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通用8篇)
——道德是教师的灵魂
潘爱菊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一、“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更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一、教师志业精神的时代要求
(一) 崇尚真理, 不竭奋斗的精神品格
具有志业精神的教师应具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 他们应是真理的坚定崇尚者、追求者。这突出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学生充满虔敬之情, 具有强烈的职业情感, 有强烈的事业感和自尊感。他们能够满腔热忱地献身于教育事业, 视培养人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也是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他们具有摆脱物质的诱惑、耐得住寂寞的品质, 对待那些会引起混乱的事情常能保持超然和平静的态度, 能够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 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 将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二) 积极进取, 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标
具有志业精神的教师具有极强的进取心, 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是他们的人生目标。他们将教育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和创新, 并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来提升自己的智慧, 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把自己的才智融入到了教书育人的宏伟事业中, 将学生的发展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 并为此不懈努力, 从而显示出其智慧的高贵品质与效能, 并折射出他们道德人格的风采。
(三) 不计得失, 事业至上的思想境界
教育劳动是一种培养人的劳动, 它涉及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利益和社会利益, 三者在本质上虽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但若不能不正确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 也会引起矛盾和冲突, 从而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志业精神的教师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是责任和贡献, 具有超越功利的特性。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学生利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他会自觉地把社会利益、学生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们这样做决不是为了捞取权利或报偿, 而是基于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即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 他们甘愿作出自我牺牲。
(四) 注重自我, 更注重集体的协调意识
从教师劳动的特点来看, 教师劳动的具体形式是个体, 但教师劳动的成果——学生的成人与成才, 却是教师群体长期协作劳动的结晶, 因而具有志业精神的教师具有协调意识。一方面, 他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另一方面, 他们还能自觉地把个体价值融入到集体价值之中, 具有集体主义意识, 能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以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
(五) 可敬可爱, 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格
志业精神是以个性化人格为承担者的, 个性化人格不形成, 教师的志业精神也就无法形成。因此, 具有志业精神的教师都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 而不是刻意压抑自己个性的冷血动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信仰、需要、爱好、性格, 并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愿望去充分表现自身个性的魅力和丰富性,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志业精神培育的着力点
志业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 更需要他们具有理想的引导、信念的支撑、意志的维持、智慧的底蕴;需要有探索未知、热爱真理, 追求真、善、美的欲望和情感;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实际上是一个主体道德自觉的过程, 建立在主体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的过程, 表现为对他律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同化、遵循。为此, 我们应努力提升教师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等水平, 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 教师行为的选择是一种社会性选择, 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心理机制,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机制, 因而教师志业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整合与优化。
(一) 教师自身的道德自律
1. 加强理论学习, 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通过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来提高其思想觉悟, 必将导致他们需要层次和追求目标的提高, 而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远大目标的实现往往又会促使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而使他们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其一, 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总是要受一定的哲学思想支配的。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才能高瞻远瞩, 正确地把握未来。其二, 提高教师的社会历史文化认知素养。一个人的道德自律离不开深厚的人文底蕴, 教师必须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屈辱史、苦难史、奋斗史, 了解当中的文化冲突, 感受中华民族的痛苦与伟大精神, 以增强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自尊自强的奋斗精神;教师还要了解我国的国情, 牢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己的责任极其重大。
