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工艺课程标准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钳工工艺课程标准

钳工工艺课程标准 篇1

《钳工技术训练》课程标准

(62学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钳工技术训练》是一门重要的生产实践技能训练课程。钳工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二)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数控专业(3年制)。

(三)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

(四)课程设计思路:

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驱动,通过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切实解决学生会“做”的问题。本课程包括九个模块,各个模块内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并按技能、知识、工具、态度、安全五项要求与车工职业岗位相对应,从而可以结合学生水平和实训基地的条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灵活组织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熟练掌握钳工中锉削、锯削、钻孔攻套螺纹、钣金及装配基本技能,掌握工艺理论并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再用实践巩固专业知识。

(二)具体目标

基本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钳工中平面划线、锉削、锯削、钻孔的基本动作要领及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钳工类设备的管理维护要求和方法。

进一步掌握的钳工中锉削、锯削、钻孔攻套螺纹加工工艺。

进一步掌握其它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维护要求和方法。

发展目标:进一步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协同制造的工艺理论和加工工艺设计。知道钳工车间所需的规范和制度并能参与制定。

具备生产现场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约66学时)

(一)、平面划线(约6学时)(2/4)

1.明确划线的作用。

2.正确使用平面划线工具。

3.掌握一般的划线方法和正确地在线条上打样冲眼。

4.划线操作应达到线条清晰、粗细均匀,尺寸误差不大于+0.3mm。

(二)、锉削(约8学时)(2/6)

1.进一步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2.懂得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

3.能掌握正确的锉削速度;

4.懂得锉刀的保养和锉削时的安全知识。

(三)、锯削(约8学时)(2/6)

1.巩固各种形体材料进行正确的锯削,操作姿势正确,并能达到一定的锯削精度;

2.能根据不同的材料正确选用锯条,并能正确装夹;

3.熟悉锯条折断的原因和防止方法,了解锯缝产生歪斜的几种应素;

4.做到安全和文明操作。

(四)、钻孔(约6学时)(2/4)

1.知道本工作场地台钻和立钻的规格、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标准麻花钻的刃磨方法;

3.熟悉钻孔时工件的几种基本装夹方法;

4.熟悉钻孔时转速的选择方法;

5.掌握划线钻孔方法,并能进行一般孔的钻削加工;

6.做到安全和文明操作。

(五)、铰孔、攻套螺纹(约12学时)(4)

1.掌握攻套螺纹底孔直径和套螺纹圆杆直径的确定方法;

2.掌握攻、套螺纹方法;

3.熟悉丝锥折断和攻、套螺纹中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方法;

4.提高钻头的刃磨技能。

5.掌握铰孔方法

6.了解铰刀损坏原因及防止方法。

(六)、钣金及铆接(约8课时)

1.图纸识读.2.放料.3.钣金工具及铆接工具的使用.(七)、装配(约12学时)(4)

1.按图纸要求检测各零件;

2.装配工具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装配过程中的调整装配方法;

4.按照装配要求及机构(车模)的功能要求完成车模的装配工作。

四、实施建议

(一)教法建议

1.本课程是操作实践性很强的专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入手,特别强调动作的规范和合理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以正确的动作、饱满的热情、到位的解说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教师的某些不良操作习惯会“复映”给学生,所以这一点须特别注意。

3.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努力实现“一专多能”。

4.实训课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课堂管理必须严格、严谨、长效、持久,让规范操作、文明生产成为学生的习惯,受益终生。

5.注重把实际生产规范、制度与实训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和

发展方向,为今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6.建议在实训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有关工具和量具方面的知识,如工具和量具的规格、代号(国家标准)等,金属材料方面的知识、公差方面的知识等。

(二)学法建议

以理论为指导,通过模块化教学手法,采用“行动为载体”教学模式,采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方法,逐步掌握与本工种密切相关的各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设施要求

在实训中模拟真实工作环境,配备钻床、钳工专用工具、量具等设施。有条件的还应配备投影仪等一些现代化教学设备。

(四)建议使用教材

参考资料:

《钳工实习与考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1《钳工操作技能与考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钳工生产实习》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6《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精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五)评价考核

1.学生的评价

以传统的定量分数呈现评价结果,但内容有所扩展:

(1)完成零件的质量60%

(2)工作现场的环境10%

(3)操作规范性达到程度10%

(4)所使用设备的保养维护10%

(5)劳动的态度、安全文明生产情况10%

2.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3.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六)课程资源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专业工种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及典型零件加工图册、相关设备维护管理知识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

教材各司其职,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

五、其他说明

1.修订增减说明

对钣金知识仅作简单的操作要求

对于汽车模型中的机加工部分暂时不作要求

2.修订依据: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3.修订人:夏宇平

钳工工艺课程标准 篇2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数字化资源,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及数字化资源建设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1.核心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内容的主动建构,强调的是“学”。而传统教学所强调的是“教”。这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同时,由于本教材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凤凰传媒“数字化资源”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新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属于工科大类专业,学习的知识量大,更关键的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需求相互结合,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有较丰富的感性知识,更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这对于中职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现代教学强调学生需有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知识体系的意识与精神,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平面划线、錾削、锯削、锯割、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模具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钳工常用工量刃具;进行钳工基本操作和产品制造。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模具钳工的工作性质,学会平面划线、錾削、锯削、锯割、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模具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钳工常用工量刃具;进行钳工基本操作和产品制造。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工作服的穿戴、工量具的保管使用、安全文明生产等)以及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模式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本地区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中职模具毕业生的要求及我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目标是:

(一)任务描述

能借助教材、网络、模具实物或模型、模具工作过程、模具制造过程录像、动画和有关参考资料,熟练掌握模具具体制造过程中包含的每一个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模具相关知识内容和模具制造相关操作技能。

(二)任务目标

针对每一个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请教教师与同学等方法,学会分析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任务,分析并解决模具制造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最终完成任务,进而完成每一任务所需模具专业知识与模具制造专业能力的建构。

(三)知识储备

对完成本任务所需的工艺知识进行讲解,并结合数字资源进行多样化的提示。能在明晰产品加工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产品的技术要求,通过小组共同分析产品的工艺性与探讨加工工艺,合理制订加工工艺规程,以此指导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要点。

(四)任务实施

即在制订的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上,确定需要使用的刀具、量具、工装(夹具)、切削用量,进而形成完整的工艺卡,以指导具体产品的各道加工工序。在整个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卡的指导下,通过数字化资源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产品的加工任务。(在以后任务的实施中,必须对产品的加工任务进行交替,使学生能掌握各方面的加工知识,进而形成多方面的加工能力。)

(五)任务评价

通过学生自己评价、同学相互评价、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手段,对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使学生客观地了解自身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以后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改正的依据。

(六)任务拓展

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介绍。培养严谨细心的专业习惯、刻苦钻研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对模具制造专业的热爱。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产现场为中心。它结合了项目教学法、数字资源信息化法、任务驱动法、探索发现合作学习法。因此,在运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参考文献

钳工工艺课程标准 篇3

一、突破传统教学框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技工学校《钳工工艺学》课的教学方法,大多数还滞留在“满堂灌”的层面上。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钳工工艺学》内容繁杂、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够扎实,这给整个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作为教师,需要意识到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完成学校交付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作为教师,应主动研究影响教学的师生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同时,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开发利用计算机远程教学网络等先进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同时经常与各地优秀教师互动交流,探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钳工工艺学》的很多概念和术语比较抽象,专业性强。如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呆板地讲述,那么时间一长,学生会感觉到专业课枯燥乏味,生硬难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情景、激发想象、导入探讨、点拨深化、归纳引伸,可以让学生处身于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进行假设、分析而获得结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开放式讨论,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和对象更多地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将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多媒体、互联网、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钳工工艺学》的“切屑的类型”时,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文中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教师把收集到的各种形状、大小的切屑展示给学生,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形式的切屑?各有什么特点?各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每组回答自己的讨论结果,然后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另外,在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以启发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他们想象、分析、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演示、探讨、对比、归纳等诱导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从而使他们掌握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独特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能力

专业课是联系基础课和生产实践课的纽带,又是生产实践课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所讲内容和相应的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在进行零件的工艺分析时,既用到机械识图、机械制造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等知识,又要考虑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打破定势,推陈出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分析,编制正确的工艺规程。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主导作用,注重实践经验的应用,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放与应用,采用电视录像片、机械类电子教案、光盘、CAI课件、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参观,利用实物、挂图,进行现场教学。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激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倡学生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向课本挑战,并能有所发现,有所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多方向练习、多角度思考和多层次变化,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使学生真正掌握《钳工工艺学》知识和基础知识并为生产实践服务。要想使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学习、学会操作,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具有一定的普及性、针对性,但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特征性,从而使不同层次学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次,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钳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施教,既要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职业技术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设计完善的教学过程,要针对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实践现场技术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即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理论,又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总之,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广阔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教学质量才会大幅度提高,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考试试卷 篇4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题2分,共30分〉

1、钳工是使用____________工具或____________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

加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种

2、钳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要求高且操作者本身的技能水平,又直接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

3、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是必须以____________为主线

4、钳工工作场地是指钳工的____________地点

5、每日工作结束时应按要求对设备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工作场地 ____________。

6、台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的____________夹具,起规格用钳口的____________表示

7、钳工常用的钻床有____________钻床、____________钻床、____________钻床

8、划线有____________划线和____________划线两种。

9、划线除要线条清晰、均匀外,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寸准确

10、锉纹是由锉齿规则排列而成。锉刀的齿纹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种。

11、锉刀按其用途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锉削的速度一般控制在____________以内.13、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锯槽的加工方法称____________。

14、手锯常用的锯条长度为____________mm15、锯弓的运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划线

2、錾削

3、锉削

4、锯削

三、问答(每题25分,共50分)

1、使用台虎钳应注意哪些事项?

2、使用砂轮机应注意哪些事项?

