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通用8篇)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1

对于教师职业,人们有太多的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炬”„„而真正走进教师这个职业,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职业有太多的清苦与劳累:少的可怜的工资待遇,各种政令的严格束缚,家长社会的过高期待,„„其实世界上不存在所谓幸福指数高的职业或行业。从积极人格理论来看,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生活会产生明显不同的主观幸福感,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也可能产生同样的主观幸福感。那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职业经历包括职位、工作经验和任务,受到员工价值、需要和情感的影响。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的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如在学校从教经历、教研活动中与教学经验的丰富、教育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以及得到学生与社会的认可、尊重等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人才质量标准明确地提出随着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承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和关键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者和开发者,首先必须使教师自己成为自行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生命主体,实现教师生命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还存在这认识上的误

区和行动上的偏差,甚至对教师这个工作时间长、付出多、回报少的职业有很强的抱怨。著名教育家成尚荣曾说过影响、决定幸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有无目标;二是在目标迈进过程中有无展开自己的创造性。因此,不管对于新教师而言,还是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而言,让自己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是实现潜能开发和人生价值的基础。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就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计划和管理,使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沿着崇高的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实现,让自己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的不断超越发展和成功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在这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个人目前状况和发展潜能,通过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的方法做出果断明确的目标选择,这样在实现自身职业规划目标的同时,必然也会让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获得提升。

二、理顺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吹响了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号角。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都没有和谐的校园,就谈不上会有和谐的社会。而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主要表现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这四类。任何一方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都会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处处不如意,甚至无法游刃有

余的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这也是造成不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那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呢?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尊重、理解、公正、互助。

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先进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等,他们之间在学历水平、文化素养、工作经历、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相似及不同之处。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话,即“文人相轻”,也就是教师之间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竞争与合作等现象,所以我觉得要理顺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以诚相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工作,又有助于个体在工作中能和同事关系融洽,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则应建立密切、和谐、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双方教与学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使自身形象符合社会或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望;要信任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望;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防止和克服滥用教师的“权威”,随意向学生施压,造成交往障碍甚至陷入敌对状态。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会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师生关系和谐了,那职业幸福感也自然获得提升。

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是一种行政关系。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时,一要靠行政手段,二要靠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尊重领导的人格,支持学校的工作,尽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并积

极参与全校性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同时领导也要学会尊重教师、关心信任教师,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实行民主管理;要严于律己,树立自身的道德威信。如果双方都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自然教师与领导也就会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之一,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一个窗口。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多方面作用,并通过家长开发教育资源;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取长补短。家长要理解、支持、配合学校与教师的工作,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那教师在工作中也就会更得心应手,工作的幸福感也自然加倍提升。

当教师把这些人际关系处理好了,也就会更加喜爱这份职业,职业的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爱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国地区首席培训师钟谷兰女士认为,爱不爱自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何为爱自己?要有规划,但不要给自己盲目加压;不做无谓的攀比,自己的感受比他人的看法更重要;懂得取舍与妥协,绝不要用完美主义来累死自己。

很多人所谓的爱自己,其实只是爱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很多人的不幸福感,都是自己太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造成的。我们一直强调要完善自我,但完善自我不等于追求完美。“完善自我”是一个方向,“追求完美”是一个指标。“追求完美”在心理学上叫做非理性信念,是不合理的。有一句话叫:“要么改变现实,要么悦纳现实。”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就想办法去改变它,如果不能改变它,就愉快的接受它。珍惜拥有,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才会有幸福感。人在工作中总难免犯错误,犯了错误要注意改正,这是需要的,但不要过多的自责,因为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人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我们要对别人宽容,也要学会对自己宽容。很多老师也许曾和我一样,也是一味要求自己完美,不出错,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很多时候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是面对不配合自己的学生时,自己的教育还是白费,学生既不领情,更有时还会唱反调,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在那样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很累,职业的倦怠感会非常强烈,工作压力也异常困扰着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为此,我更加努力,不停地学习,期望自己能有提高,能获得所有人的肯定。但结果我发现无论我如何努力,如何提高,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工作的结果就是使得自己错误犯得更多,甚至一度对自己绝望。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拜读了黛比·福特的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现在我知道,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拥有完整的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各种积极与消极的特质彼此调和的

