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普通幼儿园中特殊儿童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然而,受制于政府扶持力度和园所重视度、幼儿教师学前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以及园内外环境支持系统方面的制约,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园比率较低,生存状态不佳。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篇1:

粤北山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安置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粤北山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安置情况存在场所短缺、专业人才缺乏、学前残疾儿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家长意识残缺等问题,论述粤北山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安置问题的对策,以韵关市、清远市为例,提出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改变家长观念等建议。

【关键词】粤北山区 残疾儿童 学前教育 教育安置

残疾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事业是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几经变化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安置形式也伴随着变化发展。本文以粤北山区的韵关市、清远市为例,探究粤北山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的安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粤北山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的安置现状

笔者分别对粤北山区的韶关市和清远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安置情况展开调研,对安置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粤北山区共有13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清远市5所,韶关市8所。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粤北山区残疾人约有42万,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入学率都超过了90%,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方面基本为零。2015年,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有300多人,其中听力障碍学生100多人、智力障碍学生200多人,在职在编教职员工111人,政府购买服务及临时工44人[1]。2016年,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00多人,包含听力障碍学生100多人、智力障碍学生200多人,在职在编教职工118人。清远市有残疾儿童2300多人,其中已入学2000多人,比上年增加100多人。在已入学的2000多人里,有700多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人数500多人,随班就读人数900多人。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约为98%。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约为98%,超过省均值,居全省前列[2]。

2015年,韶关市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其中专任教师108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生1700多人,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有900多人,特殊教育学校300多人,特教班14人,送教上门400多人,残疾儿童入学率约为98%[3]。2016年,全市特殊教育学校8所,专任教师113人,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在校生约1600人,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800多人,特殊教育学校300多人,特教班共有学生14人,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接近400人。残疾儿童入学率约为98%。2016年3月,韶关市30多名特校教师被选派赴杭州进修学习,在6月和8月,共有5名教师被分别选派参加省级培训和国家的培训[4]。

二、粤北山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的安置问题

(一)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学位供不应求,机构服务水平较低

粤北山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接收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年龄在7岁以上,但7岁以前的学前残疾儿童,却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幼儿园接收并进行教育。现阶段7岁以前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主要是在普通幼儿园进行随班就读,或是在普通学校开设的特教班就读,也有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的学前班或是康复中心、福利院等机构接受教育。部分学前残疾儿童,则因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源短缺而留在家里,等到了义务教育入学年龄,才去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康复机构和福利院也在承担教育学前残疾儿童的责任。到2014年,清远市有15家康复服务机构[5];到2017年,韶关市有14家康复机构。从数量来看,粤北山区29家康复机构和13所特殊教育学校,仍然无法满足粤北山区学前残疾儿童的求学需求。就韶关市的14家康复机构整体而言,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难以满足需要。[6]

(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缺乏,人才流失

2016年,粤北山区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约有30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读生约有990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比例达不到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例(1∶3)要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教师的情况令人堪忧,现任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教师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学历低和专业水平差等情况,满足不了学前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类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因而学前残疾儿童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加高。但遗憾的是,现阶段粤北山区的师资力量满足不了残疾儿童对学前教师的需要,不仅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教师,康复机构也需要大量康复教学教师。康复机构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的现象。康复机构的人员配备不足,出现康复对象与康复教学人员的比例超标以及学位短缺等问题。面对特殊教育人才的缺失,政府采取人才计划,购买特殊教育人才。但体制内的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比政府购买的特殊教育人才的工资待遇好,这就导致了政府购买的特殊教育人才流动性大,出现“特殊教育留不住人”的问题。

(三)学前残疾儿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粤北山区的学前残疾儿童教育主力是残疾人联合会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的招生是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则是有指向性的。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普遍设在市中心或县中心,没有完全覆盖偏远地区的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的学前班级容纳量普遍在10~15人;康复中心开设的学前教育班人数是根据具体招生情况而定,普遍招走讀生,因而偏远地区学前残疾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困难,面临着路程遥远和学位短缺两大困难。学前残疾儿童接受教育,需要提供残疾证明或医院的诊断书,但某些残疾儿童家长认识较落后,他们一方面认为进行残疾认定很没有面子,再者认为都已经残疾了,接受教育反而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残疾儿童家庭由于获取消息的途径受阻,不能够及时了解招生信息,错过了孩子的入学机会。