2. 学会道德思维, 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信念、形成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从实际情况来看, 没有或缺少道德评价的道德主体是不完整的道德, 他不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理论去参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 甚至其道德修养也有可能走到不正确的方向上去。一方面, 教师应自觉地运用“道德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纠正自己的缺点, 完善自己的品格, 提高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 教师应积极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评价活动, 使自己不落伍、不孤独、不空虚、不盲从和不至于成为教条主义者, 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认识、实践和评价, 使自己的道德境界不断趋于高尚, 走向完善。
3. 投身教育实践, 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
对教师职业规范的理解渗透着道德情感, 教师行为的选择与决定也总是要受到其道德情感的制约, 一旦道德规范融入教师的情感结构, 成为其内在的必然性, 那么教师对职业行为的选择便能超越有意和勉强的驱使, 也不再为欲望和冲动主宰, 达到从容与自然、自己主宰自己的自由境界。由于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之中, 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于教育实践中, 才能逐渐认识到教育的意义, 体会到教书的乐趣, 得到各种各样需要的满足, 产生各种心理情绪的体验, 自觉地克服困难, 锻炼作出抉择的毅力并形成道德情感。
4. 加强修养, 提高心理素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志业精神形成的前提。教师只有心理健康, 才能真正意识到自身的责任, 才能具有优良的个性、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广泛的兴趣、顽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我们必须看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面对社会的竞争, 面对个人得失、进退取舍等诸多困惑、苦恼、压力、焦虑和担忧, 不少教师的心理素质滑坡, 进而导致他们人格扭曲。因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提升心理素质和培育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 以抵抗外界各种干扰和困惑。
(二) 外界环境的整合和优化
我们要注重从帮助教师、支持教师自主成长的角度谈师德建设, 它以激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 以教育、爱为核心和基石, 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
1. 强化价值观教育, 提升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从具体情况来看, 整个教师队伍的道德面貌是不错的, 但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也不少见。比如:以职谋私, 乱收费, 占有学生用品、材料等;有失公正, 如亲近成绩好的学生, 疏远成绩不好的学生, 甚至体罚学生;缺乏敬业精神, 备课不认真, 批改作业马虎;等等。之所以产生这些情况, 固然与我们缺乏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但根本还是我们忽视了教师思想境界的提高, 导致他们职业精神的滑坡。在此, 我们无论是从全球范围内的价值相对论的冲击角度, 还是从国内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多元文化激荡的角度来看, 价值取向的合理与否都是志业精神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力量。对此, 我们要加强教师的价值观教育, 致力于他们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我们不仅要使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 而且要使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2. 创设良好的环境, 弘扬教师育人的主体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 假如一个教师没有清醒的育人主体意识, 他就不会去设计、塑造理想的自我, 更不可能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条件, 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想, 使之与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利益、现实的需要相一致。当然, 教师的这一主体意识不会自发形成, 它需要我们去培育。首先, 要实行民主化管理, 激发教师的主人公意识。我们要信任教师,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 使其切身感受到作为学校一员的价值。不仅要维护和加强教师个人认识的独立性, 给他们表达不同思想观点的自由, 鼓励其畅所欲言, 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更要尊重教师的个性, 强化他们的自尊心, 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使他们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 贡献社会的成就感, 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另外, 要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比如:明确责任, 使每个教师认识并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激发他们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工作, 强化其责任感;增强工作的内在意义和挑战性, 使教师感到工作的兴趣和吸引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其具有自我实现感。其次,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要完善分配的激励机制。三是让每个教师将个人事业的发展与单位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最后, 要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事实上, 一个人选择教师职业, 不管他个人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与爱好, 前提都必须是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保障。我们要努力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使这一职业切实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3. 营造教师全面发展的先进文化
