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部分语文教师喜欢将大量时间花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文章从教师要注重朗读、通过“读”感染学生,学生要认真朗读、通过“读”加深理解等方面,对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篇1:

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起始点。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自主学习,所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应以学生具体状况为依据,进行朗读训练教学。本文分析了朗读训练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小学四年级 语文教学 应用价值

前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重点培养其理解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朗读能力。当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时,朗读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朗读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分析,而朗读效果成为阅读分析能力的一项决定性因素。

一、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其一,通过朗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能力,并且对于小学阅读教学而言,增强学生语言能力是一项重要目标。因为汉语博大精深,其构造非常复杂,无论是拼音还是词汇都独树一帜,所以从小学生角度来讲,难以把控这部分因素,那么学生应该注重日常实践,以此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朗读训练中对学生造成较大影响,刺激其感官,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的记忆深度,进一步增强学生语言能力。

其二,在课文学习方面,朗读训练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小学生年龄尚小、比较贪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集中注意力,然而利用朗读这一方式则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在朗读过程中,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文章的记忆深度。由此可见,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通过朗读训练,既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控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并准确把控文章层次与主线。

二、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注重朗读的层次性

1. 词语理解

在教學过程中,通过利用换词这一方式,品味相关词语。选取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要求学生动脑,替换成意思大致相同的词语,并选择出最佳词语。以《颐和园》为例,文中写道:“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针对该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能否将“滑”替换为“游”?然后对比两个词语,在此过程中体会到:采取动态描写的方式能够表现出湖水之静,利用“滑”充满趣味性,可以衬托出前一句,动静结合,方可凸显湖水之静。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的后续朗读,能够打下良好基础。

2. 句子赏析

利用句子通常可以传达出较为具象且独立的情感。深入课文之中,掌握其精髓,同时欣赏与分析描写优美的句子,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使其感悟作者情感。

3. 段落体验

其一,分角色朗读。在对话课文中,此种朗读方式应用率较高,而且不可或缺。首先教师为学生指明文中角色,然后选择合适的学生,这一方式得到他们的认可与喜爱。其二,表演朗读。以分角色朗读为前提,要求学生结合独立编出的动作,采取演读方式将文章变为课本剧,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进行表演,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并且培养其表演才能。

4. 领悟全文

在诵读过程中,向他人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此方可提高文章价值。以《桂林山水》为例,在学生诵读环节,当读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化身为作者,创设乘木船游于漓江之上,观赏山水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通过开展此种朗读训练,学生可以加强对朗读的应用,将其视为一种传达自己内心感受到手段。长此以往,无论是在朗读环节还是写作环节,均有利于学生真情流露。

(二)注重文章核心

其一,深入课文之中,获取其情感点,并掌控课文朗读基调。以《猫》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提问,即在你们的印象中猫是什么样子?教师话音未落,有的学生回答“可爱”,也有的学生回答“淘气”,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从中了解作者描写的猫是什么样子,即“性情古怪、淘气可爱”,由此可见老舍先生非常猫这种动物。此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重新朗读课文,如此方可使其准确掌控课文基调。

其二,深入课文之中,发现形象点,并帮助学生分析。以“……雨来没理他 ,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为例,其中有较多动作描写,比如没理他等,十分形象地传达出主人公勇敢、聪慧、机智的特征。由于雨来年龄尚小,当敌人拔出刺刀时,以为他会拼命往后院跑,但是雨来的目的是引开敌人,为交通员打掩护。如果学生可以准确掌握各个重点词语,那么在朗读训练中方可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展现出雨来的形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取得良好朗读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朗读训练,但是因为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朗读教学难以深入,因此需要加强技巧练习,结合实际生活提供情感指引,逐步提高,日益丰富朗读教学经验,久而久之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

参考文献

[1] 韦月华.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13):25-31.

[2] 程岩岩.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新课程(中), 2018(11):17-22.

作者:单飞

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摘 要:部分语文教师喜欢将大量时间花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文章从教师要注重朗读、通过“读”感染学生,学生要认真朗读、通过“读”加深理解等方面,对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不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对阅读教学来说是一大损失。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对文章的内容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提高自身思想情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在美。

一、教师要注重朗读,通过“读”感染学生

朗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是教师的朗读,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朗读。对于教师而言,朗读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上课之前,要进行仔细的备课,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时代背景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意义,然后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将文章的内涵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李广射虎》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进行一段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李广的勇猛。同时,教师也可以搜集李广的事迹,给学生讲述飞将军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对李广事迹的了解,对李广这个人物产生崇拜之情。如朗读“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这一段时,教师需要表达出李广的警惕和当时环境的阴森诡异,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李广的英勇无畏。教师在朗读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语气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所读的内容加深理解,对朗读产生兴趣。

二、学生要认真朗读,通过“读”加深理解

1.注重朗读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青少年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很容易形成,同时也很容易丧失。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學生一味地采取同一种形式进行枯燥的朗读,而要不停地变换朗读的形式。不同形式的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情节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变换朗读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例如,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变换朗读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讲述性朗读体会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对这篇文章产生阅读兴趣;之后可以开展描述性朗读,让学生通过描述性朗读来对变色龙的外貌进行详细的阐释,在内心浮现出一个变色龙的形象。灵活变换朗读的形式,能让学生对朗读充满兴趣,真正爱上朗读,学会朗读。

