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信息素养包括基本学习技能、创新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正确信息采集、检索、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拥有的馆藏数据库资源,提高检索技能,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追踪专业领城的发展趋势,成为具有综合信息素质的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1:

论大学生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终身化学习的时代,是一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它们与传统之间产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为什么会对教育和学习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据有关调查分析:一个大学生刚刚迈出校门,其所学的知识有近50%即已过时。在这种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中,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现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研究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围绕如何培养信息素养展开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澳大利亚教育部在倡导信息教育的报告中就提出:“信息素养能使每个学生拥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们的生存技能。”目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力及其培养的问题相继被各国教育界当作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信息素养已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并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当今技术变化迅速、信息数量剧增的全球信息环境中,拥有信息素养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随着这种环境复杂性的不断增加,每个人在其学习、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从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和利用所需的信息来制定决策,克服行动的盲目性,虽然通过图书馆、公共信息机构、Internet等可以获得信息,但其数量不庞大,同时这些信息多数是未经过滤的,需要对它的可靠性、有效性、权威性及相关性进行评价;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多媒体还可以获得国际视听、文本等形式的信息,这对每个人评价和理解信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数量的爆炸增长向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求社会公民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实际上,在不具备有效利用信息所需一系列能力的情况下,信息数量的过分增长是不能为社会造就出更多有知识的公民,相反会导致信息社会“文盲”的增加和使人产生信息忧虑症。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力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二、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能力的概念

1.信息素养的概念

目前,虽然国内外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由美国图书馆协会所作出的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已被国内外的许多机构、组织和学术界所认同。它的定义是:“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寻找信息,并如何利用信息,以致其他人可以向他们学习,他们已经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在这个定义中,突出地强调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中以信息意识、信息检索、信息评价和信息运用等能力为核心。同时,该定义还正确地指出了信息素养与学会学习以及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2.信息素养能力的概念和信息素养标准

所谓信息素养能力,就是指具有信息素养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作为一个能力集合,它由多种能力综合而成,其中以具有了解信息需求的信息意识;知道如何寻找和检索信息源和信息的能力;具有评价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具有组织、分析、加工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具有交流信息的共享和合作能力等为核心。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信息素养能力和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订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该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更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开始对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力的标准等问题开展了针对我国国情的研究,并提出了我们自己的相应标准。国内外的教育实践证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不仅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南,也为评价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供了一个框架。

3.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自1912年至1996年,教育界先后发表了四个具有巨大影响的历史文献,它们是《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学无止境》《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5月,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提出了终身学习观,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存储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找获得知识的方法。”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纳伊曼认为,“‘学会学习’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儿能很快地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从上述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信息社会。人们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开始逐渐认识到终身学习与信息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人们现在已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21世纪,受教育者或学习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当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学信息,使自己增长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的人。从学会学习的角度来看,终身学习的本质核心是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概括地说,信息时代需要人们具有信息素养,信息时代需要人们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

4.信息素养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核心最终将体现为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人才的竞争。1998年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他还在许多场合下多次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知识创新将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信息素养将成为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人,将难以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立足,因此,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必须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能,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给人才不断创新提供机会。陈至立在谈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时指出:“为了适应学校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如果不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创新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创新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需求是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信息意识可以启动创造性思维,信息技能扩展了人才创新的途径,所以说信息素养是培育创新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层面。信息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具体地讲,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同时,创新思维是促进信息素养提高的不竭动力。

三、结束语

进入信息时代,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人,将难以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立足。提高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应用信息和创建、整合信息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信息素养教育必将成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高等教育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和立足点。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能,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给人才不断地创新提供机会。

作者:姚恒彪 潘 俊

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2:

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认知-情感理论和超Y理论,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入手,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双路径影响模型,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运用SPSS和AMOS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改善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发展现状,提高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显管理模式对信息素养和信息质量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有必要将硬性管理与柔性引导相结合,制定完善的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认知能力,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对发布传播信息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认知路径;情感路径

