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乐教学论文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声乐教学中传统民族歌剧的重要价值

【摘要】民族声乐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必须注意适当地引入民族歌剧,充分发挥民族歌剧的声乐教学作用,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声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在此基础之上,高校教师还要注意结合声乐教学改革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将民族歌剧与声乐教学紧密地结合为一体。本文在探讨声乐教学当中民族歌剧重要价值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在民族声乐教学当中引入民族歌剧,从而显著增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歌剧;高校声乐教学;实践策略

传统民族歌剧与高校声乐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民族歌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所以对演唱者的音乐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因此,高校教学在开展声乐教学时,要注意合理地植入传统歌剧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欣赏传统歌剧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为民族歌剧传承发展提供助力,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有益发展。

一、中国民族歌剧简介

早在五四运动期间,国内的民族歌剧已经开始出现。当时的中国危机四伏,不仅时局动荡,传统文化也遭到极大冲击,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为民族歌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国内很多音乐家开始接受西方音乐的理念,同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大批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歌剧作品。

歌剧《白毛女》的问世引起公众的极大轰动,标志着我国的民族歌剧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歌剧《白毛女》从题材到内容,从人物角色到演唱的形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同时也从艺术的角度反映和描述了民众的苦难生活。自此以后,民族歌剧进入兴盛发展时期,音乐家们陆续创作出多部优秀的作品,如《刘胡兰》《江姐》等。优秀的民族歌剧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地寻求突破,不断打破传统歌剧的桎梏,逐渐改变了大众对歌剧的看法,我国民族歌剧也因此翻开全新的一页。

二、民族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在组织开展高校声乐教学时,除声乐理论知识教学及钢琴弹奏之外,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民族歌剧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剧的创作背景,从而深刻感受歌剧作品的情感内涵,借以增强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比如歌剧作品《党的女儿》,以同名故事为题材改编创作而成,1991年首次在北京登台表演。作品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作为背景,主要讲述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历经诸多坎坷,最后为了掩护通讯员小程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对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事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组织学生观看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剧作品的内容以及复杂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将自身情感全部投入演唱之中,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合理地运用演唱技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

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学生唯有深入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了解其心理变化,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作品。在歌剧作品当中,每一个人物的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塑造人物时使用的手法也有差异。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为例,这部作品就塑造了众多丰满的艺术形象:重情重义的女主角水红莲,耿直忠诚的男主角秦啸,柔弱温婉的盲女关砚砚,阴狠奸诈的船主张水鹞。不同的人物,其心理个性完全不同,表演时的身法、神情也全然不同。在学习民族歌剧时,学生必须先了解不同人物的个性,然后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在表演时融入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见,学习民族歌剧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作品,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提升学生音乐专业素养

不同的歌剧作品各具特色,其表现形式、发声、唱腔等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校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类型的歌剧作品,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高校声乐教学而言,民族歌剧通常具备下述作用:其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声乐的特色,从而把握各种歌剧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民族歌剧《刘三姐》为例,其中很多唱段都具有鲜明的壮族地方民歌色彩。其二,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经验。学生在学习民族歌剧的过程当中,可以积累丰富的表演经验。比如歌剧作品《原野》,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经历诸多磨难,眼看就要脱离险境,却落入侦缉队的团团包围中,生死离别之际,男主人公仇虎叮嘱女主人公金子一定要生下孩子,然后再为自己复仇。表演时男女主人公互相配合,按照剧情需求,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唯有如此,才能通过表演展示人物心中的悲、怒、愁,塑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角色。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研究学习民族歌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歌剧的技巧,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更好地克服声乐学习当中的诸多难题。其三,提高学生的技巧水平。在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时,通过学习民族歌剧,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身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歌剧作品并进行演唱,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演唱歌剧作品的同时,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达到吐字清晰、技巧与情感相统一的目标,通过反复练习民族歌剧,来提升自己的技巧水平。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民族歌剧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族歌剧的背景

将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当中熟悉民族声乐发声的技巧,体会歌剧作品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征,形成富有个性的演唱风格,使民族歌剧获得创新发展。教师在开展民族歌剧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全面地分析歌剧作品,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之中,理解歌剧的内涵,分析歌剧当中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并从中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再通过音调的变化来表现人物角色的情感。以民族歌剧《江姐》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媒体进行播放,从而塑造出一个坚韧顽强的女革命者形象,体现其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与义无反顾,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思考,再通过声调变化更好地演唱作品。

(二)运用民族声乐技巧演唱民族歌剧

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风情极其浓厚,无论是演唱方法、发声技巧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特征。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当中恰当地运用民族歌剧,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民族发声技巧进行演唱,从而逐渐摆脱西方音乐演唱技巧的影响。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征,挑选真正适合学生的演唱方式,让学生在运用民族唱法演唱传统民族歌剧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使民族歌剧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演练民族歌剧时,应当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演唱特点,在深刻理解人物的基础之上,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运用自己的唱腔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创造出符合自身特征的人物,而不是单纯地复制角色。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懂得如何去理解作品,进而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音乐技巧处理作品,使歌剧表演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三)通过创设歌剧情境开展声乐教学

