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1

工作方案

项 目: 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

评价: 2008年

*** 财 政 局 ***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 5月10 日

根据***财政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2009]9号)的相关要求,对“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为完成好该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发[2008]50号)及其他相关要求,结合评价项目的情况和特点,制定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科学、客观、公正的对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进行整体综合性评价,反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绩效评价,为加强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在贴息资金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发挥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促进理财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经验。

二、评价对象和内容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市级2008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

内容:***市级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

三、评价活动的依据

(一)法规、政策依据 1.《***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发[2008]50号);

2.《***财政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2009]9号);

3.《***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项目)》;

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财预[2009]76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6.《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7.《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8.《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416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

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11.《***市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2005年***人民政府公告第1号);

12.《***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信用贷款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13.《***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贷偿债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4.《关于***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信用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通[2005]03号);

15.***发展计划委员会对31个城市建设贷款项目下达的投资计划通知、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等文件;

16.***审计局对相关项目决算的《审计报告》; 17.***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相关项目决算的《***财政投资建设工程决算审核结论书》;

18.***财政局《关于下达2008年一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预算的通知》(***[2008]26号);

19.***财政局《关于拨付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89号);

20.***财政局《关于下达和拨付2008年三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168号);

21.***财政局《关于拨付2008年四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269号);

22.***建设局《***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查自评报告》;

23.《***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本次绩效评价的通知要求提供的基础资料;

(三)实施单位和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支出、绩效实现情况进行的自查、自评资料;

(四)评价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核实等获得的资料;

(五)《***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委托合同》;

四、评价工作程序

(一)前期准备

1.组成绩效评价工作组,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2.走访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项目实施单位,了解现行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的具体做法,听取他们对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设立的意见和建议;收集相关项目省内外绩效评价经验与方法以及项目相关资料;

3.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开展专家咨询,制定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拟定自评报告提纲,规范自评报告格式;

(二)组织绩效评价

1.组织项目绩效评价方案的实施;

2.成立绩效评价考评工作组,进行人员分工; 3.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邀请专家参加相关绩效评价会议;

4.召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组会议,传达有关的文件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介绍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工作组在评议项目自评报告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分;统计项目得分,对项目进行讨论,起草工作组意见,并提交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讨论确定。

(三)分析总结

1.进行数据分析,提出绩效评价报告的初稿。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组的意见及考察、考评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稿;

2.与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经济建设科等科(室)就绩效评价报告交换意见,将绩效评价报告提交市建设局、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项目实施单位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3.形成正式的《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五、评价原则

(一)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综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

(四)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

(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彻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

六、评价方法

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采用比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价与公众评议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法等方法,依据 《***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七、工作进度及时间安排

2009年6月10日前,完成《***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根据与部门协商工作方案所确定的时间开展自查、自评、抽查、考评、撰写评价报告等工作,于2009年9月30日前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八、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

为使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由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经济建设科等相关业务科、市建设局财务科等相关科室、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工作组的构成如下:

市财政局:*** 市建设局:*** ***咨询有限公司:****

九、评价结果

1.提交《***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2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是部门 (单位) 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且项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 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项目的运行过程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产出应用三个环节。绩效主要表现在“产出和应用”环节, 项目绩效的评价内容应围绕“产出和应用”来考虑。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应该包含:“目标设定”、“项目产出”、“项目效益”和“项目管理”这几个方面。

(一)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业务评价

业务评价主要有:“目标设定”主要指项目目标的明确性、依据的充分性、目标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完成的可能性等;“产出”主要指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主要指项目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管理”主要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的规章制度保障及其执行情况。

(二)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财务管理评价

财务管理评价主要有:资金到位和支出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

《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 (试行) 》规定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是: (1) 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2) 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3) 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4) 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 (5)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 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 按照一定的原则, 为体现不同财政支出内容和反映评价对象绩效而形成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目前的指标体系中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划分模式容易导致反复从某一环节收集资料, 评价指标更多还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 效益评价深入程度不够, 尤其是社会效益评价难以量化。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 缺乏基于科学、严密分析而建立的的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 每一个社会效益指标量化为经济效益指标都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难度。目前指标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项目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

(二) 绩效标准难以把握

财政支出项目往往具有公共目标新, 带有经济、政治、安全、环境、社会等一些特征, 且其中多数目标都很难以一定的量化标准来衡量。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标准是指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为基础, 利用数学统计原理测算出来的标准样本数据, 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如何从科学角度, 突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手段、认知和主观决策限制,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绩效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财政支出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政府 (部门、单位) 绩效, 是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目标, 也是当前开展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难点。

