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工作案例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财政工作案例(精选8篇)

乡镇财政工作案例 篇1

一、一年来所做的工作

(一)、认真制定了2010年财政工作计划。

(二)、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和相关的财经纪律制度。

(三)、节支增收,努力保工资发放、保机构正常运转。

(四)、按照所内学习、办公制度的规定,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乡党委、政府关于开展效能建设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召开办公会议,并作好记录工作,工作总结《乡镇财政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争当“服务明星”和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逐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以“九零服务、九带头”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五)、干好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安排。

按照乡党委、政府的“以中心工作为主,部门业务工作为辅,两相兼顾”的工作原则,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搞好全乡的中心工作。如下乡突击计划生育手续任务、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台帐和催收社会抚养费工作和村道公路的硬化等。全所同志服从安排,任劳任怨,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

(六)、按照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认真干好各项工作,搞好财政财务管理和所内环境卫生、安全等工作。紧紧围绕全乡发展经济、节支增收这个主题,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财政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机结合起来。以“九零服务、九带头”为各项工作和学习的总体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学习,强化理财观念,全面推进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实干型集体、服务型队伍,成为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廉政务实、公道正派的先锋。

(七)、抽出空余时间,对以前的有关会计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认真搞好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

(八)搞好各项财政财务工作。在财政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领导争取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经济、社会和发展各项建设事业的资金需要,并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程序操作,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财政工作案例 篇2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伴随着乡镇财政体制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 经历了农村税费改革前和改革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税费改革前的财政财务管理阶段, 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 保障能力增强, 财政财务管理职能增强, 但受税收管理体制影响, 财政职能被局限于收收支支的框架内, 资金监管和服务职能得不到发挥。第二阶段为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阶段, 2002年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逐步取消了面向农民的各种税费, 调整了财政体制和分配关系, 建立了乡财乡用县 (区) 监管制度。2004年底, 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财务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职能得到了加强, 资金监管、服务职能得到发挥。2012年开始, 在乡镇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乡镇政府等一部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退出会计集中核算,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一部分单位和村级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由于乡镇政府处于行政架构的末端, 承担着提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 担负着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行政管理等诸多事权, 因此乡镇财政财务活动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预算单位财务活动的特点。

(一) 预算管理实施综合财政预算

目前实行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支、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模式, 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 实施综合财政预算。

(二) 财务收支活动涉及面宽, 核算制度多样性

由于乡镇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乡村企业、民间非盈利组织等, 因而财务收支在执行会计制度方面既涉及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还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 由此呈现出乡镇单位财务收支范围宽、核算制度多样性的特点。

(三) 资金管理范围广, 管理难度大

由于乡镇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 造成一部分单位资金通过乡镇财政集中代管核算, 一部分单位资金不通过乡镇财政, 但仍需乡镇财政监管, 还有乡镇财政只给一定补助的单位。各种资金通过不同渠道汇聚乡镇, 加大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难度。而作为乡镇财务管理部门的乡镇财政, 在资金管理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预算单位, 更应具备全面管控资金的能力。

(四) 资产管理方式上下交错

由于乡镇单位隶属关系的不同, 资产管理系统有的是区级主管部门负责, 有的乡镇单位负责, 还有只有台账没有信息系统管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的资产资源, 形成资产管理方式上下交错的局面。

尽管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具有显著的特点, 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 其职责使命在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与开展公共管理活动, 维护社会的效率与公平。因此, 乡镇在贯彻实施“内控规范”时应结合乡镇财政财务的属性和特点, 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性的特征, 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二、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的现状与问题

(一) 内控基础亟需加强

乡镇单位财会人员财经法制观念和内控风险意识淡薄, 习惯于旧有的管理模式, 而且大多无会计从业证资格证, 导致单位会计基础薄弱, 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不利于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一方面, 乡镇财政所经过近年规范化建设, 硬件已经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管理的需要。规范化初期, 人员能基本适应业务要求, 但由于流动性较快、业务岗位人员素质呈现不稳定状态。有的业务岗位能胜任业务人员青黄不接, 只能由现有人员暂时接替工作, 边干边学。另一方面, 乡镇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 只保留财会联络员岗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一部分单位退出集中核算上线后, 财会联络员由于多年未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难以适应从财会联络员到会计、出纳身份的转变, 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而未上线单位和村级的财会联络员仍旧保持票据整理员, 资金收付员的角色, 将难以适应改革以后会计核算的需要。

(二) 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一是多数乡镇财政对上线单位资金申请管理粗放, 财政财务支出不受预算约束。上线单位有指标申请就予以审批, 没有按《预算法》要求严格审批单位支出申请, 造成上线单位不按资金性质用途支出款项, 年底财政决算数据与预算数据相差悬殊。二是乡镇未上线单位和村级收支仍由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理核算, 在使用资金时大多也不事先向乡镇财政报送用款申请计划, 而是事后由单位报账员集中整理报账, 容易造成凑票报销和突击花钱等现象。许多应该事前办理审批手续, 预算审核控制的会计事项在报账时才被发现, 无法办理相关手续。致使财政事前监督失效、事中无法监督、而事后又对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导致预算约束无力。

(三) 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一是乡镇单位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意识弱化。例如耀州区自2004年底对乡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 单位只设置财会联络员, 这给乡镇单位造成一种错觉, 认为单位财务管理都是乡镇财政的事情, 单位只管花钱, 财会联络员脱离单位财务管理。加之乡镇单位领导风险管理控制意识不强, 新官不理旧事, 导致债权、债务和往来款项无法及时清理, 挂账数额大。二是财务信息不透明, 不利于财务监督。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上线后, 单位财务人员不能正确编报单位部门决算报表, 做到账表相符。存在随意填制决算表明细数据现象, 只追求决算软件审核通过, 决算报表编制质量差;资金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造成资金监管面宽, 监管难度加大。乡镇单位资金既有通过乡镇财政核算的资金, 也有不通过乡镇财政而由区级业务主管部门直接实施的项目资金、专项补助等。由于缺乏有效地资金监管控制体系, 资金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乡镇财政对区级业务部门在乡镇的资金投入信息不能及时全面掌握, 信息滞后, 给资金监管造成困难。三是资产管理职能弱化, 流程控制不力。一是乡镇单位在实行集中核算时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缺失, 造成单位“重资金, 轻资产”的思想。对单位资产的管理粗放, 增加资产只作简单登记, 报废资产长期挂账, 不予核销, 没有按年度进行资产清查。乡镇单位虽建立了资产管理台账信息系统, 但增减登记不及时, 资产实物和账面不符。特别是今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应纳入单位资产管理的公益基础设施和受托代理资产更是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部分单位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县级业务管理部门, 基层单位只负责使用资产, 对乡镇政府配发的资产也往往不予上报登记信息系统, 报废处置资产不及时, 而业务主管部门动态监管不及时, 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四) 内控制度有待强化