三、粤北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安置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对特殊教育行业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特殊教育的发展除了自身发展,更多的是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其中财政支持是特殊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拨款要做到专款专用。发展特殊教育不仅是引进人才,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的硬件设施也同等重要,因而需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去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读环境,解决学位紧张的问题。政府可鼓励民间人士开办特殊教育幼儿园或学前残疾儿童教育机构,政府可以对民办特殊教育幼儿园或学前残疾儿童机构进行财政补助,或者采用普惠性幼儿园的做法,政府与私人合资筹办特殊教育幼儿园或学前残疾儿童教育机构,既增强政府当局对民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的管理,又能缓解学前残疾儿童学位紧张的问题。

粤北山区目前还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幼儿园,根据调查所知,韶关市残联已经申请创办特殊教育幼儿园。但是,筹办特殊教育幼儿园仅仅靠残联的力量是不够的,残联的力量不足以支撐起特殊教育幼儿园的运行,因而政府的财政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特殊教育学前阶段师资队伍的建设

粤北山区高校——韶关学院尚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粤北山区的特殊教育教师无法做到本土培养。粤北山区的特殊教育教师都是从外地引进或是普通教师“半路出家”,人才引进是个严峻的问题,粤北山区政府需要重视本地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开办,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有优秀的特殊教育大学教师。政府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政府购买的服务人员薪酬也应得到适当提高。

粤北山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政府对本地高校的支持,除了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还需要帮助高校引进优秀的特殊教育大学教师,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

(三)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尽可能地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读的机会。政府要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学前残疾儿童,至于所接收的残疾儿童其程度、标准可由幼儿园制订,并且政府还要对接收残疾儿童的幼儿园提供补助。

(四)学校、机构及家庭方面

特殊教育学校及机构的发展除了依靠政府的力量,也要依靠自身打造具有特色的学前特殊教育,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再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完善教师的管理和升职制度,让教师有工作动力。

最后,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观念十分重要,尤其是学前残疾儿童的家长应及时送残疾孩子到当地残联进行残疾评估,领取残疾证,不能因为觉得领取残疾证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拒绝领取残疾证,不能因为学前残疾儿童年纪小,就无视学前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更应该意识到学前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清远年鉴编纂委员会.清远年鉴[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2]清远年鉴编纂委员会.清远年鉴[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3]韶关年鉴编纂委员会.韶关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

[4]韶关年鉴编纂委员会.韶关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

[5]省残联理事长张永安到清远调研残疾人工作.清远日报[N].清远日报出版社,2014-10-14

[6]关于提升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R].韶关市残疾人联合.2018

(责编 杨 春)

作者:王金来 林炎烨 曾昭榕 张丽芸 汤铭茵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篇2:

融合教育理念下普通幼儿园安置特殊儿童的困境和策略

[摘 要]普通幼儿园中特殊儿童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然而,受制于政府扶持力度和园所重视度、幼儿教师学前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以及园内外环境支持系统方面的制约,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园比率较低,生存状态不佳。为此,各地应该提高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加大职前、职后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组建家、园、校、医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建立资源教室等支持系统,使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享有一样的教育权利。

[关键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普通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

有特殊需要儿童是指,“那些身体素质或学习能力或高或低,其水平与常模之间的差异程度使得他们需要接受个别化的特殊教育计划的儿童”。2014年1月8日,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把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提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等一系列措施。学前融合教育是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0~6岁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和教育。学前融合教育日益成为全球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所关注的新思潮和新观念。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事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英美等发展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除上海、北京、江苏等发达城市和省份已经开始探索学前融合教育外,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轻度障碍幼儿未能得到社会和幼儿园的特别关注和有效帮助。

