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角色转换问题探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双师型”教师是社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但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 学校领导与教师个人都只是注重于教师证与技能证的等级证书, 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这种现象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学校, 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发展方向。

因此, 在当前的职教师资培养发展过程中, 认清“双师型”的本质, 厘清“双师型”的角色要求, 无论对教师、学校还是社会的发展, 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1 相关概念界定

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定义, 包含了“双职称” (教师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称, 如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师等) 、“双证书” (教师既获得学校的相关职称又获得其他行业等级证书) 、“双素质 (能力) ” (教师应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如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等, 这是中等职业教育界一个较为普遍和流行的说法) 和“双来源” (就教师队伍的结构而言, 既有专职教师又有企业技师或CEO, 既有本校教师又有其他学校教师等) 等等说法。

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第8条提到:“职业院校中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 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 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 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得出, “双师型”教师以“双素质 (能力) ”的规范表达较为合适。

2 “双师型”教师需求的概述

2.1 “双师型”教师的供与求

按照重庆市《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2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85%以上, 其余学校应达到55%以上;到2020年,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90%以上, 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应达到85%以上, 其余学校应达到60%以上。

由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联合开展的《2013重庆统计年鉴》“表18.3 主要年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得知, 各类学校的专人教师人数共为289 771人。

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得知, 由重庆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认证的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数量仅966人, 由27个区县上报统计的初、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数量共为2 286人, 仅占专任教师的12.61%, 加上其余未统计的十余个区县“双师型”教师数量, 预计也不能达标。由此可见, 全重庆市“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达标,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繁重、时间十分紧迫。

2.2 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水平的要求

1) 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相关行为规范和准则, 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实践能力及态度融于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2) 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纵横相交的知识结构, 博大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3) 娴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术突出, 指引学生进行技术操作,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的建议。

4) 优质的教学能力:将自己所知所见通过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视野。

5) 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灵活的应对和处理好校园内的教育教学和与企业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等活动的差异。

3 “双师型”教师角色转换及阻碍因素分析

3.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换分析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特点, “双师型”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一名专业理论学习的促进者、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者, 还必须是一名企业领导者、行业职业道德的示范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两大类, “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换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

情况一: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操作课为同一位老师担任时, “双师型”教师的角色由理论课教师转换为实操课教师。前者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传递, 在组织理论课教学时, 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 要避繁就简, 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组织实践操作课时, 应让学生熟记操作流程, 在动手时注意操作的细节, 避免学生因失误而造成损失,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巩固专业知识, 激发学习积极性。

情况二: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操作课由不同的老师担任, 由企业高管、高级技师或一线员工担任等情况时, “双师型”教师的角色由一名企业员工转换为课堂教师。前者面对的是企业领导、同事或者下属, 注重的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 实施上级所分配的任务, 尽职尽责;后者面对的是在校学生, 注重的是将企业文化、实践操作分享给学生, 让学生紧跟时代需求, 帮助其成为全能型人才。

3.2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换阻碍因素分析

通过访谈及相关文献资料得知, “双师型”教师在角色转换时的阻碍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角色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 从课堂走向课堂, 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 实践性较弱。因此, 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 其个人内在观念和心态未能做出相应的改变, 行为模式也未做出相应的调整。

2) 资格认证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方式有太多的主观评价因素以及不可控制因素的存在。并且部分学校由于外界的压力, 想在短期内填补“双师型”教师数量上的缺口, 或者是领导者忽视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水平,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 重数量、轻质量, 忽略了教师应有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及考核。

3) 培训条件不充足:科学且完善的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资、时间、场地等等,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各职业学校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时, 上述条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4 “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换应对策略建议

4.1 个人观念的转变

“双师型”教师个体作为培育国家专业人才的“第一人”, 应从转变个人观念开始, 使自身不断适应不同的角色所赋予的行为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 优化教学效果。中等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 应从实践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相融合, 发挥个人潜能, 而不是为了获得“双师型”教师这个职称而考取一个相关证书, 然后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养尊处优, 懈怠自己的教师职责;从企业引进的教师, 应该加强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 多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沟通交流,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促进角色转换

1) 通过激励制度把“双师型”教师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求, 使其由内至外的享受“双师型”教师所赋予的角色, 而不是把其视为一种任务去完成;

2) 组织科研活动, 加强“双师型”教师间的交流, 增加其学习彼此角色转换的经验技巧的机会, 提升其专业课堂的有效性;

3) 进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等级评比, 让其他教师学习、模仿优异的“双师型”教师的行为特征, 帮助其他教师适应“双师型”教师的行为模式, 以提升其自身的课堂组织及教学能力等等。

5 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换不仅仅是受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影响, 还有许多外部环境因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双师型”教师在进行角色转换时, 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外部环境或者内部个人状态的阻碍。因此, 笔者寄希望于更多的实证研究, 以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摘要:随着各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需求的不断扩大, 整个职教体系内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队伍建设都急功近利, 仅限于取得双证书这一个形式, 实际上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没有起到任何本质上的作用, 忽略了对教师自身实际问题的研究与突破。本文基于以上原因, 以促进“双师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顺利进行职业角色的转换为目标, 从现有的具体问题入手, 探讨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有效实现自己特定的职业角色, 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 肖凤翔, 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5) :69-74.

[2] 张彩侠, 曹彬.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高职教师角色转换[J].科技信息, 2011 (16) :53.

[3] 李丽华.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 :21-22.

[4] 赵志群.职业教育教师的新角色[J].职教论坛, 2009 (10) :1.

[5] 万娥.企业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4.

[6] 郑晴云.谈当代教师的情感角色[J].云南教育, 2003 (5) :7.

[7]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 2007 (1) :42-44.

上一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及路面动力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