乡镇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内控观念淡薄, 管理水平低, 不能适应内控工作的需要。对财务事项缺乏监督, 只是用一般的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 用老办法凭经验处理业务,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单位内控工作的需要。

岗位职责控制不到位。乡镇单位都能按照要求设立会计、出纳、资产管理员等岗位, 但没有按照要求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明确各自职责, 存在会计岗位之间业务职责不清、票据印章一人保管现象;会计和出纳之间无现金收付手续, 出纳无现金日记账;资产管理员物资入库无入库单、出库无资产出库单、领用单;在支出中现金使用量较大, 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等问题, 给资金资产安全造成隐患。

费用支出方面缺乏有效控制, 无定额管理制度。乡镇单位对于经费的支出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 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 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会计人员审核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 就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

三、乡镇财务内控规范薄弱的主要原因

人员内控意识方面。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合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而多数财务人员内控意识薄弱, 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理解和足够的重视, 认为内控是单位财务人员的事情, 而对会计事项全权委托会计办理, 忽视其控制监督职能。

会计基础工作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扎实的会计基础作为支撑。而乡镇单位由于多年来受财政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财务人员脱离会计核算, 业务不熟悉, 多数无权参与单位重要决策, 单位财务管理能力差,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造成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 导致有章不循, 单位内部控制薄弱, 仅凭经验办理会计业务, 随意性大。二是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外部审计监督作用发挥不够。乡镇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而外部监督仅停留在对资金支出合理性和合法性检查上, 没有专门针对内控制度实施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外部监督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乡镇财政财务内控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新形势下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 应以预算为主线, 以资金为核心,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使不相容职务分离, 严格财政财务事项的事前授权审批制度, 达到控制财务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乡镇应当进一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的机制, 建立由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惩治相结合的反腐倡廉机制, 充分运用内控的制衡原理, 发挥流程控制作用, 有效地预防舞弊和腐败行为。

(一) 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系, 提高基层财政规范化管理水平

以“县乡一体化”财政管理作为基层财政内部控制的构建基础, 本着“效能优先”的原则, 对财政资金进行精细化管理。采用绩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财政投资评审、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县乡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管理办法, 规范财政资金使用, 提高财政资金安全, 降低财政风险, 增强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发生, 使财政资金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二) 加强财务事项的事前审核, 强化预算约束

对上线单位乡镇财政应加强用款计划审核, 特别加强现金支出的审核力度, 提高公务卡使用率, 严格用款计划审核, 强化财政事前监督职能。同时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 及时制止违规使用资金和不分用途使用资金现象。对违纪违法行为严格按照《预算法》和《会计法》规定, 采取相应措施, 严肃财经纪律。未上线单位, 应让其尽早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 确实不能上线单位和村级支出报账应事先向乡镇财政报送用款申请计划, 乡镇财政应加强用款计划审核。建议区级财政对未上线单位按单位申报计划拨付款项, 确保事前监督有效, 以利于乡镇财政事中事后监督, 减少资金在乡镇单位沉淀,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乡镇财政应加强对单位年底部门决算的审核管理, 督促单位及时对账, 按要求编报决算报表, 提高编报质量, 及时分析部门决算, 发现存在问题, 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三) 健全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提高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 这是做好财政财务内控工作的前提, 只有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 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适合本乡镇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财政财务法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合理设置财务人员岗位, 健全内控控制制度, 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归档等关键岗位职责权限, 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实现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建立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防止资金不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建立乡镇资产统一管理模式。打破乡镇资产管理方式上下交错的局面, 建立由乡镇财政统一管理乡镇单位资产的管理模式。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健全单位固定资产和库存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定期清查盘点、对账制度。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升级, 运用信息化手段, 做好财产清查工作, 确保账外资产入账, 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乡镇上线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除区级报账资金外, 多存放于乡镇往来专户, 而计划审批又在乡镇财政, 存在资金审批后单位挪用现象, 不利于财政资金监督。建议制定乡镇单位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将资金存放于乡镇财政专款户核算, 加强对项目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审查评定, 并依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 对违反项目资金使用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四) 加强收支管理,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一是理顺现有乡镇单位财务收支渠道, 打破条块分割, 完善收支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近管理资金的优势, 将乡镇单位所有资金纳入乡镇财政集中管理, 以利于乡镇财政加强对乡镇单位内控措施的实施和资金的全面监管。二是加强单位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加强对票据和印签管理, 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明确票据管理、登记、使用和检查责任;明确支出业务的开支范围、标准, 健全支出业务事前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加强对支出的审核控制和支付控制;规范借款和支出报销流程, 建立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对账和检查责任。三是强化审计监督。要完善单位内部审计, 强化外部监督, 在审计中把内控建设作为审计对象单独审计, 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 逐步加强和完善乡镇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五) 强化业务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人的素质是搞好乡镇财政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要因素, 只有加强人员培训,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务队伍业务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青黄不接等问题, 满足乡镇财政财务活动的需要。同时还应为乡镇财务人员提供开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提高其积极投身乡镇财政财务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人员稳定性, 使乡镇财政财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财政部发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内控规范”实施后, 各级各部门围绕贯彻“内控规范”都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规范工作, 科学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积极作用。作为我国财政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财政, 在实施“内控规范”中应紧密结合乡镇财政财务工作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促进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

乡镇财政工作案例 篇3

一、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的成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补贴范围越来越广,补贴资金越来越多。如补贴范围由最初的三、四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种粮农民的粮食补贴由2005年的几元钱,增至现在120多元;危房改造资金由原来每户2000元增至现在每户8000元。

二是虚报、冒领、骗取、套取国家惠农资金现象时有发生,额度也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村组集体和少数基层干部采取假租赁、假流转等方式,不断套取退耕还林和粮食补贴资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钻了基础信息不准、公示不够、监督不力的空子。

三是一些强农、惠农资金在使用、发放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不公开、不愿公开的现象很普遍,导致群众不满情绪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四是少数地方干部素质低、政策观念淡薄,落实政策随意性较大,工作底数不清,导致截留、挪用、滞发涉农资金问题时有发生。

二、丹江口市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录入工作的实践

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是湖北省财政厅农村处根据全省不同情况综合归纳的29项基本信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种因素不同,归类的基础信息也不一致。丹江口市财政鼓励、支持研制了专管员必备信息录入软件模块,在全市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效果。