结果,无论少了哪一方面都称不上完整。最终,我学会了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做自己的朋友。虽然这一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我的职业幸福感却得到很大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2

1 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行业中身心耗竭的状态,难以应对各种负面压力的结果,它表现为心情烦躁、易怒,对工作对象缺乏耐性,对四周发生的人和事毫无兴趣等消极的现象。“职业倦怠”来自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1974年首次提出就一直备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关注与研究。教师是高发人群,然而教师职业倦怠在很多方面尚需深化和完善,尤其是缺乏关注的中职英语教师。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是职业倦怠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数据统计,英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低;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的最高。[1]压力大是普遍英语教师感受到的,即便是暂时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学校,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来缓解职业倦怠是很有必要的。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前者是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后者是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兴高采烈、心平气和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2]过去的心理学研究者都偏向于比较消极方面(如焦虑、抑郁等)的研究,而在积极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兴起与发展,使得人们对“幸福感”的关注越来越多,主观幸福感已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2 中职英语教师生存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较多关注所设专业及其专业老师的发展,对于从事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英语教师,则较乏关注。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的任课情况基本上都是按专业部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多寡来配备的,他们同时担任着基础英语和相关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如会计专业的就配备了2名英语教师、汽修专业就有3名英语教师等情况。如遇招生不够或者是专业老师不足的情况,英语教师有可能要教其他课而非英语课程。概而言之,中职英语教师的生存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教育对象特殊性

中职学生生源具有复杂性。他们的英语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远未达到初中英语大纲的基本要求,有的甚至连成绩都没有。他们是中考的“失败者”,无法进入高中,只能到中职学校继续学习,因此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入学后仍需要不时地给予调整。同时,由于所学专业的心理差异性,如有些专业不是他们想读的,是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读的;或者是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不理解而盲目地选择的,他们的学习心情是复杂的。要他们对素无“好感”的英语产生兴趣,其所需的时间、精力与效果可想而知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在充分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把握教育对象,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他们开展行之有效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2.2 教学内容专业化

根据2009年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3]。然而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以职业为导向,所以教学内容甚至教学进度会因年级、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明显的例子就是女生班(会计班)会比男生(汽修班)的教学效果相对好一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他们对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都没兴趣学,那么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他们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减弱甚至变为厌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教材的选择,版本不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语言点或专业知识。因此,教师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与英语语言点相结合,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

2.3 交流研讨参差化

在各种各样形式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火热进行中。但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特征决定了改革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而不能生搬硬套。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以进一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学校已经立足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的课型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教学反思等活动(如“生本”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讲座),定期派专业老师到企业实习和培训,也参加广州市中职英语教研会定期的教研活动,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LCCI基础模块英语考试、纵向单项技能课型等,但是我们跟广州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所掌握教育教学动态有一定的时差性,各校以自己的专业特色发展专业英语,其水平不一,交流不多,常有“闭门造车”甚至“孤军奋战”的感觉。

3 主观幸福感调查情况

3.1 调查方法

本调查选取了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派发3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0份,回收率达到100%。采用的是苗元江博士的《综合幸福问卷》(MHQ),其对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人格成长、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和友好关系九个维度进行分析。因为调查需要此处没有健康关注和利他行为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

3.2 调查结果:

性别、任教课程、年龄、学历、教龄、周课时、职称、收入和任教学生因素下的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不同婚姻状态下教师的“生活满意”存在显著性差异。已婚、未婚教师的生活满意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9<0.05),已婚教师的得分低于未婚;其余的因素无显著性(见表一)。