一、引言

高校新媒体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校媒体形式。高校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曾经的高校电视广播对高校报纸杂志而言是新媒体,如今的高校网络媒体,对曾经的高校电视广播而言,也是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当更新的技术被应用于媒体,曾今的高校新媒体也会被更新的高校媒体取代,成为今后的高校传统媒体。

如今的高校新媒体就是以网络信息技術为动力,以互联网、局域网等为信息传播渠道,以高校信息门户网站、高校在线即时通讯等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媒介,大学生的信息参与度突破传统校园媒体的时空限制,其信息素养成为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

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将信息受众的信息素养简单地定义为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养不仅包含对信息的利用能力,还包括在信息参与过程中的道德责任,大学生发布与传播的信息不仅会影响自身,更会影响他人。

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立足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认知-情感理论,结合超Y理论,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模型,并提出建议决策。

二、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思路

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信息素养如何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第二、如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管理,进而提高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因此,本文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管理模式、信息素养、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梳理相关知识点,细化研究思路,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假设,为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二)理论依据

1. 超Y理论

莫尔斯和洛斯奇以麦格雷格的X-Y理论为基础,基于“复杂人”假设提出了超Y理论。在X-Y理论中,倾向于X理论的管理者愿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倾向于Y理论的管理者则愿意以信任替代监督,用启发与引导取代命令。在超Y理论指导下,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中,仅仅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启发引导,无法达到好的管理效果。启发引导虽然能够激发人们遏制不良信息的积极性,如果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丧失引导效果。因此,本文根据超Y理论,提出硬性规定和柔性引导两个概念,探索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管理模式。

2. 认知-情感理论

认知-情感理论是米契尔提出的个性系统理论,探讨了情境、个性倾向、动因和个性结构之间的关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信息利用能力,大学生会因为新媒体信息的不同而产生认知的不同,继而产生情感体验和行为的不同,最终以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形式反映出来。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学生的信息参与度提高,责任意识作为大学生情感体验的组成部分,且高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都被无限放大,大学生是否传播有价值信息成为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故本文将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作为情感体验的代表。因此,本文立足于认知-情感理论,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出发,基于信息认知能力与信息责任意识,探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1. “信息传播质量”与“信息内容质量”

信息内容质量研究中,信息内容质量是影响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信息内容质量与信息受众的信息感知和情感体验息息相关,有学者指出提出开放课程资源的内容质量影响用户感知,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信息内容质量能够显著影响网站的可用性,信息内容质量积极影响用户持续参与意愿。

信息传播质量研究中,信息传递过程与信息处理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对信息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缺位导致新媒体无法有效地改善信息传播质量的结论,满足受众高品位的需求能较好地保障信息的传播质量,并针对科学传播质量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因此,本文构建“信息传播质量”变量和“信息内容质量”变量分析高校新媒体的信息质量。信息传播质量是指高校新媒体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广度、传播速度和传播深度。信息内容质量是指高校新媒体信息内容的主题相关性、充足性、权威性、准确性和有用性。

2. “信息认知能力”与“信息责任意识”

本文在认知-情感理论与超Y理论指导下,构建变量“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责任意识”变量。信息认知能力是信息受众对其经手信息内容的认识、理解、处理能力,当大学生能够清晰深入的理解信息内涵时,也就能够有效得控制自己发布与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因此大学生信息认知能力积极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内容质量产生。

信息责任意识是信息受众对其经手信息所具有的责任感,不仅要求受众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当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强烈,就会认真对待其发布和传播的信息,进而促进有益信息的传播而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当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薄弱,对发布与传播信息放任自流,将在无意识中推动不良信息的扩散。因此大学生信息责任意识积极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质量。

3. “硬性规定”与“柔性引导”