软件模块首先设置农户补贴基础信息单表,涵盖了42项内容,采集信息范围非常广泛。为了归类,设置了总表,以组为单位分别形成了户、组、村、乡镇、县(市)汇总模块,并且汇总表和单表之间信息自动生成,相互印证,没有误差。

总模块归纳了“粮食两补”补贴信息、农民负担政策监督卡所有信息、“三资”监管及交易信息、土地类型面积及流转信息,以及村组干部、村医、五保、学生、低保、优抚等信息。这些信息都能直接导入单项的数据库(如监督卡模块、土地承包合同模块、“三资”监管台账等),非常实用。

在模块窗体内设置了查询功能系统,可点击查询是否“三重户”(重名、重身份证、重银行账户),点击查询任意一个村组干部信息(如查询某某村书记,该书记信息立即出现),点击查询某个条件信息(如三类低保或优抚对象),点击查询同姓同名的人多少个等等,非常便捷。

设置了阻止初始登录信息栏功能,对于错误的信息立即提醒。如:错误信息录入格式、错误信息(身份证、银行账号、劳力/非劳力)、错误数据(土地面积、人口、低保)等出现时,模块功能在导入时显示错误,不予支持。

该模块还具有自动生成功能。录入身份证号码,就能自动生成男、女性别内容;点击农民负担政策监督卡,就能自动生成监督卡分户卡片,形成了政务公开网、农民补贴网、农民负担政策监督卡网的有机统一,达到了专管员必备信息与全局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产生的积极作用

乡镇财政具有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建立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制度,可以有效监管财政资金的使用,让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涵盖面广,内容全面细致。从丹江口市的情况看,目前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大致分为四大类、29小项,涵盖了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生产资料基本情况、种植生产面积基本情况以及享受补贴和补助政策的基本情况等。同时,还详细掌握了村集体“三资”信息资料、土地流转信息资料和农民负担信息资料等。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在手,就能全面了解、掌握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管。

二是起到了公开、公示、监督的作用,为惠农资金管理发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打下了坚实基础。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的建立,一方面是扩大了惠农资金管理发放的监督面,把专管员必备信息录入到电脑软件系统,任何人到财政所查询系统点击,就可以看到全市补贴信息,扩大了知情面;另一方面,便于监管,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原来有的村组干部暗箱操作,欺上瞒下,虚报、冒领、骗取套取,现在所有的补贴信息在系统登录并公示,监督面扩大了,透明度加大了,使村组干部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问题会随时暴露,受到应有的惩处。

三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专管员必备信息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各层级在涉农政策执行过程中行为规范,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虚报冒领等现象的发生,农民群众直接受益,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群众因涉农政策落实的信访、上访案件明显减少。

四是降低了政策落实的运行成本,减少了工作费用。专管员必备信息库的建立,使落实政策的相关部门的工作依据增强了。首先是惠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透明度增加了,监督面加大了,监督力度加强了,信访、上访自然也就少了,相应减轻了这方面的工作投入。其次是各级管理规范了,各级不必要的检查和应酬相应也就减少了。这样,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各级政策落实的运行成本,减少了各级工作费用。同时,各级各部门在政策落实中,针对疑点、难点问题可以直观地去抽查、核实,做到有的放矢,节省了人力、物力。

四、促进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录入工作健康发展的建议

目前,丹江口市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工作还有一些不尽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强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管理,在落实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信息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和更新基础信息数据,逐步提高必备信息准确率,实现政策落实无误差。

二是制定完善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实施办法,加强对流转土地的规范管理,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户家庭成员的核查工作,严格落实户主实名制,预防一户多登、一户多折现象。

四是逐步推进专管员必备信息工作向有条件开展的村、组延伸,把社会监督的触角伸向基层,更加利于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财政局)

乡镇财政工作报告 篇4

受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乡镇财政工作报告。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镇实现承前启后加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镇财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依法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县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积极培植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投入,财政收支均实现了增长,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全镇共组织财政收入3313.7万元,增长15.7%,完成县里下达征收任务2546万元的 105.4%,其中国税收入342.51万元,地税收入971.1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158.18万元比2005年决算数增支121.34万元,增长11.74%。

2006年,是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行一年,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原则。乡镇财政支出全额纳入县财政管理。因此不再核算乡镇结余。我镇2006年上级各项补助收入为2158.1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158.18万元。支出分类:农业支出18.65万元;文体广播事业支出7.93万元;教育支出1662.55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27.42万元;行政管理费92.36万元;其他支出24.07万元.回顾2006年我镇财政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财政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2006年,根据上级政府确定的财政工作任务,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严格依法理财,积极开辟财源,促进财政增收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资金重点向“三农”和事关群众利益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保障了重点支出需要;努力深化和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 改革,强化监管,规范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

财税部门按照年初上级确定的财税任务,及时分解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在预算执行中适时对收入入库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收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收入进度,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了全年任务超收。

(三)切实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预算,努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了重点支出需要。

一是重点保障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在财政预算安排和执行中,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了工资的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

二是注重政策实效,惠农、支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政策,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上级惠农、支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广大农户中。全镇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18.56万元,退耕还林各项补助713.61万元.全镇广大农民直接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重视支出效益,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工作报告《乡镇财政工作报告》。

一是规范了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管理更加准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得到改进。二是强化了财政检查。按期完成了全镇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清理工作,为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强了支出进度管理。及时落实项目支出计划,加快资金拨付,灵活调度资金,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四是强化了财政财务管理。切实加强会计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和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帐户等管理制度

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7年是县新财政体制执行的第二年,按照镇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和全县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严格执行限额预算标准原则,实行“零基预算”标准。2007年全镇财政预算安排如下:。范文网

2007年,根据我镇税源分析和财政支出的需要,全镇预算财政收入为4495万元,其中:国税1420万元;地税3075万元.比2006年增长13.8%;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227.9万元,比2006年同口径增长6.1%。预算支出分类:农业支出20.3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8.97万元;教育支出1702.7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25.27万元;行政管理费96万元;其他支出20.81万元.预算安排中需要说明的是:2007年人员正常滚动和工资性改革经费没有纳入预算。目前的财政收支预算人员只是按上年12月预算,共用经费按现行标准预算安排,在今后执行中根据情况,再作相应调整。

2007年,我们将按照镇党委的部署和镇人大本次会议确定的财政工作目标,努力改革创新,推进依法理财;生财、聚财、用财齐抓并举,不断增强增收的可持续性、收支结构合理性、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切实保障重点、努力解决难点,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及预算任务的完成。

