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师征文(精选12篇)
追求教育智慧
兰高学校小学部 王静
智慧型教师指那些具有较高教育智慧的教师。所谓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所以,智慧型教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个性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一、要“用智慧去读懂每一位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
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老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二、要用智慧去看待学生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所有刚入学的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能提多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多桶,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明天想干都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用智慧去对待差异。
三、要充满教育爱,有爱就有一切。
“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位”母亲回家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两位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成功和智慧。”
四、要用智慧的语言组织教学。
智慧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老师语言的智慧,因为智慧的点拨,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智慧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智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灵感。表现为教育机智的智慧,可以化解尴尬。
五、要用智慧的语言去批评学生。
对性格豪爽的,可单刀直入;对性格内向迟缓的,要慢工出细活;对自尊心强的,要照顾面子;对好胜的,要先肯定成绩;对性情软弱的,要饱含鼓励和信任。
六、要用教师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
要让学生从事智慧的劳动,用智慧的双手创造智慧的头脑,要让学生体验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会思考、有智慧的人。
总之,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是需要我们一生不断钻研探索的一门艺术。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对学生,言传身教,爱而不宠,严而不苛,民主平等,争取共同进步。做现代智慧型教师,建立终身教育观,不仅是我们成长的方向,更是时代的强烈要求。让我们传承中华文明,为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而努力奋斗吧!
要想成长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只有做到善于思考,勤于动笔,勇于实践,有像侦察员一样的敏锐的洞察力,能像哲学家一样有深邃的思想,深刻的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力,能像医生那样取舍留用,择优而用,有准确的判断力,能像艺术家一样不仅仅用艺术感染人,而且是在用人格,情感召唤人那应该就会是一个智慧型老师了吧。
教师的教育智慧并不是先天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常常处于形成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不断改进、创新。
在平时的生活中,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加强积累,做到学习知识的深、广、新、专。深,是要通过阅读教育理论和著作,把握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并能利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广,是要争取做到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丰富视野,拓宽知识面,争取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新,是要多看各类报刊杂志,捕捉教育领域的前沿信息,掌握教改动态,了解学生的好恶;专,是要多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书刊,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要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以前教学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用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讲解和排除,这就是教学机智的重要价值。教学机智的生成,即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灵活而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能果断自如地应对不曾预料到的问题或现象,这就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拥有这种智慧与技巧,就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民主,课堂中不断动态生成许多珍贵的课堂资源。
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哪里他都能同时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的照亮每一个人。”阳光是万物生存之源,有了阳光才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做一名教师,就要做一名阳光型的教师,而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激励。用爱心努力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快乐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能提高。不知哪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爱是我们工作的源泉。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爱、传播爱,让他们感受到爱,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融合,达到教与学的相长。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把微笑、把爱洒向每位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在爱心的感召下,学生和我之间的关系渐渐靠近,师生之间形成了亲和力,配合越来越好。
