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补划实施方案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基本农田补划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基本农田补划实施方案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规划方案浅析

摘 要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干旱山区农业发展特别重要,本文简要分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1.1 基本县情

同心县位于宁夏山川结合部,属吴忠市所辖,全县共有1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754个自然村,总户数8.32万户,总人口为32.52万人。有耕地232.1万亩,其中:水浇地29.0万亩、旱耕地203.1万亩,有基本农田45.5万亩,林地26.67万亩,草地283.42万亩,封山禁牧150.0万亩,退耕还林120.1万亩。

1.2 自然灾害

同心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频发的地方,灾害类型多,干旱、霜冻、洪涝、冰雹、大风、沙雹等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制约同心县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干旱,基本上十年九旱,据资料显示,从1949—1995年的47年统计,旱灾发生有39年,80%的年景受旱灾影响,其中绝产面积超过50%严重干旱年份有10年,绝产面积超过80%极端干旱年份有4年。长期的干旱造成农村粮食减产减收,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很多村庄要在几十公里外用车拉水,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同心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特殊自然状况的原因,农业生产条件和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仍较低。

1.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

在“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枸杞、红葱、中药材、油料、小杂粮、设施蔬菜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抗灾增收能力,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十二五”农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至2010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增灌溉农田7.0万亩,全县扬黄灌溉面积到29.7万亩,修建骨干坝12座,控制流域面积357.2平方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9平方公里,完成基本农田43万亩,旱作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9亩,全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五个一”(即每家农户建一片经济园、一眼水窖、一个沼气池、一座牛棚、一个硬化院)+“三配套”(生态环境配套、路渠配套、庭院文化配套)为核心的户办工程和新农村工程,是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的组装配套的“六小工程”,是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重点。广大农民把“户办工程”作为农业来办、产业来兴、企业来管。以户为主的种养业提供了综合经营、良性互动的条件。经济园建设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家禽家畜的规范圈养,并与建沼气,改厨、改厕、改土、改圈结合,既提高肥力,变废为宝,又实现了净化,保护了生态,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全面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建设,改变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性和观念,促使农民学习掌握农村实用技术,提高科学务农水平,有利于培养农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新村工程,涵盖了夯实农业抗灾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利建设。①水利化程度较低,骨干工程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约着同心县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同心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区及气候特点,造成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与农业需水分布极不协调,同心县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因此,我县仍需建大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要建蓄水工程把降水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重新分配,尤其需要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增强抗大旱能力,以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②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很多工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工程运行时间长,全县有19座水库、骨干坝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③还需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在今后一个时期,节水将作为一场技术性革命。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我们要在灌溉方式、管理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上下功夫,采用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作物的用水成本,提高渠系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益。

2)防洪工程体系有待完善。我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差,山大沟深,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历时短,暴雨强度大,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危及山区人民和清水河、苦水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亟待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

3)急需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紧紧围绕“淤地坝”建设,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坚持以县域为单位,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龙头,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努力做到规模开发,一步到位,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治理面积达到80669公顷,建成水保骨干坝54座。

4)农村饮水、乡镇供水有待改善和提高。“十二五”期间,根据同心县当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其危害,结合当地经济条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将重点解决我县干旱山区饮水困难及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涉及总人数为219464人,其中存在饮水安全人口为169727人。计划将用五年的时间,建引水工程34处,把同心县存在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耕地质量较差

同心县耕地质量较差,全县耕地面积170.1万亩,其中:水浇田29.0万亩,旱地面积141.1万亩,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2.95%,旱地面积中主要是坡耕地,其坡度大,耕层薄,土壤结构粗、养分含量低,因而抗旱能力弱,且水土流失严重。同心县中低产田改造任务也相当严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增肥地力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

2.3 林业建设任务重

同心县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荒山荒地和坡耕地治理难度大,部分地方水土流失、大面积的荒山耕地出现严重退化和沙化,干旱洪涝等生态、地质灾害较为突出,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仍然严重,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4 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镇发展不平衡,普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通达率、路面铺装率比较低,发展不均。

二是技术状况良莠不齐。由于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规划、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工程技术状况良莠不齐。有的质量好,有的质量较差。技术标准普遍把握得不够好,有的线形太差,纵坡太大,随弯就弯等;路基填方未按规范施工和碾压夯实,砌筑工程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许多工程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水毁特别严重,晴通雨阻的现象随时发生,道路通行能力十分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公路的应有作用。

3 结论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三农”密切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同心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M].

