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精选8篇)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篇1

中国饮食文化课1班 文学院 学号: 2009102111 孙盼盼

概要:

在我国古典文学小说中,《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作者曹雪芹阅尽人间沧桑而写就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描绘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记述了当时大量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在人类文明史的两座光辉高峰——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饮食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红楼梦》中关于【饮食文化】的描绘占据很大比重。可以说,《红楼梦》整本小说的情节,就是以一系列的【吃】构成与起承转合的。饮馔之学,在从前是书中不谈论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民生四需以【食】为首,才【衣住行】,认真来看【饮馔】文化始终是中华文化里极丰盛且重要的一部份。

关键词:《红楼梦》 饮食文化 美学风格

正文:

一、《红楼梦》是部由【吃】构成的小说: 全书的章回目录中涉及【吃】的就有:【宴宁府宝玉会秦锺】(第七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第十一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三十八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第四十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四十一回)、【脂粉香娃割腥啖瞻】(第四十九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第五十三回)等等。

从盛大的迎接皇妃的盛宴,到贵族公府的豪华家宴,从酒楼饭店的歌妓郁酒,到街头巷尾的随意小吃,可说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红楼梦》中提到的粥饭有碧粳粥、枣熬粳米粥、红稻米粥、燕窝粥、腊八粥、鸭子肉粥、江米粥、绿畦香稻粳米饭、白粳米饭。碧粳粥,大概是用尚未成熟的新鲜米熬成,泛青绿之色。红稻是稻中佳品,熬粥自然香美。燕窝煮粥,有化痰止咳养肺之功,故此为患有肺病的林黛玉饭桌上的常食。

“粥”又叫“稀饭”,本是吃早点时的一种辅助食品,只有那些生活艰难的人家才天天以粥为主。而《红楼梦》中,宝钗说道:“食谷者生”(第四十五回)。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稀少也就自然珍奇。贾府生活在北方,但仍然保持着原有南方吃干饭的习惯。可是通观全书,发现描绘餐桌上的干饭寥寥无几,而“粥”倒是屡屡出现,食粥与吃干饭是无法相比的。贾府吃干饭多,而作者的笔墨却多重在写“粥”上,这是“以奇写奇”,作者正是利用人们“穷人食粥不足奇”,煊赫贾府常食粥就自然奇这一心理,诱发了读者的无穷猜想。当然作者写“粥”是建立在“干饭”的基础上,借用贾宝玉的话来说,这叫做“ 饭饱弄粥”。

贾府中所用的点心有糖蒸酥酪、奶油松酿卷酥、莲叶羹、枣泥山药糕、桂花糖新蒸栗粉糕、藕粉桂糖糕、如意糕、菱粉糕、菊花壳儿、桂花绿豆面子、鸡油卷儿、松酿鹅油卷、螃蟹小饺、豆腐皮包子等。糖蒸酥酪是加糖的牛奶,有人考证为酸奶,是一种难得的风味食品,莲叶羹是一种花样面片汤,和好面后用银模子打出花样,形状有梅花、莲蓬、菱角等三四十样。做成后,借荷叶的清香,用好汤煮成。虽非难得的珍味,却也算别致,难怪薛姨妈对凤姐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宝玉逃学挨打后想吃的就是这莲叶羹(第三十五回)。螃蟹饺子为蟹肉饺子,豆腐皮包子是豆腐皮包馅而成。

贾府的菜肴主要有糟鹅掌、腌胭脂鹅脯、野鸡爪子、酒酿蒸鸭子、鸡髓笋、火腿炖肘子、火腿鲜笋汤、炸鹌鹑、糟鹌鹑、鹌鹑崽子汤、牛乳蒸羊羔、叉烧鹿脯、椒油莼齑酱、酸笋鸡皮汤、虾丸鸡皮汤、野鸡崽子汤等。菜肴中禽类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一大特色。此外,还提到螃蟹、燕窝、鸽子蛋等名贵菜肴。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写贾府爽秋赏桂花吃螃蟹,把酒赏菊,临池垂钓,泼墨吟诗等有趣情景与持螯剥蟹,相互渗透,紧密串联,读来生动有趣。“螃蟹放到笼中蒸熟,先拿出来一些,吃完再拿,怕凉了失味。凤姐洗手后,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最先让薛姨妈吃,薛姨妈说自己掰的吃得香甜,于是凤姐才将蟹肉奉与贾母,然后又为宝玉剥。小丫头们取来菊花叶和桂花蕊熏的绿豆粉,预备洗手用,以除去蟹腥。”(第三十八回)

吃蟹肉照例要蘸姜醋,饮黄酒。黛玉饮的是合欢花浸的烧酒,与众不同。席间,众人作菊花诗比高低,宝玉则吟成螃蟹咏,当即提笔挥出:

持螯更喜桂阴凉, 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庆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 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 坡仙曾笑一生忙。

贾宝玉这首,只说食蟹时的馋相,直赋其事,未脱俗气,实属平平。黛玉瞧不起宝玉的诗,当即也写成一首: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蟹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把螃蟹之甘美,黛玉之多愁善感,活脱脱地呈现眼前,真是神来之笔。

薛宝钗也不甘示弱,见她提笔来才写一半,众人不禁叫绝: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这些被曹雪芹借他人口称为“食螃蟹绝唱”的诗,将吃螃蟹的诀窍都形象的写了出来道了出,可谓匠心独具。

《红楼梦》中汤羹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小说正文第八回、二十回、三十回、三十五回、五十二回、五十三回、五十四回、五十八回、六十二回、八十三回、八十七回分别提到了酸笋鸡皮汤、米汤、酸梅汤、荷叶汤、建莲红枣汤、合欢汤、鸭子肉汤、火腿鲜笋汤、酸汤、虾丸鸡皮汤、燕窝汤、醒酒汤儿、火肉白菜汤等十三种汤名。燕窝不仅是高贵筵席的上等美肴,而且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红楼梦》中提到“燕窝”的地方近十次之多。例如:第十回写东府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卧病不起,全家人都很焦急,婆婆尤氏前去探望,亲自看着她吃了半盏燕窝汤才肯离去;第十四回写秦可卿损亏吃燕窝;第四十五回写林黛玉生病时,薛宝钗立即送去了一大包上等燕窝,宝钗劝黛玉食冰糖燕窝进行调养;第八十七回写袭人因宝玉悼念晴雯未吃晚饭又一夜未眠,要厨房作燕窝汤给宝玉吃;第八十三回和八十九回也都写到黛玉和宝玉生病时吃过燕窝汤。为什么如此重视燕窝呢?宝钗对宝玉作明确的解释:“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第四十五回)

饮料以茶为主。《红楼梦》中对茶有极为突出的描写,洋洋百万余言其中提到茶事文字就有260余处,有的一个章节竟占11处之多。咏及茶的诗词有10余处,在总120回章节中,作者不惜用一个章节——《品茶拢翠庵》来专门品茶论水(第四十一回)。曹雪芹不愧是品茗高手,茶道行家,他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博,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斓,远远架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红楼梦》中还提到仙醪、惠泉酒、金谷酒、合欢花浸的酒、屠苏酒、西洋酒和绍兴酒等七种名酒和玫瑰清露、木樨清露、酸梅汤等。惠泉酒系指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泉水所酿的酒,绍兴酒是浙江所产黄酒,扬名至今。曹雪芹本人虽是个饮酒的行家,他的朋友将他与阮籍相提并论,但他在《红楼梦》中却没有为酒费及更多的笔墨。玫瑰和木樨清露为花露,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宝玉挨打后曾享用过,盛在玻璃瓶中,“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的不得了”。木樨即桂花。

《红楼梦》中关于【饮馔】的描写十分具体、十分丰富,同时也为这部巨着增色不少。作者曹雪芹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清代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平日里吃的是些什幺,而且在描述怎么吃方面也不惜笔墨。透过各式各样关于【吃】的描绘,对整部小说的情节起了起承转合的作用,并且使我们看到清代官宦之家饮食风俗的一个缩影。

