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指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1]。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篇1:

当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之蠡测与实务

〔摘 要〕在综述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上,阐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建立以及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为。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等教育;大学生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1.031

The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of Problem on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Sun Haiying1 Wang Jieying2 Chen Yan3

(1.Library,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2.Libra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China;

3.Public Health Colleg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China)

〔Abstract〕Based on summing up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ntens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and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university education;university students

众所周知,计算机和网络承载的是信息。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期间先行者们一直在倡导并实践着能提升个人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信息素养教育。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本文拟从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及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出台等问题作以阐述。

1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重要人才战略1.1 美国一直伴随信息时代的脚步,提出并实践着信息素养教育当信息(information)成为一种理论的时候,信息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仙农就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当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成为一种产业的时候,人们已经理智地认可了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维纳的论断:“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从而使信息和物质、能源一起成为人类生存的三大支柱。基于这种认知,正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早在1974年率先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定义为“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能力”。并提出:“要在以后的10年中,在全美范围达到普及信息能力的目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教育越来越引起美国各界,特别是图书馆界的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全美大力倡导信息素养教育。在信息素养的研究和信息素养教育中,美国图书馆协会、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始终发挥着先导作用,站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沿,推动美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成立许多组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如198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成立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1990年成立的国家信息素养论坛,美国高等教育协会成立的信息素养教育行动委员会等。

1990年,美国中部大学与中学教育协会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结果评估大纲》;1992年C·Doyle运用德尔菲法调查论述信息素养与国家教育目标的关系。1994年,美国又对全国3236所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了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结合信息素养的程度。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和科技协会发布《学生学习信息素养标准》,按基本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和社会责任三方面制定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学生学习9项标准。2000年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批准并颁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得到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和独立学院理事会的认可,成为全美国高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和评价的指导指标体系,标志美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到成熟阶段。

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在美国也不断发展、完善,其中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把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这个定义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1.2 我国紧跟信息时代步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传播,世界各国在推广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知识的同时,相继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比较研究和实践成果愈加丰富,大中小学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断推广,网络技术和知识迅速普及。到90年代末,便有了“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成果《信息素养论》一书的问世,与课程学、考试学等成为教育学科的一个新分支。图书馆界、高校图书馆人借鉴欧美研究成果研讨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养教育的结合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以后,我国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才真正得到更多人关注:2006年发表的论文是2005年的6倍,2006-2008年发表的论文是前6年的2.3倍。目前,我国虽然尚无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国家标准,但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于2009年提出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也于同年承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公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项目,着手建立相应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信息素养的定义尚无定论,大多定义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笔者认为定义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素养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心理品质、能力和人格修养。而信息素养则是人的心理品质、能力和人格修养在信息行为中的表现。本文所提到的信息行为是指个体判断、获取、评价、利用和创新信息等行为。

2010年11月第30卷第11期当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之蠡测与实务Nov.,2010Vol.30 No.11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的内涵看,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大学生个体在信息行为中良好的心理品质,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以及用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行为的人格修养。具体阐述如下:

2.1 信息行为中良好的心里品质

信息行为中,良好的心里品质是在后天教育与信息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如在信息行为中表现大学生敏锐的思维、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力品质;热爱自己的学科专业、未来的事业,从而成为信息行为以至获取成就动力的情感品质;信息行为中的坚持性、实现目标坚定性以及对未来冲击和诱惑的自制性所展现的意志品质;对信息的浓厚兴趣、与专业理想志向相联的志趣等兴趣品质;与人生观、价值观密切联系的性格品质,都是构成大学生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品质。都是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必须着力解决的。

2.2 信息行为中展现的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全民教育,因此素养教育在综合能力方面也有不同标准和要求。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不同于中小学生也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这里所说的知识和技术基础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基础之上的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当然这里所指的综合能力也不是一般的能力,而是以利用和创新为目的的综合能力。

(1)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运用计算机和其他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具有编程等实践技能。

(2)敏锐的观察判断信息能力。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应当把兴趣和关注点放在与学科专业相关的信息上,判断取舍。

(3)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各种方法在各种物质介质为载体(电影、电视、网络、电脑、图书等)的信息中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4)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鉴别、分析、概括、分类、储存以备利用的能力。

