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共6篇)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篇1

现将《〈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第一条根据《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省政府令第36号,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规定》第二条所称各类企业,包括城镇和农村的所有企业。

《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四项所称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编制外聘用的人员,在我省各类企业就业的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参保人员首次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龄不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年龄。

第三条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第十条第三款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缴费)有困难的,在一定时期内,缴费基数可适当下浮,并逐步过渡到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过渡方法和过渡期限,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实施。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减免基本养老保险费。

用人单位已发放参保人员工资并代扣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在按《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规定申请暂缓缴费时,其代扣代缴的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部分不能申请缓缴。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依据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码、缴费工资、与用人单位建立或变更劳动关系情况、供养直系亲属等情况,建立其基本养老保险档案。

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应包括: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初次参保和个人缴费起始时间,建立个人账户时间,历年从事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名称、种类、工作时间和文件依据,1992年1月1日后历年的缴费工资和参保类别,居住地址及联系方式,供养直系亲属及其基本情况等。

第六条经办机构依据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档案以及核发的证(卡),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记载的内容应包括:上一结息期末记入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本息、个人缴费累计储存额本息、做实个人账户部分的储存额本息;本结息期记入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的数额、做实个人账户部分的数额、本结息期历次记账的时间,以及本结息期的利息;期末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息、个人缴费累计储存额本息和做实个人账户部分累计储存额本息等。

按照《规定》第二十一条推算的储存额及其结息利息单项记载。

第七条参保人员个人缴费记入个人账户时,凡个人缴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以用人单位缴费实际到帐时间记账和起息;参保人员以个人名义参保的,以其实际缴费时间记账和起息。第八条参保人员在各经办机构只能同时保持唯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域流动的,经办机构应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及时为其办理个人账户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第九条1996年1月1日以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转业、退伍军人和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进入用人单位之月起,按照规定缴费并建立个人账户。1995年底前服役或者参加工作的,按1995年省和其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乘以12%,再乘以其1995年底以前的服役或者工作年限,推算储存额;1996年1月1日以后的服役或者工作年限,按此期间其服役或者工作年限、历年职工平均工资或者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工资、历年个人账户记帐比例,推算储存额,并与1995年底前的推算储存额合并,作为确定过渡性养老金的依据。

到用人单位就业的转业、退伍军人和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其1996年1月1日以后的服役或者工作年限推算储存额时,历年职工平均工资按下列方法确定:

1、199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按省公布的适用省和其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计算。

2、2006年7月1日以后,各适用按省公布的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第十条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个人账户的一个结息。记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按照省公布的当个人账户储存额计息利率计息。参保人员推算的储存额,按照省公布的当“推算储存额计息利率”计息。

每年7月1日后,经办机构应及时向参保人员发送个人账户清单。参保人员缴费工资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应按期记入相关证(卡)。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在未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到境外或者港澳台定居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可以一次性领取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退休后到境外定居的,基本养老金可以由其指定的代领人代领,或者存放在经办机构;提出一次性申领的,也可以将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余额一次性支付,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二条《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其中,45周岁前在管理或技术岗位上工作、45周岁后仍继续在管理或技术岗位上工作过的女工人,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的女参保人员,保留养老保险关系的女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居民户口的女参保人员,年满55周岁);

(二)符合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从事井下、高温、低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并达到规定年限的,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

(三)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设区的市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十三条《规定》所称的缴费年限指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和折算缴费年限。

实际缴费年限为当地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后,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足额缴费的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为当地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前,参保人员按照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

折算缴费年限为1991年底前参保人员从事井下、高温、低温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依照国家规定折算的连续工龄。折算缴费年限的计算,以参保人员按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时实际提前的时间确定,但不得超过5年。

缴费年限均以累计月数折算为年计算。

第十四条《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缴费年限15年和10年以上,分别指参保人员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合计数达到或超过180和120个月;《规定》第二十一条推算储存额的缴费年限,按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的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与折算缴费年限的合计数计算。

第十五条《规定》第十九条所称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最低缴费系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的适用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在此适用内,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使用的平均工资,均以省公布的上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

第十六条本意见第十五条所称最低缴费系数为参保人员从参加工作或参保至退休时各年的缴费系数的平均值。具体计算方法为:

(一)2006年6月30日前的各年的缴费系数均按1.0确定。

(二)参保人员2006年7月1日后各年的缴费工资均高于同期省公布的缴费基准数60%的,其各年的最低缴费系数按1.0确定。

(三)参保人员2006年7月1日后某年的缴费工资低于当年省公布的缴费基准数60%的,该年的缴费系数按该年其缴费工资与缴费基准数60%的比值确定。

第十七条《规定》第十九条所称计发月数,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确定。参保人员年龄未满40周岁的,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统一按40周岁的标准确定;参保人员年龄超过70周岁的,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统一按70周岁的标准确定;年龄超过表列某整数的,按下一档计发月数确定。第十八条《规定》第二十条所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所称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1+a2/A2+……+an/An)÷N

公式中,a1、a2……an为参保人员1992年至退休上一年各年的缴费工资;A1、A2……An为1992年至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各年的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N为参保人员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年底的缴费年限。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因欠费或少报缴费工资补缴费的,补缴费的各缴费工资只能与补缴时当年缴费工资合并计算缴费工资指数。其中,在退休当年补缴费的,补缴退休上一年年底前的缴费工资与退休上一年的缴费工资合并计算缴费工资指数。

原行业统筹单位的参保人员,以及1992年以后开始实行个人缴费的外省(市、区)参保人员流动到我省企业的,依照《规定》第二十条和本意见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时,起始时间均以原行业统筹单位和原所在省(市、区)实行个人缴费的起始时间为准。

第十九条《规定》第二十一条所称推算储存额的计算公式为:

推算储存额=1995年省和参保人员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指数×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12%+1996年以后的利息

参保人员推算储存额的缴费工资指数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1992年至1995年缴费工资指数=〔∑(Xn÷Cn)〕÷N

式中:Xn表示参保人员1992年至1995年间各年缴费工资。Cn表示1992年至1995年间各年省和参保人员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N表示参保人员1992年至1995年间的实际缴费年限。

原行业统筹单位和1992年以后开始实行个人缴费的外省(市、区)参保人员流动到我省其他企业的,1992年至实行个人缴费前的缴费工资指数,均按1.0计算;实行个人缴费至1995年底的缴费工资指数,按实计算。

