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技术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慧课堂技术(推荐9篇)

智慧课堂技术 篇1

常熟教研室

刘鸣家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用着学校最昂贵的教室,教着前沿的信息技术,但是课堂教学的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教学的内容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课堂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更是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发挥特长,发挥特色,构建蕴藏智慧、富含技术的信息技术新课堂。

关键词:智慧课堂

技术课堂 教学内容重组

电子教室软件

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小学到高中基本上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有专职的教师,有通过评审的教材,信息技术教师们使用着学校里最昂贵的教室(机房)。

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从教材来看,相对固定的教材很难跟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脚步,更难以体现地区之间的差异;从教学手段来看,很多教师局限于多媒体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模式在进行培训班式的教学;从教学方法来看,更是远不如其他学科那么丰富,情境导入课题,任务驱动新课,小组合作练习几乎成为了课堂的标准。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来构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我们学科的特色?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识。

一、智慧的课堂

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信息技术又是实用的技术,是整合的技术,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智慧的课堂,是学以致用的课堂,是整合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智慧运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体现上述几个特征。

1、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在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将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软件的“功能”上,在满足学生对功能技巧的需求过程中,却忽视了功能内含的应用性,功能与应用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功能”性误区。所以,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讲解某一软件功能后,学生可能会提出:“老师,您刚才讲的功能干什么用,我不知道您让我做什么”一类问题。可见,工具的使用与学习,永远伴随着需求。所以,工具软件的使用原则就是:急用先学,为“用”而“学”,学了就要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软件及其功能的应用性,将单个的菜单项目或功能对应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使之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以需带教,学生为用而学,真正的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比如在学习“文本的复制与移动”时可将语文学科中的知识作为具体任务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例1:利用文本复制的方法把绕口令填写完整。意图:学生能独立完成复制操作的练习。四是(),十是(),()()是()(),()()是()()。例2:移动与复制的综合练习。意图:把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几只蝴蝶悄悄地飞来,又悄悄地飞去。

一群小学生又跑过来,在他身边的草地上互相追逐,玩耍。童第周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全神贯注地看书学习。

童第周也没有发觉,还在专心地读书,直到天黑了才离开。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校园里美极了,连地上的小草都绿了。可是童第周连眼皮都不抬一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课本所学的“文本的复制与移动”的方法与技能,而且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高级的思维活动之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思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又如WORD教学中尝试试卷的编制与排版(复制、粘贴、页面设置,格式排版、页眉页脚),通过教学半成品的运用,而试卷中可能出现的如数学图形,公式插入,班级黑板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给出材料,协助进行规划设计,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完成对应任务。

知识在于积累,技能在于训练,工具在于运用。而计算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人类高效地完成日益繁重复杂的事情。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去创造生活,创造未来。

2、融教学内容于常规训练中 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还有一些是平时较难处理的,或者短暂的训练显现不出成果的,如网络的教学,打字训练等。

有部分教师是害怕进行网络教学,对学生开放网络,意味着课堂管理难度的加大,而老套的方法式教学学生又不太感兴趣;而对于打字训练、指法练习则很枯燥,成果也不易短时间显现。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分散到日常训练中,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收获长期训练的累累硕果。

如网络教学中,可以在每课伊始,请学生搜索历史上的今日,当天的国内外新闻头条,今天是什么节日等相关内容,在这些有趣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天长日久,可以掌握搜索和甄别信息的能力,也会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摈弃打开计算机就是游戏的不良嗜好。

又如打字练习,英语连词成句,语文组词造句,成语接龙等都是我们的良好训练内容,每课花不多的时间,在活动中训练指法,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练习,变单一的练习为小组的交流和对抗。水滴石穿,铁柱成针,常规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于如何将打字练习转化为小组的活动,在后文技术的课堂中还会详细阐述。

3、融教学内容于学科整合中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但是通常是其他学科来整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否可整合其他学科?又应该如何来整合其他学科?个人认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是我们可以整合的对象,这样就可以将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

以PPT制作教学为例,我们让学生制作简易的PPT教学课件,即利用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其简单加工成为学生可以使用的PPT剧本,再经过分组制作,整体拼合,最终做成PPT课件。

若以后学科教师在授课时利用了这个作品(可由信息技术教师向学科教师推荐),可以想象,我们的学生或者说课件制作团队的成员们会是多么的自豪和欣喜若狂。又因为在制作中各自的分工不同,每位学生又会多么翘首期盼自己制作页面的出现,同时对于其他同学制作的页面又会不自觉的在心里进行暗暗的比较。如果能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的学科整合是否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呢?在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自身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又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了解和兴趣。

如果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做到上述三点,学生还会不喜欢我们的课堂,不喜欢我们的课 2 程吗?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多花功夫,在设计上多思考,在活动上巧安排,这样才能用我们的智慧构建实用、多学科整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技术的课堂

计算机是人类技术的结晶,而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我们,使用着学校最昂贵教室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我们的技术吗?除了教学内容中有信息技术以外,在教学手段中我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技术了吗?