(三) 评价结果应用缺乏

从目前情况来看, 还未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结果应用的办法和措施,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只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 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 对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效果、问题与相关责任、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相应直接约束, 评价结果应用效果不明显。评价结果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制度层面, 还不能和财政管理相衔接, 把结果运用到预算编制上来;还不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衔接, 把结果运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完成上来。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会流于形式, 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也制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一) 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 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必须建立规范统一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从以下几个角度着眼:一是要体现价值导向。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要求, 体现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价值导向性。二是要把握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准确地反映绩效的内容, 设计指标体系时还要考虑现实可行性, 特别是要考虑指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及其成本。三是要考虑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充分反映财政支出项目的各种绩效。同时, 应筛选出最重要和关键的绩效要素, 指标体系应简单明了。四是要兼顾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绩效评价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 但在目前的条件下, 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并不能完全通过定量指标来反映, 也需要采用定性指标。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不同类别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 以及指标体系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

徐赤波

(舟山市公路管理局浙江舟山

摘要费改税以来,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特别基本支出经费切块到县市财政, 全省运管系统财务管理重大改革, 因此, 要求运管财务人员深入研究财政改革的动向, 正确理解财政改革要求, 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思路, 有力保障运管事业蓬勃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财政支出管理

一、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 为进一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奠定了基础, 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显现: (1) 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 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开设的账户上, 有利于财政部门能及时了解各单位资金情况, 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 加强了会计监督, 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

的设计原则, 采用适当的方法, 来确定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二) 制定绩效评价标准

指标标准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标尺或准绳, 要符合财政支出项目的实际绩效水平, 对一些财政支出项目, 还要反映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绩效评价标准的制定, 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计划标准。即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二是行业标准。即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 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价标准。三是历史标准。即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为样本, 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历史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四是经验标准。即由专家根据实际经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经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三) 创新绩效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开展绩效评价时, 需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一种或几种合适的方法, 才能达到预期的评价目的。一是目标评价法, 是指将项目当期实际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分析对比后, 作出评价。二是比较法, 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绩效结果、历史情况和评价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 综合分析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三是成本效益分析法, 是指对财政支出项目所确定的目标, 以其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 分析判断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设立的账户进出, 进行会计统一核算,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 (4) 加强了税收监控管理, 为财政增收开辟了财源。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各纳入单位发放工资、福利及津补贴各日常开支的情况都进入了会计核算中心的监护之下, 减少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二、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 但也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 对报帐单位来讲, 撤消会计机构后, 忽视会计工作, 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 (2) 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而言, 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 这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 发

支出绩效。四是最低成本法, 是指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 可采取比较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 评价和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五是因素分析法, 是指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及成本的内在因素, 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六是公众评判法, 是指对无法直接用量化指标计算其效果的支出, 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 收集社会客观意见, 分析判断支出绩效。七是财政部或省财政部门制订的其他方法。

(四)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 要硬化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约束力。对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目的、范围、程序、权限等做出具体规定, 增加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类别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 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

(五) 构建绩效信息网络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涉及面广, 数据信息量大, 时效性强, 对信息化技术支持要求较高, 建设绩效评价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开发绩效评价分析系统软件。同时, 依托现有的政府采购评审论证专家信息库, 构建绩效评价专家信息库和中介机构信息库, 实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所需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互通。

摘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提高财政支出项目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着不少难点和问题。基于此, 文章首先介绍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 (参考《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 (试行) 》之规定) , 进而对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梳理, 最后提出了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谈谈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篇3

一、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二)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而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各部门又主要从技术性能、项目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技术性缺陷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四)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体现在: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忽视效益评价。从总体上看,目前各有关部门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往往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二是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审核、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二、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

针对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划分评价层次。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且项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位作为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支出效益直接反映为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益。因此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各政府部门(使用财政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

(二)建立评价制度。首先,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要制定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明确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其次,要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中,在收缴环节,采取集中收缴方式明显要比分期收缴具有更高的效率;在库存环节,开展有效的现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益与加强财政控制;在分配环节,预算目标数量化、分类细化有助于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还可清晰地衡量预算分配环节的成本与效益;在购买环节,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取得分期采购方式下不可能取得的规模效益;在支付环节,采取电子化的集中式直接支付方法,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财政支出各环节上都存在绩效问题,应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最后,做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强化和推进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三)完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目标就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这种指标库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根据指标性质不同,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四)制定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指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为基础,测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用来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标准的正确选择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后,可在条件成熟时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标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因此,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效仿企业绩效评价,定期发布有关评价标准。

(五)规范评价流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应由国家统一规定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确定评价的重点,明确评价采取的方法,规范评价的基本流程。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事前与事后评价、定期和经常性评价、当前与长远评价、自我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工作制度。可以设计评价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评价对象,下发评价通知书;组织专业小组,聘请专家,成立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方案,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下达评价通知;督促部门自评,收集、核实数据并实施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做好评价总结;经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备案。

