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蛋雕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蛋壳,大世界。受祖辈技艺熏陶,张晓贺很小的时候便能在小小的蛋壳上雕琢出精美的图案。今年39岁的他,20年来从事厨师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雕刻技术,一直致力于传承蛋雕这一民间非遗文化,其作品多次在国内顶级蛋雕艺术专项展览中获奖。张晓贺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他的蛋雕艺术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并表示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民间艺术,他愿为有耐心的学生免费提供教学服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艺蛋雕民间艺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艺蛋雕民间艺术论文 篇1:

蛋雕要要要民间艺术工艺技术初探

摘要:通过中外历史的蛋壳喜庆风俗的流变研究,如何推陈出新用现代雕刻技艺、当代艺术形式进行蛋雕呈现,并进行包装推向市场,使之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历史演变蛋雕风格挖掘创新市场前景工艺革新经济效益观赏价值

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就有了赠送红彩鸡蛋的习俗。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最后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所谓蛋雕,即在禽类蛋壳上通过精雕细琢后形成的画作,它融雕刻与绘画于一体,运用微雕、浮雕或镂空雕等传统雕刻工艺来展现艺术效果。但在近代,发展缓慢,与明清时期的蛋雕相比进步很小。

我们的项目,前期将通过搜索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蛋雕艺术的发韧、流变、制作及市场背景等,对技术进行发掘和创新,把这门将要被人们遗忘的艺术发扬光大做出规划。中期以研究开发蛋雕制作具体工艺技术及产品;后期大力推广产品上市,普及发扬光大蛋雕艺术,最终将让蛋雕艺术融入当今文玩、工艺美术圈及社会各阶层。

1蛋雕的历史内涵及市场预期

在基督教传入欧洲后,约在中世纪时代,开始有人将鸵鸟蛋予以彩绘装饰,取其具有“新生”、“重生”之意,进而使它成为复活节的装饰品,这种习俗迄今仍流行于欧美各国深受基督教影响之地区。公元1884年Faberge家族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设计了第一款的“皇家复活蛋”,随即被指定为皇室御用品珠宝商。其后接连不断完成的皇家复活蛋系列产品,使装饰蛋成为举世皆知的艺术品,所创造的豪华风格与民间彩绘蛋艺术相结合,形成今日欧美地区装饰蛋之独特风格与流行。其作品至今依然难以望其项背,有时候在拍卖会上出现,也均以惊人的高价被拍走,成为了艺术蛋的精品。

可以发现从彩蛋到艺术蛋,其历程与复活节有关,而西方蛋雕的出现,同样也离不开复活节的因素,作为西方国家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复活节的主题就是蛋,在复活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己家里的蛋全部装扮的漂漂亮亮,而一些蛋雕艺人就瞄准市场,利用各种工具对蛋进行切割、钻孔、打磨,也有的则以传统的手工雕刻手艺将蛋壳雕琢成一件件造型别致、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的蛋雕工艺礼品。如今在这个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就更有必要将这一工艺推广壮大。

蛋雕,这一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盛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已开始受到不少藏家的关注,而作为收藏领域内一项新生藏品,蛋雕正重新赋予蛋壳新的生命力,别具一格的雕刻作品。

2蛋雕的艺术价值

通過我们的深入学习研究,把蛋雕这门人们并不那么熟知的艺术普及推广开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知道蛋雕艺术是怎么一回事,甚至可能有的连听都没听说过。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蛋雕这门艺术这是我们的目的。做完推广之后我们则还要继承先前蛋雕艺术的各方面经验,以制作技术经验为中心,总结创新出更多制作手法及题材表现,提升文化内涵及品味,提炼精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门艺术,最终通过我们的项目研究制作让更多的人不光是要了解蛋雕艺术还要拥有蛋雕艺术品。

一直以来,艺术文化都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各方面实力的体现。虽然蛋雕艺术只是艺术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但它的风采却是无可替代的。这是为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推陈出新的有益尝试。

