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精选7篇)

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1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区自2010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今年在9个试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积极组织、落实措施,发展平稳,群众广泛受益。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强化措施,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让这一惠民工程切实造福广大群众。现将我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概况

我区辖4个街道、3个乡,人口7.51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卫生院3家、企业转制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22家。共有职工人数为143人,其中在职正式职工110人,编制人数115人,临时工7人,村医26人。目前,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病床30张,占全区床位数的4%(30/740);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4.68万人次,住院1092人次,病床使用率62.3%。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推进情况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区相继出台了《洪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工作方案》、《洪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经费预算方案》、《洪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助暂行办法》、《洪江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等9个政策性文件。2次调整了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评估机制。下发了《关于印发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考核力度。

2、反复宣传,严格培训

为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到家喻户晓。这几年,我们通过区电视专题节目、标语、制作电子触摸屏、基本药物公示等方式向群众反复宣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城乡居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及时更新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册),区卫生局先后印制国家基本药物宣传册3000本、基本药物目录300张,同时我区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文件,对基层医护人员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国家有关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规定的培训,并把基本药物合理应用作为日常业务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责任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基本药物的知晓率,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处方行为,引导广大患者形成科学的用药习惯。

3、严格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销售药品,不允许药品加成或变相加成,对不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违法违规单位,依法严肃查处。今年我们又对9个试点村卫生室的药品进行了认真清库工作,对药品的通用名、剂型、规格、采购价和库存数量等进行登记造册。近3年总诊疗人次为84634人,药品总收入为622.19万元,为我区城乡居民减轻药品费用186.66万元。

4、稳步推进网上采购工作

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都于配送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进行网采工作。今年9月起,乡卫生院还负责辖区内试点村卫生室药品的网上采购工作。现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配备专用联网电脑,安排专人负责网上药品采购工作,严格执行中标目录,履行购销合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

5、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区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将实施一体化管理的9个村卫生室纳入了基本药物实施范围,于2012年9月1日起正式启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切实为群众提供防治必需、负担得起、使用放心的基本药物。

6、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补偿机制工作

根据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区财政每年为我区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132万元,今年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又追加了17.9万元。近几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达到了收支平衡。

7、积极开展基本药物绩效考核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洪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实施意见(暂行)的通知》,我区加大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结果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额拨付财政补助经费,并按规定对优秀、良好等次给予奖励;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在执行奖惩的基础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积极整改,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近期,我们根据市卫生局、市纠风办《转发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岳阳县、安乡县、祁阳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违规情况的通报》,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查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在向主管区领导领导汇报的同时,我局于召开了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负责人和药房管理等相关人员会议,在通报检查工作情况的同时,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落实目标和责任,切实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按政策规范做好;二是加强对负责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管理人员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让工作人员能够较好的掌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要点和管理规定并规范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群众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并得到理解和支持;四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药品的严格验收审核。五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工作的督导和检查,掌握工作动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区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对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规定和有关规范要求缺乏了解;二是我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三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配送企业的问题,有些配送企业不能及时配送所需药品;四是处方的门诊输液比例仍比较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在接诊中主动宣讲,热心解答群众的疑问,积极做好与配送企业的协调工作,切实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人心。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医改等国家优惠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洪江区卫生局

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2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 (2009版) 日前正式公布, 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共307个药物品种。卫生部明确此目录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目录共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第二部分是中成药, 第三部分是中药饮片, 最后一部分是有关说明。目录中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类, 共205个品种;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 共102个品种;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 用文字表述。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这次公布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其他部分是目录基层部分的扩展, 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制定出台。

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3

2010年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总结实施的特点:①中心所用药品全部为基本药物;②参加统一招标、统一配送,不允许单位自行采购;③全部零差价销售;④政府进行补贴;⑤各级医保对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本文对国家基本药物在的实施效果及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影响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希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

实施效果

次均处方药品价格下降:根据2010年6月~2011年6月同期次均处方药品价格比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次均处方药品价格87.6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次均处方药品价格56.7元,同期相比药品价格下降了35.2%;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统计结果显示次均处方药品种数、含激素处方比例、含注射剂处方比例三项指标的年度变化不明显。

门诊诊疗人次增加: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由于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的变化,带来了门诊诊疗人次较大幅度增加,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6月~2011年6月同期相比,门诊诊疗人次增加了46%。

促进机构合理用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及处方集用药,促进了医师合理用药的积极性,为提高疗效,医师在给药途径、剂型剂量、给药时间间隔、用药时间及疗程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如以往术前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现象转变为强化术前消毒隔离控制及加强控制院内感染各项措施。

加强了药品监管责任: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使得药品质量有了保证,避免了各机构分散采购引起的不同剂型不同厂商不同价格问题,省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及药管中心成为药品质量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第一责任人,对药品的来源、质量等问题负责,明确了部门职责,做到了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产生的影响

建立了稳定完善的财政补偿机制:零差率销售取消了药品加成,机构缺少药品收入,其差额财政足额补助,同时,对机构运行经费、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基本建设支出等也给予解决,通过药品零差率销售,扭转了以药养医的局面。

社区卫生机构功能定位趋于明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项目的实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回归公益性、强化了其保障居民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作用,社区卫生机构将以往以坐诊医疗为主体的功能定位转变为医疗、预防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急救治等综合功能,社区卫生机构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

