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通用9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篇1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之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须必

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另外在教学中可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1、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3、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许对教师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对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有统一的选拔考试,但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却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不能从客观上来判断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了大纲规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均有。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你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了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

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篇2

“语文”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 “语文”在每一名中职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些我都已清醒地认识到了, 然而更令我发自内心感慨万分的是: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

我个人认为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 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 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体现中职生的特点, 增强其“适应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适应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 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 针对中职生的这一特点,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 循序渐进, 切忌好高骛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 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 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我们中职生的要求。

二、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 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 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讲究德育渗透外,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

在语文课程中, 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革。

1. 注重语言表达教学,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将走上社会, 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 “说”比“写”更重要、更难, 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将口头表达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 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 从而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课成为流觞曲。

2. 注重应用文教学, 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 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 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 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 我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 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非常受欢迎。

三、中职语文教学要与教学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中职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我认为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陈旧, 不适应学生兴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以为要使中职语文课充满生机, 必须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要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 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往往带来的是教学方法的陈旧。语文教学理应分享科技发展的成果。多媒体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 使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 而且声音、头像的视觉刺激,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应大力推广。

2. 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 讨论式。

“讨论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运用范围十分广泛, 其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精心设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 否则就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启发式。

经常听有的语文老师说, 学生“启而不发”, 其实责任不在于学生, 教师倒要反省自己是如何“启”的了。“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启发质疑的合理性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否则“启而不发”就不足怪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适宜在富有哲理的散文教学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通过举相近的例子来启发学生, 通过举一反三, 变抽象为具体, 变深奥为浅易。

(3) 情景式。

创设情景, 学生参与表演, 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例如, 我在教《雷雨》时, 指导学生演出代替讲解分析, 使课堂教学变严肃为活泼,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4) 自主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让位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式”教学法综合运用上述三种 (或更多种) 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 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 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上效果甚佳。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 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 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同时适应时代要求体现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增强其“适应性”, 从而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 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笔者认为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 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 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体现中职生的特点, 增强其“适应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情境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情景教学

前言:中等职业教学在我国现如今的教学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为社会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各层次的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有待进一步改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工具,在利用语言工具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同时,感知语言的美感与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

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设置情境、模拟情景,创造悬念、矛盾、趣味的教学情境。利用设定情境的方法,将教学内容融合到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进行对问题的思考、交流、提问等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在观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标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情景教学的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景教学,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调动学习的热忱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待学习不再感觉到枯燥乏味,甚至有厌学的情绪[1]。

二、情境教学的的重要意义

1.情景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当前的教学改革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粗放式教学”,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饱受诟病,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处于不同的轨道之上,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更是心不在焉,师生之间彼此不能相互交融,甚至形成互不干涉的状态。因此,情景教学法为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情景教学法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帮助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2.情景教学法有利于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差、活泼好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的运用并转化为优势。通过教师对情景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情景教学法,把传统的“单向灌输”变成轻松的“双向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2]。

3.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不仅作为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门文字鉴赏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言工具时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会鉴赏其中的价值。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在语文教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文字魅力的热情,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方法初探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打破了常规教学中存在的枯燥、单一的教学弊端。创设问题情境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学前就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段引导式提问,一般要求老师将问题设置的带有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就情节典型或突出的环节进行深入探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另辟蹊径,提出一些尖锐并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带领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的“模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思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语言上下功夫,避免出现“不敢问”的现象,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加深,努力带领学生打破权威观念,教育学生“怎样问得深、问得妙”[3]。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来教学。比如在古文的学习中,只是将作者姓名、其代表作品,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死板的背下来,学生根本无法消化、理解,时间一长容易忘。老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的表述与时代背景是什么关系、作者当时的写作心境是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性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记忆。

2.创设直观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可感的、直观的内容,就是创设直观情境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精髓。比如在古诗文赏析课上,某些文学性词语或成语较生僻,学生仅凭借看注释,仍然无法理解,再加上语法表达较陌生,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就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软件应用或观看电影就是一种直观的学习方式,不仅带有趣味性,同时能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那些难以理解古诗文也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被消化、理解。所以,创设直观情境的教学法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可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秘密武器”,值得进一步探究。

3.创设类比情境 类比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能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拓展人视野,开拓思维,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加设“创设类比情境”的方法就显得极为有意义。在创设比情境的学习中,学生在将事物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将不同的问题类比思考的学习思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在中等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很重要,所以老师应该摒弃仅局限于课本素材的方式,要加入课外内容,进行比较。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某篇作品时,可以加入另一篇鲁迅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更能体会那个时代背景放下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写作目的,起到举一反三的最佳效果。

情景教学法本身的特点能够有效地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以及在年龄上的特点,做到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情景教学法可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情景教学法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力武器,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式,更丰富了同学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开贵.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日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1):1213.

