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精选8篇)

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 篇1

一、目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教师技能水平,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功,适应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训练时间安排

各位同学要切实提高对能训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现决定5月18日正式开始,训练时间为晚上:7:00—7:40。

(注:三字一话主题训练月期间,三字一话训练时间每周安排2—3天,具体时间由各班能训辅导员与各班班委会商议确定后报能训组组长处登记,便于检查监督)

三、师资来源

从实验教育系全体学生中挑选出8—14名在全国师范生三字定级考核中获得6级以上,普通话取得二甲以上的同学担任各班辅导员。

三、训练内容与方式

“三字一话”教师基本功训练,“普通话”训练与“三字”训练交替进行。

四、要求

根据系部决定,在训练期间将进行定期测试,每月能训部将对各班训练进行抽查,监督训练。在每学期结束前进行整体考查,对成绩突出者给予相应的表彰,在训练期间,能训部三字一话训练小组将举行书法、演讲等主题训练月活动,促进全系同学三字一话能力的提高。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2004.5.10

对于开展声乐能力训练的方案(暂定)

一、目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教师技能水平,艺术培训能力,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和边弹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演唱水准,以胜任指导幼儿音乐教育活动。

二、训练时间安排

各位同学要切实提高对能力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拟决定集中训练时间为晚7:00-7:40(注:声乐训练时间每周安排1-2天,具体时间由各班能训辅导员与各班班委商议确定后报能训组组长处登记,便于检查监督)

三、师资来源

从学前专业高年级全体同学中挑选出两名在声乐方面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辅导员。

四、训练内容与方式

训练由发声练习开始,根据同学的特长能力分为美声与民族两组,按次序让同学们自行表演曲目,辅导员与其他同学一起点评,纠正错误。

五、要求

声乐考核要求:演唱独唱歌曲要求熟练、完整、富有表现力(“美声”“民族”唱法皆可)。

边弹边唱要求:弹唱协调,表达准确。

在训练期间将进行定期测试,每学期结束前进行整体考察,将对各班进行一次声乐比赛,对成绩突出者给予相应的表彰。在训练期间,能训部声乐训练小组将举行声乐、边弹边唱比赛,促进同学们声乐能力的提高。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2008.5.27

对于开展操与口令能力训练的方案(暂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韵律操与基本队列队形和口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教师技能水平,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功,适应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训练时间安排

各位同学要切实提高对能训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的安排时间。拟决定每周五的三、四两节课(体育课)进行基本队列、队形和口令的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形体训练。

三、师资来源

拟请康少春老师担任辅导老师,体育委员担任辅导员。

四、训练内容和方式

主要进行基本队列队形和口令的学习训练。要求:声音准确、清楚、洪亮、有力,节奏分明,掌握正确的行走姿态。

由体委与有关学生干部组织大家进行韵律操的学习,在优美的韵律伴奏下培养大家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到健身、健体,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要求

根据决定,在训练期间将进行定期测试,监督训练。在学期末将进行操与口令的表演活动,促进大家操与口令能力的提高。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2008.5.27

对于手工制作与美术能力训练的方案(暂定)

一、目的要求

本项训练是针对幼教专业的需要,同时也是为适应将来的教育工作而展开的一项重要技能训练,掌握和提高美术、手工制作功底有其必然性。

二、训练时间安排

各位同学切实提高对能训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但手工美术不同于其它的科目,所以在每周布置一项任务并对其进行指导,直至下周同一时间再进行检查。

三、师资来源

聘请美术专业的教师担任手工制作与美术能力训练专业的辅导教师。

四、训练内容与方法

手工制作、美术基本功训练,每次训练从剪、贴、缝、画、色彩的调配开始,时间为40分钟

五、要求

每堂课各位同学带好所需材料,在本学期末拟进行一次美术、手工制作比赛,让大家积极参与,也欢迎我系美术爱好者的参与。

(注:对盗用或代做的作品一概否决,取消参赛资格)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2008.5.27

对于开展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的方案(暂定)

一、目的要求

拥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对未来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教育教学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学生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兴趣培养,关系到我们同学毕业后能否胜任学校的学科教学,关系到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该项能力训练严格按照检测标准开展,注重引导、培养同学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同学敢于在公众面前表达,乐于走向讲台。

二、训练时间安排

各位同学切实提高对对课堂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现决定从开学起一周后正式开始训练,集中训练时间为晚上7:00—7:40或周一至周五自习课时间。

三、训练内容与方式

训练主要围绕教学的五个(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以及测评)基本环节展开。播放优秀课堂教学范例、演讲与辩论比赛实况以及相关理论的介绍等。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5-7分钟的说课与即兴演讲。结合见习活动,对同学课堂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训练与测评。

四、考核与要求

1.正确理解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讲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准确清楚地传授知识。

2.教学过程完整流畅,教学环节清楚,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3.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生动,板书简明精要、整洁美观。

每位同学要认清自身不足,积极主动抓住身边的每一个学习机会,按照考核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训练期间将定期举行说课与教学设计比赛,在展示训练成果的同时,提高同学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使我们每一位都能拥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2008.5.27