作者简介

马艳兰,女,大专,水利助理工程师,宁夏同心县水务局,研究方向:水利。

作者:马艳兰

第2篇: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为题的规定(十七届三中全会)√

2. 关于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TD/T1016-200

7、TD/T1027-20

10、TD/T1026-2010√、TD/T1028-2010√)

5. 乡镇级土地利用工体规划编制要求(国土资厅〔2009〕51号)√

6.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7.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原则与方法√ 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9. 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字发〔2007〕304号)√

10.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 11.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令45号)√ 12.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第3篇:《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送审稿)(0)

T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D/T —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

Guideline for designation(supplement) of prime farmland

(送审稿)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第4篇:《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送审稿)编制说明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

(送审稿)

编制说明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

一、《规程》制定的背景 ....................................................... 1

二、《规程》制定的目的 ....................................................... 1

三、《规程》制定的过程 ....................................................... 2

四、《规程》制定的依据 ....................................................... 2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 ............................................. 3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文件 ................................................... 3

(四)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 ................................................. 4

五、《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 ................................................... 4

(一)科学性原则 ........................................................... 4

(二)导向性原则 ........................................................... 4

(三)系统性原则 ........................................................... 4

(四)可行性原则 ........................................................... 4

(五)拓展性原则 ........................................................... 4

(六)继承性原则 ........................................................... 5

(七)实用性原则 ........................................................... 5

六、《规程》的总体框架 ....................................................... 5

(一)适用范围 ............................................................. 5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三)术语和定义 ........................................................... 5

(四)总则 ................................................................. 6

(五)技术方法 ............................................................. 6

(六)基本农田划定 ......................................................... 6

(七)基本农田补划 ......................................................... 6

(八)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 ................................... 6

(九)图件编制 ............................................................. 6

(十)基本农田数据库 ....................................................... 6

(十一)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 7

(十二)成果检验 ........................................................... 7

(十三)附则 ............................................................... 7 七 《规程》要点说明 .......................................................... 7

(一)“术语与定义”要点说明 ............................................... 7

(二)“总则”要点说明 ..................................................... 7 1.任务 .............................................................. 7 2.基本原则 .......................................................... 8 3.实施主体 .......................................................... 8

(三)“技术方法与要求”要点说明 ........................................... 8 1.技术方法 .......................................................... 8 2. 技术要求 .......................................................... 8

(四)基本农田划定要点说明 ................................................. 9 1. 技术流程 .......................................................... 9 2. 工作要求 .......................................................... 9

(五)基本农田补划要点说明 ................................................ 10 1. 技术流程 ......................................................... 10 2. 工作要求 ......................................................... 11

(六)“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要求说明 ...................... 11

(七)“ 图件编制”要求说明 ............................................... 12 1.编制内容 ......................................................... 12 2.编制方法和要求 ................................................... 12

(八)“数据库建设”要点说明 .............................................. 12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 13 1.数据汇总 ......................................................... 13 2.表册编制 ......................................................... 13

(十)成果检验 ............................................................ 13

(十一)《规程》其他主要问题的说明 ......................................... 13 1.规程适用范围 ...................................................... 13 2.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关系 ........................ 14

八、《规程》推广的预期效果及措施 ............................................ 14 2

一、《规程》制定的背景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口粮田”、“保命田”。我国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对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加以严格保护,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的长远生计,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切实做好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的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耕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经济会议要求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同年年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又联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

当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和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基本完成,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已经颁布,全国新一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全面开展。为明确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同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对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需要进行补划。因此,为提高基本农田划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亟需制定《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技术方法与要求、流程等,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该《规程》的出台,将填补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范的空白。

二、《规程》制定的目的

制定《规程》是为了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基本农田划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落实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任务与责任,为实行基本农田的永久保护、日常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及依据。

