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研究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的载体和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骨架和脉络。文章通过对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城市过程中的物流支撑体系的研究,分析了物流要素的集成机制和物流资源的配置方式,得出要推动青岛市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急需加强对物流支撑体系的研究以及出台相关对策,从而实现青岛市跨越式的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研究论文 篇1:

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信息网络技术探讨

摘要:物流信息网络是物流网络构建与运行的重要技术基础与支撑。文章基于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预测、推送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物流信息处理和预测是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信息网络优化的关键环节,并从基于大数据的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及基于大数据的物流配送预测模型等两个方面,对大数据技术在物流信息网络优化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流信息网络;大数据;优化技术

中国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业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之一。我国物流业目前具有市场开放程度高、多种所有制并存、服务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的特点与优势。但物流绩效仍有待提高,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要求构建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和国家平台门户,实现可靠、安全、高效、顺畅的信息交换,实现行业内相关信息平台交换标准统一,提供公正、权威的物流相关公共信息服务,有效促进物流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这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扩大物流规模、提高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传统物流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采集、推送、处理、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进一步阐述在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是物流网络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重要促进因素,并着重从基于大数据的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及基于大数据的物流配送预测模型两方面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物流信息网络优化策略。

1 物流信息网络现状分析

1.1 物流信息网络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物流网络可分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组织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信息网络是物流网络构建与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基础。物流信息网络是指伴随着物流实体网络而相应传递各类信息的通信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具有网络专业性强、信息来源广、信息时效性高等特点。根据信息流转的过程,物流信息在物流信息网络中的业务流程可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推送等环节。

1.2 物流信息网络研究现状

目前,对物流信息网络的研究重点在于物流节点及组织外部的信息网络,即建立物流网络组织和成员之间开放的、信息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在物流节点的选址及物流通道的规划优化研究方面,Eiichi Taniguchi提出一种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方法,阐述了城市公共物流节点优化在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能源和降低劳动成本方面能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他还运用非线性理论和排队论研究了物流节点布局优化与选址问题;国内的秦璐和葛喜俊从交通路网节点和通道出发,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性扩展为区域物流节点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在物流信息网络支撑物流组织优化方面,Pedro M.Reyes利用夏普里值方法来探索物流组织网络中的转载运输问题,从而维持物流组织网络状态的相对稳定;J.Neto等人通过对物流组织网络中环境、运输成本等各种活动对网络稳定运行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物流组织网络的优化设计框架,实现了对物流组织网络的多目标规划。

综上所述,传统的物流信息网络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有限样本条件下,利用数据模型进行物流信息处理,从而得到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及物流组织网络的支撑方向,进一步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组织结构,提升物流组织网络的运行效率,但并未有效地利用物流信息在网络中流转的关键节点和时点,发挥物流信息最大的利用价值。

2 大数据时代物流信息网络发展特点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资产的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挖掘。在物流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几乎所有的业务环节和服务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面对这些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汇聚处理、分析应用及深度挖掘,使得物流网络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将影响到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运营效率及管理思想。

具体到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中,几乎所有的优化手段都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未来物流信息网络的优化趋势将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传统的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相融合,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物流信息采集。及时、准确地掌握物品在物流网络中的相关信息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核心之一。物流信息是否被及时、方便、准确地采集并且有效进行信息传输,将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物品属性的信息采集应用的领域更广,物品的销售数据、检索数据、网页端的浏览数据都是丰富的信息获取途径。

(2)物流信息处理。数据的汇聚与处理是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信息有效流转的关键。通过建立物流数据仓库,构建物流云计算平台,以及对物流信息实时处理,完成智慧物流信息的存储、计算与实时处理,为智慧物流提供了完备的数据准备。

(3)物流信息分析。针对海量的客户与商品数据,如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关联关系、内在规律进行解析,进而为物流企业运营与发展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是大数据背景下“智慧”物流的核心。针对物流的信息分析主要分为物流客户关系挖掘、物流市场信息类聚分析、物流商品关联分析等三个方面。

(4)物流信息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手段对特定主题的信息进行预测,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当下许多商业场景。由于物流业务具有时变、随机和不平衡等特征,及时的大数据分析是高效了解消费者偏好、预测消费者行为的绝佳途径,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前为产品做好分配,优化物流路线计划以提升物流交付效率。

(5)物流信息推送。物流的信息推送过程是一个将“物品”转换为数据及有用信息傳至网络环境的过程,经由通信网络、无线或有线网络将信息传递至电子物流应用平台。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信息的推送不再“傻瓜”,借助无线通信单元,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将感知信息传送到汇聚节点或者基站,在任何时间地点或环境下获取大量可靠的信息,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运用大数据手段可做到相对及时、精准的信息推送。基于物品的物流信息推送是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消费倾向等,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商品信息的过程。客户处于此推送网络的中心,商家在准确分析供需关系和商品流量流向的条件下,可以在信息储备库中及时发掘需求,即为用户选择符合其预期和习惯的商品信息。