3蛋雕技术背景

禽蛋壳比较薄脆,在上面进行雕刻难度很大,因此蛋雕在市面上还不多见,许多人也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蛋雕的收藏价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蛋雕市场地位不高,成交价格同样相对低廉。由于蛋雕市场的培育并不积极,因此蛋雕制作行业的收入也不会很高,这无疑遏止了蛋雕行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我国蛋雕艺术品多以手工制作为主,且成品率极底,市场上的蛋雕精品也屈指可数,让低收入的蛋雕制作行业变得后继乏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蛋雕的收藏价值与潜在的投资价值,近年来纷纷开始逢低介入,也让蛋雕这一几乎被人遗忘的藏品获得了有限生机。由于蛋雕价格在近年来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因此近两年生产蛋雕者又略为增加,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精品有限。所以目前收藏蛋雕主要还是以名家制作的品种为主,至于一些有发展前途的蛋雕制作者,如果价格较为低廉,也可以从长远的眼光出发适当选择收藏,但其题材必须出挑或为热门对象。在正常的情况下,蛋壳工艺品可以保存百年左右。收藏时,需要轻拿轻放,防止灰尘或污物沾染,尤其是镂空雕的蛋雕,一旦被污物沾染,清洗困难,稍有不慎极易碰伤,而导致作品的损坏,为此给蛋雕穿上保护衣———玻璃罩或硬盒是必不可少的。

4蛋雕的创新开发

4.1前期准备

①查阅有关资料,询问相关领域的工艺师及大师,了解目前蛋雕行业中蛋雕设计与制作的范围及开发程度。

②组建调研团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精心挑选认真、仔细、负责的调研团队成员设专门负责人一名,走访各相关行业和艺术工作室,实施问卷调查工作。

③设计好调查问卷。通过查阅资料,咨询相关专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组织科研小组成员讨论,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进行修改,力求科学严谨。

④做好经费预算。用有限的科研经费,科学合理的计划好课题实施中的经费预算,以节约为主,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经费执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⑤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表。讨论整个科研计划的各个步骤,做好资金的合理分配,人员的安排和时间安排,将整个流程做一个详细的项目实施时间表,确保各个环节科学有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时也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成果。

4.2组织实施

①选择被调查的对象:做好调查范围,调查规模,从浙江省艺术文化公司、民间作坊及文玩工艺市场中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做好生产行业和文玩消费行业调查比例的合理分配。争取得到调查单位及文玩有关协会的协助和支持,相信在社会有关行业及单位的支持下能够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②实际调研阶段:按既定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各调研成员按照分配的任务,奔赴各地区相关调研对象,开展高标准,高质量的调查问卷发放和收集工作。

③数据的统计分析:所有的调查问卷完成之后,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筛选,去掉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资料输入电脑,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④研究相应对策:对电脑统计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不同人群对不同的设计产品档次要求及意向。针对他们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有可行性的设计元素。

⑤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内容要包括:

a完整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反映出当前文玩及工艺收藏爱好者和文化开发公司及工艺行业对未来蛋雕工艺的设计理念及元素品种要求,并整理出第一手资料。

b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挖掘数据中所折射出的问题。

c在数据结果和折射出的问题,提出意见和看法,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实施方案。

5项目计划目标

①通过对浙江省各地区工艺行业及文玩收藏爱好者对蛋雕艺术的意见喜好问卷调查,了解省内工艺行业及文玩收藏爱好者对蛋雕艺术的需求及认识度,从而使设计人员对蛋雕设计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力争将蛋雕工艺全面地打入目前的工艺文玩市场并发扬光大。

②对问卷调查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收藏爱好者对蛋雕工艺品的不同看法做统计学分析,以科学和客观了解目前工艺文玩收藏爱好者对蛋雕工艺品的认识,及喜好程度。

③针对设计人员目前在蛋雕设计上掌握的概念及传统元素的表现,和目前工艺文玩收藏的市场需求找出不足点。研究蛋雕工艺品在设计制作水准及元素表现上所能改进的设计对策,在已有的基础上,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更高端、奢华的产品。并坚持“工艺精湛”为基点,对蛋雕工艺品做到工艺精、品味高、文化内涵深。以此来树立起新世纪蛋雕艺术的辉煌旗帜。