二、《红楼梦》筵席美学赏析:

《红楼梦》中,凡重要筵席,皆有明确的主题。针对特定的主题以及举行筵席的时间,参加筵席的人员等具体情况,《红楼梦》中十分注意筵席地点的选择、场面气氛的控制、时间节奏的把握、空间布局的安排、器具与菜肴的配臵以及服务人员的选用等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创造意境,形成各种各样的美学境界。如元妃省亲筵席的富丽隆重、贾母寿宴的豪华喜庆、中秋赏月宴的舒缓自由、诗社宴集的活泼雅致、除夕祭祖宴的庄严肃穆、秦氏葬礼宴的庄重悲凉等,这一切,使人感到筵席的设计者简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的美学专家。

《红楼梦》中的餐具、炊具和家俱工艺,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概括起来,有两大特色:质料贵重,工艺精湛。如在描写锦衣军查抄宁国府,抄出高级餐具数百件,玉缸、玉盘、玻璃盘、玛瑙盘、金盘、金碗、金匙、银碗、银盘、三镶金牙箸、镀金执壶、哲盂、茶托……应有尽有(第一百零五回)。这些餐具既稀有又昂贵,而且还极讲究造型之美和色彩之美,达到了不厌其繁的程度。

三、环境与器具,器具与使用者,器具与食品之间,注重形式上的配套和美学风格的协调

如第四十回中,贾母等听戏时,按辈分等级,各人都配有成套的几、案、壶、杯。第三十七回中提到一种缠丝玛瑙碟子,放进荔枝尤其好看,可见贾府十分注重特定的食器与食品的配套,以发挥最美的艺术效果。

从《红楼梦》看来,筵席的主题、意境和贯穿其中的吟诗、酒令等,是文学美学的表现,但《红楼梦》中的饮食生活,不能算是最美的典范,筵席美学的最高境界未必要铺张浪费或繁琐,而是要能够各方面都恰到好处,使每人都能心情舒畅,这才是筵席美学的最高境界。

四、结论: 中国向来是个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从饮食习惯来探讨,可以由此了解过去的历史以及民族的特性。《红楼梦》中记载了清代饮食习俗,总结了前代烹调经验。《红楼梦》中佳肴名饪深享盛誉,在我国民族交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使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为系统地建立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参考资料:

1.《红楼梦》 2005年10月第1版 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 2.《红楼梦》百度百科 【故事概述】、【回数讨论】、【人物关系】。3.《 红楼梦与扬州(红楼梦饮食文化)》 丁章华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 出版时间:2007年2月1日

4.傅隆基〈谈《红楼梦》中的喝茶〉,刊载于《红楼梦研究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七辑,页225。(网络查询)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篇2

作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在饮食方面有很突出的描写, 即使不是绝后的, 至少也是空前的, 其中设宴场景就有68处, 多为描写宴席盛大场面, 目录中我们就有所了解, 如“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等, 均反映了荣宁两府为代表的封建官僚家族的奢侈生活。“富家一席酒, 穷人半年粮”, 贾府如此频繁地举行宴席, 可见当时社会贫富差距之大,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穷奢极欲, 下层人民苦不堪言。

为什么《红楼梦》中会有如此多的宴会, 这与当时的人际交往有关。明清时期有身份的人举行宴会讲究体面, 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产物, 要想实践这一产物往往要通过“宴请”来进行。如 :贾母“八旬大寿”的场面, 上至王公贵族, 下至家眷奴仆, 慌慌张张忙了一个月才算了事。场面之盛大自不必说, 单送礼之人络绎不绝, 踩破门槛。难道寿宴还纯粹是为了吃吗, 恐怕更多的是“人情”与“排场”。

除了场面的高规格, 《红楼梦》中菜肴的做法更是讲究。中国饮食中的细致、深奥、繁琐, 没有任何民族能赶得上, 中国菜既费时又费力, 清朝时期我国曾出现过“满汉全席”。早在春秋时, 孔子对弟子降雪时曾提倡“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红楼梦》中史太君宴请刘姥姥, 凤姐夹了一口茄子送到刘姥姥口中, 刘姥姥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吃在口中的是茄子, 那就听凤姐来介绍 :“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剥了, 只要净肉, 切成碎钉子, 用鸡油炸了, 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菇、新笋、蘑菇、五香腐干, 各色干果子, 具切成钉子, 用鸡汤煨干, 将香油一收, 外加糟油一拌, 盛在瓷坛子里封严, 要吃时拿出来, 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这吃一道菜倒要用十几只鸡来配, 可见饮食之奢华。

二、清朝两餐制饮食文化的诠释

溥仪曾回忆说 :“红楼梦里的排场, 犹如宫里的排场的缩影”。从饮食的时间、规格等诠释了清朝的餐饮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中可以看出一日两餐制, 只有早、晚饭, 没有午饭, 与汉族的一日三餐在建制上是迥异的, 体现的是清代宫廷饮食风俗。《清代皇帝怎样用膳》中提到 :通常每日分早晚两顿正餐。早餐一般在卯时一刻, 也就是六点十五分, 也有推迟到辰时的, 约是八点整, 晚餐一般在午时一刻, 十二点十五分, 或推迟到未时, 十四点整。康熙皇帝曾批示 :“尔汉人一日三餐, 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 日食一餐。”满洲皇帝一日只吃两顿饭, 坚持了满蒙部族的饮食习惯。但汉人所聚集的江浙等地, 一日三餐加上半晌两次吃点心就成了五餐, 康熙对这种饮食制度深感为奇, 并对汉人饮食制度发出讥笑。清朝皇帝为什么身体力行坚持两餐制, 在满族入关后受到汉族同化, 为显示满族战胜者倨傲的地位, 强化民族身份, 保留独特的民族文化, 显示其身份地位。如《红楼梦》中贾母参加典礼, 早晨四五点钟就出发, 就近选一个落脚点, 早、晚饭都要在这里吃, 并在此小憩, 晚饭方回家。

三、《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中另一种饮食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对“酒”的描写, 小说中提到“酒”字次数最多的, 共用了584个“酒”字, 饮酒场面有83处, 且各不相同, 有年节酒、中秋酒、赏灯酒、赏花酒、生日酒、祝寿酒等 ;酒的种类品种繁多, 如黄酒、烧酒、葡萄酒等, 提到名字的有绍兴酒、合欢酒、西洋酒等。

饮酒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彩, 有男子粗犷豪饮, 有女子细嚼慢咽, 但在明清时期饮酒少不了“行酒令”。不同的酒宴有不同的“酒令”, 通过每个人所吟诵的诗词曲赋, 就能反映每个人物的性格。如刘姥姥说的酒令则反映庄稼人本色, “一个萝卜一头蒜,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酒的作用很多, 可以活跃气氛, 借酒浇愁, 借酒滋事。现如今仍然是“成也是酒, 败也是酒。”

四、《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酒是生活的点缀, 茶则是生活的必备之物, 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小说中“茶”的描写更是数不胜数, 黛玉第一天到贾府要喝茶, 刘姥姥到贾府也要喝茶。酒足饭饱要喝茶, 待人接客也要喝茶。小说中多写的是生活中的茶, 也有描写茶艺的, 如第四十一回中贾宝玉到栊翠庵就是来专门品茶的, 斟茶器皿是古玩奇珍, 水是五年前收集的梅花上的雪水。此时茶就不再是为了解渴喝的茶, 而是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雅兴之作。

书中描写的精美肴馔、茗茶美酒, 结合原料产地、烹饪技术、生活习惯、民族风情、礼仪制度……赋予饮食文化丰富的形式和内涵, 通过食物用文学的笔触凸显人物的特质。因此, 《红楼梦》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宝典。

参考文献

[1]朱子彦, 后宫制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溥仪, 我的前半生[M].群众出版社, 1983.

[3]刘桓, 论《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4年03期.