(二)1985年6月底前各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均按照•1.0计算。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低于1.0的,1991•年底前各年缴费工资指数也按照1.0计算;大于1.0的,1985年7月1日后至

1991年底各年的缴费工资指数按照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

(一)、(二)项各年缴费工资指数的总和,除以1995年底前参保人员的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的合计数,即为确定的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推算储存额的缴费工资指数。

第二十条自2006年7月1日起,设置5年新老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参保人员退休、退职时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或生活费高于按原规定计发的数额的,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10%;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30%;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50%;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70%;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90%;2011年7月1日以后退休、退职的,按照《规定》的标准计发。在过渡期内,参保人员退休、退职时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或生活费低于按原规定计发的数额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一条《规定》第二十二条和本意见第二十条所称基本养老金原规定计发的数额,按下列方法确定:

(一)基础养老金按2005年全省和其所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数的20%确定;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确定;

(三)过渡性养老金以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并建立个人账户前推算的储存额,除以120确定;

(四)1995年底前参加工作并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的,按其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除以全部缴费年限,乘以2005年全省和其所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数,再乘以5%计算的调节金;

(五)按照参保人员1999年6月底前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缴费年限),每满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发给1元。

(六)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办理病退、按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有破产工业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以及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破产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办理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按每提前1年减发2%(不含个人帐户养老金)。

在按本意见第二十条确定退职人员原规定计发数额时,所用职工平均工资,均以2005年全省和其所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数为准。

第二十二条《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所称生活费的计算公式为:

生活费=(退职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最低缴费系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推算的储存额÷120

第二十三条参保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设区的市市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在接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的三个月内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经办机构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退休、退职次月支付相关待遇。

参保人员未达到退休年龄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规定》第十八条第(二)、(三)项条件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照本人1996年1月1日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2个月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退休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给《职工退休养老证》,并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定的退休时间之次月起,到经办机构或者委托的单位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依据《规定》第十二条为其参保人员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方案应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应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费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企业和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企业缴费可在税前列支。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管理方式,由有资格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管理。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篇2

根据《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按《暂行规定》执行,其中国家机关、全额拔款事业单位中的临时工以及市属外商投资企业中按规定参加我市养老保险的非本市户籍职工可参加住院基本医疗保险。

二、《暂行规定》中的用人单位是指东莞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中央、省和其他驻东莞企业、办事机构(包括电信、邮政、海关、金融保险及其他驻我市的实行养老保险行业统筹单位)。

三、《暂行规定》中的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全部劳动者(包括停薪留职人员)。退休人员是指经社会保险部门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参保人是指办理了参保手续并按规定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劳动者、退休人员及其未满18周岁的子女(具有本市户籍且未就业)。

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管理。

(一)《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一)款中所指的用人单位和参保人,由用人单位统一在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并领取“东莞市社会保险卡”;《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二)款中所指的用人单位和参保人,由用人单位统一到所在镇区的社会保险所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并领取“东莞市社会保险卡”。

用人单位领取“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后必须及时发给每位参保人。

(二)用人单位按以下程序办理参保及变更手续:

1.持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编制部门批准成立文件的复印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2.提供参保人(包括退休人员和停薪留职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等有关证明材料。

3.填报《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增减表》。4.领取“东莞市社会保险卡”。

5.参保信息发生变动时,用人单位应于变动当月25日前持有关资料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三)参加综合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子女按以下办法参保:

一个子女的,原则上随男方或公务员方(含参照、依照公务员系列的人员,下同)参保;两个子女的,父母各带一个参保;三个子女的,男方或公务员方带二个参保,另一方带一个参保。父母因公、因病去世的,子女由用人单位为其继续投保;父母因其他原因退保的,子女随其退保。凡违反计划生育超生的子女不得参保。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领养的子女,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父母承担,其中无生育能力的夫妇领养的子女,由用人单位承担一个子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其他子女可由父母为其投保。在父母应参加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前出生的子女,须从父母应参保之日起开始参保;在父母参保后出生的子女,应从出生之日起开始参保,必须在入户后30天内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其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出生之日起开始计征;逾期办理的,从出生之日起开始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滞纳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从办理参保缴费手续之日起按新参保人计算。

(四)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包括由财政拔款的用人单位)按规定逐月缴纳。

(五)用人单位新增的职工,以本人参保当月工资作为月缴费工资标准。

经市人民政府确认的特困用人单位,可申请按不低于本市(镇)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月缴费工资标准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六)用人单位连续2个月未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社会保险部门暂停该用人单位参保人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包括使用个人帐户已有金额),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按规定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滞纳金后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用人单位连续3个月以上(含3个月)未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除须补缴全部基本医疗保险费和滞纳金外,其用人单位参保人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新参保人计算,在此期间发生的一切医疗经济责任由该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分别承担。中断缴费前个人帐户的金额,参保人可继续使用,但不得提取现金。参保人异地变更工作关系、死亡或因其他原因退保的,在办理退保手续的同时收回其所持的“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并终止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七)参保人的个人帐户,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负责建立,委托银行办理。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在收到用人单位和参保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后,按《暂行规定》第二十条有关规定将个人帐户的金额逐月划入个人帐户。

用人单位在2000年3月1日前已为职工建立个人帐户的,可将个人帐户金额结转到“东莞市社会保险卡”上继续使用。个人帐户的本、息为本人所有,可结转、继承,但不得提取现金或挪作他用。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帐户余额按法定程序继承,继承人为参保人的,并入继承人的个人帐户;继承人为非参保人的,则以现金方式一次性结付。无人继承的,将其个人帐户余额划入统筹基金。

参保人异地变更工作关系,其个人帐户余额应随同转移。如果工作关系迁入地尚未建立“统帐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则可一次性发给本人。

异地安置的参加综合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个人帐户金额每月通过用人单位转发给个人。

(八)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按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及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九)社会保险部门应为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查询本单位或本人的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提供方便。

用人单位必须定期向本单位参保人公布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及使用情况,接受参保人的监督。

五、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管理。

(一)参保人从参保缴费后第三个月起,因疾病接受诊治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按以下规定执行: 1.《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

2.《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管理办法(暂行)》;

3.《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和《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实施办法(暂行)》; 4.《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及异地就医管理办法》; 5.《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定门诊病种目录及基本医疗费限额标准》;

6.国家和省、市其他有关基本医疗保险规定。

(二)因病情需要,由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按《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及异地就医管理办法》规定转到非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报社会保险部门备案后,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均减少20%。

