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政策(精选8篇)
一、农作物良种补贴
农作物良种补贴是指国家对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种植者实行的良种补贴。
水稻良种补贴,早稻10元/亩;中晚稻15元/亩;小麦、玉米、油菜良种补贴的补助标准10元/亩。
二、能繁母猪补贴改为养殖保险
能繁母猪保险60元/头,中央财政补助60%(36元),地方财政补助20%(12元),农户自出20%(12元),获赔1000元/头;生猪保险27元/头,中央财政补助60%(16.2元),地方财政补助20%(5.4元),农户自出20%(5.4元),获赔500元/头。
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经费
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经费指中央、省、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国家实施强制免疫的牲畜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等预防用疫苗经费。
补助方式:由省级统一组织招标采购疫苗后以实物形式下发到市级。各市疫苗经费通过直接支付的形式拨付厂家,疫苗管理必须登记,要建立疫苗的入库、出库制度和实物台账疫苗经费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财政支农政策生活篇
一、粮食直补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民工程,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粮食直补的内容:即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分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补贴时间通常为每年的4月—5月,补贴发放严格执行“五到户”、“七不准”,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兑付到户,不准降低补贴标准,不准由村干部代领代发存款折,不准借发放存款折之机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用补贴款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特别是不准抵扣水费、修路等集资款项,不准截留、挤兑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违规向享受补贴农民以外的个人或集体支付补贴资金,不准拖延补贴兑现时间。
二、家电下乡
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有利于调动农民购买家电积极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引导企业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扩大内需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党和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
(一)实施细则
①补贴范围:家电下乡补贴产品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电脑、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等九类;
②补贴限价: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如下:彩电7000元,冰箱(含冰柜)4000元,手机2000元,洗衣机3500元,壁挂式空调3500元,落地式空调6000元,储水式电热水器2500元,燃气热水器3500元,太阳能热水器5000元,电脑5000元,微波炉1500元,电磁炉1000元;
③补贴比例: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 2 的13%补贴资金;其中冰箱定额补贴标准为325元,彩电455元,手机130元,洗衣机260元,壁挂式空调325元,落地式空调520元,电脑455元,电磁炉78元,微波炉130元,太阳能热水器520元,储水式电热水器195元,燃气热水器520元。
④享受补贴的每类家电下乡产品每户农民限购2台(件);
⑤补贴方式:由销售商直接现金补贴。
(二)补贴手续
①、购买产品的发票原件及复印件,发票在载明商品基本情况的同时,应加注购买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②、购买人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或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③、家电下乡产品专用标示卡。
三、摩托车下乡
1、购买摩托车,每户不得超过两辆。
2、执行时间为2013年1月31日止
3、授权经销商
①经销商具备独立开具税务发票的能力。②摩托车下乡标识。
③生产企业应按规定制作“摩托车下乡”喷涂模板或强力胶标识,并随车提供给经销商。销售给农民时,须在摩托车侧面显著位臵用油漆喷涂模板或采用强力胶粘贴“摩托车下乡”标识。
4、补贴额度:摩托车销售价格每辆5000元及以下的补贴销售价格的13%,销售价格每辆5000元以上的定额补贴650元。
5、补贴程序 ①标识查看; ②查询产品目录; ③查询授权经销商;
④身份证、户口本、销售发票、行驶证、储蓄卡上(可以是户主)的姓名、出厂合格证上的“型号”、出厂合格证上的“车辆识别代号”。
财政支农政策社会保障篇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
1、参合对象:农村户口的居民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城镇户口的居民(含失地农民)不得参加新农合。
2、筹资标准:2011年我县筹资标准为230元/人,其中农民个人缴费30元/人,中央财政补助124元/人,省级财政补助50.4元/人,县级财政补助25.6/人。
3、门诊统筹补偿:①普通门诊费用补偿不设起付线,补偿比例为60%。封顶线以个人为单位,一年累计封顶30元/人年。②补偿程序。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后,凭合作医疗证、户口薄或身份证、定点医疗机构(含村卫生站、定点药店)的门诊发票和门诊处方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合医办报账。普通门诊补偿必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过期不再补偿。
4、住院补偿:住院起付线、补偿比例。市内一级医院起付线100元,补偿比例80%;市内二级医院及县级医院(含民康医院)起付线200元,补偿比例70%;市内三级医院、达州市市级及市外省内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600元,补偿比例55%;省外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700元,补偿比例50%。所有住院补偿封顶线7万元。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一)2011年新参保手续的办理
1、参保对象:凡符合参加居民医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均可到户籍或常住地所在的社区、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在校学生和在册幼儿到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2、新参保登记时需要提供的材料
①城镇居民户口薄(证)复印件1份;②城镇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学生除外)1份;③1寸近期免冠彩照3张;④属于享受城市低保并在待遇领取期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三无人员和无工作优抚对象,还需提供《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残疾人证》等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2份。
(二)2010年已参保2011年又续保的手续办理 办理续保的城镇居民,须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户口薄到户籍或常住地所在社区、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办理续保手续,如参保人员类别发生变化的,须提供相关证件(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三)缴费时间及享受待遇等待期
参保城镇居民应连续足额缴费,实行按一次性缴纳当医疗保险费的缴费办法。18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和18周岁以上城镇居民的缴纳医疗保险费时间为1月1日至3月31日,学生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时间为9月1日至9月31日。2011年首次办理参保的人员(新生儿除外),待遇自参保缴费的次月开始享受。超过2011年首次办理参保或中断重新参保的人员,自办理首次参保或续保缴费手续之日起,待遇等待期为6个月。
(四)医保费筹集标准
2011年18周岁及以上的城镇居民按每人300元标准筹集,其中个人缴纳180元、政府补助120元;属于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缴纳130元,政府补助170元;属于“三无”人员、无工作优抚对象和已审核登记的被征地农民,个人不缴费,政府全额补助。补充医疗保险65元/人。个人缴费标准:普通人员245元/人,18岁以下非在校儿童80元/人(其中补充医疗保险50元/人),低保户:195元/人。
(五)医疗保险待遇
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以下基础比例支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70%,一级医疗机构为65%,二级医疗机构为60%,三级医疗机构为55%,转诊转院的支付比例省内(含重庆市)相应下调5%,省外相应下调10%。支付 6 比例分别比2009年提高了5%。
三、农村五保供养
①、五保供养的含义。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②、职责分工。
乡镇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财政部门: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③享受供养待遇的条件。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四个必备条件,一种特殊情况)。
④审批程序。
本人申请:向村民委员会书面提出,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民主评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对符合条件的转入下一个程序;
村内公示:在本村范围内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期满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
乡镇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 7 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民政局审批:县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发证:对批准给予五保供养待遇的,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⑤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每人每月19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月150元。
⑥资金发放。实行打卡直发。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①保障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致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②补差标准。审核批准的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保障标准是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须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补差标准是政府财政的补助标准。目前是按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分为50元、40元、30元三档。
③审批程序。
户主申请:本人于季度首月向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基本状态,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并附身份证、开户账号及其它相关材料。每年审批四次。
调查评议:村民委员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评议公示:在本村范围内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填写大竹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由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将材料报乡镇。
