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情况汇报(共10篇)
开展情况汇报
县农办:
今年,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改善民生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水利工作的各项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托项目带动。为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工作,我们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骨干工程,建民心工程,创优质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工作开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卓筒井镇位于大英县西南部,距县城13公里,幅员面积47.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15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9223户,总人口33622人,其中农业人口30133人,耕地面积22879亩,其中田7935亩、土14944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情况1、2011年度我镇主要新增了提水控灌设备3台套25千瓦,维修改造机电提灌设备20台套330千瓦,新建便民机
耕道1公里。
2、新建、整治渠道18公里水库除险加固1座,目前已全面完成,解决饮水人口0.39万人。
3、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土1.91万亩。
4、完成户用沼气池400口。
5、完成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0.4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建设0.2万亩,林下资源开发0.4万亩。
6、建设了县乡断头路6公里,村道联网路5.5公里。
7、户办工程建设完成了405户,建设重点村3个(骑龙寨、铜盆寨、立山村)。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为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组”,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部门直接抓。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还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发计、财政部门负责按工程进度划拨资金;审计、监察部门负责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项目上;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各村镇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时竣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我镇采用广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冬春农田水
利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设意义、筹资渠道、技术规程等内容进行宣传,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发动群众,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抽调工作人员深入到各村,与村民进行交谈,广泛宣传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从而鼓舞了广大群众的工作干劲,使广大村民深刻认识到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自己出力,自己享受的思想,在全县形成了“村村有项目,社社有工程,户户有任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良好局面。
(三)抓样板,树典型,推动工程全面开展。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县水利部门对我镇派出了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社实地勘测、选点和技术指导,对坡改梯、河堤、防洪排涝、人畜饮水、地窖、水池等具体工程,还要求技术人员定项目、定措施,以点带面,搞好样板建设。样板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连片治理,有力地带动了全面工作。
(四)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要求水利局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做到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使重点工程能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一是要求技术人员要以工地为家,住在工地,在切实搞好技术指导的同时,还要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施工,不得徇私舞弊,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与工程建设人员签
订《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程检查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进度,真正做到水利工程建成一件,投入一件,见效一件。
(五)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我镇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兼顾、各记其功”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一是切实做好项目储备上报,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全镇共争取到上级投入资金383万元,其中:中央投入267万元,省投入34万元,县投入44万元;,其中自筹资金37.8万元。二是整合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整合使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三是努力克服财政困难,挤出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四是按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一事一议”制度的要求,组织动员农民集资、投工投劳,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存在的问题:一是还存在旱片死角的村社,如:立山村9社、土地井村7、11、12、13社、安乐村3、7、8、9等50余个社;二是经济总量小,镇村负债重,财力紧张,部分群
众生活较困难;三是部分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不够,创新不足,发展能力不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卓筒井建成农业产业重镇。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进一步开发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全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订单产品和生产效益。三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扩大林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的规模,努力提高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的份额和比重,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巩固提升油桃、甜橙等产业基地建设成果,争取注册“绿色水果”商标,打造全国知名、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品牌。四是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整体包装农产品的方式,推进镇域优势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产品不断增值增效。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汇总
