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防控中重要的治理工具,无论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角度,还是从管理的角度,城市的公共空间都是最重要的。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建立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防控机制,提升城市突发应急管理防控能力,离不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规划。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篇1:

城市公共空间之于城市价值探索公共空间设计专辑

著名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说,“设计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座活生生的城市则费煞思量。”一座迷人且鲜活的城市是由多重因素构成的,包括文化底蕴、民生服务、城市形象等方面,而在这多种元素中,城市公共空间是最为直接的呈现形式之一。公共空间的职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一个优秀的公共建筑空间不仅能让群众从视觉上获得美好的享受,还能从合理的功能体系中获得舒适的服务体验并汲取文化。尤其在近些年, “美术馆时代”成为 种风潮,美术馆的数量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渐增多,实际上不仅是美术馆,城市所配套的 系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公共空间也与日俱增。城市经济的增长伴随着群众对审美和精神层面追求的提高,这类公共建筑空间已不仅是单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场所,它们浓缩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是一座城市的标识,一座城市的名片。城市公共空间之于城市价值有着深远的探索意义,如何通过公共空间让群众习得文化养分,并通过建筑及空间的设计引导全民审美的提升是个十分值得思考的课题。

我们很难去界定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应该拥有怎样的形式,但它们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不管是从文化、功能、审美或其他层面都能带给用户美好的体验以及思考的空间。本期,我们精选了8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最新公共空间案例,其中囊括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中心等不同类别的空间。例如,赫尔辛基OOD中央圖书馆将多种功能整合于空间之中,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还能为公众提供各种不同的活动,而创新的建筑结构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建筑的通透性与辨识度;香港大馆将昔日的监狱改造为美术馆,在日的历史建筑群中置八创新性的体量,让新旧建筑之间产生有趣的化学碰撞;因斯布鲁克音乐之家致力于打造出个能让不同年龄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与聆听音乐的开放场所,通透的外立面设计让户外的观众也能驻足欣赏;昆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关注城市公共职能的管理者和公民空间以及被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从光线、材料到形式的呈现都突破了传统中国内地地区的政府公共空间,由此让对象获得身体与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和被尊重感,藉民生活动推动城市活力。这些不同类别的项目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立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也期许未来能看多更多不仪注重外观,还能带给人们启发与思考的公共建筑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篇2:

应急管理防控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联

摘 要: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防控中重要的治理工具,无论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角度,还是从管理的角度,城市的公共空间都是最重要的。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建立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防控机制,提升城市突发应急管理防控能力,离不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规划。文章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应急管理防控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着必然联系,探索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应急管理防控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应急管理防控;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设计;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们居住与活动的主要载体,公共空间安全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公共空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安全应急管理防控体系的建设十分紧迫。虽然各大城市提高了管控警惕与应对水平,在此期间能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防控工作,将传染率控制在可控范围。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城市仍然暴露了应急防控设置不科学、公共空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公共空间设计是帮助城市恢复基本运行、建立公共信息渠道以及缓解负面影响的基础。如何在非常时刻强化城市自身的公共政策属性,缓解传染性疾病给城市防控、公共应急管理带来的冲击与影响[1]。要从专业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探索城市现代化应急管理防控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城市环境。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应急管理防控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在现代化城市中,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有了新的定位,商场、公园、交通干道、居民区等不仅是城市的象征,更是休闲、交往、散步、修身的场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功能不再受功能和目的的制约,变得更加多样化,民主和开放的空间更加一体化。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中,为了更好地指导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把对场所的文化、健康等需求加入其中。但是,在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场所,同时,设计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应急管理防控的效率。

(二)定位与防控体系的一体化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仍然比较严峻。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公共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不健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不健全等[2]。加强公共空间设计和应急管理防控,首先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防控机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坚持以人为本,稳定社会公共空间秩序,促进城市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减少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后要完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应急管理的防控体系,使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3]。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应急管理防控的

外在(交通)联控

(一)城市公共空间交通设计规划

春运期间,全国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要建立网络信息中心并向社会开放。加强城市公共空间信息分享,有效开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和联防联控,有利于防止疫情的地域性传播。要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防控体系的应对水平,重新思考并完善现有的公共空间设计系统,包括交通枢纽、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空间。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空间安全、应急管理防控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城市交通体系既要保证有效运输,又要降低扩散风险。城市需要及时调整思路,采取非常规的交通管控对策,在城市交通组织和管控方面,需要调整思路,从全局考虑,系统推进城市公共空间交通设计规划,统筹应对新变化和新需求。

