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灌排泵站、涵闸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建立适应水利现代化的小型工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灌溉等综合效益,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泵站、塘坝、沟渠、涵闸、渡槽、防渗渠道等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本办法所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体是:排灌流量在10m3/s以下的农村灌排泵站、流量在1.0m3/s以下的灌溉渠道及涵闸、渡槽等配套建筑物。

第三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抵御农业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各镇区应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四条 县水务局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工作。各镇区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责任单位,要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承担行政区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职责,负责监督、检查本镇区内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落实。各村(居)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具体负责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养护。

第五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损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为。各村民(居民)委员会应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领导,宣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

第二章 工程管理

第一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按照以下标准划定管理范围:农村泵站建筑物以边线外3至5米为管理范围;填方渠道以坡脚、挖方渠道以渠顶外2至4米为管理范围;涵、闸、渡槽等配套建筑物以边线外5至10米为管理范围。

第二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但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监督,不得进行损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设施的任何活动。

第三条 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台帐。各镇区水务站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定期进行普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台帐。需要报废的,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报废;需要交付使用的,要通过县水务局及相关部门验收后交付使用;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要及时予以解决;需要维修改造的,可按轻重缓急,编制维修改造计划,逐步实施。对微型水利工程可实行动态管理,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总量控制。

第四条 每一项农村水利工程在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中都要考虑工程管理问题。要把工程管理设施、监测观测、交通通信及信息化工程等管理项目纳入工程建设计划,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第五条 工程验收中要把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任何一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都要按照其等级履行相应的验收程序。对没有组织验收的水利工程,不得交付使用。验收报告中应附具水利工程管理预案,验收后必须由验收主持单位出具验收纪要或验收单,并纳入工程管理档案。

第六条 完善产权及管理权的相关手续。对原有的各类水利工程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确权划界,对现有资产进行评估确认,依法办理资产转让手续;对新建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必须在2个月内办完资产转让手续,其中经营性水利工程完成承包、租赁经营管理手续的,资产转让给经营承包人,没有完成承包、租赁经营管理手续的,由镇区水务站暂时代管,待完成经营管理手续转交承包租赁经营人;公益性水利工程移交到村,由村在受益群众中选定管护人。

第七条 对效益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权由镇区水务站进行公开招标,对投标竞买者(包括拍卖、租赁、转让、股份合作制、规范化承包)进行公开考评,中标后签订合同并报县水务局备案。向中标人移交产权。移交产权后的农村水利工程由县水务局核发统一印制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使用证,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若为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还应办理出让手续。涉及林地使用权的应依照《森林法》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依法缴纳森林生态补偿费。涉及其他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八条 承包经营者权利。第一、经营者拥有经营权、使用权或收益权的,有依法转让、继承权利;拥有所有权的,享有转让、抵押或继承权利;第二、经营者有向用水户收取水费的权利,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制后的水利工程由县物价局会同水务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确定指导性水价,具体水价由经营者和有关用水户代表在指导价范围内协商确定;第三、经营者按有关法规和合同规定,可以合理利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建设必要的生产设施,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综合经营活动;第四、国家因建设需要占用改制工程时,经营者有权按规定得到经济补偿;第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经营者占有或经营的工程和资源。不得干预其合法的经营管理活动;第六、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合法权益。

第九条 承包经营者的义务。第一、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破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得擅自变更水利设施的用途和服务范围;第二、对水利工程安全和高效运行负责。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搞好工程设施的维修、检查和养护。服从县政府防洪抗旱调度命令,承担工程的防洪任务,工程出现险情时,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并立即报告县政府和县水务局。保证农业灌溉用水,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不得哄抬水价、牟取暴利。接受县水务局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 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一是配备人员。各行政村必须配备一名思想品德好,工作责任心强,热爱水利事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员(可由自来水抄管员兼任),负责指导该村(居)内水利工程的管理,协调解决工程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台帐统计、管理经费测算等工作。二是落实管理经费。工程管护经费按照每亩不少于15元标准补助,其中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位的村,由县阜水农村供水公司安排管护补助资金每亩8元,其余不足部分由镇村在“一事一议"资金中统筹安排。

第十一条 依法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县水务局要依法管理各项水事活动,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水利工程管理法人的合法权益。严禁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爆破、打井、采石、取土、挖沙、挖塘、修坟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行为。

第三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二条 对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和管护成效显著的工程专管人员给予表彰和适当奖励。

第十三条 因管护人员个人行为,造成管护区的工程严重损毁的,除解聘外,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包括赔偿损失等经济责任)。

第十四条 对有意损坏项目工程或不听劝阻寻衅闹事,殴打管护人员的,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制裁,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篇2

关键词: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 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充分用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是事半功倍的工作, 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务实的体现。如何管好、用好已有的小型水利设施, 与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互动, 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是基层水利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 笔者以光山县寨河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为例, 就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难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基本情况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北临淮河, 南依大别山, 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 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 人口82万, 其中农村人口78.7万人, 下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 总土地面积1835平方公里, 折合275.25万亩, 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1%, 耕地面积83.18万亩。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地势东、南、西部为浅山区和丘陵地区, 中、北部为垄岗、平畈地区。“十二五”期间, 光山县是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河南省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规划能力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县。寨河镇位于县城北15公里, 地势平坦, 耕地面积3.5万亩多年来。寨河立足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 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水相连”的壮观景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逐步形成了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淡水养殖、麻鸭孵化养殖、畜禽养殖、林药间作、寨河油板栗等七大支柱产业基地。

多年来,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政府大量投资全镇修建了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河南省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规划能力重点县项目是光山县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2年度以上两项目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在光山县寨河镇王乡等5个行政村实施建设。2000年至2009年, 国家每年均投入数百万元中央财政资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