未婚教师这一群体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尚未组织家庭,事业多属于刚起步,相对已婚教师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积极的态度面对他们的英语教育教学。已婚教师,尤其有孩子的教师,事业基本上是小有所成。他们除了日常的英语教育教学,还承担了不同级别的指导工作和课题研究,其因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而来工作量和心理“负担”是可想而知的。此外,许多英语教师还同时担任班级管理等工作,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其幸福感明显下降,职业倦怠迹象更容易出现。

4 干预对策探索

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中职英语教师主观幸福感不低,主观幸福感是可以“预测和减少职业倦怠”[4]。因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干预主观幸福感,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初步可行的探索:

4.1 细微之处,寻找幸福

幸福感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限于物质获得或者是目标达成。当我们通过努力和辛勤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中职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走上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时,又或者收到往届毕业生在逢年过节时发来节日问候时,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虽然看来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但那一瞬间的喜悦和感动就是一种幸福。如果教师能时不时捕捉身边细微之处的幸福,那所收获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强烈的。

4.2 自我反思,成就幸福

日常教学中产生的疑惑常促使我们自发性地去解决教学中、课堂内外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最大程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如何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如何促成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努力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过渡。只有当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立足于中职,服务于中职,积极自我反思,努力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不足、提升素养,这样才会尽可能实现全方位的幸福。

4.3 理念先行,终身学习

有研究表明:学习机会多的教师不仅其职业技能和素养有显著的提高,其幸福感也较高。更多的学习机会、交流与沟通使他们提升了自身的空间和路径甚至机会。提倡终身学习需要多方面的结合:一是不论领导层还是一线老师都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研究、探讨,勇于实践。二是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鼓励全体教师参与业务培训,分期分批进行骨干教师与未来骨干教师的培养。三是教师自身要培养好学乐思的上进心,主动与同行交流,寻找合适自己提升素养的途径,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5 调查反思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基本把握了中职英语教师的生存现状,得出主观幸福感不低,主观幸福感是可以预测和减少职业倦怠的结论,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干预主观幸福感,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但由于时间较短,研究存在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本研究调查样本偏小,有待扩大抽样范围。此次抽样只涉及2所学校和30名英语教师,因此这只反映了增城地区中职英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摘要: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职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校内管理机制和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了主观幸福感。它与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本文基于实证研究,旨在分析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内部联系,并探索相应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王梅.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以上海泰州地区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Diener ED.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J],1999,125(2):276-2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3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但职业不等于事业。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什么叫事业?有两个标准。第一,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对工作本身有强烈的兴趣,而不是因为利益,没有利益也愿做,就因为喜欢。第二,由于从事了这项事业,让人生价值得到实现。人有两种精神,一种是职业精神,敬业爱岗。还有一种精神,比职业精神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志业精神,立志终身从事这项事业,始终有一种自我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实现感。职业精神还是一种外在的岗位要求,但志业精神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要求。教师需要职业精神,更需要志业精神。

为了谋生而从事教师职业,是低层次的。一个人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再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带有了一种情感,有了情感以后做起这些事情来,奉献和享受已经分不开了,奉献的时候就是享受,享受的时候就是奉献,这才是人类生存的高境界。

过去我们谈师德,一般说得比较多的是自律、奉献、人格,很少谈教师的发展提高,很少谈教师需求。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每当教师节,我们都在读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除了吐丝流泪、蜡炬成灰便无所作为,成为一种“悲苦性”的职业。

有位教师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

教师最伟大、无私的品格在于教师从不嫉妒学生的成功,而是希望学生个个成功,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师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从不担心学生超过自己。相反,学生成功越早,名气越大,水平越高,超越自己越多,教师就越高兴。如果教师像太阳,源源不断发光发热,让学生都沐浴在其光芒和温暖中,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如果教师能使学生都变成太阳,人人发光发热,交相辉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教师的真正使命是遵从“生命优先”法则,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人生幸福,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体验幸福的生命历程。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炽热地燃烧着的策源地,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这个活动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从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自己的人格尊严感的幸福。”教师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高峰体验。我们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涯幸福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挥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