一、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的数量在增加,但总体比例较低,在园生存状况不佳

目前,国内上海和江苏等地学前融合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有学者对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的部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这些省市的大部分幼儿园招收一定数量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大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班级里遇到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李伟亚通过对浙江省10个不同地区的普通幼儿园调查发现,当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有发展缺陷的幼儿。其中,弱智幼儿比例较高,其次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幼儿。另一类为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幼儿。包括认知能力缺陷幼儿、出现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等情绪行为问题幼儿以及对周围的人和活动无兴趣的幼儿。王婷婷对江苏省70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特殊需要儿童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比例很低,目前大部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被拒绝在普通幼儿园门外。60.4%的普通幼儿园对于特殊需要幼儿是拒绝接纳的态度。今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置在幼儿园的数量将会持续性上升。但是,已在普通幼儿园的特殊儿童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不大,为其提供的支持系统缺失,生存状态也不容乐观。

二、幼儿园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提供的支持系统缺失

1.行政、经费支持不足,园所领导重视不够

学前融合教育的落实需要经费的支持,由于学前教育资源有限,绝大部分幼儿园班额较大,如果接纳特殊儿童就要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班级教师在工资待遇上有所提高,而且相关的设施、课程、培训都要具有针对性,势必给园所带来额外的负担。由于学前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缺失,也没有提供相关的经费支持,受行政扶持力度、园领导融合观念以及家长等方面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幼儿园会拒绝接纳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2.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知识与技能缺乏

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需要教育工作者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应从小班幼儿开始实施。目前,全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中并没有开设特殊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致使我国缺乏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普通幼儿教师。由于对学前融合教育了解不足,很多学前教育毕业生工作后对所在班中的特殊儿童无能为力,对学前特殊儿童采用的干预方法也不当,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采取忽视、忽略的态度。有些情绪行为的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一起,经常影响教学秩序,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

3.资源与环境支持不足

一方面,社会支持性服务支持不足以及幼儿家长在内的社会大众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关注和接纳态度影响。而大陆地区的支持性服务没有体系,不成组织。普通幼儿家长自身融合理念及获得优质教育服务的限制,会拒绝幼儿所在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而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长希望特殊儿童能够解除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又担心幼儿园能否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平等教育资源、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幼儿园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的设备有限。由于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有关的器材、评估工具和教育教材紧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很难在普通幼儿园中接受普通教育,对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

三、普通幼儿园安置特殊儿童的可行路径

1.提高政府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尽管国内相关政策法规,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提到通过普通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开展学前融合教育。2013年3月21日,《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园,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予以照顾”等规定内容。但是具体的可操作和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提出。一方面,国家应该成立特殊教育咨询会,研制特殊教育法规、建立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网络,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措施等。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因此,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除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下达外,主要受制于地方政府对当地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建设规划力度。当地政府应制定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

二是加大学前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较低,没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应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其中学前融合教育经费要占一定比重,而且要重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经费投入力度。

2.加强地方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培训

一是大力培养学前融合教育领域人才。当前师范类院校,尤其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加入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比如加入特殊教育导论、个别化教育、特殊沟通技能、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在职前就初步树立一定的融合教育理念和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方法。这将使学前融合教育更容易成为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想。例如,作者所在的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在2007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两个专业依托现有资源,在课程设置上凸显学前融合教育,利用师资和各专业课程优势: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师教授特殊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儿童美术技巧等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也设置特殊儿童选修方向,开设特殊教育概论、随班就读教育、感觉统合教育、自闭症儿童心里与教育、行为矫正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既能够在特教机构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又能够在普通幼儿园中开展融合教育。

二是建立特教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做好职后培训。利用地方高校资源,根据所在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可以分批、分类、分级进行融合教育培训。绥化学院在2013年暑期开办了黑龙江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特殊教育一线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开展了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实用方法、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技术等课程内容,还邀请台湾师范大学林宝贵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张宁生教授、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张文京教授开展系列特教专题讲座。今后,特教师资培训中心有赖于借助行政力量发挥地方引领作用,将培训对象扩大到幼教系统。

3.建立资源与支持系统

一是建立家、园、校、社会等机构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必须建立特殊儿童教育的支持系统,获得园外专业支持,实现普特结合、医教结合、家园(社区)结合,切实得到系统、持续的支持与援助。首先,如果当地高校有特殊教育专业的话,可以聘请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到幼儿园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和干预。绥化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定期为机构教师义务授课。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义工活动,为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训练,效果显著。其次,普通幼儿园应采取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联合授课的团队教学模式。特殊教育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定期进入幼儿园,给予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切实的支持。幼儿园与特殊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实践活动,集体研讨本园学前特殊儿童具体问题。再次,幼儿园与医疗机构建立互动网络。一是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将特殊儿童的基本信息共享;二是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二是建立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幼儿园建立资源教室后,邀请专家为幼儿园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进行诊断和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行为矫正方案。资源教室在幼儿园建立还需要专业团队及家长等相关人员的合作。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甘 璐)