寨河镇2007年全镇水利普查登记造册入档的就有小 (一) 型水库5座, 小 (二) 型水库10座, 枢纽闸1座, 塘37口, 灌溉井1568眼, 陈兴寨灌区斗渠5条, 农渠40余条, 配套各种规格桥涵1364座, 防渗灌渠逾6400m, 工程布置于全镇各田间地块, 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增收奠定了牢固基础。

随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体制的变化, 田块分割, 出现了破堤耕种、侵占河道、机井被填、桥涵受损等事件。2009年对全镇已建成的小型水利配套工程实地检查, 发现机井被埋187眼, 小桥涵自然损坏及人为破坏282座 (占全镇工程的20%) , 渠道堵塞严重, 弱化的水利工程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存在的问题

2.1 管权不明

镇所管水利工程大都由斗农渠道、机井及配套设施组成, 座落位置不同、规格不一、作用不一、效益不一, 乡镇管护、村级管理、联户管护的管权不明, 无人过问, 工程一旦损坏大都推到政府解决。

2.2 管护资金严重缺乏, 损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

镇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 相当一部分工程已达使用年限, 老化失修, 加上群众保护、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差, 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现象时有发生, 随意耕种河堤、乱扒沟渠也屡屡发生, 不少工程带病运行。庞大的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维修经费, 现阶段各级财政很难供给。农村税费改革后, 随着“二工”的取消, 水利经费采取的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资金, 一事一议工程必须满足群众利益均衡、90%以上群众愿意等各种条件, 显然操作难度大、保证率低, 很多待修工程只能搁浅。

2.3 乡镇水利站无行政执法处罚权, 人员编制少

镇水利工程面大量广, 分布零散, 机井被填、破坏桥涵、平堤挤占河道现象时有发生, 且多为行政处罚案件, 乡镇水利站无执法处罚权力, 只能批评教育, 加之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编制少, 平时多应付于镇政府各项工作, 因此造成管护不力, 收效甚微。

3 镇水利工程管护对策

3.1 根据工程座落位置、作用、受益范围的大小明确管护权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宏观管理, 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一套完整的水管责任制。以地方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 村支两委会一把手为直接负责人。做到工程责任到人, 处处有人负责。二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对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定时监管, 发现工程损毁, 及时进行维修。具体上, 水库、节制闸、渠道、连接乡镇主要道路上的大中沟渠桥涵由镇水利站管护, 村塘、排涝站及渠上的桥涵由工程所在村的副村长主抓管护, 机井及农渠上的桥涵由受益农户联户管理。镇村所管护的工程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乡镇水利站每季度组织互查评比、奖优罚劣。

3.2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严格保护生活用水水源质量的前提下, 发展多种经营, 发挥水利资源的经济效益, 增加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来源。二是引入市场机制, 加快水利建设资金的回收, 如对水利资源采取租赁、承包、出让经营权等办法回收水利建设资金, 实现水利建设的滚动发展。三是实行政府补贴, 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 鼓励农民自己修复水利工程,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明确管护权,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效果显着。如镇2010年、2012年镇政府拨款287万元维修渠道上交通桥3座, 河道节制闸3座, 生产桥17座, 疏浚渠逾19000m;村级维修生产桥13座, 受益户联户维修生产桥44座, 清洗机井64眼, 疏浚小沟36条。

3.3 政府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镇小型水利工程为农业增收、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常年暴露野外, 受风雨、洪水侵袭, 日夜运作, 受损严重, 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使损坏工程得到及时修补,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4 各种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中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多, 有财政、土地、农业, 还有其他综合部门。这些资金的投入只重工程建设, 不重工程管护。牢固树立建设是管护的开始, 管护是建设的延续, 管护是永恒的主题, 为使工程延年有效发挥作用, 各渠道投入的建设资金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S

参考文献

[1]孙元德, 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08 (5) .

[2]邢伟济, 张瑞锋.浙江省文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问题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2009, 9 (7)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篇3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问题;建议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现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建设问题和运行管理问题。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施工要求标准不高、建设模式不匹配,老化严重;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各个利益方面责任不确切,没有健全的管护督查体系,并由此导致工程资金投入失调、管护费用短缺等不良后果。

1.1管护人员责任划分不明确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之后,农村土地就变成农民分散经营的模式。目前,已经存在的小型水利工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关于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管理体制不清楚 产权归属也不明确,因此无法划分国家政府、农村集体、受益户三者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第二,工程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四方面无法建立有效联系,因此目前农村存在许多正在使用、无人维护的小型水利工程;第三,长期以来,许多地方都有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轻管的观念,因此目前农村存在许多“国家没法管,农民管不住”的小型水利工程。关于费用管理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点:第一,管护资金缺乏,工程失效时,管理者没有能力去履行维修的责任;第二,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主要依靠水费。然而,目前计收水费方式多样,有的实行政府和村民组织“指导价+自主定价”,有的地方则实行政府定价。计收水费的权利和管护人员的责任的不协调,因此农民会形成“水费由政府收取,管护则应让政府负责”的思想。

1.2管护费用没有保障

小型水利工程供水秩序混乱、无人管理。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和实施渠系水费模式,工程建设费用主要来源为国有水费返回量。因为水费返回量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工程运行中的管护费用很难保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费用的保证与农民水费支出费用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为减少农户承担与水利工程更新和维护费用相关的费用,农户只需要支付运行费用,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费一般不考虑折旧费。但是有些大中型受益范围外即不享受政府补贴的水利工程,因为运行费用较高,大部分超出了农户承受能力。管护费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承包人面临机井设备老化、能耗高、收益低的考验也没有能力更新和维护。

1.3计量方式多样,计量现状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用水收费不计量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农田水利系统没有计量设施,虽然有些按照要求设置了与量水相关的设施,但没有真正作为水费计收的标准。一些地区则按面积收费,没有节水激励措施,一方面群众很难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另一方面也难以实现公平收费。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措施