医务人员职业操守与社会形象得以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断了“医”“药”之间的利益链,大处方、药品回扣等问题逐渐消除,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与社会形象得以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纠纷。

患者就医流向有了变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机构用药受到很大限制,以前在社区就诊的老年人、慢性患者、普通急诊患者、妇科患者、儿科患者等由于无法再在社区卫生机构得到适宜药品而被迫流向专科医院或二、三级医院,统计数据显示,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社区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增加,但住院人次无明显变化或呈一定幅度下降。

存在问题

基本药物目录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根据西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不得再使用非基本药物”。但是,现基本药物目录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实际用药需求有较大差距,如已在临床长期使用的心脑血管病用药、消化系统药、肝脏用药、妇科用药、儿科用药等均不在基药目录内,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基本就医权利和保障医疗公平,也造成医疗资源与医保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因社区卫生机构药品使用量小,使用品种分散,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在药品配送上积极性不高,相关规定又不允许单位自购药品,机构常存在药品短缺现象,药管中心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影响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

基本药物使用缺乏激励机制: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使用基本药物,但在群众与执业医师两个层面均存在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原因为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力度不够,仅有行政层面的强制要求,而群众对过度使用新特药及滥用抗生素损害健康认识不深,用药受药品广告影响深。机构尚未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执业医师使用基本药物,因此,基本药物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針对性建议

允许使用一定比例的非基本药物及自购部分急救药品:为满足临床需要可允许机构自购部分急救药品及使用一定比例的非基本药物,可规定年非基本药物使用量不超过药品总金额的30%。

鼓励开展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保证疗效避免经验性用药,应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结果使用对应的抗生素及基本药物:①可以有效促进合理用药;②可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与服务质量;③有助于减少医保资金的浪费。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有效使用基本药物的绩效考核制度:一项制度的确定和实施,需要广泛的宣传动员,需要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因此,有关部门需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制作公益广告等,多渠道宣传。对在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主体执业医师建立有效地绩效考评及监管措施,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廖卫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用药的影响[J].医学新知,2011,24.

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4

建立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为缓解群众看病贵而大力推进的重点民生工程。南昌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及时出台了《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洪发【2009】25号),成立了南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市政府安排了专门的工作经费,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制度试点工作,我市24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于2010年1月10日前已全部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在两个月的试点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采取积极措施,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情况

1、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围绕实现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三个全覆盖的目标,重点解决三类困难人员和其他特殊群体的参保问题。

认真落实做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按照《南昌市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方案》要求,当前正做好我市68户国有工业改制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截至2009年12月,我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5.08万人,其中:市本级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8.83万人,县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2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总数达到102.07万人。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幼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统一组织我市中小学生、幼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通知>的通知》(洪劳社医字[2009]5号)精神,确保在2010年将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争取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幼儿的医疗待遇。

加大高校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工作力度。根据《关于大学生参加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赣人社字[2009]301号)和《关于统一组织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洪全医管字[2009]5号)文件的精神,全面推进我市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目前建立了大学生参保情况日通报制度,将高校的参保人数、大病保险费缴费、制卡等情况及时上报,并就当天工作重点作出计划安排。目前我市高校参保大学生已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参保高校共计54所,参保大学生达46万人。

2、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2009年238.61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2008年增加近17万人,参合率提高至97.07%,筹资水平提高至1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住院补偿由1.5万元提高至3万元。全市新农合住院费用在乡级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比省合医办文件要求分别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和中医传统技术治疗疾病,补偿比例比同等级医疗机构西医治疗高15%。推进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试点工作,增加了进贤县、安义县开展门诊统筹试点,全市开展试点县已达3个,使“新农合”既保大病又治小病,新农合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全面提高。强化“直补”工作的监管,实现“当天结帐、当地审核、当时补偿”;

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与宜春市参合农民在相邻乡镇卫生院住院实行互认,做到“当地参合,异地住院,同等直报”,农村困难群众就医更加方便、更有保障。

3、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使用的监管。2009年1-12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总量为5.15亿元,与目标任务数3.72亿元相比,任务完成率为138.6%。其中:市本级征收医疗保险基金4.79亿元,县区征收医疗保险基金0.36亿元。同期支出医疗保险基金4.11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医疗保险基金3.78亿元,县区支出医疗保险基金0.33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8253万元,基金支出6278万元。

为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杜绝医药费用虚高现象,切实保障参保群众权益。我市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从采购渠道、索证索要、验收养护、在库储存等环节严格要求,确保药品质量。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继续巩固城乡医疗救助全覆盖的救助成效,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洪民字〔2009〕46号)文件,对简化医疗救助程序,丰富医疗救助模式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实现了医疗救助制度五大突破。即:实现了由政府出资,资助困难群众参加“两个”保险的医疗救助第一大突破;实现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员覆盖的第二大突破;实现了突出重点,针对不同对象实施不同救助的人性化医疗救助的第三大突破;实现了“零起付”,无病种限制,高救助标准的医疗救助的第四大突破;实现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时效的医疗救助的第五大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今年1-12月,全市城市医疗救助11695人次,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3933.58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07%;农村医疗救助10106人次,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3628.99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03%;县级财政已配套城市医疗救助资金587.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67.7万元;市本级财政已配套城市医疗救助资金571.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59.55万元。