(5)独立或参与研究信息的能力。这是大学生必备的信息能力之一,尤其在高年级是应着力加强的方面,在掌握本学科知识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接触前沿信息。

(6)利用和创新能力。利用和创新信息是大学生信息行为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成果的体现。既要具有利用获取的信息组织再生信息的能力,更要具有创造、创新信息的能力。

(7)实现信息最大效率和效益的能力。信息的时效性、价值决定了信息行为必须要有效率和效益,只有及时、准确的在无限信息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实现信息行为最大效率和效益。

(8)对信息的自控能力。信息实践过程是个体行为,因此能否自我控制就成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生存能力的关键。在良莠共生,清浊混杂的无限信息中只有保持清醒头脑、辨明是非、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2.3 信息行为中用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行为的人格修养信息行为是由人的思想支配的,对信息的鉴别、判断取舍必须有一定的准则,这一准则就是信息伦理道德规范。这是建立在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基础上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是信息行为中的人格修养。只有在信息行为中遵守各类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法令、法规和条例,增强法制观念,遵循信息伦理道德规范,才能增强信息活动过程的自控能力,提高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判断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利用和创新信息的最佳效果。

3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几个问题

3.1 加快《国家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出台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虽历经十余年,而且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与论述占的比重最大,但仍没有质的突破;虽然也有北京高校图工委出台的《国家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但还没有推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充分重视,以上问题仅在学术界、图书馆界热议是不够的,特别需要取得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各高校的广泛关注,需要高校教师及图书馆人的广泛参与,需要大学生的密切配合。国家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出台和贯彻实行至少需如下环节。

(1)学者、专家、专业学会通力合作,加快标准的制订,推动《国家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出台。由国家高教学会,图书馆学会(或高教图工委)组织专家学者,在借鉴外国经验与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国家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在高校广泛征求意见,在取得试点经验基础上,提请国家教育部和文化部审议。

(2)政府主管部门发布政令。我国国情和管理体制与外国有所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应从21世纪人才战略的高度,从国家民族复兴,走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长远目标出发,通过政令予以部署和推动,这需要一个过程,但不是理想化,而是一种现实的、切实的、绝不可少的步骤。

(3)各高校具体贯彻与实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承担者——高校是大学生素养评价标准的具体贯彻实施者,不仅对教育对象,而且对教育者——教师、图书馆、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的施教情况,具有规划部署、检查、监督的责任。并应根据大学生的学科、学历、年级特点、制定实施条例、细则和规范。

3.2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应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1)要明确教育者的责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育者要率先学习《信息素养论》等论著与相关知识,以真正承担起施教者的责任。特别是广大图书馆员面对大学生个体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还应学好信息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2)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个体的情况,有的放矢地确定可操作的具体的量化标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学科(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因此,标准的制定中,除各类大学生统一的标准外,还应针对上述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信息素养标准。各类标准确定后,应将各项标准根据确定的权重加以量化,设计相应的考核评价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

3.3 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为

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学界和图书馆人首先提出的,一方面是借鉴了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界敏锐视觉和前瞻性观念。在行动上走在前列。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图书馆学会向有关方面呼吁,协调推动外,更需要图书馆人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自觉地走在前面。

(1)图书馆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具体化,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图书馆员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在面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中总结经验,探索有效途径,推动素养教育的实施。

(2)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除文献检索课老师,专题讲座主讲者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外,广大图书馆员都是直接面对大学生个体的教育。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应有计划地安排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比如获取信息中不良行为的矫正、阅读心理的调适;邀请专家就学术论著作专题报告,介绍学科领域发展动态,学科前沿知识;大学生科研课题的选择,科研成果的筛选与借鉴等。广大馆员应以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在为大学生服务中履行信息素养教育职能。发挥信息导航、信息咨询服务、管理育人的作用。应当特别强调发挥学科馆员、咨询馆员的作用。学科馆员应充分发挥本学科领域专家的作用,主动参与本学科师生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出贡献,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咨询馆员是直接面对大学生个体,解决大学生信息行为中各种疑难问题的导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信息优势设置全天候在线服务,电话服务,服务热线等随时解答大学生们的问题,提供解决信息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图书馆内直接面对大学生服务的咨询馆员更应用自己楷模、表率作用影响学生,耐心、和蔼、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的难题,必要时可引领、导读或上门服务,真正成为大学生信息行为中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王旭.浅析美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信息系统工程,2009,(10):121-122,120.