就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情境教学明显过于薄弱,所以在构建民族歌剧教学体系时,还需要注意针对教学需求营造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歌剧演唱的氛围。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演唱的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与艺术相关的要素,比如情感、形体等,通过形体训练、小剧场演出等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不断地累积经验,提高学生演唱时的心理素养,从而在表演角色时融入自己的情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引导学生通过歌剧表演实践积累经验

综合性是歌剧最突出的特征,同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声乐教学实践当中,高校声乐教师应当在结合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实践的力度,通过小歌剧和正剧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同时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曲目,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强化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邀请具有专业水准的院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表演当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汇演,让学生大胆登台,进行舞台演出的同时认真听取观众的意见,发现自己在声乐演唱方面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演唱实践当中努力改进,从而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声乐演唱能力。

四、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民族歌剧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以歌剧作品演唱为主,忽略了情感的投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组织开展声乐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读作品,把握不同人物角色的个性特征,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再在演唱当中合理地加以运用,增强学生进行二度创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民族歌剧得到更好传承的同时,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此外,为进一步满足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需求,高校教师还需要积极地探索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声乐艺术的魅力,更加努力地配合教师,充分挖掘自身的声乐天赋,从而确保实现通过声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爱琴.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0,000(002):127-128.

[2]辛雅靖.论民族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评鉴,2019,000(016):99-100.

[3]毕莹.中国歌剧对美声教学的重要性探究[J].艺术研究,2019,000(002):102-103.

作者:武玉 单位:山西大学

第2篇: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多元化探索

目前,声乐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了解,特别是声乐表演课程更是受到学生的重点关注。声乐表演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艺术素养与能力水平的提升。然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如过于偏重学生的弹奏与歌唱技巧而忽视表演技能,导致声乐舞台表演效果差强人意;声乐表演教学内容与模式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声乐表演专业师资匮乏,加上院校不断扩招,教学设备不能及时补充更新等问题。为适应时代需求,探讨和解决影响声乐表演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潜心探究声乐表演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曾研读《音乐教育与声乐表演研究》一书,该书立足音乐艺术理念,对音乐与智育、德育、社会生活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从中获得感悟,并引申至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认为要提升声乐表演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适时更新理念,并立足实际对音乐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音乐教育与声乐表演研究》一书通过八个章节对音乐教育以及声乐表演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第一章从音乐表演的美学学科建设、学习方法和创造性,音乐表演的艺术表现与魅力以及音乐表演实践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整体概述了音乐学科艺术的相关理论。第二、第三章从动画音乐、电影音乐、歌剧音乐以及传统京剧音乐等多个不同音乐种类分析音乐的审美特征,并提出要重点推进音乐教育学科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以强化育人为导向,将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实践互动、学科建设与教学并行。第四、第五章从情感因素角度系统分析歌唱艺术的表现魅力,着重阐述了民族声乐的科学价值,包括发展历程、历史价值、审美特征、演唱方法以及如何借助美声唱法进行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等。第六章从声乐表演审美与实践、民族声乐艺术审美意蕴以及钢琴演奏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音乐艺术教学。第七章从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舞台表演式教学来调动声乐表演课堂教学,以及通过国民音乐教育来加强音乐表演等,深入探究音乐艺术的管理。第八章简要概括了与音乐相关的其他研究,如音乐治疗等。笔者通过对该书的研读,对音乐教育进行反思,更加明确作为音乐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职能,认为音乐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扎实基础专业知识、娴熟舞台表演技能以及较高综合艺术素养的音乐艺术人才,而这就要求声乐专业教师在声乐表演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模式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音乐教育与声乐表演研究》一书强调声乐表演教学需要多元化,而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声乐表演的专业性以及内容的广泛性都要求我们必须对声乐教学进行多方面地探究,根据时代发展推进教学改革。关于声乐表演教学的多元化探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可从如下几点来展开。首先,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例如,除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之外,可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小舞台进行声乐表演教学,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其次,实践教学多样化。进行声乐表演实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舞台表演是最为直接有效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一种形式。学校可经常性地举办各类艺术节,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积累经验。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和公益性演出,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再次,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动态化教学模式。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环境,并加大对声乐表演硬件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声乐专业学习和训练的环境条件。另外,还需整体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素养,注重引进高学位高技能的声乐专业教师,并结合院校自身发展情况与市场环境需求,强化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与提升。

《音乐教育与声乐表演研究》一书指出了当前院校声乐表演专业教学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调多元化教学的策略,以帮助学生在声乐艺术学习与表演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董密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3篇:大学声乐演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在高校教育领域,声乐演唱艺术是重要课程,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在人才的专业素养方面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进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和明确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课程深化改革。