(六)设立评价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为改变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零碎涣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应在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在各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关要求组织做好本部门、所属单位以及财政支出项目的具体评价工作。鉴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监督作用,必须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信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4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国有林场,始建于1958年8月,场部设在**高家山脚下,离市中心2km,鹰厦铁路横穿林场经营区大部,**高速、**、**公路及国道316线纵贯经营区,场部至各工区均通汽车,为林场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林场经营区大部分地理位置属于武夷山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大部分在400m以下,最高海拔1000m,最低180m,山地平均坡度20-30度,气候属性为海洋性季风大陆气候,四季明显,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8℃,平均降雨量1783mm,无霜期达264天,林地土壤多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层厚度中,林下植被以芒萁骨、杂竹、蕨类、管茅等为主,平均覆盖度在80%左右,是林业生产经营较为理想林业用地。全场经营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占总面积的96.6%。有林地*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7.31%,非林业用地*亩,占总面积3.3%,森林覆盖率84.4%。

全场现有活立木总蓄积为*m3,其中用材林蓄积为*m3,占总蓄积量的99.9%。幼龄林*亩,蓄积为*m3,中龄林*亩,蓄积为*m3,全场设有**等四个工区,林场经营区所涉及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共计17个行政村,40多个自然村。全场总人口*人,现有职工*人,其中退休职工*人,在职职工*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人,高级职称*人),在职职工中干部*人,全民所有制工人*人,合同制工人*人。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立项申报情况、项目涉及范围、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

根据闽林场便〔*〕11号文的精神,我场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任务为*亩,主要为枫香和马卦木的新造培育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执行情况、采取的纠偏相关措施、项目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复杂、管理要求高,为确保珍稀树种用材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场成立了珍稀树种用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林场场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营林、三个工区相关人员组成,形成了由场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按职能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2、强化作业设计管理:根据《*林业厅关于开展*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的要求和《森林抚育规程(gb/t15871-2009)、〈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等,认真组织编制作业设计,将我场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任务*亩落实到林班、小班。

3、严把施工质量,明确施工时限:

(1)、强化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首先,我场把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任务和责任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签订责任状,根据各工区所完成的任务数、质量和时间要求给予兑现效能工资,对未能按时完成、质量返工的给予经济上处罚。同时要求生产技术人员和工区施工人员要跟班作业,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作业现场,对照作业设计认真检查,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不符合作业设计要求的,要求立即予以改进,以确保施工质量。

(2)、签订施工合同书:与施工队签订施工作业合同书,合同书要依据作业设计明确作业地点、面积、方式、时间、质量要求、验收程序、合同金额、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施工作业合同一经签订,不得擅自转包,否则林场将按违约给予处理。

(3)、明确施工时限:每份合同书要根据施工作业量体现施工完成时间和施工队伍人数,对施工队伍人数不符合按林场要求的,生产部门和工区要及时向施工队提出,要求增加施工人员,以保证按时完成。

六、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检查验收

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检查验收:由林场分管副场长、营林科、工区主任和施工员组成的验收小组,对每个小班的作业对照作业设计进行认真的检查验收,根据验收小组对每个小班的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意见,合格的小班给予验收结算,对作业不到位的或存在问题的,要求施工队及时返工,直至符合小班作业设计要求。

(二)项目财务管理状况(包括项目总投入情况和实际支出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等)。

项目省财政总投入*万元,目前实际支出*万元,后续三年仍需投入抚育资金,缺口部分已自筹资金投入。项目资金于*年7月到位*万元,财务部门分帐核算,专款专用,合法、合规使用,防止挤占和挪用。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的一切支出都要经业务部门开出验收单,经财务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核实,最后报林场场长审批。

三、项目绩效分析

(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选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以及现场勘验、检查、核实的情况);

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事后评价方法,项目完成后,*年十月经现场勘验、检查,面积核实率、成活率等均达到标准。

(二)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主要经济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可持续影响等情况);

通过珍稀用材树种基地项目实施,林分结构更加优化,林分质量得到改善,碳汇能力显著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

通过珍稀用材树种基地项目的实施,可提高林分的生长质量和数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目的,项目建成后,每亩纯利润可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通过珍稀用材树种基地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当地农民就业机会,据测算整个项目建设需投入个4410工日,可提供30个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在基地建设中,35%以上面积使用珍贵树种(或优良品种)、采取集约经营,目标合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生态效益。林分结构、林分质量明显改善,森林景观、森林生态整体功能明显提高;

更好地发挥了森林的多种功能,有效途径增加生物多样化,对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该项目建设有效提高我场的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对国有林场以及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绩效分析(对指标体系得分情况进行逐项分析);

资金落实情况100%到位得10分;

资金使用率支出率100%得10分;