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保人,未按《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及异地就医管理办法》规定自行到市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均减少30%;未经审批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经社会保险部门审核病情属我市定点医疗机构无条件诊治的,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均减少30%,否则,不予支付。

在医疗机构高收费病区住院的,参保人如能提供与普通病区费用差价的,按普通病区收费标准计报;不能提供的,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均减少40%。

(三)在市外医疗机构住院或特定门诊的参保人所提供的报销资料欠缺有效价格资料的,其基本医疗费按我市医疗收费标准计算。

(四)参保人住院期间因医疗机构设备故障而需到其他医疗机构检查的,其检查费用由所住的医疗机构承担;因所住医疗机构没有该项检查设备而需到其他医疗机构检查的,参保人须持该检查报告复印件、医疗收费收据、所住医疗机构的证明以及“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复印件,在出院后30天内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待遇支付手续。

(五)下列就医就诊行为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1.在医疗机构挂床治疗或同时在两家以上(含两家)医疗机构住院就医的;

2.未经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开具转院证明自行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

3.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如属特定门诊病种范围的,其治疗费用按特定门诊的有关规定支付);

4.超过七天的出院带药,住院期间自行购药,无详细记录的药品,家属、陪人等非当事人的检查、治疗、用药,与特定门诊病种、住院疾病病情无关的检查、治疗、用药等费用;

5.违反国家和省、市医疗收费标准规定的一切费用;

6.职业病患者的鉴定费、疾病诊治费用。

(六)住院的参保人,病情治愈或可以医疗终结而拒不出院的,经社会保险部门调查核实后,从确认之日起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病情未达到出院标准的,未经本人同意,医疗机构不得强制病人出院。

(七)定点医疗机构要公开床位收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险床位支付标准,在安排病房床位时,应将所安排的床位收费标准告知参保人或家属。由于床位紧张或其他原因,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把参保人安排在超标准病房时,应首先征得参保人或家属同意。

(八)交通法规所指的交通事故以及交通事故以外的交通伤害(包括本人和非本人责任),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之日起1个月后参保的人员,参保时间不足1年的,其住院基本医疗费的报销限额按参保期内最高支付限额计算;参保时间满1年以上的,其基本医疗费报销限额在自然内累计不超过最高支付限额。

(十)参保人发生特定门诊的基本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实行病种费用限额管理,以申报批准的日期开始按月计算其当年的实际封顶额,不跨自然,即:当年实际封顶金额等于该病种平均每月封顶额乘以当年剩余月份。

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申报手续。

(一)参保人患《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定门诊病种目录及基本医疗费限额标准》范围内的疾病时,每年可按以下程序办理特定门诊申报手续: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首先由一级以上(含一级)定点医院的主诊医师填写《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定门诊疾病诊断证明》,再由科主任核定签名,经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领导小组批准,并加盖公章后随同门诊病历、有关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门诊资料(原件或复印件)送交当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申报手续;因病情需要申请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参保人,需持市外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病历、疾病诊断证明书、有关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门诊资料(原件或复印件)到当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申报手续。特定门诊统一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审批,经批准后生效。特定门诊的参保人原则上应在原申报医疗机构就诊,其特定门诊的基本医疗费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

(二)参保人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出入院手续时必须出示“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和本人身份证,出院时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办理基本医疗费报销手续。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医疗费先由参保人垫付,然后在出院后30天内持出院诊断证明书、医疗收费收据、转院申请表(仅限转院诊治者)、特殊检查报告复印件、血常规检查报告复印件(仅限输血患者)、医疗收费明细清单或医嘱复印件、“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复印件等有关资料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申报手续:

1.在市外医疗机构及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

2.因电脑故障不能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基本医疗费支付业务的;

3.“东莞市社会保险卡”遗失,参保身份不明确,不能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基本医疗费支付业务的。

(四)除《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第三十条中所列情况以外的受伤,以及用人单位拒付、缓付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的医疗费先由本人垫付,在出院后30天内持出院诊断证明书、医疗收费收据、特殊检查报告复印件、血常规检查报告复印件(仅限输血患者)、医疗收费明细清单或医嘱复印件、“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复印件(其中受伤的需提供受伤经过报告),送交社会保险部门核实,明确其医疗费是否属于统筹基金支付。

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算管理办法。

(一)社会保险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结算分别按《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与《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执行。

(二)参保人按以下办法办理各项结算:

1.参加综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时,可持“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在医疗机构门诊或药店收费处现场进行结算,从本人个人帐户中支付,个人帐户不足支付时,由参保人自付。因POS机(收款机)故障或在市外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诊,无法使用“东莞市社会保险卡”时,参保人的医疗费先由本人垫付,然后在30天内持医疗收费收据、门诊用药记录、检查报告、“东莞市社会保险卡”等有关资料到社会保险部门和指定银行办理冲卡(将IC卡中个人帐户金额划入普通金融帐户中)手续,但只能划出个人帐户中的现有金额。

2.到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个人自付部分由参保人用现金与医疗机构结算,其余部分由社会保险部门与医疗机构结算。当本人个人帐户存款余额超过1000元时,其超过部份金额可用来支付每次住院时的起付金额。

3.按规定转到市外医疗机构住院的参保人,出院时先垫付医疗费,再将出院诊断证明书、医疗收费收据、特殊检查报告复印件、血常规检查报告复印件(仅限输血患者)、医疗收费明细清单或医嘱复印件、“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复印件、转院申请表等有关资料送交社会保险部门办理结算支付手续。

(三)参保人在门诊留院观察、诊治的基本医疗费用,按普通门诊支付办法结算。因病情危重不能及时转住院而在门诊抢救无效死亡的,其基本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按特定门诊报销比例支付。

(四)特定门诊的参保人,其医疗费用先由本人垫付,然后持门诊病历复印件、处方复印件、检查报告单、医疗收费收据、“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复印件等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待遇支付手续。

(五)参保人住院期间使用自费的药品和诊治项目时,其医疗费用结算单需经本人或家属签字认可,并有权向医疗机构查询住院费用的明细项目。

八、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药管理。

(一)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依据《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和《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审批和管理。

(二)由市内定点医疗机构转往市外医疗机构就医的,需按《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及异地就医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办理。