2.扮演不同角色,加深文章理解

之所以要进行朗读教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仅仅通过默读很难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因为学生默读的时候阅读速度很快,容易忽视文章的一些内容,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将文章的一字一句都读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产生整体性的认识。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会角色的内心活动,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例如,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班级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一位学生扮演韩勃,一位学生扮演蔺相如,一位学生扮演廉颇。要通过对不同的角色进行演绎,体会韩勃的不平、蔺相如的大度和智慧、廉颇的幡然醒悟。之后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变换扮演的角色,如先前扮演蔺相如现在则扮演廉颇,学会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来思考对方的行为,从而对文章的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

3.注意体会感情,以感情促朗读

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懂得注入自己的感情,读起来语调平平、乏味不堪。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一定要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使学生的朗读富有感情,富有生命力。想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感情,教师就要在学生朗读之前对文章的故事背景进行大致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对背景的理解,继而对文章的情感加深了解。教师也可以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对作者生平的了解,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想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感情,教师还可以进行必要的示范性朗读。在示范性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感情充沛,有时甚至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感情在文章中的流露,体会文章的力量。

综上所述,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朗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对朗读的文章进行选择,尽量选择一些具有故事性的、感情充沛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陆雯逸.语文阅读教学之“读”[J].基础教育研究,2016(06).

[2]刘敏.诵读·领悟·积累——语文阅读课堂的三步螺旋教学模式[J].语文天地,2013(09).

[3]李海炎.语文阅读课应“读”领风骚[J].语文教学通讯,2013(08).

作者:钱海霞

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浅谈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对读的能力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的读不是默读而是朗读。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读得很少,学生齐读一遍或者找一两位学生读一遍就算了事。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占大部分时间,学生读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一、语文课上朗读少的原因

针对语文课上朗读少这一怪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教师认为朗读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急于赶教学进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朗读浪费时间,害怕赶不上或延长教学进度影响复习,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第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学校和家长单方面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以及教师晋级评职称与学生成绩挂钩的压力,教师把视线集中到了与学生成绩密切相关的考试上,然而书面的考试并没有对朗读做出考核评价,当然朗读也不会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受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教师自然不会重视朗读。

第三,许多教师认为朗读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不作要求,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应以默读为主。

二、朗读在教学的作用

针对以上几点,笔者有不同的想法。笔者认为朗读在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朗读并不会拖延教学进度,相反会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尤其是小学生会遇到许多生字词。因为教材编者选编课文时设置了一定的识字任务,因此生字词会给课文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再加上学生对词语搭配,句子停顿不熟悉,阅读起课文来会磕磕绊绊,这时学生的思维也是不连续的。学生初读课文时把精力放在了读通课文上,而不是理解课文,更不要说做到课表中要求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认识并理解了生字词的意思,做到了随文识字。并且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清了词语搭配、句内停顿及句间停顿,读顺了课文,学生的思想也就顺了。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会拉近与文本及作者的距离。一篇文学作品,如果我们只是看,只能了解基本意思,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氛围、语势情态是很难感受到的。如果把它读出来,用声音还原沉默文本的语气语调,借助声音传达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思想及感情。在朗读中将文本及作者的感情宣泄出来。在朗读中,学生就会拉近了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用心灵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同时也训练了我们的想像能力。即使心有疑惑,在教师点拨和和同学讨论,思维激荡中理解了课文。相比教师的大量讲解,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那气势恢宏的钱塘江大潮,潮水的奔腾壮阔,潮声的巨大震撼,只能朗读出来才能感受得到。

2.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以课文解析为主,忽视了学生朗读。结果造成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往往出现学生不知所措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没有反复朗读的情况下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教师没有给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课文的时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教师的发问,学生慌了神不知如何作答,这时再去翻看课文,势必会拖延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这时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很少的时间作答,或者转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者干脆让学生坐下,教师一人解析。这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默读只是用眼把所有的内容传送到大脑,这只是一遍的信息流程。而朗读首先由眼把信息传入大脑,大脑再把信息传到语言中枢用嘴把声音读出来,然后声音又通过颅腔再传入大脑,有三个信息流程。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悟和理解,学生的思想被激活了,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文章时,学生就会有所准备,敢于发言,将朗读中所悟表达出来,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互相讨论,争相发言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这比教师的生塞硬填效果要好得多。

3.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增强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语感太差,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如只注意对而调读不准。学生读起文章来,不流畅,没节奏,更不用说抑扬顿挫了。我曾在我们班做过实验,找出平常用的一些字,让学生注音标调,并当场朗读出来,结果令我吃惊,一共二十个字,注音、标调、发音都准确的全班几十个学生只有四、五个学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一、二声调读的不准确,甚至分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朗读太少。只有经常朗读,逐步缩小之间的差距,才能弥补以上的不足,提高学生们的语感能力。

由于学生在达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时,不自觉地对文章的词语组合、句内停顿、句间停顿、句子的语气语调进行了揣摩判断,这样反复练习后,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和格调很熟悉,在阅读时形成了较强的语感,更好地体会出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情感,提高阅读水平。并学会模仿与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朗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和性情,净化心灵

由于汉语言本身具有平仄、扬抑的音乐特征,特别是韵律感较强的诗歌,在大声朗读中把沉默文字变得鲜活律动起来,从琅琅书声中体会到文字的音乐美,使人感到心情愉悦,在琅琅书声中与作者的思想及情感碰撞,产生美的感受,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

朗读的益处很多,在此笔者仅列出以上几点。朗读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也适合高年级学生。让朗读促进教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朗读这美好的语言和它产生的美好作品。请各位语文老师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快乐和收获知识吧。

作者:丁赛

上一篇:农场上半年工作总结范例下一篇:渠道经营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