5、加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鉴于我市一些乡镇与其他市属乡镇紧密相邻,存在部分参合农民因病情、交通等原因,会到相邻的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实际情况,根据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2009年新农合工作的通知》要求和谢茹副省长关于“各设区市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参合农民异地就医互认模式,做到‘当地参合,异地住院,同等报销’”的指示,我市与宜春市商洽参合农民在相邻乡镇卫生院住院实行互认事宜,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积极为两市参合农民异地就医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努力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市医疗保险信息管理新的软件系统经测试于2009年8月份正式开通,为加快网络建设,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新系统网络上线已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平稳过渡运行;通过建立了内部传递制度、咨询台轮岗制度、业务政策培训制度、信访工作人人有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有效提高了医疗保险工作效率。同时,积极开展特殊病种的上门鉴定和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网络上门维护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受到广大参保人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好评。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情况。

(一)制定一个细则,强化试点工作组织和领导。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惠民工程。自从2009年11月20日省政府召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市医改领导小组立即召开全体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这项工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南昌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小组。根据《江西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暂行)》,市政府于2009年12月18日出台了《关于印发南昌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洪府厅字【2009】569号),市医改领导小组于2009年12月23日制订下发了《南昌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细则(暂行)》及《关于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以会代训方案》(洪医改【2009】1号),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联席会机制、培训机制、通报机制、巡查机制等四大工作机制。各县区及试点单位均制定了实施细则,强化了领导,加大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力度。

(二)提出两个目标,明确试点工作任务及实施时间

1、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按照“以县统筹、分批启动”的原则,明确规定2009年12月20日之前,新建县6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12月底之前,南昌县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元月10日之前进贤县6家、安义县2家、青山湖区1家、湾里区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比省里要求提前一月完成试点工作的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参加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同时实行财政性补偿。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的配送供应和合理使用,药品价格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降低城乡居民基本用药负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2、试点单位国家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目标。明确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配备率不小于85%,即260种以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品种不低于全年使用药品品种的70%,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品种的金额不低于全年使用药品金额的70%。从而确保了试点单位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

(三)采取三项措施,推进试点工作开展。

1、广泛宣传,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为切实提高全民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注度,进一步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多次召开试点单位实施基本药物调度会,组织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精神,并对文件精神进行宣传解读,争取试点单位理解、配合和支持。做好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单、宣传栏对国家、省、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背景、目的、形式等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并结合制度的实施,大力推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使医务人员和老百姓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大意义。

2、摸清底数,做好清仓查库工作。根据《南昌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细则(暂行)》要求,我市要求在省级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前,对全市24家中心卫生院的药品进行了认真清仓查库,对药品的通用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库存数量和进销价格等进行登记造册。门诊药房将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分开摆放并予以标明,使之一目了然;药库的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分库存放,及时掌握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为顺利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做好了准备工作。

3、实事求是测算药品销售差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省、县区财政补助能否及时到位;省、县区财政补偿如何到位,重中之重是拟定试点的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差率。为此,我市要求所有参加试点的乡镇中心卫生院以2007-2009年共三年的药品实际销售利润总和和药品采购费用总和为基数,精确测算出各试点乡镇中心卫生院药品平均加成率。经过测算,我市试点乡镇中心卫生院药品平均加成率在50-110%之间,该数据已报送省卫生厅。为乡镇中心卫生院获得省、县区财政补助提供了基础数据,提高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的信心。

(四)强化四项监管,确保试点工作到位。

1、强化药品集中配送监管。我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已开展两个多月,基本药品使用较多,库存量下降。由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涉及省级、市级药品配送企业未定,我市要求试点乡镇中心卫生院仍按原渠道,选择1-2家信誉好、实力强、服务佳的药品配送企业进行药品配送。一旦省级、市级配送企业确定,将完全由中标企业进行配送,以保障药品质量及价格。

2、强化财政补助资金监管。及时下达我市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改革省级预拨补助资金206万元,及时拨付专项补助经费1615万元,将我市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在职人员基本工资实施政府全额补助已落实到位。对依法注册并完成公共卫生任务的在岗乡村医生,在县财政落实乡村医生每人每年360元防疫岗位津贴补助的基础上,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再给予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坚持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会同财政部门对全县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资金及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强化药品质量价格监管。不断强化医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落实企业作为药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全面加强对原辅料采购、投料、生产、验证、仓储、销售、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杜绝不合格的基本药物进入流通和使用环节。南昌市在近期开展的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专项抽检中,共抽检了140批次,合格率98%。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核心是药品零差率销售。我市严格按照省里的规定:现有药品无论是基本药物还是非基本药物,其采购价格高于中标价的,一律降至中标价销售;采购价格低于中标价的,一律按采购价销售;既无中标价又无国家指导价的,一律按采购价下降25%销售。我市24个试点乡镇中心卫生院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的药品价格采取电子屏幕或制成大型喷绘展示板在院内予以公示,接受患者及家属的监督。