资金使用规范性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得5分,完成规模实际完成面积占计划面积100%得10分,完成质量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实施、综合达标率达95%以上,得10分,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每亩纯利润可提高20%以上得5分,社会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雇用周边林农占项目总用工量的100%得5分,生态效益林分结构、林分质量明显改善,森林景观、森林生态整体功能明显提高得5分;

可持续影响在基地建设中,35%以上面积使用珍贵树种(或优良品种)、采取集约经营的得5分;

目标的合理性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编写实施方案得3分;

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法科学、内容全面、目标合理得2分;

完成的及时性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及时做好自查验收并申报核查验收得5分;

管理保障有成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得3分;

技术保障技术力量强、科技含量高、完成实施方案技术指标100%得3分;

项目实施进度报表数据报送及时准确得3分,资料档案任务下达、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施工作业合同、调查数据等资料整理归档齐全得3分;

财务制度情况财务制度健全、资金使用规范的得2分;

会计核算情况建立专页、单独核算,准确反映项目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得3分;

总得分100分,项目评价等级为优秀。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项目任务下达时间太迟,影响造林成效,珍稀树种要求造林季节比较早,任务最好能在前一年的十二月下达,利于安排生产;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珍稀树种培育投入高,生长周期长,生产单位对珍稀树种的培育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希望加大珍稀树种造林投资。

四、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任务应提早下达,利于安排生产;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5

2苏州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自评价报告

(参考提纲)

一、前言

1.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2.预算绩效管理的依据和目的;

3.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概况、性质、实施依据、用途、内容和范围等;

3.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各阶段时间安排和主要内容等。

4.项目资金投入和预算明细情况,包括预算总额、各子项目具体预算金额及相关标准和依据等;

5.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三、项目绩效实施过程

项目单位组织实施项目绩效管理的时间、内容等步骤和过程。

四、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结论

1.绩效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主要是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与项目预期设定的绩效目标、指标、标准值进行比较;

2.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主要结论。

五、项目建设和管理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主要从项目组织管理、规范管理、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等方面分析和总结。

六、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从项目组织管理、规范管理、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等方面分析和总结。

七、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1.进一步改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

2.加强和深化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6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整合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82号)和《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昌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新政办[2008]210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我县各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范围

县级机关各部门。

二、考核内容

1.领导重视:成立本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分管领导。

2.职能明确和落实专人: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和工作职责,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并落实专人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3.制度制订和组织培训:认真制订符合本部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实施意见或操作办法,并能组织、参加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或学习。

4.组织实施:按照《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昌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新政办[2008]210号)等文

件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项目单位自评和主管部门评价工作;对下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积极配合财政部门重点评价工作。

5.结果应用: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能认真整改,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编报部门预算和加强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有关建议被领导决策所采纳。

6.资料报送:按规定要求报送评价报告(包括自评报告)、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绩效预期目标评审表,及时报送本部门制订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制度或评价信息。

7.其他:提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并较好地完成其他各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考核实施

考核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制,统一由新昌县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年终,各部门对年度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并对照《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附件1)进行自评打分,并推荐上报1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先进个人需填报《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附件2),于每年2月底前报送县财政局财政监督局(绩效管理科)。新昌县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和自评情况进行打分,按分数高低评定先进单位。

四、考核结果

对考核得分前6名的先进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并相应评出预算绩效管理先进工作者6名,对考核得分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五、其他

本办法由新昌县财政局负责解释,自2011年起试行。附件:1.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

2.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

附件1:

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

(年度)

单位:(盖章)年月日

附件2

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7

一、湖南省绩效评价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4年以来,湖南省财政厅注重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积极探索,不断进取,把绩效评价作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予以深化和发展,绩效评价在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一是编印了《绩效评价文件汇编》,对财政部相关司局2002年以来出台的有关绩效评价方面的政策文件进行归类和整理,为推动全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指导。二是适时制定并修改绩效评价管理办法。2005年制定《湖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对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印发《湖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对绩效评价的管理与组织实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明确规范。各市州财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其中株洲市还编印了《绩效自我评价工作流程》、《财政支出项目自评报告编写提纲》、《株洲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评比细则》等配套制度。

2. 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推进工作机制创新

近几年,先后到省内外开展多次专题调研活动。2007年,到武汉、上海等地参加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研讨会,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形成了《绩效评价:财政管理的重大变革》调研报告。2009年,到广东等省学习,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形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报告,基本搭建起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2010年,到浙江、江苏学习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湖南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报告,为推进本省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与此同时,我们还选择部分省直单位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专项检查,对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各市州也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究,发表了相关的调研文章,如株洲发表了《从项目绩效评价入手》、娄底发表了《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缓解县乡政府困难》、衡阳撰写了《关于财政绩效评价的若干思考》等。