(二)应急管理交通联控机制

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专业角度来看,在应急管理防治阶段,全面开展社会动员在操作层面有交叉感染的风险。这给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无法生活在没有疾病的城市。结合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特点,从“防控”的概念入手,要综合公共空间交通的发展现状,规划城市交通公共空间与应急管理联控城市交通网,建设应急联控的交通管理防控机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要充分与市民沟通,培养市民对公共空间的公共意识,确保人们能够共享居住社区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出行目的、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空间分布等出行特征的突变,给城市公共空间安全和居民交通出行带来了严峻考验,防控成为交通需求的重要保障因素。在防疫方面,必须做好交通工具和交通场所的防控,对公共交通客流进行提前预判、实时监控,降低扩散风险,建立防范与应急管理交通联控机制。

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应急管理防控的健康规划

(一)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健康防控指南

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重新思考健康城市的发展之路。要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建设促进体育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高品质公共空间,进而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在规划过程中,以社区公共空间为最小单元进行规划与设计优化,建设促进健康生活的公共空间,增加公共空间监测与应急用途的基础设施,完善长期稳定的居民健康指标检测装置与传感器矩阵,以收集相关公共空间场所的健康数据,建立城市健康数据平台。要规划健康城市,发挥公共空间应急管理防控系统的作用,依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促进防控信息共享,基于城市公共空间全面、系统、有效地做好健康防控。

(二)提升应急管理防控的健康规划标准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是城市健康发展的诉求。防控是城市设计规划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住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众多问题陆续出現,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规划正是确保城市公共健康、减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思考城市公共空间防控系统对于公共健康的潜在作用,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层面上考虑,降低居民健康风险,把健康发展思路纳入城市公共空间日常的设计、规划和实施中。

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应急管理防控的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规划理念。城市设计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人的理念。城市规划坚持以保卫生命与财产安全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维护城市设计规划的安全性、规范性和人本性,保障城市规划方案能够在城市设计规划中真正落实。城市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兼顾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城市特色的彰显,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情化”设计便是对于人这一社会生活主体精神需求层面的思考[4]。只有在公共空间环境中注入人本精神,才能让设计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让设计的本真意图在城市公共空间焕发出勃勃生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一个城市的灵魂,同时也激发着一个城市的活力,促进了城市的持久发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包含了人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体现在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设计防控同向关联,坚持以人为本

践行新城市发展理念,强化源头治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积极推动地方城市落实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关键。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需要。空间是服务于人的,防控是限制于人的,人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着公共城市空间的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我们决不能忽视人才是城市的主体,只有人的活动和行为才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在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的理解上要坚持以人为本[5]。一切设计都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乃至整个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城市整体结构方面做好战略性的公共空间设计,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规划和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人们体贴关怀,使人们共享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规划中,以人为本是本质的要求,是设计的本源初衷,是设计的最终目标。公共空间设计在考虑到应急管理防控的同时,更需要长效政策与公共空间设计相关措施的配合,形成可行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急管理防控机制[6]。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角度,还是从应急管理防控的角度,城市的公共空间都是最重要的。要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建立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防控机制,提升城市突发应急管理防控能力。应急管理防控与公共空间设计是具有必然联系的,针对我国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应结合自身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建设的特点,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和应急管理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建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急管理防控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包晓.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探析[J].学习论坛,2005(5):41-42.

[2]杨光.应急事件预案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3]霍春晓.城市公共空间的灾难应对设施系统设计研究[J].西江月,2013(3):120.

[4]尹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分析[J].南方农机,2019(4):238-239.

[5]王丽萍.浅析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601.

[6]彭智谋.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尺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學,2007.

[7]秦训华.城市社区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预警平台构建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作者单位:

武汉文理学院

作者:肖金程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篇3:

文化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探讨

一、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性设计的缺失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与城市融合存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中包含了诸多发展的文化内涵。

而在现实设计中,不少城市注重城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文化性的设计;注重建设的规模,而忽视城市特色的体现,大规模而缺乏文化的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街道层出不穷。如不少城市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提高。这一现象是对文化的无知和漠视的表现,单纯注重表面化的建设,而不能够从城市长期的形象与发展角度提升城市文化与形象,表现出城市公共空间普遍缺乏文化性。

(二)公共空间文化要素挖掘不足、表达手法尚在探索阶段

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性设计的缺失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对城市文化的挖掘表现为表面化,不够深刻;另一方面表现为不真实性,或者雷同,不能体现城市特色文化。在表达手法上,不能够从地域特征文化出发,提升城市形象,多不成熟,模仿和趋于表面化,不能够给游人提供聯想和发挥的空间。因此城市设计中,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应纳入地域文化理念,创造特色城市公共空间[1]。

(三)限制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的因素

1.注重经济的发展,漠视文化性城市公共空间形象的提升

这一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表现尤为突出,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对城市文化不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目前不少城市已经意识到城市特色的重要性,纷纷提出文化立市的口号,创造城市特色景观,如各大古城纷纷突出其历史景观建设。