对于开展琴法能力训练的方案(暂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与考核,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姿势和方法,了解基本理论,较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能流畅地演奏中级或中级以上曲目;对钢琴演奏具有较全面的鉴赏,分析和表现能力;能较好地担任即兴伴奏任务;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和辅导工作。

二、训练时间安排

为了让各位学生切实提高对能训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拟决定,集中训练时间为晚7:00-7:40(注:琴法训练时间每周安排一天,具体时间由各班能训辅导员与各班班委会商议确定后,报能训组组长处登记,便于检查监督)。

三、师资来源

从学前教育专业各班级中挑选出两名能力强,钢琴弹奏好的同学担任辅导员。

四、训练内容与方式

老师布置的钢琴作业以及一些好的曲目,学会自弹自唱和即兴伴奏。

五、训练要求

乐曲考核,要求按考核曲目所要求的速度,熟练、流畅地背谱演奏(即兴伴奏除外),并能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涵。

即兴伴奏考核,要求能根据考核曲目的特点,配置正确的和声、音型,并能熟练、流畅地弹奏,每两个月将举行一次比赛,对成绩突出者给予相应的表彰,在训练期间,能训部钢琴训练小组将举行自弹自唱等比赛,促进同学钢琴弹奏水平的提高。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2008.5.27

对于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的方案(暂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与考核,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运用POWERPOINT、AUTHWARE进行课件制作;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训练时间安排

已经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的班级,每周安排一节现代教育技术能训课,要求每周完成一个课件。

三、师资来源

从本系全体学生中挑选出3—4名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辅导员。拟请信息科学系的一位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四、训练内容与方式

按照“课件题库”布置训练内容,进行上机实际操作,辅导员从旁指导,要求在下次能训课前完成。为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同学提供考前辅导和帮助,保证考级顺利通过。(“课件题库”由信息科学系周建新主任提供)

五、训练要求

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方法;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训练期间进行定期考核测试,并开展课件制作大赛。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2008.5.27

对于开展教科研能力训练的方案(暂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教师教育的要求,结合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突出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系重要的办学特色。系部决定加强对学生教科研能力训练,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每一位同学夯实基础,保证同学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顺利就业,健康成长。教科研能力训练的顺利进行依赖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投入,认清现实,摆正理想与现实关系,找到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特长。能训部将做好服务引导工作,力求使教科研成为每一位同学的专业特长。具体训练方案如下:

1.能训部将做好教育信息以及教科研方式方法的宣传工作,引导同学关心、关注教育发展动态。

2.各班学习委员、教科研课代表要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同学学习、收集教育信息,加强思维方法和论文写作训练,充分利用好有关教育信息资源,特别是《中国教育报》等专业教育报刊杂志,能训部将对各班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结合教科研专业课要求,以同学积极主动为主,要求各位同学定期完成一定篇目的论文。能训部将向相关报刊杂志推荐优秀的作品以提升同学学习兴趣。根据我系教科研教学需要,陶研会《飞翔》杂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希望各位同学加强训练,积极投稿。

4.为配合学校二次创业需要,突出我系同学优秀的学习风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训部拟成立教科研学习小组,希望各位同学踊跃报名。

报名处: 系学生会学习部长

实验教育系能力训练部

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 篇2

一要修炼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口语表达, 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积淀;是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应该是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要讲究语法, 符合逻辑;要词汇丰富, 不能背书, 背教案;要口语化, 浅显化, 鲜明化, 条理化。应该是带有会话语言色彩的独白语言。讲课时, 不能目中无人, 声音不能太生硬;要柔和, 有亲和力;要体现会话性、双边性。应该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庄重语言, 要既庄重又满怀激情, 深情一片, 要满面含笑, 以情感人, 不能乱说或过于诙谐。要坚持做到尽可能不说吐字模糊、含混不清、稀里糊涂的混话;拖泥带水, 东拉西扯, 离题万里的废话;颠三倒四, 本末倒置, 文理不通的胡话;满口术语, 不着边际, 故作高深的玄话;滥用词藻, 装腔作秀, 华而不实的俏话;不懂装懂, 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的虚话;干巴枯燥, 平淡乏味, 催人入睡的闲话;挖苦讽刺, 庸俗低级, 不干不净的粗话;陈词滥调, 生搬硬套, 八股味浓的套话;哗众取宠, 自欺欺人的假话。一定要讲究艺术性, 要讲一口纯正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要简练生动, 有幽默感;要突出趣味性;要能抓住听课人的注意力, 让听课者愿意听。语调要高低适度, 富于抑扬顿挫, 要能够起到调节气氛, 笼罩全场的作用;语速要适度, 轻重缓急要有节奏感, 既不能太快让听课者听不清, 思维跟不上;也不能太慢, 让听课者恹恹欲睡;语言要干脆利落, 不拖泥带水, 不打官腔, 不说半截话。