井下电钳工接线工艺技术比武方案 篇5

一、技术比武时间:现场技能操作3月20日下午3时。

二、技术比武地点:地面工具房

三、技术比武项目:电钳工接线工艺

四、参赛人员及要求:刘庆、孟亮、蒲业帅、张厚生

五、考核办法:

(一)、比赛分理论与操作技能两部分,满分100分。其中,理论考试30分;现场技能操作70分。

(二)、区队成立比赛考评小组:翟慎刚、沈海东、刘春明、马强

(三)、比赛过程中严格执行考核标准。

(四)、比赛成绩最高者为优胜,对优胜者奖励200元。

六、考核标准:

1.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正确使用摇表;汇报绝缘值;测后放电;阻值共测6次

3.⑴紧固喇叭嘴后再压线;⑵零部件齐全;⑶不得出现刀伤、压胶皮、毛刺;⑷导线连接紧固、可靠;⑸布线合理,地线长度适宜,进线长度合适,接头裸长≤10mm;⑹接线腔卫生,密封圈合格;⑺接线腔防爆面涂防锈油

4.设备周围应清理干净

5.比赛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

6.比赛过程中同时要对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内容进行手指口述

钳工工艺课程标准 篇6

1、绘图时选择主视图的原则是什么?

2、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切削液的种类及作用?

4、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刀具磨损的形式有几种?

6、什么叫加工精度?

7、简述机床夹具的作用?

8、车床装配调试完毕,进行满负荷强度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9、机床在工作时发生振动有何危害?

10、技术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2、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3、三相异步电动机怎样改变其旋转方向?

14、简述选用液压油的方法?

15、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是哪种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

16、常见的齿轮有哪些种类?

17、零件工作图包括哪些内容?

18、弹簧的种类有哪些?

19、装配图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20、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1、水平仪的种类有哪些?

22、水平仪有什么用途?

23、简述厚薄规的用途?

24、什么是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25、金属材料有哪些基本性能?

26、什么是强度?

27、什么是塑性?

28、什么是弹性变形?

29、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30、铸铁有哪些种类?

31、金属材料退火后有什么变化?

32、金属材料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33、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

34、皮带拉力与包角有什么关系?

35、齿轮传动有什么优点?

36、齿轮传动有什么缺点?

37、简述蜗轮蜗杆传动的应用及特点?

38、简述离合器的用途和种类。

39、什么是基本尺寸、实际尺寸和极限尺寸? 40. 钻头套共分几号?如何选用? 41.钳工常用的电动工具有哪些?

什么是工作现场的定置管理?

43何为互换性?它对生产有何重要意义? 44.什么是上、下偏差?什么是基本偏差?

45.什么是配合?配合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46.什么叫基孔制和基轴制?

47什么是表面粗糙度?评定表面粗糙度常用的参数有哪些? 48.解释螺纹代号:Tr40×14(P7)-7H、B32×6LH-7e的含义。49. 齿轮传动有何特点?

50.齿轮的节圆和分度圆有何不同? 51.在精加工时怎样避免产生积屑瘤? 52.切削液有什么作用?

53.常用的切削液有哪几种?如何正确选择?

54. 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哪一类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 55.什么是保护接地?它有什么作用? 56. 什么是保护中线?它有什么作用?

57. 触电的形式有哪几种?遇到他人触电的形式有单相触电应采取嗖应急措施? 58.使用铁壳开关应注意哪些事项?

59. 划线时常用的划线工具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60. 用样冲冲眼应注意哪些要点? 61. 划线时常用的涂料有哪些?

62. 分度头的FW125表示什么含义?划线时分度头的作用有哪些? 63. 划线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4. 錾削时怎样握锤?

65. 怎样合理使用和保养锉刀?

66.什么是锯条的锯路?它有什么作用? 67. 装锯条时为何不能太紧或太松? 68.锯条过早磨损的原因有哪些? 69.简述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70.动压轴承的修理要点是什么? 71.液压传动的优点是什么?

72.动平衡的作用和方法是什么? 73.钻孔时,切削液怎么选择? 74.锉刀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75.划线找正基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76划线基准可分哪几种类型? 77.什么是划线的借料? 78、刚度:

79、帕斯卡原理:

80、什么是“五感”点检法?其内容是什么? 81、轴的功用是什么?按受力情况可分哪几种? 82、在轴瓦上开设油口、油沟、油室有什么作用? 83、简述气动系统中储气罐的作用? 84、简述滤油器在液压系统中安装位置?

85、说明液压系统中设置紧急切断阀的作用和位置。86、“五感”点检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87、蜗杆传动有什么特点?常用于什么场合? 88、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些? 89、简述油箱的清洗过程?

90、说明液压系统中设置紧急切断阀的作用和位置。

91、简述轧机为何采用油膜轴承,轧线哪些轧辊轴承为油膜轴承。92、螺纹联接为什么要防松? 93、轧机轧辊平衡的作用是什么? 94、齿轮安装为什么要有侧隙?

95、简述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气压传动的优点? 96、分析油膜轴承润滑系统进水的原因?

97、滚动轴承损坏的原因是什么?损坏后产生的现象? 98、机械设备各机构中的液压缸的点检标准是什么? 99、斜齿轮传动中,正确安装条件是什么? 100、油品的老化从哪些指标可以显示出来? 101、简述油膜轴承润滑系统压力罐的作用?