最近有项调查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有人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为当教师光荣的请举手,台下的人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第二个问题是认为当教师幸福的请举手,举手的人开始变得迟疑,眼里闪现着困惑;第三个问题是认为当教师快乐的请站起来,台下一片寂静,没有人站起来。这让我们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怎样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教师队伍。我们在继续加强教师自律、人格、奉献教育的同时,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提高人、温暖人、体贴人,也是师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于教师职业的自觉,更需要优秀文化的熏陶,需要教育平台的搭建,需要营造幸福的教育场,需要解决切身利益问题,这样的幸福感是高尚而弥久的。教师利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总体利益,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现实利益、直接利益、具体利益。前者是出发点,后者是切入点,就是要通过解决前者去谋求后者。比如,青年教师的发展就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大学有种现象: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向有老资格的教师倾斜、堆积,可以这样讲,有些教师的科研经费一辈子也用不完、科研项目一辈子也做不完。有人戏称,这叫“学术老板”“学术包工头”。而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的争取上则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如何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事业发展平台和脱颖而出的舞台,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4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对应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的经济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厌倦感的主要因素。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一个人从事同一职业久了,往往会被单一重复的生活方式磨灭激情,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相当于现在的一句流行话:“审美疲劳”。意思是再美的东西,每天在你身边,被你拥有,你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漠然以待。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够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抗拒 “审美疲劳”,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呢?

1、从家人身上获得幸福感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家庭。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父母的健康安乐,是幸福;家人的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和谐共进,愉悦成长,更是幸福。反之,那种难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出”、“优秀”是不可能使人产生幸福感的。

作为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共性,需要吃饭穿衣,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人,一个可以拥有正常生活的现代人。教师会为衣食而忧,会被财富与权势所累,也会被亲情、爱情、友情所困。教师在努力做人、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个快乐时尚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实际上,那种放弃家庭教育、放弃自己的孩子、牺牲家庭幸福的教师绝不可能是称职的教师。教师家庭的孩子也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幼苗。如果教师放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能与家长共同成长,这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是一种罪过!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不仅当父母不称职,当教师也是不称职的。

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与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长,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为和谐家庭的榜样。

2、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怎样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一代代学生的铭记是教师永远的安慰,千万个学生的感激是教师不尽的财富。这种“安慰和桃李满天下”的财富,正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3、从学生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

教师如何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长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师,那教师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

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4、从同事身上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

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解析课堂、开发课程、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失败的启迪,感受挫折的焦虑,与同事工程和谐相处,互相激励,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努力构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育工作团队,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团队,不仅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践行的事情,也是学校管理中应努力实施和实现的大事。

5、从领导身上获得幸福感

领导的赏识和肯定是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源泉。

要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关键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相信就能做出一番成绩,而领导也会看见你的进步,你的成长,会赏识你、肯定你的。

6、从自身修养中获得幸福感

《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职业应体验成长快乐,即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四方面。其中专业精神是引领其他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实现这个核心,则必须通过专业修养的修炼。在现实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从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的管理文化中走出,营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多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教师需要对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不能单一地关注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应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知识、技能、心理等多方面的成长。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人的内在素养,取决于人的境界。可以说,提高教师内在幸福感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做人的境界。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取决于人的内在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取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程度。作为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固守教育这一片热土,更是一种幸福。

7、与学校共同成长

学校的成长仅靠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体教师、学生共同为学校的进步增添光彩,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成长。同样,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没有学校这个大舞台,没有学校形成的以老带新、以熟带生、师徒结对制度,没有学校提供的进修学习、实践锻炼等各种机会和空间,也不可能有教师的健康发展。