4、强化医疗质量的监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单位的临床用药品规明显减少、药品档次明显降低。为此,我市要求试点单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科学选择药品及配备,严密观察病人治疗效果,耐心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我市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对试点单位进行明察暗访,严格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五)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1、农民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物目录,其报销比例比目录内非基本药物高10%。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据初步统计,我市2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药品收入明显下降,下降比例同比为50%-70%,因此使住院费用普遍下降,同比下降30%-50%。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始发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药品安全性、减少过度用药等作用,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2、医院管理得到加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遏制了基层医疗机构为追求利润开大处方、使用高档药等诟病,成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良方。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使乡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转变观念,从以药养医向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开源节流方面转变。医药管理方面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项考核指标,落实到个人,确实加强了医院管理工作,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3、服务理念开始转变。目前,我市正在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在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问题后,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将越来越完善。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理念由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向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并兼顾基本医疗服务转变。

三、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政策。

为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推动基层医药卫生机构改革,根据赣财社【2010】16号《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建立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建立任务考核的绩效机制、建立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完善各项制度。

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情况。

(一)对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2009年,市本级财政拨付专项专项资金849万元,支持17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标准。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服务能力,改变我市康复技术薄弱的现状,我市积极利用中央、省级财政支持有利时机,为28个中心、137个站装备了康复设备,为12个中心装备了B超机,总投资约1190.35万元。

我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国债项目体系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9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20万元,地方配套373万元,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墩子塘街道、大院街道、彭家桥街道、丁公路街道、广润门街道、朝阳洲街道、徐坊街道、岱山街道、京山街道和幸福街道)的21690平方米的的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或新建。截止目前,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竣工,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可按期完工。同时,对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进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4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0个服务站已经覆盖了100%的城市街道、97.7%的城市社区居民,居民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称为“家门口的医院”。

(二)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为切实保障我市新农合政策的有效落实,针对我市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差的状况,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强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2005年~2009年市本级财政先后安排7850万元,支持对全市80家乡镇卫生院、6家农场医院的全面建设工作,共新建、改扩建医疗用房面积11万多平方米,新增医疗设备1495台套。按照市政府“一村一所”的要求,市本级财政安排1202万元,用于全市1202所村卫生所的服务能力建设。2008年市财政在市级民生工程中安排250万元,用于补肋县级医院增强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以上投入,使我市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此后的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训社区全科医师285人,社区护士485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1587人,乡医7056人,特别是乡村医生每年集中培训54个学时,培训率为97.3%,考试合格率100%,位列全省第一。充分发挥“双卫网”功能,建设“南昌市农村地区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平台”,使基层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就近、方便、免费地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推进了3所市直公立医院与3所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协作关系,省、市二级以上医院分别对口支援了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五、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情况。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按照打基础、增项目、抓落实的原则,扎实的向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大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十统一”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性管理,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全市完成标准化建设的13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格率达到了90%。二是按照《江西省村卫生室(所)建设标准》规定“五分开”、“三统一”、“五达标”的要求,倾力实施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全市1202所村卫生所基本达到了建设标准。三是大力实施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南昌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按照人均15元的标准,共计投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444.2万元,为城区居民免费提供两类十一大项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建立195.4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8%,管理了24958名高血压病人,管理率达99.4%,管理了7246名糖尿病病人,管理率达99.5%。四是大力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卡,2009年全市共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卡金额为2340万元,为计划量的152%。五是扩大免疫规划。我市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到100%,五苗常规接种率99.88%,新增疫苗接种率99.63%。六是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三种慢性疾病双向转诊工作的试点,搭建双向转诊的信息管理平台,开辟了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促进了各级医院良性竞争,降低了医院运行成本,实现了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三方双赢,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通过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基本保障。

(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快速惠民。重点实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全民健康教育与促进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一是率先开展“光明·微笑”工程。全市卫生系统在全省率先响应苏荣书记的号召,建立和完善白内障盲、唇腭裂患者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服务网络和长效工作机制,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为全市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康复手术。截止2010年1月3日,全市已成功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3639例,唇腭裂患者手术662例。二是免费为全市8—15岁儿童补种乙肝疫苗,我市于2009年11月、12月对全市8-15岁儿童进行了第一针和第二针乙肝补种工作,共接种886692剂次。乙肝疫苗补种率为98.87%。三是为35岁至59岁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防癌筛查,我市确定安义县为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县,已完成筛查2036人,完成比例为102%。四是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结核病新发涂阳病人发现任务完成率为106.63%、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5.53%;血吸虫病人群查治23.2万人次、占任务数的110%,治疗病人6.02万人次、占任务数的103.79%;查灭钉螺11594万㎡、占任务数的143.14%,完成灭螺2058万㎡、占任务数的115.62%;晚血救治1151例、占任务数的123.7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发现任务完成比例为285.7%,疫情网络直报及时率为100%,随访干预率达96.2%,2009年西湖区被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评为第一轮艾滋病防治优秀示范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让重点人群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六、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一是制定了《南昌区域卫生规划(送审稿)》,对全市城乡卫生资源进行了合理规划、调整,目前该《规划》正在政府审批之中;同时,积极开放医疗市场,制定了《南昌市卫生局关于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放开对民营医院的诸多限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二是畅通基础卫生人才引进渠道,在市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开展了我市卫生系统历史上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工作人员工作,全市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拿出385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最后共招聘313名优秀基础卫生人才充实到医疗卫生第一线。三是制定了《南昌市市直医院绩效管理考核试行办法》,并组织对市直各医院进行了年终考核,加强了对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提升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四是继续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五是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开展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工作,这也是目前南昌市唯一一所实施取消药品加成的医院。该工作于12月17日正式启动,实施后,广大患者尤其是肝病患者都将直接从中得到实惠。今后,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就诊的广大患者尤其是肝病患者,无论是门诊或是住院,都可直接享受到西药降价15%,中药降价25%的优惠。