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监督管理。

(一)参保人有权向用人单位和社会保险部门了解本人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情况。

(二)参保人必须自觉遵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不得将本人“东莞市社会保险卡”转借给他人就医,不得伪造、涂改处方、单据、诊断证明等,一经发现,社会保险部门除追回所涉及的金额外,并视情节轻重,暂停该参保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3至6个月,直至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三)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建立群众来信、来访、投诉和举报制度。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或处理有异议的,可向社会保险部门查询、反映;对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用人单位、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参保人可向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投诉;对社会保险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意见的,参保人可向市社会保险委员会投诉。参保人的反映或投诉要有事实依据,如经调查核实无事实依据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十、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可针对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问题,及时提出和制定补充意见或办法,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十一、本实施细则中所指的截止日期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则顺延。

十二、本实施细则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负责解释。

十三、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一: 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及异地就医管理办法

为加强参保人员转院诊治和异地就医管理,根据《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东莞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暂行)》、《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转院诊治医疗费的支付办法。

(一)转院诊治条件: 1.经市内首诊医疗机构多次检查会诊仍未确诊的疑难病症; 2.病人病情严重而市内首诊医疗机构无条件(无设备或技术)进行的检查治疗项目或无足够条件诊治抢救的危重患者。

(二)转院诊治的程序: 1.符合转院诊治条件的病人,先由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主诊医生提供病历摘要,提出转诊理由,填写《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申请表》(一式二份),经科主任签意见,由医疗保险领导小组审批并加盖公章,报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备案(由定点医疗机构在电脑上录入备案资料),并向患者提供转院证明。

2.对于急、危重病例可视病情先行转诊,但应于3天内补办转院手续并及时报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备案。特殊病例或疑难病例可先报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备案后转专科或市外定点医疗机构。

(三)转院诊治的要求: 1.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有义务和责任执行首诊负责制和等级医疗机构的有关规定,属本等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范围的病人不得转院,应严格按照转院条件及转诊程序审批把关。

2.参保患者就医时应首先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因病情需要转院时,须转往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无特殊原因转往非定点医疗机构、未提供转院证明或未报社会保险部门备案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负责。

3.市外转诊时间一般不超过60天,超过60天的应凭收治医疗机构的证明,经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同意并办理延期手续。

(四)转院就医费用的审批支付办法: 1.住院医疗费用的审批支付办法。

(1)市内转院的住院医疗费,先由患者支付自付部分,其余部分按定点医疗机构定额结算办法结算:在规定的转院率以内的,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按规定偿付给收治医疗机构;在规定的转院率以外的,由转出医疗机构与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各付定额减去参保患者自付金额后的50%。

(2)转市外医院的住院医疗费,先由患者垫付,再将医疗收费收据、医疗费明细清单或医嘱复印件、转院申请表、特殊检查报告复印件、血常规检查报告复印件(仅限输血患者)、出院诊断证明书、“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复印件等资料交社会保险部门审核,经审核确定的基本医疗费先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按规定支付,然后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和原转出医疗机构按《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分担结算。2.市外转诊期间,患者在门诊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可从个人医疗帐户中支付,按《<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二)款第1项办理冲卡手续。

3.经审批转往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经审批转往非定点医疗机构的,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均减少20%支付;未经审批转到市内定点医疗机构者,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均减少30%;未经审批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经社会保险部门审核病情属我市定点医疗机构无条件诊治的,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均减少30%,否则,不予支付。未经审批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自购药品、自行检查等的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二、异地就医诊疗费用支付办法。

(一)支付范围: 1.因公出差或休假外出(不含赴港、澳、台地区及出国)期间患急病的基本医疗费;

2.本市单位驻市外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生的基本医疗费; 3.长期在外地居住的人员,在居住地发生的基本医疗费。

(二)基本医疗费审批支付办法: 1.因公出差或休假(不含退休)外出期间患急病医疗费的支付办法。(1)门诊医疗费。因公出差或休假外出期间因急病在市外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基本医疗费,可从个人医疗帐户中支付。按《<东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二)款第1项办理冲卡手续。

(2)住院医疗费。因急、危重病在市外医疗机构急诊住院者,须在住院后10天内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外地就诊登记手续(可通过电话、传真或通过所在单位办理),出院后30天内凭医疗收费收据、医疗费明细清单或医嘱复印件、特殊检查报告复印件、血常规检查报告复印件(仅限输血患者)、出院诊断证明书、“东莞市社会保险卡”复印件等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待遇支付手续,起付金额按本市二级医院的标准执行。超期不办理外地就诊登记手续及待遇支付手续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报销材料者,社会保险部门不受理其待遇申请。个人所提供的有关资料欠缺有效价格资料的,其基本医疗费按我市医疗收费标准计算。

市外急诊住院者因病情需要转院的,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转回本市定点医疗机构;若需转往当地医疗机构的,办理支付手续时还应提供由转出医疗机构开具的转院证明、病情摘要等资料。

2.长期驻市外机构工作人员及外地居住人员的医疗费支付办法。(1)参加综合基本医疗保险的长期驻市外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外地居住人员,其个人帐户金额每月结转后由单位交给本人,用于门诊医疗费的开支,超支不补。

(2)长期驻市外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外地居住人员,应在当地选定两家医院(一个三级医院、一个二级或一级医院),并将医院名单及级别报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核定。

(3)上述人员因病到选定的医院住院时,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1项的有关规定办理外地就诊登记及医疗费支付手续。起付金额按市内同级医院的标准执行。

三、本办法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负责解释。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篇3

来源:人事代理部

时间:2010-09-24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甘人社发[2 0 1 0]7 2号

关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未参保和中断缴费等问题的意见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妥善解决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以及补缴 基本养老保险费过程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针列各类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在经办职工中断缴费和灵活就业人 员参保缴费过程中政策尺度掌握不统一、不一致等问题,为了切 实维护广大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本着以人为本,统一规范的原则,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意见适用于以下情况:

(一)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劳动保 障部门)办理正式招工手续,后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因工作 调动落空中断劳动关系等)的原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含计 划内长期临时工、城镇户籍的临时工)未参保或中断缴费。

(二)职工因自动离职、开除、除名、刑满释放后无公职等 原因未参保或中断缴费。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办理新参保手续。

(四)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以及到达法 定退休年龄后缴费年限不满1 5年。

(五)企业职工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六)参保人员办理转移接续手续时,以前缴费基数达 不到全省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 0%。

二、具体处理意见:

(一)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劳动保 障部门)办理正式招工手续,后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因工作 调动落空中断劳动关系)的原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含计划 内长期临时工)未参保或中断缴费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1、1 9 9 5年1 2月3 1日前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因工作 调动落空中断劳动关系)的原固定工,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可 申请按企业在职职工身份和相应的缴费比例、缴费基数补缴1 9 9 2 年7月至1 9 95年1 2月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含利息,下同),不补缴不计算缴费年限。1 9 9 6年1月1日起可按灵活就业人员 身份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2、1 9 9 5年1 2月3 1日前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因工作 调动落空中断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含计划内长期临时 工、城镇户籍的临时工),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可申请按合同 制职工身份和相应的缴费比例、缴费基数补缴自参加工作至1 9 9 5 年1 2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补缴不计算缴费年限。1 9 9 6年 1月1日起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缴纳 基本养老保险费。3、1 9 9 6年1月1日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因工作 调动落空中断劳动关系)人员,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可申请按 企业在职职工身份和相应的缴费比例、缴费基数补缴解除劳动关 系(或因工作调动落空中断劳动关系)之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补缴不计算缴费年限。解除劳动关系(或因工作调动落空中断 劳动关系)后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缴 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职工因自动离职、开除、除名、刑满释放后无公职等 原因未参保或中断缴费,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和相应的缴费比 例、缴费基数补缴未参保或中断缴费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服 刑期间不允许补缴),前后账户合并计算实际缴费年限。对中断 缴费时间早于1996年1月1日的,只能补缴自1 9 9 6年1月1日 以后的部分。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以及到达法 定退休年龄后缴费年限不满1 5年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1、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最 早缴费时间为1 9 9 6年1月1日。2、2009年12月31日前,已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 业人员中断缴费的,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可申请补缴中断缴费期 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不满15年 的,可延长缴费至满15年(不得超过15年。下同)在办理正式 退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四)按上述

(一)、(二)、(三)条办法补缴养老保险费的 时间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月1日后不再办理。

(五)对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得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 保。已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要坚决纠正,同时补缴因身份 不同造成的缴费差额的本金及利息,退回工作单位按在职职工继 续参保。

(六)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应按新的转移办法,在征得接收单位同意后方可办理。接收方应认真审核转移人员转 人前各缴费基数,必须达到全省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 的60%,达不到的,应补足后再接收;无法返回原单位补缴的,应由接收方办理补缴事宜。

(七)2010年1月1日后,凡城镇户口,以个体工商户和 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申请参保或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必须出 具营业执照、收入证明、户籍证明、解除劳动关系文件等资料,经审核符合条件后办理参保登记并建立参保缴费档案。从参保之 日起缴费并计算缴费年限,一律不得通过追缴以前缴费的方 式延长实际缴费年限,对中断缴费不超过12个月的,在本人自 愿的基础上,可申请补缴中断期间的缴费,超过1 2个月的不再 补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缴费年限不满1 5年的,允许延长 缴费至满1 5年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农村户口在城镇居住的人员在政策没有规定之前暂不允许以城 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认真指导养老保险 经办机构和代办机构认真梳理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严格按上 述意见认真予以解决。要加强领导,站在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选派得力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上相关工作。要加强宣传 和告知工作,引导参保人员自觉维护自己的养老保险权益,按时 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认真保留 经办资料。工作中遇到的特殊问题,请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汇报。

四、本意见下发后,原各市、州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一律按 本意见执行。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 意见

抄送:各市(州)、原行业、甘肃矿区、白龙江林管局社保经

办机构,省审计厅、省地税局。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篇4

关于印发《自贡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自劳社发„2006‟113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级有关部门:

根据•自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自贡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自贡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自劳社发[2006]85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自贡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在贯彻•实施办法‣时一并按照执行。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八日

自贡市完善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

根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劳社发[2006]17号)、•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自府发

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再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有参保愿望的职工,可按城镇个体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从我市实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之月起,按我市统筹办法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含利息,下同)。

二、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六)企业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和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20%。

企业必须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七)职工个人按本人上月工资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8%,由所在企业在发放工资中代扣代缴。企业应为职工设立工资收入台帐,逐月进行登记,经职工签字确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此核定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和企业的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和。

(八)职工个人缴费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项目的实际收入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按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月平均工资的60%。

(十)个体参保人员按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办法按我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规定执行。

对未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个体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实行5年过渡到位办法,即从2006年至2010年,缴费基数可在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至100%范围内确定,缴费基数档次为60%、70%、80%、90%、100%,具体办法按我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规定执行。

(十一)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工资或缴费基数计算到元。

(十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不论因何种原因变动工作岗位,包括通过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租赁等方式改制以后的企业和职工,以及跨统筹地区流动的人员,都应按规定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三)企业在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由清算组组织生产自救或留守继续发放职工工资期间,应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四)企业和职工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至本年底仍未补缴(个体参保人员当年补缴截止时间按我市社保经办机构的规定执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结算缴费情况时,应按规定记载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利息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计算办法计算。

(十五)企业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向其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对拒不缴纳的,由劳动保

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缴费年限未满15年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可继续延长缴费至缴费年限满15年时,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十九)兼并、破产等企业原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以下规定补缴或处臵:

1、企业实行兼并的,对于实施兼并后不再保留法人资格的被兼并企业,其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兼并方负责补缴。

2、企业分立的,由分立各方按协议分别负责补缴。

3、企业被拍卖、出售或实行租赁的,其欠费不得免除,并应在拍卖、出售、租赁协议或合同中明确补缴欠费的办法。

4、经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其破产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应按有关规定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予以清偿;清偿欠费确有困难的企业,其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包括长期挂帐的欠费,除2005年底以前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外,区县属企业经所属的社保经办机构初审,区县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复审后,报市社保经办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并按规定报省劳动保障部门、省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核销;市属企业经市社保经办机构审核,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并按规定报省劳动保障部门、省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核销。

(二十)企业破产财产收入,按法定的顺序清偿债务时,应按•企业破产法‣(试行)、•企业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优先支付所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属于第(十五)项规定情形的,应按规定加收滞纳

账月份,且1≤n≤12)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退休(或领取基本养老金,下同)或死亡,终止缴费前的当年未做实个人账户本金,按本年记账额利息计算办法计算利息。

(二十四)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死亡时未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的计算,除按第(二十三)项规定办理外,对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在死亡时不足一年的利息计算办法为:

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在当年不足一年的利息=死亡时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年记账利率×死亡时当年缴费月数÷12。

计算利息时,如本年记账利率尚未公布,按上一年记账利率计算。(二十五)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按收益率每年计算一次收益。具体办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十六)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在按有关规定按月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增加养老金的一定比例金额后的余额部分继续计息。利息计算办法为:

计算法: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余额-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本年记账利率+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本年记账利率×1.083×1/2。

个人账户年终余额=个人账户年初余额-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年利息。

月积数法: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余额×本年记账利率-本支付月积数×本年记账利率×1/12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全部储存额资金。

1、转移资金额为1998年之前按规定计算的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加上从1998年1月1日起按个人缴费工资11%计算的缴费额累计本息,以及从2006年1月1日起按个人缴费工资8%建立的个人账户累计本息。

2、职工调转当年未做实的记账额,调出地区只转本金不转当年利息;职工调转后,由调入地区对职工调转当年未做实的记账额一并计息。

(三十一)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从1996年1月1日起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的规定(2005年12月31日前个人账户比例为11%,2006年1月1日后个人账户比例为8%),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已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在转移的个人账户基础上进行补建。补建的个人账户资金,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比例负担,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建立和记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三十二)企业中的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其养老保险按以下规定办理:

1、在省内企业重新就业或跨省统筹范围就业的,转移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资金。

2、回农村且自愿保留养老保险关系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保留其个人账户并按规定计息,以后重新就业时接续或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3、回农村不愿保留养老保险关系,户籍所在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所在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其基本养

1的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还应一次性退给本人。

(三十六)职工或退休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或个人缴费部分余额按规定计算的继承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法院判决没收全部财产的除外,下同)。

个体参保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按规定计算的继承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原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余额,还应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四、关于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三十七)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应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

1、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个体参保人员达到规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不含折算工龄),下同‟满十五年。

(三十八)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按国家和省的现行规定执行,即男职工年满60周岁;在管理、技术岗位的女职工年满55周岁,在生产、经营、服

3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缴费年限应满2年以上。

2、与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原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并符合从事特殊工种规定年限条件的,原始档案记载清楚,经本人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书面申请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后,可按国家规定的从事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执行。

(四十三)职工的缴费年限,是指企业和职工个人在职工退休前共同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个体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是指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1992年4月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不含折算工龄,下同)视同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在记载个人账户时按月计算;在计算基本养老金时按年计算,不足一年的部分,换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十四)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不得计算为缴费年限。以后按规定补缴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方可计算缴费年限。

职工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未参加且企业和职工个人未按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职工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必须满10年(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参加工作)或满15年(1996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

(四十五)符合申报核销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国有破产企业,如

5年限及其视同缴费年限可累计计算。

4、个体参保人员按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原系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缴费年限及其视同缴费年限可累计计算;原有军龄或有知青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

5、转业、退役军人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正式职工到企业工作,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军龄或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到企业工作后的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6、转业、退役军人自谋职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正式职工分流安臵自谋职业,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军龄或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7、符合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臵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臵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01]8号)规定的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原军龄不视同缴费年限。

8、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服刑或劳教之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和刑释解教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原实际缴费年限前的原连续工龄按国家有关规定,不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职工被开除、除名的,被开除、除名前的原连续工龄按国家有关规定,不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其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作为实际缴费年限。

718级有关部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政工师也可凭国家有关部委、总公司)核发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高级政工师资格证书、高级技师资格证书和在退休前仍被企业聘用并发给的聘用证书、聘用通知,按其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增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0.1%的养老金。

5、退休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省科技成果奖和国家规定的科技进步奖的人员,原规定退休时可提高退休费5%、10%、15%的,退休时按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分别对应增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0.1%、0.2%、0.3%的养老金。其中,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按所获最高奖项计算增发比例;不同项目获奖的,增发比例可以累加计算,但最高不超过0.3%。

6、符合以上规定增发养老金的比例,除另有规定外,可以累加计算。上述增发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月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增发养老金合计比例×缴费年限

7、终身无子女(指职工退休、退职前未生育子女的,不含已有抱养、过继子女,下同)的退休、退职人员,终身无子女的孤寡(指终身无子女人员退休、退职时为孤身一人的)退休、退职人员,每月按现行有关规定增发养老金。其增发标准,以后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五十一)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企业职工,以及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参保人员,退休计发基本养老金时,除按•实施办法‣规定计算外,符合可增发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计算增发养老金。(五十二)参保人员在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达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在按规定计算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时,均按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进行计算。

(五十三)退休人员按规定计发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和增发养老金,均为统筹项目的组成部分。按•实施办法‣规定计算的月基本养老金,不得超过本人退休时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在此基础上,再按本•实施细则‣规定计发增发养老金。

(五十四)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并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伤残治疗半年以上,经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病或非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现行规定办理提前退休。

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并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的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伤残治疗半年以上,经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病或非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现行规定办理提前退休。

上述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实施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上述人员如缴费年限不满10年或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缴费年限每满1年再发给1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五十五)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并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男年不满50周岁、女年不满45周岁,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企业职工,1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五十九)计算参保人员当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时,当年缴费月数不满12个月的,按当年实际足额缴费月数的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按•实施办法‣计算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公式中的N本人缴费年限为本人缴费年份数。

计算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六十)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含调动、分配到企业,下同)并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其本人退休前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分别从下列时间开始计算,一直计算到本人退休时的当年: 1、1990年1月1日以前在企业参加工作并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从1990年开始计算。2、1990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到企业参加工作并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从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年开始计算。3、1990年以后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以及转业、退役后到企业工作或成为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的人员,从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年开始计算。

4、原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职工,1990年以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从转制为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年开始计算。已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职工,1990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从1990年开始计算;1990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参加工作的,从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年开始计算。

3本养老金,待正式发布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后,再为其核定基本养老金标准,预付的差额部分予以补发或扣减。

(六十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进行核查。在国内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含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个体参保人员,下同),每年向负责支付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一次居住地公安机关居住证明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居住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出国定居的,每年提供一次我国使领馆或者所在国公证机构出具的居住证明,可以由其指定的代理人继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六十六)离退休人员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停发或暂时停发其基本养老金:

1、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提供本人居住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或在社区进行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普查、认证时,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普查、认证的;

2、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其亲属或利害关系人申报失踪或户口登记机关暂时注销其户口的;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上述情形的离退休人员,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认仍具有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的,从停发之月起补发或恢复发放基本养老金。

(六十七)退休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或被劳教的,服刑或劳教期间,停发基本养老金;服刑或劳教期满后按服刑或劳教前最后一

5理退休手续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正在服刑、劳教、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暂予监外执行、假释期间的退休人员,以及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的退休人员除外),当年退休的人员从下一起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