作者:韩影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篇3:

云南将大力发展初高中段残疾人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近日,记者从在昆召开的云南省特殊教育推进会上获悉,云南将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初、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

为了改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的局面,今年,中央给云南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达260万元,省财政划拨了5 0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表示,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特教学校(班)基础设施建设和修缮,教学仪器、康复训练设备购置、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培训及图书资料等支出,不能用于偿还债务或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福利等其他支出。

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初、高中阶段教育

围绕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会议要求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初、高中阶段教育,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都应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已经实施随班就读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配置必需的设施设备和丰富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等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别化教育需要。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文盲和职业培训工作,巩固和完善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和示范的特殊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举办残疾人高中教育班或增设职高班;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拓宽专业设置领域,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办好符合残疾人就业需求的专业;普通高中要积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并帮助其完成学业;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随班就读等形式,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稳步扩大残疾人高中招生规模。同时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

根据国家整体部署,州市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要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24所,37所在建,3所待建。到2011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共20 132名。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和设置的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有14 966名,占74%。全省特教学校已经发展到27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14个,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有5 166人,占26%。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4%。全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有4个,在校生551人。2011年全省有420名残疾学生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其中录取387人,录取率为92.14%;13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目前,云南省特殊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延伸。特殊教育事业从单一的特殊教育学校走向了“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的模式,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了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残疾学生的各种教育需求。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还包括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质量;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重视0~3岁残疾婴幼儿教育与康复,加快普及残疾儿童学前一年教育,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得到有效的科学育儿指导。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残疾人口中有将近70%是文盲和半文盲,而同一时期,我国残疾人中依靠政府、集体救济和家庭供养的比例也近70%。根据2011年中国残联、教育部关于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通报,全省各类适龄残疾儿童未入学人数有5 437人。其中,视力残疾336人;听力残疾349人;言语残疾434人;肢体残疾1 769人;智力残疾1481人;精神残疾91人。未入学的原因依次为残疾程度较重、家庭经济困难、无特殊教育学校、交通不便,以及其他。而我省目前视力、听力、言语、智力四类残疾儿童在校生仅有5 166人,说明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比例比较低。每年残疾人新增人数与残疾人入学学生数还相差甚远。这与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会议要求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重点要抓好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通过加大对残疾儿童少年免费入学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力度,努力做到把每一位残疾儿童都送到学校,保证残疾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根据残疾人对教育需求的提高,在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残疾人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同时要帮助解决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以及就业后的残疾职工培训、继续教育问题。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特殊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工作,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医学知识,不仅要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具有个别化教学、康复训练的技能。可以说,他们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成长的守护神。

目前,云南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生师比为5.5∶1。综合按照3∶1的比例(盲生4∶1,聋生3∶1、智障生2∶1)测算,现有27所特教学校5 166名学生,教职工需求量为1 722人,需要补充791名专业教师。同时,因财政工资支付能力有限,有编进不了教师现象普遍。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奇缺,现有的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理论和技能的正规培养,这是云南省特教教师现状。

会议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争取明确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按照聋哑学生4∶1、盲学生3∶1、智障学生2∶1的编制标准,为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和鼓励特教专业毕业生、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从2013年起,云南省部分高校也将增设特殊教育专业,加大马力,提高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力度,缓解师资不足问题。二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除学科教师外,逐步配备专业课教师、心理康复教师、言语康复教师、医疗康复教师、特教工程技术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使特殊教育师资更趋专业化。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制订各地的师资培养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使他们成为我省特殊教育事业持续性发展的骨干力量。四是关心并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教职工各项待遇,全面落实特殊教育岗位补助津贴。此外,在表彰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时,同等条件下,特殊教育教职工、特教班和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应优先安排。

上一篇:工艺蛋雕民间艺术论文下一篇:工程项目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