2.1落实建设与管护人员

使用水利工程中同一水源的农户,构建农民用水统一组织,作为部分工程的申报和建设责任人,水利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采用对技术指导和思想引导的方式,而不是直接使用“公办民助”的模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支持农民用水统一组织能力建设,将管理运行费用列入用水成本,集体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可移交农民统一用水组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遵循“投资—收益—管理”的全线原则。“管理”不是指经营,而是指对工程运行方式和处置的最优化决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该让受益农户具有共同的所有权,其方式也许多种多样,比如用水统一组织的所有权、受益农户的共有权等。

2.2合理的水费计收和水价制度

水费应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成本,充分发挥用水统一组织的作用,让受益农户共同商议决定,水费由用水统一组织计收和督查管理。随着农民整体文化修养的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以及农民用水统一组织的逐渐完善,末级渠系相关的水费标准制定和管理应该由农民用水统一组织自主决定,逐步实现农民用水自由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形成灌区管理单位和农民用水统一组织的供用水关系,将国有水费纳入农民用水统一组织运行成本,形成“农户+用水统一组织+国家供水单位”的供水和收费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用水统一组织在农户和国家供水单位之间的联系作用。

2.3结合地区建立不同的用水计量标准

北方的干旱地区应大力推广计量到户的水价制度,实行了用量、单价、费用的公开化运行模式。现在此制度的施行主要是国家供水单位,以后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用水统一组织的作用,假如没有农民用水统一组织不施行此制度,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區,难以实现计量到户的。

南方大部分地区湿润多雨, 因此基本水费可以纳入到财政补贴中,仅收取农户计量水费。必须加强国家供水单位和用水统一组织之间的计量,按水量收取水费的同时,应该要做到计量公平、公正,兼顾整体的利益。对于一些施工条件较差, 输水过程长,导致下游用水户按水量收费不利,这是可以考虑根据面积收费。

3.总结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协调使用政府补助的资金和地方水费的资金,多方筹集,保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加强农民用水统一组织的建设,提升其管理与服务的能力。与乡镇水利机构一起构筑起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明确划分各个利益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建设健全的管护督查体系政府应该承担协调、处理水利工程矛盾的责任。政府和水利部门,强化工程管理的督查能力,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非法经营。工程的公益性投入应该由政府管理,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大型维修等应该列入国家投资补贴范畴。水利工程应该充分考虑受益农户的用水需求,兼顾“建设+使用+管理”多方之间的权利,让水利工程发挥持久经济效益,还应该兼顾它的社会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李晶,钟玉秀,刘洪先,姜楠,刘宝勤,李伟.我国基层水利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J].水利发展研究,2009(7).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探析论文 篇4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护

前言

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关乎民生问题,且会对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①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通过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充分发挥促进作用;②如果建设、管理不当即有可能影响生态平衡,特别是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建设、管理该工程时,一定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全民生态环境意识。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建设农田水利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毋庸置疑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推进农业基础的发展,推进农村市场发展,不仅有利于国家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更有利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

1.2建设农田水利改善国家粮食生产

由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农业用水。基于此必须优化灌溉水利用率、水分生产率,以稳定粮食生产力。除此之外就现有的条件、技术来看,很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比如灌水方法、灌溉保证率、技术等等,因此加快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刻不容缓。

1.3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粮食问题乃是民生问题,总之只有切实做好这一基础性工程,才能推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不断降低生长成本。总之强化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2.1建设标准过低,粗放的管理方式

当前很多农村尚保留着60、70年代的水利工程。虽说这些水利工程在过去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当时的施工条件非常简陋、技术条件落后、建筑标准低,加之缺乏有效的勘测、规划、设计,总体上说其工程配套率、质量等都相对薄弱。此外在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维修管理不到位等客观问题,总之这些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老化、超期服役等问题,总体上说使用效率偏低。

2.2工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施工方法差异性大

小型水利工程虽然具有投资少的特点,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具体的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随意性、盲目性。绝大多数以受益群众联手或者由受益群众与施工队伍一起承包承建、施工水利工程等相关工作,因此水利工程的质量普遍较低。总体上说没于各地施工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验收项目质量,使得一些工程存在较大质量问题。

2.3设施配套较为落后、不全

虽说相较以往国家等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并加大投入,但是显然现有的农村水利工程尚不能农村发展农业的需要。此外,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普遍推行“谁受益、谁负担”的管理方法,在此过程中群众、当地政府主要充当受益者、投主主体。另外一方面由于农民不能直接从农村水利工程受益,因此虽说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是农民普遍缺乏主动投资的意识,即投资动力不足。而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又进一步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即表现在工程的各项设施配套不全,建设标准偏低,此外在建成投入之后,又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2.4过于滞后的农村水利管理

受根深蒂固的个体经济意识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集体观念淡薄,未能充分意识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农业生产中只想着运用水,而不愿意管水。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下,水利工程存在非常严重的混用支渠水的问题,“冒、跑、漏、跑”等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年久失修等原因,水利工程损毁非常之严重。除此之外由于各领域生产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利于开展统一管理,各区域“各自为政”,过于随意的进行放水、开沟、堵坝、截流,严重影响了明渠、水线,使得整个工程逐渐失去往日的能力。

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改革、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时,一定要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落脚点,充分考量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统筹考量水环境及水资源的承载力,健全农田水利综合体系,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建设水利工程时,一方面要加大节水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灌溉用水损失,同时始终坚持如下“三个有利于”:①农业面污染;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③改善农业生产力。加大推广节水设施、技术的力度,树立典型。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时一定要以顺应调整农业结构为基本准则,提升农田排涝能力、供水率的标准,提升灌排服务效率,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2统筹兼顾,在管理中改革