与学校共同成长就是要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为学校的健康发展鼓与呼,为学校的进步成长贡献力量。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管理要健康、民主,要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鼓励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教师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用教师们共同取得的成果激发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幸福感,让教师从中学会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8、与社会和谐发展

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职业,是为了糊口的一份工作。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事业,是净化人类心灵的高尚行为。实际上,教育既是糊口的工作,也是高尚的事业。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有其特殊的要求,职业幸福感和教师自身的荣辱观、师风师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师德高尚、热爱学生、精通业务、教学相长、坚持学习、师生和睦、敬业奉献、团结互助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作为教师,知荣辱、优师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如果教师连自己的糊口问题都不能解决,哪就无法谈及净化心灵的问题,无法涉及人类文明的传承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努力提高教室政治和生活待遇的原因。

如果教师的温饱能够得到解决,不存在衣食之忧,那就应该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何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去教育和影响周围的人,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高尚的事业,使教师的发展逐步与社会的发展和谐、协调起来。

其实,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成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就应该与社会和谐发展,应该考虑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贡献,就应该轻物质、重精神,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攀比,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5

--2017年浑南区中小学班主任班开班典礼及培训 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任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精神,更好地发展大浑南的教育,实现教育三年规划,实施“三三工程”,建设一支有情怀,敢担当的班主任队伍是关健。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2017年浑南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教育局刘建光副局长做了开班讲话、教师学校李海江副校长致词、浑南区实验学校的刘媛媛老师代表老学员分享我区2016年青年班主任培训的体会、教师学校德育部主任张春艳做了本次培训项目介绍、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李肖依老师代表新学员表态发言。德育部刘旭艳老师主持了开班典礼。

简短而精彩的开班典礼之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德育安全教研室张颖副主任做了题为《怀阳光心态 做幸福教师》的专题讲座。她从理论提升、实践案例、自身成长三个维度,结合案例讲解了“七个了解”(政策、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同伴、自己七个了解),引导老师树立四个慢、静、简、恒理念,诠释了阳光心态和幸福人生。

教育局张贵勇局长亲临培训现场,与一线班主任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做了重要讲话:解读了“三三工程”—明确了办学目标,增加政府突入力度—提供了幸福源泉,做好各阶段教育—描绘了美好前景,提升人格魅力—定位了师德新标准,改变认知方式—引领学生成长,具有亲和力真诚的讲话,让满满着正能量在老师们心中激荡。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篇6

如何激活教师的生命活力、让教师在职生涯中体验到生命价值和意义、让课堂成为教师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让学校成为教师创造幸福人生的职场,从而更好的让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成长,成为校长和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呢?教育研究是教师通向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

苏斯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不是外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而是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研究活动,旨在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探索自身的教育实践问题,主要研究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便解决现实问题.教育研究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存方式;可以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克服职业倦怠,使教师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体验职业幸福感。

教育研究是教吵耐口学生减负的重要手段,不是教师的额外负担。

因为教师研究的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棘手问题,研穷环口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所以,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不是写所谓的空泛的理论文章,一定要搞实实在在的问题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尽管如此,但一线教师开始做研究时,往往无从下手,此时,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及时介入和引领十分必要。专家首先需要了解教师的问题,找到与一线教师一起开展合作行动研究的切入点和抓手。

略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7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工作太忙是所有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老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 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5%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如此超工作量, 要老师具有所谓幸福感是不现实的。

一位教师的生活札记里, 长长的一份时间清单, 列出了一位小学教导主任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从早晨走出家门开始, 一直到晚上带着疲惫的身心走进家门, 时间是早7点到晚7点。在这12个小时中, 这位教师找个别学生谈话、召集全体学生讲话,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参加年级教研活动、到区里开会、和家长见面等等一系列事务。这不堪重负的疲惫忙碌中, 反映了教师们真实而忙碌的生活, 在现实中, 许许多多教师就是如此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样的轨迹。