二要修炼板书。板书, 是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所写的教学要点。要求运用简洁、明确、醒目的文字、符号、图表等, 在黑板上提纲挈领地再现课文内容, 是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它既便于教师处理教材、组织教学, 又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增强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好的板书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紧扣教材;图文形象、清楚明白;字迹美观、横纵成排”, 具体说应体现这样几点要求。

1. 概括的准确性。

要善于“画龙点睛”, 抓住那些关键词语、关键问题, 教诗抓住“诗眼”, 教文抓住“文眼”, 那些可有可无、不痛不痒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写或者根本不写。

2. 计划的精密性。

不能主观随意, 信手写来。先写啥后写啥应通盘思考, 统筹安排。在版面的编排上要有讲究, 一般应将黑板的版面一分为三, 中间自上而下写课题、作者、课文结构和内容的要点, 两旁或给字词注音释义, 或写作者和背景介绍, 或写重点词语, 或画符号、图表。

3. 思路的条理性。

既要符合课文中作者思路发展的逻辑, 又要符合课堂教学进程的逻辑, 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课文内容思维发展的逻辑。要通过清晰的板书将课文中深刻的内涵、复杂的感情、多变的结构、精妙的语言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从难到易地体现出来, 做到纲目分明, 脉络清楚, 一目了然。

4. 内容的启发性。

好的板书就像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学生拿着它打开所学课文的大门, 自己去体验、领悟, 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因此, 每个字词、每处标点符号、每张图形表格, 都应当能够促使学生联想和想像, 加深理解和记忆。

5. 形式的生动性。

一要灵活而不呆板。不能总是采用提纲式板书, 总是干巴巴地写几行粉笔字, 要经常变换形式, 既有提纲式、又有表解式, 或者表格式, 要因文而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得体的板书。

二要多样而不单调。尽量把板画引进课堂教学, 使板书与板画结合起来, 要经常采用符号、图形来板示课文内容。必要的时候, 还可适当运用红、黄、蓝、绿等彩色粉笔等配合标示, 以加强板书设计的艺术效果。

6. 书写的规范性。

要通过板书给学生的书写习惯以良好的感染熏陶。力求做到字迹端正, 版面整洁, 不随手涂鸦, 乱画乱抹。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和不必要的繁体字;要尽量把字写得大方、漂亮。无论是文字, 还是表格、图形, 都要清晰、醒目, 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三要修炼教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表达55%要依靠面部和体态表情, 45%靠言语声音, 可见情态的重要。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的话:“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 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教师在讲课中, 一是要充满和蔼、热情的微笑, 让学生感到愉快, 气氛和谐;要会用慈眉善目的眼光组织教学, 会用目光巡视课堂。切忌刻板、淡漠、阴冷, 目光尖利、虎视眈眈, 或者皮笑肉不笑, 让学生望而生畏, 心神拘紧, 影响听课的效果。二是要有适当的手势步移, 手势、动作是教学中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 要自然、大方、合度。无论是表达丰富情感的情谊手势;或者表达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或者表达摹形状物的形象手势, 要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来决定, 要让学生知道你所作的手势符合情境, 学生能懂, 决不能太随意。再者, 教师在课堂上, 手究竟怎么放, 也要有讲究, 比如有的人讲课时, 习惯手插兜, 倒背手, 像个伪满警察似的, 这是课堂常规所不能允许的。就步法移动说, 也应该有严格的讲究:走上讲台要迅速稳健, 讲课过程中, 可以在讲台上适当走动, 结束讲课走下讲台时要步履从容、自然得体, 不能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歌唱家在舞台上演唱讲究台风, 教师讲课也一样, 也要讲究台风。一个合格的尤其是优秀教师, 他的教态应该是“仪表端庄, 举止从容, 明朗快活”, 要让学生感到既可敬又可亲。如此, 在学生中才有亲和力, 学生也才敬佩你, 愿意接近你, 你的话学生也愿意听。有这样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有的学生对于某一科比较喜欢, 学的比较多, 很多时候并不是他天生有这方面的天赋, 而更多的是因为受了这个教师的影响。有一句话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学生们的心中, 最崇高的榜样其实是他比较敬重的教师, 老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常常都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所以, 教师的情态, 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情态, 一定要力求恰到好处, 要站有站相, 走有走相, 一举手一投足都既有助于教学, 也体现美感。

四要修炼操作。这一点主要是看教师实践操作和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熟练程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课堂, 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也是考察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 在评价时, 也绝不能忽略。

武术基本功训练 篇3

武术有套路、功力、散打三大表现形式,都必须以扎实的基本功做坚实的基础。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技击术以基本功为本,交战时视敌如枯草,出手似闪电,防守时稳如泰山。有重击即伤残的从容与霸气,是由良好的心理素质、必胜的信念、丰富的临场经验和过硬的实战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抗击力,当遇到强硬的对手时,对方猛烈强劲的拳、肘或腿的任何一击将会使自己瞬间倒地,轻则伤筋,重则动骨,击中头部有可能休克。实践证明有勇无智乃一介武夫,只有苦练、巧练、不盲练方能学以至用,智攻巧打(省时省力)取胜是上策!

