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饮食文化礼仪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饮食文化礼仪(共8篇)

美国饮食文化礼仪 篇1

进入西餐厅后,由服务生带领入坐,千万不可以大喇喇往里进。

男士或服务生可帮女士拉开椅子协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侧入座。

座位的安排于离出口最远的位置为上位。

Table Setting

首先我们来说说西餐复杂的Table Setting (餐具摆放)。

餐具如何摆放,是西餐里比较注重的。

每当说到这些,大家就会联想到《唐顿庄园》里英国贵族的那种 style ...

其实,现代生活没那么夸张,不要吓到自己。

左手叉子右手刀勺,盘子放中间,勺子和杯子也放在右手边位置。

餐巾纸在叉子的旁边。

两把勺子,长一点的是吃菜用的,短一点的喝汤使用。

再看一张正式一点的!左上角放面包盘及面包刀。

杯子还是在右侧,但从左至右分为水杯,红酒杯,白酒杯。

假如你不确定应该使用哪种餐具,简单的办法就是从离你盘子最远处的叉子、刀或勺开始。

在你的左侧,吃沙拉的叉子应该是放在外侧,正餐的叉子放在内侧;在你的右侧,离你最远的是汤勺,最近的是正餐刀。

再来一个更复杂的!

给大家一张中英文注解,方便记忆。

餐巾——Napkin;

主菜叉——Dinner or Main Course Fork;

沙拉叉——Salad Fork;

汤杯及汤底盘——Soup Bowl & Plate;

主菜盘——Dinner Plate;

主菜刀——Dinner Knife;

汤匙——Soup Spoon;

面包及奶油盘——Bread& Butter Plate;

奶油刀——Butter Knife;

点心匙及点心叉——Dessert Spoon and Cake Fork;

水杯——Sterling Water Goblet;

红酒杯——Red Wine Goblet;

白酒杯——White Wine Goblet。

注意事项

现在来回答我们开头的问题吧。

用餐的时候餐巾究竟放在哪里。

通常餐巾分大、小两种不同尺寸,小的是午餐用,而大的则是用在晚餐。

对于小餐巾,可以全部打开放在腿上;而大尺寸的餐巾则应双叠放在腿上。

餐巾虽然也可以围在颈上或系在胸前,但显得不大方便,所以最好不这样做。

使用餐巾时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使用刀叉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叉子要面朝下使用,食指抵住叉柄,刀刃朝下,同样食指要抵住刀柄。

当用餐还没有结束,只是想休息一下时,应要记得把刀叉呈“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叉子面朝下,而刀刃面向叉子。

表示这盘还没有吃完,服务生就不会来收走你的盘子。

刀叉的摆放代表了你要告诉服务生的话哟。

十字形表示你已经可以换到下一盘菜了,平行横向表示很满意,刀叉镶嵌表示不想吃了,平行竖向摆放表示已经吃完。

喝汤的时候,请注意,西餐的汤分为清汤及浓汤,较正式餐厅在供应清汤时使用椭圆形勺及汤杯,供应浓汤时使用圆形勺及宽口汤盘。

拿勺子的姿势是由内经外侧舀食。

喝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

不可用嘴将汤吹凉。

可轻轻摇动汤使其稍凉。

喝完后把勺子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盘上,或是放在盘中。

将汤匙的柄放在右边,而勺子凹陷的部份向上;汤杯与汤盘都是如此。

吃面包的时候,可用左手拿面包,再用右手把面包撕成小块,然后用左手拿着小面包,用右手涂抹奶油。

把面包撕成小块后再涂奶油。

千万别用刀子割哟!

除了面包,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用手直接拿着吃的呢?披萨,咸肉,饼干,小三明治,带棒子的玉米,炸薯条,炸鸡,芦笋,以及小水果。

沙拉盘放在主菜盘的左边。

一般在主菜前,现吃沙拉。

可以用叉子吃,如菜叶太大,可使用刀在色拉盘中切割,然后再用叉子吃。

吃海鲜的时候讲究也是挺多的。

半只龙虾上桌,可以左手持叉,把虾尾叉起,右手持刀,插进尾端,压住虾壳,用叉将虾肉拖出以后再进行切食。

龙虾脚可用手指撕去虾壳食之。

吃鱼片以吃一片切一片为原则,吃带头尾及骨头的全鱼时,宜先将头、尾切除,将切下的头尾鳍放在盘子一边,再吃鱼肉。

去除鱼骨,只能用刀叉,不能用手。

而且切记不能翻身哦!

吃肉的时候,我们以常见的牛排为例子。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熟度。

犹带血的是rare。

半生的是medium rare。

七分熟的是medium。

熟透的是welldone。

切牛排应由外侧向内,切一块吃一块,千万不要先把肉一次性全部切小,这样会导致肉汁流失,及温度下降,味道自然降一个档次。

如何对待服务生也是体现礼仪的一部分。

当你向服务员点菜、询问或者说任何话的时候,眼睛请一定注视对方。

当他跟你自我介绍的时候,请尽量记住他的名字。

因为这一餐所有的服务都靠他了。

美国饮食文化礼仪 篇2

伊迪斯·华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女作家。她出身纽约上流社会, 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她所熟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 并对其社会传统、习俗、道德和价值观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因此评论界冠以她“风俗小说作家”的称号。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 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 称之为“俗”。每个民族的风俗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通过对这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风俗有个大致的了解。

2 新英格兰乡村社交礼仪风俗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伊坦·弗洛美》故事创作的背景是马萨诸塞州的斯塔克菲尔镇, 新英格兰的乡村生活。当时美国正值内战后经济迅速崛起, 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的十九世纪后半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诸多的物质问题和道德问题。铁路的开通使小镇的与外界的沟通繁荣了, 但对于主人公弗洛美的母亲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在铁路没有通到弗洛美家前, 它家门前是条大路。他母亲患有风湿病不能走动, 常常坐在那儿眺望这条路上的过往行人, 半天半天的混过去。“可是自从火车通了以后, 就没什么人再走这条路了, 妈永远想不透这个道理, 一直到死都是郁郁不乐。”[1]也正是铁路的开通绕过了弗洛美的农舍, 才使得弗洛美的家成了更加寂寞、孤独的新英格兰农舍。农舍四周景色凄凉, 给人以浓重的压迫感, 冬日里“淡淡的一闪日光把这所房子的可悲的丑陋暴露无遗。”[1]