(二) 教师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

扬子晚报曾对教师有过调查, 显示:教师有“七怕”:一怕考试, 二怕出事, 三怕家长, 四怕学生, 五怕投诉, 六怕评比, 七怕耽误孩子。其中以怕考试为甚。很多老师比学生还怕考试。为什么?考试结果一公布, 其实就是评价老师的时候到了, 老师是很爱面子的, 教得不好的老师会感到没有地位, 不受尊重, 心理负担很重的。虽然说的是素质教育, 可是我们的评价制度依然靠考试成绩来评价老师。这就导致唯分数论, 应试教育依旧。当社会舆论和教育工作者谴责应试教育的弊端时, 教师仍然在进行着应试教育。

其次还怕出事。“安全”是一个常挂在老师们嘴边的词。在很多情况下, 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放学和上学的问题, 只要是孩子出事了, 无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 无论学校有没有错, 学校都要承担很多有理无理的责任, 学校和教师只能疲于应付和无奈的叹息。

另外, 教师的紧张焦虑还由生存压力所致, 领导们惯性推出的竞争上岗、高职低聘、停聘待岗等给了教师莫大的压力。诚然, 打破铁饭碗, 采取以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人事管理机制, 是现代教育社会化的改革需求。让那些滥竽充数、误人子弟的教师落选下岗, 一线教师始终持认可的态度。但是, 教师们始终担心聘任制会出现走极端或矫枉过正的现象。以这种紧迫感、危机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使教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同时由于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收入有限导致家人的埋怨, 旁人的不屑和冷眼, 都给自以为高高在上的教师沉重的打击。

(三) 经济物质上的差异产生心理失衡

就职业群体来说, 教师队伍是全国文化水平最高的, 但是老师的收入不用说与公务员不能相比, 就是与其他私营企业的员工也不能相比。高学历、高工作量、强压力的教师职业, 收入却低人一等, 导致一些教师心理失衡。知识不能带来高收入, 自己的说教也显得苍白无力。老师劝导学生要认真学习考上大学, 找到好的工作。学生一句话“老师你也是大学本科生, 工资还是那么一点点。”老师只能无语。

(四) 教师的职业特点在精神层面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低, 不受人们的尊重。当今社会金钱第一, 权力第一的逐利思潮使得清贫卑微的教师成为弱势群体。很多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手中特权克扣教师工资, 给教师硬性摊派各种集资、捐款, 进行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与验收。还差使教师、学生做一些与教育无关的活动, 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导致学校教师的强烈不满。

(五)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还有其自身主观的因素

教师作为社会的群体组成部分, 其性格行为、精神生活、生理特性皆如普通人。即老师不是圣人。他们也会因为个人的主观上的问题影响自我的职业幸福感, 比如性格的孤僻压抑, 不善于排解压力, 不会寻找快乐元素;工作的盲目低效, 业务不能胜任;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 嫉妒同行, 这山望着那山高、与领导关系紧张等等。

二、教师具有职业幸福感的现实意义

(一) 教师因职业压力造成普遍的职业倦怠和亚健康状态

老师繁重的教学与非教学负担, 造成了他们普遍的职业倦怠甚至亚健康状态, 这是老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倦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较高的成就动机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管理学生的困难与压力……。面对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我们要正确对待, 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手段。其中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对个人的职业认同和积极心态有良好作用。许多研究表明, 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原因, 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对自身的评价。随着社会变化, 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更加突出, 它严重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甚至成为教师重大的工作压力。因此, 教师需要加强处理学生问题能力的训练, 让教学在安静、有序的情境下进行, 这样就可以减少教师的挫折感, 增加教师的自信心。

(二) 学生需要具有职业幸福感的老师

假如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环境不能给教育者以“幸福感”, 那么, 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是不可能给学生以多少“幸福感”的, 而没有“幸福感”的教育, 恐怕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幸福感”的学生的。