硬性规定与柔性引导都是对信息素养进行管理的方式,是根据超Y理论分析总结得到。超Y理论以“复杂人”为基本假设前提,需要规章制度与启发引导双管齐下,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本文立足于超Y理论的“复杂人”假设,将规章制度和启发引导引入模型,构建“硬性规定”变量和“柔性引导”变量,研究其对信息质量管理的影响。“硬性规定”就是对信息受众的强制性规定,加强对信息的审核与监督,目的是以法律、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大学生的信息行为,强制大学生重视对信息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柔性引导”是在了解大学生社交、学习等各种动态信息前提下,及时合理地引导,在法律规章以外,以引导的形式影响大学生的信息情感体验,加强其对信息传播的责任感。此外,“硬性规定”以法律、规章、制度的形式,对鼓励与遏制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了规定,故本文认为其能够对信息内容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柔性引导”是高校和新媒体平台以引导激励的形式,对优质信息进行宣传,扩大传播广度、深度与速度,对劣质信息予以抑制,缩小传播范围,故本文认为其能够对信息传播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由此本文认为硬性规定会积极影响大学生信息认知能力和新媒体信息内容质量,柔性引导会积极影响大学生信息责任意识和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质量。

四、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结合了超Y理论和认知-情感理论的相关理念,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来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

首先,超Y理论中,硬性规定规范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提高信息认知水平,而柔性引导则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感。可见,超Y理论中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模式与认知-情感理论相适应,故本文将硬性规定与柔性引导分别引入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参与度无论在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得到广泛拓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出发,分别体现在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责任意识上。认知路径方面,大学生信息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到所接触信息的真正内涵,进而影响到其发布与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情感路径方面,大学生信息责任意识作为其情感体验中的一环,在信息传播能力无限扩大的前提下,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地对信息传播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在认知-情感理论与超Y理论指导下,以“复杂人”假设为前提,以认知-情感理论为桥梁,分别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两个角度,将信息认知能力与信息责任意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質量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五、结果与讨论

本文根据认知-情感理论,结合超Y理论相关知识点,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展开研究,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认知路径中,硬性规定对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内容质量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信息认知能力对信息内容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情感路径中,柔性引导对信息责任意识和信息传播质量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信息责任意识对信息传播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健全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从“复杂人”假设出发,制定并严格实施硬性规定,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劣质信息的认知,约束大学生的新媒体信息行为,提高大学生发布、传播高校新媒体信息的内容质量。

2. 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对发布传播信息的责任意识,提高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质量。需要明确的是,大学生传播违法、虚假信息的行为可以通过硬性规定进行管理,而传播违背道德、无用信息的行为则需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提高信息责任意识,才能达到较好的信息传播质量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麦格雷格.企业中人的方面[M].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

[2]Lorsch J W, Morse J J.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members; a contingency approach[J].Contemporary Sociology,1977(01).

[3]Mischel W, Shoda Y. A 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 reconceptualizing situations,dispositions, dynamics,and invariance in personality structure[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02).

[4]谭小宏,秦启文.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5(04).

[5]金燕,周婷.协同内容创建系统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4).

[6]吴艳,占南,罗毅.用户接受视角下高校开放课程资源使用意愿模型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

[7]董伟.医学健康网站信息可用性影响因素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5(03).

[8]梁文玲,杨文举.虚拟品牌社区信息质量对社区用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6(11).

[9]莫祖英.基于过程分析的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4(07).

[10]郑满宁.缺位与重构: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新闻前哨,2014(11).

[11]冯华,张帆,王铮.高品位保证传播质量 软着陆体现人文关怀——关于传媒引导艺术的几个视点[J].电视研究,2014(08).

[12]崔银河,刘萍.我国科普网站科学管理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04).

[13]蒋侃,唐竹发,隋浩.基于微博信息扩散质量的网络舆情关键节点识别[J].情报科学,2016(07).

[14]范佳佳,叶继元.基于结构方程的科技网站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J].图书馆杂志,2016(09).

[15]岑咏华,王晓书,万青,等.个体信息认知处理与态度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6(06).

[16]姬广凯,陈文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

[17]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EB/OL]. http://www.cac.gov.cn/2016-06/25/c_1119109085.htm,2016-06-25.

