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推荐14篇)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1

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我局将“十三五”期间建设任务剩余27.5万亩全部启动。因我县脱贫攻坚“摘帽”,按照脱贫攻坚涉农资金整合要求,全部纳入扶贫项目范围。

项目涉及阮桥镇、双庙镇、倪邱镇、洪山镇、桑营镇、清浅镇、坟台镇、三塔镇、税镇镇、旧县镇、双浮镇、三堂镇等12个乡镇,涉及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8257人。经公开招标,项目总中标报价近2.26亿元,工程内容包括新打机井2333眼;新建800mm涵管桥466座,1000mm涵管桥525座;新建3米跨农桥140座,4米跨农桥89座,5米跨农桥24座,6米跨农桥40座,8米跨农桥1座;新建3.5米宽田间道89087米,4米宽田间道156742米,5米宽田间道910米;沟渠清淤16949米;护砌256米。

项目工程于201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截止6月20日晚,共完成机井721眼;800mm涵管桥119座;1000mm涵管桥154座;3米跨农桥47座;4米跨农桥29座;5米跨农桥6座;6米跨农桥15座;8米跨农桥1座;3.5米宽田间道路灰土基础31151米、砼路面2442米; 4米宽田间道灰土

/ 3

基础87190米,砼路面18465米;5米宽田间道灰土基础910米。清淤完成1100米,整体施工进度约28%。

一、当前该项目主要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因5月中旬阴雨天气和午收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偏慢。

(二)、由于全国进入防汛期,河内禁止采砂,导致沙子、石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且供不应求,对工程进度特别是混凝土工程进度存在较大的影响。

(三)、雨季即将来临,可能给施工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采取措施

(一)、继续紧盯各施工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加派施工班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指导各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在雨季来临之前将桥、清淤等时间周期较长的工程优先完成。确保8月底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有建设内容。

(二)、继续加强局领导班子督查力度,同时要求我局派驻各工地的工作人员必须吃住在工地,督促施工单位施工,并确保工程质量。

(三)、按照6月15日报县政办项目阶段任务分解表(6月中旬完成总体工程量25%,6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35%,7月中旬完成总工程量60%,8月20日完成总体工程量100%。)制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考核办法,对未能按要

/ 3

求完成任务的施工单位进行处罚,同时针对工程质量问题,对监理单位进行处罚。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2

1 困境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持续推进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 早已被列入国家议事日程之中。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以及诸多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 目前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从江苏省扬州市农田建设现状来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建设投资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前, 扬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开发中关于农田配套设施投资的标准比较低, 无法完全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今, 扬州农田建设实行的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执行标准, 但这个标准只适用于中低产农田改造标准, 如果按照现行投资标准进行农田改造与建设, 势必会形成所谓的“辐射区”与“核心区”, 辐射区的水利工程严重配套不足, 进而导致该区农民收益不均, 引发其不满情绪。

1.2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度不一致

近年来, 扬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直将重心放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 对交通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体规划等没有予以应有重视。在一些项目区, 常能看到农田配有建设标准比较高的混凝土质田间道, 但连接田间道的村庄道路却路面不平、泥泞不堪、损坏严重。也经常能看到村庄间杂草丛生、垃圾乱倒等环境不良现象。这与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明显不符, 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时间一久, 势必会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造成不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想获得实效, 必须要与农村公路、危房改造、环境改造等农村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3 公众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农民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耕种主体, 他们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最有发言权。而建立完善、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是促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满足农民生产需求、吻合当地耕种实际情况的重要保障。农民享有充分的话语权、知情权和选择权, 他们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促使相关部门编制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建设规划设计。然而, 目前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立项论证在很多情况上并未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 导致规划设计属于“闭门造车”, 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情况, 比如灌排系统难以与周边的田间道路、水系有机融为一体, 进而影响建设进程。

2 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应在国家大政策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整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 促使项目得到保障

要想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进程有序运行, 必须整合项目资金, 严格按照规划区域产业进行合理投入, 这是重点, 也是难点。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属于政府行为, 所以, 市、县各部门应按照“统筹规划、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凝聚力量”的建设要求, 加大建设资金的配套力度, 确保各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同时,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借助“三资”的力量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形成合力促进建设进程的有序推进。

此外, 要围绕丘陵、安大线等区域突出生态有机农业、优质粮油、花卉苗木、高效蔬菜及经济林果等产业板块, 合理配置项目安排, 通过连片开发、集中投入的做法, 建设大规模的高产稳农田和高效产业园区, 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色。

2.2 构建协调统一的建设机制, 与建设新农村步调一致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单靠单个部门就能完成, 所以要求扬州各部门协调统一, 统筹规划, 在资金方面做到建成一片、见效一片, 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首先, 要加大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在农田整治、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系统、林网配套和居民点整理方面苦下功夫。这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核心, 要由国土、水利和农发办等部门密切合作, 共同开展。其次, 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措施, 包括农业机械推广、测土配方、防病虫害及培育优良品种等, 力争在3~5 a内显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果, 由农业部门承担此项工作。再次, 做好后期管护工作, 将新修建的井、坝、桥、路等基础工程设施移交给村组等农村基层组织, 号召村民的力量维护保养这些设施, 运用它们提高生产质量和生活质量。