1 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农业投入的变化,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上设施建设的投入, 先后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村村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和项目, 对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本论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阐述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 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可给我们带来对某些农村发展和国家政策问题的深思和启示。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护情况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是确保农业生产稳产、增产和增收的重要基础, 因而一直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灌溉工程和用水管理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政府和集体管理为主的方式, 农民对受益户较多的灌溉工程维修养护积极性不高, 投资投劳减少, 使本来设计标难不高、配套不全且已进入老化期的灌溉工程加速老化, 灌溉面积不断萎缩。从80年代中期, 国家先后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项日、以工代赈项目、“劳动积累工”制度、“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等开始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到2012年底, 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78年的0.49亿hm2增加到1.24亿hm2, 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总量75%的粮食、80%的商品粮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0.23亿hm2, 农业灌溉用水量从1980年的3574亿m3减少到2006年的3284亿m3。总而观之,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这几年的发展中,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成绩背后也有着种种困难阻隔其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的内容, 将对这些困难进行汇总, 以便更加系统的认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3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历史及目前面临的困难
3.1 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时间与次数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 国内52%的现有主要农田水利设施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 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主要农田水利设施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说明,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减少了对农村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和资金投入, 同时与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实施有一定关系。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虽然在设计时强调了单干与联产的同等重要性, 但在实施中普遍出现了光有承包单干而没有联产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农村集体资产急剧减少, 从而基本丧失了为农村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 而个体农民在缺乏组织的情况下很难对具体明显公共物品性质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有效建设和维护, 因此导致了今天的局面。王春生在《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中, 提出目前有19.2%的村在改革开放后从来没有进行过重修或扩修, 46.2%的村庄仅进行过1~3次重修或扩修, 仅有1/3左右的村庄进行了多次重修或扩修。而且, 在访谈中发现, 进行的重修或扩修以农民或集体自发进行的小修小补为主, 国家组织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在21世纪新农村建设政策实施以后才逐渐增多。此结果说明多数村庄面临着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境况, 也进一步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忽视。
3.2 主要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状况
从调查中发现, 村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的基础状况来看, 农民自以为运行良好的占51.5%, 一般的占17.2%, 很差的或无农田水利的占31.3%。 (数据来源:杨毅-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公共产品视角进行的分析) 从拥有农田水利设施调查村其农田水利设施是否需要维修的调查结果来看, 59.2%认为本村农田水利设施需要维修。以上两个结果表明, 调查村中农田水利运行较好的只有一半左右、近1/3村庄的农田水利很差或没有, 有近60%的村庄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维修。加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之一。
3.3 主要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状况及面临的主要困难
虽说目前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需求非常迫切, 但其建设过程面临的种种困难严重地阻碍了这种需求的实现。刘立志在《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困难分析》中, 指出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的首要困难为缺资金, 其次为组织管理问题。调查中, 有很多村的村民表示, 现在的水利设施状况非常差, 堵塞严重, 需要进行新的维修, 主要困难就是资金和农民的组织问题, 资金不足, 上级政府无法拨款, 村里筹款有限, 人力资源缺乏, 很多人外出打工, 不愿意管村里事务。由此可见, 分田到户分散经营虽说提高了个体农民的积极性, 但却大大地降低了集体的筹资、组织与行动能力, 在政府投资、重视不足的情况下, 导致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等公共物品的提供失去了投资、组织和管理的主体和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气候的变化及科技的发展, 有的村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面临缺乏水资源和缺乏建设技术的问题。尤其是在西部干旱地区, 随着降雨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降低,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技术 (节水技术、打井技术、筑坝修桥技术等) 复杂性和资金投入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村庄凭借自身力量解决本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的难度, 在没有外部帮助与支持的情况下, 他们只好听天由命。这些情况说明, 当前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方面急需解决各个村庄内部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问题, 另一方面还要从全乡、县、国等更加广泛的地域范围以及从气候、科技、资源配置、地区发展等更加宏观的层面与领域进行统筹安排与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J].广西畜牧兽医, 2011 (, 02) :55.
[2]杨毅.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公共产品视角进行的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 (08) :4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保持能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农田水利建设的完备与否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对辖区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龙江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已对粮食稳定增产造成严重威胁,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以某市为例)
(一)农田水利设施设备基本情况