[4]周岩壁, 《红楼梦》的两餐制与清代宫廷风习[M].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06期.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篇3

【关键词】《红楼梦》;饮食文化;阶级地位

一、背景意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故意将时代地点都模糊化,但是实际上曹雪芹及其家族应该处于康雍乾时期,所以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以清代社会为写作背景的。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奴婢制度非常盛行的一个时期。满清入关后,劫掠汉族百姓为奴为婢,导致无数的平民沦为贱籍。贱民是封建等级社会中的最底层,在法律上是主人家的资财,法律地位与主人家的畜牲一个档次。在贱民阶层中,奴婢地位相对更低。

《红楼梦》彰显了“女儿”这一群体的美,而在具体生存环境中,“女儿”是《红楼梦》中受封建制度残害的主要对象。《红楼梦》中的“女儿”大致分为三个阶级:贵族小姐、平民女子、丫鬟。与贵族小姐、平民女子相比,《红楼梦》中丫鬟们的生存环境比起前面两种更加复杂,她们不仅是主角们不同命运的缩影,更展现出底层女子在封建制度下的生活状态。《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伏笔、暗示写法,细节之处展现出清代大家族的生活百态,尤其是其中对饮食文化的描写,各种繁文缛节折射出清代的奴隶制度、婚姻妻妾制度等。

二、贾府中婢女的基本状况

有学者曾详细统计出宁荣两府出场的奴仆人数,共有丫鬟73人,仆妇125人,男仆67人,小厮27人。《红楼梦》第十四回宁国府为秦可卿大办丧事,贾珍请凤姐协理家事,凤姐安排调遣端茶倒水这类服务的男仆女婢就多达124个。贾宝云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公子哥,身边直接为其服务的大小丫头、小厮、仆妇约有二三十个。这些奴仆中,有的是家生子,世代都是贾府的奴隶;有的是贫民卖掉的儿女,他们进贾府后毫无人身自由。《大清律例》中,明文规定了满汉之间、良贱之间、主奴之间以及官吏和平民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根据规定,凡属贱籍之民,不准应考,不准做官,犯罪要加等处分等等,使奴碑、娼优、皂隶等所谓“贱民”几乎处于无权地位。

在婚姻方面,《大清律例》规定:“凡家长与奴婢娶良人女妻者,杖八十,女家减一等。不知者不坐。若妄以奴婢为良人而妻者,杖九十,各离异,改正。”清代贱民的婚姻只能在本阶级之内成立,这种制度的衍生还有奴仆的身份世袭制度,这种制度在《红楼梦》中也有提到,奴仆所生的子女被称为“家生子”,职业世代相传,不得改业。雍正五年(1727年)对此有明确规定:“凡汉人家生奴仆,印契所买奴仆,并雍正五年以前白契所买及投靠养育年久,或婢女招配生有子息者,俱系家奴,世世子孙,永远服役,婚配俱由家主,仍造册报官在案。这种婚姻法和世袭体制对于奴婢来说是极其残酷的。大观园里的袭人、晴雯都是买来的奴仆,而贾母房中的大丫头鸳鸯和凤姐的丫头小红是家生子。贾府中的丫鬟们,虽然看似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毫无保障。如王夫人身边的贴身丫鬟金钏儿,平日里吃穿用度皆可,有固定的收入,却因为与贾宝玉说笑了几句,惹怒了王夫人,就被赶出贾府。出了贾府后,不但失去了优越的物质环境,还要承担其他人的嘲諷和轻蔑,面临着再次被贱卖的命运。而贾母的大丫鬟鸳鸯,虽然平日里风光,却也曾被贾赦觊觎,差点被纳为妾,成为玩物,在贾母死后,鸳鸯也选择了自尽。由此可以看出,贾府中的丫鬟们一旦失去主人的庇护,下场将十分可悲。

三、宴会饮食文化中显示的婢女地位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宴会描写,内容丰富,且具有深意。对一年四季名目繁多的宴会均有涉及,仅就前八十回看,大大小小宴会描写就有二十几次。既有传统的节日宴会,诸如庆元宵、端午、中秋;又有升迁、团聚、祝贺的喜庆宴会描写;还有游赏与生日宴会描写。其中丫鬟出现次数较多的有节日宴会、游赏、生日宴会等。《红楼梦》中,第三回里,黛玉第一次在贾母处吃晚饭,“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毕,各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又有人捧过漱盂来,黛玉也漱了口,又盥完手。然后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这一系列的动作全面地展示了贾府日常家宴时,丫鬟的所做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丫鬟们与贵族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障碍。在大观园中,众姐妹起诗社、赏桂花、吃螃蟹,这些贵族休闲娱乐活动中很少见到丫鬟的身影,丫鬟中也几乎没有会作诗作画的,她们所得的称赞,都是来自于性格好、干活细、忠心于主人等。

文中对贾宝玉怡红院中饮食场景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反叛精神。第六十三回中,贾宝玉的丫鬟们主动出钱给他过生日,“于是袭人为先,端在唇上,吃了一口,其余依次下去,一一吃过。大家方团圆坐了。”这种与丫鬟团圆坐的场景是不会在其他院落看到的,是贾宝玉对封建奴婢制度的蔑视。

四、主仆饮食文化中显示的婢女地位

《红楼梦》中,无论是大丫鬟还是低等的小丫鬟,本质上都没有真正地被平等对待过。平儿本是王熙凤的贴身丫鬟,因被贾琏看上被纳为妾,虽然别的丫鬟要拿她当主人对待,但在王熙凤、贾琏眼中,她仍然只是一个伺候人的角色。在“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一回中,有文字写到“接着宝钗的饭至,平儿忙进来服侍”可见平儿不仅服侍王熙凤和贾琏,还要服侍其他的贵族小姐。在王熙凤和平儿的关系中,凤姐有时招呼平儿与自己一起吃饭“丰儿便将平儿的四样分例菜端至桌上,与平儿盛了饭来。平儿屈一膝于炕沿之上,半身犹立于炕下,陪着凤姐儿吃了饭,伏侍漱口毕。”即使是凤姐要求平儿一起吃,平儿仍然处于谨慎状态,不敢逾越。

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由来已久,但实际上,正妻与妾室有极大的差别。婢女自古以来是妾的重要来源,而妾的法律地位十分低。婢妾要称丈夫为老爷,她所拥有的亲戚关系也不被纳入到夫家中来,法律地位近于奴仆。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回中,贾母设宴,饭吃完后,“鸳鸯道,‘他们吃不了这些,挑两碗给二奶奶屋里平丫头送去。凤姐道,‘他早吃了饭了,不用给他。鸳鸯道:‘他吃不了,喂你的猫。”这段对话中,平儿在外人眼中的地位竟与畜生无二。号称半个主子的婢妾的地位尚且如此低下,那么处于底层的其他婢女地位如何可以想象。

《红楼梦》中主子的地位有高低之分,贾府的婢女也分三六九等。贾府中的大丫鬟,地位比其他婢女高。如鸳鸯、晴雯、袭人、紫鹃等,她们可以指示一些小丫鬟。而就主子的地位来说,不同的婢女地位因其服侍主子地位的高低也有差异,比如,贾母的大丫头鸳鸯在贾府众多奴仆中的地位就很突出,其他主子会碍于贾母的面子高看她一眼。在第四十四回中,凤姐过生日,贾母的大丫头鸳鸯来给凤姐敬酒,凤姐求饶,鸳鸯道:“真个的,我们是没脸的了?就是我们在太太跟前,太太还赏个脸儿呢。往常倒有些体面,今儿当着这些人,倒做起主子款儿来了。我原不该来。不喝,我们就走。”凤姐忙赶上拉住,满满的斟了一杯喝干。鸳鸯说的虽是玩笑话,却也真实地反映出长辈身边奴婢的地位。

五、总结

贾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在《红楼梦》中,女儿们无论地位尊卑,都各有各的特色,风情万种,但实际上,她们是地位低下的贱民,身处残酷的生存环境。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文本中饮食部分的分析,探讨清代社会中部分婢女的地位。贾府中的饮食文化,是整个压抑的封建制度环境中的一部分。文中不管是平儿的隐忍、还是鸳鸯的执守,她们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容貌,最终只换来让人扼腕的结局。文章中对饮食文化的描写,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奴隶制度的控诉,对封建礼法制度的反抗。

【参考文献】

[1]潘晓宇.清代奴仆法律制度探析——以《红楼梦》为文本的研究法律专业[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法律专业,2014:7.