可见在物流信息流转的全过程中,海量的多源异构的物流信息处理和物流信息预测是重中之重,是数据价值最能得到充分利用挖掘的两个关键环节。

3 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物流信息网络优化策略

3.1 基于大数据的实时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的汇聚与处理效率是物流信息网络中信息有效流转的关键。搭建一个基于物流信息的大数据实时处理框架以提升物流信息的处理分析效率是优化物流信息网络的高效途径。通过建立物流数据仓库,构建物流云计算平台,以及对物流信息实时处理,完成智慧物流信息的存储、计算与实时处理,方能为物流信息网络的有效运转提供完备的数据准备。

基于物流信息的大数据实时处理框架由六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建立物流数据仓库主要对数据进行集成化收集。数据仓库是面向事物的容器。数据仓库技术主要解决对物流数据的提取、集成及数据的性能优化等问题,为物流数据建立数据仓库是物流信息汇聚、处理的关键[4]。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前可应对高并发数据的主流数据采集控件为Flume,并且在Flume的后端选用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以进行实时数据流的抓取与处理。离线计算模块由企业数据仓库、数据缓冲区、离线存取集群组成,可以用来应对物流信息的冷启动。离线存取集群模块为实时数据处理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实时计算模块主要基于缓冲集群与在线实时计算集群为在线服务提供数据并执行计算操作。大数据实时流处理(Real-time Stream Processing)要求实时性、持续性,利用Hadoop平台,完成数据实时存储、实时计算、实时分析等内容,为挖掘数据价值、完成价值支付及与其他在线生产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提供基础。

3.2 基于大数据的物流配送预测模型

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手段对特定主题的信息进行预测,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当下许多商业场景。物流业务具有时变、随机和不平衡等特征。 基于5G通信技术的大数据分析不仅是高效了解消费者偏好、预测消费者行为的途径,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提前为产品做好分配,优化物流路线计划以提升物流交付效率。预测系统主要由输入端、预测模型、输出端组成,其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数据的准备、特征的处理、模型的训练、结果的输出。运用大数据的手段可以满足对物流需求精准预测的需要。虽然预测在物流信息网络中处于数据分析阶段,但利用大数据挖掘的方法可以优化物流的数据分析过程,对物流配送的预测将是大数据预测技术在物流信息网络中的主要场景。

本文搭建一个物流配送预测模型,以举例阐述预测模型在物流信息网络中的应用场景。从引用层面上,物流配送预测模型主要由输入端、处理模型、输出端组成。其输入端为用户的信息、地理位置、时间等用户的客观因素行为,输出端为物流配送的预测行为,处理模型为大数据分析挖掘模型。由于预测用户行为及配送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客观条件比如市场供需情况、经济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因素制约,以上因素构成预测模型的特征输入。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预测系统,对输入端参数进行特征的处理是重要环节。由于物流场景中的市场供需情况、经济情况具有不易量化的多维特征,无法直接作为训练模型的直接输入特征,本文采取PCA特征处理方法,将多维特征进行降维,对于时间序列、单用户购买率等连续特征采用阈值分割法,再进行one-hot特征处理以形成模型的有效输入特征。

由于物流配送事件根据时间的波动而进行变化,所以在时间序列维度呈现非线性变化。同时,人类对信息的处理也呈现非线性的态势,所以在处理模型的选取上,采用对非线性特征匹配效果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实现,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特征输入(用户信息、影响因素)以及数据输出(预测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且根据训练样本验证准确率对模型进行调优。此时,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预测模型已搭建完毕,如图2所示。

本模型的优势点在于:从物流层面上,模型从下至上主要由信息源层、中间件层与应用层构成。信息源层的数据为物流信息网络中数据采集模块收集并处理,中间件层为机器学习模型(比如随机森林模型)。在机器学习模型中,各层级之间可发挥大数据挖掘的优势进行大规模并发计算,具有自身监督学习的条件,其模型输出为相应的预测结果。在物流信息网络的实际应用中,应用层负责与上层应用系统进行对接,传输并呈现预测结果,与用户的应用接口进行打通,可看作物流信息网络预测模型的领导驾驶舱。本模型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及鲁棒性,可应对于非线性且难以量化的输入。物流配送预测是大数据预测技术优化物流信息网络的一大场景,如果对输入的特征进行特征工程处理,并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优化,此模型将会进一步提升预测的精准度,使物流配送更加高效。

4 结语

未来物流信息网络的优化趋势将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传统的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相融合,对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增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及物流组织网络的有效支撑作用。因此,本文对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进行重点阐述,力求抓住未来物流网络优化技术的关键环节。在大数据时代下,让物流信息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对物流网络体系的优化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徐 杰,鞠颂东.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30.