(一)切实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财政资金在确保用于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支出之后,应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支出,同时再尽量多办一些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好事、实事。(二)立足实际,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积极发展镇域经济。要解决财政困难,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镇域经济和搞好财源建设工作,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我们要围绕“十一五”规划,培植可持续财源;继续做好我镇小城镇开发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逐步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努力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拉动全镇经济增长,促进财政增收。

(三)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巩固“乡财乡用县管”成果,按2007年新改革的政府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申领、拨付、报账程序,强化财政结算员和核算会计工作职责,严格报账员现金管理,实行限额报销,减少现金流量。二是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认真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现非税收入“财政统管、政府安排”的目标。三是强化财政收支进度管理。按照收入进度和预算计划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流转,防止资金滞留、挪用等问题。四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跟踪检查,促使专款及时足额落实到项目,专款专用。

(四)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补助,加快镇域经济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镇域经济;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级反映汇报目前我镇的困难情况,使上级有关部门更加了解和认识目前我镇的状况,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多给予我镇一些政策倾斜照顾,以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要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同时要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增强大局意识、效率意识、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使依法理财水平明显提高,机关管理明显改善,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廉政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财政整体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07年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任务光荣而艰巨,要完成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必须付出更多 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按照镇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努力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全镇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乡镇财政所工作汇报 篇5

一是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我们逢月进行全镇税收情况分析会,通报情况,对照计划,寻找新增税收的突破口。

二是传递税源信息,增加税收。充分利用采集到的有效信息,及时通报,及时传递,根据全镇项目投入,新办企业,基础设施投入,企业用地等税源基础资料,及时传递迅速体现收入。

三是对重点税源实施监控,遏制税收跑、冒、漏。我镇近年来,规模企业成长快,服装外贸出口产品多,对此,镇国、地税、财政联合对重点税源实施监控,部门间通报各纳税户明细,情况资料,重点关注企业出口退税的真实性,关键分析骨干企业的投入、用电、产出、销售、税收等要素的正确剖析,寻找收入增长点。

四是加强零散税收的征收。一方面,我们分片派驻3名助征员协助国税、地税部门征收个体零散税种的征收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企业外地员工的租注信息、组织收入,再则,组织力量协助税务部门开展税收执法行动。

以上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税收的跑、冒、滴、漏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年递增46.8%,05年比05年增长51%,“十五”期末比“九五”期末增长580%,今年一季度已完成967.65万元,占预算的26.2%,比上年同比增长38%。

3、强化非税收入征收,是增加可用财力的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镇财政实现快速增强,提高镇财政的可用财力主要方面是非税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是我们组织财政收入的重头,工作汇报《乡镇财政所工作汇报》。

1、加强部门预算外收入的征管,做到“一只池子蓄水”。我所一直严格按照要求管理镇级部门预算外资金,以票据管理为主,收费管理为重,支出管理为实,对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及时进入财政专户,对高支出比重的教育,教育财务财政所专人兼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实行固定资产转化利用。摸清闲置资产、整合资产盘活,实施固定资产转化。根据区划调整合并带来的闲置资产以及镇政府实施东迁的目标,实施市场化运作,确保镇政府东迁工程到位,我们主要采取将原营防、龙舌、**政府资产进行整体变现以及医院改制带来的增益资金,转换成现在的镇政府办公大楼,达到了“政府不举债,企业不摊派、农民不集资,工程不欠债”的市场化运作的预期目标。

3、按实征收企业租金。全面征收政府与原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房屋及土地租金收入,原集体企业改制中都与镇政府存在租赁关系。我们积极主动摸清家底,一一进行核对,建立台帐,根据现实经营状况,分类管理,一年一次征收。对已倒闭原集体企业的存货资产,进行变现,能售则售,一方面缓解了财政资金的困难,增加了镇财政的可用财力,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4、加大基金费收入征收的力度。我们根据各个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分类定性,对照企业用电量、产量、产品销售、资产固定规模等要素,制定征收数额,并利用国、地税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对基金费征收注重在“度”字上应收尽收,既体现政策的严肃性,又体现政府扶持企业发展,达到企业做强,政府财政增收双赢。

通过以上措施的到位及精心运作。我镇的可用财力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年递增55%,有力地保证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近三年来,我镇财政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始终能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集中资金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了财政保障能力,办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应有的努力,一方面主要是依靠市财政的正确领导,积极支持扶持外,更重要的是我镇党委、政府对财政管理,顺应改革,转变观点,树立自力意识强,财政运作高质量的作为。

二、规范管理,理清思路,坚持“一把龙头放水”

为保证镇财市管改革工作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规范运行,我们理清思路,规范操作,对镇属部门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

进行业务培训,明确了具体操作程序,保证了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乡镇财政所工作汇报材料 篇6

乡镇财政所工作汇报材料2007-02-02 21:54:

43实施改革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镇财政所

我镇地处本市南大门,××经济发展要镇,崛起的工业兴镇。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全省财政职能转变工作指导意见》(苏财农税[2005]27号)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市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办法》(××办[2006]9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积极推动,顺利实施。在改革中我所根据市局统一布置,统一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周密布置,规范管理,运行正常。以转变观念,正确把握,积极实施为抓手,坚持“八方进水、一只池子蓄水,一把龙头放水”的理财原则,并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教师和公

务员的地标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确保民政经费按时按季发放定补;确何机关事业单位经费正常拨付使用;确保基础设施重点投入,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现将我镇的做法和体会作简要汇报。

一、顺应改革,广开财路,坚持“八方进水”

根据新一轮市镇财政体制要求及“镇财市管镇用”的管理目的,镇级财政必须努力提高保障能力,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是发展经济,从财源培植入手抓财政,广开财路,做到“八方进水,一只池子蓄水”。

1、培育税源经济,是财政增收的基础。

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是基础,财收增收基础是发展经

济,发展经济的关键是培育税源经济。我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基础作为财收工作的主旋律,从财源培植

入手抓财收增收。坚持在培植财源上寻求项目兴财战略。按照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经济目标计划,镇财政财积极配合参与实施,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列入财政预算,为引进大项目,实现大发展提供最优的发展平台,同时确保政府激励企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资金足额到位。为鼓励企业增强纳税意识进行纳税奖励,05对纳税八强实施奖励万元,对新投资企业在用地政策、税收政策、服务政策上实施优惠,充分利用“黄桥老区”政策,引商引商,项目大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优化产品结构,防止产品单一,防范市场风险,在扶持财源项目建设上发挥导向作用,聚集作用,牢固树立税源意识,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培植过程中,大力引进高附加值,高税赋项目,促进各类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集聚,扶持企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培植基础财源和递补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促进财政

