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中心成本核算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饮食中心作为后勤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学校师生每日的饮食安全的重任,食堂伙食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对它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形势,在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食中心成本核算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食中心成本核算论文 篇1:

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管理的策略探讨

摘 要: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场所,在高校运行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提供精神上的食粮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高校的饮食中心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主体,也是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饮食成本核算的内容及方式决定了高校饮食服务的成本和价格,对高校良好生活环境的营造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成本核算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高校饮食中心的成本管理实际,对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管理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逐年提升,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高校饮食中心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引起了饮食中心食品销售价格的连年上涨。对于这一现象,高校师生不乏怨言,给高校饮食中心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了控制高校饮食中心的价格上涨,保证高校饮食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经济的饮食环境,对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饮食中新食品价格与成本构成分析

1.饮食价格的构成

高校饮食中心的饮食价格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成本和利润。其中成本分为制作饮食的直接成本和因为提供饮食服务而产生的间接成本,利润是高校饮食中心在经营过程中的盈利,当前高校的饮食中心因为自身公益性的限制,大部分都处在微利、无利甚至是亏损的状态下。一些经营状况较高的高校饮食中心,其自身利润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2.饮食成本的构成

饮食的成本是高校饮食中心价格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导致饮食价格出现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饮食中心的饮食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其中直接成本是高校向学生提供饮食产生的直接成本消耗,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辅料的成本;能源成本,主要指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的电、天然气等能源消耗;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等。间接成本是指高校饮食中心为了向学生提供饮食服务而产生的间接成本,主要包括由高校饮食中心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费用;高校饮食中心的管理成本,即高校饮食中心的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员工培训费用等。

二、实现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1.符合我国高校饮食中心经营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高校的饮食中心一直处在一个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饮食中心免费向在校师生提供饮食。那一时期的高校饮食中心绝大部分都是福利性质的,缺乏现代饮食中心的基本成本观念和利润观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渐完善起来,高校饮食中心的运营模式已经发生转变。高校的运营已经极大的融入了市场化的因素,逐渐形成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原本的运营和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保障高校饮食中心健康成长,很多高校的饮食中心亏损严重也佐证了这一点,因此在高校饮食中心进行成本核算是符合高校饮食中心经营要求的。

2.促进高校饮食中心服务水平和定价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其自身的服务职能更加明显。除了要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之外,还要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其中饮食中心的服务水平和定价水平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模式的应用,能够进一步的明确高校饮食中心的成本管理体制,保证饮食中心能够对运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将经营者的利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高校饮食中心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饮食价格上让利于高校学生。保证高校饮食中心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多价格低廉、健康优质的饮食。

3.实现高校饮食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校饮食中心从高校整体来看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饮食服务是高校提供服务的一部分,所以要具备一定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但是从社会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高校饮食中心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其自身追求经济利益也无可厚非。所以当前高校饮食中心的建设应该不偏不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高校饮食中心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因为在高校饮食中心的运营过程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争,本质上还是饮食中心的成本控制能力问题,如果成本核算控制的好,高校饮食中心的整体运营成本就能够控制在一定标准之下,那么剩下的利润蛋糕高校饮食中心和高校学生如何分配,都是主观的问题了,如果高校饮食中心的成本核算控制工作做的不好,高校饮食中心一直处在亏损的边缘。那么,不但高校饮食中心的利润实现不了,高校学生的饮食利服务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三、实现高校饮食中核算成本管理的策略

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1)建立饮食材料采购公开招标、评标制度

在高校的饮食中心成本管理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对饮食材料成本的管理,因为高校饮食中心的食材采购存在着数量大、品种多、质难辨、价格不确定的问题,想要采购到物美价廉的食材难度较大,所以相应的管理主体应该建立一个饮食中心食材采购、询价、报价及调价的制度,保证对成本的实时动态管理。

在饮食中心成本管理工作中,采取招标的方式选定食材的供应商。尽量扩大招标的范围,不同种类的食材最少要有两家供应商参与竞标,组织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与到评标活动中来,投票选择其中食材质量、价格以及供应能力综合水平最高的食材供应主体,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的缩短高校饮食中心的食材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确保饮食中心能够以市场最低价购进食材,为饮食中心合理的饮食价格设置打下坚实基础。