平时上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机房,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授课,大部分教师仅仅使用了广播和文件下发功能,优秀一些的教师会使用到如学生演示、作业提交等功能。但我以为这远远不够,这根本没有发挥我们的技术特长,造成了日常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调,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其他学科的授课毫无二样。我们只是把传统的黑板换成了屏幕,把学生的纸笔换成了电脑中的文件和键盘鼠标。那么应该如何来发挥我们的特长,构建具有技术特色的课堂呢?下面就以机房中较为常用的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的使用来谈谈我的想法。

1、联机讨论,构建兴趣的课堂 现在的学生十分喜欢网络聊天,我曾经见过一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悄悄的安装了一个QQ,整节课就和同班的另一位学生聊了一句话:你也在啊,^_^,但是观其神色很是满足。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运用电子教室软件中的联机讨论功能,就可以轻松的在课堂上构建一个个人数不定的小型讨论组。利用这个类似聊天室的功能,教师可以安排前文所说的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也可以组织类似头脑风暴的小组讨论。除了组内讨论以外,教师还可以随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给予不同的讨论题目或给出一定的评价。

2、电子抢答,构建活跃的课堂

运用电子教室软件中的电子抢答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按照人们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一种手段。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实例教学中,可结合课程的实际开展各方面的技能竞赛:中英文录入竞赛、Word排版竞赛、网页制作竞赛、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等。把我们的教学内容组织成各种竞赛,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品创作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小学生恨不得举双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初中生端端正正的举一手回答问题,高中生则选择沉默或者直接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这是一个普遍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举手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电子举手、抢答则能较为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的气氛也因此变得活跃。

3、分组教学,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分班教学或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但也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因此,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分组合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小组中的“小助教”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 3 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

电子教室中的分组教学这一功能,可以将相邻或者不相邻的任意学生分为一组,并设定其角色为指导者,观察者等,可以拥有共享屏幕,传递文件,远程指导等功能。而善加运用这一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发挥一些学有余力学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开展组内的合作指导和成果共享,更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构建分层教学的技术课堂。

4、在线测验,构建当堂训练巩固的课堂

课堂的测试反馈是检查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而电子教室软件中附带的在线测试功能则因其测试反馈的电子化,带来很多方便。

试题特别是选择题的导入简单,可以随时创建一份课堂问卷或测试题发给所有的学生,可以是当堂内容的测试巩固,也可以是征集学生的课堂的反馈意见,还可以作为数据收集的一个方式(如为EXCEL表格收集数据)。而系统可以当堂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并加以分析反馈,了解各个试题的作答情况,可以分析到各个选项的选择率情况。这些即时的电子化信息分析能有效的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方向等。

以上功能在大多数的电子教室软件中都可以轻松的实现,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灵活、合理的运用。构建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课堂,构建一个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的课堂,会使得信息技术的课堂变得与众不同,充满特色,也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信服我们的技术,深深的被我们的课堂所吸引。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们有着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优势,这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站在了教育信息化的最前沿。只要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实用,融入学科;只要我们发扬我们的技术,充分挖掘软件潜能,合理运用技术手段,让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让教学手段不断翻新。那么,我们相信我们的课肯定不会成为学生眼中的放松课、休闲课,我们的课也必然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林永文 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 马劲琳 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智慧课堂技术 篇2

● 不恰当的课堂评价语言产生负面效应——引起警示和思考

1.讥讽扼杀学习兴趣

案例1:一堂伤心的信息技术课 (李再) 。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上, 我在关键的一步操作中错按了一个回车键, 以前的信息技术老师看到后说:“回车什么回车, 我看你长得像回车!”当时的我万念俱灰, 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了恐惧的心理。我怕一做错操作, 老师又会说我。因此,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敢自己尝试操作。

污辱性的语言像一把利剑, 摧毁了学生本该有的自尊、自信, 使其因害怕再遭遇类似的伤害而诚惶诚恐, 导致逐渐失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学生错按一个回车键, 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 教师不应采用过激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 而要出于爱护的本意, 多一些包容和鼓励, 保护青少年特有年龄段的羞涩及脆弱的自尊, 选择温和恰当的语言让学生意识到错误, 改正缺点与不足,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训斥让人不安

