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于政府而言,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社会保障支出是对这项职能进行不断完善的重要物质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用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一些方面也陷入困境,问题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论文 篇1: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社会保障作为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和谐的“安全网”,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有所凸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较小、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严峻。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析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水平以促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农村社会保障;山西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事业也得以起步与发展。2006年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虽然有所增大,但增长缓慢,总体水平依然很低,支出结构还不尽合理,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分析我国当前财政支出在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对于提高财政支出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围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展开大量研究,其中关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如下:首先,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低下。宋士云、李成玲(2008)在对我国1992—2006年的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研究中,得出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水平依然偏低,且不适度,应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王子龙(2008)在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分析中,指出由于我国的历史客观原因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虽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应建立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机制。其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王玥(2011)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二元经济结构的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结构特征,城乡差距大,社会保障支出向城市倾斜的现象非常严重。以上研究都是基于全国范围的大视角,未能注意到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结构不同,由此导致各地区社会保障存在差异。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运用图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山西省在“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规划头两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规模、水平和结构上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全国及主要省市的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提出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水平以促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政策建议,以期通过以点及面, 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通常采用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方法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但这一比重不能较好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及其民生关系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即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研究近几年山西省财政支出在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6-2012 年这7年间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

从对全国和山西省的相关财政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虽然规模逐年增加,但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下。由表一得,从2006年到2012年,山西省GDP从4878.61亿元增长到12112.80亿元,增长了1.5倍;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增加,这七年期间增长了2.01倍;同时,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68亿元迅速增长到354.61亿元,增长了4.21倍。从表二中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2年, 全国GDP从216314.43亿元增长到518942.10亿元,增长了1.4倍。与此同时,全国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增加,这七年期间增长了2.12倍,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4361.78亿元迅速增长到12585.52亿元,保持了1.9倍的增速,但在这七年里,全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系数只维持在11%左右。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比较,不难得出山西省近7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迅速增加,其增加速度超过了本省财政支出增加的速度和同期全国财政社保支出的增速,大约为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的2倍;财政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高于同期全国比重,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山西省“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从表一中可以观察到,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自2007年以来却在逐年下降,分析其原因在于每年财政支出增加的情况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就提出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但是,直到“十二五”期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徘徊在11%左右,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

2.与其他主要省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较分析

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年龄结构也不同,社会负担水平也不均衡,因此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山西省与其他省市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具有的可比性,本文选取北京、浙江、广东、四川和云南五个具有特色的省市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角度分析比较分布在全国各地区的六个省市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2年, 山西省社会保障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的平均值为14.98%,明显高于经济发达的北京市、浙江省和广东省,是六省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最高的省份。同时,2012年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982.03元,尽管约为北京市的1/2,但是高于其他四省,在六省中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了山西省“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总体水平提高。

从上图中还可以观察到,部分省市如北京、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系数和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相反态势,山西省虽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系数高于北京市,但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却远远低于北京市,不及其1/2。这是因为北京经济发展好,城镇职工养老负担较轻,且总人口少于山西省人口数,人口因素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

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结构特征,城乡差距大,山西省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更好的贯彻十八大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政策,以下采用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这一指标,分别计算了城乡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之比、转移性收入分别占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例,来研究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

由图二可以清晰看出:

(1)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差距逐年缩小。其差距由2006年的21.8倍缩小到2012年的8.2倍。该差距的缩小得益于2002年党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最突出的政策就是2003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此后,山西省政府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差距缩小尤为明显,但是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仍然达到了农村居民的8.2倍。这一数据表明山西省社会保障费用的89%都投入到了城镇,城市倾向明显。

(2)从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纯收入)的比例来看,山西省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2006~2012年之间约为农村居民的3倍。2006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比例大约为23.74%,到2012年增至28.33%,增加了4.5个百分点;而2006年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比例只有3.43%,到2012年增至11.1%,增加了约7.5个百分点。经过比较发现,山西省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比例的增长速度虽然快于城镇居民,但是水平仍然较低,到2012年,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比例也仅为11.1%,与城镇居民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经济,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保证,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覆盖范围、保障水平都依赖于经济增长。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实力,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

2.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通过压缩行政管理费用和经济建设费用来实现,从而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过程中,要将社保投入重点放在城乡无保障的老人和农村人口上。

3.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城乡居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稳定城镇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下,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发展农村社会慈善事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低保最低标准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和“空巢老人”等农村新出现的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将这些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逐步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

4.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监管机制

山西省省级和各市级的政府应加大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减少财政滥用、误用等违法行为,设立财政支出监管部门,合理安排财政拨付的资金,确保财政支出用到实处,不断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做到兼顾公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士云,李成玲.1992-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3):38-46