2.3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健全、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能够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符合当地农民的生产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首先, 相关部门要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力度, 将这项工程的内容与意义告知广大农民群体, 使他们了解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征求农民的意见, 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规划设计、现场勘查, 到新增耕地的培育耕耘,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各个环节, 都要深入农民群体中进行调查, 提高农民参与的整体效果。再次, 构建科学合理的矛盾协调机制。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在农田基础设施布局、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面可能会遇到种种矛盾与冲突, 所以, 必须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矛盾协调机制, 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毫无疑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诸多细节, 它不是单独的项目区建设, 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孤立领域, 而是要融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中, 召集各方面力量, 方能见到明显的建设成效, 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真正实现。

摘要:作为土地整治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保护的提升与延伸, 对于强化耕地资源保护,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国家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的颁布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直接折射出国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高度重视。由此, 根据已有工作经验, 结合江苏省扬州市的农田建设现状, 研究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我国加强土地安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出绵薄之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必要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35-02

一、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

所谓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在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适合于农村集中连片和生态良好,高丰收,设施配套、抗灾能力强,与当地经营方式相配套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必须要以国家的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作为积极的引导,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进行个别化整治。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态环境与农业的数量和质量并重,并积极发挥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合实际,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容主要有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土地平整、田问道路与生态环境保持等5项工程。具体组织形式是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企业竞争介入、相关部门配合,然后通过农民积极参与,老落实共同的责任。同时在“十二五”时期,国家又提出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任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面临在大家面前的挑战也十分严峻,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正好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大地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祖祖辈辈得以安居乐业的家园。她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财富和精神文明财富,也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现代农业要发展,首先就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继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又不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粮食短缺,我们应该着眼于实际,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然后来建设我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作为粮食补充的重要途径,其肩负的作用是不可轻视。可以说,基本农田的建设计几乎是耕地中的精华,也是保证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底线,它承担着我国全部的粮食生产任务。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可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些土地利用形态破碎、零乱,使得我们可作为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低规划中也提出,建设有利于项目区农民耕作技术及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该规划设计项目区通过实施河道治理、排灌工程、土地平整、兴建机耕道及生产便道工程,可使当地群众受益,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后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这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管理现状

新时期,我国积极推进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基本实现了由田、路、水、林等综合整治,几乎有2亿多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成,其中粮食平均亩产提高10%-20%,生产成本也相对普遍降低10%-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目前正在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企业或者个体,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算重建轻管。基本农田建成后,很少认真研究过如何进行科学化管理,出现的直接问题便是不到两年左右,水渠出现裂缝,当然更没有人来进行维修;还有极少数农村,把高压线上的线就偷走了,水泵也不敢放在井里。可以看出当地有些人的素质极低,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如果在后期不进行管理,群众根本得不到实惠。要想使项目成为“民心工程”,唯一的途径便是加大农田建设项目,做好后期的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对策

1 提高管理的思想认识

据有关数据显示,要经过1.2万年到4万年时间才能形成良好的土质,但是如果想随意破坏还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所以,对于每个农民朋友而言,提高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思想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必须要进行科学管理,不然,花费的大量金钱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灰烬。加强绩效评价制度,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项目实施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和提高项目实施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因为只有在懂得管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科学、规范的管理,也才能在项目实施管理工作中运用农业新技术设备,新服务手段,来实现农业的稳产高收。而且,国家政府部门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特别在今年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宣传主题,其目的就是增强全社会的国家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民众对土地的节约,促进科学发展,在建设已有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项目实施管理中,要提高项目实施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让化过的钱不要白化,切实把管理做彻底做下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 加强法律监督,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以法律约束是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问题的当务之事。尤其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城乡二元化趋势的明显加剧,大片优质的耕地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代替。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只有加强法律监督的力度,才能有效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基本农田四级管护网络,完善土地管理综合监管平台,形成查办、监督等一体的法律体系。突出动态巡查,强化执法监察,严肃政纪法纲,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不断提高土地基本国策的意识,切实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确保“建成一块、保护一块”,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在改善耕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安排建设预留区,强化土地调控管理和用途管制,严防宽打窄用、多圈少用、违规冒用等问题发生。积极引导新上项目和规模较小项目首先使用存量土地、闲置土地以及利用效率较低的土地,突出保障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等重大项目用地,不断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搭建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的新平台

面对用地需求逐步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压力,积极探求与时俱进的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实施管理措施,搭建实现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实施管理保护工作平台,项目承担单位在基本农田的地块处,设立公示牌、村保护标志牌、田块标志牌等,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公告,利用各种媒体开展项目实施宣传工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并在沿主要道路两边的基本农田地块埋设基本农田区界址桩,以此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量的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4 加强基础建设的管理,提升队伍素质

科学的管理,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中强调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队伍的素质问题。因此,当地政府,应该把提高农民或者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放在核心位置,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或者组织他们到别的基本农田去参观交流,学习经验,把有效的、科学的项目实施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学到手,可以回到家乡,再为其他农户做经验交流、和短期培训。只要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了,意识增强了,实现科学现代化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五、结语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4

