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2023-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有效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高校要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工作,充分掌握了解到市场信息化发展趋势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改进本校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方式和内容,构建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信息化实践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信息化综合素养。

一、信息化素养内涵研究

信息化素养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的,Paul Zurkowski对信息化素养给出的定义为“通过创新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及其主要信息源促使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而C.S.Doyle则是认为信息化素养是能够科学正确认知信息,并明确定位目标信息及其来源,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出信息检索方案,并在实践检索中获取到自身需求的有价值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帮助自身解决实际问题,并优化整合获取到的信息资源和自身知识体系,促进自身学习的全面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多信息研究内容还停留在表层。信息化素养是一种人们日常有关信息工作、查询使用文献或者信息的知识和能力。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我国高校信息化教育发展脚步开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实践教育中,为高校教育创新改革发展创造出了众多现实价值。现代高校要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信息知识基础,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识别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信息化素养是多种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信息化素养不仅涵盖了通过合理运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获取、识别、处理信息的能力[2],还包括了优化整合信息资源和自身知识体系,加强对获取知识的吸收评价,创造出符合自身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

二、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发展现状

在我国当前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虚假繁荣现象,虽然说信息化网络在整个社会得到了大力普及,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建立起了良好的网络规范使用基础,但是这些学生并没有掌握到科学正确的网络信息学习方法,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网络信息价值作用,帮助自身学习更好发展。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内容:(1)信息能力素养。信息能力素养实质是指大学生能够通过搜索关键词,高效准确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到自身需求网络信息的一种基恩能力。基于良好的信息能力素养辅助下,大学生能够科学识别网络目标信息,加强对不同网络信息的科学选择应用,从而实际提高解决水平。(2)信息知识素养。信息知识素养实质是指大学生的信息理论、基础文化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内容。在当前高校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信息理论,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信息化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高校缺乏对学生的信息化实践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活动中,导致一些学生难以充分掌握各项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信息理论和应用水平。

三、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完善信息化教育体系

高校要结合现代大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信息教育课程。如面向非信息专业学生有效设置《大学生信息技术》公关基础课程,明确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运用各项信息技术,打下良好的信息理论学习基础。教师在该项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采用混合式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不同时间阶段根据自身的不足和需求去强化训练信息处理、文字处理以及数据处理等不同能力。在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中,《大学生信息技术》课程高效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关键路径之一[3]。除此之外,高校还需将大学生信息知识与技能学习融入到学生专业体系中,信息化技术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强化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应用能力,促使每个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践行信息能力。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认真做好学情分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信息学习需求,从而充分保障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教学效果。

(二)开展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实践

在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工作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信息知识向信息能力的转化需要依靠实践去实现。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有效将信息化素养与专业素养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信息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进度。在信息素养培养课程开设中可以冲破专业与院系的界限,设定信息素养培养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要求所有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内必须完成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高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层次信息素养培育课程。如大学一年级开设信息素养公共必修课程,让学生尽快了解信息技术及其相关最基本知识;大学二年级开设信息检索、专业文献检索处理等课程;大学三年级开设多媒体综合应用、网站设计开发、信息思维活动等高级信息素养课程;大学四年级则针对过去三年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进行学术报告反馈。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竞赛活动中,为学生搭建起良好的展示自身才华和能力的专业舞台,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信息知识和技术实践应用在比赛活动中。根据比赛主题任务,学生会利用网络技术去查询大量自身需求的相关资料信息,并对资料信息展开深入分析整理,最终优化设计出最佳的实践方案,保障结果的高质量性。如以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专业为例,高校教师可以组织该专业学生参与到微信推广比赛活动中,帮助学生创建出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或者电脑设备,发散自身的创新思维展开微营销方案的优化设计,在微信二维码制作过程中融入不同形式推广活动内容,确保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潜在关注用户。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联合社会优秀电商企业共同开展信息化实践教育活动,强化电子商务课程专业学生实践实训学习,让学生深入到电子商务平台一线进行运营管理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运用各项电商运营管理知识和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三)强化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考核工作

高校教师除了要高度关注到大学生信息化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工作,还需加强对学生信息化培养教学的考核测评工作,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信息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学习的不足之处,优化改进实践教学措施,全面提高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水平。例如,针对大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培养过程的考核测评工作,教师要重点考察学生变简单复制黏贴与自身融合理解消化之后科学表达的核心能力[4],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课堂上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自身信息化素养培养学习考核评价中,这样有利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深入分析自身信息化学习现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具有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创新完善信息化教育内容和方式。高校要深入研究发展信息化教育,健全信息化实践教育体系,引进利用先进的信息理论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符合当前大学生信息化学习特点,充分保障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效果。

摘要: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现代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教育培养工作,其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快速适应市场企业工作节奏,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信息化素养与能力要求,同时也会影响到高校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安全稳定性。本文将针对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现状及培养

参考文献

[1] 尉艳丽.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6(5):54-56.

[2] 周银萍,王跟成,龚啸,何东琴,胡韵.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87-89.

[3] 仲小翠.论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J].科技视界,2018(8):121-123.

[4] 钱娜.“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中高职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36-38.

上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思考下一篇:暖通空调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