某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内面积16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11万公顷,现有28处高效节水工程,总设计灌溉面积为10.4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5.5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总量的8%。采用喷灌、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控制的灌溉面积为2.4万公顷,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旱涝保收面积为2.34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6%。
(二)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管理情况
2009年初,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务部门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并积极探索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办法。于2003年6月,启动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几年来陆续完成了多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革任务。组建了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管理的试点工作,通过发挥其中介作用,理顺了灌区的管理单位与用水户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灌区管理单位的管理能力,节水能力和经营效益。
(三)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作用情况
黑龙江省春季受困于低气压影响,“十年九旱”,春旱状况十分显著,是影响龙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每年因干旱而减产的粮食幅度在都在20%以上,严重时能达到近四成,农田水利工程作用仍不够显著。
2005-2009年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情况表
二、存在问题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存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工程普设计普遍存在标准低、设施少、质量差、不配套等问题。灌溉输水基本是土渠,没有防渗措施,存在渠道坍塌、渗漏、跑冒等现象,直接导致水资源的损失,存在较多病险隐患。各渠系建筑物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系数低,配套率仅45%,服务功能退化,节水效益不明显,控制面积少,只能勉强维持现有灌溉水平。因此,急需对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配套改造,新建一批水利工程设施,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和乡镇政府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资金来维修加固小水库和堤防。虽然每年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但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且投入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之农田灌溉面积逐年加大,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满足不了农业发展需求。另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贷款额度大、周期长、见效慢,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资金回收慢,不符合银行信贷资金投放条件,因此农田水利建设贷款缺乏可行性。由于投资项目公益性强,对社会其他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三)管理体制不够理顺,配套政策滞后。首先是管理责任难落实。其次是配套政策滞后。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第三,资金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和省级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到位后,还应配套市、县资金,但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很低,使农田水利T程建设一直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三、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切实增加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加大资金匹配力度,形成稳定的农田水利投入形式;二是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通过小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按照“需要、自愿、量力”原则,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投劳数量。发动群众以集体股份的形式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使其得实惠。
(二)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完善相关政策,创新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及相应责任,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管理。通过转变灌区管理单位职能,理顺管理体制。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把灌区和农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积极主动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稳步推进。
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情况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小水库、小山塘、小陂坝、小引水工程和小提水工程。建市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着工程产权不清,管理职责不明,工程失修失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工程无资金维修,无专人管理。为了解决农田水利的投入和管理问题,去年以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主要是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开展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全市计划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20个,到现在已达到46个,市财政共安排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180万元,并争取得到自治区补助资金38万元,使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维修,并改进和加强了工程管理。
(二)抓紧制订出台我市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自治区的工作部署,9月份我局制订实施方案初稿,提出了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重点是推广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协会自己建设和管理小型水利工程,走水利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道路。上报市政府后经多次修改,现已批复进行实施。
(三)抓好2005—2006年水利冬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10月底我局已制订今冬明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计划并经市政府批复,明确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之一来抓,资金来源除积极争取自治区投资和区、县(市)地方自筹外,市财政计划安排250万元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目前水利冬修工作已全面开展,并已向市政府请示首批安排100万元作启动经费待批复。