统筹各方面因素,立足农村、农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多方论证,坚持以政策为指导,以全民参与带动项目。全方位考量保护、治理不环境;水资源配置、供给以及防洪排涝等各方面因素,健全法制、理顺体制,加大改革力度,全方位提升工程能力,优化服务性能,积极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3强化合作,因地制宜,稳定发展

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各种渠道,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群体。明确各部门分工,共同推进,共同推进县农田水利工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目标,明确检查验收管理办法、加大检验力度,保质保量完成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等相关工作。

4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的建议

4.1基层政府要充分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基层政府部门一定要本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力度。其次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农民,使他们对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有一个更科学的认识。总之各级政府领导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建设、管护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建设、管护水利设施的意义,全方位提升农户防洪抗灾意识,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良好的环境。

4.2改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能力

当下主要我国主要由中央及省级财政供给作为建设、管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财政来源。而县级政府尚处于勉强维持状态之中,换言之即在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县乡政府尚无法做到主动供给。当然了相较而言县乡政府更加了解区域内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建设、管护农田水利设施的条件、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县、乡极的财政供给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央、省级政府非常有必要逐渐转移支付能力,使县乡基层政府拥有更多的财政权,提升其财政供给能力,为建设、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奠定基础。

4.3政府要加大适时引导、宏观调控等作用

毋庸置疑政府是否支持,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有着很大的影响。由此是要充分抓住当下国家加大水利设施投入这一机会,强化建设、管理力度,适时引导、调控,鼓励更多的资金融入到建设、管护水利设施等相关工作之中。耐心向村民普及、讲解与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事宜。应该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规划,尤其是要加大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制定各类优惠措施,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这一民生事业之中。

4.4创新管护机制,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

首先要从意识上认识到做好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客观上说只有改变认识,改变过去仅强调建设水利工程设施,而忽视管理意识,才能从行动上切实做好管护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领导要审时度势,敢于摒弃过去传统的观念,充分意识到建设、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同等作用。

5结语

综上说述,充分说明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换言之即是否是否切实做好建设、管护等相关工作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当地政府首先要从观念上意识到建设、管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其次加大宣传,充分结合各种策略,培育农民建设、管护水利工程的责任感、积极性,同时妥善解决实际管护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篇5

【摘要】积极创新建管机制,科学规划和构建水系。本文就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及系列的体系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一系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阐述。【关键词】农田水利 管理体制 管护体制

一、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发展的根本突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才能“固本培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水利基础不牢、抗灾减灾能力低依然是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加快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切实把水利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真正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当前我国地区农业中的农田水利建管机制

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建设机制上突出民办公助。当前我国各农业地区严格按照“两先两后四自主一补助”(即:先改后建、先建后补,自主申报、自主实施、自主监管、自主管护,民办公助)办法进行建设管理。

1、先改后建

对规划实施的各类小微水利工程,均先推行以落实管理责任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权属、管理方式、建设主体后,再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方式开展工程建设。进行微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分别落实单户、联户、用水合作组织等管理主体,使工程实现各有其主、各负其责。

2、先建后补

小农水工程均采取“先建设、再验收、后补助”的建设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首先通过竞争立项方式择优选定符合先建后补条件、助农增收效益明显,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工程实施小农水项目;然后按照不同工程类型、规格制订补助标准,并在规划项目区公告。所有小农水项目均按照公布补助标准、自主申报实施、验收合格补助的流程进行资金管理,调动了农民的投入积极性。

3、自主申报

小农水项目均由业主或管理主体自主、自愿申报。以用水者协会和村民小组为单位,自下而上申报,申报时须经过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等“三议”程序。自下而上的申报方式,将“要我干”真正意义地转变化“我要干”。

4、自主实施

工程项目由申报主体按县级有关部门的批复和技术要求,自主组织建设、自主实施。通过所有小农水项目由申报业主采取“群专结合、群技结合”的办法自

主建设。以小农水工程建设全过程由用水者协会或业主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在实施过程中,村组及协会在占地、青苗补偿方面“自求平衡、相互找补”,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群众在投劳、筹资等方面实行“换工互助、亲邻相帮”,保障了工程建设投入。

5、自主监管

在小农水项目建设过程中,钱、物、劳由村民代表小组和用水者协会共同管理,受益群众代表审查,群众大会审定。建立村民代表监督制度,每个项目村由村民推选5名义务监督员,组成小农水项目监督小组、负责项目质量、资金管理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小农水项目具体运作的公开、透明、安全。

6、自主管护

对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进行再明晰、再落实。在小农水工程建成后,分类确权,由地区政府颁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确保工程产权明晰、管护到位、永续利用。

三、有效提升科学统筹和规划构建水系建设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为目标,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和水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狠抓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继续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重点抓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电灌维修改造和配套建设,积极发展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农业立地条件,确保全市粮食安全。

2、抓好饮水工程建设,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要加快重点供水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地区供水重点工程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彻底解决我国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3、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大规模实施坡改梯水土综合整治工程,以抓好坡改梯试点工程为重点,全面实施新增亩梯田建设工程,力争实现更大保持水土的目标。

4、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水资源

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全面落实水资源农田水利的有偿使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四、创新农水建设机制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体制

在农水建设过程中,严格程序操作,逗硬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快、质量高、效益好。一是体制改革到工程。坚持先改后建,先建后补,将明晰产权作为项目比选和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组建用水协会。二是项目批复到工程。三是技术把关到工程。抽调技术骨干分别落实到每个工程,驻点指导,严格把关,有效监控,不留盲点。四是过程监管到工程。每个项目村由群众推选群众代表参与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工程竣工后,项目村组织村民代表自查验收,乡镇进行复查。

