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共11篇)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篇1

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生源结构以城乡分:城市占23.3%,农村占76.7%,以地域分:本市辖各县(市、区)占95.2%,周边县(市、区)及陕、甘、蒙毗邻地区占4.8%。

4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421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工勤人员43人,教师358人,其中兼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6人,本科以上学历342人,占全体专任教师 的95.5%。

2007年全市用于职业教育总投入1756.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83.2万元,学费收入241.8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

全市现有市级综合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3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院校自筹36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2、全市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3所,即青铜峡职教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石狮职业中学。3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162人,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市、区),农村学生占80%以上;共有教师151人,其中兼职教师17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92.1%;2007年职业教育办学资金总投入1648.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50.2万元,学费收入166.8万元,各县(市、区)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现有实验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内中央财政投入青铜峡职教中心实训基地160万元,投入盐池县职业中学实验实训楼400万元,青铜峡市和盐池县财政分别投入30万元和166万元。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与外省区及本区部分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整个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也有本市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总体上看,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山区县(区)教育发展极为缓慢,表现在一是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教育资源配置过少,办学条件薄弱;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份额过低,在校学生普职比为5:1;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各类培训无法全面、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本市职业学校招生难、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

因:一是人民群众和学生观念比较陈旧,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在就学的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科研或管理人才上,重理论学习,轻动手操作,都想当“白领”,不愿做“灰领”和“蓝领”。在升学选择上总是先选择普通高中,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职业学校;二是由于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小,就业岗位相对过少,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由“出口难”反作用于“入口难”;三是本市的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差距,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对应,造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四是政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作为不够,没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的政策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难点是投入严重缺乏。职业教育是成本最大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学校功能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空编75人,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无法补充,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学校也无能力自主聘用教师。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数量缺乏,档次较低,所有学校都没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设备充足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实习需求,严重制约着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条件差,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形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采取灵活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校校联合效益不明显,“一年在农村学校,一年在城市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和“一年在学基础,一年在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两个“三段式”的培养机制及“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工厂操作”的学习循环方式没有完全形成。

5、校企合作路子不宽,机制不完善。从学校角度看,乐于合作的企业较少,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提供顶岗的岗位少,不能满足一批毕业生的需要;二是有的企业的专业与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一批学生要分散到几个企业顶岗,管理难度大,从学校方面考虑安全责任大;从企业角度看,顶岗实习毕竟是实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特别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保护,要派出师傅指导、提供顶岗工资等,只有义务而没有收益,如果不是订单培养,为本企业增加技术工人,企业是不合算的,所以企业的积极

性不高。

三、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原校址布局零乱,容量有限,制约了学院的持续发展

。根据自治区2007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的精神,市委、政府决定将其迁建入教育园区,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4.7亿元,目前仅完成投资5000万元,资金缺口非常大。建议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重点支持**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给予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教学、培训、住宿、文体活动、实习实训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塑造职业学校的新形象,发挥市级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其改变薄弱状况,达到规模适度,满足当地中等学历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个全市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达到设施完善,设备一流、数量充足;同时在各县(市、区)建设一个中等规模、满足所设主要专业实习实训需求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职业

学校普遍存在缺教师、现有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要加强师资配备,区、市人事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灵活的编制政策,给予职业学校招聘教师的自主权,要让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在人事部门的监督下,在编制总额范围内自主选聘专业教师,引进人才。

2、深化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培养方式。在专业建设上即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也要设置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外向型、标准化专业,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全市范围内应统筹设置专业,避免重复设置,实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办学模式上,要积极探索与东部职业学校实行分段接续式合作办学模式,利用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本地学生实现输出培养和就业;在培养方式上建议采取“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及学生充分认识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宣传好国家给予中职学生每年每生1500元生活补助的政策及中职学生就业趋好的形势,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在就学选择上更加实际,逐步认同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篇2

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水平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具有一定专门技能人才的任务, 他们更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 职业学校的教师发展已经成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 也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

2 调研数据分析

2.1 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针对连云港市六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行抽样调研, 共发放问卷24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8份。问卷针对连云港地区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议题进行探讨, 主要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需求、影响因素等方面。通过对基本资料的调研分析 (如表1) , 有几组数据有一定的意义:一是年龄小于40岁的教师为143人, 占样本总数的76.10%;二是教龄低于10年的教师为119人, 占样本总数的63.30%;三是中级以下职称教师为99人, 占样本总数的52.82%。这些数据有可能存在被调查对象对研究响应度较高的因素, 但考虑到调查结果是群体抽样的结果, 还是能够说明, 职业学校教师中, 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教师比例非常高, 教师年龄结构呈非正态分布, 总体上存在教龄短、职称低等现实状况, 如图1所示。

2.2 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遍认为专业发展中急需要提高的能力分别是教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分别占67.32%、62.28%、57.75% (如图2所示) 。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所选择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依次为学科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知识、新课改知识, 分别为65.22%、59.77%、55.72% (如图3所示) 。