④另一方面,同样的成本,也需要设计者从市场定位出发,以工艺难度及元素内涵等多方面来保证产品的多元化多档化,来迎合更大范围的消费市场。

6技术探索

6.1雕刻技藝的选择

蛋雕工艺水平有多种,从雕刻的手法区分主要为两类,其一是在颜色较深的蛋壳表面用雕刀刻出人物、文字、山水、花鸟等图案,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线条勾勒,这类蛋雕基本上以鸡蛋壳为主料;其二是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这类蛋雕的层次感强,通常选用质地较厚的鹅蛋、鸵鸟蛋等禽蛋作为材料。近年来我国的蛋雕艺术,明显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这是有别于西方蛋雕风格的重点所在,中国艺人所作的蛋雕艺术品大多比较朴实、高雅、含蓄、不做过多的修饰,国外大多则表现的奢华。而形成如此风格,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也必然酿成中西蛋雕风格的差异。

目前行业里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法大致有三种。线刻表现法、明暗表现法、镂空表现法。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制作手法。最终产品的陈列做法也有多样,有配以底座当摆件陈列的,也有以装裱画框做挂壁形式,还有配以花式做挂坠的等。

蛋雕艺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不够成熟的,所以在他的一些技术加工上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6.2应用范围

蛋雕艺术品装饰范围颇为广泛,小到一张办公桌大到一些公共场所的装饰。比如对有车一族来说在自己的爱车上挂一个挂件形式的蛋雕艺术品,看上去朴素大方又显品味。在家庭装修中配以装裱画框式的挂件,供朋客欣赏也是独具风格的。因为蛋雕艺术品的纯手工唯一性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体现出了它的收藏价值。目前已有些人开始在做蛋雕收藏了。为迎合大众需求我们还可以加工一些制作水平要求相对低一些但又极具时代纪念意义的纪念品。将其包装推向旅游市场。

7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一些新、奇、特的东西也逐渐关注起来。蛋雕作为当代一种既有品味又有艺术时尚的礼品,定能受到广大文玩爱好及收藏者的追捧。

②蛋雕是一种在各类禽蛋上做雕刻的工艺或浮雕或镂空雕其工艺制作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蛋雕工艺品的价值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蛋雕是一门纯手工的艺术,它的独一无二性正是它的卖点。人们每天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城市,工作面对的不是电脑就是机器。一些手工及天然的东西都成为了人们的奢侈品。

③在全国范围来说虽然也有些人在做蛋雕但是规模都不大,一些相关的活动也不是很多,但近这两三年以来一些蛋雕艺人不断被挖掘曝光,反响都很不错。一些蛋雕精品甚至在一些知名的拍卖会上被高价拍走。人们正在逐渐发现蛋雕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卢天壮.蛋雕技术的传统秉承与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2]李莹.蛋壳上的艺术[J].生命世界,2011(02).

[3]时通,张志红.如履薄冰刻蛋雕[J].华北电业,2008(05).

作者:金小华 陈德鸿

工艺蛋雕民间艺术论文 篇2:

蛋雕方寸匠心独运张大厨的小蛋壳成就了大世界

小蛋壳,大世界。受祖辈技艺熏陶,张晓贺很小的时候便能在小小的蛋壳上雕琢出精美的图案。今年39岁的他,20年来从事厨师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雕刻技术,一直致力于传承蛋雕这一民间非遗文化,其作品多次在国内顶级蛋雕艺术专项展览中获奖。张晓贺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他的蛋雕艺术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并表示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民间艺术,他愿为有耐心的学生免费提供教学服务。

蛋雕方寸匠心独运

在石家庄市张晓贺家客厅一角的展示柜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用鸡蛋壳雕琢而成的工艺品。其图案有人物、山水、祝福语等等。有部分作品镶嵌进了灯饰,光线从镂空的蛋壳内折射出来,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从事我们这行一定要有耐心!”手拿雕刻工具,眼瞅鸡蛋壳的张晓贺说,他长期从事厨师工作,做一手好菜是他的主业,每天除了工作,脑子里总是在构思如何将一个完整的画面,在小小的鸡蛋壳上完美呈现。

