智慧化技术作为根本核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收集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对于每一位酒店的顾客来说,酒店就是一个类似于家的存在,甚至要比家更加智能才会赢得顾客的好评,我们要主动收集客人的活动数据,成立数据分析模型,把重要数据保留下来。在当今社会,数据的“规模化”发展已毋庸置疑。很多酒店在现阶段明显缺乏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意识,这会直接导致有效数据大量流失。酒店对数据挖掘深度不够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很多高星酒店虽然也收集了很多数据,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得到重视,酒店对数据的应用主要是营销,而重要的重视数据预测分析的现象几乎是行业的通病。现有的数据仅作为部门报表的制作等相关汇总和后期服务改进的一些典型案例使用,深层次挖掘分析能力明显不足。

3.酒店智慧化管理还未完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酒店智慧化管理制度是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实中酒店智慧化管理制度并未和所在地区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形成比较良好的对接。现阶段酒店的智慧化建设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水平上,没有形成行业集群。我国自2011年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划定以来,很多城市的智慧化酒店建设逐渐兴起,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当前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智慧旅游发展在我国还在起步阶段,没有统一标准,与其相伴而生的酒店智慧化建设也处在初步发展之中,尤其是酒店的营销管理方面,不依赖城市智慧旅游的统一营销平台的单打独斗,使得酒店智慧化管理缺乏外界的信息交流,最终会阻碍酒店智慧化建设。

四、酒店智慧化管理的发展对策

1.充分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满足多元需求。顾客的智能化体验和多元化的智能产品需求是发展酒店智能化产品的现实意义所在。顾客能够借助自身携带的便携式终端系统完成智能化系统的操作,对于服务来说完全是一站式的,在客人住店的期间可以实现智能消费、同时完成智能的交互系统等很实际的服务项目,这体现的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全新智能化感受,于此同时我们还能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各种个性化服务当中,从而提高酒店自身的服务质量。当酒店的人们开始接受并习惯过这种酒店生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为酒店智慧化开发智能手机APP,满足顾客对手机的依赖和对移动终端的依赖。借助移动终端,大多数顾客的需求可以得到很快捷的满足,通过手持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智能化控制;很多传统业务,例如酒店的客房清扫、叫醒服务、餐饮服务等,都用移动终端来实现服务需求。酒店也可借助客户的移动终端,实现精准服务。

2.大力培养酒店智慧化管理人才。酒店智慧化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培养机制应该不同于传统酒店的职业培养,必须要根据酒店智慧化的特色和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培养。智慧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先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把酒店智慧化人才的成功经验作为自身学习的来源,并充分结合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特点和酒店智慧的自身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我国特色的酒店智慧化人才成长机制。着重培养拥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和拥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3.制定行业智慧化管理标准。首先智慧化的发展必须要注重数据规范化建设。目前,我们要解决标准制定就必须首当其冲的解决酒店智慧化数据标准化建设。其次要制定酒店智慧化建设管理的行业标准,从而加快规范化的智慧化酒店。酒店的智慧化建设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必须经过科学的规划与评估,充分依据酒店智慧化建设标准,遵循有序建设原则。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合理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充分应用自主开发的科技产品,形成行业统一的的标准规范,着重投入发展有利于客人使用和高效率的智慧系统,快速推进酒店智慧化的发展进程。

4.融入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实现平台共享。酒店智慧化管理本身是和其他酒店管理方式的互动合作,并不应是孤立的。酒店智慧化建设的意义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酒店既要做到充分吸收信息同时又要将酒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及时共享给旅游者。酒店智慧化管理必须融入社会管理之中,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拥有公正公平的办事态度,要根据多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从而确定更加合理的工作报酬和福利待遇。要把酒店智能化管理看成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在智慧酒店的背景下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将酒店智能化管理向前推进,这是世界酒店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发展酒店智能化管理,最终形成一种制度,长期警示我们,要勇于创新,大胆开拓酒店智慧化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陆均良,沈华玉,朱照君,著.旅游电子商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编.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3]马关生,刘越.新的管理理念:智慧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4).

[4]程善兰.借力大数据助推苏州酒店智慧化发展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4(12).