2.3 促进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上, 教师普遍认为企业锻炼、观摩教学、进修培训等途径与方式最为有效, 分别占71.28%、42.33%、56.92% (如图4所示) 。

2.4 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教师希望在专业发展后所得到的奖励, 以奖金福利、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高级培训等项的赞同度最高, 分别占91.23%、89.92%、75.21% (如图4所示) 。

2.5 影响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十一项因素中, 教师更看重“学校制度”、“进修途径”、“学校组织气氛”、“自身能力”、“职业倦怠”等因素, 分别为65.23%、51.99%、58.45%、49.34%、67.85% (如图6所示) 。

3 总结

结束语:由于本次调查在抽样方式、样本数量和分析手段等方面尚有欠缺, 可能揭示问题的深度和方向存在不足。但调查的结果, 依然存在一定的震撼力。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者, 其专业发展始终居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地位, 是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关键。

摘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本市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分析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途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3

随着高校扩招,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逐渐成为课业成绩较差学生的“无奈之举”。同时,许多普通高中为追求升学率,将考取普通高校无望的学生另行编班,通过短期专业理论补习和突击式的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教育投机。以上两种因素逐渐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弱化:从生源质量上看,对口考生的升学率几近100%,选拔功能逐渐丧失,生源质量无从保障;从教育质量上看,学生在中职阶段存在着职业道德观念不牢固、知识更新缓慢、理论和实践结合困难的问题,培育出的学生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1.引导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理念、模式的重要作用

接受职业教育首先要形成对职业教育理念、模式的正确认识,才能挖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等的学习能力。中职学校在引导学生接受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培养其形成探索职业、献身职业的精神等方面责任重大。

2.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中职学校一方面要在专业结构、教育层次、教育规模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受制于区域经济;另一方面在引导安排学生步入正确发展轨道、顺利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在一线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的工作人员。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以便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经营能力和生活水平,所以实用性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路

1.以人为本,树立甄别人才与分层次培养的发展观念

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责任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同时担当高职教育的人才储备库。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甄别人才与分层次培养的办学理念。首先,应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正确的实践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基本教育目标。其次,在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加以甄别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教学,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条件,妥善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力求使学生具备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余力的学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2.建立包括校内实践和开放性实践在内的扩展结构的成熟教育机制

(1)做好基础教育,重视基础教育已成为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中职学校必须从传统基础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的角度去理解、认识、改造、创新基础教育,通过加强学生基础阶段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注重个性化教学。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法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多元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特质,根据其知识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将“因材施教”和“人人是人才”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实处。

(3)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去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排序是:知识、技能、态度;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职业态度比专业知识更重要。鉴于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缺失、功利化倾向明显的现状,中职学校在教学与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挑战。

(4)强化校内实践。中职学校必须很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校内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快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5)开发校外实践。开放办学、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既是现代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中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应在加强原有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模式的同时,考虑让企业界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建设,甚至让企业参与学校发展的宏观决策。通过加强与社会尤其是企业界的合作,实现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真正接轨。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篇4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护理专业的调研报告

关健词:护理专业 专业设置 社会需求 培养目标

金沙县是西部经济50强,为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建设,金沙教育着力加快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举足轻重,而职业教育能否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很大程度取决于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

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核心,是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手段。21世纪,全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这种国际化的新形式,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挑战。目前,职业教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和部署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新时期的金沙,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新变化,能否把握国内外专业设置发展的主流趋势,能否结合地方经济或行业经济的特点与学校自身的条件来确定学校专业设置的发展方向。

按照“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统筹专业设置,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我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我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按照毕节市职业教育规划布局“一体两翼多结点”的总体要求,金沙作为“两翼”中的一翼,到2020年,金沙县职业教育将要达到8000人的办学规模。结合“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统筹专业设置,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我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在我校成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之机,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校一件非常重要而紧急的任务。

金沙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经济” 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13】48号)文件和《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依据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立足本市,面向全国;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统而不死,分而不乱;突出重点,办优办特”的总体定位,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产房+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加强专业调整和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校拥有有综合部、学前教育部和医护部,综合部和学前教育部都能自主招生,开设有十余类专业四十多个班级。而医护部没有自主招生资格,只有与“贵阳卫校”和“毕节卫校”联办的“临床护理和农村医学”两个专业,已不适应金沙经济的发展。

地方经济结构直接决定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的方向。金沙职业教育是直接为金沙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与改革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很大,反过来说,地方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因此,金沙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专业结构问题。在专业结构问题上,要考虑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服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所以,金沙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体现这种与地方经济之间的服务与依靠的关系。

为适应新形势下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建设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金沙县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实际需要设置专业。

2013年5月,我校与毕节市卫生学校联办,当年招收护理专业200人。2014年5月,增加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为联办学校,两校年招收护理专业各100人,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两校教学计划开课,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具有能满足专业开设的师资队伍和实训设施、实训基地。