华顿这样写到:“我到这个地方来已经是世风不古的日子, 有电车, 有自行车, 有乡镇邮局……大点儿的市镇都已经有了图书馆, 戏园子, 青年会, 山上的年轻人已经有下山来玩儿的地方。然而寒冬封锁了斯塔克菲尔……”[1]作者在那里工作了大半个冬天, 每天的刻板工作、气候的强劲、人们的消沉都使她感到很诧异。严酷的天气使小镇“迟钝的脉搏更加迟钝”, 严冬后的小镇“活像是饿得半死的戍卒头像而不邀宽恕”。这样的经济基础当然决定了当时镇上人们的生活就非常艰难, 娱乐方式更是简单, 主要来源于和大自然的互动。“从华律师家门口那两棵枞树往下去那段考白里大路是斯塔克菲尔镇上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滑雪场, 在星月之下, 教堂的转角处滑雪的人笑语喧哗, 往往到半夜;午夜的肃静罩住这个乡镇, 镇上还没有睡觉的人全都聚集在这教堂的窗户的背后, 从那里边跳舞的音乐随着灯光流到外边来。”[1]显然, 人们业余的娱乐方式非常单调, 只有滑雪和在教堂里跳舞。

教堂里的条件很简陋。“煤气灯的金属射光板把一阵阵的光波射到白粉墙上, 屋子那头的煤炉门像是吐送火山里出来的火焰。屋子当中挤满了年轻的男和女。顺着朝对窗户的墙壁摆着一排椅子……乐师们——一个拉提琴的和一个星期日弹小风琴的青年女子——正在餐桌的一角匆匆进食……一桌子吃空了的烤面饼盘子和冰淇淋碟子。”[1]尽管条件简陋, 但是劳动人们淳朴的热情使得这个屋子好像在热雾中沸腾。斯塔克菲尔农民生活的娱乐方式也只维系在镇上的节令宴聚。夏季的时候, 人们通常到人迹罕至的山林里“教友聚餐”。尽管穿着做活的旧衣服, 这种“暗淡生活中的快乐, 好像在冬天的树林里捉住了一个蝴蝶儿似的……”[1]

3 旧纽约上流社会社交礼仪风俗

《纯真年代》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在十九世纪70-80年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欢乐之家》描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纽约是美国的经济、金融中心, 它一直以其商业社会的面貌呈现给读者。这里生活着的是旧贵族、旧豪门和新兴的资本家们。他们每天过着夜夜歌舞笙平, 纸醉金迷的生活。出身卑微、如今富有却不显贵的新兴资本家们更是削尖脑袋通过各种方式——和旧有贵族联姻、想法设法参加旧贵族的豪门盛宴、自己挥金如土的举办盛宴借以回请豪门贵族——想跻身于纽约的上流社会。

1) 观看歌剧

《纯真年代》以克里斯廷·尼尔森在纽约音乐院演唱歌剧《浮士德》开篇。纽约的上流社会满足于每年冬天在这座历史悠久的音乐院红黄两色的旧包厢里进行社交集会。听歌剧也有习俗——早到是“不合宜”的。而是否“合宜”, 在那个时代的纽约, 其意义就像几千年前支配了他祖先命运的不可思议的图腾恐惧一样重要。[2]当时“纽约音乐界那不容改变、不容怀疑的法则要求, 由瑞典艺术家演唱的法国歌剧的德语文本, 必须翻译成意大利语, 以便讲英语的听众更清楚地理解。”[2]上流社会要遵循的惯例如此繁多, 也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比如, 用两把带有蓝磁漆涂着他 (泛指男性) 姓名缩写的银背刷子分开他的头发, 纽扣洞里插一朵花 (最好是栀子花) , 穿白背心才在社交界露面。听歌剧的时候, 男人们带着批评的眼光把望远镜对准了作为这个制度产物的女士们。目的很简单, 女士们的言谈举止都是这个男性主宰的世界的点缀, 一旦她们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立马会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 成为大家好奇的丑闻与秘史。女主人埃伦在歌剧院的第一次出场便引起了纽约社交界的骚动——“由于身体前倾, 她肩膀和胸部露得比纽约社会习惯看到的稍微多了一点。”[2]就连后来与她相恋的男主人公也对埃伦的服饰震惊, 并认为她是“如此不顾品味和情趣的年轻女子。”[2]

2) 举办舞会

博福特太太家一年一度的舞会已经举办了20多年。他们“拥有一个不作他用的舞厅, 一年364天把它关闭在黑暗中, 镀金的椅子堆在角落里, 枝形吊灯装在袋子里——人们觉得, 这种毋庸置疑的优越性足以补偿博福特历史上任何令人遗憾的事情。”[2]博福特是典型的美国南北战争后迅速暴发的新兴资产阶级, 他没有高贵的血统, 只能用金钱敲开了上流社会的大门, 以山珍海味吸引着表面羡慕而骨子里极端排斥他的旧贵族资产阶级。