[5]李臻,朱进.智慧酒店——酒店产品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J].镇江高专学报.2013(01).

[6]杨福元.经济型酒店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7]任晓贤.智慧酒店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李朋.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空间扩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作者:肖遥

第6篇:微信德育 智慧管理

摘 要:微信是当前小学德育过程中常见的教育资源,它以跨时空的优势让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得以高效开展。文章立足于微信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进行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从管理立体化、教育新路径、评价新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融合进行思考,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促使微信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全面有效融合,全方位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

关键词:微信;小学班主任;德育;融合思考

当前微信应用于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微信所起到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实践表明,将微信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能够有效实现德育智慧管理。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将微信引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能够让教师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内容、形式以及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德育教学的有趣、生动、形象,进而逐渐对德育内容有更为全面的认知,能够主动地以德育的内涵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融合进行相应的探究。

一、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时期,因此教师在引导时一定要注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该全面关注小学生情感意志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二,是德育工作高效开展的需要。微信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够让德育的内涵、理念以及德育所开展的活动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让学生在学习时知道应该从何处进行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德育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三,是学校特色办学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积极构建办学特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氛围。在以德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将微信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构建独具特色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

(一)采用微信模式,促使德育管理立体化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德育工作,但是存在着很多缺陷,影响了德育管理的有效进行。微信群不但可以用文字进行交流,还具有视频、语音交流、视频聊天等功用,为此,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以巧妙地运用这些功能来促进德育管理的立体化。

例如,班上有一位名为军军的学生,教师常常采用微信展示动态信息与军军的家长交流。于是,军军最近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好。比如,能够主动将垃圾扔进垃圾桶,能够主动扶起摔倒的同学。为了表扬他,笔者将他的进步发到了微信群里,晚上军军的妈妈便在微信里告诉笔者:“孩子的进步太大了,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的帮助。”

实际上,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还有许多如同军军一样的学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和家长在微信上进行比较详细的沟通,并将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视频较为详细地发给家长。家长也给笔者分享学生在家里的一些具体表现的视频,与教师一起分析,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寻找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并邀请家长和教师一起执行。最后在微信群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展示,这样学生便能够得到更广泛、更详细、更耐心的关注,让家长真正成为学生德育提高的助力团体。

所以,将微信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能够突破德育工作的扁平化,让德育管理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实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立体化发展,展示了德育动态信息,起到了助力小学生德育素养养成的作用。

(二)采用微信平台,构建德育教育新路径

德育工作需要创新才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应该积极构建新的路径,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升。微信平台便是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之一,其显著功能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进行交流,这为一些活动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随时召开微信家庭会议,和家长一起分享一些德育教学典型案例,交流和探讨一些重要的德育经验成果,以达到家校及时沟通,家校共同努力促进孩子成长。

笔者常常搜集许多关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高尚道德情操的视频上传到微信群上,然后号召家长观看,并展开了关于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讨论,家长们都踊跃参与,积极发言。最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家长将自己如何锻炼孩子全面发展,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情奉献,帮助很多学生在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实践证明,微信平台的共享性特征实现了班级德育资源的共享,促使大家在平台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方案进行积极探究,也实现了班主任分享德育教育经验的实践,为学生的德育素养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采用微信特点,形成德育评价新方法

微信的特点是获得信息快、感知信息新、获得体验全。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形成德育评价新方法,以便于学生在进一步学习过程中能够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德育素养。

比如,可以针对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进行“口袋式”评价和“展览式”评价,让学生在德育素养提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到德育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师采用微信的信息快、新、全的特点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德育素养袋,然后引导学生在每一次的德育学习中将自己的收获收入德育素养袋,然后在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之后,学生可根据德育素养袋中的具体评价来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学习,以便于促使自身德育核心素养的提高。

将微信特点与德育评价进行融合,寻找到更为有趣的评价新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启示,进而提升德育。

三、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合的思考

(一)融合需要以生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融合时,需要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在确定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都应该与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让微信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合的过程围绕学生展开。

(二)融合需要与时俱进

德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应该充分关注当前的时代发展,并将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与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融合,让德育工作与时俱进,让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融合需要家园共育

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能够有效完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从微信运用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的实践来看,融合的过程必须要与家园共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提高德育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利用微信将学校、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微信的作用下能够积极进入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并促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下学会自省自查,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邝彩云.基于微信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1(17).