[2]李阔.李芳菲.从儒家的传统教育中吸取精华,促进语文教育发展[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0(23):115-116.

[3]郝妙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04):45-47.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 篇4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基本上还套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脱节.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关键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专业和就业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 者:李利  作者单位:固安县职教中心,廊坊,固安,0655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10 “”(18) 分类号:G633.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能力   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研究 篇5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现状,提出强化中职学校学生英语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教学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些教师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应付等级考试做题课,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还有些老师把英语实践教学简单地认为是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等。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教学中随意性大,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不能围绕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讲解分析上,时间长了,学生心理疲劳,对英语课产生抵触心理,没有兴趣,也懒得发言。

2.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一少部分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极少数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另外,心理压力也是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改革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互动。调节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愉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上英语,爱上英语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两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这样,歌曲、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此起彼伏,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转,并积极参与思考。

3.改革英语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有针对性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

4.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每个学生都想把英语学好,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不好,考试不及格,其原因是除了我们的教学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外,我们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也欠合理。为此,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验时,测验题的设计分A、B卷,A卷为基础知识题,难度小,占100分;B卷为有些难度的题,占50分;要求C层学生只答A卷,按满分100分计算;A、B层学生A、B卷均作答,A卷折合为50分,加上B卷50分,满分也为100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对能够达到所属层面的要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个别达不到本层要求的学生,及时采取课外补救措施,进行分类指导。

5.多媒体技术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它要求的情景性是很强的,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限制,使很多知识难以进入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多媒体的运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

三、研究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学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为打造日照市技师学院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不断提升我校知名度和办学品位,打造国家级高级能人才培训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规划教材英语第一、二册.湖南科技出版社。

[2]周燕 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篇6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担负着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大批会计人员的使命,其办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中职会计教学策略,不仅是解决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祖国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提供重要保障。因此,探究提高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有效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有效策略

一、引言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政策的不断推进,政府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了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会计人才需求的数量及岗位能力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职会计教育担负着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大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使命,其办学效果与质量一直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对性别比例为1∶1的200名中职会计专业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中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经济市场的不断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亟需大量技能型人才。而具有高素质的新生代应用型会计人员更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群体。从实际来看,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教师实践指导水平有待提升、教学方式机械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实践活动课程较少及评价体系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8.63%的中职会计学生对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基本满意,基本能够传授相应的教学内容、专业知识与技能等。还有27.42%的中职会计学生对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不满意,认为教师无法传授真正的实用的职业技能。仅有13.95%的中职会计学生对学校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为非常满意,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这也说明大多学生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能力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1]第二,教学方式机械单一。根据调查显示,约34.15%的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有29.46%的会计专业教师采用情境模拟法;仍有28.35%的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法,约有8.04%的教师运用项目引导法。同时,约有54.43%的中职会计学生认为会计教师的教学方式机械单一,教学活动毫无趣味可言。还有27.72%的中职会计学生认为会计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科学,教师基本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传授实用的职业技能。仅有17.85%的中职会计学生认为学校会计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教师较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生动教学,教学效果较高。可见,大部分样本对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先进,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三,教学内容陈旧落后。通过调查发现,37.24%的学生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较充分,实践教学内容与实务工作岗位需求能够对接,仅有21.36%的学生指出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为企业培养一毕业就能很快上手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还有41.40%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没有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会计实践课程的内容定位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及实践能力有很大出入。这说明现实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没有按照培养研究型人才模式进行教学,其仅仅重视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会计应用技能的训练。这说明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并未达到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并应用到工作中的目的,这对会计专业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三、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有效策略

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应达到会计教师总数的70%以上。因此,会计教师应积极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在实践中加强自身会计实践工作经验与教学能力;积极进行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利用业余时间充电,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考试,成为“双师型”教师;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通过教导学生编制企业需要填报的会计凭单、账册等会计实操,全面提高自身会计实践教学的能力。第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由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进入会计岗位后,面临直接处理企业财务信息流,并要求他们运用自己会计理论知识,正确判断并作出会计信息记录。因此,会计教师一方面应在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多的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学习会计实务信息、实务会计凭据、单据、账册编制和填报。第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社会需求。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对接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的思想来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岗位的实际变化情况,将新知识、新标准等纳入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在教材编写时,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简化、删除空洞的不相关的知识,满足社会企业中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02):87-92.