收入稳定增长。

2、注重两税征管,强化综合治税是财政职能的体现

镇财政增收节支,重点是增收,财政增收的重点是税收。随着农

业税的取消,镇级财政的主要税收就是两税即增值税和地方税收入。我镇共有纳税户998户,镇国税、地税充分利用纳税信息和社会综合治税两上平台,分析全镇税收情况,我们一直经常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收入进度,剖析结构状况,分析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发生在哪类哪家企业,一起认真研究全镇两收入结构特点,强化镇财政收入中支撑税种和主导收入,促进财政收入实现快增长,努力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将发展经济、经济增长成果及时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好两税征管,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工作。

一是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我们逢月进行全镇税收情况分析会,通报情况,对照计划,寻找新增税收的突破口。

二是传递税源信息,增加税收。充分利用采集到的有效信息,及时通报,及时传递,根据全镇项目投入,新办企业,基础设施投入,企业用地等税源基础资料,及时传递迅速体现收入。

三是对重点税源实施监控,遏制税收跑、冒、漏。我镇近年来,规模企业成长快,服装外贸出口产品多,对此,镇国、地税、财政联合对重点税源实施监控,部门间通报各纳税户明细,情况资料,重点关注企业出口退税的真实性,关键分析骨干企业的投入、用电、产出、销售、税收等要素的正确剖析,寻找收入增长点。

四是加强零散税收的征收。一方面,我们分片派驻3名助征员协助国税、地税部门征收个体零散税种的征收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企业外地员工的租住、信息、组织收入,再则,组织力量协助税务部门开展税收执法行动。

以上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

税收的跑、冒、滴、漏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年递增%,05年比05年增长51%,“十五”期末比“九五”期末增长580%,今年一季度已完成万元,占预算的%,比上年同比增长38%。

3、强化非税收入征收,是增加可用财力的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镇财政实现快速增强,提高镇财政的可用财力主要方面是非税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是我们组织财政收入的重头。

1、加强部门预算外收入的征管,做到“一只池子蓄水”。我所一直严格按照要求管理镇级部门预算外资金,以票据管理为主,收费管理为重,支出管理为实,对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及时进入财政专户,对高支出比重的教育,教育财务财政所专人兼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实行固定资产转化利用。摸清闲置资产、整合资产盘活,实施固定资产转化。根据区划

调整合并带来的闲置资产以及镇政府实施东迁的目标,实施市场化运作,确保镇政府东迁工程到位,我们主要采取将原营防、龙舌、××政府资产进行整体变现以及医院改制带来的增益资金,转换成现在的镇政府办公大楼,达到了“政府不举债,企业不摊派、农民不集资,工程不欠债”的市场化运作的预期目标。

3、按实征收企业租金。全面征收政府与原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房屋及土地租金收入,原集体企业改制中都与镇政府存在租赁关系。我们积极主动摸清家底,一一进行核对,建立台帐,根据现实经营状况,分类管理,一年一次征收。对已倒闭原集体企业的存货资产,进行变现,能售则售,一方面缓解了财政资金的困难,增加了镇财政的可用财力,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4、加大基金费收入征收的力度。我们根据各个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分类定性,对照企业用电量、产量、产品销售、资产固定规模等要素,制定征收

数额,并利用国、地税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对基金费征收注重在“度”字上应收尽收,既体现政策的严肃性,又体现政府扶持企业发展,达到企业做强,政府财政增收双赢。

通过以上措施的到位及精心运作。我镇的可用财力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年递增55%,有力地保证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近三年来,我镇财政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始终能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集中资金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了财政保障能力,办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应有的努力,一方面主要是依靠市财政的正确领导,积极支持扶持外,更重要的是我镇党委、政府对财政管理,顺应改革,转变观点,树立自力意识强,财政运作高质量的作为。

二、规范管理,理清思路,坚持“一

把龙头放水”

为保证镇财市管改革工作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规范运行,我们理清思路,规范操作,对镇属部门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

进行业务培训,明确了具体操作程序,保证了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1、精确编制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根据我镇的财政状况及新一轮的市镇财政体制所体现的公共财政要求,按照性质,核查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支出固定轧死,收入打足预算,以收支平衡作为目标要求。合理调优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培植财源,农业结构调整和公共建设服务的投入,压缩新增支出、专项支出及无预算支出,寓财政监督于财政收入预算编制,预算收支执行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

2、确立“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意识。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民政定补对象的正常发放和机关正常运

转,维护社会稳定,我镇一直在“吃饭”与“建设”上并举,做到吃饭经费从不拖欠,同时还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有章可循。从严控制机关的招、车、费支出,制定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即对机关办公费、招待费财政所专门参管,主管后勤管理工作,参与政府和费用的审核,最大限度节约公用经费的支出,人员外出车旅由政府办实行监单登记制度,需要来客招待的机关食堂以就工作餐为主,公务用车实行预算承包,一次性定价无其他任何费用报支。

4、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保障能力。农村三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通达工程、河道疏浚、改水、有线电视、农桥、镇区建设及其他基本建设都进行专人管理,专项核算,核算规范,管理严格,造价审计,一直没有因挤占挪用专用资金而欠工程款的现象。

三、牢记宗旨,优质服务,坚持依法行政

干一切事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我所现有人员8名,市局借用

1人,实际在所7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的根本保证,一直以来,我所以提高人员素质,牢记宗旨,优质服务,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为主线,实行“镇财市管”管理方式改革后,镇财政管辖的范围更大了,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了,为此,必须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工作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建立了一支思想上积极上进,作风上求真务实,纪律严明,廉洁高效,能吃苦、肯奉献的财政队伍,使全体人员主动更新知识的结构,拓宽思维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形成钻研业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形成了富有朝气、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财政集体。

乡镇财政工作案例 篇7

一、发展问题分析

(一)财政管理体制

乡镇财政管理中,对于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缺失,不能有效的进行收支预算,而预算约束机制较差。审计发现,乡镇财政收支,在制定收支计划时,只是象征性的制定,只对收入做了计划,而对支出却没有计划性,只是灵活掌握,在财政预算上,体现出了不合理性,更有甚者,不编制预算,在财政收支上,缺乏控制机制,造成财政管理上的混乱。

内部控制较差,对下属单位管理较为松散。针对于多数乡镇财政,他们并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对下属单位,其缺乏财政管理,而且内部监督并不健全,造成某些下属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财政管理,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如乱收费、滥支出,更有甚者,出现了私设“小金库”问题较为严重,收费票据自制,并且将其放在外账,脱离财政管理,财政秩序混论。

