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热背后的“冷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下职业教育各类各层次技能大赛层出不穷, 各职业院校为了出成绩创水平全身心投入。有的院校不惜调整课程设置, 停课突击集训, 更有甚者少数院校的教学工作围绕着大赛进行, 提出一切为了大赛的口号。这样势必造成一种疑问, 职业教育究竟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还是为了技能大赛的所谓成绩?笔者认为, 技能大赛只是职业教育的一种促进手段, 而非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1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初衷

人才强国, 我们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管理者, 而且还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一流的服务人员, 培养数以万计的技能型劳动者, 这是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重任。因此, 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的出发点是好的, 是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近几年来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引领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方向, 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技能大赛成了各类职业院校发展的大检阅, 引领和推动着职业院校办学模式, 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技能大赛成就了名教师, 也造就了一批成功的学生, 使他们得以自信走向社会, 开始新的人生。

2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现状

目前, 各类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旋律, 特别是一味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 技能大赛成为少数人的“锦标竞赛”、“精英竞赛”的倾向愈演愈烈, 参赛学校的急功近利使大赛本身的公平公正性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正因为这些不协调的因素, 技能大赛有可能偏离初衷, 其有效性与质量使人产生了诸多怀疑。

2.1 职业院校“应试教育”的另类形态

“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说法, 如果将其分别作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检验和选拔方式, 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 有违素质教育思想。

出于功利或其他原因, 现在职业技能大赛出现多层次、多类别、多部门、多行业, 名目繁多, 动辄公布各类比赛成绩排行榜, 以引起社会轰动, 学校应顾不暇。使得技能大赛成为职业院校教育的指挥棒, 学校为了体现教学水平、求得社会地位、赢得生存机会, 只能被动地围着职业技能大赛来组织教学、突击训练, 以求得较好成绩, 就像高考指挥棒一样, 职业院校陷入技能竞赛指挥棒中。这样一来, 使得职业教育不能按照本来规律运行, 不能按照常规组织教学, 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到广大受教育者的利益。

2.2 有重蹈“精英教育”的嫌疑

目前,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明显的一个偏差, 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倾向就是为赛而赛。一些学校为了夺金牌、拿冠军而只关注少数学生, 忽视或漠视大部分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和锻炼, 成了“精英教育”的翻版, 未能真正做到“全员提高”。技能大赛另一个危险倾向是竞赛内容与教学要求脱节, 甚至一些比赛项目与专业教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

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有的已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了, 他们脱离正常教学秩序之外, 配备专任教师, 一对一指导。选手越来越“精英”, 内容越来越“精尖”, 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脱节, 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 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功能, 长此以往, 应该说是职业教育的悲哀。举办大赛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选出一些尖子学生, 而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3 职业技能大赛投入多, 成为职业院校的新负担

参加技能大赛已然成为各个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 从在校的技能尖子的选拔, 假期的强化训练, 到市赛、省赛乃至国赛, 周而复始, 至来年新学期就又开始筹备校赛, 一年下来, 只留下7月份全身心投入招生。

各职业院校准备职业技能大赛均采取了“举校体制”, 抽调全校最优秀的教师、甚至不惜重金从多家知名企业中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组成指导教师团队, 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 校内所有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均对参赛选手全天候免费开放, 并根据参赛需要购置最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 全体指导教师团队、全体参赛选手停课, 针对竞赛题目或项目进行长达几个月的集中封闭式强化训练, 举全校的人力、财力、物力, 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参赛选手来实现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

期间一些“种子”学校更是要“养一批人”, 要“买一堆东西”, 要“花一笔钱”。事实上这样的备赛参赛牵扯大量精力, 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发展进程, 学校往往感到“喘不过气来”。

2.4 职业技能大赛商业气味浓厚, 不利于大赛公平公正

由于相关职业院校是生产教学仪器设备企业的目标客户, 企业出于宣传和推销教学仪器设备的需要, 生产教学仪器设备的企业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很高, 因此, 目前参与技能大赛的企业, 绝大多数是生产教学仪器设备的企业, 缺乏世界知名生产企业和国家大型工业生产企业的鼎力支持和深度参与。而学校负责命题和考评, 学校老师出的题目, 都是从教学、从知识点的角度出发, 从国家职业标准题库中筛选题目, 教什么考什么, 有什么现有条件考什么。

由于受学校教师能力、学校现有教学设备仪器 (或冠名商赞助的教学设备仪器) 条件所限, 竞赛在教学仪器设备上进行, 而不是在工业设备上进行, 竞赛内容无法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无法反映企业生产的新要求、新方向, 无法完成引领、推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任, 因此技能大赛总体质量不高。有的省或行业协会组织技能大赛甚至提前公布专业知识竞赛题库、技能竞赛的内容, 为比赛而比赛, 失去了比赛的意义。校内技能大赛质量更差, 某职业技术学院维修电工技能大赛年年只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安装、调试, 钳工技能大赛每年只考“锉配”。