做一名阳光型教师,应该有理想有信仰,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梦想!教书不应当仅仅被看做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责任,我们的理想——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所追求的目标。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想要学生热爱学习,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学,对教学有激情。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释放爱心、挥洒激情、撒播阳光才是更重要的。我们需要用激情去感染学生,需要用智慧去阐释教育的意义。激情常存的教师更容易走近学生,让学生亲近。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情,接受和承认教师的权威。教师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就是学生的楷模,班主任则更是如此!教师若能以良好的形象做学生的表率,用无声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定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因此,做一个阳光型的老师,他的品德应该是高尚的,心胸应该是坦荡的,只有如此,培育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会是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界永恒的追求目标。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想要把课讲得精彩,道理讲得透彻,让学生愿意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向年级组内的优秀教师请教,主动多听,多学,多记,课后反复研究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积极进行课程建设,积累教学经验。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眼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营养,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如果教师不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威信就不足以维系师生间的关系。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教学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科技如新月异的时代里,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认识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是老师们每天必做的事情。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在鼓励中逐步确立。当学生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的及时表扬能够起到正强化的作用,促使他下次仍能够继续保持。表扬是学生生命的阳光,对学生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心会增强。而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应当给予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当然,我们的宽容不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是积极面对,平和纠错。学生的错误行为都有其心理倾向,教师对待学生的过错要耐心听其陈述,寻找其出错的原因,认真分析,诚心纠错,还应当允许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复,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一、主办单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二、征文时间
2007年11月20日~2008年4月20日
三、征文主题
以“用智慧经营课堂”为主题,探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感、所悟,书写自己的教学心路历程或身边的教学感人故事。具体包括:
●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交流
●信息技术评价方式与考试●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建议
●教学随笔和教改心得●个人专业成长
四、征文要求
1. 字数3000字以内,题目自拟,主题鲜明,避免空泛,文体不限。
2. 课程理论研究的文章要有观点、有新意,教学案例要新颖、有创意,教学心得以及个人专业成长要写出真情实感。
3. 须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等作者个人信息。
五、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本次征文活动设置一等奖10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65名,优秀奖若干名,均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出。
本刊将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参赛者作品中遴选优秀作品自2008年第1期开始在“信息技术课”栏目陆续刊登,并将向专家评委会重点推荐杂志选登作品。
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www.itedu.org.cn)公布,并在《中小学术教育》杂志2008年7-8期(合刊)集中刊出获得一、二等奖的部分优秀作品,供所有参赛者交流学习。其他获奖作品拟以电子光盘版或者杂志增刊的形式集结出版。
优秀奖以上的获奖作者将获得杂志社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品。
六、作品提交方式
请使用电子版(Word格式)形式报送参评作品(投稿信箱:itedu_tougao@163.com)。
参赛作品可由各地教育厅(局)信息中心,中小学校办、教务处统一组织提交。提交参赛作品数量达到3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将有机会获得组织奖。
七、评审费
参评作品需交评审费,请在投稿时将评审费同时寄出。交纳评审费有两种形式可自选:1.每人每篇交60元;2.每人每篇交150元,将同时获得全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一套(价值120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楼216室
邮编:100053
收款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请在汇款备注栏务必注明“征文”两字。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以志王晓军电话:010-83552126/83555283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智慧、智慧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慧培养出智慧,良心培养出良心,有效地为祖国服务,培养出对祖国的忠诚。”
用智慧开启智慧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追求目标。“智慧”二字的理解如何,是一个教师对教育的认知如何的一种体现,凝聚着教育理念的精髓、揭示着教育理念的真谛,同时也是教师能够领略教育魅力之所在。只有智慧的碰撞,方可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活和触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绚丽画卷。
列夫.托尔斯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没有蜡烛的灯笼如何为人们照明呢?可见智慧对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来说有多重要。拉.罗什夫科也曾讲过:“智慧之于灵魂,有如健康之身体。”如果人没有了健康的身体还何谈成功和成才,就算正常的生活都会成为一种渴望和奢侈,可见智慧对教育的接受者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何谓“智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教授的理解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经过学习和探索,逐步把握规律,并能创造性地和机智地应对、处理教育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教育史基于生命、通过生命、完善生命道德事业,更是为了呵护生命的过程,都是求真、向善、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事业。正是因为教育在人得一生成长的的重要地位所在,正是应为从事教育的教师是一个从事着特殊职业的人,我们应该用自己心灵深处对教育的理解捍卫教育的神圣。做一个智慧教师,给学生教育智慧,让学生从智慧中收获智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史教人求真、求善的事业,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呢,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做智慧的教师,在我们生命的气息里,发自内心的、真诚地,要让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的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一、教师心中的阳光照亮学生心灵的方向