(七十)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符合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对象的退休人员,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按其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等各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分别从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和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企业按规定办法从原渠道解决。

七、关于退休人员的死亡待遇

(七十一)退休人员、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不发给死亡待遇。

(七十二)退休人员、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后未实行火葬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不火葬的少数民族人员或其他人员、向医疗机构自愿捐献遗体人员、失踪经人民法院宣告死亡人员除外),不支付丧葬补助费。

(七十三)退休人员、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后属于下列情况的,不支付一次性抚恤金:

1、无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或法定供养关系人员的;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篇5

(1993)济劳险字第281号

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劳动局,各企业: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特制定本细则。

一、关于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的范围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应包括驻农村的国有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以国有股、县以上集体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及其合资、合作、独资的外商投资企业。驻县城以外镇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是否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各县(市)自行确定,但不包括乡村农民集体或个人举办的企业。

二、关于退休养老条件

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职工达到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单位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五年的,均可按《通知》的有关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已参加了社会统筹的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固定职工,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的实际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但不包括从事特殊工种工作折算增加的工龄;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按济劳险字(1992)第233号文件规定,经鉴定致残程度属于一至四级的可以办理退休,按其缴费年限计算待遇,缴费年限不满30年的,按30年计算。

三、关于退休待遇

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退休的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除按《通知》第五条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外,还按月发给统筹项目内的粮食补贴13元、副食补贴l5元(回民增加2元)、肉食补贴5元(回民增加1元)、离退休干部图书补助费4元、离休干部特需费12元及按鲁劳发[1992]578号文规定增加10%的离、退休金和年功工资(驻县企业职工的副食补贴为1 3元、肉食补贴为4元)。另外新增加的粮价补贴6元、煤炭补贴5元、洗理费3元、离退休干部图书补助费3元、退休职工的交通补贴5元及离休干部的乘车费等仍由企业按月发给。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退休的原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按《通知》第五条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以职工本人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的标准工资,按国发[1978]104号、(89)鲁劳险字第084号、鲁劳发[1992]578号文件规定计发的退休费(简称原退休费,下同),其差额部分给予补齐;高于手原退休费的,其增加的幅度暂不超过原退休费的20%。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退休的职工,计算原退休费的基数,原则上以九三年底的本人标准或岗位技能工资(驻五区和章丘市的企业扣除28元、驻县企业扣除26元物价补贴)为准,以后职工每年增加不超过一个级差的工资,亦可做为计发原退休费的基数。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已经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职工,不再改按新办法计发。职工退休时,单位应填报企业职工退休审批表一式三份,同时携带居民身份证、职工养老保险手册、档案、年度缴费工资登记表、退休证及离退休金增加表等,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的范围分别到有关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核准后支付费用。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职工,仍按[1992]济劳综字90号文件的规定,退休费用暂由企业负担,待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后再由各级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支付。

四、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

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各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及全市工资平均增长幅度,制定年内各单位每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计划,并组织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按月收缴。各单位根据缴费计划按月向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纳,每年按照年末实有缴费职工人数,由企业填写结算表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登记表进行结算。有余额的其余额作为企业下年度的缴纳额;不足的企业应予下年度补齐。对街居、镇办集体企业、私营

企业、个体工商户,由各区、县(市)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组织收缴并按季汇总上报,工商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要积极配合。职工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全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200%的部分,企业和个人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不作为计发第二部分基本养老金的基数;职工本人缴费工资低于全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60%,企业和个人按金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五、基金管理

市和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应在银行开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与企业结算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支付。基金余缺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统一调剂使用,有结余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在下月五日内将其余额上缴;基金不敷使用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应写出书面申请,报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财务处核实后,按其缺额下拨。调剂使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由市劳动局报省劳动厅批准后实施。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动用和截留职工养老保险基金。

六、管理服务费的提取和使用

管理服务费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按照原规定比例提取,用于工作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劳保、福利等支出。管理服务费按比例分成,并淀据各县(市)医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收缴率的完成情况下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七、基金转移

城镇在职职工经省、市劳动厅(局)批准,从济南市以外的地区转移到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和历城区(以下简称五区)或从济南市五区转移到济南市以外的地区,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办理转移手续;驻章丘市和四县的企业,由各自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办理转移,用工单位应携带《城镇在职职工转移通知书》或《城镇在职职工转移介绍函》和《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分别到市和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清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办理手续。由外地转入市辖五区的,其基金转入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后,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签发《外地转入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基金通知书》,介绍到区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分处继续缴纳。驻济南市境内的铁道部、邮电部、水利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所属的企业,转入、转出职工,也应办理基金转移。

八、关于停薪留职、离岗退养、非因公负伤和患病职工的养老保险停薪留职的职工在停薪留职期间,本人要如实向原企业申报个人经济收入,并按规定缴纳必要的费用,从九四年一月一日起企业应依据停薪留职人员申报的收入按《通知》第二条规定为其办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内部离岗退养和经批准请长假照顾幼小子女的职工,企业和职工本人均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非因工负伤和患病休假的职工,享受病假工资待遇期间,企业和职工本人均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享受疾病救济费期间,企业和职工本人均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断的时间不予补缴,退休时也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年限。

九、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分配到我市城镇企业工作的其军龄视同缴费年限。指数化缴费工资按照职工本人在我市的实际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212人(不包括合同制职工)调入企业工作的,原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从到企业工作领取工资之月起,单位和本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指数化缴费工资按照职工本人在企业的实际缴费212资和缴费年限确定。

十、关于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符合《通知》规定需要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职工,单位应填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报表一式两份,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的管理范围分别到有关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纳,并将补缴情况填入职工养老保险手册。补缴计算办法:将本人年度内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企业和本人缴纳的比例之和,再乘以补缴系数和补缴月数,即为补缴的金额(补缴系数,补缴当年的系数为1.1,补缴的起始时间每提前一年,系数增加0.2)。

十一、关于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用职工历年的缴费工资分别除以相应年度的全省平均工资,求得历年的指数,然后将历年指数相加除以缴费年限,得出平均指数,再将平均指数乘职工退休时上年度本省月平均工资,即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公式如下:

C i,X 1 X2 ……Xn.