(二)职权划分

在乡镇发展过程中,财政管理、会计核算,这两个部门是独立存在的,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关系,即监督与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乡镇财政的合理开展,在部分乡镇基层中,相关管理部门将两种工作进行混淆,甚至出现了由一个部门实现两个部门的职能的现象出现,如财政部门独揽其本职与会计核算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职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加大了管理难度,而针对会计核算工作,乡镇财政也缺乏有效的管理。

(三)会计核算管理

针对会计核算管理,其基础性工作管理较差。在乡镇会计核算中,财务人员对其职能工作都很清楚,即核算与监督,但是在乡镇财政工作中,其核算工作不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在会计科目的使用上,不够规范,登记账簿完整性较差,而且登记明细不清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实行。

会计核算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即页面记载情况,不符合实际业务发生情况,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财务人员素质较差,缺乏职业精神,工作态度较差,出现工作敷衍塞责现象,对于领导一些指示,理解错误,违背规定操作;第二,乡镇政府,其对于财务人员的更换,相对频繁,不能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稳定。

(四)人员素质较差,监督体系不完善

针对我国基层发展而言,其财政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工作素质较差,尤其是农村会计人员,他们仅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有在实践中的摸索出来的方式,进行实际工作的操作,而其工作缺乏相对的理论支持。例如在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写,或是会计账簿的整理工作时,大多数的会计人员存在知识量匮乏的情况,有的是甚至根本不懂,这些都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与此同时,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思想上的偏差,如道德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等,在金钱面前,无法实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道德标准,进而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就我国现状而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监督体制严重缺失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缺失,相关部门的忽视,致使监督系统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无论是乡镇财政管理,还是针对会计核算,都无法实现有效监督。因此,在乡镇财政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暗箱操作”、做假账等事件频发,这样导致事业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解决策略

(一)制定财政管理,规范会计核算

由于乡镇财政管理上的不足,如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规范性较差等,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制定规范的管理体系,以确保财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科学化的管理措施。结合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会计核算的变通,进而实现其规范化、高效化,达到二者的相互统一。优化财政管理,完善会计核算,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促进基层经济的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并且保障核算的准确性,会计核算工作的完善能够促进财政预算能力的提高,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乡镇财政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带动乡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确定人员职责,完善资金管理

乡镇在进行财政管理时,必须将财政与会计工作有所区别,明确分工,针对专项工作需要专人负责,不要混为一谈,职责明确才利于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例如会计核算工作,乡镇政府部门应该招聘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负责,进行核算工作,会计人员的高素质有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预算能力,对于每一笔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在账簿中都能清楚的展现。此外,乡镇政府还需要加强财务支出,加大对其审核力度,拟定合理的审批制度,促进财务支出的合理化,并且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资金管理的合理化。

乡镇政府在进行资金调配工作时,应该实行乡镇账户体系,对于财政性的账户,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并且根据资金使用方式的不同,在银行开设不同的账户,如镇级清算账户等,禁止镇级政府开设除此类之外的账户,按照我国统一要求,实现单一账户,针对镇级财政而言,就其中一种账户类型作说明,如镇级特设专户,其经过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具有特殊性、过渡性的账户。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乡镇企业发展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变以往办公条件简陋的情况,增加硬件设施,与财政管理相互配合。针对会计核算,在其原有核算的基础上,实现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并且实现网络化办公,摒弃传统的纸张核算形式,采用会计电算化,提高核算质量。此外,乡镇财政还需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尽量选择专业能力强,工作素质好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不仅如此,还要对人才进行定期培训与交流,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知识储备不断增多,专业化技术不断完善,而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并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工作素质,在私下里,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不断的学习。

例如:某市的一个乡镇财政部门在2013 年进行人才的全面改革,不仅招聘具有高学历、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而且定期举行一定的培训活动,并且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于整体表现较差的工作人员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有可能丢掉工作,反之,表现较好的人员会受到奖励,如奖金、升职等。

(四)加强监督,规范运作

乡镇财政工作的有效提升还需要加强监督,制定相应的监督体系,首先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设立部门监管,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与群众监督相互呼应的完善管理体制,做到内外相结合,共同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的有效实行,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及时公布数据,促进财务支出透明化,严禁暗箱操作。乡镇财政部门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便群众监督。此外,乡镇政府应设立考核制度,并且完善奖罚制度,对于一些不合法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例如:有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擅自挪用专项资金,这样的行为不仅违法,而且是个人工作素质的缺失。因此,对于这样的工作人员,必须给予严惩,并将其记入档案,而且与其奖金和升职情况有直接的影响,最严重的会关系其工作前途。通过相应的惩罚机制,促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转变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的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财政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而财政与会计核算是促成乡镇财政管理的有利依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的财政管理工作,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乡镇财政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文章针对上述情况展开论述,并对乡镇财政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能够切实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栾英光.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2]郭文静.浅谈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3]姚孝贤.对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0(08)

[4]王智才,樊晓民,陈俊亚,李伟,亢彬.乡镇财政“双基”建设问题探讨[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04)

[5]石洪波.关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23)

[6]常军.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

[7]陈丰.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3(10)

乡镇财政工作案例 篇8

一、情况

(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德惠市开展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是把握三个环节、强化三个保障、 完善三种机制 。

1.把握三个环节 。

(1)信息通达是基础。在信息通达上,德惠市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专人负责。财政局相关科室指定1人为信息传递员,负责本科室相关信息的归集和传递。二是坚持统一管理。对乡镇的信息传递统一由乡财科负责,财政局直接拨付到乡镇和财政局拨付到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由局内相关科室负责,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乡财科,并履行传递手续。三是坚持网上传输。利用财政内网,乡财科及时将收到的各类信息传递到各财政所,财政所对各类信息进行下载、分项目装订成册。财政所通过财政内网把资金监管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等,及时向市财政局反馈,确保了信息畅通。

(2)公开公示是关键。未实施监管前,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发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规、不合理、不透明、不公正现象,甚至被虚报冒领。究其原因,主要是暗箱操作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十分注重抓好公开公示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公开公示是确保资金拨付和发放到位的关键环节,是防止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能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就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否则,群众就会提出异议。在实际工作中,德惠市制定并认真执行公开公示制度,明确公示主体、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公示时间。总的原则是“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监管时,重点监管公示主体落实执行公开公示制度的情况,对公开公示内容不完整、公开公示时间不足等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其重新进行公开公示。市乡两级都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专人负责接受举报并认真处理,把握住了关键环节,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3)抽查巡查是手段。德惠市始终把抽查巡查作为资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抽查巡查的具体内容是:对补助性资金,主要是查发放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补助对象是否符合补助条件,补助标准是否符合上级规定。对项目资金,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工程招投标是否全程公开,完工后是否及时组织验收,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对乡本级安排的资金,主要看是否执行计划,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是否按规定使用。抽查巡查面不低于5~10%。