[2]蒋葵.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2-85.

[3]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孙海英 王杰英 陈 焱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篇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摘 要: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数据信息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学生的价值取向、知识的发现都离不开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当前信息素养教育备受图书馆界关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就此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信息素養教育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大数据;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

1 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1 直面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社会各个领域。各类信息通过大众媒介的过滤、加工、放大而不断融合,共享给受众。全球信息以开放性、全面性、即时性等特征日益增长。信息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因而信息的选择、获取、整合以及应用信息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为社会输送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大学生。

1.2 学生自我发展的基本要求

信息时代,丰富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获取知识的便利性。但是同时也出现冗余信息、虚假信息、盗版信息和污秽信息。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有多少信息是应该了解的,有多少大学生能调动技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聚合?大学生应具备信息素养,凭借自己的阅读能力、搜索能力等学习技能对信息进行研判、分类和处理,最大限度地收获信息并从中受益,信息的获取与自身的信息素养有很大关系。素养是一个人的修养,它不仅包括知识、技术和能力,也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和身心素养等内容。“信息素养”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首先提出的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准确表述,定义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懂得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捕捉、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该注重加强信息素养的提升,实现自我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终身发展和数据时代的要求。

1.3 图书馆工作中迫切需要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从提出到实践经历了漫长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早提出信息素养概念,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本国教育机构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图书协会将信息素养概念义定为较高的素养,并明晰了信息素养的含义,阐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各国教育机构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素养教育在许多国家逐渐发展起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了由多国信息素质专家参加的信息素养研讨会,这次会议上发表了“走向信息素养社会”的布拉格宣言,此宣言明确了信息素养能力对于个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推行和实施信息素养教育,鼓励各国信息素养实践,出台了信息素养的项目,制定了相关的信息素养标准和行动指南,力推信息素养教育的国际化。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界关切的焦点和研究热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图书馆已达成共识。在2019年召开的“信息素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会议中,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面向全体图书馆界提出了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由此看出,信息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开展知识交流融合成一体,并深入学生各种实践活动中,使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是图书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推送,借助于微信平台和网站营造浓厚的信息素养教育氛围。然而由于师资和馆内实践条件等因素影响,有一些馆员与学生没有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促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落地生根,指导学生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1],将信息素养教育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是图书馆服务的永恒主题。

2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缺乏系统性,与各院系合作不多,协调不畅。图书馆内没有素养教育的指导文件,没有一套制度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监督系统。同时,图书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意识及其数据资源开发、创新、分析的重要性研究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大数据资源的价值,导致很多资源处在闲置浪费状态。

2.2 馆员缺乏服务创新理念

大数据的出现,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理念受到冲击,数字图书馆所呈现的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内容数字化、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项目的知识信息化等新特点,要求馆员充分认识大数据含义,树立数据思维,将大数据核心理念融入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当中。然而,从当前馆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看,还存在信息意识薄弱、信息知识不足等问题[2],主要表现在固守陈旧服务模式,思维路径缺乏技术开发、知识管理等创新理念。创新理念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大数据背景下,陈旧、落后、传统的服务理念有碍于图书馆员准确地把握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目的和任务,有碍于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育内容,有碍于馆员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服务工作。所以,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应转变服务观念,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深化服务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2.3 学生的信息攫取能力有待提高

互联网让学生随时随地享受资源网络学习带来的便利,同时对学生网络信息索取中的很多学习环节提出了挑战,学生学习过程包含了需求识别、信息搜寻、待选信息的最后筛选等,大数据所产生的海量信息也给学生带来了信息过载问题。复杂的信息环境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才能得以生存[3]。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取决于学生的教育程度,目前很多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水平较低,从选择性的信息检索过程来看,部分学生不能熟练地操作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面对海量信息,有些学生知识面较窄,缺少检索技巧,没有合理的搜索策略,缺乏信息的组织能力和利用能力,不能完全熟练地操作信息技术,从而在大量的信息库中不能有效地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能,是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3 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3.1 丰富的馆藏文献

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传统的纸质中外图书、期刊报纸以及政府出版物、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特种文献,除了传统印刷文献资源外,图书馆还包括联机检索数据库和互联网信息资源等虚拟馆藏资源[4]。