乡镇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了解其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召开政府办公会议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公示:在本村范围内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重大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将评议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报民政局审批。
民政局审批:每季度集中审批一次。
审批公示:在本村范围内公示7天。公示的内容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情况和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民主评议意见、审核、审批意见,实际补助水平,公示期满后无重大异议的,发低保证。
④资金发放。按季度实行打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
6、农村医疗救助
①救助标准。农村五保先由新农合报账后,由民政部门全额解决可报账部分;农村低保由新农合报账后,由民政部门解决可报账部分剩余部分的20%;农村退伍军人(含参战、涉核、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由新农合报账后,由民政部门解决可报账部分剩余部分的30%;七到十级残疾军人,因公牺 9 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由新农合报账后,由民政部门解决可报账部分剩余部分的40%;六级残疾军人由医保局报账后,民政可解决可报账部分剩余部分的60%,2月份复发民政部门解决可报账部分剩余部分的100%;精神病人由新农合报账后,民政部门可解决可报账部分剩余部分的40%。
②救助审批程序。
本人申请:向户籍地村民委员会书面提出,并附新农合住院结账单据、身份证复印件、出院证、新农合报账补偿凭证、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调查评议、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填“城乡医疗救助审批表”签署意见后上报乡镇审核,乡镇逐项审核,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签署意见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7、贫困热线救助
①救助对象。县内因大病,严重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居住及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因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赌博、吸毒等造成贫困的不享受贫困热线救助,救助热线6216110.②救助标准。一类贫困2000元以下;二类1000元以下;三类500元以下。
8、老年优惠政策
①对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凭身份证、户口薄、一寸照片一张到民政局惠民大厅办理《老年优待证》。9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凭身份证、户口薄、粮食直补卡复印件到镇民政 10 办填表办理长寿补助金。
②标准:90岁老年人享受高龄补助100元/人/月。③办理程序:本人凭身份证、户口薄、直补卡、一寸照片或(90岁老人)5寸照片交镇民政办理,交县民政局审批。
9、孤残儿优惠政策 ①对象:孤残儿
②标准:农村低保30—50元/月,城镇低保110—260元/月,五保边缘户100元/月/人。
③办理程序:本人申请、村委会调查、一榜公示、乡镇审核、二榜公示、民政局审批。
10、重度残疾优惠政策
①对象:一级视力残疾、一级智力残疾、一级精神残疾、一级肢体残疾
②标准:50元/月/人
③办理程序:享受对象凭身份证、户口薄、残疾证、粮食直补卡复印件到镇民政办理,再交县残联审批。
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篇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免收杂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指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学生。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不再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杂费。
2、免除教科书费: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免费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科书,一学年结束后,学校收回部分教科书,实行教科书无偿循环使用。
3、免收住宿费: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住宿学生不再缴纳学生住宿费。
4、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提高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统一标准,小学生每生每期250元,初中生每生每期375元,从2010年起,初中住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每生每期500元,小学住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每生每期375元。
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
1、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①扶助对象: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且户口在本乡(街道);本人及配偶曾经生育子女,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生育;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男满60周岁,女满58周岁。
②奖励扶助标准:720元/人/年
③办理程序:
1、本人申请,2、本人及配偶第二代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本人及配偶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4、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或其他婚姻证明材料,5、村组证明,6、近期免冠一寸彩色照片3张,7、本人必须到场。
2、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①扶助对象。四川省户籍人口独生子女死亡或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满49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独生子女并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②奖励扶助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1200元/人/年,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960元/人/年,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不重复计算,即享受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的,不再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③办理程序。
1、子女死亡或宣告死亡的证明材料,2、子女第二代《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3、材料不齐全的发放《补充材料告知书》。
3、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①奖励对象。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包括《独生子女证明》),只有一个未满18周岁的子女(收养子女的必须取得合法手续),户籍在本乡镇辖区的农村人口或城镇无业人员或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②奖励标准。一般夫妻双方每年60元,农村特困户,夫妻双方每年120元,直到子女年满18周岁为止。
4、贫困救助机制
①对象。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一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持有一级伤残等级证),且子女未满18周岁。
②标准。家庭年补助300元,直至子女年满18周岁。
社会抚养费征收篇
一、不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农村人口按计征基数的6倍征收社会抚养费21000元,城镇人口按照计征基数的6.6倍征收社会抚养费45000元。
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照计征 13 基数的3倍计征。农村人口征收社会抚养费10000元,城镇人口征收社会抚养费20000元。如生育者男女双方符合婚姻登记条件,在生育后3个月内补办婚姻登记手续的,免征社会抚养费。
三、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10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农村人口为35000元,城镇人口为68000元。
四、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和间隔时间但未经批准再生育子女的,按照计征基数的1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农村人口为3000元,城镇人口为6000元。
五、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但未到规定的间隔时间生育的,按计征基数的2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农村人口为7000元,城镇人口为13700元。
六、收养他人子女期满6个月未依法办理收养手续又没有正当理由的或者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生育证生育的,农村人口按计征基数的6倍即21000元征收社会抚养费,城镇人口按计征基数的6.6倍即45000元征收社会抚养费。
关键词:海南财政支农,问题,政策取向思考
2009年末国务院出台《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开启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序幕, 海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始了崭新的一页。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并不仅仅是旅游问题, 它是以旅游为突破口解决海南省国计民生发展问题, 海南不论怎么旅游岛, 海南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 农业这一块始终不能放弃, 在外国人、内地的人都来风风光光旅游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当地人的生存。
《意见》中指出, 要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 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为此, 加强对海南省财政支农的研究, 对指导海南农业财政支出的实践以及合理高效运用财政支农资金, 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财政支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南自建省以来, 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上作了大量努力, 已经形成了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入推进, 财政支农政策和支农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 瓜果菜销路不够畅通。首先, 近年来大规模发展的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和热带作物, 虽然给海南热带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效益较传统种植业而言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海南热带作物本身生产周期较短, 瓜果菜等农产品生产又分散在千家万户, 且农产品大多具有生鲜的特点, 海南热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 极易腐烂变质, 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于海南岛与内地路途遥远, 加上与内地需求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于是产品无法及时销售, 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就产生了。其次, 一些地方无赖对北方收菜商的无理拦截强行收过路费等行为, 增加了收菜商的成本, 也使收菜商怯而却步。再次, 随着近年来华南冬季瓜菜和北方以大棚、阳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的兴起,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海南农业原来具有的反季节和热带优势, 海南反季节瓜菜的市场空间明显受到了挤压。