3. 开展项目自评和重点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效益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自评体系,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按照《湖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印发各年度《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编制“省直部门预算单位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表(范本)”,选取部分支出项目作为各年度的财政支出自评项目,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二是在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部分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如2005年的“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6年的“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07年的“职业教育财政支出项目”,2008年的“省属老水库库区特困移民无房户建房补助资金”,2009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2010年的“全省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资金”等项目。财政支出重点评价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上下联动,增强了对重要民生工程的考评力度,起到了较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4. 开展组织培训,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绩效评价队伍,省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次业务系统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聘请财政部和高校专家,对财政系统绩效评价相关人员进行分批、分期的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二是利用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和调研等机会,促进省级和各市州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推介成功经验,宣传先进做法,做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通过以上努力,初步探索了适合省实际的绩效评价模式,形成了较为规范有序的评价方式、程序,建立了具有一般指导性意义的指标体系。同时,通过绩效评价,资金使用部门和项目单位的资金绩效观念得到了强化,人们对绩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二、目前绩效评价面临的困境

虽然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实行和推广绩效评价的难度仍然很大。究其原因,除绩效评价本身的复杂性外,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 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更新难

单位普遍存在重资金分配、轻绩效管理的思维惯性。有的部门领导对绩效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就行,对使用效果和绩效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则将绩效评价等同于审计或财政监督,认为既然有审计、有财政监督,就没有必要再搞绩效评价。思想观念落后成为制约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因素和难点。

2. 缺乏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就财政部门而言,目前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评价指标设置不完善,绩效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不足。对各单位而言,没有形成绩效观念,就难以事先主动地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进行绩效监控,更无绩效标准。而科学的指标体系、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准绳,没有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就很难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论,评价工作也就难以为继,持续性不强。

3. 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保障

我国的绩效评价较长时期以来处于自发状态,工作的启动和开展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特别是财政部门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由于没有可遵循的统一的法律依据,使绩效评价失去了强制性的保障,较难得到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也很难保障必要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绩效评价的广度、力度、深度受到严重影响。

4. 缺乏严格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由于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应用评价结果的相关制度或机制没有建立,导致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难以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在评价结果应用困难。评价结果难以真正运用到绩效目标设定、预算资金安排上来,从而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今后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

绩效评价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推广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由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1.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观念和绩效意识

加快绩效评价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进程,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理论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绩效评价工作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开展理论研究。同时,要对绩效评价的意义、重要性和所取得的成效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宣传,增强绩效评价的影响力,使这种理念深入人心,打破人们长期以来只管争钱用钱分钱而较少考虑资金使用效益的思维定势,在全社会树立绩效观念和绩效意识,为绩效评价的实施和推广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为绩效评价提供政策指导和法律保障

由于我国目前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建设滞后,极大地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和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在目前条件下,一是要在《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增加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内容,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约束力,提高绩效评价的法律地位,为绩效评价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绩效评价制度,对绩效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指标、组织管理、对象、工作程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统一规定。当条件比较成熟时,可制定专门的法律,确保绩效评价工作在法律的规范下健康有序地开展。

3. 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一是尽快建立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绩效评价指标的统一性、完整性、科学性及衡量标准的准确性是影响评价结论、决定绩效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目前没有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的情况下,亟需加快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当前,应在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特点和运作过程基础上,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指标体系,包括财政支出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四个环节内容,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和衡量财政支出的绩效。二是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联合相关专业人员,对各类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甄别和再加工,并按照财政支出的功能和特性,细分为不同支出类型,然后对每一类财政支出设置主要的个性指标,形成指标库。三是要建立第三方中介库。充分利用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独立性强、整体业务水平高的优势,采用“花钱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绩效评价。

4. 建立“前评审、中监督、后评价”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

一是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前评审)。绩效目标的制定,一般由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根据有关规划和任务来设定。在预算编制环节建立前评审制度,即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考评指标,对预算项目资金安排实施绩效论证,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项目安排的必要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项目管理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以此作为项目预算安排和预算调整的依据。二是进行绩效拨款跟踪管理(中监督)。财政部门组织专家会同预算执行部门按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事中绩效评价。事中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有关部门,以利于加强项目管理,掌握支出进度,乃至调整项目预算。三是实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后评价)。要求项目单位在项目结束时或预算年度内对绩效目标实现及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自评价,并向财政部门提交项目绩效报告和自评价报告。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单位自评价,对重大、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该专项资金安排和再安排的重要依据。

5. 加大绩效评价结果推广和应用力度,提高绩效评价的权威性

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探索 篇8

【摘 要】基于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的重要性,通过筛选出较受关注的高校预算支出相关硬件和软件支出等作为研究内容和绩效评价研究对象指标;通过对比不同研究办法的优势和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在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数字化绩效评价系统设计要求的数学模型,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质量,从而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 绩效评价系统 完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77-04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高校的实施现状

(一)高校财政支出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性

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信息不透明,信息公开渠道相对而言较为狭窄,支出口径不统一,信息不对称,部门强调相关信息的保密性,而忽视了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将导致支出的不可控以及滋生腐败。