3.2 先进的馆藏设备

图书馆不仅有各种传统的书库设备、阅览设备、复印设备、视听设备和培训室,还具有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信息基础设备,这些现代化的馆藏设备是图书馆管理和素养教育服务的基础。此外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在图书馆也得到深入地开发和广泛地应用,因此成为图书馆的技术优势[5]。很多图书馆顺应时代要求,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网络为中心,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加强图书馆互联网建设,不断扩充信息资源。互联网使得图书馆从相对单向、封闭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走向开放性、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大环境,实现了图书馆与学生双向互动,因此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地域限制,在网上学习更加便利。

3.3 信息技术日渐成熟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团队,他们不仅了解图书馆的性质、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还掌握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数据库、图书情报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具备较强的洞察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在第一时间多方联动协调,有的放矢开展各项服务,他们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引路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了适应新形势,高校图书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对任职馆员进行新技能培训,培养馆员的网络知识与网络技能,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网络素质,以满足图书馆不断发展的要求。

4 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4.1 提升信息素养教育资源配置的时效性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迅速增长、超载与多元化给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陈旧的信息不能满足信息飞速发展环境下学生的个性需求,提升信息素养教育资源配置的时效性,迅速挖掘,实时处理海量信息成为大数据时代赋予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信息的时效性是指海量的信息经过信息技术的加工、传输和使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信息处理速度影响信息在不同时间具有很大的性质差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配置是指新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实时发生变化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第一时间及时地捕捉信息并对其合理地分析和总结,发现学生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迅速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和指定方向,更快地满足学生的实时需求。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图书馆要适应大数据带来的环境变化,及时更新替换原有信息,实时引进更新信息、处理信息,确保图书馆信息的时效性,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

4.2 拓展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网络信息的高效传输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变革,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呈现新特点,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各自独立服务的个体,信息共享成为数字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在大数据时代,云端的使用使得丰富的信息不再受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在学校和家里获取各种所需数字信息,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图书馆虽有自己的服务系统,但是信息资源分布不均。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建新媒体联盟,实现长期共享资源已达成共识。作为高等学校的信息中心、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图书馆应该不失时机,借助各馆的信息资源,扩充自身文献量的手机存储,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和其他联盟密切联系、互相协助,以智慧校园联盟为依托,构建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推进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建设,构建校园新媒体矩阵,推进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4.3 构建个性需求的大数据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根据自己所需查找学习资料,根据自己的偏好浏览网站,自主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图书馆的机器日志数据记载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行为状况。图书馆应该建立个性化教育的大数据系统,依托信息技术,通过采集、存储、挖掘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个性爱好、学习需求、职业意向、心理动态和价值观等信息,加强对其思想行为的客观认识,及时调整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计划,对不同学科学生有针对性地配置或者调整相关信息资源,实现定向信息资源服务,使得信息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性、时效性发展。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精准性、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达到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

4.4 注重校园网络道德文化建设

数据时代,信息广泛渗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大数据信息传播所呈现的大容量、开放性、多功能、互动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征,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不同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行为,很多学生缺乏网络鉴别意识,在庞大的信息中不能选择有用的信息,有些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差[6]。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应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全面跟踪反映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学生上网的数据分析和馆内网络资源访问情况分析,搜索关键词,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氛围、行为风气和思想动态,如发现不良的网络舆情,及时扶正祛邪。针对网上不良言行,图书馆应该重引领、促参与,积极开展组织网络信息素养专题讲座,舉办辩论赛、征文比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营造教育氛围,突出思想与文化引领,通过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社会规范教育,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信息素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4.5 提高大学生知识检索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文献检索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真正系统地掌握信息检索技术、途径和方法,并具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7],文献信息检索课在培养学生如何利用文献,提高信息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信息素养不是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而是一种积累式的结果。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广泛,信息素养教育应广泛地在各门学科中开展,图书馆应根据教育发展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针对学生特点提供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相关资源和技能培养服务,这样既可利用信息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促进自学能力,同时又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检索、加工、筛选、获取、利用和交流的技能,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包括信息的需求、索取、评价以及利用,图书馆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学生的检索技能、学科学习策略、个人能力素养提升等三个方面展开。在文献检索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基于关键词的概念检索以及知识推理检索方法,掌握信息检索、加工、筛选、获取、利用的技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检索过程中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6 构建创新型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制度