(2)健全食材价格询价、报价及调价机制

招标工作完成后,针对食材价格经常变动的特定,饮食中心要设置专门的询价员,负责对饮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调查。询价员应独立于饮食中心的管理体制之外,同时多名询价员需要相互监督。对蔬菜类伙食材料,每天由物流部、食堂、质检部三方人员组成定价组,查看供应商当天供应的蔬菜,前往本地大型蔬菜市场考察后定价。其他饮食材料如果价格变动较大,应由供应商提出申请,物流部考察,结合询价员报价最后确定调价方案。

(3)建立严格的饮食材料验收和入库出库制度

为了保证对食材使用的有效管理,在高校饮食中心单独设置仓储部,进出饮食中心的食材都由仓储部门经手。由采购人员、饮食中心组长、核算员以及保管员三方验收,其中保管员、核算员负责核对食材的数量,饮食中心组长负责检查食材的质量。在食材领用时,由保管员发货,领货组长签字认可,确保高效饮食中新的食材使用能够做到账账相符、帐实相符。

(4)建立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运行制度

在高校饮食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中,饮食中心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是影响成本控制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在高校饮食中心成本管理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节约型食堂建设方案,在方案中国明确成本节约的奖惩制度。促进食堂主体在食材加工过程中使用高科技的生产加工设备,应用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的能源,逐渐淘汰饮食中心的落后产能,促进高校饮食中心在生产加工活动中的节能降耗,进一步降低这一环节的成本消耗。

(5)建立科学的核算及分配制度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饮食中心基本上都实现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作、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对饮食中心的干预主要通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在这一责任书中对高校饮食中心的成本指标管理层层分化,最终落实到饮食中心的每一个岗位上,在岗位制定上,各个工作环节、各个工作岗位的员工是成本费用的直接有效控制者,只有全体员工从上到下组成一个全员成本管理的群体,形成一个人人为食堂、处处讲效益的氛围,才能真正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经营运行方面,统一规定毛利率,在计算、计提食堂工资薪酬时,为了满足低价菜的供应,不但要根据营业额、伙食材料支出、能源支出这些财务指标,还要根据消费人次这项财务指标,从而完善劳务报酬发放办法。

2.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高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饮食中心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要实现对这样一个复杂整体的有效成本核算,传统的手工核算方法显然是不能满足成本核算需求的,所以在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管理活动中,借助现代化的核算技术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现代化的饮食中心成本核算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食堂层面的核算,一部分是中心层面的核算。

(1)食堂层面上的核算

食堂作为饮食中心功能的主要实现部分,同时也是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从饮食中心食堂成本管理的需求出发对食堂在运行过程中的食材、低价易耗物品进行系统管理,依靠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出一套完善的食堂成本管理的“物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对食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成本支出的项目都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根据耗用的伙食材料分类,设计了类别目录树,分别为粮食类、蔬菜类、肉类、禽蛋类、食用油、干菜调味类、水产类、饮料类和低值易耗类这9个子类。类别目录树分类科学,查询方便,并设置了权限,食堂伙食材料由计划申报到采购验收、领用、耗用、盘存全部通过“物流系统”实现,“物流系统”的应用让食堂的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做到每日一核算,“物流系统”依据每日统计的食堂运行成本数据,形成食堂成本核算管理的日报、周报、月报,这些报告不仅能够反映食堂在某一天的具体成本数据,同时通过对不同时间段食堂的成本变化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食堂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成本变化趋势,为管理主体及时掌握食堂成本状况,调整成本管理策略有基础性的意义。

(2)中心层面上的核算

饮食中心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饮食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成本和材料成本,财务部根据中心核算办法,每月在计提各食堂工资薪酬时,首先核算本期食堂营业额、耗用的伙食材料、能源支出、低值易耗支出以及毛利率,然后与食堂上报的本期收支情况核对,另外,在核算前,财务部根据供应商已结算的单据与保管员实际开具的单据一一比对,即核算前增加抽单环节,这样就避免了因个别供应商本期没结算而导致的食堂核算不实情况。

四、结论

高校饮食价格当前已经成为考察高校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形势下对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管理策略的探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饮食中新食品价格与成本构成分析、实现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实现高校饮食中核算成本管理的策略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立贤.简析如何实现高校饮食中心的成本核算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3:257.

[2]张友昌.基于财务视角谈高校饮食中心成本控制——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 经济师,2012,10:111-112,114.

[3]张友昌.高校饮食行业成本控制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2,05:30-36.