七、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将继续在省医改办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改各项既定工作,重点推进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贯彻落实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一)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继续抓好六类人群的参保扩覆工作:一是加大开展对国有企业参保扩覆力度,深入企业宣传医保政策,将市公交公司、江西氨厂等大型国有企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二是加强工业园企业各项保险的宣传扩面征缴工作,力争工业园企业参加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有新突破;三是切实做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认真做好全市国有困难农林水企事业职工、农垦企业职工和城镇困难企业大集体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五是将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继续做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对接工作;六是将公务员、行业统筹单位纳入职工医保范围。

2、加快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一是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2010年,新农合筹资水平每人每年提高到150元,其中,各级财政对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参合农民每人每年30元;二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适当提高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三是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新农合基金当年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超支;四是坚持“双印鉴”和上报银行“对帐单”制度,推行基金专项审计,坚持基金使用和补偿,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五是继续扩大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试点,增加南昌县、昌北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为试点县(区),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县(区)增加至6个;六是全面加强直补工作,继续完善参合农民“在哪住院、在哪报账,当天出院、当天报账”的操作办法,允许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

3、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一是切实做好居民医保的市级统筹工作,实行“两级三统一”的市级统筹模式,“两级”:市、县两级经办管理;“三统一”:统一政策制度、统一基金调剂、统一网络管理;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在特殊病种的药品供应环节上引入医保机构与药品供应商的谈判,通过竞争性谈判实现定点采购;三是探索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采取委托管理方式,对全省各设区市之间的异地就医参保人实现相互委托,异地就医参保人医疗费用由各地医保经机构之间进行结算;四是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政策衔接工作,适应人员流动的需要。

4、继续巩固城乡医疗救助成效。一是继续探索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一站式”同步结算;二是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延伸到城乡低保边缘户和低收入家庭,在西湖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广;三是分批、分层次举办城乡医疗救助业务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结业考试等形式,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短期内在基层规范开展;四是加强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运用记者专访、接听群众热线等多种新闻手段开展政策宣传。同时在各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全面更新医疗救助政策公示栏、政策宣传栏,并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咨询点,通过设立展板、悬挂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和现场咨询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宣传工作,确保政策宣传家喻户晓。

(二)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

1、在全市24所中心卫生院试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配备率不小于百分之七十,国家基本药物品种药品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七十,所有药物零差率销售。

2、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个百分点。

3、力争在2010年底前,将所有列入城乡医保范围的零售药店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到2011年全市60%以上零售药店符合分级管理要求。

4、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基本药物的监督性抽验工作机制,对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在省药监局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按一定品种比例有针对地进行监督性抽检,抽检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力度,及时处置突发群体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三)尽快落实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工作。

1、制订我市贯彻落实《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的暂行办法》工作方案,明确市各相关部门、县区职责,明确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及工作进度安排。

2、认真做好建立任务考核的绩效机制工作,按照保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原则,核定基层医疗机构具体工作任务,制定具体考核指标,考核工作程序,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挂钩。

3、完成各有关县区完成核定收支的测算工作。

4、落实省有关医保补偿具体实施办法。

5、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机制。市医改办加强对我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工作进度的督查力度,特别是确保各项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保障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积极性。

(四)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县级医疗机构国债项目建设。

2、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推进乡村医生集中执业。

3、科学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以规范设置促进结构优化,以调整转型促进能力提升。

4、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保障化、固定化、达标化,并逐步实现国有化。

5、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债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及时开工,按时完成。

6、继续开展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每所三级医院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稳定对口协作关系,进一步加大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援力度,重点加大人才培养及人员交流工作力度,继续抓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实施。

(五)稳步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全面推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卡。

(2)逐步在全市统一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发挥健康管理实效。

(3)定期为60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4)继续落实规划免疫政策。

(5)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打造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信息发布平台。

(6)切实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2、继续实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全民健康教育与促进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1)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

(2)继续免费为全市8—15岁儿童补种乙肝疫苗。

(3)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三个月和孕早期三个月补服叶酸。

(4)为部分县区35岁至64岁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防癌早期检查。

(六)继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项目。

1、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适应南昌市城市规划调整和城区扩大,规划新区布局公立医疗资源。

2、提升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探索并实施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

3、扎实推进南昌市第九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工作。

4、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就诊等候时间。

南昌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篇5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基本保障制度,是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的重要手段。我院作为慈溪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单位之一,从筹备到实施,历时已近一年,总结这一年来的基本制度执行情况表明:我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坚决,成效初现。但在目前试点阶段中,措施不力,药物不全,价格居高等等,诸多问题存在,导致了改革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工作

一是实行了网上集中采购。我院现在配备的266种基本药物、149种省增补非基本药物、21种过渡期药品、23种住院部使用药品、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物均为慈溪市医疗机构采购目录内的品种;21种过渡期药品均为《基层医疗机构过渡期药品目录》的同规格品种。各目录药品的确定均通过院基本药物遴选小组讨论通过,报院基本药物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实施。我院同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医药公司签订了《医药购销廉政保证书》、《药品质量保证书》。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院通过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基本药物达*****万元,占本期采购总量****万元的73.7%,因各目录药品执行网上采购顺序有先后。