三、《规程》制定的过程

本《规程》编制由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牵头组织,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具体负责实施,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部土地整理中心参与。

2008年,受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委托,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成立规程编写组,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规程编制技术顾问组,组织开展了规程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规程编写组向相关部门收集了资料,在福建省多个市、县进行调研,听取有关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耕保、规划、地籍等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具体意见。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研究起草了《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技术规程》(初稿)。2009年,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在福清市进行了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论证修改。

2010年6月,部组织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了相关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并于9月征求了农业部、部相关司局、31个省级国土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及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有关部门、单位及相关专家反馈的意见,对规程又进行了研究修改。同时,部署了辽宁、河南等8省12个县(区)的基本农田划定试点工作,10月部组织有关单位到广东的罗岗、云浮两个试点单位进行了跟踪调研;11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8个试点省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试点交流研讨会,进一步讨论完善了《规程》。12月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对《规程》进行了再次修改,并形成《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送审稿)。

四、《规程》制定的依据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程》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TD/T 1004-2003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 1014-2007 TD/T 1016-2007 TD/T 1017-2008 TD/T 1019-2009 TD/T 1023-2010 TD/T 1024-2010 TD/T 1025-20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6.《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3〕137号)

7.《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文件

1.《关于印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1996〕国土(规)字第46号)

2.《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11号)

3.《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88号)

4.《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 5.《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6.《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

7.《关于印发〈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304号)

8.《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9.《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10.《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

(四)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 1.各省(区、市)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2.各省(区、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

《规程》的制定,主要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规程》的编制方法、程序和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二)导向性原则

《规程》旨在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划定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确保划定工作过程依法、有序,划定成果真实、可靠,政策导向与工作导向明确清晰。

(三)系统性原则

《规程》充分考虑了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特点,从基本农田划定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技术方法、技术要求、流程等各方面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做出了系统性的规定,确保《规程》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环节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四)可行性原则

《规程》所采用技术方法直观、可行,内容全面实际,技术流程、成果要求清晰明确,能满足基本农田划定和补划工作的需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拓展性原则

《规程》采用的技术方法符合技术和社会发展态势,既直观可行,也留有改4

进和发展的空间,积极鼓励各地采用计算机技术、GIS、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确保划定过程科学、准确、规范,划定成果真实、可靠,并建立日常更新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基本农田管理的需要。

(六)继承性原则

《规程》体现共享与继承。编制过程中本着继承、发展与创新的思路,语言表达方面以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为参考;在技术指标方面以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国家技术标准为依据,在标准化编制方面以《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2000)为指导,制定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准则;在工作流程上,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1024/1025-201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等相衔接。

(七)实用性原则

《规程》确保能满足科学、规范、依法划定基本农田的要求,满足基本农田日常管理的需要,较好地体现了《规程》在新的管理条件下指导基本农田相关工作的服务功能,无论从技术方法、流程,还是成果要求的内容,都体现了实用性的原则。

六、《规程》的总体框架

《规程》分为十四个部分:(1)前言;(2)适用范围;(3)规范性引用文件;(4)术语与定义;(5)总则;(6)技术方法;(7)基本农田划定;(8)基本农田补划;(9)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10)图件编制;(11)基本农田数据库;(12)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13)成果检验;(14)附则。

(一)适用范围

确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和规定内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条款的规范性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本规程中涉及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包括:(1)基本农田;(2)基本农田保护区;(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4)基本农田图斑;(5)基本农田划定;

(6)基本农田补划;(7)基本农田面积。

(四)总则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的总体要求,包括:(1)目的;(2)任务;(3)基本原则;(4)实施主体。

(五)技术方法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应遵循的技术方法,包括:(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2)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四项技术要求:(1)一致性;(2)准确性;(3)现势性;(4)先进性。

(六)基本农田划定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流程和工作要求。工作流程:(1)工作准备;(2)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3)划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4)划定成果的验收和上报。工作要求包括:(1)划定要求;(2)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3)质量评价;(4)基本农田编号;(5)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6)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七)基本农田补划

规定了基本农田补划的技术流程和工作要求。其中基本农田补划的技术流程包括:(1)拟定补划方案;(2)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3)成果编制;(4)验收与上报。