3) 举行宴会

华顿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喻成金字塔, 范德卢顿家族具有纯正的贵族血统, 位于金字塔的顶端;男主人公纽兰家族及女主人公明戈特家族出身富商, 早年在殖民地发迹, 成为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小说的女主人公埃伦远嫁异国, 如今婚姻破裂回到了纽约的外祖母明戈特家。她坚持要和丈夫离婚这一事件轰动了纽约上流社会, 大家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她。在这种情况下, 明戈特要举办所谓的“正式宴会”, 把埃伦介绍给纽约的社交界, 邀请的客人都属于“那个核心的小团体, 在纽约漫长社交季节里, 他们热情不减地日夜在一起寻欢作乐。”[2]请柬发出去后, 立马遭到一致的拒绝, 措辞竟然是无礼貌的故意怠慢, 明确地表达了不愿与艾伦会面的决心。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范德卢顿家轻易不举行宴会, 除非遇到特大事情。阿切尔母亲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不被牵连而请求表姐范德卢顿太太出面力挺明戈特家族。于是有了“那次重大宴会”。范德卢顿夫妇竭尽全力突出这次宴会的重要性。他们把杜拉克·赛沃尔与特利文纳·乔治二世的镀金餐具拿了出来。爱伦和圣奥斯特雷公爵是出席的非纽约的嘉宾, 前者毫无做作的举目顾盼间的自信显得比当时纽约上流社会的所有女人都纯朴, 但却被批判打扮得不够“时新”——因为“时新”是纽约人最看重的东西。后者是位到处漂泊的公爵, 纽约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对他甚至还带有几分不信任的傲慢。

爱伦的言谈举止又一次违背了旧纽约的风俗。餐后她和公爵在角落里的热烈交谈违背了应该和其他宾客致意和交谈的常规。然后爱伦起身独自走到男主人公阿切尔身边坐下交谈, 也就是“一位女士起身离开一位绅士, 去找另一位绅士作做伴, 这在纽约的客厅里是不合常规的。按照礼节, 她应该像木偶似地坐在那里等待, 让希望与她交谈的男士一个接一个地到她身边来。”[2]显然爱伦没有看出纽约社会是个威力强大的机器, 曾经险些将她碾得粉碎。明戈特和范德卢顿家的宴会动用了各种社交手段才让她躲过这场灾难。

老纽约上流社会的宴会总有一种沉重感,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而举办。小说里最后一次隆重的大型晚宴是在阿切尔的新婚小家, 由他的妻子梅精心策划, 目的是为埃伦举办的告别宴会。老纽约的名流们悉数参加, 汇成一伙不声不响的阴谋分子。梅从小就被老纽约的社交礼仪培养成冷酷的“月亮女神”, 成为老纽约欢迎的社交典范。表面上她清纯而空洞, 骨子里却是工于心计。这次的宴会代表着老纽约的上流社会对频出丑闻的“肇事者”埃伦, 也被认为是最美教养的人的最终的裁决:逼迫她离开纽约, 同时也将她彻底逐出纽约的上流社会。

4) 射箭俱乐部

纽波特射箭俱乐部总是把8月份的赛会安排在博福特家。“一小片葱绿的草坪平缓地延伸到波光潋滟的大海边。鲜红的天竺葵和锦紫苏镶在草坪的边缘, 漆成巧克力色的铸铁花瓶间隔地摆在通向大海的蜿蜒小路上……一群身着夏装的女士和穿灰色长礼服、戴高礼帽的绅士或站在草坪上或坐在长凳上;不时有一位穿浆棉布衣服的窈窕淑女执弓走出帐篷, 朝其中一个箭靶射出一箭……地板上像岛屿般分布着上光印花棉布蒲团和矮脚扶手椅, 铺着天鹅绒的桌面上摆满了盛在银器里的甜点。”[2]射箭场地的装饰也是如此的奢侈。排场如此之大, 是新英格兰乡村无法比拟的。那时的纽约“除了槌球, 还没有哪项运动可与之抗衡的射箭运动, 正由于人们对网球的喜爱而逐渐被淘汰。但网球运动仍被认为粗俗不雅, 不适合于社交场合。作为展示漂亮衣服的优雅姿态的机会, 射箭仍固守着它的阵地。

4 结束语

通过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 我们清晰地看到尽管19世纪末期, 纽约作为大都市, 上流社会里旧有贵族和新兴资本家云集的地方, 和荒凉孤寂的新英格兰的乡村形成鲜明的对比。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丰富多彩:欣赏歌剧、举办大型豪华舞会、处于各种目的和需求举办宴会、定期举行射箭赛会。但是这些社交的场合充满了尔虞我诈, 充满了对标新立异者的歧视与排斥, 无不显示出旧纽约的各个角落里树立着上流社会所标榜的社交礼仪风俗。一旦你打破这些陈旧的风俗, 就会收到严厉的排挤与惩罚, 最终被逐出这个圈子。“这是纽约‘杀人不见血’的老办法”[2]。相比之下, 严冬封锁下的新英格兰乡村灰暗而单调的生活里, 人们依托自然在雪地里欢快地滑雪, 在教堂里热情地歌舞, 夏季的时候, 人们通常到人迹罕至的山林里“教友聚餐”;夏季里, 人们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里“教友聚餐”, 充满了淳朴的民俗和风情。

参考文献

[1]伊迪斯·华顿.伊坦·弗洛美[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美国人的礼仪 篇3

美国人喜欢侃侃而谈,风趣横生。如果是在进行商务谈判,妙语连串会大大缓解生意场上唇枪舌剑的紧张气氛。而在闲聊时,闲聊的题目可以包括天气、运动、工作、衣食等等。美国社会虽然弥漫着不拘礼节的气氛,而且讲话时期望听者态度各有不同,可是一般都希望听者把手头的任何事情都停下来听他讲话。两人交谈时,相隔1 2米的距离为宜,否则会令听者不安。参加一群人谈话时,通常得认识其中一个人,但在宴会或其他非正式社交场合,只要说一声“我可以参加吗”,并略微自我介绍一下,就可以参与谈话。美国人不喜欢打断谈话,客人最好洗耳恭听。美国人还允许他人批评美国。当然在主人没有明确表示请客人发表意见时,最好不要对美国做出任何批评。但主人经常会问客人对美国有何看法,他会很乐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客人最好是多谈美国好的一面。当美国人沉默不语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意你的观点,而是表示他们认为继续辩论下去有失礼貌,这时客人应该转移话题或起身告辞。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在什么地方工作,有几个孩子,房子有多大,有没有假期,这些问题不算是纯粹的私人问题。他们问这话的本意是友善的,绝非对你无礼。