四、简答题答案

1、答: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图,通常以能比较全面表现零件形状特征及各组合体相对位置的一面作主视图,在选择主视图时还应注意在俯视图、左视图中尽量少出现虚线。

2、答:包括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答:切削液分水溶液、乳化液和油液三种。切削液主要作用有冷却、润滑、洗涤和排屑、防锈。

4、答: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机械磨损、热效应磨损。

5、答:正常磨损主要有三种:后刀面磨损、前刀面磨损、前后刀面同时磨损。非正常磨损有两种:破损、卷刃。

6、答:指零件加工后的几何参数与理论零件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相符合的程度愈高,误差愈小,加工精度就愈高。

7、答:其作用可归纳为:保证和稳定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机床工作范围,做到一机多用;在特殊工作中可起特殊作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8、答:车床满负荷强度试验的目的是考核车床主传动系统能否承受设计所允许的最大转矩和功率。

9、答:这是一种极有害的现象。它使被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恶化,表面粗糙变差,刀具加速磨损,机床连接部件易松动,零件过早磨损。机床振动还可产生噪声。

10、答:技术管理的作用是:保证企业根本任务的实现;促使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11、答:采用各种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产品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2、答:用比较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编写成工艺文件,就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3、答:只要将电子绕组与电源相线的三个接头中任意两根对调联结即可。

14、答:选择液压油时,先应根据泵的种类、工作、温度、季节变化、系统压力等确定合适的粘度范围,再选择合适的液压油品种。

15、答: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是三相异步电动机。它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外壳三部分组成,是电机的固定部分。转子由转子铁芯、转子绕组、转轴和轴承组成,是电机的转动部分。

16、答:常见的齿轮分为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蜗轮蜗杆三类。

17、答:零件工作图包括四项内容:⑴图形;⑵尺寸能够把零件几何形状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确定下来的尺寸;⑶技术条件,包括表面光洁度、尺寸偏差、形状和位置偏差,材料和热处理等;⑷标题栏,包括零件名称、材料、数量、图样比例及编号等。

18、答:弹簧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螺旋弹簧和涡卷弹簧。按照受力情况螺旋弹簧又可分为: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三种。

19、答:装配图的内容包括下面几点:⑴图形,能表达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相互位置关系和工作原理的一组视图;⑵尺寸,表达零件之间的配合和位置尺寸及安装的必要尺寸等;⑶技术条件,对于装配、调整、检验等有关技术要求;⑷标题栏和明细表。20、答: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公制和英制两种。我国采用公制长度单位。

21、答:水平仪分为普通水平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和光学合像水平仪。

22、答:水平仪用以检查平面的平直度,如检查机床导轨;还用以检查平面对水平或垂直面的位置偏差等。

23、答:厚薄规是用来检验两个相互接合面之间的间隙大小的一种量具,又称塞尺或间隙片。

24、答:要使机械零件或工具不被破坏,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抵抗各种形式的外力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25、答:金属材料的基本机械性能,一般包括:弹性、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和抗疲性等。

26、答: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抵抗外力的能力越大,则强度越高。

27、答: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称为塑性。

28、答: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都要引起变形,当外力卸除之后,变形便会消失,金属零件就恢复到原始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变形。

29、答: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通常指铸造性、可锻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等。

30、答:铸铁分为: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特种铸铁(如耐热铸铁、耐磨铸铁)。

31、答:金属材料退火的目的有:⑴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改善机械性能;⑵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⑶消除内应力。

32、答:淬火的目的是:⑴提高钢件的强度和硬度;⑵提高耐磨性和其他机械性能。

33、答:皮带传动的特点是:⑴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维护简便;⑵可以缓和传动的振动和冲击,传动平稳,无噪声;⑶传动效率低,很少用来传递大功率;⑷工作有滑动,不能保证固定的传动比,但是载荷过大时,皮带与轮之间产生滑动,就能保证机器不因过载而破坏;⑸皮带的拉力,使轴和轴承受较大的载荷。

34、答:皮带的拉力大小与小皮带轮的包角a有很大的关系。包角越小,则拉力就越小;包角越大,则拉力就越大,一般包角不得小于150℃。

35、答:齿轮传动有以下优点:⑴效率高;⑵结构紧凑;⑶传动比固定不变;⑷工作可靠,寿命长。

36、答:齿轮传动的缺点是:传动不平稳且有噪声,不能无级变速;对齿轮的制造和安装都有较高的工艺要求,当两轴间距离过远时,也不适宜采用齿轮传动。

37、答:蜗轮蜗杆传动用于两轴轴线相交叉成90°,但彼此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下。特点:⑴仅用两个相互啮合的元件就能传动很大的传动比;⑵传动平稳,噪声小;⑶传递的功率范围极大;⑷结构紧凑,所占空间位置小。

38、答:要使用同一轴线上的两根轴作暂时的联接和分开时(如开动、变向等),可采用离合器。常用离合器有齿式、磨擦式和超越式三种。

39、答:设计给定的尺寸,叫做基本尺寸。通过刚度、强度计算或结构等方面的考虑,按标准直径或标准长度圆整后给定的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叫实际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叫做极限尺寸。