案例2:恶作剧的后果 (郭丽) 。

初中信息技术课上, 在老师讲解Photoshop用法时, 我把他照片的头部改到一只动物身上, 老师当场大发雷霆, 并训斥说:“像你这样的学生只能派动物来教!”那学期, 我的信息技术学科成绩是“不合格”。当时我的确不懂事, 但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现在想起来仍感觉很遗憾……

在该案例中, 学生表现出的不仅是淘气、好奇, 也表现出对新技术的尝试, 但这位教师并没有看到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事后的后悔和歉意, 而是紧盯着学生对他的污辱, 于是那张成绩不合格的报告单一直是学生心中的遗憾和伤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教师若能换一种评价语言, 如“亲, 用你的Photoshop技术为我提高颜值吧”!同时告诉学生这种做法对教师是不尊重的, 也许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俯下身去, 用平等的眼光去理解学生, 合理应用评价智慧, 选择个性、独特的有意思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回应或批评指正。

● 正确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案例

1.个性化评价——打破公式化语言

案例3: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谈丽娜) 。

“下面这个作品风格清新, 内容充实, 把我讲的很多技巧都用上了, 如果能把冷色调的部分再改暖一些, 就更符合主题了, 修改后看看能否参加这次的比赛。”这是信息技术老师对我的电子小报的一次评价。这在老师看来或许是再简单不过的话语, 但对我却是莫大的鼓励, 使我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意义, 也让我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充满信心。

没有哪句评价语言是放之四海皆合适的, 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个性化的评价语言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表现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评价。个性化的评价语言应打破模式化的评价, 不能用“很好”“真棒”等单一的语言一评到底, 这好比让学生喝香甜的蜜, 尽管好喝, 但天天喝也乏味了。

在该案例中, 教师对信息技术作品的评价首先是肯定它的好——“风格清新, 内容充实, 用了许多教师讲过的技巧”, 这是从作品的整体风格、内容、技术等层面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点评, 让学生明白了作品好在哪里;其次是指出了作品的不足——“冷色调运用与主题不符”, 让学生明白了提升作品的方向。教师言之凿凿, 即使是简单不过的鼓励, 也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真诚亲切, 进而深受鼓舞。教师用他的教学机智——因材施评,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商榷探讨式评价——平等民主

案例4:那一课, 那句话 (朱杨云) 。

我从小就是个后进生, 学习东西总是比别人慢, 久而久之, 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在那节信息技术课上, 高老师让我们写一些代码, 这可难坏了我。对英语一窍不通的我, 面对那些代码无从下手, 做了好久也做不出来。高老师还让我给大家展示, 我站起来一言不发, 等着老师批评我。可高老师却说:“这确实有难度, 很多同学都做不出来, 我们一起做好吗?”我答应了老师试一试, 最后还真做出来了。从那以后, 我认为我不是笨小孩了, 学习上也更用心了。

其实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并不是他主观不努力、不认真, 而是由于他没有达到一定的思维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仍坚持惯性思维, 以高高在上的师长口气对学生进行批评、责备, 那学生肯定会更坚信“自己是个笨小孩, 学习比别人慢”的心理暗示, 这对他的成长毫无益处。而如果换之以商量的口气“我们一起做好吗”, 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民主与平等, 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敞开思想后进行互动与交流。对于需要修改的内容, 教师应以问句的形式、征询意见的口吻与学生商量探讨, 并选择各类句式和语气来调控否定性、批评性评语的力度, 这样就能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商榷性, 让学生即使回答错了也不会太难堪, 继续无压力地与教师进行课堂交流。

3.启发引导式评价——促进成长

案例5:我的转变 (巢珺) 。

我一直都不喜欢信息技术课, 感觉那些知识在生活中用不到。结果那天, 高老师突然提了一个问题, 请我回答。我愣愣地站起来, 一句话也说不出, 高老师提示说:“你可以对照电脑上的分析图进行分析。”她引导我一步步地分析问题, 我终于将正确答案脱口而出。她对我说:“如果仔细听讲, 你有没有发现信息技术课其实很有意思。你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呢!”我听了很高兴, 也有很多感悟, 并下决心以后要好好上信息技术课。

案例中, 学生从“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到“下决心以后好好上信息技术课”这种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是因为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式评价, 帮助学生拨开了重重迷雾,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的趣味, 体会学习的乐趣, 感悟成功的快乐。从表面上看,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的一种评定, 实际上每次评价都有它的目的和作用, 即不仅是调节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的优势, 进而提高自信心。同时, 教师通过评价也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从而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智慧课堂 篇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 智慧课堂 ;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38-01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准确把握现代科技的发展态势,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课堂,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指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懂就要问的性格,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用一句话来代替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才能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课堂,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 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技术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对学生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又基本上都是理论和实践知识,需要学生慢慢理解、掌握,这个时候更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让学生提前预习的办法。具体来说,老师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己思考理解。比如在学习frontpage 这个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简单制作一个frontpage,内容学生可以自行设定,可以介绍自己,可以介绍家乡,可以介绍历史人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这样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分层教学,提高技术能力