很快我们就见了面,经了解,孙秋悦毕业后的情况是这样的:
他先在银行干了半年,由于不习惯按部就班的工作,又转到电视台财务室。不久,台里来了一位新台长。一天,台长到财务室检查工作,问到孙秋悦时,孙秋悦对于财务制度对答如流。台长对孙秋悦的表现很满意,就提拔他做了台长秘书。
后来,在郑东新区的一次茶话会上,孙秋悦认识了他现在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看孙秋悦谈吐不俗,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些具有挑战性的、自己又非常喜欢的工作呢?”经过与这位赏识他的董事长的交流,孙秋悦在认真考量之后果断地辞掉了秘书工作。进入公司以后,孙秋悦的表现得到了公司的充分信任,结果很快就开始负责一些重要的工程项目。孙秋悦最终不负众望,第一个工程项目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如今,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手里有3个城市的老城区亮化改造项目。郑州地铁一号线14个标段的照明项目,他的公司拿到了9个。现在的孙秋悦已经进入了公司董事会,负责好几家公司。
我问他成功的经验,他说:“经商主要靠诚信,就像咱学校提的‘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就是诚信。员工生病请假可以不扣工资,但说谎一定要辞退。我还把您每天开晨会的管理方法学来,用在公司管理上,不仅董事会每天开晨会,下面各分公司也每天开晨会。”
孙秋悦还说到:“在用人上并不强调这个人在技术上多精,但一定得敢想。你敢想,我就敢用。俗话说,锯一响都掉末,只要有新的创意,就会有新的效益。”
说到学习,孙秋悦说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班。
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如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孙秋悦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职业教育人有了深入的思考。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不单单是给学生一个“饭碗”,它也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做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有了好品质,毕业生在社会上就受人尊重、被人重用,最终才能成长为社会的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细胞”。如果一个社会的各个“细胞”都是健康阳光的,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健康了。试想,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一天到晚只喊什么专业设置、技能技巧、实训设备等,那么像孙秋悦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学校应该先上金融专业、再学传媒、再学文秘、再学市场营销、再学企业经营与管理、再学社会学、再学人际关系学、再学人力资源学……不一而足。哪个中专学校可以开设这么多专业?可以有这么充足的师资?有这么多实训设备?又有多少这样的企业让我们的学生去实习呢?说到底,唯有育人是根本,什么时候也不能本末倒置。
那么专业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专业是一个人的初步爱好,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是生存的第一碗饭。所以,一个人首先得有一技之长,有生存的本领。但是,仅靠在学校学的这点皮毛是算不上什么专业能力的,靠着3年的中专学习就想在社会上幸福地、有尊严地生活,真是奢望。为什么呢?你初选的专业未必是你一生爱好的专业。做自己不爱好的事情很难有成就,顶多是谋生,谋生与生活是有层次的,谋生是挣扎,而生活是享受。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实习工厂中摸爬滚打,尝到酸甜苦辣,才能最终明白自己喜欢什么、要什么、一生要为什么而奋斗。而在这不断变换工作、苦苦求索的过程中,什么对你帮助最大?是人的品质和情商,是理想、是信念、是毅力、是情感、是吃苦、是耐劳、是爱心、是互助、是奉献、是吃亏、是恭敬、是宽容、是诚信、是勤奋、是恒心、是创新……这些品质会助你朝着理想目标一步步迈进。
古人云,大道至简。我们不要把学校教育搞得那么复杂,把精力都用在许多不必要做的事情上,把金钱用在没有太大效益的地方上。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简单的、纯正的、去功利化的。真正的教育没有那么多夸夸其谈的说辞。它就是师生间爱的交流、真诚的对话与沟通。“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天地不言而万物自化”,就是这个道理。
品质教育重要,但是实施品质教育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品质教育比起专业教育更难,它需要教育者具有眼界和胸襟,需要务实而非哗众取宠的定力,需要恒心和耐心,需要引导被教育者愉悦地接受。就像欣赏名画和书法作品需要提高鉴赏力一样,品质同样需要提升施教力和接受力。
古时候小孩子一上学就读《弟子规》,继而背诵“四书五经”等,其目的一是培养优秀品质,二是吸收各种知识。把这些经典都背诵得熟烂于心,该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呀!这就是品质教育的不易。所以,我们的德育、品质教育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必须深入研究和改革。比如我们学校每天早晨诵读《弟子规》和《增广贤文》,晚自习让学生练习书法,这些德育的生活化、具体化、行动化、习惯化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
总之,我们不能把职业教育仅仅理解为给学生找个“饭碗”,而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修炼一种能力,要想办法教育这群虽不善于应试、但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孩子们。他们同样拥有目标和理想,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实现梦想,这就是职业教育要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小看了德育的功能,那与技术培训班又有何异?我们职业学校应敢于大胆喊出:“欢迎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来这里,这里有合适的教育方法,让你走出阴影、奔向光明。职业学校是充满阳光的花园,这里有丰富的课程,总有一门适合你;这里有慈爱的、负责任的老师在你身边,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到这里会让你找回自信、鼓起奋斗的勇气。从这里出发,你可以做到自主、自强;从这里出发,你可以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精彩。”
让我们静静地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身心健康、精神富有,那么其他一切收获不就紧随其后了吗?有这样一个故事:小松鼠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在你的尾巴上,小松鼠就使劲咬自己的尾巴,就是咬不到。松鼠妈妈说,你只管朝前走,幸福就跟在你后面。小故事、大道理!如果大多数人都这么做,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因逼迫而发生的悲剧;如果都这么做,就不会有那么多厌学、辍学的孩子了。
现在都在倡导教育家办学,其实教育家的一个基本情怀应该是不为功利所诱、不为名利所惑,只为学生成长考虑,只因规律而动。让我们呼唤更多的教育家出现,让我们期待更多教育家管理的学校涌现!