[2]陈园英.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2021(02).

作者:罗翠婷

第7篇:聚焦马云的管理智慧

09工商管理营销班

许玉华

08103011042

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没有人可以挖走我的团队

马云似乎总被各种各样的话题和新闻所围绕着,但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团队。阿里巴巴的一切正符合“只要有一流的团队和管理,你就成功了一半”之定律,而马云对于自己的团队则是相当自信:“天下不可能有人可以挖走我的团队!”

1.让手下的人超越自己

马云为什么会成功?就说人才管理和建设这一点,便能理解这位掌控阿里巴巴、淘宝网、雅虎中国三大明星网站的CEO如何成功的。马云说:“我训练干部管理团队,要求他们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把问题处理掉。你做的任何决定都关系到公司3-6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人能取代你,你永远不会升职。只有下面的人超过你,你才是一个领导人。”在阿里巴巴谁不比马云更懂网路,而最成功的人却是马云自己。

0工商管理营销班

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 没有人可以挖走我的团队

马云没什么总结被告各种各样的话题和新闻围绕着,但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团队。阿里巴巴的一切下符合“只要有一流的团队和管理,你就成功了一半”之定律,而马云对于自己的团队则是相当自信:“天下不可能有人可以挖走我的团队!”

1,让手下的人超越自己,马云为什么时候会成功?就说人才管理和建设这一点,便能理解这位掌控阿里巴巴,淘宝网雅虎中国三大明星网站的CEO如何成功的。马云说:“我训练管干部团队,要求他们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把问题处理掉,你做的任何决定都关系到公司3-6个月后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人能取代你,你永远不会升职。只有下面的人超越你,你才是一个领导人一个领导人。”在阿里巴巴谁不不比马云更懂网络,而最成功的却是马云。自己

- 11.打造诚信的网络平台

诚信是市场的基石,是企业制胜的法宝。靠诚信经营企业,打造一个诚信的网络平台,这是最简单又必要的东西,也是最优秀的的模式。阿里巴巴从建立之初就十分注重诚信。对于当时的阿里巴巴来说,“可信”这条可以说是近乎苛刻的。马云要求阿里巴巴上的一切商业信息,都必须经过信息编辑的人工筛选,而当时的公司只有18名员工。也因为这样,阿里巴巴的诚信通的创立有着特别的意义。这种透明的交易是一种诚信交易的表现。只有诚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使网上电子贸易得以深入人心,发展壮大,也是阿里巴巴长期高速发展的一道简单符号。

2.踏实做企业

马云有一句经典的话,听说捕虾富的,没听过捕鲸富的。这句话就很深刻到位的反应出阿里巴巴的成功是用踏实苦干换来的,也是这种踏实的精神造就阿里巴巴。 马云要求阿里巴巴的员工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创业精神。尤其是在创业最初期,阿里巴巴仿佛与外界隔绝,执行着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策略。

3.为客户着想

马云坦言:“阿里巴巴也有三个代表,第一代表客户利益,第二代表员工利益,第三代表才是股东利益。先客户,再员工,最后才是股东。这三个次序不可以颠倒。

当今时代,是客户创富的时代。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只要它拥有足够多的客户,它一定会成为它所从事行业的赢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信条。作为一个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是以“为客户服务”为工作内容的,因此马云十分强调为客户着想。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主要讲战争情况瞬息万变,故为将者必当徇情据意,善于应变,方可可敌制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对自身情况、企业环境、员工性格及素质等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才能够正确地应对未来的变化。

1. 集天下之大利谋发展

集合四面各种资源,成八方受益事业。价值规律决定资源总是在

行业内不均匀的流动,要谋划好企业的成长,就要全面发掘资源。马云意识到:长久的发展不能依靠投机,而是依靠人心,真正的商道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例如,淘宝网要长期良好地发展,就要明白舍得之道,舍弃眼前的利益,借局布势,实行“先让利后得利”的战略方针。淘宝网3年内不准备盈利,相对于易趣网对于避免流失客户佣金而苛刻限制客户不能在交易前相互联系来看,马云能把淘宝迅速打造成为亚洲第一大C2C交易平台是很必然的事。得人心,让利得利,这些都是很简单但是很优秀的经营模式。这种远大的眼光和非凡的经营气度就是一种管理的智慧。