面对当前国内瓜菜市场的激烈竞争, 如何从市场营销角度来探研海南反季节瓜菜的产业化发展, 根据市场需求, 创新营销策略组合, 及时调整瓜菜生产结构和种植面积, “搞活流通”, 已成为提高海南瓜菜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 产品质量安检工作亟待加强。海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环境, 具有生产高档、优质农产品的生态环境条件。但是, 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 大多数农产品都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 先进科学技术不易采用, 规范化生产难以实现, 所以, 除了龙头企业和一些大型专业户生产的产品质量较高外, 大部分农产品的档次较低, 质量不高, 难以进入超市、高档宾馆和出口。个别产品, 例如, 豆角农药肥料残留超标, 达不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 检测设备、农药肥料质量及农药的使用情况 (各生产季节农药使用的剂量和有效期) 等农业投入品监控监测亟待加强。如今海南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法规、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进一步加强瓜果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三, 农业灾害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满足不了需求。现代农业是个巨大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 其生存状况严重依赖于农业基础设施, 尤其是水利设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农业基础设施自身同样是灾害威胁和破坏的对象。海南省虽然有着良好的气候条件, 但是也有明显的干季、雨季分明的特点, 春旱秋涝, 由于近些年对水利设施的投入还满足不了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 因而致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老化损坏严重, 遗留问题多, 抵御灾害能力弱等问题严重。瓜菜基地和果园的道路, 排灌系统, 防风、采收和采后处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基础设施还较简陋,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干旱、病虫害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一次强台风就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灾。2010年海南省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强降雨, 除了致使不少城镇和村庄被淹, 部分民房、校舍倒塌外, 还导致多处的农田水利设施受损。仅从三亚市三防办提供的数据, 可以看到三亚市全市水利设施损坏护岸150处、堤防100处、灌溉设施300处, 造成当地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造成大片农作物减收或绝收,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去遭受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因此, 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建设的投入, 增强农业排灌能力, 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重视还须继续提高。
二、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财政支农政策取向的思考
根据《意见》, 要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 应积极探索海南财政支农新机制,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构建财政支农政策监管体系, 使海南热带农业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为海南带来更高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 加强海南瓜果菜等农产品的绿色营销
对海南农民来说, 瓜果菜等农产品的生产不是问题, 而销路才是关键的问题。目前好多地方的瓜菜都经常出现旺季时一齐上市从而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因销售不出去直接犁掉甚至菜农因此而自杀的现象都有发生, 一方面似乎是供过于求销售不出去, 而另一方面在城市 (甚至是供过于求旁边的城市) 里的市民却并未感到“供过于求”的情况, 大家买菜时菜价与往常差不多。可见, 这主要就是因为销路问题, 而这也是单个农民很难做到的。因此, 财政支农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帮助农民拓宽运销渠道。除培训农民怎么种、怎么养外, 还应该加大市场营销培训的力度, 让农民知道怎么卖、怎么经营, 让他们少走弯路, 少受损失, 多赚钱。为确保海南瓜果菜等的运销, 财政支农加强瓜菜流通环节重点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与需求市场签订建设瓜菜供应生产基地。农户按需求市场的要求, 在销路已定从而不再为将来的销路而担心的情况下, 安心地为需求地提供其所需要的绿色瓜菜等热带产品。
2、积极开展市场调研,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开拓内地及国际市场时, 先要做市场考察调研, 了解各地的品种需求情况, 掌握第一手信息, 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做到产销对接, 避免与内地瓜菜同时上市而出现多收了三五斗的现象。
3、积极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及运销协会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放种苗、技术指导、产品收购等方式, 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 从基本上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此外, 农民依据本地的主导产业, 成立该地的瓜菜运销协会, 瓜菜产销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由运销协会解决单个农民很难做到的在全国内地市场设立该地的无公害瓜菜直销点, 通过组织还可共享储存、运输等资源降低成本, 使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大力发展瓜果保鲜加工业。瓜果菜新鲜度好, 则会比较好销而且价格相对也会较高。因此, 应在鲜菜的质量上多下功夫, 提高蔬菜的保鲜、包装、运输等技术水平, 多建立适合瓜菜贮运的“冷链式”物流配送体系, 有效降低运销中损耗率, 以增强海南反季节瓜菜的市场竞争力。
(二) 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抓好品牌建设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加速海南现代化农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财政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财政支农工作应充分认识加强瓜果菜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明确目标任务, 确保海南瓜果菜质量安全, 从而确保海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并确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局。
1、对农民进行培训, 增强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从选择生产基地的源头开始, 强调农产品在整个周期的无害化, 确保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另外, 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 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2、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管更强。首先, 对农药经营实行特许专营制度, 提高农药的经营门槛, 从销售源头上加强农药管理。其次, 加大对农药的执法力度, 建立农药监管信息库, 建立健全农药购销台账, 使农药的流出有案可查;同时完善农业、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整合执法资源, 严厉打击制售使用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此外设立投诉举报电话, 对经举报后查实的案件进行奖励, 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3、推广使用低污染农药。由于海南气候温暖温润, 适合瓜果菜生长的同时, 也总是适合害虫的生长, 仅靠限制或打击使用农药的行为治标不治本, 只能采用疏导的方法, 首先, 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替代农药, 并建立农药补贴制度。其次, 建设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示范区, 在示范区内全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再次,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田间设置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除此之外, 对产品销售中非常重要的包装、品牌也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强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 能循环利用促进持续发展;包装材料完全以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制成, 避免销售过程中的再次污染。
4、加强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支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以农药、兽药、渔药残留和饲料安全卫生和动物疫病检验和检测为重点, 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 完善检验检测手段,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走品牌化、绿色化道路应用低残留、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 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 加强监管和品牌保护, 提高健康、安全食品的份额, 鼓励争创新品牌, 逐步形成特色绿色品牌系列, 从而提高海南农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
(三) 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农业减灾
现代农业是个巨大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 其生存状况严重依赖于农业基础设施, 尤其是水利设施。多年来, 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在改善海南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 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增强农业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提高海南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1、突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突出大江大河等水利设施, 大力抓好病危水库和水毁工程的防险加固, 增强工程存水及排水的能量,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型水库、江河水坝等农业水利基本设施建设除了可发挥在农业上的巨大作用外, 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巨大的作用, 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 如海南儋州的松涛水库、沙河水库 (云月湖) 就是如此。同时, 建设一大批田头井和小山塘, 增加工程存水量, 在增强抵御水涝灾害能力的同时,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使农业基础设施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除了加强大型的农业水利建设外, 还要注重抓好节水工程建设, 加强水库、渠道、喷灌、微灌、滴灌、管道灌溉系统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 可节约用水量,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资源配置, 即有利于抵抗春季的旱灾, 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N].海南日报, 2010-01-02.