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目前全市部份农村存在着饮水难、饮水不卫生的状况。为了帮助解决人畜饮水难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加紧开展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首先是开展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检查,3—5月份已完成饮水安全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区、县(市)水利部门,及时做好项目规划上报,争取自治区列入计划安排项目投资。其次是分期分批进行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已争取自治区下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35处,安排总投资1854万元。到11月上旬止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16处,完成投资1105.38万元,占计划投资60%。其他在建19处,计划在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期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抓紧组织实施,保证明年3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目前我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程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责不明,无专人管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程长期失修失效。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建议:
一是建议市政府尽快批复水利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大力推行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水利体制改革,加强领导,把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二是建议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原用于补助维修农村小型水利的农水切块资金160万元要尽快给予安排,同时各级财政要增加安排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关于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检查督导的通知》(水普办
[2011]5号)要求,现将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查机构组建及办公条件情况
按照皖水普办[2010]1号文件的要求,我区于2010年10月底完成了水利普查机构的组建工作,政府成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水务、统计、宣传、土地、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三山区领导小组,对普查人员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工。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普查机构工作人员7人,专职人员5人,集中办公,主要负责全区水利普查工作的政策宣传、组织实施、数据采集和成果上报等工作。按省水普办要求配备的计算机等水利普查设备现已向区政府申请购置,预计4月上旬采购完毕。
二、组织推动和实施方案落实情况
为确保水利普查顺利进行,区普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布署现阶段水普任务,把责任细化落实,建立了质量、保密管理制度,协调机制已建立。
三、“两员”选聘情况
按国务院《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的通知》(国水普办〔2010〕55号)的要求,我区迅速开展了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区属镇办各配备3名普查指导员,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普查员,共60人。
四、专项经费落实情况
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的要求,依据区水普方案,现测算2011水利普查经费40万元,目前该专项经费已经区政府审批,正协调区财政部门及时将经费按年度列入财政预算。
五、普查培训完成情况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登记册》已报至市水利普查办公室。月底计划对在册镇办普查指导员和村普查员进行水利普查培训。
六、台账建设情况
完成了台账建设调查对象的确定,并向填表单位发放了台账表,填表单位已开始进行台账记录。
七、普查宣传落实情况
我区围绕各普查阶段的要求,制定了水利普查宣传工作计划,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宣传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充分了解水利普查的意义,增强了公众对水利普查的参与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局面。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六安市舒城县水利普查开展情况重点是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向大会作一汇报。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西滨、江淮之间,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的重要成员。辖21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渡假区,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舒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毛泽东主席、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视察过的地方,是“合肥的后花园、安徽的北戴河”。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财政收入5.8亿元,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
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在省、市水普办的指导下,我县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统筹安排,认真做好水利普查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及时组建普查组织
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舒城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在县水利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水利普查日常工作和水利普查技
术指导、督查检查、质量审核工作。县乡两级均设立普查办,按照专门人员、专业设备、专项经费、专用办公场所配备,并制定完善各项制度。
2.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普查方案
为使普查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普查办组织人员集中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参加每次省市培训班,熟悉普查表格内容和填表说明,深刻领会各种报表间的关系。同时多次召开各个专业普查方面的专题研究会,集思广益,结合本县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舒城县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实施计划》、《舒城县水利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明确了全县水利普查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详细制定了宣传培训、清查底册编制、清查表发放和收集汇总、普查数据上报、质量控制等工作细则以及6个普查方面和2个专项调查的工作日程明白纸。
3.营造氛围,深入做好宣传发动
为提高全县各级对水利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水利普查工作,我县把宣传作为水利普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地深入宣传:利用县主要领导电视讲话、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灯箱、张贴宣传画和通告、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宣传车进驻各乡镇主要街道播放录制水普宣传内容、广播电视媒体设立专栏开展广泛宣传,县水利普查办共制作水利普查宣传册
5000余份,宣传单15000余份,发放到全县各个村组、社区。同时在社区和乡镇主要街道进行水利普查有奖问答,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真正做到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文字、电台上有声音、街道上有横幅。通过宣传,全县各级对水利普查的意义、方式和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水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为水利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4.条块结合,严格选聘普查人员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工作决定普查工作成败,为此,县普查办依据普查人员基本条例制订了高标准的选聘条例,要求条块结合,力求选聘既懂水利相关知识又熟悉乡镇情况并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和多次参加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指导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普查员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县水利普查办培训合格后发放普查证件上岗。