40答:钻头套内锥是用来装夹锥柄钻头的共有五种: 1号钻头套内锥孔为1号莫氏锥度,外锥面为2号莫氏锥度。2号钻头套内锥孔为2号莫氏锥度,外锥面为3号莫氏锥度。3号钻头套内锥孔为3号莫氏锥度,外锥面为4号莫氏锥度。4号钻头套内锥孔为4号莫氏锥度,外锥面为5号莫氏锥度。5号钻头套内锥孔为5号莫氏锥度,外锥面为6号莫氏锥度。选用时根据钻头锥柄莫氏锥度的号数选用相应的钻头套 41答:①手电钻②电磨头③电剪刀

答:工作现场的定置管理的企业实现文明生产、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它研究的是生产活动中人、物、现场三者关系的一门管理科学。

43答:互换性的指在制成的同一规格零部件中,装配前不作任何挑选;装配时,不需作任何修配和调整就能顺利的装配,装配后,保证达到原定的性能要求。

互换性对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经济效益。44答:上偏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符号孔ES、轴es);下偏差是指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符号孔EI、轴ei)。基本偏差是指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一个极限偏差(个别例外)。

45答: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配合按出现间隙和过盈的不同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三大类。⑴间隙配合是指具有(包括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⑵过盈配合是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的配合⑶过渡配合是指可能具有间隙或者间隙的配合。

46答: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中的孔称为基准孔。用H表示,基准孔的下偏差为基本偏差,等于零。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中的轴称为基准轴,用h表示,基准轴的上偏差为基本偏差,等于零。

47答:表面粗糙度是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的不平程度。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常用的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等。其中Ra最为常用。48答:Tr40×14(P7)-7H:梯形螺纹,公称直径40mm,导程14 mm,螺距7mm,右旋;中径公差带代号为7H。B32×6LH-7e:锯齿形螺纹,大径32mm,单线,螺距6mm,左旋;中径公差带代号7e。

49答:齿轮传动的主要特点有;⑴传递运动准确可靠。⑵传动的功率和圆周速度范围大⑶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⑷传动效率高。⑸齿轮制造工艺复杂,配合要求较高。

50答: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其啮合线和连心线的交点叫节点。以齿轮中心为中心通过节点的圆叫节圆。渐开线齿轮上的标准模数和标准齿形角所在的圆叫分度圆。在标准中心距条件下啮合的一对渐开线齿轮,其节圆与分度圆重合;在非标准中心距条件下啮合时,其节圆与分度圆不重合。节圆只有啮合时才存在,而分度圆各个齿轮都存在。

51答:在精加工时,为了避免积屑瘤对加工表面的影响,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减少或避免积屑瘤的产生:⑴提高或降低切削速度。⑵增大刀具前角、后角和刃倾角,使切削刃锋利,减少磨擦,排屑畅快。⑶降低刀具前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减小切屑与前刀面的磨擦。⑷浇注充分的切削液。

52答:切削液主要是用来减少切削过程中的摩擦和降低切削温度。主要作用可归纳为:⑴冷却作用⑵润滑作用⑶清洗作用

53答:常用的切削液有水溶液、乳化液和切削液三种。水溶液是在水中加入防锈添加剂,主要起冷却作用;乳化液是油与水的混合体,起冷却和清洗作用较强;切削油主要起润滑作用。选用切削液时,应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工件材料和工种特点来选择。

54答: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是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定子是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外壳三大部分组成,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定部分。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件,它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转轴和轴承组成。

55答:把电动机、变压器、铁壳开关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电阻很小的导线和埋在地下的接地电极可靠地连接,叫保护接地。一般接地电阻应小于4Ω通常使用埋在地中的铁棒、钢管或自来水管作接地极。由于保护接地使从属设备的外壳与大地连成一体,万一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发生漏电而使从属外壳带电,这时,如人体触及外壳。由于人体电阻较接地电阻大得多,所以几乎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防止工作人员发生触电事故。

56答: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到线路系统中的中性线上,叫做保护接中线。当电气设备的外壳接中线后,如果有一相因绝缘损坏而碰壳时,则该相短路,使线路上的熔丝烧断,或使其它保护电器动作而迅速切断电流,免除触电危险。

57答:触电的形式有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其中单相触电又可分为中性线接地和中性线不接地两种。当有人触电时,如在开关附近,应立即切断电源;如附近无开关,应尽快用干燥木棍等绝缘物体打断导线或挑开导线使其脱离触电者,绝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如伤者脱离电源后已昏迷或停止呼吸,应立即施予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

58答:为了保证安全用电,铁壳开关装有机械联锁装置,因此当箱盖打开时,就不能用手柄操纵开关合闸;合闸后不能再把箱盖打开。此外,铁壳应可靠接地,以防止因漏电引起操作者触电。