[4]王晶.基于工作流的高校饮食中心物资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安石油大学,2010.

[5]王欣.加强高校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措施[J].商业会计,2013,20:72-73.

[6]蔡军.高校后勤供应链管理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7]张翠青.从财务的视角探析高校饮食成本降低的有效途径[J].商业会计,2014,12:106-108.

[8]刘国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Y高校餐饮采购风险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作者:尹芳

饮食中心成本核算论文 篇2:

餐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摘要:饮食中心作为后勤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学校师生每日的饮食安全的重任,食堂伙食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对它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形势,在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

关键词: 餐饮管理系统;优化; 管理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Catering Management System

ZHANG Guang-yo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China)

Key words:catering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使得高校后勤不论服务能力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饮食中心作为后勤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学校师生每日的饮食安全的重任,食堂伙食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学校以学生为本,学生的餐饮管理位居学校后勤管理之首。高校饮食中心作为高校日常联系师生最紧密的部门,对它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饮食中心管理部门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形势,顺应形势的发展,在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更是具有必要性。

1 餐饮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饮食服务中心伙食材料提报系统的运行,将原有的通过电话、报表报送伙食材料计划的方式通过管理系统完全替代,大大提高了各餐厅、部门提报计划的效率,同时,对供货单位进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为后期供货单位的考评提供了数据参考。目前,饮食服务中心仓储、物流现有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业务处理上流程不能相互衔接,数据重复录入,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高校餐饮管理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

1.1 原材料采购信息不透明、不规范

高校后勤采购人员对采购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监督制衡,高校食堂规模大,物资采购数量多、品类多,同时,采购中心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蔬菜类、蛋禽类等原材料随季节、天气等因素价格波动大,不确定因素多。虽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很多限制,但还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无法保障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和规范,采购黑洞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1.2 仓库库存管理不规范

仓库原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进库、出库数据不准确,容易造成仓库管理混乱,账实不符,导致库存的不确定以及成本核算的不准确。

1.3 成本难以准确核算

食堂每日采购的原材料,每日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最终制成食品出售,没有严格的成本计算方法,伙食成本核算不准确,难以准确定价、正确计算收入和成本。

1.4 餐饮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高校饮食中心餐饮规模的逐步扩大,采购数量逐步增多,餐饮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高,使得高校餐饮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学校不论是在伙食材料的采购环节还是仓储、制作等环节,依然采用最传统的手工登记、核对的方式,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错误率高。同时,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差。仓库管理、成本核算不准确,无法為餐饮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成本分析数据。

基于以上原因,通过构建餐饮管理系统,将餐饮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简化操作步骤,帮助餐饮部门解决计划提报、物资釆购、仓储管理、成本核算等问题,从而达到提高餐饮部门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效率的目的。

2 设计餐饮管理系统的意义

通过设计实现餐饮管理系统,实现真正解决高校餐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规范伙食材料采购过程

原材料采购规范化,各食堂通过每日的计划提报,汇总计算出各类物资所需数量,及时提报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清单分配给各供货商送货,仓储部门、净菜部门等人员及时更新原材料单价,使得原材料采购过程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餐饮管理系统使用后,由于相关人员通过餐饮管理系统查询采购数据,按日生成的价格曲线使得原材料的价格一目了然。

2.2 规范仓库库存管理

高校餐饮规模大且存在多个校区的情况,校园内存在多个食堂仓库。各个仓库的信息不共享、不对称,信息交换采用电话沟通或实地查看,效率低下。同时,餐饮服务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种类多、数量大,每日进货、出货次数多,纸质记录不及时,不能实时反映库存的真实数量。通过建立原料库台账,实行统一编码,确定安全库存,实施库存规范管理。定时对仓库进行盘点,设定安全库存,实现库存预警,主动对接,确保库存合理。通过优化采购入库、出库流程,规范出入库管理。

2.3 规范成本核算

食堂每日采购的原材料通过计划提报进行申报,经过净菜、净肉车间按一定损耗率产生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各环节将价格实时录入系统中,核算出原材料的实际使用单价。结合仓储部门出货量,计算出食堂每日餐饮制作成本,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4 改進餐饮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

通过使用该管理系统,对各部门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将各类数据通过系统及时更新,加强各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避免因信息的不同步带来的管理难题,以信息化科技手段促使传统餐饮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帮助餐饮部门加强管理和控制,提升动态成本的控制能力,降低运营风险。