2. 有商机就不怕投入

马云说:“不赚钱的公司是不道德的,支付宝将来一定会盈利,

并且我们的盈利方式,绝对不会靠小钱来达到。我们有耿长远的目标。”走自己的路,独立率先开辟出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这是马云的又一个创举。在马云的思维里,阿里巴巴是老大,是个泥腿子,挣钱养家,淘宝是妹妹,支付宝是弟弟,弟弟妹妹的钱都是老大阿里巴巴供给。支付宝是最有前景的,马云要支付宝成为未来的全球互联网通用的支付模式。所以不惜在阿里巴巴那里大手笔资金供给支付宝这个项目。有商机就不怕投入,走自己的路,以巨资打造的支付宝这个“金蛋”,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为阿里巴巴带来丰厚的收益。

- 3

第8篇:《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教案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教案 复燃强上传于2011-11-22|(4人评价)|372人阅读|30次下载|暂无简介|举报文档 在手机打开

学习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和为贵——孔子的管理智慧 第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管理智慧 第四章 王道兼霸道——荀子的管理智慧 第五章 公道——墨子的管理智慧 第六章 使贫者富 富者贫——商鞅的管理智慧 第七章以力服人——韩非子的管理智慧 第八章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孙子的管理智慧 第九章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智慧 第十章攻心为上——《战国策》的管理智慧 第十一章统一之光——《吕氏春秋》的管理智慧 第一章 导论

一、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内涵

(一)基本概念

1、管理解字探义 《说文解字》:管,竹制的管状乐器,类笛、六孔;理,制玉也. 使用¡管必须要有嘴、手指、呼吸相互配合,因此管就有了协作、配合、和谐的意义;理雕琢玉器,具有不可逆性、不可重复性,因此¡°理¡±就包含了事先要有精心的策划、事先精心的部署。

2、管理的现代含义: 管理即是管辖、治理的意思。 我国学者一般则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和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信用、时间、信息、社会关系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ª¡ª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

3、智慧与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含义: (1)是指人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实践得来的聪明才干。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 是指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经由春秋战国“轴心时代”所创立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里的有关管理的理论和谋略的逻辑体系精髓。

4、研究对象 本课程主要研究中国“轴心时代”的最有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杂家等流派管理思想的智慧及其现实价值。

(二)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内涵 1.顺“道”。 属于主观范畴的 “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3.人和。 “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4.守信。 治国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 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他对弟子注 重 “四教:文、行、忠、信” 。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故《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中国的十大商帮

5.利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吕氏春秋》说,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6.求实。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7.对策。 我国有一句名言:“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 。范蠡认为经商要有预见性,经商

1 和打仗一样,“知斗则修备”,要善于 “时断”和“智断”,比如要预测年景变化的规律,推知粮食供求变化趋势,及时决断收购和发售。他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原则。

8.节俭。 中国的传统管理,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纵观看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

(三)、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特点 1.“一体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和谐、协调的统一体. 把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以力求达到社会与自然、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管理组织内各种组成和状态的最佳和谐为目标,把管理的各个要素和功能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在具体操作上,这种管理整体观表现为以计划为依归,以组织为工具,以领导为中心,以控制为根本,以训练为起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管理系统。

2、“中庸” 化 要想达到自然与社会、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行为与观念、人道与天道、“人欲” (社会)与“天理” (道)的高度和谐,交融合一,就不能走极端。 管理行为上力求使事物不致处于过分偏离稳态,“过犹不及”“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国管理过程的标准和规范,是中国管理行为的信条。凡事要保持中和、适度、协调、平衡。在个人行为上,则表现为凡事不为先, “外圆内方”之类的行为方式 。