关键词:财政支农;税收;农村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810.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154-03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农政策的存在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重要性,这已被大家所共识。但是,现行的支农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化、长期化的支农政策体系。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这一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并积极创建新的政策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这些政策,区分其主次和先后顺序,统筹安排这些政策,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实现政策框架的整体目标。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
(一)稳定农业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1.要确保国家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每年以1 500亿元~2 000亿元的幅度递增,据初步预测,这一增长势头在“十一五”期间仍会保持下去。建议国家财政每年新增财力分配要切出10%~15%的份额用于农业,这是强化农业投入的一条重要渠道。
2.财政投入要依法进行
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必须建立在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依法投资,真正落实。同时,各级对农业的投资总额、投资方向、资金匹配额都应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以分清责任,强化对农业的投入。
3.要积极利用政策作用,引导集体、农民和其他有关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如投资大的项目,采取比例投入、分级负担和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收益高、收效快的项目,采取利用社会资金按股投资、按股分红的办法;对资金回收期长、见效慢且不易管理的项目,采取谁投资谁受益以及拍卖的办法等。
(二)改革农业补贴政策
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政策法规,使财政对农业补贴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
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和财政收支状况,可先考虑制定农业基本建设补贴条例、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补贴规定、农业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补贴条例等,然后逐步形成规范的《农业补贴法》,算是对《农业法》的补充与细化。
2.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
要改变目前国家对农业补贴绝对额逐年减少、相对数明显下降的状况,逐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额度;在补贴方式上,首先改暗补为明补,减少对间接的、中间环节的补贴,直接补贴农产品保护价及与之相关联的仓储建设保管费用等方面,补贴国家需要支持与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其次要改补“硬件”为补“软硬件”并重。即由过去补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资为主转向对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补贴。
3.突出补贴重点
重点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和农产品出口的补贴。同时,还应注意增加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补贴,鼓励粮食出口,以减少粮食积压和过剩。
(三)利用好财政贴息政策
财政贴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方式,是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配合的一种形式,它既能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又能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势,它是在市场基础上维持有效率的农业需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贴息主要用于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贴息。但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全部政策性贷款的需要,故还有必要对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进行贴息。财政通过贴息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资到农业上,以解决当前农业投资整体资金不够的问题。但应注意的是,按照WTO规则,财政贴息是属于应予减让的政策,这一数额不宜过大。
(四)整合农业税收政策
WTO规则下,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都是受到限制的政策,因此利用税收杠杆发展农业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农业税收政策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推进农业税费改革,建立新的农业税制
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由安徽起步迅速推进到全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称得上是农村地区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不过到目前为止,这次改革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来农业税制的内在缺陷,也没触及城乡分治的问题。今后,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制度再创新,通过引入新的农业税制,将改革推向新阶段。从长期来看新的农业税制应体现轻税、发展和城乡统一的原则。其基本方案是:在近期彻底取消农业“两税”,给予农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中期基本实行城乡统一税制,直接对农业生产者征收土地资源税和农产品增值税;从长期看,要逐步有选择地对农业征收收益所得税。
2.做好新农业税制试点的配套改革
一是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实行上下齐动。“上动”是指中央和省要尽快规范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下动”是要求县级财政切实进行相关的财政收支管理改革,通过财政改革来促进机构改革。二是进一步放开搞活农业土地流转。结合农业土地资源税的开征试点,建议在县乡两级成立由政府进行规范管理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各种土地流转模式,一方面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为无地少地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五)加强财政扶贫开发的力度
1.突出资金投入的四个重点
第一,以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第二,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移民开发力度。第三,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运销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第四,支持贫困人口教育和医疗卫生。
2.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系。就扶贫开发而言,解决当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关系。当前,扶贫开发要根据贫困的成因、特点,以开发式扶贫为主。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贫困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考虑通过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或者通过直接补助资金给予救助。第三,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当前,财政扶贫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从长远看,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是要发展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同时,要把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第四,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的关系。关键是协调好政府扶贫的计划性和社会扶贫的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健全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法律保证
目前应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如农民养老社会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伤社会保险法、农村扶贫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等等。二是抓好地方性的法规建设。政府除了建立一套立法体系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
2.加强政府投入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适当的财政支持,尤其是一些基本性保障项目,如社会救助、养老、医疗等项目。政府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一方面体现政府对农村居民保障的责任;另一方面体现了政府的公平。同时,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农村社会保障,构筑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整合
以上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并不是孤立的,彼此毫无关系的,而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这些政策之间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分,层次之分。构建新的支农政策框架要求我们整合这些政策,协调其关系,对其作连续动态安排,发挥其整体功能。
(一)协调政策间的关系
第一,就财政贴息政策而言,其内容可以归入到补贴政策中。因为,财政贴息是指政府代企业支付全部或部分银行贷款利息,是财政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补偿。因此,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间接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从财政资金的作用机制来看,财政农业补贴是通过直接的财政投资,吸引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而财政贴息更侧重发挥金融信贷资金的优势。因此,无论从本质上还是资金的作用机制来看,两者都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第二,农业投入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是并列的关系,两者可统一内涵于农业投资政策中,在很多情况下两者的内容也是相通的。但是,两者的作用目标和原理又有些区别。农业投入政策侧重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而农业补贴政策更侧重于直接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在当前我国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投入和补贴都应尽快向WTO规则所允许的“绿箱支持”转移,并有效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第三,农业投资政策与农村税收政策两者无论是对农业还是农民都是一种“取”与“予”的关系,两者必须协调好,否则就会事半功倍。比如,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的税费负担也居高不下,结果国家财政支出不少,农民的收益却不见提高,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加剧了矛盾。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国外的经验表明,要保护农业,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或不取的政策,我国亦应如此。
第四,财政扶贫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农民增收和稳定农村经济而言的。这两个政策的实施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政扶贫工作要求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之相配套。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包括建立低保制度、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和开办农村养老保险等业务,又可以切断农民致贫和返贫的根源,有助于发展和巩固扶贫成果。从某一角度而言,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因此,这两个政策间应相互搭配,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农业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各项宏观经济政策要适当偏向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包括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增加信贷资金的规模和通过优惠财税政策引导各种经济成分到贫困地区开发等措施。
(二)安排政策实施的次序
以上财政支农政策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处理好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财政投资政策的作用,并使财政投资的重点向农村扶贫救济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倾斜。具体而言,财政支农的优先次序应是:农村扶贫救济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在需要体现社会公平的事务上,财政无偿投入;在体现经济效率方面(如产业建设),财政侧重是通过间接支持培育和创造环境,减少直接的投入。财政投入要在解决眼前困难的同时,尽可能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内在造血功能和形成自主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朝才,傅志华.三农问题:财税政策与国际经验借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苏明.中国农村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杨周,张冬平.WTO框架下农业财政支出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侯石安.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 孙茂万,李自俊,徐艳芳.对现行农业税制改革的设想[J].财政与税务,2003(1).
[6] 郭琳.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J].四川财政,2002(6).