把大任务进行细化,设计出层次丰富的小任务。第一层次是以模仿为主,用来巩固知识,通过该层次任务的完成来为学生展示把对应知识应用到学习或生活的实例。第二层次比较开放、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去发散思维,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能力更上一层楼。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基础薄弱、接受力欠佳的学生巩固基础,也让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例如: 《数据处理》的《电子表格中的计算》一课,我设计了两层任务。第一层:明确要求学生利用本课要求掌握的sum、average、max、min、countif、count函数来解决“查找银行窃贼”的情景问题。第二层:解决“检控嫌疑人”的情景问题。其中需要用到未知用法的round函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函数使用规律与方法。

四、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之所以日新月异,就是因为创新,创新保持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活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独立思考和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发展。

信息技术是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在初中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科技,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沈俊卿. 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智慧课堂[J].教学创新·理科园地,2012(54)

[2]于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科学,2012(147)

[3]吕晓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

智慧课堂 篇4

孙桂芳

智慧与有效犹如一对双胞胎,是紧密相连的,智慧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而有效的课堂必定充满智慧。一直以来,我校在教育局与东师大引领下积极探索构建智慧课堂的同时,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让智慧打造高效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学改革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最高境界。

一、让智慧呼唤灵感课堂

1、重视理论学习

学校积极推荐、印发相关学习材料,传递科研、课改等信息并按时组织教师学习。将《新课程标准》、《开平区智慧课堂评价标准》、《税东中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以及税东中学智慧教学21条,全校教师皆已配备人手一份,也多次由周校长组织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的的教学常规细则,让我们的教学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学科大组进行《课堂生成的智慧》相关理论学习,本学期至少两次,有组长搜集材料在统一的时间内组织学习。学校还会对教师进行《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等相关书籍的推荐,让全体教师都能了解深刻明白智慧课堂的内涵。而实施前提是要求教师们做到四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千方百计的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千方百计的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视备课改革。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只有潜心研读教材,细心分析学情,精心研读课标,全心课堂设计,才能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时至今日,第一轮新课程已经结束,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教学设计,我们有必要对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改革,让集体备课产生更高的效应。备课组共同研究教材,并确定组内成员的主备内容,然后分头备课,对疑难问题及时组织讨论。使用者把主备者的教案打印出来之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自己对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直接在已打印的教案上进行修改。这样的形式,老师们既了解了主备者的意图,又不缺乏自己的个性设计,也方便了学校对备课情况的跟踪了解。同时,把作业布置情况和板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具体体现。当然怎样的形式更有效,我们始终在探索,不断在完善。所有的改革,我们的宗旨是希望课堂能成为孩子的乐园,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乐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3、重视教学环节

我们认真学习了开平区智慧课堂的要求,并制定了适合我校特点的智慧课堂具体环节和智慧课堂21条,根据每一条结合自己所教数学学科进行分析组内讨论交流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 新授课智慧五环教学法:

(一)、展示目标,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成果展示,共享快乐;

(四)、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五)、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复习课智慧六环教学法:

(一)、自主复习梳理;

(二)、课堂展示答疑;

(三)、思维能力提升;

(四)、知识方法归纳;

(五)、巩固练习反馈;

(六)、课后整理总结

并按照此环节进行教学,一个班用智慧教学法,一个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对比,从作业的效果和周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智慧教学法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教学法,邀请本组教师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改正,二、让智慧点燃激情课堂

新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火花的集成舞台。上学期我和青年赵素芳结成还结了对子,小赵老师在我的指导下成长的很快,赵老师参加了开平区说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学校讲了一节汇报课,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还有我在全校老师智慧课堂交流上代表数学组讲授了一节观摩课,该课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大力赞扬。

三、让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等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探究中,实质上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在探索、交流、思考、操作等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关注“争”点,激发思考,启迪智慧。记得有人说过:“只要有思想的碰撞,必定有思维的成长。”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等都会引起学生之间智慧的交锋,这样的交锋是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这种“争”点,以“争”点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激烈的争锋、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策划者,不是主演而是导演兼配角,而且是最佳配角。

徜徉于智慧课堂 篇5

——杭州之行

十一月的杭州,西子湖畔竟是如此美丽,但是我们无暇顾及于此。汇聚华家池,听取名师们演绎的一堂堂情智共生的课堂,感受到学生智慧的火花被不断点燃,我们一样一饱眼福。这便是11月13~11月17日举行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虽然活动安排很紧凑,但我在“品尝大餐”时仍兴趣盎然,回味“盛宴”时也余香存舌。