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教育中我们会遇到种种问题,性格各异、成长环境各异、学业基础情况各异的学生,一个智慧的教师心中能够悦纳每一个生命体,包括他们的感动和疑虑、他们的感慨和忧伤,他们的醒悟和猜测,等等。而要接受学生的全部,很重要的就是教师心中阳光。教师心中要装着诗句,他的人生就一直会被光明照亮。而这就是教师心中的智慧之魂。
要想别人心里装着阳关,自己心里首先要有阳光,树立学生真诚、善良如意的品格是教师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认为:灵魂的教育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应该是灵魂丰富的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令一个方面应该是灵魂高贵的教育,及我们所说的德育。美育原本是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艺术的欣赏,对情感的经历和体验呢,从而是学生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和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最终达到丰富灵魂之目标。智慧的老师,会用自己的阳光的心态、阳光的行为给学生的生命光合作用的充足条件,让每个个体都向着阳光生长。
二、教师坚持的脚步走向学生的理想
泰戈尔的诗句:即使世界以痛吻我,我也要报之以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豁达和心境,是人才能在诗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别人无法感知和体会的独特。就如老师的智慧的心一样,没有什么可以拿走我生命的的一种坚持,一种对教师这个普通职业的一种热爱的坚持。
智慧的教师会为每个孩子打开一扇心门,这门里有对还的所有理解、有对孩子所有的支持、更有对孩子所有的期待。智慧的老师会很耐心的等待生命的成长,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即使有的孩子暂时落后、有的孩子暂时还不突出,但智慧的老师会用自己智慧的心灵编制一道爱的伊甸园,等待孩子心智开启的那一刹那,也只有这样,教育才可能在生命和人性的意义上走的更深远些,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智慧的教师给孩子能接受的一切
读过一本书《话语、双手和要——医者的人性关怀》,作者是台湾医学家赖其万教授。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每当年轻的一生为我,30年的行医生涯里最重要的心得是什么,我总会说:“我开始知道“说病人听得懂的话”有多么重要。”我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工作,使自己茅塞顿开,一个智慧的老师,应该给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做孩子能够承受的事,说孩子能够听懂的话。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做教师也会碰到麻烦和不如意,而这个时候就要思考一下,你好心给学生做的一起是否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是否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是否是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去考虑到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这些人得成长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用去帮其实现,我们和孩子的每一次接触都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人格的养成,关系到生命的价值,我们就一定会意识到要加强和学生的心灵和心理的沟通,给他们能够接受的教育,而不是我么一厢情愿的付出。
四、智慧的教师在学生心间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教育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美丽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敬重生命中的永恒。智慧的教师会将生命的成长看成一个综合的过程,而非渴了的时候就送去水,饿了的时候就送去饭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很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儿童”,课件热爱学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修养,更是一个智慧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不仅要爱学生,更要成为一个传递爱的使者,播撒一个善良的种子,让爱驻扎学生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的生活中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和梦想。作为指挥的教师要用爱心培养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用爱画一个圈,在这用心灵耕耘心灵,一个团结、奋进、诗意的圈,我们就在这个七色的世界中感知着幸福的教育,体验着幸福的教师人生。
我一向以来我都相信,骄傲和才能是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正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没有那一份气度与宽容,宰相的独立不早给撑破了。
经常会有人抱怨说好苦恼,人生处处有苦恼。然而有两种人最不会陷入琐碎的烦恼,最能够看轻外在的得失。他们看似是两个极端:自信者和厌世者。前者明白自己的价值,后者明白世界的无价值。
狂妄者往往有点才气,但无知,因无知而不能正确估量自己这一点才气,这是少年人不易犯的毛病,阅历常能把它治愈。傲慢者却多半是些毫无才气的家伙,不但无知,而且无理,没有教养。真正相信自己的人很少,有些人的自信但是是一种“有益的盲目”,似乎下意识地明白自己内心的空虚,避免去看透自己,以维持虚假的充实。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人的自信务必靠自己去争取。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明白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不肯毁于这弱点,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判断生活是否有智慧,不管生活处于什么“状态”,决定因素都落在了生命处于什么“心态”.对于物质上匮乏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学会自信、积极、行动;对于物质丰盛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学会盈而不迷,学会谦虚、真诚、平静.不同的“状态”其实是不同“心态”的结果,其中一种“心态”是自信与慈悲,这种心态能容纳所有的正负能量事件而不受他们的影响,这种心态十分自信对于“状态”的呈现、创造规律的把握.我们并不缺乏智慧,我们只是误会了智慧.
我们的每一刻的存在都是值得感恩的,我们以“完美的方式”呈现在整个物质宇宙里,与整个宇宙能量是混元一体的,每份存在都是宇宙中的完美呈现.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其实还具有创造力,通过我们的想象、行动,则结果便会呈现.在感恩的同时,这也是一份极强大而低调的自信,能够为我们成就梦想.我想没有什么生活比“活在梦想的创造人生中”更让人富有多姿的意义了.