59答:划线时常用的划线工具有:划线平板 用来安放工件和划线工具的并在它上面进行划线工作。划针 用来划线,常与钢真尺、90°角尺或划线样板等导向工具一起使用。单脚划规 用来划线或找正工件位置。划线尺架 用来夹持钢直尺的划线工具称为划线尺架。游标高度尺 用来测量高度。附有划线量爪,可作为精密划线工具,90°角尺 主要有圆柱角尺、刀口角尺、矩形角尺、铸铁角尺和宽座角尺等,在划线时用作划垂直线或平行线时的导向工具,或用来找正在划线平板上的垂直位置。样冲 在已划好的线上冲眼用,以保持牢固的划线标记。各种支持工具 有V型架、划线方箱、角铁、千斤顶和斜铁等

60答:用样冲冲眼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打在线宽正中,使冲眼不偏离所划的线条,且基本均布。⑵冲眼间距可视线的长短决定。⑶冲眼的深度要掌握适当。⑷中心线、找正线、检查线,装配时对位的标记等辅助线,一般应打双样冲眼。61答:⑴白灰水⑵品紫⑶锌钡白⑷硫酸铜溶液

62答:FW125型分度头的含义是:F表示分度头,W表示万能型,125表示分度头中心距底高度125mm。作用:⑴将工件分度,使工件轴线转过一定角度;⑵使工件的轴线倾斜一定角度。

63答:划线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有:⑴没看懂图样和工艺资料,盲目乱划;⑵基准选择不当或基准本身误差太大;⑶划线工、量具的误差造成划线尺寸不准;⑷没有检查上工序的加工质量,划线时尺寸的基准不符合要求;⑸划完线后,没有从多方面进行校核。64答:錾削时握锤的方法有紧握与松握两种:

⑴紧握法 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紧握锤柄,柄尾伸出15~30mm,大拇指紧贴在食指上,在挥锤与击锤时不变。⑵松握法 只有大拇指和食指始终紧握锤柄,击锤时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一个接一个地紧握锤柄。挥锤时随着手向上举以相反的次序放松。一般松握法比紧握法好,因为检握法冲击力大,同时长期紧握手锤会使手臂疲劳,并因紧张、振动耗出过多的体力。

65答:合理使用和保养锉刀可延长锉刀的使用期限,否则将过早的损坏,使用和保养规则如下:⑴不可用锉刀来锉毛坯的硬皮及工件上经过淬硬的表面。⑵锉刀应先用一面,用钝后再用另一面。⑶锉刀每次使用完毕后应用锉刷刷去锉纹中的残留切屑,以免加快锉刀锈蚀。⑷锉刀放置时不要与其它金属硬物相碰,锉刀与锉刀不能互相重迭堆放,以免锉齿损坏。⑸防止锉刀沾水、沾油。⑹不能把锉刀当作装拆、敲击或撬动工具。⑺使用整形锉时用力不可过猛,以免折断。

66答:在制造锯条时,全部锯齿是按一定规则左右错开,排成一定形状,称为锯路。锯路有交叉形和波浪形等。锯条有了锯路后可使工件上被锯出的锯缝宽度H大于锯条背厚度。这样锯条水会被卡住,锯条与锯缝的磨擦阻力也较小,因此工作比较顺利,锯条也不致过热而加快磨损。

67答:安装锯条时松紧要控制适当,太紧使锯条受力太大,在锯削时锯条中稍有卡阻而受到弯折时,就很容易崩断;太松则锯削时锯条容易扭曲,也很可能折断,而且锯缝容易发生歪斜。

68答:⑴锯削速度太快,锯条发热过度;⑵锯削较硬的材料时没有采取冷却或润滑措施;⑶锯削硬度太高的材料。

69答:液压传动是以油液为介质的.他通过液压泵带动油液旋转,使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介质油液的压力能.油液经过封闭管道,控制部件进入油缸.通过油缸的运动,油液的压力能又转换成机械能,实现机床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所以,液压传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

70答:一般情况下,采用修复轴径,修配或更换轴承的方法可以恢复轴径和轴承的配合面间的合理间隙,恢复轴径,轴承应有的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多支承的轴承则应恢复起其支承表面的同轴读和表面粗糙度。

71答:液压传动是以油液为介质的.他通过液压泵带动油液旋转,使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介质油液的压力能.油液经过封闭管道,控制部件进入油缸.通过油缸的运动,油液的压力能又转换成机械能,实现机床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所以,液压传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

72答:平衡或消除旋转体运行时各偏心质量的离心力形成的力矩,以减轻机器的振动,改善轴承受力情况,提高机器的工作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 在动平衡实验机上。

73答:一般是钻孔注入切削液以冷却为主,结构钢,青铜,紫铜,铝及其合金时,均可用3%~5%的乳化油液。高强度材料钻孔宜选用硫化切削液。塑性及韧性较强的材料钻孔可在切削液中适量加入动物油或矿物油。孔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很高时,用主要起润滑作用的油类切削液。