5、耐心细致,认真抓好台帐建设
台账建设是水利普查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是水利普查动态数据获得的过程依据和定量依据。县普查办严格控制质量为主线,及时安排部署各乡镇进行台账建立,要求普查员必须每月月底到需建台账的对象所在地实地填报台账,不得隐瞒、虚报、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好台账表,对不理解、不支持的普查对象进行上门说教,多做思想工作,要求态度真诚和蔼,不许态度恶劣粗暴。针对有的台帐对象担心以后按照现在所上报数据收取水费、水资源费乃至纳税依据等疑问,县普查办及时安排普查员上门做工作、发放宣传材料,邀请有关部门配合并承诺不会根据上报数据收取水费、水资源费、调整税赋,同时对台账建设对象的取用水时间以及电机功率进行调查、计算直至得到真实数据。
6.科学组织,全力做好清查登记工作
县普查办及时召开由县普查领导组成员单位、乡镇分管领导、乡镇普查办主任、水利普查指导员、水利普查员参加的全县水利普查清查阶段工作动员会,部署安排水利普查清查阶段工作,对所有参加水利普查人员提出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全县清查登记工作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二是明确全县清查登记工作方式,要求普查员必须到现场实地如实填写清查表,严禁凭印象填写或闭门造车,三是明确全县清查表上报、审核、验收流程即普查员现场登记——普查指导员审核抽查——技术支撑股室审核抽查——普查办汇总审核—反馈至乡镇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再核对——上报技术支撑股室再复核——上报普查办汇总录入两上两下流程,四是明确普查员上门登记时注意事项和在普查中遇到事情处理步骤和方法。同时组建清查质量控制小组,将全县21个乡镇分为3个责任片,实行质量控制包保责任制,由各片责任人组织技术支撑股室组成质量控制组负责清查阶段质量控制,做
到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审核负责、数据可靠。为更好地做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县普查办认真参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和县住建部门、环保部门、土地部门、统计部门有关资料,整理出初步清查对象,再根据工商、税务部门资料对清查对象进行进一步审核和有关数据的变更。具体做法是我们先由普查员去现场核实填报清查表(名录表)然后普查指导员审核抽查再由技术支撑股室审核抽查然后上报普查办汇总审核再反馈至乡镇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再核对然后上报技术支撑股室再复核最后上报普查办汇总录入。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关,质量控制小组采取电话查询、实地查看、原始资料核对等方法进行检查。对填报内容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不合理由普查员现场改正,并进行相关记录。确保清查数据真实,为水利普查全面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县在清查登记期间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淮河委员会水利普查办(7月22日—23日)、省水利普查办(5月6日、7月22日)、长江委员会水利普查办(3月17日)先后分别莅临我县对水普工作给予检查指导,并对我县的工作进度、质量均予以肯定。
总之,我县水利普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后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水普办、省、市水普办的统一部署,特别是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
机,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水利普查的各项任务。
舒城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办公室
1 茌平县水文特征及农村水利发展情况
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 总面积1 117平方公里, 辖6镇8乡2个街道办事处, 810个行政村, 56万人口, 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近年来, 茌平按照建设现代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工作要求, 抢抓机遇, 大上项目,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农业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并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省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1.1 茌平县水文特征
茌平县资源充裕, 物产丰富。县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半干旱气候带, 气候适宜,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全县沃野平畴, 总耕地108万亩。淡水资源充足, 水利条件便利,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林果、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 名优特产闻名遐迩。
茌平境内有徒骇河, 马颊河, 赵牛河, 管氏河, 冯氏河, 四新河, 茌新河, 茌中河, 西新河, 老徒骇河, 七里河, 德王河, 小运河及普济沟, 位地形均为西南东北流向。据《中国江河水系图》标准, 徒骇河, 马颊河为海河水系。其余属支流;西新河, 老徒骇河, 茌新河, 茌中河在境内直入徒骇河;七里河在高唐入徒骇河;管氏河, 四新河在禹城县境内入担救河, 德王河在境内西北隅出境入马颊河。境内河流主要承担上游和境内径流排水, 流量达4亿立方米。徒骇河, 赵牛河, 管氏河, 七里河, 冯氏河建有拦河闸, 可拦蓄雨水和黄水, 用于灌溉。
1.2 茌平县农村水利发展情况
茌平县在对传统农村水利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 坚定不移地走现代新型农村水利发展之路, 建成四大水工程体系, 努力实现农村水利工作的新跨越。
(1) 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第一要务, 完善了农村安全供水体系。今年我县被评为全省农村通自来水先进县,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 惠及745个村、44.96万人, 总投资达1.2亿元, 下步计划再投资260万元建设高标准供水中心6处, 安装净水、化验设备, 并与欧洲水务联合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引进先进水处理设备,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 建成了高效农业节水体系。目前全县各类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万亩,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55, 年节水能力3 000万立方米, 连续3年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今期该局又积极参加全省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公开竞标, 综合得分列全省第一, 争取到省以上无偿资金1 200多万元, 并被确定为全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县。
(3) 以建立完善新机制为着力点, 着力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排工程体系。为进一步增强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 全县已初步建立起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最近几年以来建成小水源工程1 000余处, 增加蓄水能力1 500万立方米, 配套田间建筑物400座, 整治田间沟渠600公里, 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10多万亩。
(4) 以促进人水和谐为努力方向, 着力完善农村生态水利体系。近几年茌平结合灌排设施建设, 实施沟渠绿化, 实现了“沟相通, 渠相连, 田成方, 林成网”, 改善了自然生态与环境。
2 茌平县水利工作新措施
2.1 以水为媒诠释生态发展