(二)未构建科学、规范、统一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预算指标各省区有统一口径,但是,各高校目前支出预算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尤其是实行财政统一支付零余额账户结算后,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根据预算法单位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必须收支平衡。因此各单位上报的年度预算是一套,校内实际收支预算又是另外一套,校内实际支出预算往往大于上报预算。此外,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结合得不够紧密,财政支出超预算现象比较普遍。

(三)支出评价指标的内容不够完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不能涵盖支出项目的内容。有的指标过于笼统,没有做到精细化的程度,缺乏针对性,不能正确反映项目考核情况,不利于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提高,也不能真正发挥支出管理的作用。

(四)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没有做到常态化

首先是领导不够重视,很多高校没有把支出评价系统作为管理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是年末用来应付上级机关要求。其次,是资金不落实,支出绩效评价系统首先要整合资源,信息化的实现也需要投入资金。再次,是没有设置专岗进行专人管理,系统维护需要专人管理,需要及时提交数据、更新数据、分析研究数据,分析支出的结果带来的影响,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方法

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就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系统性地、综合地观察研究对象。即立足于整体,把整体作为确定目标的出发点,统筹大局,以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只有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才可能得出相对科学而体系化的结论。

(一)建立科学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支出评价系统都由各个相互独立的系统组成。而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多为MS SQL SERVER,因此考虑到数据库兼容性以及易用性,最优方案是采用SQL SERVER 2005+ASP开发环境,在已构建好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开发数字化绩效评价系统,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根据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构建的数学模型。

3.利用整合后的各管理系统数据,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4.利用ASP设计数字化绩效评价系统。

5.利用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检验该系统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二)创新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

先进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支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支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目前财政绩效评价研究办法多种多样,比如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等,各有优势各有侧重。AHP层次分析法有效应用并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既满足了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复杂性和全面性要求,又满足了以科学、客观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要求。在构建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 AHP 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真实反应评价主体实际,得出有效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下面简述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过程:

1.建立评价对象的递阶层次结构。

2.建立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建立多个比较判断矩阵。

3.计算向量值和判断最大矩阵特征值。先将矩阵的元素按列进行归一化计算,再求矩阵各行合计数的平均值和权向量值,就可以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

4.检验各矩阵的相容性,以证明权重的可接受性。对于成对比较矩阵而言,一致性比率CR等于CI除以RI。在本评价系统中,我们认为CR愈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愈好。当CR小于0.1时,我们就认为矩阵具备比较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结构,重新进行比较。

5.将计算出的各层指标的权重值与上一层相对应的指标逐项相乘统计,就可计算出各具体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课题组准备邀请10位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对于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所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合理性。

运用上述方法,先构建评价系统指标体系,构建一个基于AHP研究方法的数学模型,再计算出相对比较客观和有效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然后代入经采集整合处理过的原始数据(例如:从设备仪器管理系统采集的设备数量型号等数据;从教务管理系统采集的在校生人数、教室排课情况、四六级通过率等数据;从人事管理系统采集的教师进修培训、职称学历变化等数据;从科研成果管理系统中采集的教师科研论文课题项目等数据),经计算即可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最终得出绩效评价结果。

三、研究成果

(一)根据国内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如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较简单,主要针对本评价系统研发和调试使用。

图1

(二)采用 AHP 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各指标权重值的计算,是本系统所研究的评价系统能否真实反映评价主体实际,得出有效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

1.建立评价对象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2)。

2.建立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如表1、表2、表3所示,建立多个比较判断矩阵。

3.计算权向量值和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三)利用已经建立好的数学模型,通过ASP开发语言,设计研发本系统

1.设计系统界面(见图3、图4、图5、图6)

图3

图5

图6

2.按照已构建好的数学模型编写程序。其中,该系统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是如何通过网页来实现AHP研究方法下的评价指标权重值的计算和统计。重要语句如下:

四、结论和建议

加快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目前国内高校仍在诸多方面需要完善。应该说,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给高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也使高校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积极构建和完善一套符合高校实际、具有高校特色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应用指标体系对日常支出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加快高校改革和发展,对倡导节约型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领导高度重视

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决定了该项工作能否做出成效,同时资金的投入多少也决定了该项工作能否持续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加强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预算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科学化管理和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资源、实现节约能源、节约人力物力的目的。

(二)建立支出绩效信息系统

高校目前校内信息系统各自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方面各业务部门强调各自数据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现,信息资源共享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又存在信息平台重复建设的问题,既浪费信息资源又浪费资金。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大数据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平台是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同时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支出绩效评价瓶颈,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财务预算支出一体化