在社交活动中,美国人很忌讳谈论朋友的收入和薪金或他们的私有财产,忌讳别人探问对方的隐私,如询问尤其是女性的年龄,询问对方不结婚或不要孩子的原委等。

对虔诚的清教徒来说,最忌讳轻慢地谈论上帝,认为这是亵渎上帝的名份。与此有关的一些咒语,如“混蛋”、“该死”等也属于禁忌的范畴。

美国人说话爽直,答话的时候往往简单到只说“是”、“不是”、“当然”或普通的一个“对”字,简单的答语并不表示美国人傲慢粗鲁。

邀请与应邀礼仪

美国人请客多用电话或当面提出,请帖上将列明日期、时间、地点和聚会的性质。接到邀请通常是要答复的,如果不当面亲口答复,写一个短柬或打电话即可。在美国,人们习惯上除非真正打算应约参加,否则不随便说会参加。分别时说“改天见”、“有空来玩”或“找一天碰碰面”,只是客气地说“再见”的方式,并不是邀请或答应邀请的意思。真正的邀请一定会说明时间和地点。如果应邀到人家里去吃饭,最好在约定的时间或过10分钟之间去。迟到20分钟以上最好预先打电话通知。迟到不足20分钟,抵达时道歉即可。客人到达宴会时,可以送给女主人一些花。但除一些特殊场合,如庆祝生日、圣诞节、新年等外,不送花也行。如果客人准备逗留过夜或度周末,习惯上要给女主人带点小礼物--通常是一本书、一盒糖果、一瓶酒或其他类似礼物。

宴会礼节

美国人通常喜欢在家里宴请客人,而不是去餐馆,因为美国人认为在家请客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美国人在家里请客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家庭式,客人与主人全家大小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所准备的食物盛在盘中,依次在每个人手中转递,或由坐在餐桌两端的主人或女主人为客人盛食品,这种方式,大多数家庭不用侍者,通常由妻子做菜,丈夫调鸡尾酒。另一种是自助餐,客人们自己拿着盘子来到一张桌子边,上边主人已摆好了食品,自己动手挑选自己喜欢的食品。随后,他们来到另一间房子内,边交谈边品尝。自助餐通常是非正式的,它的长处是可以给大家更多的机会交谈。

在美国,如果你被邀请赴宴时请注意以下基本礼节:应邀赴宴之人不能早到,应准时到达,但迟到片刻也无伤大雅,甚至还被看成是要人的特征;如属一般之人,让其他人等待就是一种失礼。赴家宴时如能带上一瓶酒或赠送女主人一束鲜花,便可免去“吃白食”之嫌。进餐时两手并用,右手持餐刀,左手握叉子,把烤肉等切成适当大小后,再把叉子换到右手,用它把食物叉起,送入口中。在吃整只龙虾时,应当用手而不是用嘴去剥壳,因为用嘴剥壳势必要把壳从嘴中吐出来,这在西餐中是一个忌讳。家宴完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忘记赞赏酒菜,即使不是真心爱吃也应赞美一番,否则将被主人理解为对食物不满意。

拜访礼节

美国人在拜访朋友时,无论在什么时间,进屋前都要先敲门,征求对方的许可之后,方可开门进入。进屋之后,首先脱帽,并问对方是否方便,当对方回答“无碍”时,再办理事情。如果拜访者看到“请勿打扰”的字牌,一般推迟会晤,改日再来。一般来讲,早8点前,晚10点后,除非有急事或要事,一般不要拜访。在朋友家做客,想去厕所,美国人一般不问,尽量自己去找。如果被主人引入卧室,客人不能坐在床上,因为那是忌讳的。未经主人同意,客人不随便摆弄屋里的任何东西,特别是钢琴。如果到女士家里拜访时,假如女主人没让脱大衣,通常是不脱,因为不知道女主人是否喜欢他在此久留。

赠送礼品

赠送礼品是增进友谊和使生意谈判更加顺利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朋友之间也盛行互赠礼品。中国人如果出席美国人的家宴时,应赠以中国的小工艺品,如果你不带礼品,就往往意味着你要回请一次。普通美国人接受礼品时,一般要当场打开礼品,送礼者介绍一下,受礼者赞扬一番,气氛颇为亲切融洽。如果接受美国人送的礼物,切记不要先是客气一番,辞谢不收,后又接过礼品放在一旁,这对美国人来说是极不礼貌的,因为这等于对这些礼品不屑一顾。此外,美国人不太注重礼品的价值,却十分讲究礼品的包装。中国人赴美国做生意带些礼品可以联络感情,礼品不在贵而在于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可以多挑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或别致精巧的工艺品。

致谢和道谢

美国人非常讲究礼貌,“请”、“对不起”、“谢谢”是经常使用的。如在喝咖啡时常说,“请把糖递给我”;商店服务员为你服务后要谢谢他;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要说谢谢;在家里丈夫要谢谢妻子为你倒了一杯水,妻子又谢谢丈夫协助她就座等,可以说从早到晚谢不离口。当要经过某人的面前、要离开宴会或餐桌,或者要离开同伴,或约会迟到等,美国人都要说声对不起。在商店或其他任何公共场合,如果有人要从你身旁经过而又恐怕要碰着你,常常说一声“请原谅”“Excuse Me!”你听到这一声音应及时谦让以方便别人通过。

约会礼节

在美国约会通常只有两个人,而不是一大批人,不过“双约会”(两对)也很普遍。约会有很多种,一种叫学习的约会或咖啡约会,多半是学生在一个下午或周日晚上,两人一起到图书馆去学习,或在一起喝咖啡、谈心。另一种是周末晚上的约会,两人一起去看电影、听音乐会、看舞台剧或参加社交聚会。