3 餐饮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通过餐饮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饮食服务中心伙食材料从提报计划、采购分配、仓储验收、部门领用、账目结算等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餐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计划提报、订单管理、净菜管理、采购管理、送货管理、仓库管理、食堂管理、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系统配置十大业务模块,累计313个功能。

根据餐饮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各类报表,针对一线保管员、验收员的实际使用情况,做了大量优化和完善。

3.1 标准方面

系统包含21个大类,1700多个小类,采用更加科学的子类命名方式,例如将大米1、大米2、大米3统一改为大米,然后依据不同的单价做区分,为后续的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从而使得管理更加规范化。

3.2 数据方面

在系统的日常使用中,针对计划提报等常用操作,做了大量数据优化,减少一线员工的重复录入工作。数据从提报计划、供货商分配、送货验收、入库领用、汇总统计等业务流程中仅需录入一次,加强了各业务的数据共享,提高了数据利用率,增强了各部门的合作意识。

3.3 使用方面

系统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易用性,做了大量改进与优化。针对品类名称,采用首字母搜索方式,使得查找品类更快捷。针对供货商,同样采取送货人首字母的搜索方式,查找供货商更加方便。各类数量、单价的具体数值根据业务逻辑采用预置初始值的方式,而不是重新录入,此项改进可以大量减少重复操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例如收货单的数量是依据提报计划的数量;验收入库(领用)的数量是依据实收数量;验收入库单价是依据实收单价;核算组领用材料出库数量是依据申请数量,等等。

3.4 其他功能

统计分析模块的价格趋势、分类比率和基础分类比率为中心管理经营提供了形象易懂的曲线图、饼图,供货商评价、供货商对比,可以为中心确定采购对象提供历史数据参考。

系统提供打印报表功能,同时支持导出Excel格式文件,为财务部门、仓库、净菜车间、食堂等提供在线报表服务。

4 总结

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为例,分析了高校餐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设计餐饮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加强操作规范等措施,实现了饮食服务中心餐饮管理标准化。实现了饮食计划提报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流转,提高了仓储、物流等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了饮食服务中心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军, 王芳兰. 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优化研究及应用[J].管理科学, 2018(32):105-106.

[2] 房武. 高校后勤餐饮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 才智, 2017(14):42.

[3] 于妍敏. 高校后勤餐饮信息化管理探究[J]. 办公室业务, 2018(10):93.

[4] 尹忠强. 高职院校要构建后勤管理的长效机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 9(6):9-11.

[5] 朱晓婷. 高校后勤餐饮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5.

【通联编辑:代影】

作者:张光勇

饮食中心成本核算论文 篇3:

高校后勤饮食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探析

摘要:根据财政部及教育部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高校后勤特别是饮食管理的现状,以某高校饮食服务中心为案例,针对高等院校后勤内部管控存在的问题,围绕完善制度、风险防控、信息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升规范高校后勤饮食板块的内部管控。

关键词:高校 饮食 内部控制

自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以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防范企业风险、提升管理质量的利器。我国教育部于2013年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继而财政部于2015年颁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各单位在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高校食堂作为高校后勤保障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高校饮食中心内部控制建设既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又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实施好内部控制,对于提高高校的餐饮管理水平,规范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已刻不容缓。下文以某高校饮食服务中心为例,探析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一、案例基本情况