C 1 C 2……Cn,S——职工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X1、X2……X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n年的缴费工资;

C1、C2……C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n年本省的平均

工资;

N——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篇6

冀人社发[2012]40号

《社会保险法》实施前企业职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

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财政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省本级统筹单位:

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为妥善处理《社会保险法》实施前我省用人单位欠缴养老保险费和职工中断缴费、应保未保等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社会保险法》实施前企业职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补缴范围

(一)欠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

参加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用人单位,2011年6月30日前已核定缴费基数但因各种原因未按期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所形成的欠费,经用人单位与地方税务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补缴欠缴养老保险费的,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滞纳金核算办法加收滞纳金。

(二)应保未保和中断缴费补缴

1、符合下述情况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可补缴2011年6月30日前在单位应保未保和中断缴费期间的养老保险费:

(1)用人单位整体未参保的,应从单位注册成立之日起为职工全员参保。需为职工补缴在单位期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起始时间不早于我省规定不同性质企业原职工身份实行个人缴费起始时间(劳动合同制职工1986年10月;原临时工1990年3月;原固定工1993年1月;乡镇企业职工2003年1月,下同)。

(2)用人单位未及时为职工办理参保造成应保未保的,用人单位或个人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交申请补缴期间与被保险人存在劳动关系证明以及工资收入凭证等材料,经确认后,从规定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之月起,补缴在单位期间的养老保险费。(3)职工参保缴费后中断缴费的,单位或本人申请,可按照我省规定不同性质企业原职工身份实行个人缴费制度起始时间,补缴在单位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原行业统筹企业的原固定职工,按照原行业开始实行个人缴费制度起始时间补缴养老保险费。

2、按本条第1款(1)、(2)、(3)项补缴养老保险费后,2011年6月30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应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第二条、第三条规定执行。

2011年6月30日已经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按本条第1款(1)、(2)、(3)项补缴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从达到退休年龄时起按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继续缴费或补缴,缴费(补缴)5年后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的,可一次性趸缴满15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补缴基数和补缴比例

(一)补缴用人单位期间的缴费基数和比例。补缴1989年底以前养老保险费,以1990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补缴1990年至建立个人账户前养老保险费的,按相应年份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后养老保险费,如能提供原始职工工资收入的,应以职工实际工资收入为基数补缴,但不低于补费年度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不超过300%;如无法提供当年工资收入的,可选择按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或60%为基数补缴。1995年及以前单位缴费比例为18%,个人缴费比例为3%;1996年以后按当年实际缴费比例补缴。

(二)2011年6月30日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从达到退休年龄按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补缴基数和缴费比例。1993年1月至1995年按相应年份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为基数补缴,1996年及以后年份,可选择按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为基数或60%为基数补缴。一次性趸缴满15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以补缴时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或60%为缴费基数趸缴。缴费比例为20%。

三、滞纳金和利息

(一)已核定缴费基数,2011年6月30日之前形成的欠费,补缴时,从欠费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

(二)单位未整体参保、未全员参保或职工个人中断缴费,补缴2011年6月30日前单位缴费部分(灵活就业人员12%部分)加收滞纳金。其中:补缴1986年10月-1995年12月期间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0.8‰,补缴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0.6‰,补缴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0.5‰。

在2013年6月30日之前补缴2011年6月30日前的养老保险费,免收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的滞纳金。2013年7月1日以后补缴2011年6月30日前的养老保险费,从2011年7月1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

(三)单位未整体参保、未全员参保或职工个人中断缴费,补缴个人缴费部分加收利息。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前利息,按1996年1月至2011年历年公布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记账利率的平均值4.922 %计算。建立个人账户后按历年公布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记账利率计算。

四、补费记账

补缴养老保险费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规模建立个人账户。其中:建立个人账户至2005年底,个人账户规模为缴费基数的11%;2006年及以后个人账户规模为缴费基数的8%。

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前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补缴建立个人账户至2005年底单位缴费部分,除应划入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外,剩余部分和滞纳金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2006年以后单位缴费本金和滞纳金全部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建立个人账户后补缴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按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补缴1993年1月至1995年底的养老保险费全部并入统筹基金;补缴1996年1月至2005年底的养老保险费,将11%部分和利息划入个人账户后,剩余部分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2006年1月以后,将8%部分和利息划入个人账户后,剩余部分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五、养老金计发

补费人员达到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条件时,按省政府办公厅办字〔2006〕77号文件规定计算基本养老金。

补缴的1992年12月以前的部分,其缴费指数按“1”取值;补缴的1993年1月至建立个人账户前部分,缴费指数按“1.200”取值;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后部分,按照实际补费基数计算实际指数。

六、补缴工作流程

(一)用人单位整体未参保补缴养老保险费,按照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参保补缴申请,并提供相关参保资料,经审定后办理补缴手续。未全员参保单位为未参保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在单位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缴。

(二)参保人员中断缴费补缴的,由用人单位(含原用人单位)或本人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有效证明,经审定后办理参保补缴手续。

(三)对于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人员补费的,由设区市及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其资格进行审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费手续。补缴养老保险费后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由养老保险行政部门审定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费手续。

(四)用人单位或个人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养老保险行政部门要及时受理。对符合补缴条件的,确定补缴费额后,由地税机关征收入库。

七、其他规定

(一)补缴养老保险费规则

1、用人单位补缴欠缴养老保险费,按照清欠补费原则,依欠费时间顺序,先欠费年份先补缴。

2、应保未保和中断缴费人员,应一次性补清在单位工作应保未保或中断期间的养老保险费。

(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养老保险费补缴按冀劳社[2007]38号文件执行。其他特定群体,国家和省有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本办法实施后,过去已经按有关政策办理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不再按本文件规定重新办理。

(四)冀人社发[2011]49号文件、冀人社字[2012]53号文件执行到2012年12月31日。其中,冀人社发[2011]49号文件第一条第(一)款第3项,从本文实施之日起停止执行。

(五)本文从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后如国家和省出台新政策或对政策进行调整,按照国家和我省新政策或调整后的政策执行。

(六)新参保单位按属地原则在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遇有特殊情况,由养老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商确定。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欠费补缴,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需要,各级人社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补缴养老保险费政策落到实处。对不按政策规定、违规办理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损失的,一经发现立即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严格政策。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地方税务机关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认真审核相关资料,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税务机关要摸清欠费单位底数,认真审核欠费数额,督促用人单位尽快补缴历史欠费。

(三)加强协调。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方税务机关要密切配合,协调沟通,畅通信息渠道,及时通报补费信息。劳动监察机构要加大检查力度,主动监察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情况,并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缴费情况信息。

(四)信息报告。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于每季度末将补缴情况汇总后向同级养老保险行政部门和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省厅将定期检查、通报补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上一篇:土木工程学生暑假实习报告下一篇:出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