(八)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

规定了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实时变更记录和更新、统计、汇总。更新、统计、汇总包括两个方面:(1)依法占用(减少)补划基本农田;(2)因其他原因发生地类变化的情况。

(九)图件编制

规定了图件编制内容和编制方法、要求。

(十)基本农田数据库

规定了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属性表结构。

6

(十一)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规定了数据汇总方式和表册编制要求。

(十二)成果检验

规定了成果内容、检验要求。其中,成果内容包括:(1)基本农田数据库;(2)基本农田表册;(3)基本农田保护图件;(4)文字成果;(5)其他成果。

(十三)附则

包括了8个规范性附录和1个资料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包括:(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2)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3)基本农田标识使用及标志牌的设立规范;(4)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表册;(5)基本农田图式图例;(6)基本农田图件样式;(7)基本农田保护区要素属性结构表;(8)基本农田现状登记汇总表。

资料性附录包括: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相关政策法规技术依据。 七 《规程》要点说明

(一)“术语与定义”要点说明

本部分对《规程》中涉及的术语进行了定义说明。对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中没有定义的术语进行了补充定义。

补充定义的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图斑、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补划、基本农田面积。

(二)“总则”要点说明

《规程》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等,适用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的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

1.任务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主要任务包括:(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更新、统计与汇总;(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

设立保护标志;(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2.基本原则

基本农田划定应以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为基础,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基本方针,确保:(1)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面积;(2)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3)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3.实施主体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实施。

(三)“技术方法与要求”要点说明 1.技术方法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

2. 技术要求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与成果,应满足一致性、准确性、现势性、先进性的要求。

8

(四)基本农田划定要点说明 1. 技术流程

规定了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工作准备、方案编制与论证、组织实施、验收报备四个阶段。

(1) 工作准备

收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土地调查资料、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等,在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前,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建立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的对应关系,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信息落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等现状信息。

(2) 方案编制与论证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编制。规定了方案应具备的内容,并要求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3) 组织与实施

规定了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开展划定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4) 验收报备

规定了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划定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备案。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备案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2. 工作要求 (1)划定要求

规定了允许调出的基本农田与允许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2)基本农田片(块)边界

规定了基本农田片(块)边界为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

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片(块)边界。其边界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3)质量评价

规定了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逐一落实基本农田图斑对应的质量等级信息,并作相应记录。在划定过程中,应综合评价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信息,调入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应大于调出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确保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高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4)基本农田编号

规定了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编号。

(5)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规定了应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6)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规定了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五)基本农田补划要点说明

规定了基本农田补划包括补划方案拟定,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成果编制、验收与上报四个阶段。

1. 技术流程 (1)补划方案拟定

规定了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应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拟定,并对方案应具备的内容做了详细规定。

(2)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

占用(减少)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规定了依法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应按照拟定的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依据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占用基本农田的地块,依法批准占用后,应依据批准文件复10

核确认占用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因依法批准或认定的生态退耕、灾毁等其他原因导致基本农田面积减少需补划时,根据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相应文件确定的范围,依据基本农田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灾毁、生态退耕减少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

补划耕地地块的核实确认。规定了应依据核实确认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等级,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的原则,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综合确定补划的耕地地块。

(3)成果编制

规定了按照基本农田补划的技术要求,落实补划耕地的保护责任,及时设立、更新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

(4)成果验收与上报

规定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组织验收。

补划成果以为单位,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上报。上报成果包括当年占用补划后的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2. 工作要求

规定了占用补划工作应依法依规,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依据补划的技术方法与要求,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及时更新基本农田相关成果。

(六)“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要求说明

规定了在基本农田日常管理中,应针对日常发生的依法占用补划基本农田,结合实地核实,在基本农田数据库中实时记录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于年末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成果,按照基本农田成果编制的要求统一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相关成果,并统计汇总;依法占用补划之外因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违法占用等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基本农田地类变化的情况,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成果,于年末统一开展基本农田地类变更与统计分析。

(七)“ 图件编制”要求说明 1.编制内容

规定了基本农田图件包括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与编号,加注基本农田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的信息。