严格遵照财务管理的要求,整体上依照“核心系统+专业类系统”的设计思路,核心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业务全、过程全、结果全 ,专业类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专业管理,提升各职能部门内部的细化管理水平,业务系统和核心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实现财务预算支出一体化、资源配置科学化管理。实现以项目为主线的信息反馈源,同时系统固化关键支出业务控制点,例如,项目实施没有经过“三重一大”、没有经过相关程序立项,就无法进行后续的支出项目付款事宜。将高校项目投资风险控制通过系统落实于预算控制过程,从而达到回避和降低风险的目的,同时也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

(四)资源配置与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协同

整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细化经营目标,逐步落实目标驱动项目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年度计划过程紧密协同,实现过程管控由事后转变为事前控制。即建设全面预算支出管理体系:构建“战略规划”“目标分解”“过程编制”“预算控制”“分析考核”“滚动预测”全过程预算管理。建立基于学校建设发展计划的资源配置方案:管理系统(MSS)已实现全校一级架构、集中部署,构建一级平台,为逐步实现学校内部云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也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科学化推进和管理决策提供高效领先的技术支撑。

(五)建立实施支出绩效系统的考评奖惩制度

长效机制的建立是财政支出预算科学化的有力保证,好的系统和好的评价方法要靠好的制度来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是各支出项管理措施和办法的具体实施者,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支出管理工作之中,执行好既定的规章制度。

【作者简介】李建林(1958-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总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投融资,财务与会计类理论与实务。彭 仲(1977- ),男,河南漯河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9

发布部门: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津政办发[2007]10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市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天津市市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市级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印发的《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和市财政局印发的《天津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津财预„2006‟6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指标,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三条 绩效评价工作由市财政局统一组织,会同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实施。主管预算部门是与市财政有直接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专项预算管理部门是指负责特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主管预算部门。第四条 绩效评价的范围为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支出项目,以及市财政局选定的其他支出项目,主要是指在基本支出以外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设备购置、大型会议、政策性补贴等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支出项目。

第五条 绩效评价以预算为周期实施,包括完成结果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对内完成的项目,实施完成结果评价;对跨的项目,根据预算内完成的工作量和预算执行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项目全部完成后实施完成结果评价。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第六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评价工作应以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为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实施。

(二)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采用规范的程序和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合理评价支出项目的绩效情况。

(三)综合评价原则。绩效评价既要考核评估财政支出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还要考评其合法性、合规性。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国家确定的方针、政策;

(三)本市地方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四)财政部门及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制定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五)主管预算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六)主管预算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申报、可行性研究、立项评估和项目验收等材料;

(七)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文件和项目决算资料;

(八)审计部门对主管预算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九)其他相关资料。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第八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的及时性、质量、成本及效益情况等;

(二)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

(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内容尽量以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在量化分析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

第十条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选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与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

(二)可比性原则。对具有相似目标的工作选用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三)重要性原则。对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

(四)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要能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取得绩效目标数据并实行评价。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主要包括: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实现情况,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等。具体指标由市财政局确定。

个性指标由市财政局商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特点确定。第四章 绩效评价的方法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专家评估法、公众评价法以及市财政局确定的其他评价方法。

第十三条 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绩效结果、历史情况和考评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等,综合分析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

第十四条 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

第十五条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用以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

第十六条 专家评估法,是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在对项目验收报告等基础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由专业评估机构或专家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专业评估的评价方法。

第十七条 公众评价法,是指对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效果的支出,通过公众问卷、抽样调查等方法,对各项绩效评价内容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分值考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 第十八条 市财政局负责统一制定绩效评价的制度办法,组织实施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检查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自行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工作。

重大支出项目是指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财政支出项目:

(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

(二)社会公众比较关心;

(三)资金数额较大;

(四)审计、财政等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

第十九条 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评价,配合市财政局实施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

第二十条 市财政局、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本部门或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价。选择中介机构应通过招投标方式产生。第六章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一条 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在申报项目预算时,一并上报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的初步意见。市财政局会同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确定评价对象和绩效目标。

第二十二条 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拟定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并报市财政局备案。市财政局拟定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并通知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

第二十三条 项目支出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调整的,由市财政局会同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对评价对象或绩效目标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局、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根据确定的绩效目标和项目实施情况,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五条 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对综合评价结果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可以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

第二十六条 市财政局对重大支出项目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通知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第七章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七条 市财政局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项目支出管理的意见,督促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落实。

第二十八条 主管预算部门、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以后项目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将整改意见和整改结果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九条 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市财政局将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将绩效评价的相关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三十条 市财政局、主管预算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第八章 附 则

试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10

【文章摘要】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国财政收支规模逐渐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财政收支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就必须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以有效的对财政支出做绩效评价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涵义;对策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按照统一特定的审核规则,根据各项财政政策的基本原则、考核和评定财政支出行为的进程和结果,并且运用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绩效评价的内容之一,及时的绩效评价,一是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资金效益,二是促进财政管理的效益,完成预期目标的情况、使用预算资金及管理财务情况、用于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根据实际环境而设定的其他审核项目这四部分构成了绩效评价。