强化后续管护,确保工程永续发挥效益:一是明确主体科学管水。协会管理的工程由会员集体推选会长和管护人员,按照协会章程在收益中提取相应管护经费;户办工程直接确权农户由农户自行管护。二是组建协会民主用水。以工程受益农户为单位,实行民主推选,成立用水协会,建立协会章程,做到一户一张明白卡,一个协会一个公示栏,一个工程一个管护公约。三是整合资源开发兴水。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成立水务局实行“一龙管水”,将城市供排水、节水、污水处理等职能划入县水务局,新增水游、水能、水产职能。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实行协会管水,建立了协会公约,将水费收入的30%用于支付管护人员的工资,70%作为积累,用于会员分红和工程维护管护。

1、科学规划是前提——统筹规划,连片推进

农水项目规划必须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水利基础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因村制宜。群众主体是关键。创新机制是动力。探索建立、健全建设机制,有力解决群众难组织、投入难集中、工程难管护等方面的难题。

坚持大中小微并举,开源节流并重,新建配套整治并进,编制县级农田水利总体规划和小农水建设实施规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县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

2、统筹发展是目的——区间优化,健全水系

项目建设必须坚持一水二路三产业,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园区相结合,促进农村统筹协调发展。

按照“库为命脉水源、塘为骨干水源、池田为补充水源”的建设思路,根据山区实际和项目区的特点,合理布局水利工程,形成“库塘池田相通、路堰渠系配套、集雨节灌互补”的区间水利体系。

3、加强监督是保障——整体打造,综合示范

抓住事前监管、过程监管的关键环节,所补助资金直接兑现给实施的技工、材料供应方和建设群众,减少中间过程。严禁克扣挪用建设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强化河道采砂管理,规范水事秩序。取缔肥水养殖与违规网箱养殖,遏制水质恶化;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坚持“小农水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与新村建设结合,与农业产业园区结合,与农村环境治理结合”,集中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把小农水项目作为新村建设的示范和样板。

五、总结

为有效提升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依靠部门协调配合,在坚持项目资金管理主体不变、投入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使用性质不变、审批程序不变的原则下,在规划实施区域积极整合项目,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做到规划民评、内容民晓、工程民建、方案民选、财务民审,使群众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护中。

【参考文献】

[1]巫方平, 杜开连, 罗文.句容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实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篇6

[关键词]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大同市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大同市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末级渠系改造、膜下滴灌等工程,有力推进了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不够严格,存在着质量不高、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资料管理与现场实际脱节等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意义及特征

2.1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意义

工程资料是指从工程项目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过程中形成并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材料的总和。对工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工程实施主要以合同为准,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及信息、环境安全进行管理。参建各方从工程最初的立项、审批到后期的验收、运行等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经过收集、整理、加工以文件、图表、声像、影像等形式管理和保存,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工程提供依据。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是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反映工程历史价值,总结工作经验的重要依据。

2.2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特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篇7

1 基本情况

1.1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量大面广

多年来,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政府投资、农民集资、投工投劳等多种渠道, 各乡镇修建了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如金家镇2009年全镇普查登记造册的就有小 (一) 型水库1座, 小 (二) 型水库2座, 集雨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1条 (金家河) , 山坪塘91口, 石河堰29道, 蓄水池191口, 提灌站15处, 装机624kW, 人民渠尾灌区灌溉渠道29.374km, 工程布置于全镇各个角落, 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工程管护现状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体制的变化,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出现了年久失修、山坪塘淤积严重、蓄水池被毁、部分渠道渗漏严重、被填等现象。2010年对金家镇三星村、小垭村、新庙村、云霄村等4个村已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实地检查, 发现山坪塘全部失去蓄水能力的2口, 淤积达80%以上的3口, 淤积达50%以上的7口, 淤积达30%以下的4口, 渠道被填埋2km, 且渗漏十分严重, 弱化的水利工程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存在的问题

2.1 管权不明

乡镇所管水利工程主要负责小型水库及人民渠主干渠, 其他的山坪塘、石河堰、提灌站、蓄水池由受益村社及相关农户管理, 由于座落位置不同、规格不一、作用不一、效益不一, 乡镇管护、村级管理、联户管护的管权不明, 无人过问, 形成了只用不管的现象, 工程一旦损坏大都以村里没有维护资金为由, 推到乡镇政府解决。

2.2 管护资金严重缺乏, 损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

乡镇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 相当一部分工程已达使用年限, 老化失修, 加上群众保护、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差, 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现象时有发生, 不少工程带病运行。庞大的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维修经费, 现阶段各级财政很难供给。农村税费改革后, 随着“两工”的取消, 水利经费采取的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资金, 一事一议工程必须满足群众利益均衡、90%以上群众愿意等各种条件, 显然操作难度大、保证率低, 很多待修工程只能搁浅。在2000年之前, 上级财政每年还给各乡镇安排一定数量的小型水利维修经费用于辖区内水利工程的维护, 但2000年之后, 就再没有安排小型水利维修经费了。

2.3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无行政执法处罚权, 水利人员编制少

乡镇水利工程面大量广, 分布零散, 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 且多为行政处罚案件。由于2003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撤销“七站八所”, 新设立农业服务中心, 撤销了乡镇水利站的机构, 农业服务中心无执法处罚权力, 只能批评教育, 加之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编制少, (仅金家镇只有1个水利干部编制) 平时多应付于镇政府各项工作, 因此造成管护不力, 收效甚微。

3 乡镇水利工程管护对策

3.1 根据工程座落位置、作用、受益范围的大小, 明确管护权限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宏观管理, 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一套完整的水管责任制。以乡镇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 村支两委会一把手为直接负责人。做到工程责任到人, 处处有人负责。二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对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定时监管, 发现工程损毁, 及时进行维修。具体上, 水库、主要渠道由镇政府管护, 山坪塘、石河堰、蓄水池及斗毛渠等由工程所在村的村主任主抓管护, 受益农户联户自建的小微水工程由受益户自行管理。镇村所管护的工程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乡镇每季度组织互查评比、奖优罚劣。