意识先行,制度到位。工作制度是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与保障。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制度的构建要以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为依据,完善测评体系,构建组织管理制度。对信息素养教育管理模式、系统、平台、评价、创新等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信息素养教育顺利实施与发展,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质量[8]。比如图书馆通过评估制度,对息素养培养目标做出判断,这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还能加强馆员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

4.7 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

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其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由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呈现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内容的数字化、手段的网络化、方式的个性化等特点,引发了图书馆服务重心的转移,图书馆由简单传统服务转变为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以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图书馆,对馆员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作为新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反应能力、信息导航与信息加工能力。馆员应不断地用知识武装头脑,加强自身的素养建设,提高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能力与信息检索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爽.论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王秀兰,谢辉,梁建荣,等.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34):13-16+24.

〔3〕牛晓艳.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化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260-261.

〔4〕蔚晓慧.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职能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9(23):67-69.

〔5〕王静.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4):70-74.

〔6〕任海涛,魏巍,等.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7〕陈桂华.高校图书馆提高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创新实践——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3):232-233.

〔8〕董春輝.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路径——大理市探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之路[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10):82-85.

作者:段伟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篇3: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导读研究

摘要:图书馆作为集中各种文献和图书资源的重要载体,应在教育领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帮助,以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此,本文阐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内涵,并结合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现状,提出高校图书馆围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開展导读工作的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不断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而作为知识和信息数据结合体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导读工作的作用,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形成合力,以提升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图书馆和信息素养教育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所提出,主要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来。信息素养具体是指人们处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完成对海量数据的辨别和合理应用。而信息素养教育则是依据这一目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完成对各项信息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高校重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为学生更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职业的良好的发展提供助力。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集中海量教学资源和数据的场所,具有特殊的信息素养教育优势,不但可为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能够针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发展现状,制定出教学计划,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是指充分应用自身所具备的海量资源,依据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现状和阅读的需求,在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下,为学生推送不同门类的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水平。这种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种全新工作手段,具有加强的服务型特征,其实质就是向针对人群揭示更多文献的内容,以完成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在学生出现阅读的需求时,图书馆导读工作人员就可主动向其推荐最新的研究结果和文献,为读者更好的完成阅读选择提供多元化的帮助。这种导读行为一方面可增强图书馆藏书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还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学生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提供辅助。

二、高校图书馆围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导读工作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导读工作,完善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

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形成信息素养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信息意识和创新点生长的关键要素。所以,作为信息化环境下生存发展的青年学生,应结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缺陷,针对性的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学习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以深层次的了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状况。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作为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公共场所,是文献和信息的集合中心,大学生可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图书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在此过程中,由于高校学生缺少对专业以外知识的深入了解,在挑选阅读资料时可能会出现不精准的问题,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导读工作就可发挥其作用,首先,可向高校学生推荐市面中流行的优秀书目,通过学生的趣味性阅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优秀图书作品,图书馆可联合高校,组织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可聘请图书作者进入校园,为学生开展导读讲解,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加深学生阅读的欲望,完成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二)重视对大学生信息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

在高校完成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技能的教育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并通过图书馆导读工作的辅助,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升学生信息整合辨别能力。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发挥其教育优势,利用校园网、文检课程、线上推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向学生介绍更多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分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描绘信息特征的关键词、主题、著作者法等。另一方面,在信息技能教育课程中,除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外,还可将新媒介引入到课堂实践中,如各类型搜索引擎的应用,免费文献检索,以及更快速获得文献全文内容等技能。还可利用线上网络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应用方式,可数据信息的整合方法。在此过程中图书馆要加强对最新信息资源发展成果的推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全新电子资源,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实现增强自身信息素养的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落实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符合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资源服务的根本保障,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彰显着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保障信息素养教学的时效性,完成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应发挥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作用,为学生推送更多文献信息资源,以增加学生信息整合和处理能力,将学生打造成为具备较强信息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佟岩,王姝,勾丹,张兵.基于文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9,33(04):37-39.

[2]喻梦倩,侯壮,高晓晶.理工科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教育模式探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大学生阅读素养”课程教学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03):83-86.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项目 2019年度课题: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跨学科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GH191075项目负责人:朱学梅。

作者简介:封彦婷(1974.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人,本科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

作者:封彦婷

上一篇: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