[2]宋加兴.略论清代奴婢的法律地位[J].法制史话,1990,(3):37

[3]郝晓丽.论《红楼梦》宴会描写[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文学文学专业,2003:2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篇4

《红楼梦》以酒为契机,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生的众生相;以酒为话题,广泛而深入地揭示了酒文化地丰富内容。据统计,《红楼梦》中写到酒事的地方大约有五十多处。

一、酒的种类

《红楼梦》中所提到的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就有二三十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名目繁多。

惠泉酒

《红楼梦》中两次提及惠泉酒。惠泉酒,是一种南酒。惠泉,亦作“慧泉”,在江苏无锡惠山西第一峰下,唐陆羽以为天下第二泉。泉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酿酒,称“惠泉酒”,也叫“三白”。

一次是在第16回,贾琏护送林黛玉赴苏州料理父丧之后回京,凤姐设宴为他接风,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凤姐连忙请她喝酒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

另一次是在第62回,贾宝玉生日,除白天喝酒庆贺外,晚上还要在怡红院宴饮。曾经学戏的芳官对宝玉说:“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

金谷酒

第十八回,林黛玉诗中有“香融金谷酒”之句。金谷,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有水流经此,谓之金谷水。

烧酒

第三十八回吃螃蟹,贾宝玉要奴婢撤去黄酒,换上合欢花浸的烧酒来。

合欢花

烧酒

葡萄酒

第六十回有西洋葡萄酒的描写。“见芳官拿下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光照着,里面有半凭胭脂一般的汁子,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芳官拿的不是葡萄酒,而是玫瑰露,但表明当时洋酒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葡萄酒 绍兴酒

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饮用的就是绍兴酒。

绍兴酒

二、酒令

酒令雅俗共赏,多种多样,《红楼梦》中对酒令的描写可谓绝妙之至,另人目不暇接。

《红楼梦》中下酒令共有六处: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家中,宝玉提议行酒令;第四十回在大观园中有刘姥姥在场行酒令;第六十二回行拈阄酒令;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群芳开夜宴”上行酒令;第一零八回薛宝钗生日行酒令;第一一七回贾蔷、贾环、王仁等在外书房喝酒行酒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酒令是饮酒助兴取乐的游戏。《红楼梦》通过酒令游戏丰富了艺术形象生活空间,酒令又得到艺术的展示。

三、酒宴酒仪

《红楼梦》通过酒宴酒仪的描写,构成小说情节场面,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有关酒宴场景的描写直接构成了作品情节的例子比比皆是。第廿八回写冯紫英宴请宝玉、薛蟠等人,可谓红楼梦中酒文化的集中表现。这次宴饮中出现了酒令、酒面、酒头、令官、门杯、唱酒曲、席上生风等酒席特有名词。在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有几段关于斟酒喝酒的描写。

凤姐儿走上来斟酒,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昨朝话言掰起如何?”他一面斟酒,一面笑说,未曾说完,众人俱已笑倒。

宝玉要了一壶暖酒,从李婶薛姨妈斟起,二人也让座,贾母便说:“他小,让他斟去,大家倒要干过这杯。”说着,便自己干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干了,让他二人。薛李也只得干了。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起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笑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然后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头们斟的,复出至廊上,又与贾珍等斟了。坐了一回,方进来仍旧坐。

将酒温热了喝,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无论黄酒或白酒,温热以后,不仅会使一些酒的味道更鲜美,且对身体也有好处。《红楼梦》第八回也中有一段关于饮热酒的描写: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四、酒的寓意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述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写到:

有小丫环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真是“琼浆清泛琉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能再说那淆馔玉盏,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列,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千秋之露、万木之计,加以麟髓之醅,风乳之曲酿成,因名万艳同杯”。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篇5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红楼梦》中的贾母一生宽仁厚泽,在禁赌上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与措施,凡参赌者在薪酬中扣除三月月银,其目的就是为了惩治赌博恶习。在家产上被政府抄家后,将自己毕生的积累实行开箱倒笼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赈济后世。在传承遗产上,创新遗产隔代传承的方法,直接将自己的陪嫁品汉代玉传给了孙子辈的宝玉。但在贾母身后安葬时,还落了个“丧与其易”的结局,其目的是为了贾府永葆康宁。

关键词:红楼梦;禁赌罚薪;传承遗产;结局悲惨;会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禁赌罚薪,净化社会

贾老太太为了在大观园中禁赌“查得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聚赌者通共二十多人,都带来见贾母,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贾母先问大头家名姓和钱之多少。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这是三个为首的,余者不能多记。贾母便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圃厕行内。又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1]584从这个禁赌故事中可知以下情况:第一,参加赌博人数之众,贾府园中的大赌头有三人,小赌头有八人,参赌者二十多人,合计起来有大约三十多人。第二,赌头的资历都是一些无名小辈,从名录中可以看出没有政府官员和学生,说明那个时代的政府官员和学生的素质还是很高的,不能与社会上的不文明活动。第三,赌博的工具是骰子和纸牌,证明贾府的赌博方式都是一些大众化的赌博方式。第四,贾府惩罚赌博人员的手段是,首先将赌资分给参赌群众。二是对为首者打四十大板教训一顿。三是将赌头赶出大观园,永远不得入内。四是将参赌者每人大打二十大板,取消三个月的工资,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厕所卫生和为大观园苗圃草地清除杂草。第五,将林之孝的妻子送交法律部门处理。可见贾母为了下定决心治理贾府文化生活,其工作力度如此之高。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利用麻将和扑克进行赌博的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政府在每年春节期间也在进行电视教育,而且还通过参赌者现身说法,但这些麻友们牌友们还是乐此不疲。这些人认为打麻将、斗地主、玩扑克只是娱乐而已,这就需要政府加强教育力度,以期提高群众的认识能力,自觉反赌禁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笔者认为利用打麻将、玩扑克、斗地主的方式进行赌博的风气不好,败坏了党风、国风、民风,在当前的和谐社会构建中,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否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建设。自觉的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参与体育活动,注重人文素质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弘扬经典文化,弘扬经典戏曲,弘扬经典歌曲,弘扬经典武术,今天的人们能否达到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人们所宣传的琴棋书画无所不及,歌词诗赋无所不通,谈点看点不断,欢歌笑语不绝。通过贾母对贾府烧骰、责打、罚款等一列禁财措施,事迹现象,其本质是为了防微杜渐,为了推进精神文明,我们财务会计人员应该通过贾府禁财这一事实现象,“多一些镜鉴对照,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些从长计议,少一点短期行为;多一些历史责任,少一点