一、因为思考,所以美丽

课堂因为有了思考,所以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因为有了思考,所以学生学习得如此轻松;课堂因为有了思考,所以才显得如此美丽。

华应龙老师的《游戏公平》:把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学生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教学活动。他的课堂入丝入扣,不着痕迹,让人感受数学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数学也不再是枯燥的数学。我从华老师的课堂中读到了:有教育智慧的人,会把复杂的东西教得简单;有教育智慧的人,会把简单的东西教得有深度有厚度。

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明晰的脉络、思维和语言,引领学生在变与不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替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辨证与对比中发现规律,把“变”与“不变”诠释得淋漓尽致。

许卫兵老师的《鸡兔同笼》: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让学生从易到难,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到生活、生产的应用过程中。

二、因为个性,所以张扬

特级教师的特别,可能就表现在自己的强烈风格上,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个性,我们才聆听到了个性鲜明的课堂对话,才观摩到了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

朱乐平老师的《圆的认识》:谁也不敢上这样的课,谁也不敢这样的上课,谁也不敢把课上成这样。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课堂。让人感觉就是西湖的水一样平静的课堂,但却是充满有着自己的思考,他给我们的启发应该不仅仅只有一堂课。

黄爱华老师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听黄爱华老师的课,你会明白什么叫幽默、风趣,什么是大家风范。谈笑风生中,将数学知识溶于学生必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去,功到自然成。一位特级教师,这样亲近于学生,哪有学生不爱数学之理?

三、因为执著,所以收获

因为执著,课堂有了喜悦;因为执著,课堂有了收获;因为执著,我们受益匪浅。

郎建胜老师的《线的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这些概念十分抽象,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即使有,学生也很难观察到它的全貌。郎老师在课上借助实物发挥想象,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中加深了对三者概念与特点的理解,真是充满智慧。

唐彩斌老师的《超级画板,美妙图案圆的再认识》:在变化中寻求图形的视觉效果,让人们不知不觉的恋上唐老师的这节课,但是仔细一看却是相当有难度的。尤其在多边形对角线连接后的图形,让人就是捉摸不透。借助超级画板将这样的数学知识连串起来,可以看出唐老师功底绝非一般。

刘德武老师的《画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两份》:连上了两节课,佩服!彰显他数学功底及其深厚,教学技艺娴熟而高超,让我们领略到了美妙绝伦的课堂。刘老师的课,无时无处都能给人留下那种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版,平实而不俗,新颖而不秀的教学风格,无处不在渗透着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跳出数学教数学”是这两节课的核心思想,在朴实无华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考贯穿整堂课,解决问题的兴趣从一而终。

四、因为细腻,所以有效

因为细腻,课堂所以扎实;因为细腻,课堂所以显得丰满;因为细腻,让孩子们学得更有效。

张冬梅老师的《认识米》:一个“米”,春雨润物的无声,娓娓道来,环环相扣,自然天成,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亲身体验的活动中,估、量、看、想,建立起“米”的概念。

吴正宪老师的《数的整除复习》: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纷呈的游戏,但吴老师语言亲和、自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多了些理性的思考。吴老师在这节课中面对这群“启而不发”的学生,始终面带微笑,不停的激励鼓励学生思考、发言,同时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吴老师认为学习的新知犹如一个个珍珠,而复习课就像用一根线将这些知识的珍珠按照一定规律串成串。她带领孩子创造了一棵单元系统的知识树,如此闪亮!

赵震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课一开始就用“神奇的魔盒”游戏紧紧吸引住孩子的眼球,通过“输入”和“输出”数的变化,让孩子们发现内在的规律,即两个数的差不变,赵老师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用“概括、简洁”的语言表示出变与不变的规律。

„„

徜徉在智慧课堂里,感受着大师的智慧,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智慧课堂,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在我们心上,值得我慢慢品味,永久珍藏!感谢智慧课堂,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给了我们一个奋斗的目标,我们会为之努力不懈的。

智慧课堂论坛 篇6

临淄晏婴小学首届智慧课堂论坛交流材料

.11

温馨小贴士:

在临淄晏婴小学三年规划中,我校提出了“积极推进课堂改革,深入实施

智慧教育”的工作目标,并将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研究的试验田重点推进。

那么,什么是智慧教育呢?如何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更好的实施智慧教育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呢?我们本次论坛将主要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下面,请先阅读孙镜峰校长的解读。