下面简介几种基本功的训练。

头部硬度训练。每天用长60cm,直径10cm的沙袋击打头顶部分半小时左右,日久渐硬。必要时用手顶击、撞击对手。

上肢训练。包括力量训练、拳硬度训练、肘硬度训练、出拳速度爆发力训练、组合拳连续打法、抓力训练(以备擒拿时使用)。

胸部、背部抗击训练(拍打法)。

腿部训练。包括跑步(耐力训练、提高肺活量)、压腿(正压、侧压)。压腿时循序渐进,以防止拉伤韧带,蹲马步、站弓步、低踢腿、低扫腿、侧踹腿、低鞭腿、高鞭腿、连环腿、腾空弹跳力训练、腿部出击速度爆发力训练、腿部抗击打力训练(辅助训练器材沙袋、木桩、汽车轮胎)。

全身柔韧性训练,有条件的可用健身器械辅助训练。

大脑、眼睛速度训练,拳腿配合快速出击训练。

感觉、模拟训练。在实战中要预感对手想要出击的动作,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动,眼到手到,反应灵敏出击果断。模拟训练是与假想之敌进行全方位交战,训练怎样用有效的打法击倒对手。

战术、心理素质训练。先发制人,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贵神速;后发制人、借劲使劲或顺手牵羊或等待对手出击露出空当时再进行快速反击。在交战中做到随机应变方能出神入化所向披靡。在实战中无论是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都要以稳、准、狠的心态去攻击对手。战前蔑视敌人,战时重视敌人,骄兵必败!

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实施方案 篇4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的工作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以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为内容的“五项基本功”训练,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以国家教委《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和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的工作意见》为依据,以在职教师为对象,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三字”、“一话”、“一机”五项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以信息中心和科研处为管理和考核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分步开展教学基本功全员训练,大面积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二、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教学、信息中心副校长

组员:科研处正副主任、信息中心正副主任、各学科备课组长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研室,由科研处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科研处和信息中心部门工作分工:

⑴科研处具体负责“三字”的考核与作业存档。

⑵信息中心具体负责“一话”和“一机”的考核与作业存档。

三、时间、内容及要求 ㈠训练对象:

2000年7月后参加工作的在职教师。(名单附后)㈡时间:

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 ㈢训练内容及要求:

1、“三笔字”训练——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掌握毛笔、钢笔、粉笔的正确执笔方法和运笔要领,熟练地写出字体端正、行款整齐、美观大方的楷书毛笔字以及清晰、工整、匀称、美观的钢笔字和粉笔字;教学板书规范、扼要、工整。

2、“普通话”训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发音准确,能“方言辨正”;能准确、流利地说好普通话,用普通话教学和交谈;具有“准确、清楚、流利、生动”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不同体裁文章的朗读能力;会讲故事,能即兴演讲。

3、“计算机”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多媒体课件,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主要措施

㈠明确任务,严格要求

根据继续教育成人性、在职性的特点,“三字一话一机”的训练主要采取分散、自练、自学和适当集中的方式,以教师所在年级组为主要练功场所。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如下:

1、毛笔字:楷体书写,姿势、执笔、笔顺和运笔方法正确,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每天书写1张,不少于20字,每周不少于5张。

2、钢笔字:楷体书写,运笔方法正确、书写熟练、敏捷,字体清晰,美观工整;每天书写1张,不少于100字,每周不少于5张。

3、粉笔字:楷体书写,笔画笔顺正确,书写熟练、敏捷,设计合理,无错别字;坚持日常教学楷体板书,每天书写不少于50字。

4、普通话:语言准确,无方言乡音,口齿清晰、流利,语言生动,有节奏感,表情丰富,语态得体。坚持日常教学和平时交谈讲普通话。

5、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会一种计算机课件制作。

㈡成立“三字一话一机”教练组

1、“三字”教练: ⑴毛笔字教练:XXX ⑵钢笔字教练:XXX ⑶粉笔字教练:XXX

2、“一话”教练:XXX

3、“一机”教练:XXX ㈢活动安排

组织开展全校教师“三字一话一机”大比武: 三月份:教师“三字”比赛 四月份:教师“一话”比赛 五月份:教师“一机”比赛

十月份:教师“三字一话一机”成果展 活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㈣考核

1、教师“五项基本功”日常训练列入信息中心和科研处常规工作考核;“五项基本功”考核列入聘任、评职、晋升、晋级、评优、调迁管理,在对应考核细则中按“优秀”、“合格”两个格次分别加3分和2分,作业不合格记0分,不交或学生代写的扣1-3分(2000年7月前参加工作的教师已经全部通过县“五项基本功”验收,按2分计入相应考核)。

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 篇5

为了加快学校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快构件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根据上级领导、教育局下发的关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我校就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做如下安排。培训安排