3.2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严格保护生活用水水源质量的前提下, 发展多种经营, 发挥水利资源的经济效益, 增加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来源。二是引入市场机制, 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 如对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承包、出让经营权等办法回收水利建设资金, 将水利建设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的维护, 实现水利建设的滚动发展。三是实行政府补贴, 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 鼓励农民自己修复水利工程,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明确管护权,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效果显著。如金家镇2009年、2010年镇政府拨款35万元维修山坪塘2座, 整治提灌站5处235kW, 渠道防渗处理0.8km, 维修后的山坪塘以每年3000元的租金实现了产权改革。

3.3 政府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为农业增收、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常年暴露野外, 受风雨、洪水侵袭, 日夜运作, 受损严重, 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使损坏工程得到及时修补,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4 各种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中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多, 有财政、土地、农业, 还有其他综合部门。这些资金的投入只重工程建设, 不重工程管护, 只重大型水利工程, 不重小微水工程。牢固树立建设是管护的开始, 管护是建设的延续, 管护是永恒的主题, 为使工程延年有效发挥作用, 各渠道投入的建设资金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 特别是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资金应加大投入。

摘要:阐述了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现状,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 以促进小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邢伟济, 张瑞锋.浙江省文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问题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2009, 9 (7) :62~64.

[2]王月秋.管护好农村水利工程迫在眉睫[J].东北水利水电, 1996 (5) :32~3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 基础设施 管理维护 水资源有效利用

【基金项目】1.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山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研究(2014C069Y);2.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1310676010)。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12-04

2013年3月20日11时,云南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据气象干旱监测,我省丽江、大理、昆明、楚雄、曲靖、保山、昭通、玉溪北部等地区存在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持续四年干旱,给云南经济发展各方面带来巨大的损失。曾经璀璨的“高原明珠”因为连年干旱,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截至2013年3月4日,全省农作物因干旱受灾面积已达1071.2万亩,绝收120.3万亩。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栽种作物面积的61.2%,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占栽种面积的77.5%。仅2013年春季,云南省497万人受旱灾影响,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以上,受灾情况严重。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云南干旱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得不令人深刻反思。分析云南从2009年到2013年史无前例的连年旱灾,从云南历史和全球角度来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明代特别是清末以来,云南旱灾逐渐开始明显,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开发,旱灾逐步加重,到本世纪初更是以加速度逐年频繁和加剧,云南旱灾似乎已经形成常态。

另一方面,云南又是有名的水资源大省,全省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居中国第三位。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矛盾尤为突出。2011年3月,云南省人均工程性供水能力340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人均440立方米和世界人均645立方米的水平。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连年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加强缺水地区,特别是云南山区农田水利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在于控制水资源流失,充分利用水资源。但是尽管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逐年大幅度增加,项目建成后,收效却远低于预期,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无人管理维护。管理维护滞后导致设施严重损毁的问题日趋严重,造成投资未见成效,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一、保山市隆阳区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辛街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南部,主要以烤烟、蚕桑、红砖生产等为支柱产业。全乡共有15869户,64052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2548人,非农业人口1504人,是典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高原乡。辛街乡下辖18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辛街村为辛街乡下辖的行政村,辛街村常年缺水,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均是问题,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逐年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收到了显著成效,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工程效益日渐降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无人管理维护。很多设施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有自然破坏也有人为损坏,有的尚能勉强使用,有的已经废弃。以最常见的渠道为例,如图1所示,根据粗略统计,渠道建成后半年内出现问题影响正常使用的占总渠道数的40%;在建成后一年内出现问题影响正常使用的占80%以上;在政府投资建设的渠道中有33%的已经废弃无法使用,只能再次投资重建;有98%以上的渠道每年都面临渠道淤堵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的是无管理维护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很重要,渠道中任何一段出现淤堵或者损坏都会影响整个引水系统的正常使用。严重的渠道淤堵或损坏性缺口不仅导致干旱问题未能解决,又造成有限水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

(二)调查方法

以笔者为主的调查小组于2014年6月进入辛街村,针对缺水和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和使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深入调查。

1.实地勘察

对辛街村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和损毁现状进行一一实地调查,查勘损毁严重程度和损毁区域分布,统计损毁数据,进行修复难度分类分析和修复资金估算等工作。

2.资料搜集分析

调查小组主要针对有关农田水利问题的历史、气候、自然灾害、现状、政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资料搜集查阅。分析历史上因气候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律,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基础设施损毁的具体原因等。

3.走访调查

分别对辛街乡党委书记、辛街乡农田水利主要负责人,辛街村村主任、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工作者等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调查,获取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相关数据资料。同时,走访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户,了解群众思想以及造成该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原因,并广泛征询解决方案,保证数据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4.问卷调查

在对辛街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料整合分析后,调查小组与当地乡政府负责人共同商议后编写出《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就该乡村民对公共设施,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的认识和改革意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至18个现有行政村及27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村委会。共计印发1000份。

(三)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在辛街村共计发出200份,全数收回,其中有效问卷198份。调查内容涉及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情况、被调查者对现存的设施管理的满意度及农民自身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的意愿和参与度,以及对拓展集资渠道的认识度等各个方面。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就村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知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就是否有意愿参与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就村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体系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超过半数村民对村里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不了解, 75%以上被调查人群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对农村生产灌溉用水非常重要,且近80%的农户非常愿意参与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

另一方面,由调查结果可知,近年来,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组织的实际贡献主要有:为水资源配置更新了管理设备、组织群众衬砌各类渠道以减少渗漏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农业灌溉用水而言,大多数农户认为现有的集体供水方式不方便,水利基础设施不给力,损毁严重,灌溉供水制度存在一定问题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突出。