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语文教学 篇7

长期以来, 中等职业学校在全面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教育的努力下, 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 由于意识的缺位和观念的偏差,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很难满足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长期以来, 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 语文教育都在整体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不断的自我学习能力意义显著。在中等学校的教育中, 语文教育更加显得重要, 同时因为此阶段教育和学生的特殊性, 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又显得困难重重。

1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 注重人文素养的加深

语文教育首先是一项立足人本的教育内涵, 它的博大之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文化能力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情商, 在文字和文学的熏陶之下深化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意义深远, 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对其人生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 语文教育所传授的不仅是简单的语文知识和技巧, 更多的也是一种正确的意识的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由于中等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的孩子, 因而, 在身心的成长上不是很成熟, 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中职语文教育要承担起这一教育的责任。另外,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直接面向社会的技能型工作者, 也因此, 他们要一早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和种种环境, 在这样特殊的教育阶段, 必须让学生有较高的情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走入社会。

语文教师要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心理把握, 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和心理正能量的传送。有一些学生会对中职教育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认为学历低, 从而始终陷入没有自信, 意志消沉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 语文教师则要进行积极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鼓励学生、赞扬学生, 从而使之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2 在语文教学中, 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对一个社会人来说意义深远, 良好的学校教育将会极大地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 中职教育面对年纪尚小的学生, 有一个相当关键的语言教育期。此外, 由于学生直接面社会, 就更加要求学校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此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也是一项内涵丰富, 包罗万象的知识架构,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于是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施教中, 要运用多种资源着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 要合理通过语文课程的设置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语文的锻炼不仅是文字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也有逻辑分析能力、社交技巧的提高和丰富。

3 转变教学理念, 采用实际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完全摒弃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不能是知识的灌输而要成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思路, 适应新形势,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语文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老师的独角戏, 良好的师生互动将产生极具效果的课堂反映, 也为充分利用课堂提升各种能力创造了极好的机会和氛围。

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应用性培养, 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环境中模拟实际的社会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识和积极性, 在模拟的环境中综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拘一格, 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的方法和多种形式的课堂课外活动来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 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

4 结束语

长期以来,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基本上套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没有切实贴合这一阶段教育和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方法上没有新意, 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 也没有体现出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 长此以往, 造成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状。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必须成功凸显出它在技能培养的环境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巨大优势, 要在听说读写的各方面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而更好地将这些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顺利地融入到社会工作中。

摘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上成效显著, 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培养出了优秀的技能工作者,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职业学校教育意义重大, 而如何不断探索特色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中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语文,教学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雷晓莉.职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J].小作家选刊, 2012, (3) .

[2]马福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J].2012, (17)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口语交际是一种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并运用可以令你在人际交往以及职场上赢得大家的赞赏,同时这种出色的沟通能力也会使你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今天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开设这门课程就体现了这门学问的重要性。但是,口语交际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能力,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是将口语与交际相结合,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手段。顾名思义,口语就是指语言交流,而语言交流又包括语音、语调、语气以及说话的节奏,词语的运用等等。不同于书面语言,口语交际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交际是指社会活动,沟通交流,它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模式。比如社交语言当中的服饰语言和动作语言。通过一个人的服饰和肢体语言就能够初步判断出一个人的喜好、品味以及性格。口语交际借助这种无声语言的配合,使得沟通效果相得益彰。下面就来探讨口语交际具体都有哪些特点。

(一)注重互动

口语交际不是单方面的活动,之所以成为“交际”,就是因为这种交流活动是交互进行的,交际双方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内容互换共享,彼此构成信息反馈,从而实现口语交际活动。在口语交际当中必须注意语言的运用,为了实现好的交流效果,必须注意口的选择和使用。不同于书面语言,口语交际所使用的语言更加随意和生活化,使人产生亲近感,便于沟通交流。