入冬以来,我县共投入劳动积累工255万个,投入资金642.69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670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6件、地窖274件、旱地水池251件、岁修1358件、防洪沟970件、排涝沟801件,增加蓄水2.56万立方米,解决了1.58万人和0.79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二是完成坡改梯500亩、造林1.52万亩。三是改造中低产田地3.13万亩。四是新修和维修公路160公里。五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6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5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万亩,保护农田2.4万亩,除涝0.61万亩。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早安排、早部署。我县高度重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一是早在2003年10月底,县政府就责成县水利局抽出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项目进行勘测,提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初步意见。二是在全市召开2003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前,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11月中旬,召集了有关部门就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以彝政发〔2003〕34号文件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下达,就工作措施和时间要求进行了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到工作早计划、任务早落实、群众早行动、工作见实效。三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及时将任务措施落实到项目、到技术人员,全县在12月中下旬就迅速掀起了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所有建设工程在4月初就全面竣工。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为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利局局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组”,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部门直接抓。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还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发计、财政部门负责按工程进度划拨资金;审计、监察部门负责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项目上;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时竣工。同时,县水利局还对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分工合作、任务到人的工作制度,工资实行浮动,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除扣发工资外,还采取措施及时给予调换,作待岗处理,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宣传部、广电局和县水利局等有关职能部门采用电视、广播、报刊、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设意义、筹资渠道、技术规程等内容进行宣传,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发动群众,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抽调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与干部群众和村民进行交谈,采访报道,广泛宣传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从而鼓舞了广大群众的工作干劲,使广大村民深刻认识到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自己出力,自己享受的思想,在全县形成了“村村有项目,社社有工程,户户有任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良好局面。

(四)抓样板,树典型,推动工程全面开展。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水利部门派出了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社实地勘测、选点和技术指导,对坡改梯、河堤、防洪排涝、人畜饮水、地窖、水池等具体工程,还要求技术人员定项目、定措施,以点带面,搞好样板建设。样板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连片治理。全县共完成人畜饮水工程、地窖、旱地水池、防洪沟等项目建设县级样板85件,乡级样板153件;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县级样板1255亩,乡级样板2853亩,有力地带动了大面工作。

(五)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要求水利局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做到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使重点工程能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一是要求技术人员要以工地为家,住在工地,在切实搞好技术指导的同时,还要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施工,不得徇私舞弊,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与工程建设人员签订《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县工程检查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进度,真正做到水利工程建成一件,投入一件,见效一件。

(六)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我县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兼顾、各记其功”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一是切实做好项目储备上报,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全县共争取到上级投入资金313.89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64.7万元,省投入36.3万元,市投入112.9万元;二是整合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250余万元,在不改变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整合使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三是努力克服财政困难,挤出资金115.45万元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四是按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的要求,组织动员农民集资213.34万元、投工投劳255万个,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许多县级配套资金难以就位,致使部分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同时,由于群众较困难,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部分靠群众集资投劳的“千家万户工程”进度缓慢,不能及时投入使用。

二是少数乡(镇)对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工作精力不集中,责任感、紧迫感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导致一些重点工程启动晚或工程进展缓慢。

三是部分乡镇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对建后交付使用的工程,就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管理,制定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或村规民约,使工程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做到以水养水的思路不活,办法不多,致使部分水利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应有有经济社会效益。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今冬明春,全县计划兴建各类水利工程2813件,完成总工程量125.46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将实现新增灌溉面积0.9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7万亩,改善中低产田地1.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58万亩,解决和改善2.78万人和1.2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工作中拟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县情,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制定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并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二)继续加大筹资力度。一是做好项目的储备上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用足用好国家水利建设资金;二是整合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整合使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引导各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按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的要求,正确引导农民采取集资、投工投劳等办法,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强化技术指导。及时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基层,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责任制,加大质量监督力度,严格中间检查和验收环节,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真正做到建一件、成一件、发挥效益一件。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5

始终不渝地抓好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记全省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析会

11月2日,全省第四季度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析会在瑞安市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情况,部署了下一步工作思路.省厅副厅长张延华、省厅耕保处、省土地整理中心、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人和各地区分管局长、耕保处处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作 者:瑞安市国土资源局 作者单位:刊 名:浙江国土资源英文刊名:ZHEJINAG LAND & RESOURCES年,卷(期):2007“”(11)分类号:关键词: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6

各位领导:

山西凌志达煤业有限公司二00四年经过采煤方法改革和生产环节系统技术更新改造,生产能力由60万吨/年,提高到120万吨/年,井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工人劳动强度明显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目前井下生产作业主要集中在六采区,六采区是矿井的最大一个采区,也是3#煤层开采的最后一个采区,采区面积3km2,地质储量1600万吨,可采储量1000万吨。目前,六采区有一个轻型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另有两个岩巷掘进工作面。矿井采用双斜井单水平分区式的开拓方式,主斜井承担矿井的运煤、行人、通风任务,付斜井主要承担下料、通风任务,两个斜井均为进风井,另有立井为专用回风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扇型号G4——73——No25D,最大排风量4100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级。)煤层具有爆炸性,无自然发火倾向。主运输方式为皮带运输。矿井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地面电源分别引自东田良变电站和慈林山变电站,井下从中央变电站到采区1#变电站均实现了双回路供电。