徐玉山 李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人群中的典范、道德的规范、社会的楷模。教师的品行、学识、才能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素质中师德是最根本的。
师德的核心是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热爱学生,是师德素质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是事业心和职业心的体现,这种爱包含着辛勤劳动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种爱意味着奉献和责任。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往往在个性、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表现得参差不齐,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有严父慈母之心,慈爱与严厉并重。要善于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相互的信任,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尤其对于差生及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循循善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与引导,扬其所长,改正不足,让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充满自信的学习。
奉献敬业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师德的崇高境界,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关键。良好的师德是教好书,育新人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会在教学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才会有敬业、乐业、精业的工作热情。
以身作则是师德的保障。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规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美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时时处处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和高尚的情操去影响感化学生。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学习心得
。一名教师有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能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认为应该做到 “一学、二全、三和、四心”;
“一学”:学习先进教师的敬业爱业精神
敬业爱业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园领导爱园如家,一心扑在幼儿园,老师投入工作加班加点。这样的领导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老师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省悟,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敬业爱业、奉献精神。
“二全”:全心全意为幼儿、为家长服务
家长将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应竭尽全力服务于幼儿和家长,要让幼儿进步、家长满意。现代社会,大家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家长们匆匆忙忙送孩子,匆匆忙忙接孩子,有的家长工作忙,便把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老人。大部分家长不能做到每天与老师见面,即使见面交流的时间也很有限。但孩子的父母肯定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幼儿园里的宝贝,担心孩子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处,担心孩子中午睡觉会哭闹,担心孩子没有好好吃饭,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孩子渴了有没有水喝?自己大小便能不能自理?„„特别当孩子身体不舒服而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家长很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身体情况。这时,我们应该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告诉家长幼儿在园情况,使家长感到很放心。
“三和”:对幼儿和蔼可亲,对家长和气有礼,对同事和睦互助
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 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 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并非来源于血缘关系,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某种 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 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 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 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 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 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
2、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教师对学生 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 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 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教师自己都始料不及的。热爱学生,这是教师 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教师热爱学生具有职业性、无私性、原 则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从职业性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是 一种崇高的爱;从无私性看,教师通过辛勤劳动,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奉献给学生,用自己 的心血哺育下一代,不图回报,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杂念的,心甘情愿的;从原 则性看,教师热爱学生不是溺爱,也不是迁就学生的错误,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 相济;从全面性看,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中关心每名学生,还要关心每名学生的全面成长,做 到不偏爱,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 不计回报、无私的、神圣的爱。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教师不了 解和信任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了教 书育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 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 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 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 藏起来,不愿意对家长或老师说,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 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 每一名学生,从心里充满对每一名学生的爱。尽管有的学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尽管他 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始终如一。第四、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 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 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的实际和21 世纪对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学习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能接受,并能自觉切实执 行的。