二、社会需求情况的调查和预测

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都必须设置此岗位。长期以来,在此岗位上从业的人员,由于护理工作要求其人员年轻化的特点,他们中很多提前退休,或转岗,因而现有护士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至于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护理专业,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只是近年来才出现。21世纪以来,医学服务已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新世纪的护理服务不仅需要以适应新医学模式的整体护理,而且还需增加社会发展要求的老年护理、精神护理和社区护理。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建立,旧的单纯功能制护理服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新的护理功能要求已产生很大的矛盾。因此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以适应现代护理要求的护理人才,具有十分突出的迫切性。据预测,今后10年,特别是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将把乡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纳入国家事业编制,需要更多的各类医护专门人才。

就县内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和生源状况来说,需求空间巨大,生源非常充足。全县目前有医疗机构总数618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2个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个,一级民营机构22个,门诊3个,村卫生所489个,医务室6个,个体诊所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2013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44张,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4.14张。根据测算,护理专业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

从县外人才需求和生源来看,就业空间十分广阔。按照全市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和办学层次调整的需求,毕节市卫生学校已升格为毕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专层次的招生计划将会逐年递减,而在拥有830万人口的毕节市,广大家长和学生就读中专层次护理专业的要求仍然十分强烈,人才需求市场依然巨大。要满足群众需要和人才需求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由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承担,这对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既是良好机遇,也是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护理专业申办成功后,不仅可以立足金沙,重点辐射周边县区,还可辐射毕节全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基础护理人才。

三、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卫生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

基本要求是: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医学基础和医学临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护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评估和护理;了解重危病症的护理原则和急救措施,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知识,能借助词典读懂本专业一门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卫生预防保健知识。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能力,较快适应临床护理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富有创造性观念、敬业精神和探索精神。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四、教学计划

1.本专业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相应学历的学生。2.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原则:遵循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

主干课程: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训练。

主要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训练等。

三年制开设必修课28门,1902学时。其中人文基础504学时,占26.5%,医学基础课432学时,占22.7%,护理专业课786学时,占41.3%,岗位特色课180学时,占9.5%。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44.13%。

3.课时数安排和教学进度:根据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教学计划,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由“人文基础模块”、“ 医学基础模块”、“ 主干课程模块”、“ 岗位特色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五个模块共33门课程组成。总学分数154学分,总学时数355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548学时,实践课为2010学时,由三个学年6个学期完成。具体专业课程学分分配为:

(1)人文基础模块由《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语文应用基础》、《英语》、《医用化学基础》、《数学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组成,共504学时28学分。

(2)医学基础模块由《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等组成,共432学时24学分。

(3)主干课程模块由《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训练》等 组成,共786学时46学分。

(4)岗位特色模块由《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学》等组成,共180学时10学分。

(5)选修课程模块由《护理伦理学》、《营养与膳食指导》、《演讲与口才》、《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组成,共86学时6学分。

4.教材选用:

文化课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选用中等护理专业学校教材。

5.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课以年级或大班授课,实践教学以小班授课。实验开出率为95%。毕业实习安排在我县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进行。

四、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状况

我校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是金沙县人民医院和金沙县中医院。金沙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金沙县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均为县内大型综合医疗机构,分别于2011年、2014年评为二甲医院,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两所医院能够一次性容纳360人左右实习生。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先后与毕节市卫生学校和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举行联办护理专业以来,我校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现有比较完整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实训管理规范有序。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各科室均配备有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验或者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带教老师。

2014年5月已投入26.99万元建成基础护理实训室,2015年将投入193.74万元,建设本专业所需其它实训室,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程序。2015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后,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中心共有7间护理专业实训室,包括基础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内科实训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五个类别实训设施设备。配备解剖实训台、多功能病床、实验模块、护士站、多功能护理人、洗胃模型、全自动洗胃机、雾化器、抢救车、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穿刺模型、孕妇模型、胎心仪、高级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模型、高级CPR实操模型等能满足400到600人同时分步进行实操和实训。能实现从入门到基础护理,再进入专业护理,再到系统护理的完整实验和实训链条,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

五、师资队伍状况

自学校医护部成立以来,学校就把护理专业(联合招生)确定为重点发展专业,并 制定了护理专业发展规划。自2013年秋季学期起,采用招录、划转、聘请兼职教师等各种形式补充护理专业教师。医护部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文化基础课教师17人,专业课专任教师31人,专业课兼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占12.9%。4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专业课教师24人,31名专任教师中护理学专业教师21人,临床医学专业教师7人,药学类相关专业教师3人,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师26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9人。预计每年招生200人,三年内在校生600人,师生比为1:19。