[2]向 涛.物流网络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08(1):43-44.

[3]彭宏勤,张国伍.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 ——“交通7+1论坛”第五十五次会议纪实[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19(4):1-4.

[4]白历如,巩家婧.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企业供应链模式与优化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21):93-96.

[5]符建勋.大数据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7(3):1.

作者:赵继新

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研究论文 篇2:

建设国际化城市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对策研究

摘 要: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的载体和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骨架和脉络。文章通过对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城市过程中的物流支撑体系的研究,分析了物流要素的集成机制和物流资源的配置方式,得出要推动青岛市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急需加强对物流支撑体系的研究以及出台相关对策,从而实现青岛市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城市;物流支撑体系;对策研究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ed city;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strategy

现代物流支撑体系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其对构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意义,国际化的城市必须要有相应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作为保证才能有效实现城市功能。

1 建设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对青岛成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意义

1.1 构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有利于发展青岛国际标准的现代物流业

构建国际化城市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可以直接提升国际化城市传统物流业的水平,进而为青岛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新的保证。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对现代物流业的载体功能,充分体现了其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以现代物流支撑体系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它在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支撑其他产业顺利运行,而且还能够促进或推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

1.2 构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全市社会经济效益

构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有利于促进青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全市国民经济流通的合理化,降低总流通成本,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将会大大降低高昂的物流费用,将从根本上解决青岛市工业产成品大量变成库存沉淀的顽疾,极大地减少库存占压资金,加快资本周转,减少由于低水平、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造成的巨大物耗。构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从整体上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对增强青岛市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构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有利于青岛加速建成东北亚经济中心

把青岛建设成为蓝色经济群半岛区域经济中心,是青岛目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此,必须加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快内通外连的交通运输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立现代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加大仓储设施和商贸流通的现代化改造,大力发展一批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奠定和强化青岛作为东北亚地区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通过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可进一步增强青岛作为东北亚中心城市和航运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幅射,不断拓宽幅射范围,促进物流包括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进一步集中,并把青岛的某些产业优势转化为区域整体优势。

1.4 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有助于改善青岛市投资环境适应全球化需要

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和物流产业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青岛市场,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时,都非常注重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包括青岛在内的国内企业面临巨大的、全方位的国际竞争压力,尤其需要加快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建设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为青岛市乃至国内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创造一流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提高青岛成为国际化城市的竞争能力。

1.5 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有助于解决国际化城市发展与生存环境的矛盾

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可以解决市内交通拥挤、缓解城市压力,对传统物流支撑体系重新规划、重新改造,把城区里的流通加工、仓库等等重新设计,放到郊区的交通枢纽或产品生产与销售集散地,建成现代物流中心,建立青岛市区、城镇、企业等多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生存环境的矛盾。

2 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在国际化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现代物流支撑体系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手段区分不清晰

建设物流支撑体系时脱离目前我国物流发展水平的现实,认为现代物流就是购买技术装备和现代化设施,片面追求或热衷于现代化、大型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通讯技术的更新,在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社会综合运输体系以及流通中心等结点系统的物流管理和运作效率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这种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技术含量的结果只能导致物流费用的进一步上升和物流资源的新一轮浪费,企业以及社会整体的综合物流效益将因此变得更低。

2.2 发展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和加强

现代物流是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通过物流组织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提高对物流资源有效整合的能力,并刺激新的物流生产力不断形成的过程。大部分城市的管理者将现代物流系统等同于“物流+运输+仓储+信息网络”,认为只要具备相关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存在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客观物流活动与需求,就可以经营和运作物流。企业或政府部门之所以存在这种思想,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小生产意识。因此,如果以小生产的意识去发展,不仅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将无从实现,还会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物流效率和地区经济整体竞争能力。

2.3 对物流支撑体系的社会期望值和经济回报率期待过高

近几年的“物流热”中片面强调和夸大了“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降低成本的潜能,从而出现物流业能产生高额回报率的错误认识。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方而言,投资建设物流设施设备与分享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泉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物流服务提供方能否分享这些利润,还要看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许多条件。因此,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这一事实并不是投资物流设施设备就可以分享这些利润的充分条件。因此,不可能产生高技术行业那样超出社会平均利润很多的价值和超额利润。在目前许多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物流资源过剩或利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发展新的物流主体,就违背了物流主要靠资源整合而发展的宗旨。