1、培训活动全体语文教师都必须参与。

2、分组情况:以教研组为单位。

3、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3月20日—3月30日)制定培训方案,落实组织机构。(2)培训阶段:(3月31日—3月10日)采取集中与分散方式相结合进行。①普通话:以自练为主,要求每位教师在校内用普通话对话,周五集中学习前进行普通话美文朗读。(练说内容:普通话测试材料、教师课堂评价语、语文教材等)②粉笔字和简笔画: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在黑板、小黑板上或平时的教学板书中练习粉笔字和简笔画,每天中午的练字时间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练字和简笔画,定期展示“粉笔字” 和简笔画。③板书设计加强听课、评课,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评一节课。重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美观。

(3)竞赛阶段(4月11日—15日)开展本校的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推荐成绩优异者参加全区教师教学基本功技能竞赛。

4、语文教研组必须对教师的训练情况如实记载;每位教师制定“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计划”。

5、注意将训练与教学相结合。简笔画、粉笔字、普通话、板书设计运用可与备课、书写教案、批改作业、上课等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教师基本功训练的保障措施及要求

1、建立领导责任制。

此次活动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承担基本功训练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率先垂范,带头参加训练,起到示范作用。教务主任集中精力具体抓,分工负责,层层发动,真正使基本功训练这件大事做到人人重视,成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2、建立检查制度。

此次活动的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对各教研组的活动进行检查,对进行比较好的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并带动其他教是开展好这次训练活动。3 切实提高在职教师对基本功训练意义的认识。

抓住教师基本功技能训练的关键是提高教师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讨论、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形成共识,将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落实目标分级管理。

4、集中培训与自觉训练相结合,讲求实效。

教师基本功训练实施先集中培训后自学训练的方式,要取得实效,必须打破形式主义,依靠教师的自觉行为,因此,既要统一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又要以教师自学训练为主,人人建立各种笔记,保证落到实处。

6、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检查评比。

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 篇6

2010-2011下学期教师五项全能

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奠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开展以教师礼仪、硬笔书法、教师口语、教育技术和教师才艺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活动。现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全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宗旨,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教学基本功硬、适应素质教育新发展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包括通用于所有教师的一般基本功,也包括学科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功。我校进行教师五项全能基本功训练活动,就是以提高教师岗位实际能力为目的,促进

教师队伍整体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到2013年前完成传统教育教学要求向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转变,使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师礼仪、流畅的硬笔书法、流利的教师口语表达、熟练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一两项个人才艺,进一步锤炼教师的教学功底,展示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业务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

五项全能基本功具体包括教师礼仪、硬笔书法、教师口语、教育技术和教师才艺等五个方面。

教师礼仪:包括清新端庄的仪容仪表礼仪、优雅礼貌的举止礼仪、文明大方的谈吐礼仪和恰当的社交礼仪;

硬笔书法:能正确运用钢笔和粉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楷书字体,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教师口语: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流,力求做到表达连贯、流利,语速适当;口齿清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充满自信,情感真实自然;

教育技术:能熟练操作电脑,处理表格数据,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多媒体课件,掌握常见教学媒体、教学资源选择方法,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才艺:包括朗诵、背诵、口技、双簧、相声、快书、绕口令等语言类,摄影、书法艺术、素描、水粉、水彩、国画、油画、漫画、年画、插图、剪纸等美术类,声乐、器乐、戏曲等音乐类,小品、话剧、哑剧、舞蹈、魔术、体操等动作类,时装表演、节目主持等活动类中的任何一种才艺。

具体规范要求与考核标准见附件2。

四、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从2011年至2013年。2011年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1月份):为活动策划和宣传发动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并于2011年2月28日前将活动方案报联校。

第二阶段(3—9月份):为活动实施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从不同方面入手,以校本培训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练基本功活动。在时间安排上要严格按照聊城市教育局的要求每周安排四课时的学习时间。在工作组织上,坚持自练、教研、比赛三位一体的原则。在活动形式上,要坚持以岗位练兵为主、自学为主、业务训练为主的原则,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以赛促练。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表扬。

第三阶段(10月份):为比赛验收阶段。届时我校将开展五项全能基本功大赛,表彰大赛全能奖前5名、单项奖前5名,依据成绩参加联校比赛;

六、保障措施

(一)教师五项全能基本功训练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依托学校教研组,面向全教师展开。我校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确定活动指导教师。并结合本单位教学实际和教师队伍整体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

(二)我校把五项全能基本功训练活动纳入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切实把本次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作为广大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三)我校要切实抓好基本功训练与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二〇一〇年三月