74答:选用的原则是:(1)锉刀断面形状的选择取决于加工部位的形状。(2)选择锉刀齿时,主要取决于工件加工余量大小,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材料的软硬。硬选细齿锉刀,加工余量大,精度低选粗齿锉刀。(3)锉刀长度规格的选择取决于工件锉削面积。75答:原则是:(1)当工件上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平面为基准,可使加工余量均匀合理。(2)当工件上有两个以上的不加工表面时,应选择其中面积较大,重要的或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表面为基准。(3)当工件上有与装配有关的非加工部位时,应选择该部位为找正基准。76答 :有三种类型:以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或平面为基准;以两条对称中心线为基准;以一个平面和一条中心线为基准.77答:按划线基准划线时,发现工件某些部分的加工余量不够,将各部位的加工余量重新分配,使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这种划线的方法称为划线的借料。78答:指金属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79答:在密封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液体各点。80答:“五感”点检法就是综合调动人体脑细胞的“五感”机能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所进行的基本活动,其内容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81答: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部件,它的功用是支持传动零件(如带轮、齿轮、链轮等)并传递运动和转矩。

82答:为了润滑油能分布到轴承的整个工作表面上,一般应在轴承的非承载区开设油孔,油沟和油室。油孔用来供油,油沟用来输送和分布润滑油,油室起储油和稳定供油等作用 83答:储气罐的作用是消除压力波动,保证输出气流的连续性,储存一定数量的压缩空气,调节用气量或以备发生故障和临时需要应急使用,进一步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水份和油份。84答:油泵的吸油管系统的压力管道,系统的旁油路,系统的压力管道,系统的旁油路,系统的回油路,单独设立滤油路

85答:现场发生故障时,保证在不停泵时切断油源并将液压缸的余压泄掉,通常放置在泵站蓄势器后。

86答:了解设备、熟悉图纸,正确判断掌握各种标准,区别重点设备,有运转标准值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87答:蜗杆传动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传动平稳无噪音,可以实现自锁,传动效率低,为了减少摩擦,提高耐磨性和胶合能力,蜗轮往往采用贵重金属,成本高,互换性较差,用于传动比大而传递功率较小的场合。

88答: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方法,主要有利用摩擦,利用机械防松和永久防松三种。其中利用摩擦有双螺母、弹簧垫圈和自锁螺母等,利用机械防松有开口销,开口销与槽形螺母止动垫片,花垫、串联钢丝等,永久防松:端铆、冲点、粘合等。

89答:放掉油箱中的旧油后打开孔盖,用泡沫塑料,绸布等不起电的物品将油箱内的油污擦掉,再用清洗剂将油箱清洗干净,最后用面团等粘掉油箱内壁的固体颗粒。

90答:现场发生故障时,保证在不停泵时切断油源并液压缸的余压泄掉,通常设置在泵站蓄势器后。

91答:由于轧机支承辊(工作辊)轴承承载能力大,要求使用寿命长,速度范围大,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所以采用油膜轴承。1700线 R1工作辊轴承 F1-F6支承辊轴承1780线R1工作辊轴承 R2,F1-F7支承辊轴承

92答:联接用的螺纹标准体都能满足自锁条件,在静载荷作用下,联接一般是不会自动松脱的,但是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变化很大时,螺纹付中的自锁性能就会瞬时间减小或消失,当这种现象多次重复出现时,将使联接逐渐松脱,甚至会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必须考虑螺纹联接的防松措施。

93答:消除各部间隙,避免冲击,提高压下刚度,避免打滑。

94答:补偿齿轮加工误差,便于润滑,防止齿轮因温升膨胀而卡住。

95答: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还有极少量的氩气和二氧化碳。优点:①空气为工作介质,较易取得,处理方便;②便于中远距离输送;③气动动作迅速,反应快;④工作环境适应性好。

96答:① 油膜轴承密封不严;②油箱内蒸汽加热管;③管系统冷却箱漏;④管路有泄漏。97答:损坏的原因:一般是轴承间隙过小,润滑不良,轴承内有脏物,超重或超载及由于装配不 正确所造成,滚动轴承损坏后,工作时将产生剧烈振动,发出异常的噪声或温升增快。98答:防尘装置良好,无泄漏现象,无卡阻现象,运动平稳,轴销润滑良好。99答:模数必须相等,螺旋角相反,压力角相等。

100答:①油状态的老化;②粘度的老化;③酸值显著变化;④杂质含量增加;⑤抗乳化性变坏

钳工工艺课程标准 篇7

一、计算方法

1.求原始读数的代数平均值。

2.各原始读数都减去一个代数平均值。

3.写出各点的纵坐标数。

4.算出导轨全长上的误差。

上述计算过程用代数式表示为

式中n1、n2、n3、…、nm代表用水平仪依次测得的读数;m代表被测平面总测量长度的总测量段数;p代表平均读数 (格) 。

二、计算法的规律性

由计算原理可知, 公式 (1) 中第4行数的累积末数必等于零。如果在计算过程中有错误, 则末数值不等于零, 用此规律可验证结果是否准确。

由“曲线的凹凸性及其差别法”可知, 若水平仪读数 (斜率) 由始至终逐渐变小, 则平面的直线度误差为正 (凸起) , 反之为负 (凹) 。由此规律可在测量过程中随时判断平面直线度方向的变化趋势, 决定调整方向。