二是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到位。因医生用药习惯和老百姓用药偏好,造成目录落实困难,医患关系紧张,部分病人的用药需求与实际药品满足度的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院配合上级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宣传实施制度的政策和意义,让群众了解接受目录药品。我院在广泛宣传基本药物工作中,累计印发宣传单1000份,悬挂横幅6条,制作宣传栏2个。同时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拓宽了医师的视野。组织开展了一次基本药物知识竞赛,开展了一次的基本药物政策的全员培训。为临床医生配备了《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指南》等具有针对性的书籍。

三是价格公示规范全面。在门诊药房得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药品价格,在药房内设立基本药物询问窗口,方便群众咨询。公示的内容包括基本药物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厂家、包装、零售价格、价格举报电话、等等。

四是零差率销售政策执行到位。我院在2月25日零时对所有的库存药品进行了零差率销售的调价工作。院领导数次专题检查基本药物和库存西药的价格执行了零差率销售情况,未发现有的违规行为。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药品价格彻底公开透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前,社会普遍流传公家医院也好,私人诊所也罢,全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制度实施以来,如国家免除农业税一般,收到了老百姓的如潮好评。什么药什么价,不再是医院说了算,公示牌前看一看,互联网上查一查,钱花得明白,病治得安心。

二是老百姓用药普遍得到实惠。执行制度后,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2至12月统计数据显示比去年下降了35%,群众在卫生院的用药负担明显减轻。今年2月25日至12月31日,全院门诊人次为132400人次,药品收入****万元,较去年同期药品收入******7万元,下降了31.96%。当中完成基本药物销售****万元,占总销售额的54.02%;省增补非基本药物****万元,占总销售额的36.03%;其他药品78.24万元,占总销售额的9.68%。次均门诊费用由xx元下降到了xx元,次均药品支出由xx元下降到了xx元,药品差价让利群众490.17万元。药品零售额大幅度降价,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是严格规范了进药渠道。进药渠道把关严不严,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制度实施后规范了我院的进药渠道,进药渠道明确指定,进一步提升了药品质量,有效保证了老百姓能够用上放心药。

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尚存亟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来看,还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部分药品匮缺,派生诸多问题。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少,一些价格低廉疗效好、群众已经接受并且习惯了的品种没有纳入目录。小儿疾病用药缺,连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美林等都排除在目录之外;一些常用的抗病毒药、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手术用药、抗流感的药物等没有纳入目录;特别是老年人喜欢用的清凉油、风油精、眼药膏(水)都没有。

如此一来,导致如下的情况:用药不便,患者增负。群众用药负担有明显减轻,但就医负担并没有明显减轻,某种程度甚至加重。惯用药品在卫生院买不到,部分患者就去县级或以上医院就诊,或者要求医生开非基药处方,到药店购买,这样一来,患者负担加重。

三、建议

一健全基本药物增补目录药,基本药物网上采购要全部到位,保证医院有药治病,群众有药可买,特别是治疗小儿疾病、妇科常见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病、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用药。要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使之更具体化、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二是合理调整基本药物价格政策,抑制经销企业利润空间扩大带来的腐败现象,打击医商互相勾结坑害患者的行为。

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6

为加快推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基层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全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卫药政发[2009]78号)、《贵州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黔卫发[2010]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xx]31号)和《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毕署办通[xx]154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以下简称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农村居民医药费用负担,确保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着力推进村卫生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巩固农村三级卫生“网络”。

二、工作内容

(一)实施时间及范围

xx年12月31日前,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二)药品使用范围

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级增补药品,禁止使用其他基本药物。

(三)药品采购配送

村卫生室定期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药品采购计划,通过乡(镇)卫生院采购药品,严禁村卫生室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配送企业将药品配送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通过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村卫生室所需药品,不得向村卫生室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四)药品的价格管理

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全部药品要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并对药品价格进行公示。

(五)补助办法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提高村医补助的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xx]75号)要求,通过政府定额补助、政府年终考核奖励、政府购买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补助等对村医进行补助。

(六)执行基本药物医疗保险政策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提高1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各乡(镇)对村卫生室情况进行摸底,按照《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卫发[xx]120号)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乡(镇)在xx年11月30日前出台本乡(镇)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xx年12月31日前,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实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村卫生室库存非基本药物原则上允许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日起三个月内按零差率销售。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县医改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县医改办负责牵头实施有关具体工作;各乡(镇)医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乡(镇)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县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助经费;县人事劳动部门负责逐步将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把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负责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并负责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保证群众用药安全。

(二)落实补偿责任,强化绩效考核。各乡(镇)要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县、乡两级医改领导小组要科学核定村卫生室的工作任务、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制定实施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挂钩。

(三)上下密切配合,保证全面落实。各乡(镇)卫生院要上级有关要求,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在做好村卫生室药品代购、储存、发放、统计等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储运、销售、建账等环节的指导和监管,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合理用药的培训,提高村卫生室安全用药水平。村卫生室要切实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全面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洪江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7

1 实施方法

1.1 政府主导, 健全组织

健全政府主导, 强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12月, 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办、宣传部、卫生、财政、监察、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发改、药监、物价等九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金坛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市长、分管市长分别兼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市卫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分别成立各自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列为2010年八大民生工程之首。财政将基本药物制度补偿资金3 000万纳入2010年财政预算。