路庄小学

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五项全能基本功训练

活动的领导小组

长:杨本全

副组长:娄金昭

成员:范志文

付小霞宋桂丽李国卿

王爱华

多青云

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 篇7

通过对舞蹈专业能力和舞蹈基本能力的基本理论研究与舞蹈训练特点、原则的研究, 完成舞蹈训练适应、训练负荷和训练恢复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及舞蹈力量能力、柔韧能力、速度能力、灵敏能力、耐久能力以及技术能力、心智能力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训练原则、训练要求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课题运用舞蹈训练学先进的科学理论, 整理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方式方法, 运用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 避免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非理性的训练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可以积累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应用理论的研究, 优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中舞蹈人才的训练模式。并且填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四川地区高校基本功训练中有经无验, 无科学系统化的空白, 充分解决如何练, 怎样练才能达到中国古典舞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与能力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中国古典舞浓郁风格的统领下, 运用舞蹈训练学的科学理论指导基本功的技术训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使舞蹈训练学的科学理论有效的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从而指导我们的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通过理论指导的科学训练, 使学生达到甚至超越其因该具备的古典舞专业所需的身体能力与素质, 从而提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质量, 乃至整个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舞蹈专业能力和舞蹈基本能力的基本理论研究与舞蹈训练特点、原则的研究, 完成舞蹈训练适应、训练负荷和训练恢复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及舞蹈力量能力训练、柔韧能力训练、速度能力训练、灵敏能力训练、耐久能力训练、技术能力训练与心智能力训练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训练原则、训练要求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具体实施与应用。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一) 将舞蹈训练学理论中的力量能力训练、柔韧能力训练、速度能力训练、灵敏能力训练与耐久能力训练的理论全面、综合应用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扶把训练与中间训练中, 重点突出舞蹈训练学理论在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形态要求下的实践与训练。

(二) 将舞蹈训练学理论中的训练适应、训练负荷与训练恢复原理运用于课堂节奏、训练强度、训练频率等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课堂组织中。

(三) 将舞蹈训练学的技术能力理论着重应用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踢腿、控制、跳跃、旋转、翻身技术技巧的训练中, 特别注重在具有中国古典舞浓郁特点的翻身以及拧倾形态的旋转与跳跃技术技巧中的实践。

(四) 将舞蹈训练学的心智能力理论着重应用与实践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精、气、神”的表现上。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舞蹈训练学理论

在舞蹈科学理论体系中, 《舞蹈训练学》具有应用性、创新性、耦合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其的应用性表现在, 它的内容与舞蹈训练课堂的内容相对应, 在训练过程、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和要求等方面为舞蹈课堂训练提供科学指导;其创新性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相关理论的原理与方法, 在各专业已有理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其耦合性在于它是连接舞蹈基础科学理论与舞蹈教学训练实践的交汇点, 在舞蹈科学中是一门具有承上启下特殊作用, 与舞蹈训练实践关系最为密切的理论;其综合性是指它是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性理论。

(二)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理论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舞蹈的表现创造以物质为前提的身体条件, 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 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创造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舞蹈艺术所需要的身体表现语言与手段。探索中国古典舞在表演和训练中的要素, 探索要素之间和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训练规律, 进而形成具有中国古典舞特点额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角度

(一)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课题, 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观摩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1.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提炼出具体运用的理论方法。

2.选择教学班级, 将每个学期 (共2个学期) 划分为3个单元 (除去恢复课与考试课阶段) , 按要求将柔韧能力训练、力量能力训练、速度能力训练、灵敏能力训练、耐久能力训练、技术能力训练、心智能力训练在规定的单元中进行着重的训练。

3.根据每学期恢复课、训练课、考试课的阶段划分, 将训练适应、训练负荷与训练恢复理论运用到不同训练阶段中, 从而对恢复课、训练课、考试课的训练适应、训练负荷与训练恢复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比较。

4.每个单元或阶段末, 要求课题组成员相互观摩教学实施情况, 然后组织讨论总结。

(二) 研究的角度

1.本课题在传统“口传身教”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运用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 使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方式得到提升, 从而促进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方法的构成。

2.通过结合多学科的基础理论, 从人体运动科学理论中提炼出符合培养优秀舞蹈人才所需的训练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运用更加综合与科学的理论, 训练具备良好舞蹈素质与能力的优秀舞蹈人才。

3.在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力量、柔韧、技术等常规身体能力训练的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生理、心理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舞蹈训练学理论是针对所有舞种的训练学理论, 而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是具有较强民族风格特点的舞蹈训练, 因此,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这样风格特点浓郁的舞蹈训练中去实现与运用舞蹈训练学, 需要进一步深入探寻舞蹈训练学与中国古典舞训练间的联系。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 第一阶段 (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 是课题的准备阶段, 在假期前将《舞蹈训练学》书籍发放到课题组成员手中, 要求他们在假期中, 对舞蹈训练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 提炼出有用的理论内容, 思考与古典舞的结合, 形成课题实施的计划, 为开学后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做好准备。

(二) 第二阶段 (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 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阶段, 主要的工作内容有:

1.组织课题组教师对研究内容进行实施, 分别在2011级中国古典舞2班, 2011级中国舞3班与2012级中国舞男班三个班级的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

2.组织每个单元的观摩、讨论与总结, 同时对问题进行反馈, 并做好下一个单元的研究准备。

3.在2013年12月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 征集了两篇论文进行发表。

(三) 第三阶段 (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 进入到课题的总结阶段, 课题组对研究的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汇总, 并撰写研究报告, 进行结题评审。