在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 不一定选零刻度作为读数基准。可以根据读数的方便任意选定, 其结果不变 (此时水平仪读数基准方向不是水平方向) 。也就是说, 当公式 (1) 第1行为n1、n2、n3、…、nm或 (n1-a) 、 (n2-a) 、 (n3-a) 、…、 (nm-a) 时, 求得4行数的结果是相同的。根据这个道理可以用第一个读数作为基准读数或使用水平仪桥板, 将水平仪的初读数于零刻度后再进行测量, 其读数简单 (第一个读数为零) , 测量结果不变, 计算方便。

三.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导轨上有峰谷时, 按式 (1) 计算误差, 要将最大峰值减去最大谷值。

例:被测导轨长1400mm, 读数间隔200mm, 水平仪刻度值0.02/1000, 测得读数依次为0、-1、-1、+0.5、+1.5、+1、-1 (格) , 计算导轨全长上直线度误差值的步骤如下 (参见图1)

Δ=200×0.02/1000×[+1- (-2) ]=0.012mm

不难看出, 导轨有峰谷时按上述方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导轨线性误差) , 即是最大峰值和最大谷值对导轨两端点连线 (理想直线) 进行比较的结果, 也就是误差曲线对该理想直线的最大变动量就是误差值。如图, 该误差曲线刚好是横坐标, 最大正偏差在c点为0.004mm, 最大负偏差在b点为0.008mm, 因而被测导轨实际直线度误差值为0.012mm。

必须指出, 导轨有峰谷时用曲线两端点连线评定直线度误差值是将实际值夸大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存在争议, 应根据新国标 (GB1183-80) 要求评定形状误差的统一准则“最小条件”评定其误差值。上例 (见图中两条平行虚线) , 其误差曲线的最小区域宽度为0.010mm, 即是直线度误差。按这种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值的关键是如何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其判断方法是:当两条平行直线包容误差曲线, 若实测曲线上的高低点与上下包容曲线间相同的三点接触时, 如:高—低—高或低—高—低, 则此包容线构成的包容区域为最小区域。

如上例 (见图)

格数 n=ae+eb

已知 eb=2格, cd=1格

∵ ae/3=cd/6

∴ ae=0.5格

则 n=0.5+2=2.5格

故 ab=Δ=200×0.02/1000×2.5=0.01mm

钳工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究 篇8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不满,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灌输、轻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感到专业课枯燥乏味,感悟能力削弱。因此,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必要前提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惟一的目标,而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教育改革深化、成功的关键和前提。

二、构建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统一性教学和教师独占课堂导致学生读死书、费时费力、教学效率低。新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等。所以,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教师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而要不断引导学生不断讨论、探索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实践三个挑战:一是提倡学生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三是提倡学生向权威挑战。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商、学习速度、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创新性课堂教学应通过异步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过程

钳工专业课的很多概念和术语比较抽象、难懂、专业性强。如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呆板地讲述,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学习的满腔热情就会减弱,学生会感觉到专业课枯燥乏味,生硬难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相当重要。教师要在“引”字上下功夫,设置情景,激发想象,导入探讨,点拨深化,归纳引伸。通过教师的“引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路逐渐扩展,疑问逐个得以解决,甚至还可以更深层次地去思考,进行拓展和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行为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采用电视录像片、机械类电子教案、光盘、CAI课件、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

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还是学生的“探求”,都需要在一种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开展,光靠教师娴熟的表达技巧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学生提供众多的直观感觉。例如,讲授“钳工工艺学中的仿型装置”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多种模型,同时还应准备相关零件的挂图,用实物结合挂图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仿型装置结构的同时,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状态,顺利接受专业知识。

创新教育讲究教学的机智,需要教师随时发现并把握教学的时机,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在讲课中,教师可以穿插现实生活、工作事例,让学生感受专业课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这种贴近生活的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和创新欲望。

反馈校正是所有教学模式都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课堂作为教学信息的传播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间信息的相互交流,又有师生间的信息相互传递,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检测自己的“引导”是否有效、学生的探求是否得法等,并做出修改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

四、拓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环节

钳工专业课是联系基础课和生产实践课的纽带,又是生产实践课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所讲内容和相应的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在进行零件的工艺分析时,既用到识图、机械制造工艺、公差配合等知识,又要考虑生产实践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打破定势、推陈出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分析,编制正确的工艺规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首先,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挑战性原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做到敢于质疑,才能充分发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想法,培养学生对失败和挫折的无所畏惧精神,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同时,应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思维,最终获取创新成果。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课基础知识和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创新性教学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扎实,学得更轻松。

第三,要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根据实践环境施教,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放与应用,采用电视录像片、机械类电子教案、光盘、CAI课件、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

第四,在学法上,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实践前有预习,明确每个实践模块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独立拟订实践环节的方案;实践过程中有步骤,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做记录,仔细观察,牢记要领,不耻善问,勤于分析与训练,掌握技能;实践后要有总结,及时写总结报告,归纳技术与操作要点,分析不足,思考改进方法。

上一篇:心中有梦初一作文下一篇:第一次与雪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