智慧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创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智慧教育赋予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契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它阶段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体和智力快速发育的时期,小学教育将为学生终生的成功与幸福发挥奠基作用。晏婴小学的每一名教职工都应深刻认识到,把握机遇,用心学习国学经典,潜心研究晏子思想,全心实施智慧教育,让智慧引领教育、伴随教育,让教育充满智慧、生成智慧,使教育智慧内化为师生的内在品质,创造性地以最少的时间、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取得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至达到师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相遇、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智慧与智慧的砥砺,让教育生成智慧、充满智慧,让智慧引领教育、伴随教育。

实施智慧教育,培养智慧型学生,其主阵地是课堂,在智慧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对话、交往的关系,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允许学生“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的过程,是智慧生成...............的沃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围绕智慧教育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智慧地对待教学、探询教学的智慧,全力锤炼课堂教学真功,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用心在师生共

同备课、挖掘教材中的智慧教育因子、加大预习环节、教学创意新颖、灵活开展活动、因人而异施教、准确把握分寸、激发非智力因素、催生智慧种子、开启心灵大门、动态生成资源、敏感感受学生、“授之一渔”教学生智慧“迁移”、用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师生共享幸福等方面下功夫,凭娴熟的教学艺术赢得教学的成功,使每一节课都洋溢着教师的灵性之光,孕育着学生的聪明智慧。

要认真落实《临淄区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实备课,严格落实好常规周查制度,改进和优化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坚持“以学定教”......,突出“双基”教学.........。进一步规范作业设置,倡导预习型、复习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集体备课,靠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整体提升任课教师素质。加快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步伐。针对教师来自不同学校的实际,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制定课堂教学达标计划,开展亮相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以赛逼人、以赛育人,激励教师把劲用在提高课堂艺术和锤炼教学真功上,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减负、要高效。

教师每个学期做到“六个一”:提供一篇精品教案,承担一节研究课,记录一个教学故事,整理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总结一个智慧学生培养典型个案,记录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学习与研究能力;随着教师智慧教育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素养的提高,逐步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潜心智慧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在巩固复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快乐起来,幸福起来。

以上是孙校长对从学校教育、课堂表现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对智慧教育进行的解读,相信你会得到很多启发。

那么,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们是实施课堂教学的责任人,你是如何理解智慧教育、智慧课堂的呢?请你结合学习新课程理论的收获,结合个人对学科教学的认识,结合参加我校课堂教学达标公开课的感受,结合个人的备课、反思等等

方面,谈一谈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要求:

智慧课堂技术 篇7

一、主办单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二、征文时间

2007年11月20日~2008年4月20日

三、征文主题

以“用智慧经营课堂”为主题, 探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书写自己的教学心路历程或身边的教学感人故事。具体包括:

●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交流

●信息技术评价方式与考试●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建议

●教学随笔和教改心得●个人专业成长

四、征文要求

1. 字数3000字以内, 题目自拟, 主题鲜明, 避免空泛, 文体不限。

2. 课程理论研究的文章要有观点、有新意, 教学案例要新颖、有创意, 教学心得以及个人专业成长要写出真情实感。

3. 须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等作者个人信息。

五、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本次征文活动设置一等奖10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65名, 优秀奖若干名, 均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出。

本刊将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 从参赛者作品中遴选优秀作品自2008年第1期开始在“信息技术课”栏目陆续刊登, 并将向专家评委会重点推荐杂志选登作品。

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www.itedu.org.cn) 公布, 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8年7-8期 (合刊) 集中刊出获得一、二等奖的部分优秀作品, 供所有参赛者交流学习。其他获奖作品拟以电子光盘版或者杂志增刊的形式集结出版。

优秀奖以上的获奖作者将获得杂志社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品。

六、作品提交方式

请使用电子版 (Word格式) 形式报送参评作品 (投稿信箱:itedu_tougao@163.com) 。

参赛作品可由各地教育厅 (局) 信息中心, 中小学校办、教务处统一组织提交。提交参赛作品数量达到3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将有机会获得组织奖。

七、评审费

参评作品需交评审费, 请在投稿时将评审费同时寄出。交纳评审费有两种形式可自选:1.每人每篇交60元;2.每人每篇交150元, 将同时获得全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一套 (价值120元) 。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楼216室

邮编:100053

收款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请在汇款备注栏务必注明“征文”两字。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以志王晓军电话:010-83555283/83555319

智慧课堂技术 篇8

可是,现在很多信息技术课跟以前的计算机课没什么差别,更严重是,有的课好像是软件应用培训课一样,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然后由学生模仿操作。所以,当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例如,有这样一道Excel操作题:制作一个小区水、电、气的收费表,告诉学生水、电、气的单价和用量,要求计算出总价。很多学生面对这个题目时都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有部分学生干脆就用附件中自带的计算器手动计算。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没有处理好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信息技术应该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生活智慧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同在,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活”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生活智慧使信息技术课“活”起来呢?我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一、用生活知识理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既有操作部分,又有理论部分。相比较而言,理论部分比较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理解信息技术。