[3]个人得失;多一些沉稳从容,少一点浮躁盲动。” 加强专业素养的沉淀与积累,提高会 1

计服务质量。

2、传承遗产,力求保险

贾老太太的传家宝实施隔代传给的方法是一大创举。贾老太太晚年时期在病重期间,心疼孙子宝玉,又想起孙媳妇宝钗孝顺,忽然想起一件东西,便叫鸳鸯开了箱子,取出祖上所遗留下来的一个汉玉块,虽不及宝玉出生时从腹中带出来的那块玉石好,挂在身上却也稀罕。贾老太太向鸳鸯说道:“你那里知道,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身递给我的。还说这玉是汉时所佩的东西,很贵重,你拿着就象见了我的一样。我那时还小,拿了来也不当什么,便撩在箱子里。到了这里,我见咱们家的东西也多,这算得什么,从没带过,一撩便撩了六十多年。今儿见宝玉这样孝顺,他又丢了一块玉,故此想着拿出来给他,也象是祖上给我的意思。”[1]873一时宝玉请了安,贾母便喜欢道:“你过来,我给你一件东西瞧瞧,宝玉走到床前,贾母便把那块汉玉递给宝玉。”[1]874由此可见,古代老人将贵重财产都要传承到下代人的优良传统。因为贾母终生疼爱宝玉,所以传给了宝玉。这种遗产传授法在封建社会可能是第一例。哪怕在今天,这种家庭财产分配制度可能也是一种创举,只要遗产人愿意将财产赠送给谁就该谁受益,这种高度文明的举止,值得弘扬光大传承永远。可见,贾老太太能够做到福、寿、才、德四字兼全,“其福其寿,因为稀有,其少年理家事迹,虽不能知,然听其临终遗言说心实吃亏四字,仁厚诚实,德可概全;现其严查赌博,洞悉弊端,分散余财,井井有条,才亦可见一班,可称四字兼全。”[4]从会计学角度视角观察,贾老太太没有搞一平二调三平衡这只是一种客观现象,而是采用了重点项目重点扶持的政策,因为贾宝玉是一个重点工程,所以贾老太太的投资偏好有所侧重于重点工程,其本质是为了财产权益保险起见。在二O一O年十月二十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以第三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

3、开箱倒笼,宽仁厚泽

在贾门史氏集团主要成员的家财被政府抄走后,其生活必然困难。至此,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决定“开箱倒笼”,将她做媳妇到如今积攒(个人积累)的东西(财产)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说:“这是现有的银子,交贾赦三千两,你拿二千两(银子)去做你的盘费(路费)使用,留一千(两银子)给太太(邢夫人)另用。这三千(两银子)给珍儿(贾珍),你只许拿一千(两银子)去,留下二千(两银子)交你媳妇过日子。仍旧各自度日,房子是(住)在一处,饭食各自吃罢。四丫头(惜春)将来的亲事(婚姻大事)还是我的事(由我负担)。只可怜凤丫头(王熙凤)操心(经营)了一辈子,如今弄得精光,也给她三千两(银子),叫她自己收着(使用),不许琏儿用(指贾琏是王熙凤的丈夫),如今她还病得神昏气丧,叫平儿(指王熙凤的丫环)来拿去。这是你祖父留下来的衣服,还有我少年穿的衣服首饰,如今我用不着。男的呢,叫大老爷、珍儿、琏儿、蓉儿拿去分了,女的呢,叫大太太,珍儿媳妇、凤丫头拿了分去。这五百两银子交给琏儿,明年将林丫头(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1]855从这里可以看出,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将她毕生的积蓄全部贡献出来了,分配给了她的儿孙们以解燃眉之急。第一,贾门史氏集团董事长向贾赦大儿子一家资助三千两银子,其中:二千两银子用于贾赦的路费,还有一千两银子交给大儿媳妇作零用钱。因为大儿贾赦违法违纪被政府没收了财产,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金帮助。第二,向贾珍大孙子资助三千两银子,其中,二千两银子给大孙媳妇用于日常生活费用,贾珍拿一千两银子使用。因贾珍违法乱纪,同样受到了连累和查处。第三,四丫头(贾惜春)的出嫁资金由贾老太太全权负责出嫁费用,“满破三五千两(银子)”估 2

计也少不了三千两银子或许是五千两银子。第四,给王熙凤资助三千两银子,但不许贾琏使用。因为贾琏与王熙凤掌管贾门史氏集团的财务大权,在财务上有贪污公款和利用公款发放高利贷的不利证据,被政府将违法部分的财产全部收缴走了,所以穷困潦倒,需要资金运作。第五,给贾琏五百两银子,计划明年春天将林黛玉的棺木送回她的南方老家去安葬,落叶归根,入土为安,体现了一个集团董事长抚恤和告慰亡灵的心情。第六,贾老太太还将她丈夫以及她的衣服和首饰,叫亲人们拿去分配了事。笔者估计贾老太爷和贾老太太的衣物首饰可折算价值大概也在三千两银子左右吧!第七,贾老太太叫贾政道:“你说现在还该着人的使用(应付账款),这是少不得(归还人家的债务)的,你叫拿这金子变卖还上。”(债务)[1]855在这里,书中并没有写出具体的负债数据,只知道贾老太太给他二儿子贾政的还债货币是金子,其主要用途是用于归还贾门史氏集团的历年欠账,但这个债务数据是个谜,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从贾门史氏集团总经理王熙凤的丈夫贾琏的感叹中有这么一句话“这会子再发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由此可以推断,贾门史氏集团的债务可能就是三二百万两银子或者就在三二百万两金子之间。第八,“宝玉已经成了家,我剩下这些金银等物,大约还值几千两银子,这是都给宝玉的了。”[1]856在这里,作者也未写出具体数据,据笔者的折中测算原则,大概有个四至五千两银子吧,或者至少也是一个三千两银子,因为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在集团成员财产分配中基本上没有厚此薄彼的“个人偏向”,其人均数额基本上都是三千两银子。第九,“珠儿媳妇向来教敬我,兰儿也好,我也分给他们些。”[1]856至于到底分了多少(银子)?笔者猜想,每人大概一千两银子吧,但至少也有个五百两银子,其理论依据是因为珠儿媳妇是贾门史氏集团第四代外姓人,兰儿是贾门史氏集团第五代人,不可能分给多少银子。据笔者初步统计,在这次“开箱倒笼”事件中,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散掉了她毕生积累的财富可能在二万两银子至三万两银子之间,相当于一个贾元春政府高级官员省亲工程的一半造价,“按照一两白银等于今天的人民币二百元概算。”[4]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四百万元至六百万元之间,或者说在五百万元人民币左右。在上述九个赈济现象中,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完全是按照具体情况实施具体对待的原则进行分配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基本上每个小集团都是按照三千两银子分配的,但是每一个小集团的每一个人的具体分配额度又不径相同。这种分配方案既避免了每个小集团之间因分配不公而产生相互攀比的现象,同时又避免了相互之间产生怨恨的根源,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公”原则的精神本质。可见,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的理财思路是十分清晰的、透彻的、合情的、合理的,是难能可贵的,也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与学习。

4、明确责任,努力减负

对于贾门史氏集团房屋固定资产的处理意见有两个:第一,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向贾赦、贾政、贾珍、邢夫人宣布,同时还有鸳鸯这个会计在场作证,说道:“仍旧各自度日,房子是(住)在一处,饭食各自吃罢。”在这里,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已经明确地向她的隶属成员发布了现行规定,房屋资产一律不作调整,仍然按照原来的入住情况进行居住。不得变更,保持人心稳定。但在吃饭的问题上,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主张分灶吃饭,分田单干,各吃各的饭,以便划分责任界限,克服吃大锅饭的现象,其动机就是为了调动贾门史氏集团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张自食其力,为贾门史氏集团科学发展和继续发展奠定自食其力的思想基础。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主张把大观园的园子交给政府,从根本上减轻了机构重叠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如今虽说咱们这房子不入官,你(指贾政)到底把这园子交了(政府)才好。那些田地原交琏儿清理(破产清算),(现在)该卖的卖,该留的留,断不[1]856要支架子做空头。”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笔者认为,大观园除房屋建筑物外,还有许多 3