七、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 通过一学年 (两个学期) 的实践教学研究, 参与研究的两个女班、一个男班的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 在考试中都有明显的进步, 在生源条件一般的2011级古典舞2班中还产生了被评为年级主课成绩优秀的学生, 因而肯定了我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2012级中国舞男班考试中取得的进步也得到了院长的肯定。

(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双方都从中获益。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进行研究前教师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也停留在感性的经验认识上, 而通过课题组共同学习、讨论, 共同备课等一系列的研究过程后, 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训练提升到科学理性的认识上, 教学思路与方法变得更加的清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在课题研究前, 由于教师停留在经验教学的基础上, 所以学生对于训练处于认知模仿阶段, 并不能达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后, 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内容能够深入的理解, 从而进一步转化到他对身体的支配上, 因此训练成效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在训练提高学生身体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上, 有效地增强了风格的把握和展现, 以及表现力的提升。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将古典舞的“拧、倾、仰、俯”的动作形态, “闪、展、腾、挪”动作节奏与动势, “起、承、转、合”的动作结构, “逆向启动”的动作规律等等, 这些古典舞的舞动原则进行了拆分剖析, 对每一个点在功能性训练过程中的存在方式与规律进行了探究, 使我们深入而清晰的认识到风格与功能间更加科学有效的契合方式。

(四)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 教学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发展。首先,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根据舞蹈训练学的科学理论,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训练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再次, 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教师参与教学评比和论文情况

课题组黄英杰老师进入了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舞蹈学院的决赛;课题组负责人荀志丹老师与黄英杰老师各发表相关论文一篇。

2.积累了大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素材

如果说学科学习质量研究的直接效果是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那么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八、结论

通过将舞蹈训练学先进的科学理论, 运用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 积累了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应用理论, 优化了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中的训练方式,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 树立整体的教学观

教学内容与教材分别穿插在课堂90分钟以内的各个阶段, 怎样做好安排, 使训练达到既定的效果。值得思考和探讨。根据舞蹈训练学的理论, 对各种能力训练的原则进行掌握后, 有的放矢的在90分钟内安排好训练内容, 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 使学生从训练的层面上速度提升, 为表演的完善奠定基础。也就是说, 合理的安排练习顺序和时间, 能确保学生在90分钟以内一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因此, 在长达90分钟的时间里, 需要学生的精神和肌肉在兴奋与抑制之间转换, 唯有安排好训练内容和控制好训练时间, 才能使训练事半功倍。

(二) 合理编排训练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 实质上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舞蹈所需的各项基本能力 (包括柔韧能力, 速度能力, 耐力能力等)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根据人体运动学的原理, 可在编习组合动作的过程中去探索一条可循的轨迹, 使各项能力有效地贯穿在每一个短句的训练中, 通过对舞姿形态、动势、动律的处理, 最终实现在中国古典舞风格下的能力提升的目的。最后, 整合课堂, 划分每一部分的训练重点, 对训练的节奏、频率、力度、强度以及量进行控制, 使训练的每个细小环节都起到作用, 使古典舞风格与能力训练之间相辅相成。

(三) 协调发展各项基本能力

一项基本能力的发展的同时, 都或多或少, 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它能力的变化。比如肌肉收缩力量的改善, 可以增强、克服阻力的作用, 从而提高动作速度;关节活动幅度的改善, 可以增加力量作用的范围和时间;耐力的改善, 可以减少肌肉阻力, 增大肌肉合力, 进而使身体反应更加灵活。所以, 重视各项基本能力的协调发展, 使各项基本能力之间进行良性转移, 也是有效提升基本功训练成效的重要方面。因此, 任何一种孤立的做法都是不妥的, 在安排训练计划之前, 一定要全面考虑。通过各种基本能力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强化机体能力。同时, 通过打破原有的动力定型, 使之适应新的负荷变化, 从而达到更优的水平。

(四) 重视教材的选择与搭配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 本身就包含两部分教材, 一类是基本功功能训练的教材, 一类是古典舞身韵教材, 两类教材的结合, 才形成了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又进一步将从扶把到中间的所有教材分为功能性较强的教材和风格性较强的教材, 如扶把的擦地、小踢腿、单腿蹲等功能性训练较强的动作在风格搭配上就要格外注意, 即不能影响功能训练本身, 有不能弱化了古典舞的风格, 因此身韵教材就见缝插针的进入, 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但气息和身韵元素是应该一以贯之的。反之如小跳、中跳中的射燕跳、旋转中的拧身转等风格性特点较强的动作, 把握功能性训练应该是它的基础。比如射燕跳除了舞姿形态的准确外, 跳跃的发力、推地、起落形式等是应该重点要求的。

另一方面, 各种能力的训练都要依靠具体的教材动作, 教材的选择要准确, 并且并不是一类或一个教材只涉及某一种能力, 它是可以多元的, 我们按照这样的原则, 对每个教材进行剖析, 按照其训练功能的大小与训练能力种类的多少进行排列, 作用多而大的我们多用, 作用少而小的则少用。

九、存在问题

(一) 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不强。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 功能与风格训练之间没有做到根据学生共性或者个性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合的训练方式。

(二) 男班与女班训练之间没有做到更细致的区别与划分。男、女之间的能力更有长短之处, 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做到对能力进行扬长补短的训练, 训练效果会更好, 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与能更佳。

(三) 主次关系的划分不清。通过研究, 各项能力的训练有一定的提高, 但风格的结合还需加强。应该进一步将风格作为主导, 引领能力的提高, 而不能将能力提高作为主导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欧.《舞蹈训练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3.