[7] 李放,张兰.论财政分配政策与“三农”问题[J].财政与税务,2004(5).
[8] 陈华宁,谷雨.欧盟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启示[J].中国农业会计,2003(8).
首先欢迎省函校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
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函校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按照“全员培训,分期实施,突出实效,从严管理”的基本思路,以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为抓手,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精心组织,有序开展,全县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对全县20个镇4个社区的财政干部、136个村村干部及村级报账员进行了培训,共培训人数520多人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领导组织到位,责任明确。我局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及时成立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具体抓,其他相关股室业务人员为成员,合力抓。同时,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会计股。会计股明确工作责任,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培训的日常工作,协调培训工作的相关事宜,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 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工作部署到位,切实可行。我局把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纳入财政中心工作之中,同财政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年初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并印发了《XX年度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式方法及培训考核等,为做好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培训经费落实到位,组织有力。县财政局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认真做好培训经费预算,根据培训规模,及时拨付培训经费,并坚持培训经费实报实销,切实使培训工作经费得到足额到位,为培训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四是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今年,我们紧紧围绕财政支农政策的有关文件精神,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安排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试行)》;《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以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账务处理》等丰富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参训人员的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五是培训管理严格,注重效果。为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我县在培训管理上从严入手,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把农村财会人员的 业务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之中,完善村级财务人员培训登记制度,建立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培训考勤与发放误餐补助相结合的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培训绩效评价,把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培训质量的衡量标准,制定培训工作考核办法,使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六是培训宣传有效,影响广泛。在在抓好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加大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新闻栏目和网络对培训会进行报道,扩大培训影响面,使培训工作深入人心。
二、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方面,措施得力,组织有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
一是少数农村财会人员轻视和忽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没有把干部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认为抓具体业务才是硬任务,对培训的效益产生了潜在的不良影响。
二是农村财会人员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不高,培训难度大,想在短时间内让其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困难。
三是传统的“以会代训”的培训方式,组织匆忙,培训时间有限,教学的互动性不够,很难使学员积极的融入到培 训活动中,培训效果有限。
三、今后工作措施
加大宣传,提高认识。一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其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基层领导和干部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搞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是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事。二要教育村干部和村级财务人员充分认识自己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学习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增强村干部及村级财务人员教育培训的责任感及学习的紧迫感。
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作为培训单位,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培训思路、内容、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思路上,以支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为主线,以满足村级财务人员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业务工作水平、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不断创造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把农村财务人员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财务人员的需求结合起来,本着“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充什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和尝试适合农村财务人员培训的方式方法。把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充 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采取“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财务人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保障经费,规范管理。一要按照财政部的文件要求,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支农政策培训经费有稳定的来源。要大力支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并加大经费投入,特别是要保证支农政策培训每年有一定的经费预算,切实解决培训经费问题,为培训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一年来,在省市函校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兄弟县相比还有许多差距,今后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做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方案,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增强工作责任心,切实抓好我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全县农村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xx县函授站
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决定实施两项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政策措施。一是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奖励试点,二是试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财政支农机制的创新,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实现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运用财税杠杆,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财政部日前出台的两项政策措施,既是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的实际举措,更是财政支农机制的创新,对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近年,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加大,在直接支持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项支农新政策,在财政直接支农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一定财力,将财政政策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探索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更多资金支农,产生放大效应,从而达到积极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大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力度的效果。
探索多种方式引导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两项政策措施以涉农贷款业务和涉农金融机构为支持对象,探索多种政策引导方式,实现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目标。
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奖励试点政策,旨在通过给予一定财政奖励,激励县域内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争县域信贷资金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支持农村经济加速发展,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奖励资金以涉农贷款超速增长部分为计算基础,体现了保基数、促增长的指导思想,同时扩大了财政资金放大倍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行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旨在通过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增强机构经营和风险拨备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村,经营灵活,在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适当的财政扶持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促增长与防风险并重
两项政策措施都以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经营管理贷款为基础,有条件地发挥激励和补偿作用。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享受财政奖补政策必须满足促增长和防风险两方面的条件。对于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奖励政策,除贷款增速条件外,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能享受。对于定向费用补贴政策,达不到监管要求或贷款未实现增长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能享受,其中存贷比不足50%的村镇银行也不能享受。
财政部将就两项政策措施制订相应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金融机构和各级财政部门在办理奖补资金发放与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和操作流程,规范奖补条件审核工作,加强奖补资金监督检查和机构业务跟踪分析,为实现政策效果提供制度保障。
逐步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
为积累经验、检验效果、完善政策,两项政策措施都采取先试点或试行、后完善推广的做法。目前,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奖励政策首批选择6省区开展试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暂定试行3年,扩大试点范围和延长试行时间的安排将视政策执行情况研究确定。同时,两项政策措施涉及的奖补条件和比例,在试点和试行过程中也将视需要进行调整,以便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农政策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由定距尺度计量形成的统计数据是()。A.定量数据 B.分类数据 C.顺序数据 D.定性数据