桥亭、楼阁、树竹林子、鲜花苗圃、水渠道路等固定资产,至于这些公共性的固定资产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主张交给政府,把人民的财产归还给劳动人民。至于田地产权“该卖的卖,该留的留”,也就说:除养活贾府现有人口的责任田以外,其多余部分田地产权在无人经管或经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变卖、租赁、承包等方式与方法,去处理贾门史氏集团的田地产权,以免做“空头”架子,造成抛荒田或产量低下等不良现象的产生,避免虚假繁荣现象。这种明晰经济责任界限,转变生活观念的做法,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支撑。在清理债务方面。第一,在债权债务方面其应收账款还有“江南甄家还有几两银子,二(王夫人)太太那里收着,该叫人就送(收款函)去罢。”[1]856在一个豪门贵族行将穷困潦倒的时候,作为贾府的董事长而言,头脑还是如此的清醒,仍然还知道贾门史氏集团有应收账款尚未追讨回来,便吩咐由王夫人这位经理为主要责任人去追回这笔应收账款的尾欠部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经理的为人是值得董事长所信赖的。第二,在应付账款债务方面,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对贾政吩咐道“你说现在还该着人的使用(指应付账款),这个少不得的。你叫拿这金子变卖偿还。”可见。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的社会责任很强,法制观念也很强,诚信意识也很强,在贾门史氏集团财力困难的情况下,而且还要用她毕生积累下来的金子叫二儿子贾政变卖成货币去归还人家的债务。在封建社会里,可见这种“欠债还钱”的道义或法制观念是深入人心的,是难能可贵的,是可歌可泣的。由此,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的散余财而明大义的举动现象,对清理债权债务会计文化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5、厚养薄葬,其易为顺

在贾府被政府抄家后,开箱倒笼,散尽余额,但还留了一点东西,“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余的都给我伏侍的丫头。”[1]856由此可见贾母给自己留下了去世后做安葬使用的资产。但究竟是什么书中没有具体交待。笔者认为只不过是一些银两或手饰、服装之类的高级消费品或装饰品而已,但至少也有一、二千两价值的财产物质。有一天,贾老太太“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第一,礼部奏闻,主上深仁厚译,念及世代功勋,又系元妃祖母,赏银一千两,相当于人民币二十万元,是一份厚礼,谕礼部主祭。第二,贾母生前的服务员鸳鸯向王熙凤总会计诉苦,老太太的事一应内外都是二爷和二奶奶办,这种银子是老太太留下的,老太太这一辈子也没有糟蹋过什么银钱,如今临了这件大事(去世),必得求二奶奶体面面的办一办才好。[1]879老太太一生过着官府人家的正常生活,既没有过度消费也没有透支消费,老太太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第三,鸳鸯向王熙凤诉说老爷(贾政)的意思。我方才听见老爷(贾政)说什么诗云子曰,我不懂;又说什么丧与其易,宁戚,我听不明白。我问宝二奶奶,说是老爷的意思,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费图好看念头。[1]879老太太的二儿子贾政认为老人应该“厚养薄葬”,生前要给老人吃好、穿暖,心情舒畅,儿女们要孝顺老人就好。当老人去世后,就不必要进行铺张浪费,求虚荣、求体面、求风光,应该是化悲痛为力量。第四,贾琏报怨说:“现在外头棚扛上要支百(两)银子,这会子还没有发出来,我要去他们都说有,先叫外头办了回来再算(赊购)。你想这些奴才们有钱的早溜了,按着册子叫去,有的说告病,有的说下庄子去了。走不动的有几个,只有赚钱的能耐,还有赔钱的本事么。”凤

[1]880姐听了,呆了半天,说道:“这还办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是贾府的资金来源到了穷山恶水的地方,或已到了油干灯熄之时,若大个贾府居然拿不出几百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十多万元。二是老太太的丧事居然还要进行赊账处理。三是贾府的儿孙们此时此刻怎么就不进行分摊贾老太太的丧事费用?先造一份预算,然后由各大房各小房按直系关系的层次分摊丧葬费用。四是贾府的人心已经涣散,验印了一句古话:“坐吃山空”,“树倒猢

[1]878

[1]855 4

狲散”这样一条哲理。怎么按着贾府的住户花名册就找不到人呢,有的人病了,有的人出差去了,有的人走不动了,没有一点向心力、凝聚力,这种现象在贾府出现未免有点太唐突了,太不可思议了。请问,人心是肉长的吗?想当初贾老太太分配财产时,人人有份,只是多少不等而已,今天当贾老太太去世时,各受益人作为还礼也得把老人安葬好。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加强文明教育。第五,众人道:老太太这项(丧葬费用)银子不在二爷(贾琏)手里吗?王熙凤道:“你们回来问管事的便知道了。”众人道:“怨不得我们听见外头男人抱怨说这么件大事,咱们一点摸不着,净当苦差!叫人怎么能齐心呢?”[1]882说明王熙凤手里根本没有办理贾母的费用了,钱财在贾琏之手,这就是一笔糊涂账。笔者在这里也百思不得其解,贾老太太一生精明,生前还为自己日后作古留下了一些棺木银子费用,并且实行了专款专用原则,为什么贾琏不能讲求诚信,为老人安葬用钱呢,这实属一种千古之谜,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查明。既使贾琏贪污了贾老太太的棺木银子费用,仅贾老太太去世时,政府送来的抚恤金就是一千两银子,这个银子作为老太太的安葬费也应该差不多了。为什么如此低调如此小气,如此勤俭节约,如此艰苦奋斗。笔者认为,其易为顺是现象,厚养薄葬是本质。至此,笔者对贾老太太的评价是:名誉名声犹在;利益利事皆空。进缴存该,实事求是,更难得亮节高风,修身洁行,年年荣获模范奖;慈爱辛劳,永垂典彰,最伤心春辉隐曜,亲恩未报,朝朝徒为纸墨悲。作为后世人对先人的思念是:思思念念,时时事事,牵牵挂挂,馨香祷祝仙游之人;园园忆忆,处处件件真真切切虔心珍藏慈母之物。以化悲痛为力量,化思念为智慧,在风雨兼程中走好我们的路,克难奋进让善良的老人含笑九泉。

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描述了当时社会管理的进步思想,“为后世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6]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584-882.[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0.[3]王松.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必要[J].人民日报缩印合订本(上半月),2011(2):7.[4]张驰.红楼梦中人[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73.[5]胡锦涛.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J].人民日报缩印合订本(上半月),2011(2):16.[6]徐汉峰.古典小说《红楼梦》对清代财务管理文化的贡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140.作者署名:徐汉峰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玉泉路17号 邮政编码:4320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若修改需要纸介质文本,请回复本邮箱

《红楼梦》中的禅文化 篇6

“莺儿说,自家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模样倒在其次。且不论那没说出来的好处究竟是什么,莺儿这一评价本身倒是十分中肯:无论蜂腰桥上扑蝶时的艳丽,还是母亲怀中撒娇的亲昵,都称不上最美的场景;无论诗社里的锦心绣口,还是绘画养生旁类杂收,亦不足以令人倾慕。一直以为,这么个博学多才的女孩儿,放下诗书勤于针线,虽是安于本分,却也令人惋惜。然而仔细想来,或许那描花刺绣的场景,才最是沁人心脾:“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无须花粉的自然之美不必多言。半新不旧的衣着,朴素淡雅的房间,如雪的面庞与精致的针线交相辉映。如此安静的场景,除了美丽,竟有几分禅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淡去忙碌,远离纠葛,回归那样一份宁静,如此清明,使空性的灵动于当下展开;更有那样一种安详,如此温暖,让生命的美丽得以充分绽放。温柔体贴,待人接物总携沁人馨香;博闻强识,日常点滴显其明艳灿烂。讽时谤世的诗词或可一窥其浩然清远;高山仰止的内心更要谓之以如雪晶莹。多少人倾慕她的艳冠群芳,可又有谁能解读这份绮丽如虹?无形无色的净水,正是天边彩虹的真身;淡到极致的内心,才是艳冠群芳的根本。充满活力的天性,自是绚烂生命的根源,但不加约束的热毒,却会使生命近于疯狂。知著甘苦的学历,恰似洗涤心灵的清泉,冷香固然是种束缚,但正是它,将生命达到新的高度。

其在《红楼梦》一书中,对于谈禅、机锋的故事多有描述。例如,作者在第二十二回贾宝玉的《参禅偈》:“你证我证,心证意 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林黛玉续:“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按故事的起因是湘云说出演戏的女孩子“倒像林妺妺的模样儿”。林黛玉说拿她比戏子取笑。宝玉生怕黛玉恼怒,马上使眼色,结果却惹恼了湘云。宝玉即忙去解释,又被黛玉听到,也向宝玉发脾气。宝玉如“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觉得庄子的消极无为的思想有道理,联想到自己也如《水浒》戏中《寄生草》曲中所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十分颓伤,便参究禅理,题了一偈和下面一支《寄生草》曲。第二天黛玉看了,说偈末二句“还末尽善”,便又续了两句。于是,就引发了众人宝说黛玉的偈语才是悟彻,笑宝玉钝愚,以此阻止他参禅。其实,作者借参禅引出史湘云奚落黛玉像演戏的是一句机锋,意思是借用来影射汉人仕清者如戏子。

又如,作者在“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回中写到:

黛玉乘此机会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宝玉盘着腿,合着手,闭着眼,嘘着嘴道:“讲来。”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黛玉低头不语。(第九十一回)从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但是,这可是佛家的禅语呀!