抽查巡查时以上级相关政策、资金文件、管理办法为依据,选派熟悉和掌握政策的工作人员,由2人或2人以上组成工作小组,深入村屯,进家入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抽查、巡查工作。并将抽查、巡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填写监管记录表,定期整理、装订成册,按要求上报并妥善保管。

乡镇财政资金项目多、额度大、范围广、变动频;而乡镇财政所人员少、任务重,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的做法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项目,把新实施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作为重点进行监管。二是重点人群,将负责登记补贴资金名册或发放补贴资金的部门和责任人,作为重点监管目标。三是重点区域,把虚报、冒领、骗取补贴资金易发村屯和站所作为监管的重点。四是重点环节,把容易发生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的工作环节作为风险点,进行重点监管。

2.强化三个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德惠市市、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镇财政所增设资金监管员职位,分为专职和兼职资金监管员,总共2—3人,并聘请各村文书作为协助监管员。明确岗位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对监管员进行资金监管业务培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2)强化制度保障。三年来,德惠市制定和完善各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监管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等,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制度,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强化经费保障。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经费不单独核算。为了解决财政所的经费问题,德惠市自2009年起,在乡镇年度财政预算中每年为每个财政所单列经费3万元,年中和年末还根据各乡镇财政所存在的实际困难给予不同数额的追加。由于市财政财力有限,经过努力,向市政府争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20万元,从2011年起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

3.完善三个机制 。

(1)部门联动机制。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来自上级多个部门,在乡镇由各站办所发放,单靠财政一家是管不了、管不好的,必须相关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在县级,一是财政局与相关部门联动。如,为了创新公开公示手段,2011年10月,财政局与市纪检委、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的通知》(德纪发[2011] 3号),明确规定了公开内容和具体工作要求,并要求各乡镇把落实情况和公开公示内容的电子版分别报市纪委纠风室、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财科)。二是财政局内各科室联动。乡财科与局内各相关业务科室经常沟通,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如,对乡镇在监管中反馈的问题,涉及局内其他科室或市直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乡财科及时协调主管业务科室或业务主管部门拿出意见后,再反馈给乡镇财政。财政局各业务科室都把拨付到乡镇的专项资金监管作为科室工作内容之一,坚持跟踪问效。三是上下联动。县级处在省县乡三级的中间位置,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在监管工作中,德惠市一方面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勤请示勤汇报,求得上级的指导,吃透上情;另一方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吃透下情,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加强检查指导。通过努力,形成了上下齐动的良好局面。在乡级,一是财政所与相关站所联动。如,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各乡镇都是由纪委书记牵头,财政所长协助纪委书记做好协调督查工作,拨付、发放资金的站所负责提供依据文件、政策规定和发放名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验收,乡镇农经中心负责输入微机和传送到电子显示屏上。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公开公示不到位问题,也解决了“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问题。二是主动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乡镇各站所都掌握着大量与惠农资金有关的信息,财政所主动与这些站所或经办人员联系,取得信息,为开展监管奠定基础。如岔路口镇财政所,事前从派出所取得全镇农业人口的户籍信息,在监管发放到户、到人的各种补助时,核对起来非常方便。

(2)点面结合机制。监管工作一开始,德惠市岔路口镇财政所就被确定为财政部资金监管工作联系点。三年来,监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在岔路口镇先行一步,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及时总结点上的做法和经验,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经过面上的实践,总结升华为基本路数和工作制度。随着监管工作的深入,继岔路口镇之后,德惠市又抓了大房身、米沙子、天台等典型,形成了巩固老点,提高水平;培育新点,梯次跟上;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3)奖补激励机制。德惠市根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每年考核一次。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德惠市把本级安排的监管工作经费和省厅的专项补助统筹使用,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以奖代补资金,通过年度考核进行奖补。2011和2012两年,分别进行考核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励经费多的在4万元以上,中等2—4万元,最少2万元以下。乡镇聘请村会计协助搞监管,一般平均每人每年给500元补助,也实行以奖代补。如岔路口镇聘请19个村文书,镇政府每年拿出1万元,根据工作实绩,分三个档次发放。监管经费实行以奖代补,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能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开展资金监管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工作干得不好,则既没面子又没钱。

(二)主要成效。

1.确保了惠农政策落实。一是资金监管工作把原来的事后检查监督前移,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不仅加大资金拨付后的抽查巡查,尤其注重资金发放前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偏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追回了违纪资金。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追缴骗取、挪用惠农政策资金86.2万元。三是监管工作抓住典型违纪案件公开曝光,广泛宣传,起到了警示、威慑作用,使个别想搞歪门斜道的人不敢搞。

2.带动了党风政风好转。一是把公开公示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惠农政策落实置于社会各界监督之下,减少或杜绝了暗箱操作。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乡村两级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惠农政策违纪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查处力度,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查处违反惠农政策案件46件,处理违纪党员干部58人,遏制了监管前违反惠农政策案件频发高发势头。三是乡镇财政干部职工把服务农民寓于监管工作之中,深入村屯,走家串户,在开展抽查巡查的同时,倾听群众呼声,为村民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村民的称赞。

3.促进了干部素质提升。一是观念转变工作转型。通过学习教育,乡镇财政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对资金监管从不自觉到自觉;乡镇财政所工作由管理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二是业务素质提高。通过以会代训、办班讲课、平时自学,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懂监管、会监管、善监管的人越来越多,资金监管工作质量越来越好。三是事业心责任心增强。乡镇财政干部职工不负财政部重托和广大农民期望,以搞好资金监管、服务广大农民为己任,认真履职尽责,经常加班加点,发现疑点紧盯不放,抓住问题穷追不舍,不愧为财政一线的尖兵。

二、问题

回顾总结德惠市三年的监管实践,主要问题是五个不适应 、三个不协调 、两个不配套 。

(一)“五个不适应” 。

1.思想认识与监管职能不适应。一是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业务工作忙、没有时间搞监管”,“信息不掌握、没有办法搞监管”,“业务素质低、没有能力搞监管”,“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没有处罚权,不愿较真儿搞监管(犯不上得罪人)”等模糊认识。二是在乡镇领导和干部职工中,存在着监管限制了乡镇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特权”,触及了个别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的说:“都是一样的乡镇政府人员,你为啥监管我。”