在生态建设中, 茌平县围绕做活“水”文章, 把生态、民生、观光等功能结合起来, 用足用活“水”这一元素, 建设金牛湖景区, 对区域内的水系进行改造治理, 打造生态宜居的新茌平。茌平县投资15亿元建设了金牛湖景区, 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总蓄水量达2600万立方米, 在湖的北岸, 金牛山挺拔矗立;在湖中独具匠心、风格各异的金牛桥、吉鹊桥、天梭桥将东西两岸连缀成线, 形成绿树环绕、景致错落的沿湖湿地景观, 打造了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一处处美景, 引人入胜, 成为一道亮丽的观光带。目前, 金牛湖风景区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 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增强城市竞争力, 提升城市品味, 茌平确定了“用好水资源, 打造水景观, 彰显水文化”的城市水文章开发建设思路, 坚持扩湖、治水、融文、增绿, 不断城市涉水空间布局, 着力打造成一座以水景为特色的风景靓丽的灵秀之城。引水入画, 打造景观新地标。茌平县在城市水系改造提升过程中, 将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水利建设中, 斥巨资对茌中河进行改造, 沿河两侧栽植垂柳、旱柳等景观树木上万株, 形成一河清水、两岸绿荫的带状绿色长廊;并利用茌中河贯穿城区南北的优势, 大力实施茌山公园和环城水系贯通工程;茌山公园占地350亩, 总体布局为“一堤、两岛、三湖、南北区”, 人工湖150多亩, 绿化覆盖率90%以上;沿外环路开挖环城河与公园人工湖及茌中河贯通, 又经茌中河与老环城河相接, 形成城区河河相连、环环相套的城市水系布局。
2.2 以水惠民,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茌平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关注农村饮水安全, 确保存成通自来水, 扎实做好三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 让10万亩农田喝上了“自来水”, 受益群众达5.53万人, 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为粮食连年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天群.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10, 15.
关键词:城区;征地拆迁资金;专项调查
一、拆迁资金的基本情况介绍及发现的相关问题
城区政府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较多,除本市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外,还承担了自治区项目部分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因此城区收到大量的征地拆迁资金。对于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城区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在资金的管理上,做到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财务核算管理水平近两年来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调查过程当中,仍然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城区拆迁资金记账方式主要是财政代理记账
目前,城区拆迁资金的记账是由财政局来代理记账,征地办和征收办只作为报账形式参与财务活动,而城区财政局财务也未参与征地拆迁工作具体业务及内部管理决策等具体事宜,未能对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也就未能体现会计法规定的 “财务监督”职能。
(二)拆迁公司的选择未实行公开招标,且拆迁公司存在挂靠的现象
根据我市房屋拆迁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第九条规定:“依本办法应当进行招标的房屋拆迁项目,除房屋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10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外,其余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工作量比较大的项目,可分区招标。”通过查看,有的项目达到文件规定的公开招标标准,但均未公开招标,其结果没有充分体现市场竞争机制。通过走访个别拆迁公司,现场查看其营业执照,了解其资料存档、资金财务管理情况后,发现他们对该本拆迁公司的情况并不了解,后来他们承认只是挂靠拆迁公司的一个临时拆迁组,并不是真正的拆迁公司。
(三)合同的签订存在合同要素不完整,未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取得相关影像资料
通过对部分合同的抽查,发现存在合同要素不完整,签订日期、经办人签名、单位公章等为空白的情况。每一个时期的补偿标准是不一样的,合同缺少签订日期,存在补偿标准的争议风险,也不利于在工程结算时对补偿标准政策的选择认定,其他要素不全同样存在法律纠纷的风险。城区与拆迁公司签订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对被拆迁房屋和大型设备及货物,乙方必须拍照或录相作为相关依据后方能拆除或搬迁,但我们在走访拆迁公司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找到影像资料。没有影像资料,审核人员无法复核补偿标准是否属实,以后工程结算或决算也无据可查。
(四)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现场认定监督程序不合理、不完善;测绘面积存在不真实情况;法定补偿以外的费用未见执行的具体标准
“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核定表”是补偿认定的重要依据。经查看,在该表签字的人员均为拆迁公司的人员,作为付款方的业主方和征收办没有参与签字认定,并且该程序作为现在认定的重要环节,过后就很难进行复核和监督。
按规定,对于无证房屋及构筑物面积的确定,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公司出具测绘报告。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由项目指挥部自行测绘后交由测绘公司盖章而不是测绘公司亲自测绘而出具的报告。这样不相容的工作职责由一个部门负责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征地补偿经费的支出除了法定补偿金额以外,还有很大部分是扶持费、奖励费等法定补偿以外的支出,对于金额的认定,未见相关的集体决策或论证程序及标准,仅附申请报告或协议。
(五)资金支付审计跟踪的力量不足
个别项目是市审计局委托城区审计局跟踪审计的项目,资金支付流程中有审计人员的参与,资金支付前须经审计人员审核签字,审计监督在这些项目资金的使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一程序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存在未经审计审核支付资金的情况。而对于更多的其他征地捭资金支付流程上,审计部门则未参与监督,使得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六)征地资金通过出纳人员大额使用现金支付,不相容职务未相分离
征地拆迁资金的大部分开支不是直接打到收款人本人的银行账户,而是由征地办的出纳人员作为征地办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通过此方式支出的资金有征地办工作经费,有支付给农民的补偿资金,单笔金额最高几十万元。如此大金额现金开支,不符合现金使用管理相关规定,且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支付凭证后仅附领款人个人签名,没有其他佐证,支出依据不全。另外,该出纳人員又作为业务的经办人,补偿金额也由他们负责洽谈,又直接负责支付资金,不相容职务未相分离。
二、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将具体会计核算职能下放到征地办征收办,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征地办,征收办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应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或专职的会计人员,征地办,征收办的单位负责人应对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但代理记账弱化了征地办、征收办的财务管理意识,也导致财务核算与业务跟踪的脱节。建议将具体会计核算工作下放到征地办征收办,使财务人员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参与重大合同审议,重大决策。
(二)完善拆迁公司的选择程序
拆迁公司的选择是拆迁工作的重要环节,建议按照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达到公开招标的应当公开招标,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拆迁公司,以便进一步规范拆迁的管理,降低拆迁的成本。
(三)规范合同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对于合同要素不完整的情况,建议进一步规范合同的管理,在合同中明确各方责任,完善对拆迁公司、测绘公司等相关方的监督约束条款。影像资料应为拆迁调查认定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资料,建议完善拆迁档案的管理,特别是影像资料,应作为必备资料。