而在红楼梦中的禅语不止于此,在平日里的对词写诗中也可见一斑。

一是作者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写到众人入园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后贾宝玉说过一句著名的佛家禅宗的典故——“曲径通幽处”。原文如下: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何如,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如直书„曲径通幽处‟这旧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按照“曲径通幽处”,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因其中有一联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唐诗》卷一四四)。此联句乃唐诗中的名句,历代广为传诵。此诗句中语带禅机,意思是说了佛家的道理,即一个人要到达能领悟妙道的至高境界或成就,不会仅仅是坦途,先得走过一段曲折坎坷的小路。

二是作者在书中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借宝钗之口,对于家乡蕲州先贤黄梅的五祖禅宗弘忍欲求法嗣以偈语选择接班人的故事,推崇备至。书中写道: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宏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生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舂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而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撒开手不成?

薛宝钗所说的这个故事,为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为挑选法嗣的故事。弘忍挑选法嗣的方法也很别致。所谓“法嗣”,即衣钵传人。一天,师父弘忍别出心裁地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以显示他们对于佛的理解,从而显示出优劣。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闻之,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将两偈进行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惠能作为法嗣传承其衣钵,是谓禅宗六祖。弘忍并当即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命他连夜南归韶州。弘忍这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深得楚人敢于创新的传统。而大弟子神秀卓锡于荆州当阳山的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后创禅宗北派。故光绪《蕲州志》称:“南北之宗,皆寓于蕲。”这就是《红楼梦》书中薛宝钗所讲述弘忍以偈语选定法嗣故事的由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不仅借宝玉参禅、悟禅的禅宗思想,表达自己的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尽管有消极的一面,但是,作者主要用以揭露封建王朝末世的黑暗现实与世俗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是一个历经了纷纷世事的老人的一种回忆,消极是难免的,所谓韶华皓首的感叹。或许也像许多人说的一样其中隐藏着一些秘密。但应该还不至于到“想让我们看空这红尘”的地步。突然想到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参考文献 《全唐诗》

《红楼梦与禅》圆香出版社:佛光文化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篇7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效果,茶文化词语,茶名,茶具,茶水

历经数千年的中国茶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中, 到清朝已经更加繁多和丰富多彩。仅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就提到了与茶和茶具相关的词语和诗词。《红楼梦》小说有两个最有名的英译本, 一个是杨宪益的翻译作品, 另外一个就是霍克斯的作品。但是两个翻译作品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 由于两位译者文化背景的差异, 导致了译本各具千秋。基于小说《红楼梦》内容的纷繁复杂, 现用目的论思维视觉, 列举小说中的茶名、茶具和茶水等茶文化词语的翻译语句, 就两个翻译作品进行比对, 实现本文研究和探究的目的。

1 关于茶名的翻译

小说《红楼梦》的第五回, 作者道出了一个名为“千红一窟”的茶名, 此处茶名“千红一窟”具有双关意义, 这里的“千红”指在贾府中生活着的所有女人, “窟”与“哭”的读音相同, 其实是作者大有“女性之泪”的指代。杨宪益在译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句是“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 解释为“一个山洞中的一千朵红花”, 按照目的论的角度来观照, 尽管给英语读者提供出了一些想象空间, 而实际上译文已经丧失掉了“千红一哭”这个谐音之意, 对茶名的内涵没有完全体现出来。Maiden’s Tears, 是对该词语的翻译, 译者的解释是“少女之泪”, 我们从目的论的角度审视, 这种翻译显然突出了“千红一哭”暗喻意义, 不管那种翻译, 这都会有利于读者对蕴含意义的理解。小说的第八回有这样的一段语句:“一时, 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饭, 又酽酽的沏上茶来大家吃了, 薛姨妈方放了心。”这段话中有个“酽酽的茶”语句, 霍克斯将其翻译成:“very strong tea”, 而杨宪益翻译这个具有民间特点的语句翻译成:”strong tea”。看上去译文有变化, 但是在实际中不会没人理解茶具几乎看不到, 只是霍克斯体现出了茶的味道更浓, 但是如果我们去认真推敲, 就会产生疑问:这茶到底是什么茶?不管是那种翻译, 他们均没有让读者理解的更加清楚, 所以, 我们从目的论角度来看, 翻译的最终目的还是没有实现。

在小说的第八回中作者写出了枫露茶:贾宝玉尽然忘记了林妹妹已经不在贾府里, 他的“林妹妹吃茶。”一出口便惹得大家都笑了:过了一会, 宝玉突然想起“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 当有人告诉他, 那个茶被人喝掉了后, 宝玉将手中的茶杯往地下一扔, 茶杯便摔了个粉碎。文中的枫露茶要做出翻译显然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这要结合小说中人物情绪。在这里, 杨宪益采用了归化法, 将枫露茶直译为maple dewtea, “枫树露水茶”就是他翻译出来的词语。而采用音译法的霍克斯则将其翻译为Fung Loo。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茶进行一下追溯。相传苏东坡曾做诗:“妙供末香露, 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 赐茗出龙团。晓日云淹暖, 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 莫作两般看。”诗句中的香露就是香露茶, 当然是由采集植物露水有关。取香枫的嫩叶, 然后进行蒸煮, 在蒸的过程中制作者获取蒸发出来的水滴, 然后将集中起来的露水烧开泡进枫茶。从故事中不难发现, 制作枫露茶是一个工艺相当繁琐复杂的过程, 因此这种茶自然就属于难得的好茶。从目的论角度去看, Fung Loo是什么就不能让英语读者明白, 而maple dewtea, “枫树露水茶”就很容易让读者对原文的意思有所理解, 同时也将原文的文化蕴含美学效果体现了出来。从他的译文中英语读者至少可以明白枫露茶与枫露有关, 而且其颜色应该跟枫叶一样是红色。《红楼梦》第八十二回提到了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 杨宪益翻译为“Longjing”, 是音译法的结果, 如果对中国茶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 就会对原文有认知, 一旦对茶文化不了解就对译文有一些疑问和歧义。对“Dragon Well tea”, 词语的翻译霍克斯采用的是直译法, 这种译文从目的语来说, 其给对象传达了“有神龙盘踞”的井, 这种译文很显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读者能够容易接受。对于普洱茶、“女儿茶”等茶, 小说《红楼梦》也有故事情节展示, 两位翻译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了各自不同的翻译文本。尽管他们的翻译多少有些差异, 这和他们各种的文化认同, 对小说作品理解的不同所决定的, 无论何种翻译, 他们所传递出来的是文化认同和独特的观点、审美, 只要能够从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出发, 不管是那种茶, 就能体现茶的美学效果与文化蕴含。

2 关于茶具的翻译

茶文化尽管体现在茶杯、茶壶和茶盘等茶具的物质性, 其实际上更注重茶的品种和质量。小说《红楼梦》中对精致的茶具有过描述。例如王夫人房间里的茗碗瓶茶等器物。从目的论的角度我们做出对比分析, 来对待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茶具, 也从中理解茶具的内涵深度。