2.编制方法和要求

规定了图件的编制方法为:利用GI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中,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边界,加注编号,经图面整饰,直接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分布图。

规定了基本农田图件的编制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相一致;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坐标串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坐标串一致,破图斑的情况除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用红色实线表示,并加注保护片(块)编号;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注记形式为JA,J表示基本农田,A表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图面标注时,编号可按“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标注,也可只标注4位保护片(块)号;基本农田图件中,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占用(减少)地块、基本农田补划地块应分别赋色,图例见附录E;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指北针、比例尺、图例、数学基础、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图件样式见附录F;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图幅号”(“图幅号”注在下面);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乡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县基本农田分布图”;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数学基础、编制时间,图幅左下角注明编制单位;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八)“数据库建设”要点说明

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的规范要求。并规定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属性表结构。

12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数据汇总

规定了应在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对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信息进行统计,并按村级-乡级-县级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

2.表册编制

规定了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与汇总表、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表格规范格式。

(十)成果检验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内容,包括基本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文字成果、 其他成果等。

规定了成果检验要求: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成果规范、齐全;基本农田数据库内容完整;各类要素齐全;属性结构正确;拓扑关系正确; 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选取符合要求;图内外要素齐全,图面清晰可读;图外整饰完整、规范;各类表格、台账齐全,编制符合规范;各类表格、台账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一览表齐全,依照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符合本规程要求;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地块均应进行实地核实;各地可根据实际制定检查验收办法。

(十一)《规程》其他主要问题的说明 1.规程适用范围

《规程》分为基本农田划定和补划两部分。适用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的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因此,本规程不仅适用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的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也适用于日常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以及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

2.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关系 (1)二者衔接

《规程》注重与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衔接,主要体现在规程的原则要求与市县乡三级规划编制规程中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的原则要求保持一致。

(2)二者区别

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是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而制订的。其规定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成果要求等,对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提出指导性原则与方针。

《规程》是为依据规划、实施规划规范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工作,对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目的、任务、原则、实施主体、技术方法与要求、流程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说明,涵盖了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的具体实施内容,并对基本农田成果日常变更记录与更新提出新的要求。

八、《规程》推广的预期效果及措施

《规程》的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对规范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和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规程》规定的技术方法和内容是在大量研究和反复专家论证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规程》的推广,有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1. 通过《规程》的推广和严格实施,实现日常工作中基本农田更加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促进耕地保护体系的健全完善,利于实现党中央要求 “严守耕地红线”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

2. 指导和规范县、乡级基本农田划定,掌握基本农田划定位置、数量、质量、地类情况等,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抓紧制定实施搞标准农田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做好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整理,实现“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提供依据。

3. 指导和规范各级做好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以及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补划工作,加强基本农田的日常监管,成为基本农田管理工作的重14

要技术依据。

为保证《规程》的贯彻落实,《规程》的推广措施将集中在:一是下发《规程》相关的配套文件,为各地按照《规程》要求,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和补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宣传、培训,使地方政府和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行政、技术人员了解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要求,为该规程在全国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跟踪指导工作。结合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内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加强《规程》实施的跟踪指导,加快推进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建设,为《规程》的贯彻落实提供全面统一的技术平台。

第5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信息和编号。

(二)健全相关档案资料

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4张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等3张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照《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和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图层,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二、工作步骤

(一)资料收集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

(2)、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报部备案)

(2)、201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

3已有基本农田保护资料

(1)、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2)、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

(3)、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

(4)、文字资料: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文字资料。

4农用地分等资料

(1)、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

5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1)、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

(2)、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

(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二)资料分析与处理

1、分解、确定乡镇、村指标

依据市级下达基本农田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分解确定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制作基本农田保护图

采用二调现状图为工作底图,根据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指标,同时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边界,将基本农田指标落实到图斑,形成基本农田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调入、跳出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调入、调出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落实保护责任。

(三)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第6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X府办发〔2011〕第号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

《XXX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经县人民政府2011年月日第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六月日

主题词:永久基本农田方案通知

主送: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 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 目录

一、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五)图、属、地一致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三)设立统一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4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三、技术流程