生活,或者可以是智慧的作品.
我们除了是身体上物质上存在,更是宇宙的一种意识上能量上的存有.人类对此一直在争论,但是它的本质就是如此.争论与本质的区别就是:争论是“推断辩论”、“可证明的”、“可描述的”、“可文字记录的“、“可测量的”,本质是需要亲自用心去感觉与领悟的.我们找不到这宇宙中最完美的,因为所有的存在、存有都是完美的、统一的.假若重拾生命的自信与智慧,我们的整体社会环境便能呈现出与人类文明对应的“美丽家园”.
合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我信步走出了家门。
这一带是南京古城的精华——明城墙、玄武湖、鸡鸣寺,霏霏细雨中,透出了一幅浓淡相映的江南水墨画。
瞅着、想着、走着,突然一首唐诗不禁涌上了心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低低吟诵,娓娓道来。
一时间,我很惊诧,古老的绝句和眼前的美景竟如此完美地融合了起来。蒙蒙细雨中,那鸡鸣寺塔顶檐角的风铃被风拨弄,丁丁冬冬,这几千年来不变的声音,看似轻盈,却透着宠辱不惊的深意。远处的玄武湖渐渐模糊起来,眼中顿时呈现出一头威猛怪兽的轮廓,传说中它叫“避邪”。很多很多年来,它一直在守护着这一方千古传承的万家灯火;很多很多年来,它又见证了无数的沧海桑田——岂止六朝如梦,什么样的历史不是梦?风铃无情,“避邪”无情,江草无情,烟柳无情,岂是无情?只因它们观望得太多,所以它们沉默。千年前有人睹物伤怀,咏成千古佳句,千年后我仍能听到这无情的景物中有那动情的歌,感受这善感诗人心头无限的惆怅,关于历史,关于现实,关于人生,很多很多……
1. 智慧的教师不断学习
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只是比学生早学几年而已, 不学习就要落后, 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学习教育理论, 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时代新知识, 研究新时代新时期背景下成长的学生心理规律、行为规律。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所言:“现在的小孩特质是‘世界变小了、心眼变多了、脑海变大了’”。一代人不同一代人, 教师与学生可有年龄代沟, 但应该无心理隔阂, 好教师应知彼知己, 所以好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的教师。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要努力钻研, 学为人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严谨笃学, 潜心钻研, 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
2. 智慧的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
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也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式。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是包容心的体现, 也是智慧的体现。思想上要在法律前提下尊重学生灵闪的火花, 奔放的思维, 教师要承受得住学生观点和自己观点的对撞, 有包容心;学习方式上更要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自由, 尊重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有正确的学生学习观。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好一名教师, 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
3. 智慧的教师明白以下几种情况下不宜教育学生
(1) 学生已知错, 心惊胆战之时。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 只是意志力、控制力不强犯了错, 而且学生自己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错误, 此时不用教师再嗦, 嗦只会造就叛逆, 转移问题核心, 而达不到纠正学生行为的目的。学生犯错了要让学生承担一定的犯错责任, 但不是训斥。
(2) 学生玩得高兴之时。学生玩得高兴之时, 不宜教育学生, 这样学生会觉得你不尊重他。事实上学生玩得高兴, 我们何不用玩来引导学生, 用行为、用活动来教育学生呢?不宜用语言说教的方式。
(3) 在众人面前。在众人面前, 如有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场, 学生讨厌你一言我一句的“轰炸”,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和教师争理、辩理的现象, 方向、目的出现偏差, 长久以往, 师生对立。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的场所, 有些教师喜欢在办公室人多的时候教育学生, 以突出自己勤快做工作, 这样的教师是得不到学生喜欢、效果也不会好的。谁不想上进?谁不想得到表扬?谁愿意被揭短?批评人、教育人一定要考虑对方 (特别是叛逆期的小孩) 的心理反应, 注意教育场所。
(4) 教师自己没有准备。教育学生跟教学上课一样, 教师要有准备, 要备“好课”, 教学要备课, 教育人更要备课, 它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教育备课就是要事先明确达到什么教育目的, 讲些什么, 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气、预测突发情况、对象可能的心理反应、可能的效果……教师自己没有准备, 千万不要教育学生。这是很多班主任易犯和常犯的错误。
(5) 怎么教育学生都不听之时, 要先放下。古人言:“忠告善道, 不可则止。”但这并不是要放任不理, 而是暂时放下, 这就是策略。教师应该是自控的教师, 有智慧的教师。当双方争执不下, 教师无法说服学生时, 不和学生斗气, 不要试着压服学生, 或转移主题漫无边际的数落, 更不要大发雷霆。先放一放, 放下, 从自身找原因, 看看哪里没准备好, 从学生找原因, 学生不能接受的问题出在哪里, 过一段时间再谈也未尝不可。这不是跟教学一样的道理吗?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的讲解, 不是先放一放吗?师生双方都回去思考思考、消化消化。从人的内心做工作, 把工作做到人的内心, 心通一切都通。
4. 智慧的教师能幽默大度地处理学生轻微犯纪之事
学生违章、违纪不可避免, 智慧的教师知道在行为上学生还是小孩, 而教师是大人。在应对学生违章、违纪事情上应冷静地把握方向, 有方法、有策略, 有智、有谋、有勇。“小违章之事”教师能大度幽默处理, 他会觉得教师给了他面子, 学生是感恩的, 而且会改正得很彻底。得到一个违纪学生的感恩, 工作难道不是能很好地开展了吗?在幽默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睿智, 能建立教师的威信。
5. 智慧的教师会注意工作、生活细节