在第三回中, 林黛玉到京城拜见王夫人, 她在耳房内看到了鼎、匙、箸、盒、觚和茗碗等器具;茶几上放着茗碗。丫鬟看到有客人, 他们忙给客人端上茶, 放到茶几上。杨宪益用直译法把茗碗瓶茶直译成teacups and vases of flowers;把small trays翻译成小茶盘, 很显然, 这样的翻译直接明了, 实现了翻译的目的。再看霍克斯使用了意译法和省译法。tea things and vases of flowers, 这是他对茗碗瓶茶翻译。如果考虑目的论, teacups应该是文中的茗碗译文, 用tea things替代就显得有些模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霍克斯出生在英国, 他们所在的国度和家庭根本就看不到茗碗痰盒和茗碗瓶茶这些器具, 因此在翻译《红楼梦》的时候, 一定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和限制, 况且遇到中英文化冲突时, 他们就无法用准确的言语实现疑问的准确性, 这是情有可原的。

3 茶水的翻译

“名茶还需好水泡”这是陆羽说过一句话, 这也说明不管茶叶有多好, 有多珍贵, 如果没有好水也是体现不出好茶的味道。泡茶的水质优劣决定着茶的味道。在小说《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中, 作者描述过关于用雨水和雪水泡茶的事情。丫鬟妙玉捧给贾母喝的茶是“旧年蠲的雨水”。这种茶对老人的身体有很大益处, 而妙玉给黛玉、宝玉送过来的茶水有很大不同, 因为这种水是他在玄墓蟠香寺五年前收集的, 里面包含着梅花上的雪融化经过过滤之后的水, 并且五年时间一直保存在鬼脸青花瓮内, 在地下保存了五年时间, 她自己从来不舍拿出来喝, 这一次是她第二回从地窖里取出来, 特意与宝玉三人一起品尝。我们能够理解到;梅花象征着高洁, 其不怕寒冷和冰雪。雪是洁白的, 象征高雅和纯洁, 从梅花收集下来的雪水用于泡茶, 体现出了文人品茶的雅趣。例如在原文里:妙玉冷笑道:“真是的, 你这个人, 和大俗人还无差别, 竟然连这水到底是什么水也品不出来, 可惜了。忘记了五年前的事了吗?我在玄墓蟠香寺住了多日, 那里有很多梅花开放, 加上正好落雪, 我就在梅花上的收集那白白的雪, 整整将一鬼脸青花瓮填的满满的, 好不舍得拿出来吃, 所以就一直埋在地下, 我自己也是只吃过一回, 那还是今年夏天才起出来的。这一次是第二回了, 有多珍贵你妈知道吗?怎么你们这么没有品味, 若是雨水能煮出这般味道的茶水?”

妙玉在这里说起的茶水, 当然就是他精心收集的梅花雪水。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冬天和初春收集洒落在树枝头上的新雪, 然后煮沸用于沏茶, 在他们的意识中, 这种来自天然的雪水用于泡茶, 肯定会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他们还偏爱收集梅花枝头的积雪, 然后收到瓮中窖藏于地下, 等待夏季再取出来用于泡茶煮茶之用, 这样的茶水可以用来在酷热的夏天解暑。因此, 杨宪益把梅花上的雪翻译成英文就变为snow I gathered from plum-blossom, 英文的翻译是“从梅花收集的雪”。霍克斯翻译成melted snow that I collected from the branches of winter -flowering plum -trees, 就是“从冬天开花的梅花枝头上收集来的雪水”。我们继续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考虑, 杨宪益译文相对于霍克斯的翻译来看, 多少有些粗糙, 缺少功能更加细致, 这样实际上就很有利于英语读者学习和理解。

在小说里面, 曹雪芹的主人公妙玉道出了另外一种茶水, 那就是隔年蠲的随意收集到的雨水。也就是经过当年收集, 然后经过一年的窖藏, 然后再拿出来的。杨宪益翻译出来的英文就是“lastyear’s rain-water”, 译文表达的语言语境就是在去年收集到的雨水, 显然和小说里表现的相符。霍克斯翻译的英文而是“stored rain-water”, 意思是贮藏的雨水, 这个解释与原文不尽相符。这样来看, 杨宪益的译文对原文给予了准确的翻译, 这种翻译出来的语言有利于读者去理解, 从而会引导读者对茶文化美学意义上的解读。

参考文献

[1]任彤, 张慧琴.从目的论谈《红楼梦》霍译本的茶文化翻译[J].文学教育 (上) , 2011 (1) :101-103.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篇8

除了茶之外,《红楼梦》中提到的饮品还有仙醪、惠泉酒、金谷酒、合欢花浸的酒、屠苏酒、西洋酒和绍兴酒等七种名酒和玫瑰清露、木樨清露、酸梅汤等。曹雪芹本人虽是个饮酒的行家,但他在《红楼梦》中却没有为酒费及更多的笔墨。书中提到的玫瑰清露和木樨清露为花露,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宝玉挨打后曾享用过。“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得不得了。”

《红楼梦》中还记述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作为贵族之家的贾府,不仅是“白玉为堂金做马”,“珍珠如土金如铁”,可以把“银子花得像海水一样”的有势有钱,而且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还有闲。如薛宝钗所说,“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但他们却兼有了,所以他们要纵情享乐一番。于是,曹雪芹为小说中的人物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诸如打骨牌、行酒令、斗牌、解九连环、射覆、拇战、击鼓传花、抢快、双陆、击鼓催诗等等。小说第四十回“史太君雨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充分展示了红楼的饮食活动。

细细研究欣赏《红楼梦》,你就会发现红楼美食具有重精细、重滋味、重强身等特点。

重精细。在红楼美食中,制作精细的难以计数。有的精于刀工,如“鸡瓜子”;有的精于火工,如火腿炖肘子和烤鹿肉。而最典型的精细食品莫过于第35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莲叶羹。书中写到宝玉遭父责打受伤,贾母、尤氏、李纨和凤姐去怡红院探望,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莲叶羹”。据凤姐说,这种羹是“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和在面中,用“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印出来,放在鸡汤中煨成羹。”你看,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多么精巧烦人。难怪凤姐又说:“这种东西,家常不大做。”

重滋味。味为菜点的核心,红楼美点也重调味适口。如第43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的野鸡崽子汤,是将童子鸡煮得肉嫩,清淡爽口,当时贾母风寒刚好,她说:“方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再如第8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的糟鹅掌。宝玉因夸前日在东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薛姨妈连忙把自己糟的取来了给他尝。宝玉笑道:“这个就酒才好!”用香糟浸制的糟鹅掌,糟香馥郁,鲜美可口,宝玉才将它当作佐酒佳品。

重强身。《红楼梦》的饮食对象,主要是娇生惯养的老爷太太、公子哥儿、大家闺秀,饮食好在于滋补强身。例如,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中的枣泥馅山药糕。秦可卿说:“昨日老太太赏的枣泥馅山药糕,我吃了两块,倒像克化得动似的。”这道点心中的山药晒干后切片,就是中药中的怀山,红枣能补血,秦可卿体虚,气血两亏,常吃它能够增加体质,有利病体康复。再有62回中写春燕揭开柳婶婶家送来的盒子,“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气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这些主食汤菜,清淡可口,极富营养。如虾丸鸡皮汤,鸡能补气,虾能健肾;酒酿清蒸鸭子中的酒酿能开胃暖胃;鸭子能滋阴养胃;胭脂鹅脯中的鹅能益气补虚,和胃止渴;奶油松瓤卷酥是用牛奶、白糖、松仁、面粉等烘制而成的,有健肺润肠之功;而碧莹莹的香稻粳米饭能健脾养胃。

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与文化总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的特点。明清两代菜谱颇丰,江南一带尤为突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个常近庖厨、喜于掌勺取乐的人,并经常参加官衙豪宅的应酬,吃过不少名菜,用心记录,并整理成《居常饮馔录》,使曹雪芹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了许多饮食烹饪方面的知识。透过贾府,我们看到了当时上流社会的种种风气。

上一篇:2024级6支部特色活动方案下一篇:填充墙砌体裂缝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