4 (一)工作准备

4

1、资料收集

4

2、分析与核实

5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7

1、验收方式

7

2、验收程序

7

3、成果报备

四、技术要求

1

(一)调整划定要求

9

1、调出要求

9

2、调入要求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三)基本农田编号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六)基本农田增划

(七)图件编制

12

1、编制内容

12

2、编制方法和要求

(八)数据库建设

13

1、基本内容

13

2、属性表结构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4

1、统计汇总

14

2、表册编制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4

1、成果内容

14

2、成果要求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

16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16

2、编制实施方案

16

3、技术培训

16

4、确定项目技术承担单位

(二)划定实施阶段

17

1、内业上图建库

17

2、外业调查核实

17

3、成果整理汇总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

(四)成果验收阶段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六)成果报备阶段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三)落实工作经费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五)严格考核奖惩

19 附件1: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2

21

22

神农架林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今年中央工作农村会议也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实行永久保护和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湖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等文件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结合林区实际,制定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 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严格按照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相关规定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相关技术要求,综合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和全省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规范划定。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我林区基本农田划定后,保护面积不得低于省级规划下达

3 的指标,即5500公顷(3666685亩);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总体质量等别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我林区多预留XX%比例(XX公顷)的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同时已列明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安排的建设项目清单。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问题。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规划期内已经确定必须占用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应当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注的农业地划出。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结合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承包农户。记载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4

(五)图、属、地一致

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数据库、统计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等规范、齐全、与实地相一致。

二、工作任务

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林区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得少于《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目标5500公顷;将林区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健全相关图、表、册;设立统一标识;落实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实行永久保护。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

5 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应基本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健全保护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务管理基础。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力登记、污染状况等。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每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臵应增设标志牌。一定规模以上及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也应设立标志牌或界桩。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

6 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逐步实现与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数据共享。

三、技术流程

结合我县实际,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与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同步实施,相互衔接。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大体分为工作准备、组织与实施、验收上报三个阶段。 (一)工作准备

1、资料收集

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合法、有效、齐全、实时,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县、乡(镇)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说明和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资料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2010年土地利用年

7 度变更调查资料。

(3)基本农田划定资料

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县级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

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帐等表册。

数据库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数据库。

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

(4)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由的用地审批资料及基本农田补划资料;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2、分析与核实

(1)按照“由下至上”的原则分解指标、确定指标为确保基本农田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科学性,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分别以村、乡镇为单位,逐级汇总耕地面积作为分解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依据;以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县级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准,逐级分解各乡镇、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按照“由上到下”,的原则形成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

8 护图

以二调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确定的边界,编制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以二调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确定的边界,逐地块(图斑)落实基本农田,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作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臵、数量、地类、质量等级等现状信息并以基本农田图斑为工作单元,开展外业调查,落实保护责任。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1)划定方案的编制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作业单位共同编制。包括: a)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包括:划定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划定的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评价信息等); 涉及划定的相关图件;划定前、后的基本农田汇总表等。

9 b)相关附件

包括:划定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甩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审批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市、县(区)补划基本农田的,应提供调出、调入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2)划定方案论证

对基本农田划定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会同县级农业局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指导作业单位开展划定工作。同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1、验收方式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经批准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划入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10

2、验收程序

(1)县级自验、市级初验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州)级初验、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成果进行全面自验后向市(州)级提出验收申请。市(州)级组织对基本农田一划定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初验,按照我县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实检查符合要求的,市(州)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按照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1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查。

(2)省级验收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验收。

(3)国土资源部复核

基本农田划定成采经省级审核后,由省统一将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复核的重点内容是,以县为单位具体核实是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图件,划定地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图数地一致等。必要时,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农业部组织开展实地抽查,对复核、抽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给有关省(区、市),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负责督促整改。

(4)省级确认

经国土资部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且经省审核通过

11 的,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基本农田图表册、数据库、标志牌等其他成果不规范的,要求整改完善后再核发验收确认函。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任务、质量与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比,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农田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市、区)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3、成果报备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信息。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具体报备方式和要求依据省国土主管部门通知。