做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与行, 纳言敏行。细节对学生有可能产生终身影响。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有时可能不是教师一贯的言行, 而是某一次教师不经意但对学生而言却直指内心的细节或瞬间。一言一行注意学生的反应, 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不经意的爱, 因为这很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学生会喜欢你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即教师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观。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要以身作则, 行为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6. 智慧的教师是自然、真实的工作者
教师也是人, 有情感、有情绪、有名利荣誉诱惑, 但在学生的眼中, 教师永远是神圣的, 教师是自然而然得到学生尊重的。教师要非常谨慎地对待名利荣誉, 特别是在学生面前, 既要荣辱不惊, 又要乐观上进, 要自然、真实的工作, 绝不能为了班级、为了自己弄虚作假, 也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的得失而情绪失控。否则学生会非常鄙视你的。
7. 智慧的教师不会追求短期所谓的“优秀”
教育是需要时间的, 育人是个长期的过程。学校一般对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有各种各样的评比, 这是必要的, 是好事。但对于一些特别顽皮的学生, 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教育标准的, 一个有耐心的教师往往头脑比较清醒, 而追求短期所谓的“优秀”的教师往往跳不出评比的圈, 容易忘记教育规律、违背教育规律而产生过激行为, 这样班级虽然“优秀”了, 对学生却不一定是好的教育。
8. 智慧的教师眼中不会有差生、好生之分
教师在潜意识中不要用学习成绩、学生性格划分学生, 即不要有差生、好生之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很小一部分, 学生学习不好, 不要说学生笨, 只是人各有专长, 对学生要耐心培养。健全人格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决定人发展的是人格, 不是学习成绩。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 教育最重要的是公平, 给每一个学生公平教育的机会, 关注学生个体, 不管他们的表现如何, 教师在关注他, 学生就有信心、就有感激。
9. 智慧的教师有开朗的性格
教师性格开朗易使师生关系融洽、轻松, 学生敢于、乐于和教师交往。同时情绪能传染人、氛围能感染人。作为一位教师要有组织活动的能力, 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如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把活动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其实学生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有些教师怕开展活动, 来回于上课、备课、改作业、测验之间, 在这些项目中教师总处于强势位置, 学生处于弱势位置, 长此以往, 师生容易产生隔阂。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社会活动, 做一个开放的教育者, 而不是封闭的教育者, 在活动中展现能力、提高能力, 在活动中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威信, 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1 0. 智慧的教师教学会很灵活
智慧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心中有人, 这个人就是学生, 然后才有物, 这个物就是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以人为中心, 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 归宿点也是学生, 出发点绝不是教材, 更不是知识内容。智慧的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有个正确的理解, 课堂教学首要任务应该是尊重学生, 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然后才是知识传授。这要求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内容呈现要灵活、教学过程要灵活、和学生交流方式要灵活。
关键词:竞赛;尊重;关注;爱;智慧
一、巧用竞赛组织课堂
还记得作为新教师刚踏进学校时,许多老师就告诫我:“对这个班的学生要严厉一点,否则就会被他们欺负。”当时自己还在心里嘀咕,四年级的孩子还能欺负老师,应该是个玩笑吧。
开学后,我开始在这个班上课,每个孩子都那么阳光,像一个个小精灵,然而时间一长我就发现自己确实“被欺负了”——上课玩游戏,说话,走神,调皮捣蛋……弄得我头疼不已,关键问题是作为老师的我讲话,他们都不当一回事。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一次偶然的听课中,我发现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维持纪律。于是在四年级使用竞赛的想法在我心头徘徊起来。一天上课时,第二遍教学铃都响过了,班里还是闹哄哄的,并且有越说越起劲的架势。“今天我们来小组竞赛!看看哪个组是最优秀的!”刚说完这句话,班里就静下来,甚至把我都吓了一跳。这时候我就意识到原来孩子们还是这么在乎集体荣誉的。我继续趁热打铁,宣布这一节课的竞赛规则。通过竞赛的方式这节课进行的异常顺利,孩子们学得也异常投入。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都不舍得喊出下课的口令。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又把竞赛方式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竞赛的花样也增加了好多种,就这样竞赛的机制融入我们的英语课堂,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英语课,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如马卡连柯所说过:“即使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通过竞赛,课堂得到了很好的组织,这个出了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也变得有组织、有条理,课堂井然有序。
二、尊重、关注每个孩子
第一次见他,是在早晨的校门口。那时候一年级经过入学培训,开始正式上课。他拽着妈妈的腿,使劲往外拉,嘴里嘟囔着:“我不进去,不进去,不进去……”小小的孩子执拗起来连大人也很难拽动。于是他妈妈一手提着他的书包,一手使劲地拉着他,缓慢地前进着。