只有当更多的教师感受到职业的自豪感、成就感并进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时, 优质的教育才有可能。我们不难想象, 一个感到生活不幸的人, 很难去创造一个积极、温暖、充满生命情怀的课堂, 也很难用真诚的爱心与学生进行广泛交往。只有当一个教师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内心中蕴积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才可能自发地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才能够自然、真诚地带给学生细腻的关怀、用心的呵护和正直、光明的期待, 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幸福感的社会人。因为, 倘若一个社会中, 有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为安全、和谐, 变得更有前途和活力。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感到生活幸福的人一定会更多地珍惜生活、善待自我、友爱他人, 奉献社会;相反, 一个感到生活不幸的人, 就有可能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严重的还会仇视他人、敌视社会, 甚至成为社会的潜在威胁。教师是社会中庞大的和有影响力的一个职业群体, 这个群体生活幸福指数的高低, 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福利。

(三) 教育工作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一位老师说, 老师苦点累点都没什么, 最怕不被家长和学生理解、社会的认可, 教育需要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 如果老师的观点、做法不被家长理解, 家长起的相当于是反作用力, 不仅抵消了老师的努力, 还会走向反面。教育同时又是有自己特殊规律的,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家长应当多信任老师, 理解老师, 而这方面的争执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由此带给教师极大的困惑与压力。

(四) 教育事业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动力

谁偷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8

职业压力大

——经常处于忙碌又焦虑的状态

现在的教师,早已不能像古代的私塾先生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地研究教学,教育学生了。他们要搞好班级的日常管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注重平行班级之间的较量,要应对上级的各项检查,更要追求升学率。另外还有与同事和领导关系的处理,与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令承受能力有限的教师经常面对着无限的挑战。教师也不过是普通的血肉之躯,压力太大,难言幸福。

单说考试这一项,虽然很多省市名义上制定了取消各级各类学校分数排名、公布成绩等减负措施,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实施了好多年,可是实际效果并不令人乐观。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仍然是以分取人,可能也确实找不到更具科学性和公平性的合理评价手段吧,许多学校我行我素,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依旧分数至上。为了追求体制内的一些待遇,老师们不得不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拼命追逐高分。题海战术,车轮大战,摧残学生的同时也折磨着自己。而稍微清醒的那部分有职业良知的教师,更是在向现实无奈地妥协后,备受心灵上的煎熬,进而陷入不断的迷惘与困惑中,不知道自己所倾力付出的是不是就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应做的。

教师的工作量之大,亦是许多只看到他们双休日和寒暑假的人群所不清楚的。现在很多城乡学校的师资力量与生源分配都严重失衡,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当地的教育品牌。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择重点学校入学,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也都纷纷择名校而栖,导致部分重点学校的班级人数达到了八十以上,而其他学校人数才四十左右。可想而知,那些被盛名所累的老师们,拿着同样的工资,却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心理难以平衡。学生人数众多带来的工作难度除了要占用更多精力组织教学,更多时间批改作业之外,要着眼于每一个孩子各方面健康发展,为其提供有效帮助和针对性的教育,保障其安全,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艰巨责任。另外,学校要前进,教师要成长,教师的业务学习与研究工作同样要频繁举行。一个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总是有无限可能多的事情,要他不得不终日行色匆匆,埋头苦干。有些老师甚至经常把工作带回家加班干。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应有的休闲娱乐无法保障,你又怎能奢望一个身心俱疲的老师充满幸福感地去工作呢?