张晓贺说,蛋雕是门神奇的艺术,它融蛋雕与绘画于一体。蛋雕有阴刻、阳刻、线刻、影刻、点刻、拼雕、浮雕、蚀雕、套雕、襯雕、镂空、镶嵌等多种技巧。蛋雕作品一般不点任何颜料,作品通常完全依赖本色体现,不仅把世间万物浓缩于方寸之间,而且其独特的装裱工艺也衬托出作品的无穷魅力,是一个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我所了解到的是已经保存长达500年历史的蛋雕艺术品。”张晓贺说,鸡蛋壳的厚度在0.2到0.3毫米之间,本身为钙质,尤其是做镂空雕刻的时候,必须平心静气,手要稳,否则极容易破碎,只要不是人为破损,成品可以保存相当长时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鸵鸟蛋上雕刻作品。”张晓贺称,鸵鸟蛋个大,雕刻空间更大,看起来很美观,有好多市民朋友从市场上买来鸵鸟蛋,找他定做他们想要的图案。“这是一位天津的朋友找我定制的,共38个鸵鸟蛋掐丝蛋雕。”张晓贺说。

会厨艺的蛋壳雕刻艺术家

今年39岁的张晓贺,是晋州市桃园镇纪庄村人,在省会石家庄做厨师已经有20年了。说起在鸡蛋壳上雕刻的艺术,张晓贺表示这么多年工作的同时,从没有放松对这门非物质文化传承手艺的钻研,朋友戏称他是“会厨艺的蛋壳雕刻艺术家”。

“我做蛋雕艺术是受祖辈的熏陶。”张晓贺介绍,他爷爷是一位木匠,小时候他经常在爷爷身旁,看他用木匠工具在鸡蛋壳上雕琢。张晓贺的父亲继承了他爷爷的手艺,后来还当了兵,平常喜欢雕刻一些精美的蛋雕送给亲朋好友。受他们的影响,张晓贺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民间手艺,很早就能在蛋壳上雕刻出像模像样的作品了。“我9岁时,在鸡蛋壳上刻了一只大公鸡图案,并当作礼物送给了妈妈。”

张晓贺说,他上学时学的就是厨师专业,2000年来到省会石家庄,在一家大型饭店做厨师工作,一干就是20年。但这么多年,他的蛋雕技艺不仅没有落下,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在网络上寻找名家作品,反复观摩,研究那些获奖作品的特点以及雕刻手法。后来,通过学习积累,得到了同行业老师们的指点和肯定。

“我做的蛋雕已经有了收入了。”张晓贺高兴地说,经常有人联系他定做一些作品,比如“十二生肖”,还有祝福类、生日礼物类的蛋雕艺术品的订单。记者在张晓贺家里的工作台上看到,摆放着4枚鸵鸟蛋的半成品蛋雕,上面的图案分别有4种生肖,并有家和万事兴字样的一组全家福蛋雕作品。张晓贺说,这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专程拿过来为孩子定制的生日礼物。

他打算为北京冬奥会创作一个作品

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张晓贺经常跟业内同行一起做推广活动。张晓贺还先后加入了河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河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委员会、石家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我在石家庄市桥西区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走进申请程序了。”张晓贺介绍,为了有效推广蛋雕类艺术,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支持。说起作品,张晓贺最得意的是《美丽河北》,他说,2019年10月1日,在参加黑龙江省蛋雕艺术专项展中获得了铜奖。张晓贺介绍,那次参展活动是蛋雕类国内第一次正规省级蛋雕专项比赛,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的蛋雕爱好者参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他说,那次比赛共有100多位选手参赛,琳琅满目的作品让他再一次开拓了视野,他的作品获得铜奖的好成绩,并被鸡西市博物馆收藏。