2、某小学六年级8个班的学生人数由少到多依次为34人、34人、35人、35人、35人、36人、37人、37人,其中位数为__人。A.34 B.35 C.36 D.37
3、某生产企业位于某省会城市,2004年5月转让一座旧办公楼,取得转让收入 500000元,并收到转账支票一张。已知该办公楼的原价为2000000元,已提折旧 1600000元,转让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和印花税10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应计入()。A.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借方 B.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 C.其他业务支出账户的借方 D.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
4、《包装单元商品尺寸》规定了商品流通过程中包装单元商品的尺寸标准,下列不属于此际准的有()。A.1200mm×1000mm B.1200mm×800mm C.1200mm×1100mm D.1100mm×1100mm
5、市场预测的全部活动是建立在__的基础上的。A.系统性原 B.连续性原理 C.可知性原理 D.因果性原理
6、__的实质是企业要言行一致。A.客观性原则 B.差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全员认同性原则
7、著名的“四端九项”税收原则是__提出的。A.英国的威廉·配第 B.英国的亚当·斯密 C.法国的西蒙·西斯蒙第 D.德国的阿道夫·瓦格纳
8、戈德史密斯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金融相关比率,即某一时点上现存____ A:社会信用总额与国民收入额之比 B:实物资产总额与对外净资产之比 C: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
D:国民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
9、某钢材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销售钢材的同时收取包装物租金1万元,该项租金__。
A.应纳营业税500元 B.应纳增值税1700元 C.应纳增值税1452.99元 D.不发生纳税义务
10、限制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A:横向限制协议 B:虚假宣传行为 C:仿冒行为 D:商业贿赂
11、假设某企业2008实现收入总额860万元,与之相应的扣除项目金额共计838万元,另外还收到应返还的上流转税额3万元。经税务机关核定2007的亏损额为20万元。该企业2008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__。A.3600元 B.12500元 C.13500元 D.16500元
12、随着经济的发展,__逐渐成为一些企业衡量直复营销活动的效果。A.认知率 B.可知率 C.购买率 D.反应率
13、甲机构卖出证券的价格与回购证券的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差额,这种差额实际上就是____ A:证券的收益 B:手续费 C:企业利润 D:借款利息
14、目前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的一般依据是__。A.货币的名义购买力 B.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各类存款量 D.货币资产的流动性
15、下列不属于企业兼并类型的是__。A.横向兼并 B.垂直兼并 C.混合兼并 D.多向兼并
16、从分税制预算体制改革前的分级包干之中保留下来的转移支付形式是__。A.专项补助 B.体制补助 C.税收返还 D.公式化补助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企业的无形要素__。A.企业的经营理念 B.企业规划 C.企业知名度 D.企业内外环境
18、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系数是0.5,当价格为每台32元时,其销售量为1000台,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下降1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销售量是__台。A.950 B.1050 C.1000 D.1100
19、下列关于国际市场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__。A.国际市场交换广度、深度不断扩大 B.国际市场的竞争具有局限性 C.存在多个区城市场
D.国际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0、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利润比例是__。A.按行业确定 B.按企业确定 C.按地区确定 D.按性质确定
21、配送资源计划(DRPⅡ)的运行步骤是__。
A.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建立库存文件→系统运行
B.建立需求文件→建立库存文件→系统运行→建立供应商文件 C.建立需求文件→系统运行→建立库存文件→产生订货送货计划
D.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建立需求文件→建立库存文件→建立供应商文件→系统运行
22、实现物流过程“质”的升华的是__活动。A.运输 B.储存 C.装卸搬运 D.流通加工
23、企业发行__要支付筹资费用和定期支付股利。A.债券 B.优先股 C.普通股 D.长期债券
24、下列不属于享受税收优惠免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项目是__。A.新建商场占用的土地 B.街道广场占用的土地 C.名胜古迹占用的土地 D.灌溉设施占用的土地
25、某机械厂生产某种型号的零部件需要经过三道工序完成,在产品成本的计算采用“约当产量法”。该厂:2011年3月将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投产10000件,完工产品6000件,企业月末账面在产品成本为2000元/件,其他相关资料参见表1和表2(计算保留整数)。表1 在产品盘存表工序工时定额(小时)在产品盘存件数(件)***00320700合计602500表2 生产费用资料表成本项目月初在产品成本(元)本月发生费用(元)原材料200000900000工资3000050000其他50003000合计235000953000该企业第三道工序的完工率为__。A.83% B.25% C.67% D.75%
26、沃尔公司作为零售业中的一个巨头,其成功是建立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资源并将信息技术战略与零售业整合的基础之上。早在1974年,公司就开始在其分销中心和各家商店运用计算机进行库存控制。1983年,沃尔的整个连锁商店系统都用上条形码扫描系统。1984年,沃尔开发了一套市场营销管理软件系统。90年代沃尔提出了新的零售业配送理论:利用其先进的卫星通讯网络、高效的配送中心和迅速的运输系统,集中管理配送中心向各商店提供货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沃尔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速的管理反应进行全球运作。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形成了沃尔的核心竞争力。沃尔公司能够在本行业的竞争中取胜,是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潜在的进入者的威胁、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产品的威胁、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综合的结果。沃尔公司采用的竞争战略属于__。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专一经营战略 D.多角化战略
27、分税制的内容中不包括__。A.分税 B.分级 C.分权 D.分管
28、”最高的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只是理想化的物流管理目标。当管理中的这两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时,可以用()的概念来进行综合分析。A.二律背反 B.效率系统 C.基础模数 D.价值系数
29、信息和数据的关系是__。A.信息记载了数据 B.信息就是数据的基础 C.数据决定了信息 D.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30、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是__。A.技术体系 B.信息系统 C.价值现 D.人力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现代企业中,董事会是股东大会决议的__。A.权力机构 B.决策机构 C.执行机构 D.监督机构
2、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基本上处于平均形态或供需基本平衡状态,各个周期变化不大,则该商品需求呈__。A.趋势形态 B.稳定形态 C.季节形态 D.随机形态
3、下列不属于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是__。A.经营业务决策 B.经营目标决策 C.经营方针决策 D.经营方式决策
4、绿色营销以__为指导。A.绿色观念 B.绿色生产 C.绿色消费
5、进行商圈分析主要考虑的因素有__。A.人口特点 B.经济基础特点 C.竞争状况
D.市场饱和程度 E.居民收入
6、代理商分为销售代理、采购代理和运送代理等是根据__划分的。A.代理商承担的职责不同 B.代理商是受委托人委托还是受代理人委托 C.代理商是否有权处理法律行为 D.代理商权限大小
7、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____现象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A:某种商品价格上涨 B:有效需求小于有效供给 C: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D:太少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
8、商流的功能有__。A.实现商品价值的功能 B.决策功能
C.沟通联系功能 D.生产先导的功能 E.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9、按是否容易辨识和评估来划分,下列不属于商品流通企业有形资源的有__。A.人力资源 B.组织资源 C.声誉资源 D.财务资源
10、行业生命周期可分成__。A.萌芽期 B.形成期 C.成长期 D.成熟期 E.衰退期
11、社会公平的准则有__。A.保证生存权准则 B.保证发展权准则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准则 D.收入绝对平均准则 E.共同富裕准则
12、我国从2000年开始预算编制的重大改革是__。A.编制复式预算 B.编制部门预算 C.编制零基预算 D.编制综合预算
13、商品流通使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得以衔接,也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以保证。这体现了商品流通的__功能。A.实现 B.配置 C.调节 D.中介
14、某公司拥有长期投资资金500万元,其中,债券投资资金200万元,资金成本为5%;股票投资300万元,资金成本为12%。则该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A.8.9% B.9.2% C.9.8% D.17%
15、对公园、铁路这种“公共劳务”适用的收费政策应该是__。A.高价政策 B.低价政策 C.平价政策 D.免费政策
16、按供应商的规模和经营品种对供应商进行细分,生产规模大、经营品种少的供应商称为__。A.专家级供应商
B.低量而无规模的供应商 C.行业领袖 D.量小品种多
17、某企业2009年拥有房屋三栋,原值为1000万元,其中两栋为厂房,另外一栋该企业作为托儿所使用,原值为300万元。该企业2009年应纳的房产税为__万元。(该省规定允许按原值一次扣除20%)A.6.72 B.12.4 C.12 D.15.6
18、下列__国家的预算采用历年制。A.英国 B.中国 C.日本 D.法国 E.印度
19、下列__不属于效率原则。A.收入划分效率 B.支出划分效率
C.财政转移支付效率 D.财政转移收入效率
20、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____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0、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____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1、下列不属于享受税收优惠免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项目是__。A.新建商场占用的土地 B.街道广场占用的土地 C.名胜古迹占用的土地 D.灌溉设施占用的土地
22、__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为发展的支出。A.购买性支出 B.预防性支出 C.创造性支出 D.可控制性支出
23、商品流通企业战略分析包括()和内部能力分析。A.内部经济分析 B.内部人员分析
C.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D.内部管理分析
24、在我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专家,其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允许减除__元的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A.2000 B.5000 C.10000 D.4800
25、某商品2004的销售目标为3000万元,行业标准周转率为15次/年,则该企业的商品平均库存额是__万元。A.240 B.200 C.260 D.150
26、A国居民王先生在B国取得所得10万元,已知A国实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A国税率为20%;B国实行居民管辖权,B国税率为10%。A、B两国没有税收抵免的税收协定,则王先生这笔所得应纳税款为__。A.0 B.1万元 C.2万元 D.3万元
27、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包括__。
A.非试点地区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B.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所属的增值税税额 C.用于集体福利的购进货物所属的增值税税额
D.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E.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所属的增值税税额
28、如果企业账面应保留的材料成本大于账面材料成本,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