我矿曾获得过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的荣誉称号,在以往的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过较好成绩。近年来,新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颁布试行以来,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矿井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到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总结起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宣传教育,组织对标准化内容的培训学习,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新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颁布以后,我矿于2004年9月份组织矿科队领导干部及安监员、质量验收员对标准化内容进行了认真培训学习,要求矿科领导亲自授课,逐条、逐项对标准化内容进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做到了对标准化内容的全面了解,达到了本岗位应知应会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全矿广大干部职工中大力宣传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对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干部职工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以此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在矿井全面开展。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各级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素质和安全文化素质,为矿井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矿井实际,进一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内容进行分解、修订,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便于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验收操作,根据矿井队级机构设置情况,以《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为总则,对标准化内容进行了重新分解修订,使之落实到基层单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促使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各项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安监员、质量验收员现场把关,从基础着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要求贯彻 到生产现场,注重现场每一环节、每一工序按标作业,按章操作,夯实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

三、按照标准,评估安全质量现状,设法整改

公司在组织对矿、科、队三级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培训和对照标准修订各系统环节安全质量验收标准的同时,深入到安全生产实际逐项进行评估,寻找与标准的差距和不足,通过严格细致的比较,全矿共查出与标准差距和不足的问题共200余项,分别按不同的区域和管理范围分解到科、队、组并责成各单位限期整改。

为了更好地搞好标准化工作,我们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在宽缝处加轨头进行焊接办法,这样就满足了安全行车的需要,虽然与标准略有差距,但实际运用中减少了事故率。

过去我公司回采工作面支柱的支设都是凭打柱工目视确定柱距、排距和直度,实施新标准后,他们都拉起了线绳,拉起了卷尺,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现在他们不依靠额外手段也能将支柱支直、支匀。

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现在井下各环节安全状况和环境条件都得到较大提高,改变了过去管理粗放无序的状态,促进了各工种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极大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体系,严格安全质量的验收和控制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安全生产,其实施及控制还是依靠职工,因此,我矿针对安全质量标准先后出台了《各作业单位班评估制度》、《安全质量考核评分办法》及《安全质量考核办法》等系 列制度,规定每班班后作业面质量验收员、跟班安监员,带班长对现场安全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验收,单项考核,综合评定,月终总结。并以班评估积分作为月度验收的一部分。对达不到规定或打分低于2级要求的给予严厉的惩处。

与此同时,公司还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与收入分配、干部考核与使用严格挂钩,每月都要对安全质量搞得好的单位颁发流动“安”字旗和金额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搞好安全质量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职工做好安全质量的热情,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生产。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7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

1 多举并措, 建设高标准农田

1.1 抓组织保障, 促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2012年, 邵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分管农业副县长为指挥长, 相关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 专门负责领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项目规划设计时, 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亲临项目区调研, 分管常委、副县长自始至终指导项目的规划、报批、招投标和监督管理, 并多次带队督查, 发现问题, 立即责令整改到位。二是精心组织。从项目的规划设计、用地协调、施工放线到项目开工建设, 制定了严密的工程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县农开办会同项目乡镇组织召开了项目区干部群众座谈会, 做好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群众思想工作,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2 抓科学规划, 促“二个聚集”

邵阳县坚持“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的要求, 注重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突出重点, 科学规划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一是资金向高标准农田聚集。该县农开办按照“资金不变, 渠道不乱, 统一规划, 各司其职, 各记其功”的思路,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 先后整合水利、农业、林业、国土等涉农部门资金8 600万元, 在项目区集中连片, 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全县粮食主产区。二是项目向主导产业区聚集。该县农开办按照“扶持政策向规模粮油企业倾斜, 项目向主导产业区集中布局”的要求;围绕该县粮食、烟草、油茶三大主导产业科学规划, 确定了1 466.67hm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下花桥镇粮食主产区实施, 切实促进了粮油企业增效、专业合作社壮大、项目区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

1.3 抓工程监管, 促质量提升

项目工程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命线。一是“阳光”招聘施工队伍。邵阳县农开办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暂行办法》的规定, 在纪检 (监察) 、财政、审计、发改组成的监督小组的现场跟踪监督下, 委托湖南省正源招标代理咨询公司严把资格审查关、招标文件审定关、标底编审关、评标定标关等程序, 确定中标人和标段。二是完善“三制”监管工程。建立原材料准入制。工程建设所有的沙石、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必须是符合标准的材料, 施工管理人员随时抽样检查, 不合格的一律退回。建立项目施工监督制。三是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制。凡工程质量不合格者, 坚决不予验收及结算, 责令返工, 直至达到合格为止。工程结算时, 按造价的10%预留质量保证金, 运行一年后, 工程无任何质量问题的, 退还保证金。

1.4 抓制度建设, 促资金安全

一是严把制度关。邵阳县农开办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 严格按照“四定”、“三专”、“四统一”、县级报账制等制度, 管好项目资金。同时, 创新出台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拨款申请制度, 验收评分标准和评优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保证资金足额到项目。二是严把核算关。县农开办资金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项目规划布局和工程材料编制, 及时了解工程资金需求, 及时调度工程资金, 保证专款专用, 防止资金挪用;规范项目管理人员、资金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共同签字报账程序, 确保资金按工程需要运作, 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三是严把监督关。无论是项目资金的筹集, 还是工程款的拨付, 工程的决算等, 都严格按程序审批, 逐级把关, 层层监督;主动请审计人员深入项目区现场评议和追踪审计, 确保审计不走过场;对账务手续不全或报批手续不齐全的建设单位, 及时进行查处纠正,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确保项目资金按项及时拨付到位。