期望的经济结果是否在确认过程中达到了、是否产生了经济性的收益,这是从经济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对经济性收益的审查要特别注意对重要的项目的审查;对财政支出在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问题上是否有帮助进行考察,这是从社会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关注财政支出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上的发展,尤其是要评价财政支出在发展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绩效考核进程,这是从政治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

总的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财政方向的绩效管理也是如此,由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盲点,制度上有漏洞,并且绩效管理仅重视对某些财政支出指标进行监督指导,具有片面性,相应的的经验也不足,但是,财政的资金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必须有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规范、完整、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优点有很多,比如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可以切实、有效的得到提高,交流与监督也可得到相互促进,是各行业的发展强劲的后备力量。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很繁琐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起,为了有效作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部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我国相关部门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这方面的管理规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改善。

(一)是否进行绩效评价还未达成共识

我国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也有了十余年的历程,这个过程对原有的财政管理模式是一个强烈的冲击,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绩效改革主要仍然停留在绩效评价的科学和规范化上。前面提到过,我国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在发展初期,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有些部门不重视评价审核工作,甚至有些单位在考核时搞形式主义,没有正确对待绩效考核工作,审查工作也受到阻碍。

(二)绩效评价的法律还不完善

法律法规的缺乏、不完善,是目前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突出问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于是各地各部门不同的评定标准都,标准不规范、随意性也大,考核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在现在这个法制社会,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很难取得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估是预期成效。

(三)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衡量财政支出绩效评估是否得当的关键需要用哪些指标。财政收入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持续增长的,相应的支出也会增加,于是一项重要工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在这个方面仍然处于初级和试验阶段,完整、成型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在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上还无法得到完全体现。由于无法统一执行,尽管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仍然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造成执行性不强。

(四)绩效评价的责任机构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缺少一个权威性的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国的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没有这样一个负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造成现在我国绩效评价工作的权责不清晰的问题。政府各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审核工作,缺乏规范性,宏观监控性也差。

由于标准不一致,各自在负责绩效评价时,无法统一分析评价审查结果,评价很难便难以达到科学公正的效果,从而无法优化配置有限的资金,资金利用率低下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进行统一管理,宏观调控是必然之举,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绩效评价责任人不明晰的状况。绩效评价的执行力不强主要还是由于不够重视引起的,得不到高层的监管,基层更不重视,各环节的负责人在评价审核时的目标也不明确,更多的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只是建立档案保存,完全是敷衍了事、应付检查,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对我国财政政策的顺利开展和我国公共事业的顺利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五)缺乏完整的数据库支持

审核的准确预测及彻底执行需要充足、正确的绩效考核的信息数据库。收集各项考核数据,在便于对历史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下期评价的预测及开展方便也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在进行前期评价审核工作时,也没注重数据的积累,导致历史数据库不完善。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专业的绩效评价机构

为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最大效用,我国财政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形成完整财政绩效体系。此专业机构作为执行绩效评估的主体,在统一管理本机构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工作的同时,兼顾管理审计、人事等其他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也要发挥好协调、配合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同步开展工作和及时获取各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为了避免因为集权而引起的办事效率低下和部门之间争夺权力,绩效评估工作还需要全力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提高整个财政支出评估工作的效率、公正性以及准确性,高效率地促进财政收支目标的完成。

(二)建立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指标体系应该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公认的基本标准,还需要遵循基于可比性、重要性、相关性等达成共识的原则。严格遵照财政收支活动中“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这一缜密的逻辑关系,进行科学完整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多维的指标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更有效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做好准备。

(三)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约束力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升支出效率,同时在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机构的有关的负责人员,从而提高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保证我国财政支出工作的有效进行。整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是对中国财政支出效益结果的总结和验证,是对评估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成就的有力佐证,更重要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结果将直接运用到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流程中。所以提高和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约束力,这必然成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个财政支出绩效工作的改革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中绩效评价的法律和制度建立

完善国内与财政支出相关的绩效考核的整个制度体系是一项多维的庞大的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如今,最迫切的是需要一整套法律规范和制度来指导和维护国内与财政支出相关的绩效考核的整个制度体系。做到绩效评价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另外,为了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创造一个良好运转的实施环境,保证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发挥最大效用,达到预期目标。

(五)建立和扩大高效率的绩效评价范围

一切以业绩为评价、一切以目标为导向是绩效预算模式的核心,权、责、利对等是它的特点,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措施。因此,要想消除过去极度重视产出而忽略实际效益的评估问题就只有通过有效的绩效预算,实行绩效评价模式。

上一篇:等我长大以后范文400字下一篇: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