那么,如何能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呢? 一是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 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 要严而有度。这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所以,针对这样 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三是要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 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对 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 接触之中。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四是要 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 性。五是要严中求细。所谓 “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 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 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人生,走向人生。
二、在尊重中走入学生的心灵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年龄一般都较小,知识水平、生活 经历等也肯定不及教师。但作为一位教师,要懂得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教师在教 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 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 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 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 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教师对学生只有报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从心灵走向心灵,成 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 展的规律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平等地对等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 自己的尊严感。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名学生都希 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顽皮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个标准对待他们。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宽容和信任是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 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 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胜于惩罚。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三、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 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 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寻找合理的依据和形式。要把对学生的爱融 入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
1、保护学生安全 保护学生安全,不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师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适度而理性的职业道 德约束,而不是侵犯生命权的道德管制。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 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全体成年公 民共同的责任。
2、关心学生健康 关心学生健康,首次被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 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滑,近视率持续走高,已经引起 整个社会的担忧。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引导督促学生加强锻炼,不得随意侵占学生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容易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出 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
一、职业信念帮助教师重建正确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 许多教师把自己看做知识的施予者, 这种信念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师拥有信念, 能对教育进行整体性认识, 能对行为进行科学解释。但不少教师不知自己在追求什么, 这与没有树立正确的信念有关。
1.职业信念以情感过滤形式统整教育理念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早期, 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是重要的专业基础;后期涉及教师个人教育理念的构建, 包含信念。源自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 并以情感过滤形式统整教育新知后形成的信念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解释行为的原因。这种由教师自身和实际教育过程开始, 通过探索其在课堂中做什么及为什么这样做, 来寻求对这些过程的进一步理解的方法, 实际上是建立一种内在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说, 教育就是一种教师的认知行为, 职业信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新的教育理论和在实践中产生的新方法, 不断地修正职业信念,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在职业信念中关键的是认知信念, 它是由经验式不断向理论式演进的过程, 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信息时代, 教师如何顺应教育变革, 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 重建教育理念, 将成为其专业素质提升的关键。教师应随时修正不合时宜的教育观, 把教育重心从传授固定教学内容转向启迪学生心智、培养综合素养上来。教师的教育认知信念, 决定着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是教育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专业素质发展的理性支点。
2.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克服对学生的“滞后性”, 树立教育责任心
现代的信息平台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认知维度拓展, 学生从传统的信息源——书本和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减少, 失去了传统教师对知识“闻道在先”的优势。学生从传媒上获取的知识, 有的连教师也闻所未闻。这种“滞后性”又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看法上的“滞后性”, 在学生面前常感到手足无措。学生这种具时代特征的优势促使部分教师怀疑、否定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造成对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因为在传统观念中, 师生信息的传递是师-生式的单向传递, 教师们很难想象, 作为学生会对担纲信源的教师提出质疑或修正。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需要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教师是教育主体, 他们有无信念、有何种信念不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而且左右学生的思想、行为。信念帮助教师克服对学生看法上的“滞后性”, 正确认识、评价学生, 引导他们发展。教育需要教师的责任心, 信念是它的表现。拥有责任心的教育才能产生良好作用。教育工作有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把这种认识转化为信念, 教师才能在责任心驱动下完成神圣的教育使命。