A.企业多结转了发料成本 B.企业少结转了发料成本 C.企业虚增了材料的购进成本 D.企业少计了产品的销售成本
29、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境内境外所得汇总征税时,允许在其应纳税额中扣除境外的已纳税款,只就其差额缴税,这种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称为__。A.免税法 B.扣除法 C.扣税法 D.抵免法
30、根据收入定义,企业的收入主要有__。A.对外销售商品取得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收入 C.营业外收入
一、财政支农政策落实情况
合水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 东临陕西省富县, 西连庆城县, 南接宁县, 北靠华池县及陕西省志丹县, 辖3镇9乡80个行政村, 现有总人口17.2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5.26万人。辖区总面积2933.37平方公里, 常年耕地面积39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2.55亩, 高于全国、全省人均占有水平。近年来, 合水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农村工作方针和强农惠农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农村经济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步增长
自2000年全国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 合水县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呈现逐步提高趋势。2002年至2012年, 全县财政投入“三农”的支出9.5亿元, 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由751万元扩张至26677万元, 增长了近36倍, 年均增速达34.44%。其中, 2012年财政支农支出高达26677万元, 比上年增加3055万元, 增长13%, 支出规模和增量都达到历史新高。总体上看, 近年来合水县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加, 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 财政支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2002—2012年, 合水县财政部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 全县农民减负增收近3亿元, 是支农力度最大、农民受惠最多的10年。例如:2004年以来, 该县严格落实“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 及时将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购置大型机具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等资金3.8亿元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 切实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利益;2006年以来, 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两免一补”资金2362万元, 每年受益学生近2万人, 全县农村因贫辍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与此同时, 该县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医疗、就业等惠农政策,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从2008年起, 该县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统一实行“一折通、一册明”管理, 采取直拔到户的方式, 加强了各项涉农补贴的发放管理工作, 有效保证了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目前该县纳入“一折通、一册明”发放的财政补贴资金16项, 占所有补贴项目23种的70%。2012年通过财政惠农资金“一折通、一册明”兑付方式, 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7608万元, 涉及农户3.79万户, 户均补贴2000元。政府对农村居民个人的补贴款项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调查结论表明:合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每年由县人大组织成立检查组对辖区支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有力促进了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2002—2012年期间, 合水县对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支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财政补贴资金总体上呈现项目逐年增多、标准逐年提高的特点。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 农业生产形势好转, 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04年“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多年来农业生产下滑的局面得到了控制, 农业生产呈现逐步较快增长的态势。2012年, 合水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 同比增长5.8%, 较2002年增加2.6亿元, 增长1.5倍, 年均增长6.3%;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较2004年净增0.82万亩, 粮食总产量10.56万吨, 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特色产业发展加快, 目前已培育形成苹果、草畜、设施瓜菜等主导产业, 围绕特色农业,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 发展订单农业面积30万亩, 实现农业订单销售额近2亿元, 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和新型的发展模式, 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市场性调整和优化。
(二) 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收入稳步增加
2012年, 合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 比上年增长15.9%, 是2002年1328元的3.1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农牧业增产增效。2012年农民家庭经营中农林业人均纯收入达2456元, 比上年增加118元, 比2002年增加1758元。二是农民工工资收入较快增长。近年来, 国家大力清欠农民工工资, 工价逐年上涨。2012年, 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980元, 比上年增长2.1%, 比2002年增长218%。三是补贴收入增加。2012年, 仅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农民人均获得192元, 增长12.6%。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目前, 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个, 辐射带动2.52万户社员, 社员人均年增收600元。
(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五”以来, 甘肃省逐年加大对县、乡的财政转移支付, 用于维持基层政权运转以及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2002—2012年期间, 拨付合水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达30亿元。其中, 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支出2.5亿元, 用于农村电网改造支出1.2亿元, 用于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的支出4.2亿元, 用于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的支出0.9亿元, 有效解决了农村上学、就医、用电、行路、饮水等困难问题, 有力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
(四) 有力配合了金融信贷政策, 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以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合水县财政支农资金快速增加, 主要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种粮补贴、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大棚菜及养殖业等方式向农村投放, 2005—2012年期间, 合水县财政支农资金累计达到8.1亿元。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下, 金融支农信贷资金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六年来, 金融支农贷款从4.6亿元增加到10.8亿元, 增长了1.5倍, 积极配合了财政支农政策, 共同促进了合水县“三农”经济发展。
三、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分块、多头管理,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 财政支农资金除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外, 县以上各级农、林、水、牧等主管部门也层层下拨到县级对口部门, 资金来源渠道多, 投入分散。例如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了支农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 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
(二) 受利益驱动影响, 部分农资补贴没有起到稳定粮食生产和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目的
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 部分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 放弃种植粮食作物, 改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 但是同样得到粮食补贴, 不能达到通过发放种粮补贴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目的, 影响了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另外, 如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些农资补贴直接对厂商进行补贴, 由于国家对享受补贴的农机型号做了具体规定, 农户只能到指定的地点购买规定范围内的农机, 农户对农机的价格、质量根本无从知晓, 农资经销商人为提高农资销售价格, 农户即使享受了补贴, 但价格仍高于市场价格, 真正受惠的是农机生产厂家和销售商, 农户得到的实惠较少。
(三) 财政支农资金拨付链条长、环节多、速度慢, 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支农资金由中央到地方经省、市、县转拨, 最后到用款单位或农户, 拨付环节多, 速度慢, 大量资金滞留在财政账户内。有些财政支农资金如农机具、种子补贴资金等季节性强, 时间要求紧, 财政部门在拨付资金时考虑这些因素较少, 等资金拨付到位, 已不能发挥这部分资金应有的作用。
(四) 财政支农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存在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现象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分散。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按项目以多种形式分别拨付的, 由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分别管理使用, 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 责任不清, 相互之间缺乏勾通协调, 加大了监督管理难度。二是资金流通渠道不透明, 事中监督缺失。国库是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专门机构, 国家一切支出必须要求全部通过国库拨出, 但实际上财政支农资金都是先拨入财政资金专户, 再由相关部门使用, 大量资金停留在专户上, 脱离了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监督。三是社会监督缺失。在实际工作中, 受益群众对支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不知情或知情难, 难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五) 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导向功能发挥不充分, 缺乏与金融等资金的配合和协调, 难以形成农业投资多元化局面
调查中发现, 一些支农项目投资启动, 但后续工程所需要的资金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得不到银行的支持, 致使项目无法做大或被“搁浅”;有的地方政府信誉不佳, 银行不予支持;有的项目银行资金到位后, 财政资金难以跟进, 项目仍然难以完成。