2 成效显著, 打造粮食生产“洼地”

2.1 粮食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2011年至2012年度, 邵阳县在下花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修灌渠、排渠、田间渠道、U型渠道等现代化渠道58.64km, 新建拦河坝6座, 山塘防渗加固13口, 新建机耕道24.9km, 新植国外松133.33hm2, 建设1 466.67hm2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00hm2, 改善除涝面积666.67hm2,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6.67hm2, 年节水量65万m3。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抗旱防汛能力明显提高。

2.2 粮食生产效能明显增强

邵阳县下花桥镇1 466.67hm2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建成后,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 866.67hm2, 新增双季稻种植面积1 200hm2, 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36万kg, 新增油料农产品新增75万kg;新增产值1 035万元, 农民纯收入增加398万元, 年直接受益农户20 000户;通过项目实施, 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了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的目的。

2.3 农民种粮技术明显提高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中, 邵阳县围绕粮食、烟草、油茶、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做文章, 加大对农民种植优质稻等种养技术的培训。县农开办编发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技术培训资料》2 000余册, 培训农民5 000人次;通过培训, 实现了组组有技术员, 家家有技术能手, 提升了农民素质, 达到了以科技武装农民头脑的目的, 转变了农民生产观念, 为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升

邵阳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 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带动了全县种粮大户的增加;一是催生了种粮大户。通过项目实施, 催生了一批种粮大户, 如下花桥镇五里村吴爱国以480元/667m2租赁流转本村水田6.67hm2, 种植优质稻。项目区新增32户种粮大户, 流转农田233.33hm2。二是吸引了外地种粮大户。通过项目实施, 先后吸引了常德、永洲、新邵等外地种粮大户到项目区来考察、租赁流转农田种植水稻。其中, 东安的种粮大户魏启才在徐家项目区跟农户签订28hm2流转农田合同, 规模化种植水稻。三是扩大了双季稻种植面积。通过项目实施, 项目区新增双季稻800hm2, 新增粮食100万kg, 新增产值320万元, 农民纯收入增加130万元。

参考文献

[1]吴年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初探[D].江西农业大学, 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8

一、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

立足于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采取有力措施,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突出向粮食主产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聚集。一是要求各省区农发机构将土地治理项目的财政资金,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县特别是谷物主产县集中,继续向《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倾斜。二是要求除河北、内蒙古、西藏、青海等生态保护任务较重以外的省份,安排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资金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90%。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下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72.43亿元,其中用于13个粮食主产区119.49亿元。

二、优化建设区域布局

围绕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重点,统筹考虑土地、气候和生物资源分布状况,将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向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重点开发区聚焦,兼顾生态资源环境有一定恢复能力的保护性开发区,严禁在生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的限制性开发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继续提高投入标准

为强化公共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从201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实现并轨,统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适当提高了亩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提高到以省为单位加权平均为1100—1300元,比2013年提高了近10%。同时,允许将2003年(含)以前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范围予以提质建设,其中1988—1998年(含)建成的项目区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超过1000元;1999—2003年(含)建成的项目区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超过800元。

四、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机制创新,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及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独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2亿元,在14个省(区、市)支持169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交由农民股份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不断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更加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着力提高农发资金使用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一是继续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各地农发机构严格执行项目申报、择优选项、评估审定、资金和项目公示、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县级财政报账和工程管护等各项制度,切实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行为。二是改进和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把绩效管理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实现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步伐。

学习标准化班组建设落实情况汇报 篇9

在接到《标准化班组建设经验做法的通知》后,我车间迅速组织人员学习、落实。为了进一步强化“双基”工作,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安全供水,我车间在班组建设上想办法,切实强化过程监控和细节管理。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制度标准,强化制度保障

标准化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制约,公司注重强化班组执行规章制度的效能,制定修订了《车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车间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车间应急预案》、《车间安全操作规程》、《班组组织机构成员职责》、《车间生产操作规程》、《车间配电室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使工作要求标准化,保障班组的规范、健康、高效运行,并制作成标识牌悬挂于墙上。

二、规范工作步骤,制定环节标准

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针对变电站、中控室等班组编写了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流程图,健全班组各项记录资料。班前班后会后记录、设备运行巡检记录、水质浊度余氯温度报数记录、运行日志记录等,以记录为载体,对值班人员的交接班、巡视维护、操作、检修各个工作环节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步骤和标准,督促日常工作深化细化,以工作实际充实记录内容,使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三、设备资料数字化

设备维护检修记录、资产盘点登记、安全隐患的发现与排除等数字化资料都录入电脑系统,使维修更快捷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制作各类标识牌提高设备的规范性

根据标准化班组建设的要求,我车间统一制作了各类标识牌,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加药间、进水泵、废水泵等都有了标识牌,上面标注了设备名称、工艺流程、原理、设备数据等,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对车间内管道加注箭头,标明水、气、料的流向,配电室墙上悬挂电气系统图。让员工看到企业对班组的投入,体验到生产环境的整洁、舒适和美观的好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生产,极大提升了机室的标准化建设水平。

五、系统学习培训,深化素质提升

结合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公司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对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改进的程序步骤、安全生产以及业务技能进行了系统学习。组织员工到电业局进行电工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持证上岗,使员工学习技术更加切近实际,巩固学习成果,极大地提高岗位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了员工的安全素质。