2.5 从职业技能大赛走出来的冠军未必真走得远

虽然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主要特征, 但这绝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单一内容的教育, 也绝不意味着职业院校的教学就是一种纯岗位或工种所需的单一技能训练。片面追求直接指向具体企业、具体岗位的单一技能训练, 会使我们技能大赛选出来的“精英”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道路上实力不足、机会不多, 难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尊严感。

诚然有部分尖子选手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并借此扣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但由于忙于技能大赛, 长期接受封闭训练, 导致他们与日常教学相脱离, 知识面非常狭窄, 甚至只是熟识了比赛学科中一块内容而已, 一些公共课乃至专业基础课的知识非常薄弱, 导致他们在深造的过程中挫折不断, 一下子从先前学校的云端和鲜花中重重掉落, 内心落差极大。其间不乏有人坚持不了, 最终退学。

3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弊端的应对

3.1 完善技能大赛管理机制, 让技能大赛回归本位

完善技能大赛管理机制, 既不能过分夸大大赛的作用, “以赛代考”、“以赛代学”, 走向“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极端, 也不能排斥或弱化技能大赛的价值, 更不能因噎废食, 远离或废止技能大赛。要端正思想, 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观, 让大赛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与职业院校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结合, 将技能大赛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以赛促教。这种有机结合应该是覆盖全方位的, 包括教学内容和竞赛内容的匹配, 全员参与和层层选拔的真正实施, 使大赛真正做到常态化。要使技能大赛的“阳光”普照到所有学生和所有技能教育教学上, 要像关注大赛金牌那样关注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 把全面提高职业技能教学质量作为最大的备战手段, 化技能大赛的“非常”为平时教学的“寻常”, 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完善的要务, 也是我们举办技能大赛的初衷。

3.2 校企深度合作是技能大赛质量的保障

职业教育的成果需要企业的认可,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需要企业的支持和深度参与。因此建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要由学校来组织, 政府来统筹协调, 工业生产企业负责竞赛设备的赞助、命题和考评。技能大赛的命题和考评以一家生产企业为主体, 多家生产企业参与完成。而生产企业负责命题和考评, 企业技术专家和技能大师出的题目, 生产中用到什么出什么, 生产中需要什么出什么, 企业标准就是考评的标准。竞赛采用工业标准化的元件和材料在工业生产设备上进行, 而不是在教学仪器设备上进行, 竞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可以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的新要求、新方向, 检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

在技能大赛过程中, 职业院校师生与行业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 可以详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衡量标准, 为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拱依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担当起引领、推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任, 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成职业教育真正的“高考”。只有坚持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企业积极支持大赛, 大赛人才回报企业”。自2008年以来,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现场, 就引来了众多企业的“星探”, 抢夺企业需要的技能“明星”。

“企业积极支持大赛, 大赛人才回报企业”, 是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互动双赢的最佳契合点。只有坚持“学校组织、企业支持、政府协调”的运作原则,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才会获得成功, 达到预期的目的。

3.3 建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评判制度

在大赛组织层面上, 要认真总结历届大赛的得与失, 科学谋划未来技能大赛的规划, 优化大赛设计, 稳定运行机制, 让竞赛过程更趋规范。适当制约或减轻学校负担, 可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中职两年一期, 高职四年一期, 更加合乎不同职业院校的特点, 同时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

健全制度, 规范大赛过程尽可能减少技能大赛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首先, 要明确规定“比什么、怎么比”, 让大赛规程更明朗化。其次, 要科学组织大赛, 要做到公平、公正, 确保整个过程流畅、程序良好, 在公正、公平、有序的前提下, 比赛组织要尽量做到开放。

各级技能竞赛组织机构应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技能训练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 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制订科学的技能竞赛方案和评判标准。应从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评委可由职教专家、学科带头人、教研中心成员, 行业、企业的专家、技师、技术能手等组成。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确保技能竞赛的评判质量。

综上, 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确实有效促进了专业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但仍须把握住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 在细节和制度上进行恰当的约束和改革, 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 确保技能大赛的良性循环, 真正做到为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如片面追求技能大赛成绩,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竞赛的公平性, 若不加以警示, 容易偏离初衷, 走入误区。技能大赛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引领和带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呢?本文指出:学校对内建立以竞赛促日常教学、以日常教学带竞赛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外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是破解难题的法宝。

关键词:技能大赛,初衷,现状,应对

参考文献

[1] 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36~37.

[2] 刘琴, 杨璐伊, 曹磊.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看职业教育改革方向[N].中国教育报, 2008-7-11.

[3] 赵凤华, 姜晨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器[N].科技日报, 2008-7-2.

上一篇:变电所防误操作不停电装置研究应用下一篇:微信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