1.2 制定方案, 有序推进

根据卫生部等9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卫药政发[2009]78号) 、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印发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 (医改办[2009]4号)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苏发[2009]7号) 、《江苏省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 (苏医改发[2009]5号) 精神, 并结合我市实际, 2009年12月28日金坛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金坛市2010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金坛市2010年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实施方案》。

1.3 核定编制, 完成定岗

按照《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配备编制标准实施意见》规定的标准, 按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8名人员编制要求配备。确定基层医疗机构核编总人数991人 。根据《关于深化金坛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编、定岗。对编外人员启动聘用、分流等人事改制, 并纳入财政统筹。

1.4 精心测算, 建立机制

进一步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财政投入政策, 将补偿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政府投入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衔接, 出台了《金坛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办法》 (坛财联字[2010]61号) , 按照绩效工资制度的思路, 采取“核定任务、核定收入、绩效考核、差额补助”的办法。补助标准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采取月预拨和年结算相结合的方式下达财政补助资金, 3~12月份市财政共投入3 259万元。同时, 把增投入与建机制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增加投入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增加服务量、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运行效率, 真正做到花钱买机制、花钱得效益。

1.5 制订标准, 健全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认真组织实施绩效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和奖惩挂钩, 以促进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确保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考核标准。根据全省统一的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办法, 细化考核标准,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 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安全。三是逐步建立与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在建立健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 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 逐步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考核结果直接与分配挂钩, 促使基层医务人员通过服务质量和效率获得合理报酬, 确保政府投入发挥最大效益[1]。四是出台了《金坛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坛卫[2010]42号) 、《金坛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导意见》、《金坛市一级医院绩效考核评价细则与标准》、《金坛市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标准》四个考核内容文件。

1.6 提高比例, 完善政策

基本药物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基本内容, 将基本药物所选品种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制订和完善使用基本药物的优惠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使用基本药物 (不含单独定价药品) 的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出台《关于调整金坛市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通知》和《关于对金坛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政策进行调整的通知》, 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使用基本药物比非基本药物补偿比例高达19%左右。

1.7 科学配备, 加强监管

主要是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监管。一是从江苏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公布的4家常州市中标候选配送企业中确定了2家配送企业 。二是为确保基本药物遴选规范有序, 成立了基本药物管理领导小组和30人专家组, 按照价格合理、质量优先、品牌优先、大企业优先、常州地区企业优先的原则, 根据临床需求、企业规模和百姓认知等因素做到统筹兼顾, 对基本药物中标 (入围) 599种5 665个规格的药品中科学遴选出金坛市基本药物1 217个药品规格品种。三是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于2月26日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配送,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销售价格平均降幅达35%, 最高降幅达到47%。四是加强监督力度, 清理目录外药品。1月份开始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我省增补药物目录, 认真清理目录外的药品, 严格控制药品库存量, 逐步停止采购目录外药品。2月底前完成目录外药品的清理和下架工作。五是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中标价格, 禁止与中标企业和配送企业进行“二次议价”。

1.8 信息互通, 动态调整

为及时落实卫生部和省医改精神, 及时掌握和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 及时处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困难和问题, 市卫生局建立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每日下午四点工作例会制度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情况每周报告制度, 做到信息互通, 为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言献策。同时做好周信息上报工作。

1.9 组织培训, 加强宣传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组织多次多层面培训。广泛宣传, 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2月24日市政府召开了基本药物制度新闻发布会。编印基本药物制度宣传手册5 000份, 同时在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厅制作摆放了统一的宣传版面。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政策, 努力形成社会关心、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 共同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1.10 出台文件, 综合配套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两项重点工作, 为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金坛市完成并出台了12个相关配套文件。

2 实施效果

2.1 有效缓解了“看病贵”现象

自2010年2月26日我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 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卫生惠民效果已初步显现。一是基药实行零差价销售, 居民能就近购买到安全、有效、价廉、质优的药品。二是基药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三是基药的品规、价格有公示牌, 居民购买时, 阳光透明, 老百姓心里有数。四是大多数基药药价下降幅度较大, 老百姓看病买药确实能得到实惠。

2.1.1 医药费用下降

3—12月份零差价药品销售5 697万元, 去年同期销售金额9 052万元, 同比下降35%, 让利群众2 820万元, 每门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65.58元, 去年同期84.9元, 较去年下降了22.8%, 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42.62元, 去年同期60.29元, 较去年下降了28.8%, 出院者平均药品费用1 253.34元, 去年同期1 515.01元, 较去年下降了17.3%。门急诊均次药费、均次住院药品费用、均次门诊费、均次住院费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28.8%、17.3%、22.8%、11%, 医疗费用明显下降, 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现象。

2.1.2 有病就医成为现实

2010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127.25万, 2009年112万人次同比增加15.23万人次, 增加13.6%。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潜力, 改变原来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同时将小病引进了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了公益性

以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的新医改, 从体制机制上切断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联系, 遏制了医务人员开大处方、开高价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 部分医疗机构盲目扩大诊疗服务活动的势头也得到了控制, 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2]。

2.3 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明显加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政策前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 转变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 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了公共卫生服务人员, 并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与经费补助政策, 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2.4 医务人员待遇得到了基本保障