蔬菜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10

**县农牧业局

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制定的蔬菜生产计划,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一手抓品牌建设,一手抓标准化制定落实,为保障我县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作了一系列扎实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局党组非常重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早在年初,李局长主持召开局党组会,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了具体安排:

1、要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

2、要打造我县蔬菜品牌。树立“绿色、有机、无公害、安全、环保、营养”的质量意识。

3、要进一步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会上成立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工会李主席任副组长,经作站、农检中心、植保站、农技站、执法大队等相关站股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股,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了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我局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办培训班传授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今年共举办标准化生产培训班24期,培训人员4600余人次。二是设立宣传栏宣传无公害生产技术。在有关乡镇村设宣传专栏12个,专题宣传32期。三是印发资料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为了增强菜农质量意识,推行“六统一管理”,我县共印制6000余份宣传资料发放到菜农手中。群众非常拥护,有力推动无公害蔬菜生产。

三、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技术保障。为此,各业务站股协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股,共制定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32个,其中蔬菜12个。

四、引导专合组织及业主大户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近年,我县品牌农产品发展因投入不足,已落后周边县市,这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非常不利。为此,我局积极鼓励有基础的专合组织及业主大户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今年,已经申报认证绿色农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其中蔬菜2个,涉及蔬菜品种12个。加上原有的数量,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1个,面积达到14万亩;绿色农产品3个,面积达到4000亩。

五、按照市场准入要求,积极开展产品质量检测。省政府要求2011年10月起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开展市场准入准出,按照要求,我局将县城农贸市场,**乡、**镇、***等生产基地纳入监测范围,把城南、花林、元山市场,好又多、王府井、北人等超市纳入监测重点;由县农检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生产企业、专合社、业主大户等抽样检测。同时,在**乡、**镇、***等生产基地督促建立农残检测室3个,覆盖核心基地8000亩。截止目前,全县共抽取果蔬样品1080个,检测合格率达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向好。

六、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从种到收涉及一系列环保、投入品、加工、仓储、运输等管理制度,各环节农事操作都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为此,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股

专门为**乡、**镇、***等核心生产基地制作了质量保证制度7个,共21个牌匾。对规范无公害生产起到了制度上的保障作用。

七、主要问题与建议;

1、资金缺口较大。我局开展全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需预算经费50万元;县财政今年仅预算了10万元,加支农资金10万元,共计20万元,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到我县农产品的品牌认证和监督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是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分项目之一,该检测站建成后可测农畜水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该项目国家投入购置仪器240万早已到位,现面临二个问题:一是场地问题得不到解决;二是县级配套60万元迟迟不到位;虽多次向县委政府汇报,至今仍未解决。导至这一惠济全县老百姓的民生工程不能及时投入使用。

3、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就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安全与否,我县目标考核至今未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基层政府考核范畴。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11

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份率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自2009年7月份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找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它不仅是土地、劳力资源等“硬件”的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等“软件”的集成。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田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同时也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少数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认识不足,群众筹资投劳难以落实。土地治理项目名义上农民是实施主体,实际上是以县级开发部门或乡镇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的。由于实施主体和利益主体不一致,农民分散耕种和外出打工劳力多,难以组织其投工投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和绩效。

2.投资标准偏低

目前项目开发中农田配套设施投资标准偏低,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执行的标准是中低产农田改造标准,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按现行投资标准改造后的项目区,往往会形成所谓的“核心区”和“辐射区”之分。造成辐射区水利工程严重配套不足,形成“断头路”、“断头渠”现象,项目区群众受益不均。

3.耕地难调,质量退化

延长土地承包期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难以调整。按照“统筹规划、集体资金、连片开发”的原则,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打破原有农田划块,重新调准农田分配,往往有些农民不愿接受。另外,在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中,对新增耕地质量要求有所忽视。且大部分采用机械方式开垦,土壤原有结构被打乱,土壤养分含量低。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为追求较高的生产效益,进行掠夺式耕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绿肥等有机肥料,使得耕地质量大幅下降。

4.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由于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投入资金有限,农民投入难、地方财政资金紧张,近几年,国家农发办规定的亩投资标准难与国家农发办2004年出台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相对应。由于亩投资标准相差较大,虽然我国许多项目区采取了集中资金、整合投入等措施,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规模仍然不大,速度依然很慢。

5.规划设计不合理,注重硬件,忽视软件

在建设标准农田中,农业综合开发较普遍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等有形实体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均精心布置,工程做得精、细、实、优。与田间工程相比,土壤改良、科技等软件措施略显不足,没有真正达到综合配套的要求。科技措施等无形投入的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只能算是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没有真正体现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有的地方设计未从实际出发,存在着路渠建成后“进水渠不进水,排水渠不排水”的现象。

6.建设有力,运营乏力

在现行的农村分散经营体制下,大部分村镇经济基础薄弱,许多建好的工程由于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高标准农田发展不可持续。一些项目工程在建设当期当年,无论工程的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形象,都可算得上是精品优质工程,一旦后续管护工作跟不上,工程破损扩大,高标准就会转化为低标准。一些通过土地整理建成的标准农田,也由于后期管护不到位,导致整理好的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抛荒现象。因此,有效管护,持续运营,长久发挥效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目前,不少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必须进行广泛宣传。