(四)建立健全征地拆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征地拆迁资金与其他资金相比有其特殊性,建立健全具体详细的管理办法,以使得资金使用管理及监督有章可循,各岗位各部门职责明确,完善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征地补偿中法定以外的奖励费扶持费等补偿,建议制订金额论证制度及集体决策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偿标准。在房屋征收拆迁补偿的现场复核认定程序上,建议业主方、征收办以及跟踪审计加强对现场的复核认定,定期或不定期对拆迁补偿程序执行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或抽查,加强对拆迁公司的监督。
(五)跟踪审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建议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力度
征地拆迁资金不仅量大,且使用管理方面没有成熟的制度规定可供借鉴,因此加强监督力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城区审计局基于市审计局的委托目前个别征收项目跟踪审计,并在监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对于征地补偿资金和其他征收资金未参与审计跟踪。由于征地拆迁资金不属于城区本级财政性资金,且城区审计局人员编制少力量有限,难以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建议由市级的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征地拆迁资金的监督力度,并将跟踪审计这一做法在全市推广。
(六)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支付流程,减少中间环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乐德镇位于荣县正南方,距县城13公里,幅员面积87.26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耕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旱地1.8万亩。有水库6座,其中小(I)型水库2座,小(II)型水库4座,山坪塘325口,泵站工程8处,设计库容1146.4m3。目前工程蓄水331.2万m3,占设计库容的28.8%;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很难发挥设施应有的经济效益。
今年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覆盖全镇17个村,规划新建渠道22km、整治渠道48.2km、整治山坪塘101座、整治石河堰8处、新建蓄水池207口、整治囤水田埂5km、整治泵站7处、高效节水灌溉400亩。项目总投资1600万,其中财政资金800万,群众筹资筹劳800万。
为实施好项目,我们组织了强有力的项目推进班子。召开三干会、群众代表会、院坝会,宣传小农水项目建设的意义、内容,并组织项目组成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古佳乡参观学习项目实施情况,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纷纷主动筹资筹劳参与项目建设。在规划项目时,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的原则,优先规划在辣椒产业发展好的天宫、竹马等村实施;同时结合原有老灌区的改造,恢复、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按照高效、节约的要求,建设从水库-提灌站-水渠-蓄水池-闸阀井-地块的完整供水体系;同时因地制宜规划引水沟、集雨渠有效集聚水源,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严格项目监管,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公开选择施工队伍,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都有村民代表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目前,乐德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自2011年9月启动以来,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新建渠道11km,整治山坪塘61口,整治石河堰5处,新建蓄水池131口,整治囤水田埂3km。预计2012年1月将完成工程任务量的95%,全部工程竣工后,蓄水将达112.36万m3;增加蓄水68.4万m3;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36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470吨,解决1.05万人的用水困难。
荣县乐德镇人民政府
清流县水利局
(2011年7月12日)
一、基本情况
县水利局主要职责是:水行政监察和执法,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主要河流的治理与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农村供水和城乡节水工作,指导农村水电建设与管理及水库电站大坝的安全监管(其水电建设方面的政府职能已移交县经贸局),组织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承担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防洪抗旱工作,近三年还要做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内设4个职能股室,分别为办公室(监察室)、水利建设管理股、水政水资源股、农电外经股,下属事业单位8个,分别为县水利工作站、水利工程管理站、水电工作站、水政监察大队、水利水电质量监督站、防汛办、水土办及琴源水库管理处。
全局除琴源水库外共核定编制38名(其中行政7名、参公10名、事业21名),实有人员34名(其中行政10名、参公9名、事业15名),因外派、借调、年大体弱等人员15人,加上本局借调、临时聘用等人员5人,实际在岗人员24人,实习生5人(其中本科生3人、大专生2人)。
二、现有水利工程情况
截止2010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657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6座、山塘57处、提水工程124处、引水工程2286处(千亩以上引水工程12处)、农村饮水工程168处。有效灌溉面积12.62万亩,占耕地面积15.26万亩的82.7%。已建成小水电站60处、装机153台8.2万KW,年发电量3.3亿KW〃h(重新规划后全县水力 1
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1.3万KW,可开发装机容量为9.65万KW)。清流县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
县防汛办配有防汛指挥决策系统、防汛视频会议系统等设备,已建8个自动雨量监测站,7个自动水位雨量监测站;县气象局建有16个自动雨量监测站。全县共储备冲锋舟5艘、救生衣200件、卫星电话1台、编织袋1万条等。
全县已完成琴源、高地、洋坑等3座水库新一轮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城区及嵩口防洪堤建设9.2公里。
三、2011年水利重点项目情况
(一)已获批项目情况(总投资1646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8676万元)
1、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防洪工程:工程设计建设堤段总长7110m,其中新建C10砼砌块石堤4600m,旧堤加高加固2510m,新建排涝涵闸3座,总投资7610.45万元。工程于2009年9月动工,由县龙翔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组织实施。今年来,又动工新建了南门桥上游南岐堤段,完成新建堤段920米,完成投资1400万元。截至目前为止,累计完成投资5448万元(已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3100万元),占总投资的71.59%,共完成堤段总长为4350m,占设计总长7110m的61.18%。
2、安砂水库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工程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000万元),计划治理坡耕地8350亩(涉及嵩溪、龙津、田源、沙芜、赖坊等乡镇)。至目前为止,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350亩,新修梯田1960亩,新修田间道路8km,整修田间路8.08km,新修生产路5km,整修生产路7.6km,排水渠15km,护岸1.6km。累计完成投资1130万元,占计划的90%。
3、大坪水库、马头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分别为584万元、54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各为450万元),主要进行大坝防渗加固处理,坝坡、坝顶整治,溢洪道、输水系统加固设计,观
测设施,新建管理房,防汛应急抢险通道,大坝白蚁防治等。大坪水库已完成土方开挖6030m3,石方860m3,砼64.41m3,帷幕灌浆365m,高压旋喷540 m;马头坑水库完成土方开挖1365m3,石方2162m3,砼50m3。