后来去他们班上课,发现他总是喜欢时不时地出一声怪声音,逗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但是当我看他的时候,他却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时不时地瞥一眼老师,露出害羞的神色。于是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头,小声对他说:“你不出声音老师也会关注你,并且会更喜欢你。好好听课,好不好?”他没有作声,只是害羞地点了点头,一节课都安安静静。从此,只要去他们班上课,我总会先过去对他说出自己的期许,他也总是很配合地不再出怪声音扰乱课堂。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说他在英语课和别的课上表现完全不一样,英语课上安安静静听课,有时甚至举手回答问题,而别的课依然我行我素,大声嚷嚷。我想,或许是这种信任和鼓励让他感觉自己收到了关注,所以就改变了以前的“怪”方式。
正如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露出美丽的图像……”
我漫步书林
然后一头扎进岁月的长河
风中送来阵阵的纸香„„
(音乐配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们读《诗》,重回《诗经〉广袤而宏渺的时空,触摸先民的脉搏和节律,探寻先民们昂扬向上的心声,体味《诗经》里无穷的智慧 (音乐配诵)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我们读《道德经>,明白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明暗变幻的微妙, 让“道”真正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身边的细微末节,去体会老子的思想。
(音乐配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古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读《论语》,聆听至圣先师的教诲, 它的经典语句,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如今,灰色的孔子又链接着多彩的世界,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更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窗外,风轻云淡,我们吟咏着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 窗外, 月色如水,我们欣赏着李太白的杯中酒,感叹着曹雪芹的梦中泪;
我们品读着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的锦囊妙计 „„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读《做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这与我们一直在说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师不谋而合。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假期中,我读了《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这本书, 书中关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的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应该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情感态度、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将好课的标准提升到了一个人文的程度,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无从评判,但也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 书中认为好课应让学生受益一生,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应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适当、课堂组织高效,并且给好课定了三条评价标准:学生喜欢,质量合格,基本功过关。说实话,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互动,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现象,是无法进行量化,自然也无法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好的课堂应该是讲究效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凑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的语言是生动的,流畅的,具有启发性的,是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个老师的课是否受到学生的认可,只要看这个老师踏进课堂时学生的表情就知道了。 一堂好课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人文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毕竟它会在考试中显露无遗,而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一堂好课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触动,即使是细微的。因此教师就是要尽自己的力,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
关键词:教学智慧;个人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05
一、教学智慧的内涵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智慧的定义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从这个定义来讲,教师的教学智慧就表现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品质、状态与境界,它是教师苦苦追求的一种理想品质,在实际的教学中表现为自由、开放、和谐、创造等,能真正地做到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师的教学智慧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 ,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具体来讲,教学智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生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才能与智慧,是教师追求教学成功的一种外在表现。二是教学智慧是教师所形成的一种反映其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志。
二、教学智慧的特征
(一)个体性