某高校饮食服务中心担负着为全校近两万名师生员工提供饮食服务保障的任务,主要负责全校学生和教职工餐厅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参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在中心自主经营前提下,积极探索引进社会餐饮经营参与学校的饮食供应,全方位服务师生员工。根据饮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首先,立足专业评估与调研,学校与专业机构共同组建“内部控制建设项目组”(简称内控组),对其管理现状进行专业评估与调研,经资产清查、访谈、跟单等对风险点进行系统性排查,主要涉及物资采购(大宗物资招投标管理)、现金管理、审批流程、库房物资管理、中心与计财处衔接工作、固定资产管理规范等方面。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对风险点进行了归纳,出具调研分析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指导财务、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饮食中心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饮食服务中心因工作的特殊性,涉及钱、财、物的各个环节的流转,自成体系,环环相扣,业务发生频繁且工作量较大,部门风险点集中并较多,需要严格控制内部各环节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在对饮食中心财务与内控风险评估中,发现高校饮食财务管理与内控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高校主要是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体开展工作,财务管理中也偏向教学科研经费的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的饮食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备及财務管理处于薄弱状态,部分不符合资质的人员在关键岗位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有些学校直接将食堂进行外包管理,学校对后勤饮食财务管理失去控制。以某高校饮食中心为例,饮食中心账户和财务核算由大学计财处统管,饮食中心内部设立成本核算部,对各餐厅内部收入、成本进行分配登记,并审核相关原始单据。再由报账员定期到计财处办理报销及转账手续,由于饮食中心成本核算部配备非专业人员,在收入分配正确性、票据合法合规性、审核签字手续的完备性,单据传递丢失、存货盘点只有数量没有单价等状况,造成财务与核算部对账困难,基础工作薄弱,给计财处核算工作带来麻烦。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校饮食内部控制涉及审批、采购、验收、付款、领用、盘点、成本核算、收款、财务信息等各控制点,所有风险点产生于一个管理部门,这就要求高校饮食内部控制的架构要更合理及紧密,防范风险的发生。没有相应的制度或制度设计缺乏操作性及执行力,会给舞弊行为提供机会,有效的制度是预防和发现舞弊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内控组在风险排查中发现某高校饮食中心部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内控风险,如各食堂收入收取的现金,当天晚上结账后由记账员核对现金及账务后,编制日报表,由餐厅经理签字确认,记账员负责保管现金,次日记账员自己交银行,分别到计财处会计科审核后交至出纳办理入账手续,此管理业务流程控制环节有缺失,存在现金安全隐患;饮食中心盘点制度建设不全没有财务人员参与核对,导致账实不符;不兼容岗位设置及授权审批控制没有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制度还需完善等问题。

(三)财务分险防范意识淡薄

高校饮食是学校的后勤服务部门,人员构成主要是聘用人员,要想防止舞弊行为,除了招聘职工个人素质外,对于现有职工的培训和教育也很重要,这是发现和防止舞弊的第一道防线。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反映为岗位分工不明确,职责不分,未履行监督职能,管理漏洞不能有效控制。从学校内控检查中就发现内部核算表单审核手续存在代签字,涉及内部经济业务的审批手续不规范,与供货商对账结算供货商的货名和金额是混列的不便于核对等现象。

三、高校饮食中心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一)加强财务力量,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学校委派一名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财务人员充实到饮食中心财务岗位,作为一审会计,审核收、支业务,审核报账单据协调指导财务工作,负责饮食中心与计财处对账、完善财务制度等工作。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按《规范》去做,把会计基础工作做牢,做实,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认真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转变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我国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转变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领会精神实质,写进制度中,落实在工作中。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收银与记账、审核相互分离,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采购和验收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全面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实施内控制度是对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整合,通过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解决单位管理制度和标準缺失、弱化、模糊及缺乏体系化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和按流程办事的原则,为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运行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通过梳理与资金管控密切相关的岗位职责和流程控制节点,规范业务流程与职责配置于各业务流程之中,实现内控程序化与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为此饮食中心核算部再次梳理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内部审核权限划分清楚,规范审批手续,完善修订了《饮食服务中心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饮食服务中心经费管理审批制度》、《饮食服务中心收入管理制度》、《饮食服务中心现金管理制度》、《饮食服务中心蔬菜类询价定价结算办法》;增加制定了《饮食服务中心关于餐厅饭菜价格的管理办法》、《饮食服务中心成本核算规定》。

(四)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落实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事前审批流程和事中控制流程,承接内控制度要求,固化控制点。信息化系统通过为每一个经济业务活动的申请与审批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工作指引”,从而确保业务部门知道怎么做,财务部门知道怎么审,而不依赖于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财务各环节的一体化和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及时、准确、可用。

同时,利用食堂业务管理软件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统一管理,从采购、库存管理、能耗管理等日常业务,每个人都从各自的权限进入业务系统,在权限范围内操作,录入、审核、对账等。通过业务系统网络化操作,有效提升食堂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反馈的速度和质量,实现现代化财务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汇总和计算,有效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利用计财处用友GRP-u8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实现网上报销和账务处理、网上查询功能,及时与财务核对基础数据及账务。

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了饮食服务中心制度建设管理、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提高了饮食服务中心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保障饮食服务中心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饮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2]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王宏伟

上一篇:干部述职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文明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