他的鸵鸟蛋雕刻艺术品《中国梦燕赵情》目前已入围第十五届山花奖(灯彩类)。他打算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创作一个作品,在蛋壳上雕刻奥运吉祥物及会徽。张晓贺说,每一项作品的获奖,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让他更加有自信在这条民间技艺的道路上走下去。

只要有耐心学,他就会免费教

“做这行,爱好和毅力耐心最重要!”张晓贺说,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耐心打磨,有时雕刻一件成品需要很长时间。在小小的蛋壳上雕琢,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张晓贺告诉记者,为了将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他平时一直在坚持免费教学,免费授课,他对学生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热爱并坚持,守住本心,持之以恒”,只要学习者有恒心,他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对于如何能更好地发扬蛋雕这一民间艺术,张晓贺希望能够跟院校合作,开设一些非遗课程,向学生培养艺术兴趣。张晓贺认为这个“小蛋壳,大世界,方寸之间尽显民间绝技”的民间艺术充满美好的前景,他表示会继续努力提高技艺,不仅要在国内将蛋雕艺术发扬光大,还希望蛋雕作品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有燕赵文化特点的民间技艺。

据《燕赵晚报》整理

工艺蛋雕民间艺术论文 篇3:

守望民艺的明天

兔兒爷,泥娃娃,老粗布,草编筐,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时不时想起那些渐渐淡出生活的“老手艺”。从记忆的碎片之中拾取出来,让它们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并不容易。

远去的兔兒爷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这样描写兔兒爷:“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

兔兒爷在山东又叫作兔子王。兔子王有十几个品种,大小20多个样式,有的眼睛、手臂还能牵动,非常有趣。做兔子王用胶泥,加入棉花或毛头纸,和水摔熟,用模子做成泥坯,再镶上五官和头饰,干后淋上白粉浆,再干后上色。济南曾经是兔子王鼎盛时期的一大码头。那时的老济南农历八月十五圆月时要摆月饼和兔子王,谁买月饼和水果馈赠亲友都要捎带买一个兔子王。

现如今,拜月、祭月等老风俗不再被重视,兔子王这项寄托着美好愿望的民间工艺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周景福重拾旧业,成了济南仅存的兔子王手工艺人。

据一位多年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介绍,除木雕、石雕、蛋雕等个别工艺还“健在”外,济南的民间工艺整体上已日趋渐危,尤其是泥玩具、捏面人、印花布、织布、刺绣等更是趋于衰亡。

在现代化的生活下,过去的“三百六十行”再无往日的风采,这些辉煌的手艺正在我们身边沉寂消失。手工艺是传统自然经济、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现,手工业种就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今已所剩无几。保护得再好的老手艺也无法改变无人使用或日渐减少的需求这一事实,通过工艺品市场保存下来的手艺也无法和它的原版相比。

日本作家盐野米松说:“当没有了手工业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着体温,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温暖。”

脆弱的蛋雕

“哎呀,这个葫芦画得好漂亮啊!”

徐天建已经50多岁了,最早开始的是蛋雕。后来又开始在葫芦上做烙刻画,用烙铁和刻刀作画,曾经用葫芦烙刻过徐悲鸿的《双骏图》和《现代仕女图》,都很精致传神。

但徐天建同样遭遇难隐之痛。在一年的千佛山山会上,他忙活了三四天,在蛋壳上完整雕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人物神情惟妙惟肖,连睫毛、嘴唇的纹理都栩栩如生,摆在庙会上却没人理会。好不容易有位买主看着新鲜,却只出8元钱。老徐气得揣上蛋雕扭头就走,这门手艺差一点从此搁下。

每次民俗文化展上,徐天建的蛋雕和葫芦烙刻画总能引得一片叫好声。精致的蛋雕、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可是现在他的心愿不是自己的作品如何受关注,而是希望收到一个满意的徒弟,将自己研究了近20年的蛋雕、葫芦烙画传下去。