2.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树立“高”的理念,不可与中低产田改造的模式相等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提升,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借鉴意义。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与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画等号,用中低产田改造的思路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模式、机制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和总结,通过建立实验示范区来加以验证。既要充分利用以往中低产田改造搭建的平台;又要深刻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毕竟与中低产田改造目标不一,一定要有新理念、新思路,绝不是增加点投入就能解决问题的。

3.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全面规范,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又要注重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要从适应当地地形地貌条件出发,从方便农业生产与生活、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节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方便运输、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布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应有利于改善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资金保重点。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照项目管理的优势,主动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整合平台,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和“资金渠道不变,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部门和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巨大合力。

5.整合项目,综合资源。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复杂,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力,以县区为整合平台,以涉农项目为依托,坚持综合开发的原则,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通过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科学选点、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规模开发、综合资源、分别利用、渠道不變、归口申报、县级负责、有序推进、整体验收、各记其功的项目建设机制,有效整合涉农项目,综合开发资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结构调整、特色示范的亮点,科学发展、持续利用的亮点。

6.创新机制,处理解决好土地流转等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愿,让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各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应依托资源和产品比较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发展优势农产品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系,做到藏粮于田。走出一条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融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之中。应正确处理适当提高标准与经济适用的关系,探索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和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确保国家投资效益的长期发挥。

7.加强管护利用。要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创新建立一种新型的管护机制。一是法律保护,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予以重点保护。二是明确管护主体及责任,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建立统一的、规范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永久性标志牌,标明工程的范围、面积、主要设施及管护责任单位等。要办理好移交手续,县、乡(镇)、村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三是推广科学技术,搞好开发利用。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大力推广先进的、成熟的、品质优良的科研成果,坚持标准化生产,使改造后的农田实现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 张钢军, 张恩禄,侯宇.关于推进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10,(3).

[2] 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土地治理项目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3).

[3]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7,(2).

[4] 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进展顺利开局良好[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0.

[5] 湖南省攸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新一轮的粮食增长点——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调查与思考[EB/OL].攸州网,2009-09-29.

作者简介:周亮(1985-),男,湖南益阳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

(广西大学商学院)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现代高产农业发展为基本条件,是各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现在耕地在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也逐年下降,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达到扩大耕地面积及改善耕地质量的目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标准基本农田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耕地保护相结合,与粮食生产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对该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带动周围农业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建设,使田、水、路、林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如果出现恶劣气候条件的时候,比如有洪涝干旱灾害出现时,健全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很多损失。该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发展比较早的地区之一,管理好建设工程,使工程效应发挥至最大化,以此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1 该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在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及管理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许多方面没办法做到统筹兼顾。比如,一小型水库的浇灌涵管漏水,当地政府没有经过专家论证,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就自行拿出资金进行维修施工,结果导致维修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不能真正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

(2)新开工项目较多且多为重复工程,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导致工程中止,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工程纠纷。没有合理有序的规划,施工质量把关不严,工程管理混乱,整体技术水平偏低,致使部分工程存在很多质量隐患,如某镇新修的D40 田间渠道工程,本该属于农业开发项目,由市政府负责管理,但是市里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工程建成后没有人管理维护,导致该渠道内杂物堆积,严重影响了渠道的正常通水量。

(3)工程设计不科学,施工质量把控不严,管理不到位。由于前期个别地区资金紧张,财政预算少,导致部分设施建设设计标准低,再加上建成后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工程使用寿命短、利用价值低的现象,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专项资金的浪费,如部分田间道路工程为了省钱,把路的宽度和面层厚度都缩水了,道路修通后,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建成不到一年时间,路基塌方严重,面层脱落,严重阻碍中大型农用机械田间作业。

(4)新开工工程工期延误,进度缓慢,已完工工程年久失修。不健全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工程建设中由于沟通协调不到位引发的工程纠纷问题,严重阻碍了工程建设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使相关人员去解决这些问题,使之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利民工程[2]。

2 加强对在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监管力度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实行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广泛宣传,使各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向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2.2 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审批制度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

2.3 建立后期长效管护机制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项目所在地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工程日常的管理维护责任落实到村集体甚至个人。还要建立完善工程后期的维护管理制度,对已建成和新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及时划界,设立工程标志,绘制完整的工程现状图,并将工程现状图上传到数据库统一管理,做到永久保护。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2.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土地整治需加强其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其项目的信息报备制度要深度完善,确保制度健全,要加快推进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土地整治规划的建设和其数据库的管理实施不仅要与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保持同步,还要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保持同步。农村土地整治在土地整治中是不容小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测监管系统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较普遍的是对农田进行改造,建设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对该农田的建设情况需进行集中的、统一的、全面的、全程的监管,确保在线实时动态报备,切切实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现实性强。同时各地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价做到客观准确,对其年度完成的情况要纳入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2.5 加强制度管理

2.5.1 安全管理

各级组织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既要防止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设施的侵袭,又要防止少部分人为满足一己私利的人为破坏。

2.5.2 内业资料整理

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的文件制度必须完整、规范;设计图纸、变更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查验收结果、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应建档报备;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工程影像资料必须妥善保存。

2.5.3 工程设施管理

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相关设施,要按照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并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还要实施挂牌监督制度,设专人重点管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的工程项目尤其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制度有效落实,项目日常运行安全规范。