1.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现有基础设施破坏损毁严重。部分农户居住分散,且无监管意识和监管责任,存在闸门、水泵、抽水机等设施或被盗窃破坏、或随意搁置,存在因无专人管理维护而损毁严重的情况。重建轻管,只建设、不管护,使得相当一部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因管理不到位而无法真正产生效益,导致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患病中艰难运行。

2.管理体制严重滞后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55%的被调查人群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滞后问题突出,管护主体不明确,现有管理体制有必要进行改革;大多数农户认为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资金投入与其个人没有关系,投资积极性不高。在调研中还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名义上是由所属的村委会管理,但实际上是用而不管、管而不细,导致管理主体不清晰,管理者缺位、水资源流失和设备闲置浪费等问题。

3.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有近 63%的农户不了解也没有参与过本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相关决策的落实和制度制定。这表明当地农民对目前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情况缺乏了解,缺少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尽管如此,超过 80%的被调查对象仍希望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体系。

4.管护运营费用不足

抽水站老化失修严重、骨干渠道衬砌率低、配套建设设施缺乏是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真实现状,这使得输水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损失严重。辛街乡 12 座小型抽水站能正常使用的只有 7 座,40 多眼机井中符合标准且能正常运行的只有 28 眼。由于资金投入无持续性,相关部门即使有维修计划也难以落实维修资金。根据对辛街乡基层水务工作人员的访谈,即使在日常维护或定期检查中能够及时发现患病的一些设施,由于没有资金改造修护,使得一些小问题的设施发展成为大病患的情况屡屡发生。而基层的水利部门也无力全权负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运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瓶颈。

二、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及管护对策研究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即有基础设施出现的问题里,后续管理维护的缺失是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以加强基础设施的高效节水利用。

(一)成立专业管护团队,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成立由村主要领导牵头,农户代表参加的管理机构对村里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一检查,汇总损毁情况,筹集专项维修资金,组织技术人员、村民和学生进行集体修缮。修缮工作完成后,实行层层责任制,成立由村主要领导牵头的管护机构,建立村领导、普通农户组成的管护队伍,负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管理维护区域,采用市场化竞标模式组织管护小组竞标管护,投入必要资金,创建技术平台,联系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明确责、权、利分配,对各区域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在具体研究和修缮实施中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坏后,若能在短时间内被发现和修复,可大大降低维修费用,以基础设施中矩形沟渠内侧挡墙因人为或自然因素损坏为例,当沟渠最初出现裂缝,一般情况裂缝较细易于补救,且花费人力物力不大,此时修补费用约需50元每米;若因没有专业管护团队管理维护,沟渠没有及时修补,一个月后,沟渠将因外力作用原因损坏程度加大,此时所需修理费用约为90元每米;若仍无维护修理,半年时间,该裂缝将破坏至沟渠基础,此时所需修理费用约为120元每米;最终,该沟渠内侧挡墙坍塌,影响整条沟渠使用,此时沟渠修理所需费用约为180元每米。如图5所示。若有专业团队细化管理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可大幅度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故成立专业团队管理维护是降低成本、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 管护机制创新

根据辛街村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管护“新出路”,研究探索全新的方式来解决管护问题,将竞标思想引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中,建立“特色竞标”机制。

1.创新思路

竞标是市场经济商务活动中利用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是市场运作项目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辛街村实情,最有效的管护便由乡、村、社一级受益地来解决。而怎么解决呢?坏了修、毁了建,政府同样为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得为基础设施的低实用效益、短寿命来买单。那提前计划这部分维修和重建资金的分配使用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呢?对此,我们提出了大胆的创新思想,提出两种竞标方式,即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及竞标机制合二为一。把竞标方式运用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权授予上。

2.特色竞标机制

(1)由施工方承包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招标初期,将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纳入施工方需要承担的工程量中。并规定该施工方必须承包设施的维修年限,在此年限中,设施出现的问题由施工方来解决。并定期进行设施的检查维修。这样,为免除后期维护的大量投入,施工质量也会得到保证。管护期满,由村委会组织技术人员和村民验收设施完好情况,再由村民组成的管护小组以竞标方式继续管护工作。

(2)村民进行特色竞标

特色竞标,即按地域或使用范围分区域划片,村民组成管护团队,对小片区域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进行竞标,中标团队在规定时期内按区域划分承包管护工作。

3.特色竞标创新和优势

(1)打破常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村民竞标者是该工程的直接受益人和使用人,其使用过程会更加爱惜设施,延长设施寿命,提高效益。

(2)结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分区域竞标,村民使用者也是管理者,设施的维护好坏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利益,从而根本上改善设施的维护问题。

(3)统筹分析,优化资金的使用。优化资金使用,总体上节约资金,政府受益、个人受益。

(三)管护对策

1.合理分配投资资金,保障管护资金供给

重建轻管现象导致了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设施的建设中,管理维护资金的缺失又造成了设施建成后无人管护的尴尬局面。“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后续管护资金问题是首要的。

(1)在投资资金的分配上合理分配,建、管重视并存,以保证管护资金的实际运用;

(2)加强对即有设施管护配套资金的追加投资,填补管护缺口。

2.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管护意识

(1)采取墙报、广播、 宣传栏、群众会议、宣传标语、警示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让管护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目的是使所有村民明确,就基础设施的爱护和管理而言,户户有义务,人人有责任;

(2)评选管护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认真学习推广,提高群众管护意识、质量意识和长效意识。

3.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标准和管护要求

(1)对不同基础设施明确不同的管护范围、标准和要求;

(2)结合农时定期以管护团队牵头组织农户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暴雨、暴风等自然灾害后,及时组织群众维护损毁设施,检查相关设备。