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报备到国土资源部的信息,由省级审核汇总后统一上报。

四、技术要求

(一)调整划定要求

1、调出要求

12 (1)应调出的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基本农田。

(2)可调出的基本农田

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可以调出。但现状基本农田中,1999年以前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4年)、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技术规定划为基本农田的优质园地、高产人工草地、精养鱼塘等,以及1999年以后,因农业结构调整原因(生态退耕除外)由耕地变为园地、林地(母本园、苗圃)、设施农业生产用地、草地和坑塘水面,且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可调整地类可继续作为基本农田予以保护。

低等别、质量较差、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农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因自然灾今生产建设活动造成严重损毁、污染的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

2、调入要求

新调入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应为耕地并满足以下要求:

(1)应当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

13 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2)优先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一水威水浇地等高等别耕琢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

(3)禁止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地多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耕地。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片(块)边界。其边界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三)基本农田编号

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为“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为“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本农田图斑号组成。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14 将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甲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下列内容:村组、四至范围、基本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臵、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 基本农田发生变动的地块,应及时设立或更新标志牌。

(六)基本农田增划

基本农田的增划以县为单位进行,增划的基本农田应满足基本农田的划定要求,纳入基本农田统一管理。

(七)图件编制

1、编制内容

基本农田图件包括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15 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与编码,加注基本农由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的信息。

2、编制方法和要求

(1)编制方法

利用GI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中,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边界、加注编号、经图面整饰,直接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分布图。

(2)编制要求

a)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相一致。

b)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坐标串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坐标串一致,破图斑的情况除外。

c)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用红色实线表示,并加注保护片(块)编号。

d)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注记形式为JA,J表示基本农田, A表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

e)基本农田图件中,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占用地块、基本农田补划地块应分别赋色。

f)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指北针、比例

16 尺、图例、数学基础、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

g)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图幅号” (“图幅号”注在下面);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x x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 “xx县基本农田分布图”。

h)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数学基础、编制时间,图幅左下角注明编制单位;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八)数据库建设

1、基本内容

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7)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1019-2009 )的规范要求。

2、属性表结构

基本农田数据库属性表结构见《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 T 1019一2009)。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统计汇总

(1)面积统计

在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

17 基本单位,对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信息进行统计。

(2)逐级汇总

基本农田面积按村级——乡级——县级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

2、表册编制

编制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统计汇总表,并加盖各级人民政府公章。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表格依规范要求编制。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成果内容

(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成果 a)基本农田数据库。

b)基本农田表册:基本农田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变化台帐、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年度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 c)基本农田保护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d)文字成果: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相关文字资料等。

18 e)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标志等。

2、成果要求

a)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 b)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 c)成果规范、齐全。

d)基本农田数据库中,内容完整;各类要素弄全;属性结构正确二拓扑关系正确。

e)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选取符合要求,图内外要素齐全,图面清晰可读;图外整饰完整、规范。 f)各类表格、台帐齐全,编制符合规范;各类表格、台帐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规划期内增划基本农田核减数不得突破增划基本农田的总量。

g)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一览表齐全,依照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h)涉及调整划定、占用补划基本农由的地块均应进行实地核实。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30日)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19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组织实施。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编制实施方案

我县在6月底前编制完成《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统一时间安排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和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报批。

3、技术培训

依据《四川省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于6月下旬,由县永久基本农田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县农业局、各区工委、乡镇人民政府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确定项目技术承担单位

根据我县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实际需要,结合我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工作衔接情况,项目技术承担单位仍然由原规划修编技术承担单位承担,并签订项目补充工作合同。由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负责进行项目经费预算,县审计局负责经费审查,县财政局纳入年度经费预算。

20

(二)划定实施阶段(2012年7月1日一2012年8月上旬)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内业上图建库

我县在二调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根据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2、外业调查核实

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要求,实地调查补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基本农田土地质量信息和承包经营信息等。

3、成果整理汇总

按照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对各种内业成果进行整理、汇总。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2012年8月中旬)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和标识;

2.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设立界桩; 3.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 4.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四)成果验收阶段(2012年8月中旬-2012年9月初)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我县在10月底前完成自验,于11月中旬将提交州级验收,州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于11月底前统一将全州各县(市、区)