[2]王子龙.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5

[3]王玥.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48-49

[4]徐倩,李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与结构:1998~2009年[J].改革,2012,2:008

[5]皮耀华.促城乡统筹显社保公平[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2):48-49

[6]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

[7]闵波,陆新文.江苏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5):21-25

作者:杜亚倩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论文 篇2: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困境及对策建议研究

摘要:对于政府而言,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社会保障支出是对这项职能进行不断完善的重要物质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用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一些方面也陷入困境,问题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困境;对策

前言: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一直被关注和重视的,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项目的支出逐渐增加,但是面对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处理社会保障支出方面仍面临一些困境,需要进行不断解决和克服。

1.对社会保障概念的分析

社会保障是政府对财政税收的再一次分配,以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具有福利性质,针对社会整体的,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保障系统。基于政府财政角度,社会保障是对财政进行的二次调配,实现对社会贫富状态的环节,对于社会收入进行了全面的分配。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支出是整个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也是具有公共性质的保证系统,政府是重要的支柱。在进行政策制定的时候,主要的目的是与人们的需求增长相协调。

2.正确分析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相关性

2.1社会保障是财政的再次分配,具有经济福利性和社会化,实现高收入由高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是对收入结构的有力调节。一方面,社会保障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于社会保障来讲,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但是仅仅依靠社会作用无法完善实现。政府具有一定的宏观调控作用,有责任为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方位的支持,因此,社会保障离不开政府的财政分配。

2.2财政政策制定的目的除了维持国家发展之外,还要注重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实现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致性。财政支出的具体状况要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尤其注重民生支出的增加,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性。

2.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保障的来源,二者同时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影响,同时,某一方面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动,体现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政府又要在变化中寻找均衡点,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实现与社会财政支出的的有序、合理、良性发展。

3.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面临的困境

3.1整个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存在不足的情况

从财政报告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保障的支出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支出的支持还偏低。

3.2社会保障支出比重较低

在当前的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性支出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比重仍偏低,处于较低的水平。

3.3支出结构存在不科学的情况

在我国,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使得社会保障支出在城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比重较小,不均衡现象十分严重。近些年,农村方面的支出在不断增加,目的是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但是,除了中央财政支出外,农村地方仍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因此,对于差距的缩小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4.如何完善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对策

4.1不断增加财政方面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对于当前的社会保障系统而已,与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较大的距离,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保证体系。同时,当前老龄化程度在逐步加深,当前的社会保障支出很难满足长远的、持续化的发展的需求。另外,当前也比较缺乏完善的保障基金监控体系,监督的力度不强,促使人们对保障体系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消极的态度。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为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提高了坚实的经济支柱。政府要关注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用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范围和规模。

4.2千方百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对于农村的社会保障支出而言,政府财政为主要来源,依赖的是地方财政支持。地方的财政支持与社会保障水平成正比例的关系,只有增加投入,水平就会相应提升。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承担全部的社会保障资金,需要中央政府的资金援助,但是,这也不意味说要中央承担全部。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政府可以增加支持力度,大力减轻地方压力,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序发展。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以适当减少支持,由地方提供所需资金,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社会保障体系地区不平衡的难题。

4.3加大对筹资渠道的不断拓展

当前,为了保证社保财政支出的力度,可以立足两个方面,首先,可以對行政管理的费用进行合理的压缩和降低,其操作的力度较大,空间较广,能够在根本上保证社保基金的有效获取。其次,对企业的利润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界定。在我国,垄断企业存在,其利润的获取很多事通过财政手段获取,市场参与性不强,竞争性体现不明显,在根本上使得国家的收益发生了转移,主要是流向企业,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的丰富性,政府需要将这部分资金进行收回,要求企业进行上缴。另外,还可以拓宽融资方式和渠道,实现社保资金的有利筹措,例如,福利彩票、捐赠等形式,达到模式的拓展,减轻政府的压力。

4.4根据形势,出台更多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前,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但是缺乏系统性和体系性,使得社会保障事业没有真正实现有法可依,不利于社保事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为此,政府要根据我国当前设备事业的现状,参考当前财政支出的现状,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社保事业真正具有法律基础和法律依据。

4.5合理使用设备财政资金的支出

当前,要注重对农村社保财政收入的关注和投入,对财政拨款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安排,目的是实现对财政支出使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减少效率较低的项目,使得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供广大公民更多、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要针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强其服务力度,增加社保支出比例。当前,在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内,要立足科学发展理念,保证财政支出更加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状态。要发展和创建更加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最优化,形成更加健全的财政制度和体系。

4.7加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作用

对于农村社会保障而言,政府财政支持必不可少,作用重大,主要是以地方财政支出为主要构成,地方的经济实力越强,社保水平就显得越高。对于公民而言,具有平等的权利,都需要得到基本的保障,因此,需要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有机结合,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保事业发展水平,实现两个渠道的合理融合。

同时,还要不断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加大资金征集力度

结束语:综上,为了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有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社保支出力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财政支出呈现上升的趋势,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保资金。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国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完善、健全的保障基础,因此,需要不断增强财政支出和投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资金的浪费,实现社保事业的高效性和有序性,保证合理性,以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进行积极调整和改善,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改善,促进社保事业健康、可持续、稳定地发展。(作者单位:滨州市沾化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刘大卫.社会保障条件下的财政变量与政策匹配[J].改革,2013,05:51-58.