信任与尊重危机

——教师面临社会的质疑

2008年的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四川大地震这一历史性事件折射出很多职业人群在灾难面前人格的高尚与灵魂的低劣。除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可爱可敬的部队官兵们,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舍弃生命为孩子撑起安全之伞的老师们。可不幸的是,他们当中出了一个“范跑跑”。就在网络等媒体还在对此口诛笔伐,余怒未消之时,又出现了“杨不管”事件。一时间,教师这个群体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站到了公众面前的天平上,经受着一轮轮职业道德的拷问。其实有关个别教师的负面报导之前也是屡见不鲜,为什么现在社会反响如此强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教师的确素质低下,师德不高,教育学生简单粗暴,不讲究方法,更不会与家长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与之关联的人群难免会对此产生失望或对立情绪,这也需要引起其他教师的深刻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但是每天孜孜不倦,为学生倾心付出的老师,每天默默无闻,为教育奉献所有的老师,毕竟占了我们教育战线的大部分!惩恶扬善,弘扬正义永远都是天下大道,媒体连篇累牍的真实报导肯定能起到积极的警醒作用,可是这当中不乏有些不负责任的报纸或网站为吸引读者眼球,增加网页点击率,大肆渲染甚至歪曲情节捏造事实的情形,让很多难辨真伪的人无形中受到误导。由“点”及“面”看待问题本就有失科学,“窥一斑而见全豹”更是缺乏公正。

另外,现代社会的部分家长们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要丰富于部分教师,甚至在有些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已经超越了普通的老师。这让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迷信与崇拜教师的力量,对教师的建议言听计从了。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严峻挑战。试想,老是处于质疑增多,信任与尊重减少的困境中,教师还有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去进行这艰难的育人重任呢?幸福,于他们的职业而言,将遥不可及。

教师待遇

——总是期待阳光普照的那一天

中国历朝历代的教师都是一个清贫的职业。“家有一斗粮,不做教书匠”恐怕真的是好多人的肺腑之言。只说历次涨工资,先是报纸造势,舆论宣传,社会基本都知道教师要提工资的百分比了,老师们自己也是望穿秋水,可到最后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地区的老师们腰包只被吹鼓了一阵,风过后依然干瘪如初。这也真是没办法,谁让教师人数比干部多,地方财政这锅粥又太少呢?有则短信是这样恶搞老师的:一老师下夜班,路遇劫匪。老师哭诉自己职业的穷困,谁想劫匪亦泣不成声,说:“不用怕,快走吧。前面也是自己人。”

这虽是个夸张的笑话,可总透着那么一股现实的悲哀。这两年物价明显上涨,教师的工资待遇增长幅度却相对滞后,生活质量无疑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由它决定的上层建筑——工作积极性,即便再努力,又能高到哪里去呢?不过是教师的一己良知,一身重任,于道德力量的感召下,无奈而吃力地推动自己前行罢了。

行动与心态

——亟待全方位调整的教师自身

教学相长是教育的规律,也是教育的真理。笔者理解,这里的“学”,应该是学生和老师双方的学习。一个停止学习,停止读书的老师,一个任凭教育改革如何轰轰烈烈仍然“风雨不动安不山”的老师,难以想象在教学方面会有什么长进,在学生当中能建立什么令人信服的威望。商友敬老先生曾说过:“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中。”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材料之外,其他的书基本不读,这是反常的现象。”读书方能立己,方能成就一个追求精神独立的思考者、探索者、创新者;读书方能在别人的思想之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并可能尝试着用思想点燃智慧的课堂。也唯有如此,教师要变枯燥乏味的职业现状为活色生香,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何去何从并无绝对,重要的是心态。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为生命奠基》一文中这样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现实中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最满意的是高升学率,于是我们不得不在很多功利的限制和牵引下艰难寻求那条“中庸之道”。这不是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所以,教师既不必过分自责,也不必总是怨天尤人,消极处世。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去告别教育,却还要不时的自我暗示对职业的倦怠,跟自己过不去,那你的职业生涯可算是苦海无边了。直接痛快的解决之道我想很难找到,唯一能做的,就是真诚皈依自己的职业,心无旁骛地致力于自己的事业,把自我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解脱出来。努力寻求心灵力量的支撑,然后尝试着以从容之心面对一切教育对象和现象,心平气和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教育征途上徐徐前行。发现并收藏工作中所有快乐的火花,让它累积的光明照亮我们的教育探索之路,进而点燃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上一篇:大学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工作方案下一篇: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