4、嵩溪镇防洪堤及河道清淤工程:总投资198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584万元),计划新建河堤4.32公里,加高加固0.58公里,清淤3.8公里。现已完成投资567万元,完成河道清理
6.5万立方米,埋石砼堤身1.23万立方米,清淤1.6公里,防洪堤1.4公里。
5、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计划总投资45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60万元),计划新建8个自动水位雨量站、20处简易水位监测站和70个简易雨量站。项目已批复,正在实施中。
6、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温郊、田源、余朋、沙芜四个乡规划内不安全农村人口3659人及嵩口、田源、沙芜1475人师生饮水,工程总投资22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88万元、已到位127.6万元)。项目已正式批复,将于近期进行招投标工作,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7、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李坊、小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分别为252万元、35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分别为280万元、2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第一批已下达,分别为224万元、160万元。两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已完成,等待批复。
8、罗口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43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00万元),计划综合治理面积1501.2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0公顷。至目前为止,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501.2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0公顷,其中封禁治理(含补植)1298公顷;种植水保林100 公顷;种植经果林25公顷;坡改梯整修77公顷;田间道路3公里;机耕道2公里;排洪沟3公里;护岸护坡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60万元,占计划的84%。
9、初级水利化县建设:总投资1633万元(上级补助120万
元,需捆绑项目资金1513万元),主要实施城北、李家、赖坊灌区续建配套,李家河背水利示范园区及新村河堤、农村用水户协会建设等。现已完成总体规划并取得批复,实施乡镇正着手准备进行招投标工作。
(二)2011年可望争取的项目情况
1、闽江上游沙溪防洪三期工程(苏区县):计划新建防洪堤总长5698.6m,其中龙津河1333.7m、城北河4364.9m,总投资8202万元。目前已完成可研,并批复。
2、清流县2012-2013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解决李家、里田2个乡镇农村规划内不安全人口4278人,里田912人师生、六个林场633人饮水,总投资266万元。目前项目初设已完成,并经过审查,待省厅批复年度建设任务。
3、林畲乡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河道整治5.0km,新建护岸
9.13km,总投资298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设计。
4、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42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930亩、新增保证灌溉面积9840亩,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2010~2020年规划,并上报省水利厅和财政厅。
5、烟基水源工程:计划新建俞坊水库、岭官水库2座烟基水源工程,总投资分别为4870万元、3650万元。目前均已完成可研和水库建设规划,正在编制初步设计及相关专业报告。
6、惠清水库除险加固:主要进行大坝防渗加固、坝顶、坝坡整治、溢洪道加固工程等,总投资150万元。目前正准备做安全鉴定及初步设计。
7、杨源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2.15公顷,总投资546万元。目前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正在报批。
(三)已列入规划和储备的项目
全县已列入规划和储备的项目14个,总投资约3.8亿元,主要是“五江一溪”防洪捆绑项目(清流段)、清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长潭河防洪工程(里田)、罗口溪防洪工程(李家、灵地)、白坑、江坊、官坑尾水库除险加固、赖坊文昌溪山洪沟治理及长校镇沙坪、里田乡童坊、灵地镇青山、灵地镇坑源、甲源乡大丰坑5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才问题。一是专业技术力量严重缺乏,难以承担逐年增长的投资建设任务,乡镇普遍缺少水利技术干部,导致工程现场监督人员少,工程不能及时完成等等,尤其是老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电脑)已不能适应新要求。二是职称职数不足,由于职称职数的严格限制,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我局核定2个高师、8个中师职数,现无高工技术人员,有10个工程师,仍有2人只能按助工低聘。三是编制偏少。如防汛办人员不够,难以完成日益繁重的防汛抗旱任务,我县至今未成立县洪水预警报中心、县堤防管理站,全县洪水预警报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等技术事务工作及已建堤防的管理、维护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尤其是下一步防洪三期和“五江一溪”防洪捆绑项目要求由各县堤防管理站负责实施,否则业务上不便对接。四是领导职数偏少。我局领导职数为局长1名、副局长1人,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2人、主任科员2人、副主任科员2人、副科级干部2人,因水利局承担职能较多,独立性较强,副领导力量不足。
二是资金问题。一是配套资金,水利所有项目基本上是中央、省级投入,上级按80%予以补助,需要地方配套20%,否则实施验收困难,按今年现有项目,除城区防洪工程由城投公司负责,配套资金有保障外,其他项目共需配套资金约1000万元(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0万元已到位)。二是前期经费。水利项目的测量、勘探和设计费用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今年我局已垫付及拖欠前期经费200多万元。由于前期经费紧张,一
些水源工程等项目前期工程无法尽早开工。
三是工作环境问题。在项目工作上,目前各级监管方法和建筑市场很不利于项目业主单位有效工作;在行政执法上,我们的工作不够到位,但部门配合、干群法纪意识还不够理想。
五、几点要求和建议
(一)干部调动。对我局借调干部(其中部门1人、乡镇2人、琴源水库2人)尽早给予办理正式调动手续。
(二)人员编制。加强水利主管部门班子建设,适当增加副科级领导职数。提升县防汛办的行政规格,定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副科级单位,编制增加至6人;成立县洪水预警报中心,负责全县洪水预警报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等技术事务工作,承担雨水情实时监测和洪水预警报工作,参与防洪调度会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正股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4人;成立县堤防管理站,负责全县已建堤防的管理、维护工作,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正股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人。县水利局未纳入参公管理的事业站,争取纳入参公管理。
(三)前期经费和配套资金。水利前期专项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列支,保证水利前期工作顺利开展。足额从县土地出让收益的10%中落实县级配套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农田水利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县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汇报06-09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防汛抗旱工作汇报09-27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09-23
农田水利06-09
农田水利渠道施工09-19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09-20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06-14
施工总结小型农田水利11-16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法06-08
乡镇农田水利工作总结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