学校注重从协作医疗单位聘用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高级职称医(护)工作者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以确保每门主干课程有1-2名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高学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给优惠政策鼓励专任教师到医护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或到高校、省级大医院进修提高,并明确规定,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每年到护理一线实践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综上所述,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县、乡、镇医院、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在毕节卫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之机,结合金沙、毕节对中级护理人才的需求,设置护理类专业,对我校来说,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对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投入了大量支持,比如每生连续享受两年每年1500元的补助,同时也有额外的一些贫困补助,就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大额投入和热情支持遭到社会的冷漠相待;职业学校本身在完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和面临的困境;以及家长们的偏颇认识等。所有的这些难题与尴尬都在无形中给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门槛,县域领域里尤为突出。下面就将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凤县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山区县,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一所,即凤县职业教育中心,生源都是本县的初三毕业生,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加上本来的社会因素,我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将直接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

可以这么说,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如此的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类似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尴尬地在夹缝中生存。即使国家现在一直都在强掉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目前最缺的是技术性人才,但这与目前传言的“职业教育无用论”恰恰背道而驰。当然,无风不起浪,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所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当中要么是打架闹事不爱学习的,要么就是本来学习的能力就不行的,总之他们都是在初中阶段被忽视掉的群体,长期以来,他们便失去自信,就算进入职业学校,也是抱着一种混得目的而来的。曾今,我在班级做过一个调查,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是迫于无奈选择来职中学习,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还想继续学习,但没能考上高中,只好选择职业学校,再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是家长因为其年龄小放到社会上去不放心,而将其送到职中来混年龄,从而保个平安。面对这样的群体,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的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

再就是生源外流,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民办、私办、企办及大的公办院校每年都则不择手段的挖取生源,加上现在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高中每年的招收人数几乎固定在500人,而全县的初三毕业生满打满算也就是1000人左右,就这每年的初三毕业生都在急剧下降,据统计到2015年我县初三毕业身将会下降至70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总共只有200人左右,但面对目前招生激烈性,加上很多家长对职中的排斥性,我县职业教育直接面临着危机。

与此同时,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而往往部分孩子还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的,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心里就不想送,还到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是处。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太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年一定就能

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再有,多数家长以为我交了费,孩子就归你们学校管,能不能学成都是学校的事。学得好是孩子出息。学得不好,找不到事做罪在学校。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寄希望于学校的严格管理,自己疏于管教。殊不知,职教阶段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是完全不同的。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追究孩子的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的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的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仅仅靠职业学校和初高中学校及良莠不齐的社会招生员的宣传达不到根本目的。我县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我县教育系统里面的一个被忽视了的方面,政府不能把国家的有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和一些就业信息及时地真正地传达给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所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一知半解。如果能把对职业教育的宣传象当年扫盲、实现两基、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宣传的话,相信人民群众会更理解、支持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篇6

银生芳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社会要求中职学校加强学校内涵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本文从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内涵、外延、实施意义、建设要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加以阐述,思考中职学校创建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校特色品牌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推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个学校如何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创出品牌,办出特色,提升品位,是摆在许多中小学校长面前的共同难题,更是值得学校管理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对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有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如何实施品牌战略谈一点认识和思考。

一、职业教育品牌战略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品牌是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品牌是指学校的名称和可以作为学校名称的标志(学校牌子、校徽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品牌是学校的名称、标志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教育服务,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要素(师资、校园文化、教学设施、管理实措等)的总合。

职业教育品牌是指校名、标志(校牌、校徽等)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优质职业教育服务的各要素(师资、校园文化、设备设施、专业建设、管理内涵、就业质量和产学研结合度及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等)的总和,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尺,是外延和内涵的统一。

中等职业教育品牌战略,就是要使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优秀办学质量、优质管理、特色教学、品牌专业建设、高质量就业和产学研水平等开拓市场,使学校特色和品牌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实施品牌战略必须从教育规律及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讲究教育效益,着重社会效益,办出特色,办出规模,办出示范性,避免质量与效益的失衡,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实施品牌战略能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在外延拓展上下功夫,做活职业教育,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做强职业教育,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发展的协调统一。

——实施品牌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

1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必须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技能人才保障机制作用,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品牌战略既是全体职教人的共识和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施品牌战略是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将需要一大批品牌职业学校有所作为,为使我国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贡献能力。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给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树立品牌意识,想方设法催生一批、打造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上档次、成规模、有特色、高质量的品牌职业学校,充分发挥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品牌内生增长机制和对外吸引力,聚能蓄势而发,采取突破性举措,推进和带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品牌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和品牌职业教育的需求。

——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将组织实施“八大工程”,开展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试点工作,培育壮大一批骨干职业院校,突出基础能力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质量品牌建设、区域城乡联合、学校企业合作五个重点。为此,我们将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目标,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办学模式,拓展产学研合作联盟,推进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特色,推进示范专业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学校有品牌、管理有特点、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有创新、质量有保障”,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品牌战略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就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来说,目前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和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很少,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和人们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树立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市场定位,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应从过去比较注重速度、数量的发展,转向质量、效益、规模和内涵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建有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

——明确办学特色,把品牌建设作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办学特色是现代职教思想和先进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坚持特色办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和具体体现,只有坚持特色立校,才能达成兴校和强校的长远目标,才能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生命