2.管理体制与监管责任不适应。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吉发[2005]20号)确定:“乡镇党政机构原则上设‘三室一所’ ,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 。财政所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县乡共管、以县财政管理为主变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这种管理体制对乡镇财政行使监管职权十分不利,监管职能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如,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前要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有的乡镇领导说情,有的乡镇领导反对,有的乡镇领导向财政所施压。

3.干部队伍与监管任务不适应。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政策条文多、基础数据多、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而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是:一是人手少,德惠市平均每个财政所4.5人,有的所只有两个人,只能维持正常工作,顾不上资金监管工作。二是年龄大,德惠市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6.7岁,50岁以上的33人,占36.3%;三是素质低,德惠市乡镇财政干部中,财会专业毕业的41人,占45.1%,专业知识欠缺,不胜任资金监管工作的人占一定比例;四是没资质,德惠市乡镇财政队伍中,事业编占42%,这些人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4.制度安排与监管要求不适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要求:“乡镇财政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而现实的情况是,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有些不由财政所经办,资金分散在主管业务部门;项目种类过多、过细,增加监管工作量,增大了工作难度。

5.监管手段与繁重任务不适应。资金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相对于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手段显得落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三个不协调” 。

1.上级财政部门内部机构之间不协调。有些财政资金本应该由财政所直接发放,而中央和省财政在制发文件时,不从方便资金监管考虑,把财政资金发放权给了业务主管部门。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原来是村提留,农村税费改革中改为农业税附加,取消农业税后变成政府转移支付,纯是财政资金,却从财政拨到综改办、再拨到乡镇农经中心发放,乡镇财政所不掌握;再如农机具购置补贴,原来在县级兑现奖补,后来一律上收到省里结算,不仅乡镇财政所不知道,县级财政也不知情。

2.财政系统上下级之间不协调。一是管理机构不统一。全省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有的市(州)、县(市、区)设有专门机构,有的则由某个处、科(室)兼管。二是职责范围不统一。财政部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乡镇财政……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探索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模式。要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 。而在吉林省,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一直在农业部门管理,由乡镇农经中心经办,乡镇财政无权管理,何谈“加强”。三是资金渠道不统一。用在同一项目上的资金,上下级来源渠道不一致。如农户科学储粮补助,中央财政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走经济建设司,省财政走粮贸处,县级没有粮贸科则由企业科负责;而县级配套资金,有的在预算科直接列支,有的走农财专户。再如机械深松整地补助资金,分别来自农财、经济建设、农发三个部门。

3.同级部门之间不协调。一是在县(市、区)级,财政部门与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对资金监管工作在思想认识上不统一,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具体行动上不一致,有的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有的则消极怠工、推诿搪塞,甚至不接受监管,德惠县就曾发生农业部下达的专项资金违纪不接受财政处罚的案例。二是在乡(镇、街)级,站办所之间不协调表现得更加突出。有的站办所认为是财政所多事,说风凉话、挑拨离间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两个不配套” 。

1.法规与职能不配套。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职责属行政执法,需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以前凭的是《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自2012年5月1日施行的《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69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或受上级政府财政部门委托,依法实施监督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并未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缺少法规制度依据和规范。

2.权利与责任不配套。财政部赋予乡镇财政监管财政资金的责任很大,而乡镇财政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却没有处罚权,只能报给上级相关部门。责任大,权利小,有的问题查实后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弄得财政所及监管人员里外不是人。

三、建议

(一)努力构建“大监管”工作格局。

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财政部令颁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把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及其他文件提升到法规层面,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为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提供法规制度依据。

2.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都要牢固树立大监管理念,把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与履行财政资金分配职能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切实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形成财政部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联动”的同步监管机制,彻底改变“重分配、轻监管”,“重投入、轻绩效”的情况。如,出台惠农政策要考虑便于监管,与其他部门会签文件要有利于监管等。

3.创造资金监管良好环境。资金监管舆论氛围不浓、社会环境不优,是乡镇财政开展监管工作一大障碍。建议采取内外同步的举措,大力扫除各种障碍。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造成一种声势,形成一种舆论,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不断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支持监管工作,为资金监管打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财政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对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站在维护强农惠农政策、维护财经纪律、惩治打击腐败的高度,准确定位自身的监管职责,切实履职尽责。

(二)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所机构设置不适应、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偏少、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办公条件差、监管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加强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1.理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改为“三权”上划,至少也要双重管理以县财政管理为主。

2.增加乡镇财政所编制。应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乡镇规模(耕地面积、村数、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按系数计算方法配备和充实。同时,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增加和吸纳新人,重点考虑财税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兼顾虽不是大学学历但有多年财会工作经历的人员;杜绝和尽量减少既无专业又无实践的“关系户”进入。否则,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就不能进入更高层次。

3.健全完善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培训机制。紧紧围绕乡镇财政工作中心任务和资金监管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内容,分层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实行轮训。省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科长、乡镇财政所所长,市(州)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除科长以外的其他人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员,县(市、区)级负责培训乡镇财政所未接受上级培训的人员。建议省财政协调相关部门,对事业编制身份的财政所人员举办资金监管业务专题培训,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做到持证上岗。

4.为乡镇财政所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德惠市2012年高龄老人(1257人,年领取补贴142.9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4230人,投入455.9万元)、不缴费直接领取新农保基本养老金村民(91622人,领取金额6246万元)、革命伤残军人(4986人、领取金额1399.3万元),合计达102095人,年补助资金达8244.1万元。经常发生老人去世后家属不主动及时报告,继续领取补贴补助现象。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后,至少每年采集核对一次指纹,发现人员死亡即停发补助,减少多领补贴问题的发生。

5.加快资金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搭建全省统一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开发涵盖面广、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信息管理软件,把各项惠农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申报审批手续、资金分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拨付领取情况、监管工作记录等信息全部纳入,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

(三)着力解决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问题。目前,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多个部门对“三农”“撒胡椒面”式地投入,既不能集中资金办大事、投资效益不佳,又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建议搞好支农补贴制度顶层设计和整体、长远规划,稳步增加惠农补贴总量,优化财政支农补贴品种结构。中央和省级财政应明确规定,对分配到乡镇的财政资金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由县或乡镇财政一个“漏斗”向下。如,把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高龄老人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等补助资金收回,由乡镇财政所“一折通”发放。再如,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合并为一项补贴,把农财、经建、农发的深松整地补贴整合发放。

(课题组成员:李建国、王沛才、曲祥仁)

上一篇:思品论文下一篇:车行卖车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