美国年轻人和异性交往,比许多其他国家未婚的年轻人来得自由,因此到了读高中的年龄,美国年轻人和异性在一起大都很自然。定约会可在几天前预先讲定,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只是泛泛之交,一种兄妹式的友谊。男女青年之间共同消磨很多时间,未必表示有什么更深的关系。

美国的社会风俗虽比其他国家随便,但美国人对于“性”的看法跟欧洲和拉美其他国家的人是很相似的。两性关系在美国可以公开地进行讨论,但男女青年是否发生性关系是属个人隐私,由男女双方自己决定。

关于男女的约会该由谁付钱的问题,美国的风俗同世界各地大都相同。职业妇女在白天的时候自己付自己的,不过男性在日常工作时间之外,请她参加一些特别的活动,如喝酒、吃饭、跳舞或看电影,就含有由我请客的意思。如果男性同她去,又不肯请客,他会用另一种口气问她,让她事前明白。比如,他会问:“你准备去看电影吗?我们一起去好不好?”或者“要是买得到票,我想去看一场戏。如果你也有兴趣,你要买多少钱的票?”

吸烟须知

由于吸烟可能引起别人反感,在抽烟前最好先问一下对方可否抽烟,不要想抽就抽,这样就会引起他人的不快和厌恶。若办公室里挂有“请勿抽烟,谢谢!”的字样,就是以一种有效而礼貌的方式劝阻来访者抽烟,因此应该遵守。在办公室不宜抽烟斗和雪茄。许多饭店里分设吸烟餐厅和不吸烟餐厅,以方便不同的顾客。在就餐前,饮鸡尾酒时或上甜点心后,都允许抽烟。但是,若想在两道菜之间抽烟,应先征询同桌人是否介意后再吸。近年来,美国禁烟的地方越来越多,所有国内飞机上均不允许抽烟,中国民航的飞机进入美国境内也就不能在机上吸烟。美国的政府和许多公司内均不许吸烟,常常可见不少大楼门口有一些人在吸烟就是因为在建筑物内不许吸烟的缘故。不能随便吸烟,这对国内赴美人员来说应引起特别注意。

女士优先

在美国女士比较受到尊重。在通常情况下,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男女一起进房间,男士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和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子必须在前为其效劳。乘车时,为女士开车门,并将手放在女士头与门顶之间;下车时男子先下车,绕到车另一侧,为女士打开车门,随后由男子付车费。如果是主人自己开车来接客人,客人应坐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客人如是位女士,进餐厅时,所有男土应站起来表示尊敬。宴会开始,男士们要帮助女士就座。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女士靠近路边,男士在外边起着保护作用。如与两个女士同行,男士应走在中间。

不干预私事

美国人着装文化礼仪 篇4

1、White Tie或者说是Ultra-formal

这是最最正式的场合,什么授勋仪式、宫廷晚宴之类的。男士要穿燕尾服(tailcoat),配套的是白色马甲,白色衬衫,白色领结。裤子两侧有两道笔直的竖条。裤子不用皮带用吊带。女士要穿大裙摆的长晚礼服。

2、Black Tie或者说是Formal

这是最常见的正规着装要求,男士要穿晚礼服(Tuxedo),前襟领子是黑缎面的,配白衬衫,黑领结,黑腰带,黑袜子,黑鞋。裤子两侧夹缝有和领子同面料的黑缎夹条。女士穿晚礼服(Evening gown),低胸露肩的那种,相配的小包和鞋子。项链、耳环等首饰的真假无所谓,但是要闪亮,戴手镯而不是手表。

3、Black Tie Optional 或者是CreativeBlack Tie,

男士可以穿Tuxedo或正式的深色圆摆西装,可以不打领结换成打领带,衬衫最好是白色的。女士可以是晚礼服、不拖地的四分之三长礼服或者是考究的晚宴两件套(dressy separates),配备参考Formal。

4、Semi-formal

男士:深色西服。女士:短礼服、考究的套装

5、Cocktail

鸡尾酒会一般在下午4点到7点举行,属于半正式着装,(Semi-formal)男士穿深色西装,女士穿短裙或套装,长度和白天服装相同,但用料要讲究,天鹅绒、丝绸缎子之类的,颜色要比白天的服装明亮,华贵,配上闪亮的首饰,可搭配围巾。要穿高跟鞋。妆比白天要浓。

6、Dressy Casual

男士:比较讲究一点的便装,像西装上衣配休闲裤,衬衣休闲西裤等。女士:连衣裙,漂亮上衣配裤子,毛衣配裙子等可以自由发挥。

7、Business Casual

不少并不太而别正式的职场聚会(扩充人脉的party)和一些不错的餐馆都会要求business casual,这比Dressy Casual 再随便一些,但是不能穿牛仔裤。

8、Casual 或Informal

这种说法意味着可以随便穿,但是短裤、凉鞋还是要避免,当然你也不要西装革履的,有时越随便的穿着,越能看出人的品味,不能掉以轻心。女士穿一件质地普通的连衣裙肯定比穿牛仔裤雅致。化淡妆。

西装要求

1. 西装套装的上下颜色要一致。在搭配上,西装、衬衫、领带其中应有两样为素色。

2.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休闲鞋、布鞋和运动鞋都不合适。

3. 配西装的衬衫颜色和西装的颜色应协调,且不能同色。白衬衫和各种颜色的西装都很相配。男士在正式场合不宜穿鲜艳色彩的格子或有图案的衬衫。

衬衫袖口应长出西装袖口1-2厘米。正式场合必须打领带,但不是所有场合都必须打领带。打领带时必须系好衬衫领扣,不打领带时应解开领扣。

4.西装钮扣有单排、双排之分,钮扣扣法是很讲究的:双排钮扣的西装应把所有的扣子扣好;单排扣西装:一粒扣的,系上端庄,敞开潇洒;两粒扣的,只系上面一粒扣是洋气、正统,只系下面一粒是牛气、流气,全扣上是土气,都不系敞开是潇洒、帅气。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规范;三粒扣的,系上面两粒或只系中间一粒都合规范要求。