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吸引适龄受教育者,提高学校美誉度以及在社会乃至国际的知名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特色办学意识,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特色,特色反映质量、体现能力,品牌反映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特色就有活力,有品牌就有吸引力,一所学校要办得有影响、有声誉,就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品牌和知名度。

——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确保学校健康可持续和特色发展。办学理念是中等职业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办学理念犹如学校办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一所学校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效果。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办学定位,在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实施品牌战略,在专业、师资、实践教学基地、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争创一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和谐的校园”、“精神的家园”、“学习的乐园”、“创业成才的乐园”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以示范性专业建设为抓手,打造专业品牌。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职业学校的品牌是依靠重点、特色专业来体现的,示范专业是职业学校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现特色的表现,示范性专业建设是学校创建品牌的基础工程。实施专业建设品牌战略既能升华管理理念,有利于抢占市场制高点,实现专业建设的连锁效应,又能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实训能力。因此,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办强优势专业,发展和壮大示范性专业,大力发展和创建品牌专业,在市场机制的引领下打造专业品牌,让品牌专业带出品牌职业学校。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招生就业质量品牌。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抓好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失去“两个市场”,学校也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源泉。从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品牌在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表现得尤为充分和突出,在生源市场上,招生竞争异常激烈,品牌直接决定着生源的流向,学生选学校,学生选专业,选的就是质量、特色和品牌。在就业市场上,中等职业学校只有通过展示自身形象、品牌和服务承诺,打造高质量的就业品牌,创建就质量的就业,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赢得自身的份额,实现“招生—培养—满意就业”的良性循环,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如果提供的就业与质量不能确保,被市场淘汰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职业学校本身。

——打造管理品牌,创建品牌职业学校。追求特色、创建品牌是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而这些都需要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三分靠教学,七分靠管理”,形象地说出了管理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创建品

牌学校,就必须打造出管理品牌,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实习、实训、就业、教师、学生和行政等各方面的管理均要达到品牌要求,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各部门岗位职责明晰,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人人把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与实现学校的目标统一起来,用品牌意识凝聚人心,用品牌质量征服社会,通过创造质量“品牌”和特色“品牌”,实现品牌效应引领学校提升形象,提升职校的知名度和社会的认可度,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创建有特色的品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教育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一所学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一种校园精神期待,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针对性地让校园文化姓“职”,把职业教育培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积极寻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技术文化的有效对接点,形成有鲜明职教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动与企业“零距离”适配,主动引入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文化的元素引进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如校园增加体现技术发展的名人、代表性机器等雕塑和标语;将专业发展、技术流程、技术产品等图文并茂地、艺术地展现出来;在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校园雕塑等对外校园标识上突出“职”的特点;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组织模式设置干部、以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班级等等;培养学生专业美、技术美和劳动美、生产美的情愫,从而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丰厚的校园文化基础,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品牌战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打造品牌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品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打造职教品牌离不开市场,更不能忽视教育规律和违背职业教育规律。教育品牌的打造和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决不仅仅是口号、标语、广告、金钱能堆积起来的,它必须渗透到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上上下下的言行举止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内涵发展,更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品牌战略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应该引进市场机制,采取市场手段,把运用市场机制办学和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好论证工作,精心策划,稳步推进,决不能因为一着不慎而使其毁于一旦。

——实施品牌战略必须着重加强校企合作。中等职业学校要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做好校企合作这篇文章,走职业学校与企业产学结合之路,学科链对接产业链,面向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形成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办学机制,实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和品牌构想。一是校企紧密合作,让企业了解学校,接纳学生实习并安排就业,实施订单培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为专业提供明确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增强学校和教师的市场意识;三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人员来校对师生进行企业文化、制度和品牌战略的教育,以利于企业品牌战略与学校品牌战略的有效对接。没有校企合作,职业学校的品牌战略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生持久生命力。

——实施品牌战略要有地域特点。实施品牌战略要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特点和层面,不能全国同一个“面孔”,大家同一个“包装”,要具有区域特点和地域特色,要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有地域性才能有专业性,有地域性才有特色,职业教育只有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家喻户晓的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渭北技工、秦巴茶艺、平度技工、青旅空姐、金蓝领等品牌不正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只有本土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深入地提示了实施品牌战略要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将一味做大做强为做大做专做强。实施品牌战略是建立在内涵发展基础之上的。决不能以忽视内涵发展、牺牲质量为代价,更不能干砸牌子的事情。随着职业教育扩张外延的深入,增聚内涵、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迫切的话题,我们既要规模扩张,又要做好注重内涵发展。笔者认为,中职学校要实现特色,创建品牌,做大做专做强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是做大做强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做专做强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二是仅“大”不一定利于管理,既“专”又强却有利于特色;三是无“专”不活,无“强”不稳,一味求“大”则有可能忽视质量,不利于实现“强职教”的奋斗目标;四是“专”有利于外树品牌,进一步提升“省重”和“国重”的办学水平,更好地起到辐射示范作用。个性是品牌的核心,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扩张并不是无限的,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我们既要满腔热情,又要积极稳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师资是职业学校的生命力,管理是灵魂,没有师资和管理,品牌和特色就成为无源之水。职业学校老师既要懂教学、专业,又要懂管理、市场,更要具备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领悟到职业教育的真谛,很快地把学校的品牌战略实施到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中。没有高素质师资和管理队伍,人才培养、教育创新、建特色、创品牌都无从谈起。