(二)多重复合

口语交际得以顺利实现不仅仅在于口语的使用和选择,同时也有赖于情感、环境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作用。因为在口语交际当中,口语交际的双方互为因果。他们双方同时是发言方,同时也是倾听者。这双重身份的交替进行才使得话题得以顺利展开并推进,整个口语交际活动才得以实现。此外,语言的组织运用是思维的具化体现,所以,要想使语言表达更出色、更富有逻辑性,思维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临场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的的对象是具体化的人,以及客观的环境和场所。这个时候就要求交际双方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对方进行信息的反馈,这就要求交际者拥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对于话题的不同内容能马上进行得体的回复。同时,口语交际还要注意交际发生的场合和对象,根据对象的不同,以及交流地点的变化具体应对,选择合适的口语交际语言进行沟通。

(四)情感催化

在平时的交际场合中,我们并非只是在就交际内容进行程式化的沟通交流。无论如何,交际过程都参杂着一些情感因素在里面。口语交际也一样,当你在和对方进行交流时,不能一味地进行单纯的语言交流,还要在情感上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使沟通双方在气场上达到一种融合,使交际效果事半功倍。

(五)形式多样

鉴于社交场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口语交际也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景采取不同的交际方法。甚至在有时候,单纯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尝试采用肢体语言或者神态语言进行暗示,结合适当的口语交流,达到沟通的目的。在平时的学习和锻炼中,学生也要注意在不同场合当中口语的运用方法,是口语交际在社交场合中的运用更加灵活、有效。

二、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

(一)课堂听讲

口语交际锻炼的不仅仅是交流者的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其倾听能力。在倾听的时候,倾听者能够抓住对方的主要内容,甚至于对方重点要表达的情感,之后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正确的应答。这样就便于你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正确的语言进行接下来的这场交流。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多安排一些演讲、报告、新闻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认知聆听,可以将内容在纸上进行简单的记述,便于分析和理解,抓住重点。【1】

(二)朗读背诵

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纠正发音。同时,鼓励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预感。例如停顿、发音、节奏等,这些都有利于实景交流当中的表達效果。此外,背诵不仅能够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辨识能力。因为记忆需要挑拣关键字进行记忆连接,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能够在在大段的对话中摘选出关键内容,便于理解和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的实施。

(三)转述内容

在课堂上可以专门安排学生进行内容转述方面的锻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内容,通过个人理解进行内容转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同时,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内容转述还有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2】

(四)师生问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在课前准备几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上课时提出来让学生们进行回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听话”能力,听明白老师的提问内容。与此同时,学生进行快速合理的分析,最终通过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回答问题,这些对于口语交际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同时,在问答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做好引导,避免学生参与不积极,或者一味等待老师权威答案的现象出现,尽量使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问答中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交流

在课堂上组织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或老师给出一个内容主题,学生们很对这一内容展开讨论,老师负责引导,同时鼓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在这一的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对所给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同时,有态度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利于在今后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能根据具体内容建立起自己的观点,进而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口语交际的交流目的。【3】

口语交际教学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拥有这种能力不仅在生活中便于问题的处理和与良好的沟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将来在职场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当中,学校还应当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真正掌握这门交际学问。

参考文献:

[1]方华.中等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上海师范大学,2009

[2]苟晓红.中等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09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9

1先进的教学理念

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确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求知,才能促进自己发展,实现创造。要由传统教学中的只注重知识的储备、片面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得被动学习方式向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造思维转变。在评价标准上,由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转变,确立开发学生综合潜能的科学的评价观。

2综合实用性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到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各个方面。

2.1课程学时

实现四增四减:增加应用性强的课时量,删减或简化不实用的课时量;增加专业课的课时量,减少普通课的课时量;增加专业课的技能操作课时量,减少理论课时量;增加必修课的课时量,减少选修课的课时量。

2.2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选择,知识的掌握要服务于能力的建构,教学内容要朝实用方向转变,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1)普通文化课设置

在普通文化课教学中,突出记忆性知识,把生动形象的人文知识变成死板的教条,掩盖了文化知识的情感特征,导致学生对普通课不感兴趣,也不重视,教师感觉课难教,学生感觉学得烦。因此普通课的内容选择要突出职教特点和学生实际,实现职业性、应用性、生活性三统一,应用性指要突出课程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职业性指课程内容要围绕着职业活动来组织选择。生活性指课程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除此之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专业课设置