例如,教学“信息技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课内容,教材中列举了杨叔子大猪草的事例。对于这个事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杨叔子为何能够成功的完成任务?2.如果猪圈太远,怎么办?要调整吗?怎么调整?3.如果你是杨叔子,你会怎么做?这三个问题提出后,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学生们在这方面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热烈地讨论分析,都得到了不错的方案,既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也明白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又如,“信息技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部分内容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较为抽象,如果单纯地以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同样可以结合生活知识来理解,可以假设我现在有一批水果,准备运到罗马”。要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什么条件?(1)首先,我要确定一条线路,这条路要能从起点连接到终点,至于马路还是铁路先不管。(2)路是有了,通畅吗?会不会走进死胡同?(3)“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我不能随便走,既要讲究速度,又要讲究经济。因此,我要选择一条近路。现在路有了,安全吗?(4)路是有了,坐火车,还要保证绝对的安全。(5)现在其实还不能走,这条路上还有没有其他的火车,要预先沟通。(6)当货物终于送到了,任务才算真正完成。这个运输过程跟网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很相似,通过这个生活中活生生的实例的分析,再来理解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就简单容易多了。

二、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这样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就能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这样的课堂也成了“活”的课堂。

例如,学生掌握了网上信息的搜索和下载的功能之后,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题目:暑假马上就要到了,有的同学可能要出去旅游,通过网络,你能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吗?在学习“文本信息加工”时,让学生设计一个美观的电子板报;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引导学生制作一个类似加法器的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不断获得了学习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们要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智慧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信息技术化、信息技术生活化,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信息技术中去。同时,信息技术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信息技术只有扎根于生活智慧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打造出活跃的信息技术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篇9

在第一次培训中,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读这本书的要求:读完之后,思考三个问题:

(1)成长经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教学主张中,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个主张?(3)教学实录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课?为什么?

带着对黄老师深深的敬意,我潜心捧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数一数做的读书笔记,居然也有三十多页。

品读成长经历——与思考结伴

“经常笔耕的人,课堂教学品味与不爱动笔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P4)“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静下来思考,提炼的习惯。”(P4)[我的解读:也许黄老师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他在精力充沛的岁月中,遇到了名师的指引,有了他们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方让他成长得如此之快。我们也很幸运,现在终于可以与黄老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并坚持不懈地写下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想也一样会进步的。如果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些许的进步,也许正是思考与阅读给我带来的。没有了阅读,没有了思考,便没有了文章,没有了灵感,没有了方向,感谢黄老师,重新让我拥有了读与写的冲动!]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业余时间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我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逐渐枯竭。我的闲暇时光大部分是在读书中度

过。”(P4)

[我的解读:阅读是令人兴奋的,可以让人洗尽铅华,荡涤胸中的万千尘埃。阅读也可以给人带来灵感,赋予人思考的灵性。人的性情,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愈发地舒展开来。人的感觉,也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更加地被激发出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一些书,然后动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多年之间,我经常有这种美妙的感觉。可这几年,为什么读书会成为我奢侈的东西?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我才能如此闲暇地沐浴在书的馨香之中,感受脉脉文字流淌在心中的感觉。给自己定一个阅读的计划,行动起来,挤出时间来阅读,在有限的生命中,用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书写自己的性灵,这真是一中美妙的感觉。] “我个人体验到:教师要想从是横祸中选择教学内容,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不行的。”(P8)

“我在是生活的各个角落寻找灵感,春节联欢会,我不仅看节目,还琢磨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什么时候掀起高潮最好,如果这种结构放在我的课上是什么效果„„”(P9)

[我的解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之能,教学之用,我想这个创造与挖掘的空间还很大。而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去创造,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的。我还可以从中多思考,多做文章,多琢磨,这又提供了一个莫大的研究主题][由此,也引申出我最近的一个思考:在复习评研课中,只评不练,这种小组合作的效果低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复习课中出现只评不练的现象,有效吗?在复习课中,少一点泛滥的练习,多一些关键易错点的训练,然后一节复习课中空出10——15分钟,给学生当场仿照错题出题考同学,也许效果会更好,学生

也更活跃。这就成为课堂上的一个训练点了。复习课上,我们的练习练什么?不就是学生不会容易错的题目吗?复习课的模式变为:生互相当小老师,互改训练题目——上台针对难点题讲解自己的好方法——台上台下互动交流——同桌互相仿照出题考同学——互相改。这样的复习模式可以认真尝试一下。] “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让我的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证迈出了坚实的步伐。”(P13)