社会越成熟,品牌效应越明显,打造职教品牌已经成为职业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中职教育要想长久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忠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并认真审视其品牌策略,自觉遵循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理性规范地运作职教品牌,才能满足家长对优质职业教

育的渴望、社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职业学校的品牌存在于企业、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于有序的竞争和科学的发展中,坚守在恪守自己的承诺中。

参考文献:

[1] 刘宏.面向市场打造品牌—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应突出品牌建设:《科技资讯》, 2006.34

[2] 史益大.打造专业品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02

[3] 左其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在安徽省首届中职校长培训提高班的讲课稿

[4] 姜大源.论职业教育的重点专业建设与品牌战略:《职教通讯》, 2002.01

[5] 王正东,田玉宇.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3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篇7

关键词: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不如东部发达, 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也不如东部情况好,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难题与尴尬。虽然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的实施, 以及国家助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显示出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 但国家的大额投入热情支持与社会的冷漠相待;而职业学校本身在完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和面临的困境, 以及家长们的偏颇认识等, 都在无形中给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门槛。因此, 研讨中部地区中等职教发展如何突破瓶颈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 中部地区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

“重普高轻职高”传统人才观一直困扰着中职教育发展, 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一些用人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等现实问题, 使得众多家长、学生更坚信职高无用论。近年来,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较快, 但其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 不择手段, 违规招生, 互相争抢、买卖生源, 存在着重招生、轻建设、轻教学的短期行为, 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较低, 给整个职业教育带来不良影响。读中职的学生多为初中学校的“差生”, 也有一些学习成绩差、纪律行为差、平时表现差等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学生, 他们在校期间无心向学或无力向学的情况较严重, 致使学无所长。因此, 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差, 也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声誉。

二、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

从管理主体看, 存在教育、劳动、建设、供销等部门多头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的弊端:一是难以形成职业教育一盘棋, 不利于统筹规划。二是职业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利用, 重复建设和闲置率较高, 不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同时, 职业教育布局分散、规模偏小、造成职业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三是分散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当的现象严重。有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缺乏规划引导, 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尚未展开, 缺乏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和科学性、动态性的研究, 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据对某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调查了解, 35所职业学校中有30所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 该专业共有学生5323人, 占学生总数的25%, 另外其他部门审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大多以计算机应用培训为主。在一个地方, 专业设置的雷同现象如此严重, 势必造成专业设施的重复建设, 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办学理念陈旧

资金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 “先天不足, 后天又缺乏营养”, 已成为制约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职业教育经费的难以到位, 直接导致了职业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有些职业学校不运用英语的能力。知识浩如烟海, 如果让学生一味地死记, 而不会灵活运用, 只能说是“死读书”。而在当今世界,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之

●刘芳

顾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 盲目围绕市场转, 市场上哪个专业热门, 就办哪个专业, 也不管自己有没有教师、有没有设施设备, “在黑板上开机器”。

四、师资力量不强, 管理松散

当前, 职教师资队伍现状主要表现为文化课教师过多、专业教师缺乏,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 比例更少, 专家型的教师几乎没有。对职教的教师培训, 各地都还没有设立专项经费, 主要是学校自筹经费和教师自费参加培训。专任教师的欠缺和教师素质不高, 正成为制约职教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 我认为中部地区的中职教育要想走出困境, 有待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谋求发展:

(1) 依托政策、依法管理。充分利用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 依据职业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 加大对经费争取、资源配置、师资培训、学生权利等涉及社会稳定因素方面的管理力度, 真正做到依法办学、依法执教。

(2) 探究办学层次的立体化。与普通高中比起来, 中职教育具有注重实用技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即可高考等三大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 在办学层次上, 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多规格、上下分流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 (同门进) 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 既可引导一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通过对口升学高考, 进入大专院校深造, 也可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 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 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学校还可以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 引导学生在校期间, 通过成人高考, 获得进入高校大专函授性质的继续教育, 争取中职与大专函授文凭同时获得。倡导“多条腿走路”:如集团化办学, 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前校后厂、前校后店等;半工半读、弹性学制;学历教育+短训, 改变过去重视学历教育的弊端。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 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而且, 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达到人尽其才, 智尽其用的目的, 以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

(3) 探究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应充分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特点, 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 做好专业设置规划, 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 这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 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 劳动者还应具其他多种能力, 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教学过程中, 唯有这样, 中职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 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发展成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涌现矛盾和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尽管中部地区目前的中职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只要我们创新思维, 实实在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蓝领人才”, 相信职业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早日来到。