通过“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差额补助”的办法,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人员经费、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离退休人员经费纳入考核后财政保障。其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相衔接, 并通过经费预拨和绩效考核实施, 基本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2010年在岗在职人员平均收入较2009年增长5 000元。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了2 000元。对编外人员工资考核后财政合理补偿。

2.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得到了规范

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 通过定编定岗, 实现岗位聘用、科学管理, 明确了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规范了用人制度;实施岗位绩效考核, 奖勤罚懒;规范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管理, 促进了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制定绩效考核质量评价标准与细则, 保证了医疗质量, 确保了医疗安全, 促进医院管理更加规范。

3 存在的问题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件全新的事物, 在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来一些问题和不足:

3.1 基本药物生产、采购、配送链存在不足

生产企业中标的廉价药品利润空间小, 中标后不愿意生产, 致使目录中临床使用量不大或价格便宜的药品品种, 不能按中标合同配齐、配足, 不能按采购计划按时按量配送。尤其出现廉价抢救药品 (如西地兰) 短缺,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同时配送企业也是无可奈何, 没有很好的手段去制约生产企业。政府招标办对生产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处罚措施, 药品的供应链存在短路, 最终受累的是患病老百姓。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前后对在目录中的药品采购价也有争议, 反映配送的少数药品招标价格高于原采购价。之间的价格差归属了生产企业, 并未让利百姓。

3.2 住院病人流向二级医院

据统计, 3—10月份, 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3.6%, 但住院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5.3%, 剔除自然增减, 实际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较去年下降18%, 而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住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2.1%。市级医院平均住院费用7 250元/人次, 而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费用2 560元/人次, 事实上每二级医院住院一个病人相当于乡镇卫生院3个病人的住院费用, 因此在医保和农保报销住院费用较往年明显增加, 无形之中原先可以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病人在二级医院住院, 个人支付费用也明显加大, 老百姓新的看病贵的问题又出现了。

究其原因多方面造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客观上因为药品品种的限制, 主观上医护人员满足付出基本医疗服务就能够获得绩效考核的报酬, 不再追求新的医疗项目开展, 规避医疗风险, 加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本身诊疗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 从而使患者不得不选择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负担。

3.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发展受限

基本药物目录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一刀切。缺乏专科用药扶持政策。乡镇卫生院原先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科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得不到药物支撑出现萎缩, 老百姓不满意。如我市茅山地区人民医院伤骨科、直溪中心卫生院小针刀等专科用药受限, 基层机构的专科建设与发展将成为新的问题。

3.4 财政长效补偿机制不健全

目前财政的补偿仅限于差额补助, 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运行。对于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维修和更新、房屋修缮没有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刚性文件。加上医院自身缺乏造血功能, 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医疗机构设备落后、建设停滞, 导致医疗服务功能下降, 医疗服务环境弱化[3]。相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医疗机构的环境与服务能力与老百姓的医疗需求距离加大。由此产生的综合矛盾将转嫁到医疗机构[4]。

3.5 乡村医生问题十分突出

乡村医生个人身份不明确, 既无明确编制, 也无相应的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保障待遇, 在岗村医有后顾之忧。同时乡村医生现有人员年龄老化, 后继乏人, 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现象凸显。三级医疗网底不实[5]。

4 建议

4.1 保证基本药物的生产与供应

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是相对廉价的药品, 为保证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 对保障基本药物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政府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对中标而不生产药品的企业征收违约金并取消其参加药品招投标资格;对一些价格低廉、临床用量小、尤其是抢救药品国家应制定强制政策进行定点生产以保障供应[6]。为压缩虚高招标价, 在执行招标价零差率销售同时, 试行招标后单位二次论价, 二次差价上缴财政让利患者。

4.2 弹性基本药物使用品种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规模不同, 专科特色不同, 授予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权限, 适当开放5%~10%的专科药物实行二级医院代采零差率销售, 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和临床需要, 缓解药品限制专科发展的矛盾。

4.3 完善财政长效保障机制

财政预算科学合理。在绩效考核基础上既要保障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 还应将医疗机构房屋修缮、设备添置、医疗风险以及债务化解等项目纳入预算之中, 建立科学长效的财政补偿机制。以确保医院医疗与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

4.4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做好全科医师的培训、编外人员的分流工作。对乡村医生的个人身份与待遇、离退休人员福利等等问题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相关联的各项改革工作, 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4.5 加强多方政策宣传

一方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规范合理用药;另一方面加强市民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 普及合理用药常识, 改变不良用药行为, 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

我市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 让人民群众明显感到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带来的实惠, 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县市的经验做法, 紧密结合我市实际, 进一步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落实措施, 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摘要:目的:为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和完善提出建议。方法:通过金坛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讨论:金坛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年中, 人民群众“看病贵”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了公益性, 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明显加强, 医务人员待遇得到了基本保障, 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 需要共同关注并加以完善和改进, 以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用药制度。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1]那美然, 周海峰, 朱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 (11) :67-68.

[2]陈几香, 张祥俊.对新医改方案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思考[J].中国药师, 2009, 12 (5) :656-657.

[3]李锋.关于构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7) :456-458.

[4]王强, 陈文, 陈栋, 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 2 (4) :4-7.

[5]田昕, 宋雅然, 张新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系统外部环境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0, 23 (4) :52-54.

上一篇:《当幸福来敲门》电影观后感900字下一篇:迈好学校第一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