3.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提高教育效能感
如今的教育发展迅速, 一系列新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 建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学习新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适应教育的发展, 做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历史上大凡有影响的教育家无不有追求终身学习的信念, 它开阔了教育视野, 并在其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作为信念的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教育效能感, 它反映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是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育任务的信念。很多研究已经证明教育效能感的结构、因素及对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拥有信念就意味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能体验教育的幸福感。同时, 良好的教育效能感又会反过来积极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
二、职业信念“投射”在教育行为中,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
职业信念实际上是一种文化, 教育行为是职业信念的一种“投射”。肖川说:“教育情境是由我们的信念、态度、期望和行为投射而成的”。[1] 职业信念帮助教师摆脱“教书匠”的困惑, 是使之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在反思教育行为中, 职业信念变得清晰, 教学思维更加灵活, 教育质量得以提高。
1.职业信念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如今的教育正经历着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递到多层面综合素质培养的历史性变革, 凸现了教师职业的复杂程度。“学高为师”仅仅是作为专业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除学科知识以外, 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包括反思和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 这是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教师要“勇于探索创新”。诸多的要求都是有关职业信念的。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职业信念的培养应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都是通过教育行为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的。如果教师的素质不提高, 信念动摇不定, 各种教育改革便会流于形式, 学生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于光远要求教师“逐渐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 焕发出教育热情和教育创造精神”[2] 。实践证明, 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 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2.职业信念有利于教育反思, 使行为更科学
教学是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和研究的, 教师应成为积极的反思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职业信念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对职业的反思和研究意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 在实践与思想、信念的碰撞中, 其教育行为会更符合科学规律, 教育工作的质量会得到提高。除了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技术性的反思外, 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学会反思教学背后的深层观念和思想。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文本, 思考为什么要那样做, 更要根据新的知识不断重新评估自己关于教学的信念, 并以此来考察课堂, 协调好理论与行动实践的关系。反思和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段, 使教师对这些观念进行理性的思考、审视, 纠正明显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信念, 对有价值的成分加以整合, 使之更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三、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帮助其构建教育个性
J·考尔德海德把职业信念作为专家型教师的“个人专业因素”的核心要件。实际上, 教师的发展是其内在专业素养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的过程。职业信念在其专业化发展中“居于核心位置, 统摄着教师的其他方面的品质”[3] , 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对教师教育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影响, 直接影响教师教育个性的建构和教学风格的形成。
1.职业信念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对教育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职业信念是通过教育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是神圣而光荣的, 教师才能建立工作的心理基础, 才会为此贡献心血, 才能在困境中看到光明, 才能找到奉献超越的理由。职业信念也决定教师教育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模式, 决定反思实践的效用, 决定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教育行为的果断、沉着和耐心上。果断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 它不在于声色俱厉, 而在于处理教学工作、对待学生态度的果断。优秀教师能从爱护、教育学生出发, 在确信并使学生懂得对自己要求的正确性、合理性的前提下, 以正确的态度表现这种力量。沉着和耐心表现在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抑制无益的冲动, 充分表现出教学机智, 做一位富于哲理的实践家。
2.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建构教育个性
专业素质强调作为独特个体的教师是如何处理教育问题的。职业信念是高度个人化的, 是通过教师对教育价值以及与人生、社会的关系、教师价值的坚信, 规定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 并与教育效果相关, 决定着教育风格。因此, 职业信念对教师建构教育个性、形成教学风格具有动力性和全面性的作用。影响教师建构教育个性、形成教学风格的因素很多, 除了职业信念, 还有教师的文化层次、教学经验甚至还有个性特征等, 但决定因素是信念。因为, 任何个性、风格的形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灵魂和哲学基础, 是个体人生哲学和职业思想的职业化。同样, 任何一种教育个性和风格也都是职业信念及其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职业信念是整合所有其他因素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信念, 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征, 依据教育经验, 设计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活动。
3.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反思角色, 升华职业意义