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思考;激发兴趣;拓宽知识;推广;电化教学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投资团来中国考察,对于中国教育这一块大为不解。他们认为中国其实并不缺少高等的理论人才,而现在中国最急需的应该是中等技术人才。然而虽然如此,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却并不乐观,这就要引起我们的思考了。市场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呢?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职业教育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由于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学生的就业也是逐年好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出了一大批工作在最前沿的技术人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职教在整个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合理。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进人标准的竞相攀高和高校的扩招,使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相应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例下降。据教育部统计,到2002年,全国一半以上省市普高与中职比例由原来的5.5∶4.5下降到6∶4,一些地方甚至已下降到7∶3。这违背了国家普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的发展要求。这种状况一方面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另一方面也使生产服务第一线紧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矛盾更加突出。

2.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失衡。近年来,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竞相升格,一般省市升格学校都在30所左右,有的甚至多达60余所。一些省市70%以上的原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致使大批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中高级职教生比例失调。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但是它的前景很是乐观: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与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相比,我国高技能人才“高级蓝领”的短缺,已明显制约着先进工艺设备的广泛应用,影响着经济社会發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思考

1.激发兴趣。由于多种困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很困难。我们就应该想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若能把讲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或潜在的共同的兴趣点相结合,就能激发和引导出学生们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兴之不至,心不为之思”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在听课的基础上,自己积极的思维,让教学事半功倍。

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很多有经验教师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行为引导教学,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案例教学也是很好的方法,通过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课堂十分融洽。

2.从拓宽知识面的角度出发。知识是一个网络,浩如翰海,互相贯通,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是至理名言。教育是对整个人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讲商务谈判时,经常会遇到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而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给学生补充一些西方文化的知识。而对于扩充知识,不仅只是让老师一个人讲解,可以让学生自己下去搜集资料进行讨论,既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学知识的效果更好了。

3.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实践出真知。作为技能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想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应会的知识,必须靠练习。而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毕竟我们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员为职责的,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远远高于理论知识。同时我们的学生对动手的东西更是青睐,这样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完理论教授外,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实际应用,而我们也可以多开展一些技能比赛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应该掌握的技能练得得心应手。另外,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就要面临就业,他们对于技能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满意程度,也直接关系着我们学校自己品牌的创建。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发展的,是我们满足目前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唯一途径。怎样搞好中等职业技能教育,是目前摆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周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 继续教育,2006(3).

[2]张淮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山西科技,2011(3).

[3]马陟.论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态位”—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4]吴艳玲,曾洁,张振国等.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篇9

1.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应对哪些新挑战。

答:

(一)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公平的强烈诉求

(三)轻视职业教育的意识仍占主流

(四)职教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做到准确预测是比较困难的,职业学校依据不准确的预测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很难保证毕业生都能在与其专业技能相适应的岗位工作;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使原有的职业教

(六)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任务

2.论述我国职业教育法制的基本内容。

答: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1.修改和完善职业教育法2.制定职业教育单行配套法3.理顺职业教育法之间的关系4.重视职业教育法律修改、编纂、解释和废止

(二)健全依法治教的执法机制1.依法明确执法主体及其权限和责任

2.规范执法的范围和程序3.明确相对方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承担

(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法制监督机制

(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制

(五)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六)构建产教结合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3.你认为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承担着提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招生政策需要调整目前的职业教育招生政策需要调整。首先,调整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把目前仍以招收普高毕业生为主改为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并重,两类学校学生各占高职院校在校生的50%;其次,调整现行的高职院校招生办法,目前,所有考生基本上都是通过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这一途径选拔的。

(三)衔接政策不完善

(四)劳动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格

(五)职业教育政策理念落后

(六)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薄弱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的人员数量都较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明显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供需、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岗位 能力要求分析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工作薄弱。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4.在新就业形势下怎样以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质量。

(一)在新型工业化下促进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新型工业化就是在借鉴西方工业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实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创新。具体地说,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1.多途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大力发展高职教育3.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二)在城市化进程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在新就业形势下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篇10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生源紧张,学生素质出现很大滑坡,他们的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所有这些问题都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就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 者:李艳莉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卫生学校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29(9)分类号:H3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体会 实践与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思考 篇11

一、养成教育的原则

(一)坚持低起点的教育原则

过去,在对学生提出德育要求和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盲目追求高起点和高要求,成人化模式,脱离实际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这种倾向。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和懂得日常行为规范,懂得遵纪守法和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要求。

(二)坚持小坡度的教育原则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逐步提高教育坡度,反复进行,反复巩固,前后交叉,反复出现。学生形成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比较艰难,我们应该重视正向内化教育,像细雨润物一样,坚持慢速度,不能跨大步,在低起点的基础上进行小坡度的教育,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坚持大容量的教育原则