21 划定成果报请省级验收。省级验收在12月底完成,12月底前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报国土资源部复核。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通过国土资源部复核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发验收确认函。

(六)成果报备阶段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我县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州级、省级备案。我县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县农业局配合实施并参与验收确认等。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联合成立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名单见附件1)。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股。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包括督导组、技术组、联络组等(名单见附件2)。

22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间紧,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农业局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会同农业局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方案》;县农业局要提供基本农田质量数据,负责建设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县农业局要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加强对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管理、指导。

(三)落实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局向县统计局、财政局申请解决。

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也是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迅速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县国土资源局将会同县农业局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工作推进督办力度。自2011年3月起,县国土资源局每季度末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提交工作进度情况报告。

(五)严格考核奖惩

国土资源部已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纳入今年省级耕

23 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我县也将该项工作纳入今年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划定成果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验收不合格的,将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责成我县整改纠正,并通报,取消评优资格;未按时完成划定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不合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划定成果为优秀的,省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将给予奖励。

附件1: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24

附件2: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副主任: 督导组: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县统计局: 县财政局: 技术组: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联络组:

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联系电话:

县国土资源局规划股: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25

第7篇:烟台市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要求,结合《山东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为做好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基本农田落地、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工作,确保我市6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达到切实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目的。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基本农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编制相关图表册

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

依照国土资发[2010]218号文件要求,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在实地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或承包农户,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层层落实保护责任。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图层,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市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

三、工作分工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采用分级负责、分级审核、分级验收制度。县(市、区)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本级上报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一)镇级人民政府

镇级人民政府根据县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

2 面积指标,按行政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并绘制基本农田平面图和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

具体负责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指导镇级人民政府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和基本农田数据库;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自验,并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三)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

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指导;对县级自验成果进行检查和初验;初验合格后,汇总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划定依据

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划定基本农田,严禁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将偏远零星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将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大面积农田划入一般农田。基本农田按以下依据划定:

(一)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3

(二)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护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五)因农业结构调整在耕地上种植形成的园地;

(六)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集镇和村庄建设用地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退耕还林、还牧和还草的耕地,不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五、工作要求

基本农田划定应遵循“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开展划定工作。

(一)政策要求

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并根据规划需要增划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用于暂时无法确定位置的重点工程用地;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

4 耕地,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应当划出。

(二)技术要求

基本农田的调整划定应以经国土资源部认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年度变更调查图件为底图,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基本农田专题要素,数据库建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和《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的要求,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

(三)成果资料

1、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基本农田划定检验分析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等。

2、划定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

3、相关表格。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及相应的统计汇总表等。

4、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情况等成果资料。

5、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等内容形成的数据库。

六、工作步骤

(一)收集资料

收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变更调查数据、图件资料;县级、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图件和文字资料;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初核有关的资料。

(二)制定方案

市、县(区)应按照省统一部署,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地勘察,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并做好论证工作。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组织实施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

(四)成果验收

1、县级自验。县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自验合格后,向市级提出初验申请。

2、市级初验。市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初验合格后,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

3、省级验收。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对基本农田划

6 定成果进行验收确认。

(五)成果报备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市(县、区)应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和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

七、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阶段

2011年3月底前:编制完成市、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做好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4月1日-4月30日:做好工作底图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地核实、相关表格填写、基本农田数据库建立等有关工作,并完成县级自验,上报工作情况和有关表格工作,申请市级初验。

2011年5月1日-5月10日:市完成表格汇总工作,进行市级验收,向省厅上报工作情况和有关表格,并申请省级验收。

2011年5月11日-5月31日:迎接省国土资源厅和农业厅组织的检查验收。

(三) 成果报备阶段

2011年6月:市、县(市、区)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

7 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一项涉及区域广、面大、人员多、工作内容繁杂的系统性、技术性、综合性工作。为确保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市级设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规划站,由规划、耕保、地籍、财务、规划站、信息中心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方案和标准,各市、县(区)相应设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

(二)落实工作经费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需开展内、外业调查工作,并涉及保护牌制作和设立、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等,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加强检查指导

市、县级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对划定成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上一篇:消防法培训记录下一篇: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