[18]姜赢,万里鹏,张婧,等.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研究——以政治敏感信息的监测与引导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04).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牟蓉

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3: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摘 要:高职学生的培养工作对于调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项工作存在重要的价值,高职学生具有的实用能力也有很多,他们可以借助自身具备的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发挥这种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改变原有的培养方式,将服务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融合进学生的培养方案之中,而当前社会存在的信息与数字双重先进元素也给高职学生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职学生具备的与信息方面相关的技能应当能够更好地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本文根据对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对借助高职学生具有的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中比较年轻的一批人才,具有极大的挖掘价值,其潜力并不比高校学生差,同时他们也是受到当前社会的信息元素影响比较大的一批人,在高职学校对其进行培养之前,他们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相关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对于其日后的工作能力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同时还对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拥有信息方面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使高职学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提供服务,他们需要在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创造、利用以及传播。经济信息被他们接受的同时也在被他们传递出去,本文对高职学生具有的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1 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分析

在对高职学生具有的信息方面的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经济能力以及经济素养的涵盖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信息素养一般是指一个人具有的信息意识,借助这种意识能够对有效信息进行运用、评价以及选择。而这种素养也是信息时代的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另外信息道德也是信息素养的一个方面,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借助各种载体对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将获取之后的信息进行筛选,将更加具有价值的信息从无用的信息中筛选出来。进一步筛选的信息进行处理,处理程序包括开发、交给你以及传输等,对于特殊的信息还需要进行吸收,将信息资源内化之后,借助科学符号对其进行表达,最后一种信息能力就是对经过处理之后的信息进行应用,以上就是高职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

而在全新的区域经济局势之下,高职学生具有的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能够有效地满足区域经济的服务需求,很多经济活动开展,需要有信息体系完善这个条件,而完善经济信息体系,必须要借助高职学生具有的这种有效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加真实地对经济信息进行反映。在区域经济体系被进一步完善之后,高职学生也能在这种经济体系之下进一步发展,如果不具有这种信息相关的能力,就会使高职学生难以参与到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之中,并且逐渐与区域经济社会脱节,其服务社会的价值也就难以实现。

2 如何通过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相关能力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对高职学生应当具有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能力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就可以对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信息能力来进一步服务区域范围经济发展。

2.1 形成一个新型的课程--信息能力课程

一个课程是否成功,除了在特定情况下要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班级。在研究的信息能力课程模式中,可经过各种各样的教学班级(分级后的班级与没有分级的自然班)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修改课程教学模式,再不断地实践,最后完善这一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

2.2 建立一个信息能力网络学习系统,在教与学的教学实践中完成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专业网络学习系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的平台。老师使用这个平台,把众多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站上,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查询最新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加以实施。让学生学习中信息能力课程的过程提高信息素养。

2.3 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模块”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较快,学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业务和能力。同时,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基础,将教师按不同专业方向划分为“模块”,通过培训学习,系统的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部基础内容,掌握所从事“模块”教学的专业内容;不断学习新的、前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之能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

2.4 加强创业教育为学生毕业创业打下基础

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可能需要经常地变换职业,许多劳动力只有具备创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如果高职学生只会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不去积极地创业和开拓事业,将会造成智力资源的损失。我们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课程既要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巩固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营造创业教育环境,要培养现代社会的创业人才,就要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如成立“創业中心”、“未来企业家创业俱乐部”等类似的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各种创业活动,扩大参与面,学校给与专项资金支持,有教师负责,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传授创业经验。

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高职学生具有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能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有根据培养经验,对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区域经济服务水平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不能仅仅只达到个人培养的要求把,同时还需要将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也融合进去,将学生具有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进行合理运用,培养学生对于经济信息的敏感度,将信息元素更好地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之中,给高职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优势,将高职学生借助信息这一渠道融入到区域经济的各种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魏会贤,马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經营管理者,2017(13).

[2]胡舒予,黄明.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3]许士群,邵癸.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以沿海开发战略中的江苏盐城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

[4]于飞.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1(07).

作者:郭晓丹

上一篇:村级集体经济论文下一篇:电力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