四、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支持“三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 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一是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 增强财政实力的同时, 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 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收入、支出的比重,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二是中央政府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保障制度, 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扩大良种补贴、农机补贴, 适当提高“粮食直补”的标准, 让农户切实感受到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好处,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明确中央、省级财政在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农的主体地位,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加, 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二) 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 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 明确支农资金整合范围, 逐步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 分类不够合理的现状。二是寻找资金整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 构建资金整合的载体, 实现农业资金整合, 改变目前支农投资多头管理的局面。三是减少上级主管部门资金分配权, 明确规定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围、比例, 将农业项目的决定权、资金分配权下放给市、县级人民政府, 有利于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 建立完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法规制度, 形成资金使用、发放的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快制定支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法规制度, 从法律角度规范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 保障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市、县、乡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 按照减少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目标的要求, 制订《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 实现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确保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位。三是建立支农项目的立项、公示制度, 健全项目决策程序和农业评审机制, 实施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执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防止惠农资金被挤占、挪用。
(四) 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改革财政支农资金的操作流程
建议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支农资金一律通过人民银行国库下拨, 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 有关部门在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用款时, 向财政预算部门提出申请, 财政预算部门审核批准后, 交预算执行部门办理, 由财政预算执行部门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把资金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拨付给劳务和商品提供者或资金受益者。通过国库集中支付, 优化拨付渠道, 减少资金周转环节, 确保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 建立金融和财政支农的协调配合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和信贷政策的合力作用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成立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村信贷担保和农业保险机构, 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业风险规避难的问题。二是建立农业信贷和保险补偿机制, 对金融机构及农业保险等业务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政策, 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 促进商业保险机构农险业务发展。三是财政和金融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 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两大杠杆的协调、配合作用, 确保支持“三农”发展必要的资金投入,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文章通过对合水县财政支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 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以便更好地完善机制, 改进工作, 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关键词:财政,支农,调查
参考文献
[1]王树文, 胡淑云.财政专户纳入国库管理的途径探索 (J) .甘肃金融, 2012 (9) .
[2]刘旭华.央行国库职能定位及作用发挥中的问题分析 (J) .西部金融, 2009 (4) .
[3]《中国财政》杂志记者.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金融“支农支小” (J) .中国财政, 2013 (1) .
[4]《中国财政》杂志记者.改革构建新机制, 财政倾力助“三农” (J) .中国财政, 2013 (1) .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永泰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通力合作,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作为财政一项重要工作。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县财政局局长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财政局副局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为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制定三年培训规划、年度培训工作方案、培训计划,为做好培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落实培训经费,为培训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同时,严格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有效保证了培训工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创新培训方法,推进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一是创新补充教材建设,保证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针对财政支农政策涉及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永泰县将加强补充教材建设作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抓实。结合本县实际,组织编写了《财政支农政策一点通》和《永泰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宣传报》,录制了《财政支农政策大讲堂》。
二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吸引力。积极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县委组织部、农业局、农机管理站培训班上增设“财政支农政策”课程,由县财政局相关人员讲课,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县委组织部举办2013年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上增加财政支农政策内容。
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针对受训对象居住分散、集中难度大的情况,采用了分片、分乡镇培训的方式,既方便农民群众,又节约培训经费。
四是创新管理方式,注重培训成效。培训学员实行乡镇党委负责制,由各乡镇组织委员负责组织本乡镇学员按时参训,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培训实行课前签到、对号入座,严格考勤纪律,每天对学员出勤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学员到学率。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
五是定期回访与调研,征求意见。认真听取培训学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填写《回访登记表》。
(三)创新培训宣传方式。积极利用广播、新闻、显示屏、报纸等形式宣传财政支农政策,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办“财政支农政策大讲堂”,编写《财政支农政策一点通》、《永泰县财政支农政策宣传报》,宣传财政支农政策。开展送政策、下基层、进农户”宣传活动,开设“田间课堂”,进行财政支农政策咨询解答,受到农民欢迎。通过县气象局设在各乡镇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财政支农政策内容。
(四)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编写《永泰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须知》,制定《培训班课堂考勤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发放《教学质量评估问卷》,要求每一期培训班学员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五)加大财政投入,坚持免费培训。坚持多层次、多期的全覆盖培训,把全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办好、抓实。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影响培训效果。有的村镇干部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当作软任务,存在重工作轻学习、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加上支农政策培训没有纳入乡镇、村政绩考核,少数干部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由,对培训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二是培训对象参差不齐,培训难度较大。全县各行政村干部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普遍偏高,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财政支农政策知之甚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政策理论和操作程序。
三是组织培训时间短,成效低。财政涉农政策面广、政策内容多,培训对象难以在短时间内将政策理解、熟悉和掌握。
四是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难开展。由于农村工作人员工资低,又没有补贴,工作不积极、不主动,需要上面推动才开展,影响了示范点培训工作。
三、建议与对策
(一)创新宣传方法,提高认识。要积极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要借鉴“送政策、下基层”,“送政策、进农户”等成功经验,更多、更广泛地开展下乡宣讲活动,及时把财政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和信息送到群众手中。
(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根据农村干部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基层在贯彻、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强的培训,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同时,从熟悉政策、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达到培训“一点”影响“一片”的目的。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互动教学”,形成老师授课和学员的“堂上互动”、“堂下探讨”的良性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三)建立联席机制,共同开展培训。县委组织部、农业局、农机管理站等各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不论哪个单位开展培训,都要提前通知,共同开展培训。
(四)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质量评估。培训要实行课前签到、对号入座,严格考勤纪律。要通过发放《教学评估问卷》,由学员对教师各个方面进行评估,优化培训教学资源,创建和谐、规范、进取的培训教学环境,促进培训教学健康、持续、深入开展。
此外,要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财政支农政策】推荐阅读:
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满意度调查问卷06-15
财政惠民政策10-16
支农支小意见10-08
服务期满支农工作总结07-25
财政金融支持政策09-17
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应分析10-25
财政政策与动经济增长论文10-08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09
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问卷调查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