“不怕工艺复杂,就怕看不到这门手艺的明天。”徐天建说:“小小蛋壳雕,技法含微雕、浮雕、传统雕刻等,不上颜料,全凭蛋壳本色,工艺相当复杂。”而且,由于手工成本太高,原材料平淡无奇,又没什么装饰作用,因此顾客主要是收藏家和少量游客。有保留价值但没有经济效益,无法推广,使得蛋雕分外落魄。想保住这种绝活,即使是在徐天建这样的能工巧匠眼里也真的很难。

面对随时都会消亡的民间绝艺绝活,抢救工作十分紧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映雪说,听说临沂农村80多岁的曹金枝老太太有一门祖传的水印花布手艺,但没有传人,准备前去搜集整理。就在动身前几天,曹老太突然去世,这门手艺就此失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枣庄石雕艺人张宗元、济南“兔子王”艺人周景福、莒县制作桃叶虎的刘汉珍等人,都已八十高龄,香火继承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民间文化抢救、普查、整理和出版工程。抢救工程对56个民族存在于田间炕头和城市角落中的如木版年画、泥塑等行将消逝的民间文化,展开次“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的拉网式大搜救,不仅要用文字记录,还要动用摄影和录像的手段,将现存的民间文化遗产可视地、动态地、立体地保存下来。山东先期确定的抢救重点有杨家埠、东昌府年画,菏泽面塑等,对全省民间文化品种的历史环境、现状、传人、制作流程、代表作等,将以丛书的形式整理出版,并举行一系列的民间文化推广活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东省民俗专家就针对包括民间工艺在内的各种民间文化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保护与抢救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各地了解民俗,通过走访老艺人、拍照、购买作品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保留民间文化的原始风貌。”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说。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主持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工作更是历经5年的时间,以山东为重点,深入考察全国58个县市、137个乡镇、285个生产专业村,就37项农村手艺项目进行调研,形成了系统的民间手工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尴尬的泥塑

很多民间艺术衰落,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减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认可程度不够,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停留在打把式卖艺上,不愿学习继承。

在民间艺术之乡山东高密,泥塑不再是单纯的泥老虎,还有水浒一百单八将、西游记人物,甚至还有动漫卡通,增添了很多时尚、休闲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高密泥塑不仅走出了家门,还走向了国际市场。2008年,高密泥塑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艺术品命运也在发生着变化。

虽然泥塑带领一些从业人员走上了致富路,但是效益转好了,从业人员反而越来越少了。学艺苦、见效慢、枯燥无味是阻碍年轻人从事泥塑创作的主要原因。目前聂家庄从事泥塑制作的不足30户,大多数都是以中老年为主,而顶峰时候从业人员多达300多户。而且受家庭单传思想的影响,民间艺人一旦后继无人,部分泥塑工艺品就会走向消失。

泥塑艺人聂臣希说,聂家庄泥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中间经历了由兴到衰的过程。多年来高密市投入人力物力,加大对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经过民间艺人的努力抢救回了一些失传的品种,但是现在的从业状况,令人担忧。

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泥塑不是个例,在全省乃至全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中,还有很多民间宝贵的绝活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国家在大力鼓励和扶持,一方面民间艺术又后继乏人。

在社会就业选择多样性的今天,如果仅靠家庭传承这种方式培养人才来留住民间工艺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传统民间工艺的境遇,倡导弘扬、发掘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并在院校艺术教育中渗入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知识培训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近年来,山东省开始对未成年人加强民间传统工艺文化教育,在小学、少年宫和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中增设民俗文化、民间工艺选修课,举办民间工艺的讲座和组织民间工艺兴趣小组。同时,一些民间工艺的专业性博物馆、陈列馆开始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让他们了解本土优秀文化。

值得欣慰的是,在有些传统行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由于剪纸艺术的成功教育经验,济南胜利大街小学在2010年被评为省城首家“民俗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新学生来到我的课上学习剪纸艺术,课上学完了还把材料带回家做。孩子们学习剪纸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觉得在这项工艺中得到了乐趣,而且很多孩子还在省市民间艺术大赛中获了奖。”一位负责教授剪纸课程的老师欣慰地说。

作者:张明

上一篇:大学生团日活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