个体性意味着教学智慧是在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的,其形成受教师的思维、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它体现了教师独特的生活史及心理存在,正因为其客观存在性,使得教师的生活史和心理存在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并且体现在教师对课堂中所有教学事项的处理上,正是这些独特性,影响着教师教学智慧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教学的感悟、情感体验、反思和实践等方式逐步形成的,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教师个体的独一无二的教学魅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学智慧集中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教学智慧是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的,因此,其根本属性在于实践性。教育教学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不断的反思与体悟,逐步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反过来又会指导教师后续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情境性
教学智慧的情境性是指教学智慧的形成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离不开特定的教学情境,脱离开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智慧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与具体的教学事件相联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四)缄默性
缄默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通常是以内隐的、不明显的方式存在而起作用的。教学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常年的教学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感悟,在自己的教学中以独特的方式来处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它不能用语言、文字、或者其他符号很明确地进行阐述与说明,很多时候就连拥有教学智慧的教师也难很清晰地意识到。因此,教学智慧就正如人们通常所讲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三、教学智慧的生成
(一)重视教师缄默性知识的生成
英国思想家波兰尼在研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首次将内隐于自身而不能明确意识和表达的知识称为缄默性知识。这样就把人们在生活中通常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规则等表述的知识区分开来。作为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而且教师要意识到这种知识的存在,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内隐的缄默知识显性化,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教学智慧的生成,需要重视教师的缄默知识积累与生成。
(二)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意味着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对教学进行积极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步获得专业发展与成长,而且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会逐步生成教学智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问题、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研究促进自己的教学。目前,在中小学开展的校本教研也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培养积极的教学情感
教学智慧源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潜心投入,关键在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项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对从事的专业具有高度的认同和具备一定的情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智慧的整体水平。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毫无感情的人,是根本不会形成什么所谓的智慧的。因此,有的教育者认为,“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正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如果教师都能有这样的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学生怎么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呢?所以,教师给予学生的深厚感情,是教师养成教学智慧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直面教学生活,体验到教学的愉悦,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通过借鉴式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并在自己的工作以他们为学习榜样,在学习中反思领悟教学的魅力,在学习中提高认识,逐步培养教学情感。
(四)注重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主学习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教师也需要进行自我教育,来达成学识与品德上的完满,真正实现“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自主学习也是教师教师智慧养成的重要的途径,在目前终身学习已成为趋势的背景下,教师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教学智慧。 教师养成教学智慧是教师在自我的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而且三者能够相互依赖、和谐动态地发展。
一、先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
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学的基本意义可以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教师究竟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哪些教材呢?