5.西装外套的口袋和裤子口袋不应该放太多的东西。穿西装的话内衣不要穿太多,春秋季节最好只搭配一件衬衫,冬天衬衫里面也不要穿棉毛衫,外面可以穿一件羊毛衫。过度打扮会破坏一套衣服的整体外观。

6.领带的颜色、花色应与西装相协调,打领带时,领带的长度到触及皮带扣为宜,领带夹戴在衬衣第四、第五粒纽扣之间。

7. 西装袖口的商标应该去掉,否则不符合西装的着装要求,在优雅的场合会让人贻笑大方。

8. 注意西装的保养。服装的保养和贮存方式对服装的造型和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高档西装应挂在通风处,并经常晾干。有褶皱的西装,可在沐浴后在浴室内挂起,用蒸汽使褶皱展开,然后再挂在通风处。

美国人的穿衣风格因地制宜

美国餐桌礼仪英语 篇5

关于英文版的美国餐桌礼仪,下面来体会一下吧

American table manners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dining with Americans. These will be true whether you are eating with them in their home or at a restaurant. If you are invited to an American’s home for dinner it is polite to bring a wine, a box of chocolates, or something from your country as a gift for your host. It does not need to be expensive. Americans appreciate the thought of the gift more than the price tag.

It is considered proper to place your napkin in your lap while you eat. If you are not eating with both hands then your unused hand should also rest in your lap. Do not put your elbows on the table unless you are comfortable with your hosts as friends. In all formal settings your elbows should remain off the table.

Most of the time Americans will cut their food with a knife and fork. They will use their dominate hand to both cut and eat. So, if I am right-handed and I’m eating a steak, I would use my knife to cut my steak with my right hand. After the steak is cut, I’d put the knife down and take my fork in my right-hand to eat. For formal dinners it is best to cut each piece at a time and eat it. Do not cut the entire steak up all at once.

There are some foods which are o.k. to eat with your hands. We generally eat hamburgers, pizza, sandwiches and a variety of other foods with our hands. The only time we would not use our hands is if we are in a formal restaurant and having a formal meal. However, hamburgers and pizza are rarely ever served at a formal dinner or in a formal restaurant.

Americans eat much more quietly than other cultures. It is considered rude and offensive to eat with your mouth open. When you chew your food keep your lips together and chew so that there is not disturbing sounds coming from your mouth. If possible, never belch at the table. If you do so immediately make apologies. “I’m so sorry.” Or “please, excuse me” is sufficient. It is also considered rude to slurp your soup or loud sipping of your drink at the table.

美国国家餐桌礼仪 篇6

餐巾的摆放即摆放时机

在日常的场合,在就坐之后就可以打开餐巾,把餐巾放在腿上了。而在正式的场合,需要等待host打开餐巾并放在腿上之后, 再打开并放置自己的餐巾。

1. 在就餐过程中如果需要离开,则把餐巾放置在自己的椅子上。

2. 在结束就餐之后,应把餐巾折好,并放置在自己餐具的左手边。

餐刀和餐叉的握持姿势

拿餐刀正确姿势:

一般来说,将餐刀握在右手,并用食指抵住刀背。

拿餐叉的正确姿势:

一般来说,将餐叉握在左手,并用食指抵住餐叉柄的背部, 并始终保持餐叉向下。

但是,如果您身在美国,您也可以像握铅笔一样握持餐叉,同时餐叉向上而非向下。

餐具的摆放以及用法

在图面中提到的“outside-in rule”即根据上菜的顺序为从外到内地用餐具。比如说,您的沙拉先上了,那么您就应该用左边最外面的餐叉。

在左手边的小盘子是面包盘, 而在右手边的两个杯子,左边的是水杯,右边的是酒杯/饮料杯。

因为美国的餐具很多,为了区别到底哪个餐具是您的,哪个餐具是别人的,我们用“b”and “d” rule.

让我稍微地借一下您的双手,,您就会发现您的左手看起来像“b”, 右手看起来像“d”. 而这里的“b”代表着bread plate, 也就是面包盘,放置在左手边。 “d”代表着“drink”, 也就是酒水、饮料,放置在右手边这样一来,大家就不会互相搞混餐具啦~

开始进餐的时机

在一个只能容纳2-4人的小桌上面, 需等到每个人都有食物了,才能开始。而在正式场合中,您可以等到每个人都有食物或者是Host说您可以开始吃,才开始就餐。

就餐过程中刀叉的放置

当您在就餐过程中想稍微停下来喝东西,或者是与他人交谈, 则可以把刀叉摆成一个反向的V

当您结束就餐时,则可以把餐刀和餐叉平行放置, 并餐具的手柄保持在4点钟方向

菜品传递礼仪

如果有需要传递的菜品,一般我们往我们的右手边传(除非菜品是传到特定的.某一个),当菜品传到手中之后,取一点,并继续往右手边传递,如果菜品太大,需要双手传递,则由上一个人拿着盘子,您取菜品,然后您为下一位拿着盘子以便下一个人取菜, 以此类推。

面包传递礼仪

1. 如果面包并没有被切过,在接过面包篮之后,切一点分给左边的几位,并把篮子往右边递

2. 在切面包的时候,切勿用手指直接接触面包,而是用面包篮的餐巾布来接触面包

3.把面包和黄油放在您左手边的面包盘上,切或撕一点面包下来,涂上一点黄油之后便可食用。

座位的讲究

一般来说,Host在心里面会有一个大概的座位安排,所以,您应该让Host安排您的座位。当然了,作为一个host应该主动引导客人就坐。

武术礼仪文化推广模式研究 篇7

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然而, 作为我国特色传统项目之一的武术其礼仪文化的开展形式却不容乐观, 本文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提出我国武术礼仪文化推广的基本模式, 以求为武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武术礼仪文化的价值功能