“在我的生活中,思考并不是负担,它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随时随地自然发生的事。”(P14)

[我的解读:如果说这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是与思考结伴这一节。这儿,我们感受到思考火花的精彩,思考给人带来的愉悦与收获。正是因为思考,黄老师把众多生活中的素材巧妙地引进了课堂,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给数学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也启发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与数学结合起来,带进课堂,这可以成为自己创造的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这作品,便是由发现而来,由思考而来。也启发了我,引进生活中的素材来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瑰丽的数学空间,挖掘的空间还很大,而且生活气息浓厚,学生相当喜欢。甚至语文故事数学用,这片天地可开采的潜力也很大。潜下心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天地。努力去挖掘、开垦,必将有精彩的收获。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并巧妙地应用于教学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鲜活的数学,让孩子们眼睛为之一亮,也许一生中都会留下这一美妙的感觉,一生中都记得老师如何呈现这一知识点,那就成功了。] 品味教学主张——以生为本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

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P38)

[我的解读:为什么我们的课堂需要采用小组加分的形式来控制学生积极学习的状态?这是一种知识本身之外的激励手段。况且有时候会因为加分的状态影响上课的时间和思维的连贯性,这种方式是否太过了?我们需要寻求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而黄老师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做法,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最好这个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一种方式方法。因为生动的情境蕴涵着对知识的深刻阐述,便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主体参与决不是可以自发形成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数学全过程中,关键在教师。„„主体参与决非是简单地让学生举举手,动动口,你起来,他坐下,而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实现过程。”(P16)

“要从教教材变为如何有效地用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我们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在数学教育中教育孩子做人。”„„

[我的解读:看完黄老师的教学主张,我感觉他的思想精髓应该包含在“以学论教、发展为本、活化教材”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中。如果说我更认同哪一个教学主张,我则认为主张里边的“以学论教、活化教材”最令我欣赏。“以学论教”应该与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定教”是一致的。而真正要做到这样,那么需要一定的智慧与艺术。要达到‘以学论教’的高度,则更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需要很多细节的支撑。比如教师全方位的知识底蕴,巧妙的智慧引领,用儿童乐于接受的语言,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并得以应用。而“活化教材”,更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不断用智慧的双眼,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生活化数学,边废为宝。把生活融入孩子的学习中,把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引进数学课堂。另外,关注细节,这是追求教学新境界的一个体现。只有充分关注细节,才能让更多的东西得以完整地记录下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度与品质。再有,语言的修炼,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则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关注,长时间的培养与修炼。总而言之,“以生为本”,就是教学的方向与出路。] 品茗教学实录——以问题来带动点拨

阅读了黄老师十几个精彩的教学实录,掩卷沉思,我真的很难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感觉每一个都是精品,每一个设计都有扣人心弦的地方。这充分显示了黄老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有些甚至是多次执教,而每一次的设计都不一样。如《倒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都充分体现了黄老师追求卓越的教学态度。

其中,我感觉很值得我学习的是:以精巧到位的提问来带动课堂的点拨,这让我颇受启发。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点拨之处就是巧问、问到知识的关键之处,问到知识的关键点上。下面就是精彩的问题点拨摘录:

1、导入之问:“为什么8号球员在离底线最近的时候,却不射门,而要把球传给10号球员射门?”

2、新授之问:

“红领巾上有角吗?有几个角?”

“这三个图形都是角,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跟小组同学说说。”

“老师想在黑板上画一个角,怎么办?”

“请大家向这位同学一样,找一找,再指一指,我们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再举手回答。”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要看什么?”

“找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请大家在本子上画一个角,并画上角的记号,并标上1。” “你能在你画的角上再画一条线,变成一个有三个角的图形吗?” “同学们,这个用小棒摆成的角,大家看不清,怎么办?”

“这个小棒摆成的角放在展示仪上放大后,小棒变粗了,变长了,角变大了吗?”

“请大家先用小棒摆一个角,接着让他变大些,再大些,然后再小些。”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3、练习之问:

“一张正方形的纸有几个角?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呢?”

“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而且还要学会验证,猜想、验证是许多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你们想不想做实验来验证一下呀?”

“小组活动要求:

A、先猜一猜,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 B、动手剪一剪。

C、把剪后的图形贴在表格相应的格子里。D、给图形的角做上记号。”

其次,同一个内容,每一次不同的教学设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黄老师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勇气。有人说:艺高人胆大,也许黄老师就是这样。每一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如:《倒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上一篇:《玫瑰婚礼》主题婚礼策划方案下一篇:学习方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