在教育学生形成某一项良好行为时,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分析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纵横关系,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安排到教育过程中,充实教育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多开端、多侧面、多因素的教育,避免一般化、表面化、简单化。

(四)坚持快节奏的教育原则,但快节奏不等于快速度

快节奏原则要求教师具有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要善于从新情况中寻找教育起点,在新形势下创新教育方法,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用重复过时的方法,从而使教育具有吸引力,不断形成新态

势。

二、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行为训练和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双轨教育法

德育的任务是使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和社会道德的个体化,因此我们把行为训练的要求设计为生动形象的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行为情境,使学生在形象生动、耳濡目染的活动和情境中,受到教育熏陶,获得积极的体验,有效地促进社会道德一体化。

(二)自上而下教育和自下而上教育相结合的双向效应法

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自上而下的行为训练和班队组织自下而上的自我教育,在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两者间要实现的教育功能各有侧重,又不可分割,两者通过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构成了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因素。

(三)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治相结合的双重兼顾法

学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式发展的,并具有明显的可塑性。根据这一特点,在行为训练中,要充分兼顾塑造、矫治的良好效果。教师在组织教育内容时,必须贴近时代要求,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动力定型。

(四)教师和学生情感交往的双边参与法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要取得成效,情感是基础。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激起感情并发生共鸣,才能促使其思想行为逐渐向教育者所要求的方向转化。因此,行为规范教育的方法,既要设计静态形式,更要设计动态形式,启发推动,激励学生的参与角色的意识,要注意将教育影响隐藏在双方平等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气氛中,使学生产生一种主观接受的意愿。

三、学校进行养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养成教育内容要规范化。有些学校随心所欲,没有任何计划,没有任何规范,往往是学生出了什么问

题就进行什么教育。“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堵漏洞式”的教育, “救火式”的教育,就是一种盲目性。现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制订的一些规范,我们必须很好地执行。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给下一代,用人类的基础文明去武装后代。这些规范就是力图建立起学生生活的规范体系,以促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二)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我们要把教育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不贪大求全,不弄虚作假。我认为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生活近一点,离孩子近一点,离社会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 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不搞花架子,不做虚功。总之,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孩子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小、实,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孩子理解、掌握和执行。当然,细目化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四、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建议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的八类途径和中等职校的实际情况,并遵循“强化—内化—外化”的发展阶段的规律,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养成教育从横向内容途径来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

(一)积极开展课堂教学

比如中等职业学校经常开展德育课,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为它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要阵地。这种教学始终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只有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及行为养成三者相统一,切合实际社会生活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得到职业方面的认识和情感的深刻体验。

充分利用课程,尤其在职业指导教育课程中,补充了大量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充分挖掘学校学生的先进典型和社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历,不断激励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经常组织一些优秀校友来学校同本专业的学生一起座谈、畅谈理想,现身说法地讲述自己得到认可,获得成功的经历。通过这种为同学们树立身边榜样的举措,让他们更真实地感受到只要不断提升自我,展现出更优秀的一面,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二)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各类实践

学校根据专业组织学生参观与专业相关的现代化企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踏上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根据年级、专业学习的特点,为学生多创造实践空间,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体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要使他们明了原则、规范的基本要求,更要使他们知道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遵循,通过实践不断强化,从而养成将行为认知转变为自觉的个人行为,并在行为的不断强化中凝结出优秀的品质。因此,我们应将正确观念的教育落实到实践中,使得未成年人能够在实践中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抓好实训、实习这一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就特别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应该抓好学生的实训和实习这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和实训差别很大,是否能规范地要求学生参加实训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职业习惯。所以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指导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最好能够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实习过程中,学校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行为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学校要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应经常保持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同师傅了解实习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及时反馈,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定期要求学生撰写实习小结,总结近期工作的情况,保持优点,努力寻找不足,并予以积极地改正。

(四)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同家长进行联系,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形成立体网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家庭与社会要形成合力。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中长辈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子女不仅潜移默化地起着熏陶作用,也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学会做人方面起着示范作用。学校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给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社会是家庭、学校的延伸和拓展,因其资源丰富、感染力强,从而具有极大的覆盖面、辐射力和渗透性。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学校养成教育是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养成教育具有内容系统性、途径方法综合性、管理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识别、抵制和消除社会、家庭中不良因素的能力。学校养成教育在未成年人素质养成中具有主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朱增蕴,朱敬远.中职校与企业职业道德育之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3(Z1).

[4]刘润生.开展职校生的就业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5(2).

[5]柯淑珍.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6]张世友.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势与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

[7]赵忠洁.提高职校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4(30).

[8]张丽君.中职校<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福建轻纺,2004(9).

[9]吴昌盛.职校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态度消极析因及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999(2).

[10]胡斌成,谢朴园.台湾职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2003(Z1).

[11]杨峥嵘.把握中职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J].机械职业教育,2004(8).

上一篇:园丁赞歌教案下一篇:简析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