2.5.4 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做好日常开支预算,保证专项资金有效利用,还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召开听证会的前提下,结合群众意愿,适当地向农户和受益企业征收一定的养护费用,用于工程的日常维护。利用财政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群众主人公意识,使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公共设施。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经费管理,使农田设施能更长久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2.5.5 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地方部门必须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做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3]。

3 结语

质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根本保障,一个优质的工程建设必须使监督、管理等机制健全合理化,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各种程序规范化,必须做到合理施工过程,透明经费使用,严格项目工程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不出现豆腐渣和面子工程,确保成为优质的、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质量过硬的工程。在抓好项目质量的同时,项目工程建设的后期治理也很重要,必须增强意识,严格把关,做到“不出事故,不出纰漏”,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地发挥其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少帅,郧文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2(3):189-193.

[2]李丽平.关于辽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2(8):75-76.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13

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东风吹进我校以后,我校的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班班通”项目的实施,是我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有了很大的更新;电子白板的使用,方便了教学,丰富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图书的配置,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一些体育器材的配置,也让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尽管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投入越来越多,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班班通项目的使用,使学校的经济负担加重,电费、网络费用每年一万多元,还有耗材的费用等等。

二、学生数减少,而义保经费任然575元每生每年。

三、配备了音、体、美器材,但缺少音、体、美教师,所以使这些器材更多的时候成了摆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篇14

根据《开展全省标准厂房建设督查整改和预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度鄱阳工业园区共申报省级标准厂房建设资金项目3个,结合《关于报送标准厂房进展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江西 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由温州(鄱阳)商会牵头成立江西鄱商回归创业园科技有限公司来实施,总投资18016.69万元,用地面积126亩,于2015年11月18日主体开工建设,于2016年11月全部竣工。总规划面积106038.09m,其中框架结构厂房4层9栋,面积为44565.04m,钢结构厂房9栋(8米层高以上,计容面积45771.62m),研发大楼2栋主体7层附楼4层,面积为12807.6m,综合楼1栋5层,面积为703.63m,产品展示中心1栋5层2190.2m,目前已全部竣工,并入驻企业15家。申报标准厂房面积90336.66m,附属设施面积15701.43m,省批准标准厂房建设补助资金890万元,未将附属配套面积计入标准厂房建设补贴面积。该项目的投资主体为 回归创业园科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入驻企业名单:

1、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幅眼镜,框架厂房一栋,目前已

2、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服装,框架厂房一栋,目前厂

3、电气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电力设备,框架厂房一栋,安装调试;

4、电气有限公司年产300只电源保护系统,框架厂房一栋,目前设备安装调试;

5、江西美珍五金有限公司年加工30万吨废旧五金,钢构厂

222

222

2房一栋,目前已投产;

6、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服装,框架厂房一栋,目前厂

7、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只电子产品,框架厂房一栋,;

8、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服装,框架厂房一栋,目

9、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又皮鞋,框架厂房一栋,目前厂 10业有限公司年产500吨服装线,钢构厂房一栋,目 11筑电器有限公司年产200万极断路器,框架厂房一安装调试;

12器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米电线,钢构厂房一栋,目前设备安装调试;

13、江西吉达阀门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特种阀门,钢构厂房一栋,目前已投产;

14、江西大宇紧固件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紧固件,钢构厂房一栋,目前已投产;

15、江西双赢实业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精制大米,钢构厂房四栋、综合楼一栋、产品展示中心一栋,目前设备安装调试;

二、工业园区实业有限公司新建96072m标准厂房及4150m

22附属设施紧固件孵化园项目,该项目由工业园区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708.54万元,用地120亩,项目用于2015年11月主体开工建设,于2016年12月竣工。总建筑面积100222m,其中标准厂房2栋48036m(8米层高以上,计容面积96072m),附属设施4150m,申报标准厂房面积96072m,未将附属配套面积计入标准厂房配套面积。该项目的投资主体为鄱阳工业园区实业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2016年3月二栋标准厂房建好后,园区引进的 实业有限公司看好工业园区实业有限公司建好的标准厂房,并于2016年4月27日与工业园区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标准厂房的转让协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8条全自动生产线,拥有自主著名品牌“ 威”,目前二栋建好厂房8条全自动生产线

222

22投产,形成了日产270吨高档紧固件的生产能力,项目达标后年产值过3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为鄱阳工业园区的五金产业龙头企业。

三、业有限公司新建99434m标准厂房,附属设施7035m五金产业孵化园项目,该项目由鄱阳(温州)商会牵头成立江西固名实业有限公司实施,总投资15069万元,占地130亩,标准厂房34栋,面积为99434m,附属设施2栋面积为7035m。由于该项目因市场及招商等多方面原因,项目无法实施。

建议:因我县申报的工业园区紧固件孵化园标准厂房申报面积为96072m,申报资金为960.72万元,而省给予补助资金232万元,补助资金不足申报金额的25%,为支持我县五金机电产业发展,因此建议将省标准厂房补助资金补助给固名实业标准厂房补贴资金480万元调整给 实业有限公司新建96072m标准厂房及4150m附属设施紧固件孵化园项目,总计省级补助资金712万元,达到申报资金960.72万元的74%,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县五金机电产业做强做大。

上一篇:“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告家长书下一篇:资阳市职称改革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