3.道德伦理化 道德化管理强调个人自身内在的修为,强调“修身”。技能、规范、功利等退居次要地位,“德行”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管理过程更多依靠道德感化,榜样、楷模的力量,“身教重于言传”。 在中国, “家国同理”。社会是家庭的放大,君主是百姓的“严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中心是“礼治”,礼的核心是“仁”“仁”的要义是维护这种血缘关系。 “孝悌为仁之本” 不仅是作为管理的道德规范,而同时是营造某种感性管理心理的情理结构。

4、管理手段上以德治理、礼法交融、儒法互用 道德修养不仅是基于血缘基础的宗法家族需要,而且是社会管理对人的德行要求,同时它又是中国人的人生观念和终极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为精炼地概括了传统管理下人生道路的特色。 “以孝治天下”。把具有现实情感的“孝”注入到社会政治体制里,主宰整个社会政治体制,改变了原法家(如韩非)追求形式的普遍有效性的理性立法方向,转为重人伦、重实质、重情感、重社会关系、重权变的伦理立法。 首先要“合情‟,其次才是“合理”。形式上,制度、“法”居主导地位,实质上“礼”渗入“法”中,成为“法”的基础“法”由此而演变为道德法、伦理法。

5、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 “经”与“权”是中国传统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指规范、原则性;“权”指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经与权,即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坚持按原则性办事与适当

变通之意,它们相互补充,相反相成。 经权观,一方面要根据普遍的管理原则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最后达到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而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德治礼治的恒久之道正是由于不断的变通才得以持久,得以实现的。

(四)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产生条件 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

2 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

二、学习价值

1、中国管理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基因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超过1千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中国曾经通过自己的独特管理智慧创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文明,政治体制的完备、科技的发达、组织的高效、文化的辉煌等等,都是我们祖先聪明才智的结晶。

因为我们都生存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包括合作伙伴和顾客都是按照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做事。这就是人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这种文化基因就转变成了企业基因。 中国的发展,到底是“全盘西化”?还是“固守传统”? 答案是:走吸收其他国家文化长处、并继承自己文化优良传统的的适合中国国情崭新之路!

2、是提高现代领导水平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传统领导理论仍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现代领导者学习领导理论无非有三条途径:一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摸索;二是学习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三是学习中国传统领导理论。前两条途径无疑是重要的,但后一条途径具有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的特点。因为古代领导理论虽然存在了二千多年,也有语言的障碍,但毕竟是同一民族的思想,有着鲜明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同现代中国人属于同一种思维类型。学习和研究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更容易操作和实施,更易产生领导效果。现代领导者应该在眼睛向外,学习西方领导理论,勇于实践,善于总结领导实践经验的同时,认真学习中国人自己的领导理论,并在实践中使之发扬光大,让古老的理论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

3、是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是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内涵,对于今天新世纪的年轻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即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栋梁的群体,人文素养的提升,尤为必要与紧迫!而对于长时期全盘背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逆流来说,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学习,是重新认识自己祖国文化真谛的重要途径。

4、中国式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培育的“融合与协调的智慧”给人类前途以无限的启示和触发,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 正像马克斯²韦伯所揭示的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助推作用一样,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的背后同样离不开传统管理思想的支撑。

应该说是日本企业家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商用价值。

在中国式管理智慧得到社会普遍关注以前,有一批具有哲学素养的学院派学者开始了对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应该是功劳最大者,他旗帜鲜明地高举东方管理学派的大旗,并在复旦大学以二级学科申请到东方管理学的硕士

3 和博士点。从苏东水教授的“东方管理学派”、黎红雷教授的“儒家管理哲学”到葛荣晋教授的“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一路走来。但他们更多是书斋的,学院的。

时下,一些图书的畅销使中国传统管理从专业走向普及,由学者走向民间,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成为炙手可热的富矿,“中国式管理”从一个专业词汇变成了流行词汇。 成君忆是以其“水煮”的形式取得成功的。他把《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融合到管理学中,出版了《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畅销书。他的这种“水煮”写作方式,与时下流行的网文结合起来,与时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契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让从来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的普通读者知道,原来中国也有管理。 曾仕强继他的《中国式管理》以后,出版了《中国式领导》等很多畅销书,特别是他那每听一次课两万元的听课费都能让人“趋之若鹜”!世界五百强中更多的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

上一篇:战略管理下一篇:ups不间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