2.1、有利于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礼仪文化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经久不衰, 不仅是因为它的部分内容和要求对于人的思想和欲望有规约作用, 符合统治者的意愿, 更是因为其中也蕴涵着更为深刻的道德内涵。礼仪与人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密切相关。武术礼仪可以使习武者养成尊师重道, 见义勇为的个性。帮助爱好武术者调节他们行为的发生、发展、和修正, 理智文明的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从而将习武者的行为控制在符合礼仪道德的要求范围内。

2.2、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也是历史唯一没有中断的现存国家。很多学者分析其唯一的理由就是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的精髓的文化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是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承与发扬优秀的武术礼仪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创造民主文明、公平正义、友爱诚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礼仪文化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程度和公民的精神风貌,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礼仪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个体,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礼仪和法律一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控制和管理约束能力, 在一定的范围内制约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使人的社会交往在一定的规范之内, 保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礼仪本身具有人际协和功能, 能够促使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和睦、社会祥和, 对于造就一个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礼仪文化得以承继和代代相传, 由此构成人们交往沟通的共同基础, 使得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发展。

3、武术礼仪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学校教育抓量不抓质

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只抓质。教学中, 教师只重视“硬件”的传授, 而忽视了“软件”的教育, 即武术教学中只教会学生武术动作、技法、招式, 却没有给学生灌输量的东西如武术礼仪以及那些比技术更深厚、更重要的武术思想、内涵和精神。然而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结果, 学生在每堂课上只学会了一些空洞的、没有灵魂动作招式。

3.2、竞技武术重物轻人

竞技体育在当今飞速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享受, 但异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物质利益对运动员的心理诱惑, 不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夺标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思想不断侵蚀着他们的价值取向, 明显表现为“务实性”和“功利性”。此种环境下, 运动员眼中的武术仅有金光闪闪的金牌, “夺标主义”成了运动员心目中唯一的原则, 而体育的最终原则“育人”被当成了美化竞技运动口碑的挡箭牌, 成了政绩、业绩追求者的藏身之处。

3.3、群众对武术只知健身文化意识淡薄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健身意识深入人心。而武术作为人们的重要的健身方式也大受欢迎。然而每天在公园健身的群众他们在健身的交流中只关注那种武术的健身效果更为优越, 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却很少谈及武术内在的修身养性。武术礼仪的魅力也没有深入人心。更不知道礼仪文化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是人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提升的有力保证, 更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神符”。他们的儿女也就不能收到他们对礼教的言传身教。

3.4、传播媒介的疏忽

传播媒介如电视, 网络等关于介绍礼仪的东西却相对较少, 都是一些社交商业礼仪。关于能充实人们自身素质, 提高道德水准的却呈现微弱之势。武术礼仪也只是附带在某些武术, 散打比赛当中。运动员在场上的礼仪有的还是做做样子, 这不仅没起到传播的作用, 还起了反面作用, 给“礼仪之邦”四个字抹黑嫌疑。

4、武术礼仪文化的推广模式

4.1、学校教育推广模式

学校教育是礼仪教育的规范化阶段, 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武术礼仪道德体系:首先, 要致力于灌输武术礼仪的观念, 并构建“内化”机制, 使武术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其次, 要致力于养成武术礼仪的行为, 轻构建“转化”机制, 是武术礼仪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

4.2、武术馆推广模式

武术馆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孕育出来的新生事物。武术馆为武术事业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 对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两个战略计划的实施, 做出了突出贡献。武术馆继承发扬地方的拳种的同时兼收并蓄, 打破门户之见和宗派之见, 打破封建禁锢的传承思想, 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4.3、武术赛场推广模式

武术赛场是武术爱好者的集结地, 是以武会友, 广结人缘的地方。做到武术赛场不仅仅是展示武术技能之地, 更是文化集结之所, 是彰显武德武礼, 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圣地, 其武术礼仪主要体现运动员和裁判员身上。

4.3.1、运动员礼节

套路运动员听到上场比赛的点名时, 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然后套路演练。听到宣布最后得分时, 也应向裁判行“抱拳礼”, 以示答谢。散打运动员上场当被介绍时, 先面向裁判长原地行“鞠躬礼”;再转向观众行鞠躬礼。场上裁判检查护具完毕, 双方运动员面对, 互行“鞠躬礼”。比赛结束, 双方运动员上场。当听到宣布最后胜负时, 应先向裁判长行“鞠躬礼”, 然后转向观众行“鞠躬礼”, 再面向对手行“鞠躬礼”以示友好。

4.3.2、裁判员礼节

裁判员穿着统一的服装, 佩带统一的裁判标志。比赛开始, 广播员介绍技术监督委员会成员时, 起立行“抱拳礼”;介绍仲裁委员会时, 被介绍者原地行“抱拳礼”;当介绍总裁判长、裁判员时, 被介绍者左脚向前一步, 右脚跟上并步站立, 行“抱拳礼”。礼毕, 右脚后退一步, 左脚向后与右脚并步站立。在比赛开始或结束时, 当运动员向裁判长行“抱拳礼”或“鞠躬礼”时, 裁判长应点头示意, 以示还礼。

4、结语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武术礼仪是武术的精髓之所在, 习武先习德就是武术礼仪的最好佐证。武术要推广发展吸引世人的眼球就必须将武术礼仪文化作为向外界展示的窗口, 只有通过武术礼仪, 世人才能有机会感受武术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魅力, 只有加强武术文化软实力建设, 加大武术礼仪的推广才能彰显武术的核心价值, 体现武术的本质。当然, 武术的发展也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礼仪的形式上, 还有在乎于国人的思想、心灵, 在乎于我们的内心对礼仪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汤立许等.北京奥运会武术礼仪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7.

[2]张令.武术礼仪开展的重要性刍议[J].搏击.武术科学.2008.11 11 (5) .

[3]曹琼瑜等.武术礼仪与武术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12 (2) .

[4]毛海涛.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88-89.

[5]张令.中华武术礼仪文化的现实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9.