由于职业岗位的变化加快,应加强通用知识、基础技能和综合化课程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转岗能力。专业课实现两结合,一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二是专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专业实践课突出实践性、应用性、适应性,强化实践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养成的有效过渡。专业活动课,从趣味性出发,突出适应性。围绕学生的素质形成和发展来组织,锻炼学生的从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3)课程结构设置

为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就业能力的需要、不同岗位的需求,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调整,重组,实现知识的整合。

3灵活而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改革也应建立在“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之上,教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指导学生学法,引导学生会学、乐学。

3.1理论与实践整合法

这种方法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3.2情境激趣法

问题的设置要巧,要新,要奇,要难易适度,要有艺术性,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式课堂中,用艺术化的问题激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乐学。

3.3活动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师真正放权,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4问题驱动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能进一步拓展思维,教师要通过问题借助四步阶梯把学生引入生疑、解疑之门。

3.5行为导向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直接走向实际,并通过视觉感知获得感性认识,消化、领会、理解、落实所学的知识的方法。

3.6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探究法是有效的途径。

3.7激励诱导法

也称为讨论学习法,是通过集体智慧的相互启发、相互诱导、相互激励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学习方法。

3.8角色扮演法

教师应创设不同的角色演练情境,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播,激发学生们的演练激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情景角色扮演的过程给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发现不足,自我改进、自我提升,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既加深了对职业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职业素质,缩短了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提高了就业能力。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立体音箱。现代化教学手段自身融声、形、貌于一体,变枯燥为生动,深入浅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中,这种音、图、文、声、色并举的立体手段,能抓住学生的心,能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的积极性,手脑并用,激发人的情感意识。教师既可以声情并茂的讲,学生手脑并用的听、说、读、练;学生既可以现场演示,也可以讨论、练习。在讲授、练习、反馈、作业整个教学环节都能派上用场,极大地调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效果事半功倍。此外还有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多种软件等。

5科学的评价手段

科学的评价手段是师生发展、完善的裁判员。传统的课堂单一性、片面、缺乏科学性的评价标准体现在:对教师,只有领导从某一方面对教师单一评价,缺乏全面性;对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权威的评价,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评价标准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严重阻力。因此,重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评价标准既要考察现在又要着眼未来,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适度灵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教学改革。评加的目的不在于裁判与鉴定,而在于引导与促进。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标准评价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行为,以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5.1对教师的评价

本着以人为本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研究;所教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培养、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实行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评价。

5.2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教师、家长、社会的评价。对学生评价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学时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德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二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从而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维护自尊心,克服由于他人的评价造成的逆反心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实事求是的剖析自己、认识自己,找出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形成自主性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力求上进的信心。

6全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教师为本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全能型教师队伍。中等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需求的、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依靠全能型的教师来培养,具体策略如下:

6.1构建教师培训络

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关键就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中职教师。而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构建一个系统培训网络,加强教师理论培训的强度,扩大参与学习的教师的覆盖而成为一种必需的途径。在培训交流中,要向他们阐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使中职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而且愿意将改的内容实施到真正的课堂教学第一线,并且鼓励教师的教、改、研,实践出真知,才能探索出有效的改革路径。

6.2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双师型”教师是指要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即既是专业教师又是高级技师,既是人师又是经师。“双师型”教师目前是职教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人才,加大力度发展“双师型”教师,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兼得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7比较成型的新教学模式

7.1分层教学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指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就是指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科学地把学生划分为水平层次小同的学习群体并区别对待,以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教学策略和师生互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目标分层教学模式,走班分层教学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

7.2互动式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途径、多方位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实现教学中认知、情感的和谐。目前,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在对“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强调下,很多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但深入观察发现,学生能力水平的单一和职业核心能力的低下令人担忧。有的学生知识而极为狄窄,有的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非常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此困难很难调整心态,有的学生而对市场就业竞争束手无策。学生的生存和从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礼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显得明显不足。中职学校尚缺乏对师生双主体的认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种互动的默契配合。因此,树立学生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教学过程的互动模式,实现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传递接受式为主向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7.3一体化教学

上一篇:工程概预算期末试卷下一篇:今冬明春消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