目前看来这似乎不是问题,因为学校已经为教师提供了教材。但是,教师如何理解和讲解教材,显示出教师的专业水平?优秀教师往往对教材心领神会,缺乏经验的教师可能对教材无动于衷,还有一些既缺乏经验又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则可能对教材持简单、轻率的态度:根本不理睬现有教材,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另起炉灶。教师如何处理好“执行”与“加工”教材的辩证关系?是否应该“成为课程研究者”?怎样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实,这是一个“假问题”。很多事情无法简单地采用“是”还是“不是”、“应该”或“不应该”、“要么……要么……”的办法来解决,那是“平面思维”,“平面思维”容易提供“假问题”,大量的“真问题”往往隐含在“关系思维”而不是“平面思维”中。这里的“关系思维”,就是寻找教师“执行”教材和教师“加工”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执行”教材和教师“超越”教材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才是一个“真问题”。
案例1:调整教材:“不按教材顺序讲”
何文浩,武汉外国语学校物理教师,他不按教材顺序讲,认为每章每节互相渗透,只讲他提炼的精华。
案例2:补充教材:语文教学的“叛徒”
黄玉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的改革实践首先是教材,增添了大量名家名篇,增添的原则,是与所教课文有关的扩展开去,与课文并无关系,但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兴趣能力有益的也有选择地引进;改进教法,他大刀阔斧地改变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每周六节语文课,一节到图书馆泛读,一节练笔,其余四节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看、背、抄,作文教学他基本不命题,让学生写随感、读书笔记、课题报告和研究论文,使学生一头沉入书海之中,辅之以适当点拨。他认为,语文不能只讲语言文字,必须包容文史哲乃至科学艺术等,离开这些内容,语文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案例3:开发教材:“新语文”
王泽钊,青岛高中语文教师,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用统编教材:因为学生需要有生命、高品位、有情趣的文章。他认为“寓教于乐”有三层含义:第一,应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或受到美的熏陶;第二,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有趣的作品;第三,多给学生介绍好玩的作品。
这三位老师最大的特色在于: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调整、补充或加工教材。
二、教师需要课程智慧
“课程智慧”的简单定义:吃透了教材后,不按教材顺序讲,每章每节互相渗透,只讲提炼的精华。无论课本多么完美,它都是由别人开发的,优秀的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需要重新加工教材,把出版社的课本变成自己的课本,把它变成自己的教案,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加工课本、调整教材的过程,教师如何加工课本,教师如何调整教材,显示出教师不同的专业素养。判断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可以依据这个教师的教案。
一般意义上而言,课程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课程区分为五个层次: (1) 观念层次; (2) 社会层次(前两个层次属于课程编制和课程采用阶段); (3) 学校层次; (4) 教学层次; (5) 体验层次(后三个层次进入课程实施阶段)。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讲,主要是应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大做文章。课程实施不是课程的衰竭或终结,而是课程的发展进入最具生命力的不断生长的重要阶段,在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调整、改革或“二次加工”,使课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根据弗莱雷(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其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的课程观和新课程的理念,学校和教师不仅必须,而且能够在课程实施上做得更好,教材是实施课程的媒介,教材不仅指教科书,还包括讲义、教授提纲、教(学)案、参考材料和辅导材料等。新课程的理念是鼓励编写和采用不同理解、不同风格的教材,由于高考(或中考)的统一,在一省内教科书和教参是统一的,因而我们要根据当地的现实世界背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策划、精心设计,以“讲义”、“学习指导书”或“教学案”的形式自编校本教材(或称内部讲义)。事实上,少数办得好的学校已经这么做了,如启东中学就编有《数学教与学整体设计》和《启东中学内部讲义》等。但有相当多的薄弱学校不研究本地本校和学生的现实世界,采取拿来主义,直接采用名校的“讲义”、“教学案”等,结果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我们按照弗莱雷的课程观,作进一步的强调,课程的内容是产生于人们所处的具体的、现存的环境,而不应按照要塑造“好人”的理想模式来设计。“一些教育计划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计划的制定者是根据自己个人对现实的观点来设计的,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处于现实情景中的人,而这些人正是学习其课程的对象”。另外,教学语言也属于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精心策划和设计。要采用当地及学生们具体环境的原生语言,从而避免当教育者在侃侃而谈时,却没有人能理解的状况发生。
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为我们新课程的实施打开了新的视野,给我们以新的思路和启示。新课程理念决定了新课程的实施从根本上就是一项开放性的、与时俱进的伟大事业,决不会拘泥于俗成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和背景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较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摘要:“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 就是“课程资源”。如今我们倡导“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 但教师为什么要调整、补充或加工教材, 教师为什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资源,课程智慧
参考文献
[1]黄志成.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1.
[2]田友谊.教育即解放——试析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VOL31, (4) .
【智慧教师征文】推荐阅读:
做智慧爱心型教师10-17
课堂变革中教师智慧的成长10-30
做一名智慧型幼儿教师心得06-22
智慧德育管理06-05
智慧广场范文06-09
智慧之眼07-03
童话智慧07-13
智慧课堂技术07-26
智慧锦囊09-11
智慧银行论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