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篇8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

一.共同点:中德两国人文地理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两国的礼仪区别交大,但在餐桌礼仪方面,优雅得体却是共同的礼节习惯。无论是在中国餐桌还是在德国餐桌,宾客们用餐时都应坐姿端正,上身正直,昂首挺胸,切勿低头凑食,或者在够不到食物时起身取食。双腿不要交叉或翘腿,餐巾布应对折放于膝上。身体应与餐桌约一拳距离,两臂向内收且不要置于桌上,以免影响他人用餐。女士们出席宴会,常把自己打扮得亮丽动人,但也应该注意过浓的化妆品和过浓的香水味道会影响菜肴的香味。在喝东西之前,女士应用餐巾纸擦去口红,以免在杯子上留下痕迹,给人以不洁之感。当主人或宾客敬酒时,应遵循先长后幼,先宾后主的原则。敬酒词后,与其他宾客轻轻碰杯,辈分低者或地位较低者碰杯时杯子要低于年长者和地位较高者。出于礼貌,至少要喝一口不可直接放下酒杯。

二.不同点:1.就餐座次。在比较正式的宴请活动中,中德都非常重视座次的安排。中国人自古讲究等级制度、英雄排位,所以宴请的时候也是请年长者、主宾和地位高的人坐正对门的上座。其他宾客依次坐偏座。男女主人因为要接待客人和提供餐品,所以常坐靠近上菜位置的下座。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绅士国家,谦恭礼让,女士优先。德国人宴请时使用长桌,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则坐餐桌另一端下位。主人为了方便大家相互了解,常把宾客们男女穿插着安排入座。但如果有情侣如胶似漆不舍得分开的话,主人也是很乐意关照的。德国绅士们总是最后落座,他们在帮女士们挂好外套,推好椅子后,才走到女士左边坐下。同时,从左入座在西方是最得体的入座方式。这体现出了德国“女士优先”和“右为尊,左为次”的礼仪观念。当宾客们都落座完毕后,在中国通常是由男主人宣布宴席开始,在德国则是以女主人打开餐巾布为信号宣布宴席正式开始。2.上菜顺序。中餐菜式多样,种类齐全。宴席中一般先上凉菜,后上热菜、主食和汤品。这样先凉后热、先淡后咸地循序渐进,让宾客既不会在刚开始就吃饱,也不会因为上一道菜的味道而影响下一道菜的口味。最后主人会提供茶水和水果。西餐则先是上头盘,也称为开胃品。顾名思义,开胃品目的在于开胃,用咸酸唤醒食客们的味蕾,刺激他们的味觉。然后是汤品,西餐汤品营养价值高,很符合德国人对营养价值的追求。接下来的副菜一般选择鱼类菜肴,因为鱼肉肉质鲜嫩且易消化。肉、禽类菜肴作为主菜,是西餐的重头戏,热量高,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最后用沙拉和甜品来调节肉食给人带来的些许油腻感。至于餐后饮品,咖啡和茶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根据客人意愿有时也可以是葡萄酒或白兰地。3.饮食观念。美味与营养,谁更重要?这是中国人与德国人在饮食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认为给人以味觉、视觉、嗅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的菜肴才是真正的美食。所以中国人在菜色和烹饪样式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追求舌尖上的美味。经过历史长期发展,中国就区域特色形成了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其独特的美味誉满全球。相对而言,德国人更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与搭配,不像中国人这么讲究烹饪技艺,菜品也相对缺乏特色。为了保持食物的自然属性,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他们经常生吃各种新鲜蔬菜。德国人把精力更多地关注于科学营养的餐饮搭配,来为身体提供其所需的维生素。德国人的饮食观念属于比较科学理性的饮食观念。4.餐具的使用。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德国人习惯用刀叉,这是中德餐桌礼仪的最基本差异。这种差异与中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刀叉和筷子表现出的不仅是中德进食工具的差异,还反映出了中德的生活观念。中国自古便是血缘社会,家庭观念根深蒂固。通常都是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用筷子合餐,一团和气。中国人也因此很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是比较感性的民族。而刀叉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后,形成了复杂但分工细致的一套体系,各式刀叉各司其职,反映了分析哲学的思维。德国餐桌上,每个人都优雅地使用自己手中的餐具,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分食制。这也使德国人学会逻辑理性思维,讲究独立、强调自我,而且有探索新世界的勇气。5.就餐氛围。会餐时,中国餐桌好热闹,而德国餐桌喜静。6.礼仪习惯与禁忌。中国传统家庭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犯了禁忌,就会带来厄运。德国人在用西餐时,当需要暂停用餐时,无论是要停下来短暂休息,还是聆听别人说话,抑或是离席去打电话,都应该把叉子和刀子稍向内,呈八字,一左一右的斜放在盘子上。如需离席,还应在起身时把餐巾布搭在椅背上,表示一会还会回来继续用餐。在西餐结束时,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用餐完毕后,应把餐巾布从中间拿起,随意放到盘子的左侧,不需要叠整齐,以免服务员误认为是未使用的。

三.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中国古代长期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血缘关系组合成家庭为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劳作,重视協作配合,深刻意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中国人喜欢聚餐共食,也是为了加强群体联系、人情往来和感情沟通而德国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宣扬个人力量,看重个人价值,强调个人主义。中德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餐桌礼仪的差异。

结语:通过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对比以及原因分析,人们加深了对中德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理解, 而且对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也有很大帮助。学习德国的餐桌礼仪文化能使中国在跨文化交流中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更是多一份对彼此的尊重。这样才能继续传播“礼仪之邦”的美名,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蔡玳燕.餐桌上的德意志:饮食文化与德国人的民族性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张文娟.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J].现代商业,2009

[3] 刘芳本,叶本度.莱茵浪花:德国社会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于博(1988—),女,现供职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德国历史与文化;

作者简介:邢月(1995—),女,现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本科生。

上一篇:《重力》教学设计及反思下一篇:《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