【关键词】高校;声乐演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在高校教育领域,声乐演唱是重要的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然而,就目前来讲,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目前教学实施期间存在着一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因此,在今后开展声乐演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支撑积极探索和发掘创新性的授课模式,从而保证所构建的课程在内部结构上更加合理,从而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一、高校声乐演唱艺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就目前来讲,在声乐表演专业领域,高校内部生源质量整体偏低,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生在专业基础和素养表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以笼统的方式展开课堂授课,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逐渐呈现出失衡的现象,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因为自身与规范标准之间相差较大,而逐渐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对其学习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

(二)上课时间有限

在对声乐表演的课程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在课时安排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从整体来讲,课时设置方面相对比较匮乏,导致学生的学习空间存在着一定限制[1]。同时,在课程规划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以理论课教学和灌输式教学为主,而对其他类型课程活动不够重视,所投入的教学和创新力度也明显不够。因此,学生由于学习空间和载体存在着明显局限,从而对声乐课程缺乏兴趣,同时也给课程的高效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在全面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师在课程教学方法的创设上缺乏一定的投入力度[2]。在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参与期间,因为自身思想意识局限,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在教学方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现代化载体的开发,导致所营造的课堂环境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因为教学方法整体比较传统和单一,导致学生兴趣培养以及潜能开发等都受到明显局限,长期下去将致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端正,甚至还会严重制约课堂授课的综合效果。

(四)师资力量薄弱

最近几年,随着生源数量不断增多,对教师的配比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3]。然而,就目前来讲,学校未能有效引进专业的教师队伍,师生比并不科学,导致一些教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同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在教师培训活动组织与素质建设深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不到位,导致教师队伍缺乏有效的学习空间,所掌握的教学理念比较滞后,在教学专业素养方面比较薄弱,而导致课程教学进度以及具体的实施质量明显受限。

(五)实践训练空间有限

在全面开展声乐表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实践训练方面的规划设置并不合理。教师在教学安排上比较侧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和讲授,而对实践训练模块则缺乏重视,导致学生所具备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并不理想,同时也不利于其今后在声乐表演领域的创新发展。通过全面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声乐表演课程规划以及教学实施期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以及专业素质建设要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在今后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顺应课改发展趋势,重点加强教学改革工作,从而让声乐表演课程呈现出全新的活力。

二、高校声乐演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在开展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的有效建设和提升[4],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端正自身的认知理念,规范自身在音乐课上的学习态度。首先,教师需重点发掘优秀的文化资源,将民族音乐以及世界上的其他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内容体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在掌握丰富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以端正的态度参与到课程探索当中。同时,重点加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有效发掘以及进一步整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此外,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多种渠道出发搜集并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积累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认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创新多元授课方法

在声乐表演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优化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支撑下,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助力学生在参与和体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情感层面形成深刻的认识。首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联想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音乐课程进行深入想象。比如,可以将趣味的戏剧元素纳入课程当中,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合理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想象,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思维意识。其次,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具体的艺术文化内涵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传统戏剧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切实、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和深入探索当中。同时,在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课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合作赏析活动,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并设置具体的赏析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赏析,让学生能够在鉴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让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声乐演唱教学过程中,为促进课程实现深化改革,需要重点加强师资队伍规范建设,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首先,需要根据学校内部的生源数量,积极引进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师生比更加规范、合理。之后,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确定改革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加强师资队伍的素质培训。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上进行组织规划,通过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的方式,将先进的育人思想有效地传递给广大的教师队伍,促使其在全面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践行以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关注学生在音乐演唱方面的实际需求,针对具体的活动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更加规范、合理。同时,加强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加强培训工作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拓展全新的育人模式和授课载体,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项目驱动的授课模式有效地贯彻和实施下去,在此基础上明确具体的教育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基础。

(四)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在全面开展声乐演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教育体系更加规范、全面,让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进而掌握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整合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加强《中国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演唱》等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并适当融合《民族音乐作品和曲式分析》等学习素材,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基础知识。不仅如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演唱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微课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探究提供良好的素材基础。

(五)强调实践训练与拓展

在开展声乐演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实践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基础方法和要领,全面提高其在音乐领域的综合实践水平。在组织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实践活动的规划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的实践目标,之后,针对具体的实践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发掘与整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之后,积极组织和创新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和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歌曲演唱,以合唱的方式进行表演,或者在进行实践表演的过程中融入乐器和舞蹈,从不同层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结论

依前所述,在进行声乐演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目前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法。在授课期间,需要想办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具体的授课方法上进行创新,加强师资队伍规范建设,针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合理完善与优化,积极组织实践训练与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提升实践技能,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潜.高校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课程教学研究[J].音乐生活,2020,(10):70-73.

[2]王若琪.高校声乐演唱专业艺术歌曲教学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20,(07):122.

[3]王进.声乐演唱艺术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评<高校声乐教学的歌唱技法与历史变革>[J].领导科学,2019,(17):2+129.

[4]李孝敬,雷晓伟.高校音乐课程声乐教学与演唱方法研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J].高教探索,2019,(08):130.

作者:栗伟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上一篇:由独秀到百艘争流:天津新闻传播教育60年回溯下一篇:多所学校联合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