[2]王璐.基于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作者:刘霞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论文 篇3: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始关注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而居民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一课题就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决在国民高储蓄率的背景下消费率持续降低的问题,笔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就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展开研究,得出增加社保支出不仅能为居民消费提供动力,又能为完善社保体系提供依据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相对收入假说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新世纪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10%的高速增长。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出经济繁荣背后一系列的社会发展问题。归结到一点,即是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外部风险冲击下,我国依赖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一步步地从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的主要工作重心。但现阶段国民消费水平较低:一方面,国民消费的总体水平低。我国的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及与我国处于相同发展阶层的国家;另一方面是缓慢的发展增长速度。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并未伴随经济增长而提高,一些地区甚至呈急速下降趋势。那么,为什么在我国高储蓄率的背景下却出现了如此低的消费率呢?笔者认为,除去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保守的家庭理念、纷繁的社会结构这些影响因素,最突出的是我国现阶段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压力,削弱了居民消费的勇气。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怎样为居民消费提供保障。

二、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理论

由于居民的消费状况既反映其生活水平又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历年来经济学家总是以此为研究重点。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不同的经济学派形成了多种居民消费理论。有的直接论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的影响,有的则间接论述。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由其当期收入决定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其增加幅度是递减的。

(二)弗里德曼和莫迪利安尼的前瞻性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

(三)利兰德的预防性储蓄假说

该理论认为,当消费者面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越大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依据当期收入来进行消费。同时,未来的风险越大,他越会进行更多的预防性储蓄。所以,在不确定性情况下,收入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从而消费支出降低;相反,当收入增加时,预防性储蓄减少,从而消费支出增加。

三、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存在很多遗留的历史问题有待解决。随着老龄化的逐渐加剧,社保基金将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这在当前许多的发达国家已经体现了出来,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已经或者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着破产的危险,为此需要一些政策保障。

1.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预期

我国现阶段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还未紧密联系,社保制度城乡二元化现象严重阻碍了国民需求的增加。为了充分调动国民消费的积极性,实现内外需求的健康平稳增长,我们应实现城乡社保建设的一体化。这一举措同时也可以减轻居民的顾虑,缓解其消费压力,适度增加消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现阶段的社保制度紧密衔接。加速改革户籍制度,充分调动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实现农民工参保的广覆盖面,从社会救济、工伤、生育、医疗保险着眼,一步步向养老、实业保险延伸。对现行的社保体系进行整理、归类、整合,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对于城乡居民基础的底线需求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保障制度;开辟社保制度一体化管理的场所,共同管理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应统筹管理模式。

2.促进社会保障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完善筹资体系

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财富积累不足、人口基数大、老龄化日益加快等问题给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仅凭财政支撑,负担重且保障程度有限。我国政府应该全方面多视角,增加资金筹集的渠道。一方面依靠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另一个角度,政府可以尝试基金、福利彩票及专项社保债券的发行,来筹集社保基金,并充分利用基金管理公司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和效率,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比于很多发达国家和那些经济水平与我国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是偏低的。一方面,国家财政资金短缺,难以用来满足社会保障支出;另一方面是不完善的财政支出结构。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占的比偏低。在筹措社会保障资金方面,对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国民征税,提供收入水平较低的国民以经济保障,利用国家宏观调控与分配功能,提高低收入国民的消费与生活水平;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对下岗职工实行补助,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将用于国民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真正做到急民之所急,需民之所需,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四、研究局限及展望

研究社会保障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但其过程却十分艰难。虽然笔者对其问题展开了探究,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本文没有把消费最优化社会保障规模最优化相结合。以后的研究者可以着眼于社会保障规模最优化,来研究居民社会保障与消费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社保体系与居民消费存在城乡二元性特征,本文未将城镇居民消费与城镇社保支出、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社保支出分别进行细化和比较分析,是今后的研究的一个方向。(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樊彩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增长[J].宏观经济研究,2000(7):52-56.

[2]韩冰.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相关性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

[3]张继海.社会保障对中囯城镇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影响研究[M].中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章郁涵

上一篇:执法检查活动工作报告下一篇:法院审判监督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