现在, 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作为“专业”性的职业, 教师已经超越了其知识占有优势的传统角色的规约。这种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化的崭新内涵, 无论对教师固有的知识, 还是心理都是挑战, 但同时也是升华。在这种背景下, 唯有信念才能使教师平凡的工作富有意义。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责无旁贷地把教育好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然而,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 诸如教师跳槽、失职以及职业倦怠等现象屡屡出现, 都与教师丧失信念有关。郭元祥说:“与其说‘救救孩子’, 不如说‘救救信念!’”[4] 当务之急是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转化到教学的计划者、指导者, 把学生作为参与者、决策者上来。这样转折需要职业信念作为基础。
四、职业信念激励教师成为“自律”发展的教师
1.职业信念唤醒专业自主发展的力量
专业自主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发展的内部动力, 而且能把它转化为行动。职业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对于主动采取行动、实现自主的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教师都蕴藏着沉睡于内心深处的巨大成长力量, 在一定条件下会不可遏制地成长。由信念唤醒的内在的自发的成长力量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主体存在于教育活动中, 体会教育与生命的关涉, 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师主动在外在约束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甚至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教师无论有无外在的要求, 都会对专业成长的“自为”负责。拥有这种力量, 教师就会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2.职业信念使教师成为寻求“自律”发展的教师
当专业发展成为信念推动下的自主发展时, 教师就获得了发展的自由。这种来自于内在的自由, 又会促进教师超越困境、追求更高境界的专业发展。信念的这种超越功能, 使教师不被既定的现实所遮蔽, 同时, 又能引领教师不甘平庸, 自由地驾驭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并且更多地对教育进行思考, 摆脱机械的教育行为。职业信念有助于激发使命感, 实现事业和生命价值的和谐。当教育事业成为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组成部分时, 教师就会以自觉的理性投入教育事业, 自主自为地追求专业素质的发展。
摘要:职业信念是教师自身对教育思考后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判断和坚信不疑的认识。职业信念能够帮助教师重建教育理念, 是提高教育行为质量的重要力量;它帮助教师构建教育个性、形成教学风格;能够激励教师成为寻求自律发展的教师。
关键词:职业信念,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 2002:64.
[2]于光远.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1:2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38.
关心了解学生
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来。例如,每天早晨走进教室,笔者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每天都要提醒他们注意上学、放学的安全。广播操动作不到位,或节拍不对的,会在课间操后辅导他们做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老师很在意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中去。对学习退步的,有困难的,缺少母爱父爱的同学,常常找他们单独聊天、开导,从而鼓励、教育他们。通过谈心,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谈话时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009年,学生小洁,学习不专心,笔者多次家访,每周都打电话联系她的家长。从父母口中了解到的小洁,让人很吃惊。中学开始变化,不爱上学,在家少言,喜欢与同学成群结伴出外,晚上几乎都不在家,为此也经常与父母顶嘴。对此,笔者以朋友的形式与她轻松地聊天。现在的她,不单是家里的好孩子,更是班里进步最大的同学。班里需要帮忙的,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笔者还多次收到她给发来的问候信息。
引导教育后进生
在班级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不仅要格外重视,而且要讲究策略。在职校,有许多同学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做事不够认真,但是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笔者工作的重点。比如学生小惠,少言寡语,独来独往,有时也会迟到。为此,笔者先和她单独聊天,了解她的家庭情况,获得信任后深入她的内心世界。她是一个特没自信的女孩,觉得自己身份与别人都有差距而不敢与他人接触,可是在聊天中发现,人高马大的她确是一个比较有自己主见的人,所以笔者安排她做本班的体育委员,更安排班长与她同桌,多与她聊天、交流、互相学习,现在她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体育委员也干得有声有色。
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要注意培养班级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可以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
本班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总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早读、午读由文化科科代表负责;课间操由体育委员负责;学习上由学习委员负责;班容班貌由宣传委员负责;班中的公共产物由生活委员监督保护等。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卫生安排把任务分工到每个人,张贴上墙,劳动委员负责检查。哪里不干净,找到当事人立即补回。打扫后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笔者教育学生的宗旨是:想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一件小事上往往能看到一个人思想深处的东西。学生们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能浮躁,何况是班干部,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己不正,何以正人?”在这些话语和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慢慢转变了态度。
开好主题班会
本班每周都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注重德育实效性,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心理教育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学前,笔者都会安排好每周的主题班会负责人,由两人或三人一组,针对班里经常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去找题材,不仅提高了他们对班里同学们的观察力,更能提升同学之间的配合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人都要有至少一次这样的锻炼机会,做到人人有事做。例如《将来的路怎么走》《感恩》《职校生的定位和人生价值》《自信与成才》等主题班会。总之,要当好一名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热爱全体学生,关心、善待每一个学生。把心中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推荐阅读: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11-16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12-1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1-08
教师的职业角色10-28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05-25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09-19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07-09
教师的职业素养有感09-1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10-26
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