2.文化的全球性与民族性的碰撞

在当前全球化的时期,文化面临着全球化与趋同化的危险。城市设计的一些专家注意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旦在城市设计的理念上完全趋同,城市就失去了自我的独特性与吸引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将文化的全球性与民族性的意义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因此在规划中,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将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全球性进行完美的结合。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公共空间设计的几个层次

城市公共空间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公众性,城市公共空间由于其开放性,是市民户外活动与交往的主要场所,供所有人群使用,因此公众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城市形象的窗口,游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市的街道、广场,因此其是外来人员对城市主要印象的来源,是城市形象的窗口。

第三,城市历史的见证,城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原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城市的历史或有意或无意地在城市公共空间留下痕迹,因此其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

第四,城市文化的传播媒介,城市公共空间由于其开放性,为市民提供活动的空间,成为市民喜欢的休闲地方。在此城市文化可以被广泛地传播,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如西安大雁塔广场的“八大怪”雕像,形象地传播了在特殊地理和环境下形成的陕西民风民俗。

另外,根据杨·盖尔先生的《交往与空间》[2],户外活动分为在各种条件下可发生的必要活动、只有在适宜条件下才会发生的自发性活动以及有赖于他人参与的社会性活动。在本论文公共空间的活动主要指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创造适宜的空间才会发生自发性的活动,如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晒太阳等。进一步创造可以交流的空间如设置半私密性空间等,就有了进一部交流的可能,而更进一步地增加文化要素,烘托文化氛围,就成为了文化传播的空间。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活动空间;第二层次为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第三层次为活动、交流及文化传播的空间。当然这其中并没有严格的分界,只是为了说明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层次有所差别。最高层次的城市空间就是除了供市民日常的活动与交流需要外,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城市文化传播和发扬的媒介,是城市文化延续的表现区。

三、文化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造的影响与意义

(一)提升城市发展的内涵

现代城市的发展包含了诸多的文化综合意义,每个城市都特定地蕴含了其内在的文化身份,这包括悠久的历史文脉,也需要面对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特征。因此,城市发展是在古今的文化脉络中,逐渐形成城市发展的特征,并形成城市自身的内涵。如果忽视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文化内涵问题,势必让城市变成人与城脱离的现象。面的地域化的风土人情及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是城市发展内在的精神要素。因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城市发展中必然存在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对文化设计性的关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留存城市的精神记忆

城市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既形成了物质实践的积累,又凝聚了一种内在的文化经验。但是这种内在文化经验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急剧变化中,文化要素常常被搁置在边缘,而是单独追求受西方影响的现代主义城市化的设计,从而造成城市的千篇一律。这种方案忽视了人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也从本质上忽视了文化经验的内在积淀。爱默生认为:“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但是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却忽视了城市曾经的记忆。

城市发展的特征与特定地域条件下的历史经验、文化记忆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如果在城市发展的公共空间中,在城市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探讨时,我们忽略了保护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延续性,那么城市的发展与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文化作为城市旅游的内在积淀

在城市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城市旅游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城市现代性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文化在城市旅游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内在的隐含在城市的发展方式中。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人在物质生活与理性实践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精神与文化对生活实践的作用,也就是说,理性生活原则的同时,人们还无可避免地关注着快乐的原则。因此,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现代人关注的对象。那么,在城市旅游与消费中,现代人对城市旅游的向往,实际上象征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向往,也就是说,人们旅游的对象,与其说是城市旅游,不如说是在消费这个或者那个城市的文化特质。他们面对的是城市的文化品质与历史意义,而不是去消费一座毫无历史文脉记忆的冷冰冰的现代空壳。

因此,文化对城市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空间设计的探讨离不开文化所起的内在作用。

(四)以文化作为内在动力的城市发展

以往我们常把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或者仅仅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来对待。但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变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某种动力,或者说文化对城市发展所包含的政治、经济与城市本身的发展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原来798是一个老厂区,经过现代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今天的798已经变成了一个世界知名的艺术与旅游区。为什么798——一个陈旧的厂房空间变成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城市公共空间。文化作为生产力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变革作用。各种文化媒介与艺术的载体、行动者作为文化符号,内在地促使了这个城市空间的蜕变与重生。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表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注意到文化和城市设计之间的融合关系,进而在更深层次的文化、民族背景中探讨我国城市设计的问题。同时,在探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和文化的关系中,应认识到地域性的文化要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造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文化性的设计对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重要作用,它是创造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留存、发展城市记忆、文化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王爱清,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设计。

林楠,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城市雕塑设计。

作者:王爱清 林楠

上一篇:链家租房合同下一篇:商铺出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