4.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管护机制

(1)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

(2)建立信息工程管护信息报告、评比制度。

5.强化管理监管,明确管护责任,管护到位

(1)管护团队明确管护责任,并落实到人,与基础设施区域各镇村签订项目协管责任书。明确管护人的责、权、利分配,形成互相制约机制,结合检查评比结果,落实发放管护费;

(2)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后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督查考核工作范围,共同抓好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工作;

(3)建立奖惩机制。

(四)具体施行方法

(1)管护费计算:由施工方、村政府根据设施的已使用时长和对比以往同期需要的维修费用将一个管护期(一年度或一个季度均可)的维修管护费用计算出来。得出一个特定时期的计划管护费用。

(2)资金筹备:申请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如小农水专项资金),也可以由村民集资筹备管护基金。

(3)区域划分:通过实地勘察和丈量,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分划分为可实际管护的小片区域,并按照区域大小以及实际情况分配计划一个特定时间段的管护资金。

(4)竞标:在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所属村举行。前期宣传和具体竞标实施亦由该地方政府机构完成。由具备一定条件的村民对各块管护区域进行投标。以价格低、保障度高者为最终中标人。

(5)签署合同:中标者与村委会签署事先拟定的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范围、时间、技术和资金保障等内容。

(6)资金使用:在合同期限内,所管区域的基础设施由中标人负责管护维修。若管护不善,费用超出投标资金的部分由其自行解决;管护得力,少有维修或没有出现损坏的,剩余的管护资金属中标人所有。

(7)监督:在乡、村、社各级基层机构中建立监督小组,负责定期对各分区域的管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记录。并在一个管护期结束时组织验收。

三、以保山市隆阳区辛街村为试点实施创新管护机制

(一)可操作性分析

1.辛街村是典型的云南山区种植农业行政村,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

辛街村农作物主要以烤烟及粮食作物为主,其中烤烟占较大比例。笔者在向烟草种植技术人员咨询后得知,烤烟种植对灌溉的要求极为苛刻。一旦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灌溉,烤烟的生长期就会缩短,烟叶的质量也随之降低。而且,在烤烟收购时,是按照烟叶的质量及其评定等级决定种植者收入,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户的收益。此特点,对后期成果效益高低的判断极为有利。辛街村是辛街乡镇政府所在地,是辛街乡具有代表意义的行政村。本次试点的成果在各级村组织有推广应用的实际意义。

2.易于操作具有后续建设发展的可能性

辛街村已建成基础设施均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无大型设施,且设施不密集,对资金成本要求不高,项目所需投入不大,易于操作,减小了研究成果受干扰的可能。另一方面该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未得到全面完善,在试行中可将经验及即有设施存在问题前期完善运用到下一步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3.各级政府和村民大力支持,实施阻力小

由前期调查分析可知,辛街村村民对该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改革的意向非常大,通过走访当地乡、镇、村委会以及该村农田水利设施施工方等各级负责人,各级负责人对本计划方案非常支持,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综上所述,以辛街村为代表的普通村庄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突出,迫在眉睫,其问题解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际运行

结合辛街村的实际现状,通过可行性分析并初步引入新型竞标机制到该试点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中,争取通过研究探索取得该试点成功运行,并向其它村庄推广应用,以期解决云南山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

在辛街村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引进特色竞标机制后,通过广播、板报、动员会议等方式大力宣传,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不仅自愿无偿加入对老旧沟渠等设施的清理整改活动中,还尽可能的为施工队的各项工作提供便利。在与辛街村政府干部多次对新型竞标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讨论后,在村政府的号召下,辛街实验中学的若干名学生和村民都自愿义务加入试点活动中。初步完成了淤堵闲置渠道的清理,为来年春耕以及下一步管护权的分配打下了基础。经多方努力,确定了在辛街村初步引进管护权竞标机制。

经与辛街乡干部多次研讨后,确定了于2014年10月(即“小春”耕作期)在辛街村初步引进管护权竞标机制。经多方努力,筹集到部分资金,对一些灌溉枢纽进行了维修和重建。

2014年10月,辛街村竞标机制正式启动,村民积极参与管护权竞标,辛街村共分出7个标段,择优选出中标人后,由中标人牵头组建管理维护团队,辛街村委会与中标人签署了管护合同。随即进入责任管护期。在之后的一年内,在村民竞标管护期内,项目组对管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2016年初汇总结果如下。

1.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断水天数由原来每年平均超过80天减少为13天;

2.在发现破损点一月内未修复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面积为0㎡;

3.村民获益。原来每季度每亩田上交的用水费200元降低为招标时支出的管护费每亩100元,且基本无断水烦恼;

4.管护团队获益。由于有管护团队细致检查,及时修复,7个管护团队仅有1个管护团队费用持平,其余均有盈利,提高了村民积极参与下个管护期的热情和动力。

云南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是一项长期战役,其建设和管护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护体系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不仅需要地方的积极配合,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必经之路。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山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问题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也希望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权竞标机制试点继续实行,总结完善并得以推广,切实解决农民的灌溉用水问题,实现云南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云南的农业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 论转轨时期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方式与创新[D]. 中国海洋大学, 2005.

[2]银洪, 张添, 姜兴伟. 从西南地区干旱反思我国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现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s1):160-162.

[3]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突出“网”[EB/OL].中新社,2007-07-09

[4]周杰.农村水利参与式管理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

[5]袁庆明. 资源枯竭型公地悲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5):9-13.

[6]冯侄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答问[EB/OL].中国政府网

[7]陈杨东.云南统计年鉴2012,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M]2012.(9).

[8]王舸.云南统计年鉴2013,云南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M].2013,(9).

[9]王舸.云南统计年鉴2014,云南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M].2014.(11).

[10]程国平、刁兆峰.管理学原理[M].2010.(10).

[11]张万诚.云南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J].灾害学.陕西省地震局,2013,(1).

作者简介:

上一篇:物料发放操作规程下一篇:韩愈名言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