小学作文教学重在基本功训练 篇8

一、学会以课本为师

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要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就要鼓励学生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多读课外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同学虽然看了很多课外书,语文和写作素养却没有提高,原因就在于:他们尽看漫画或浅显的故事书,很少涉猎文学类书;看书只关注情节而忽略积累;不会去参悟书中的精华,也就是看书的有效性很差。我的做法是定期布置看书的家庭作业,其中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类甚至百科知识类书籍。小说类书读后要写读后感,散文类书边读边积累好词佳句。这样,学生的语言才会越来越有韵味,思想才会越来越成熟。

阅读课上,很多老师只满足于让学生读懂课文,完成作业,能随机布置写话练习,就已经算是很注重读写结合了。难道一篇课文能给我们的教育契机就这么一点吗?课文中蕴藏着大量写作指导点,只要稍加点拨,就可“顺水推舟’,、“一箭双雕”,成为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契机,何必再另起炉灶在课外再学习这个法那个法?例如,在学《落花生》一文时,学生谈到作者重点写吃花生、谈花生,而种花生、收花生则一笔带过,重点突出。我让他们回忆自己作文时,有没有犯过重点不突出的毛病,有的说自己写游记时总是从听到要去旅游的消息时写起;有的说常把一天中的事写成“流水账”,没有抓住其中一件事写具体;有的说为了把一件事写具体,常把观察到的东西一股脑儿写进去,而没有考虑对表达中心有没有关系。你看,这样不是比理性地说 “写文章要突出重点”更有效吗?

一个语文老师,不但自己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 “发现”的眼睛。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完课文后,针对文中某一处有写作特色的段落进行仿写以迁移巩固。也可以谈谈文章写作特色,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写作方法。我们认为,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比拥有金山重要,培养学生会真正地读书,能以书为师,比从老师这里学会一、两样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二、练好写作基本功

小学生作文主要有状物类、写景类、叙事类、记人类,总称为记叙文,每一类作文写法基本相同,没有必要再细分成诸如爸妈系列、老师系列、同学(朋友)系列……而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手段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叙述不用特别训练,小学生最擅长的就是叙述。要使文章生动起来,就要写出事物的样子,事情的过程,人的音容笑貌,让人如赌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就是描写。一般人对人、事、物表达简单的好恶情感就算完了,但如果要打动读者,就需要渲染情感,阐述思考,这就是抒情、议论。但是很多小学生,甚至成人,把一件事叙述清楚了,就无话可说了,作文水平始终难以提高,根本原因就在于写作的基本功不扎实。

我在上阅读课时,常让学生赏析文中的精彩段落,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议论、抒情的。平时经常布置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的练笔作业,比如体育课上刚进行过100米跑测验,回来后让他们写话,因为刚经历过的事,他们把观察到的同学的表现,自己在跑时的感觉、心情自然而然写出来了,老师把成功之作一讲评,绝大多数同学都明白了描写是怎么回事了。学《李时珍》一文,想象李时珍在各地寻访药方和药材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写一个小故事,学生们不但要想象情节,还要想象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故事环境等,这是更高层次的运用描写。又如广西发生了鳄鱼吞食一名学生的事件后,我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从网上读了这则新闻,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提高了安全、纪律意识,再让他们把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经过这样生动的议论训练。他们知道了议论原来并不神秘,就是对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作基本功的锤炼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可能在一堂课两堂课上速成,而贴近生活的练笔能让学生乐写、会写。练笔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当学生会熟练运用这三种手段后,不用管分属什么类型的文章,就会根据事情内容和自身思想情感熟能生巧地运用了。

三、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当然,学生作文时常遭遇题材卡壳的困境,不是他们没有生活积累,而是在写作文时想不起来。倘若有一架照相机能拍摄下生活中的片断以备查阅就好了。写日记就是用文字来记录生活。可是小学生很难做到每天坚持写篇幅较长的日记,要求可以低一些,每天只要求写一段、几句甚至一句话,这样孩子们容易坚持下来。日记不但可以记录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也可以记下想到的某一个问题,报刊上看到的一件事例,头脑冒出来的一句有灵气的话。可别小看这样的日记,它是生活的照相册,作文的题材本,日积月累,写作文时题材就可信手拈来。就拿我自己来说,有很多发表在报刊杂志的文章,就是根据日记中简略的文字写成的。

上一篇:做好特色大化下一篇:信仰的力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