2.4 对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建设理论研究的水平低

区域物流理论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在思考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及其规划问题时往往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唯书”与“唯上”的倾向,就是不顾区情,按照“本本”和上级“指示”办事:二是“唯左”与“唯右”的倾向,就是脱离“区情”,照抄照搬“左邻右舍”(周围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事实上,在对待区域经济的问题上,也正是这两种倾向导致了我国各地的经济摩擦不断,地域分工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同,经济技术的梯度推进迟缓,区域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地区商品封锁和垄断现象较重,以及地方保护下的诸侯经济盛行的状况。区域物流如果照此趋势发展,其后果可想而知。

3 实现国际化城市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3.1 加强国际化城市物流中心网络的规划和建设

物流中心是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物流活动的枢纽,是现代物流支撑体系的中心环节,在现代物流支撑体系中具有纲举目张的功效。它对于实行物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物流企业的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培育国际化城市现代物流支撑体系的运营主体

构成现代物流支撑体系的运营主体,包括形成供应链、组织物流活动的各个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必须大力培育各类物流运营主体。尤其要注重培育各类物流核心企业。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要强化增值服务。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3.3 拓展和改进国际化城市物流支撑体系的组织方式

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需要改进和更新现有的物流活动组织方式。推动第一方物流向第二方、第三方物流转变,促进单一企业配送向多类企业共同配送的组织方式转变,从普通物流向电子物流转变。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顾客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

3.4 建立健全物流支撑体系各级各类物流作业流程系统

现代物流支撑体系,需要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物流作业流程系统,才能建立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和增强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完善物流流程作业系统,要求物流企业重视物流流程作业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开展深入化服务,提供高附加值物流服务。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是完善物流作业流程系统的重要措施。要在整个物流作业流程系统的各个操作环节推广适应物流需求的各项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

3.5 推行标准化促进物流作业流程系统的统一和完善

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必须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加强物流作业流程系统的协调、统一和无缝链接。完善的物流作业流程系统,必然是一个装备设施、规范行为和各方面标准统一的系统。通过实行物流装备和设施的标准化,建立完善物流作业流程系统的物质基础。克服旧的操作理念和规范,推进物流规范和行为的标准化。实行包括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术语标准、物流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在内的物流统一性通用标准。

3.6 积极培育国际化城市现代物流服务市场

培育物流市场需求,建立现代物流服务市场,是青岛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若没有市场需求,“无物可流”,规划建立再多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也只能是一个空壳。

一是要做到“有物可流”。这是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前提。二是要做到“有物能流”。不断增强青岛物流服务市场的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的物流功能,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满足物流市场需求,围绕用户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并以此引导和开发各类企业及全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此外,拓宽物流服务层面,创新物流服务环节,开拓新的物流服务系统,如通过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等办法,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市场。

参考文献:

[1] 马金龙.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仓储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1(6):28.

[2] 孙红,任杰. 全新理念的仓库管理模型设计[J].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3):2542-2543.

[3] 杨翠蓉,尹平林,王明哲,等. ERP环境下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5):95-98.

作者:段沛佑,赵婧

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研究论文 篇3:

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建设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界定了现代物流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然后从长江三角洲入手,依次分析了其经济和物流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构建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网络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现代物流 物流一体化

一、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长三角逐渐成为接轨世界经济的前沿,这要求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中迅速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同时,要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实现长江三角洲现代物流业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构建物流一体化的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

1、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物流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物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是以物流的发展为基础的,物流对经济增长起着支撑作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社会专业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物流的发展是社会专业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社会专业化在不同地区的分工,必然带来货物在空间的位移,专业化分工越高,货物的集散在规模上就越大,在空间上就越广,而物流的作用被解释为克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性、空间性距离过程,可以说只有完善的物流系统,才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实际进行。

2、经济增长对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

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现代物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经济系统形成与经营承包的一种主导力量,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双重功能,即从属功能和引导功能(即基础作用与促进作用)。而同时,经济增长越迅速,对物流的需求就越高,经济对物流的依存度越大,物流在经济增长中就愈显重要,因此经济对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如图1所示)。

三、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物流发展现状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8775亿元,占全国22.5%,比2005年增加了4977亿元。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下同)达到35147元。上海人均GDP达到55306元,比上年增加8589元;江苏8市人均GDP达到31042元,比上年增加5542元;浙江7市人均GDP达到31363元,比上年增加5164元。

2006年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达到8259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2005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全国情况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2006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20亿元,比2005年净增加了447亿元。人均财力方面, 2006年长三角地区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955元,比2005年增加532元。从16个城市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看,上海以8312元雄居榜首,遥遥领先于位列第二、第三位的苏州(3691元)和杭州(3051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收入均值达到13481元,同比增长13.7%,上海以16683元遥遥领先,浙江7市均值达到15022元,比江苏省8市平均的11731元高出3291元。

2、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各城市物流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交通方便快捷,物流业发展水准在中国已处于领先水平。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物流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各省市间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是近几年长三角物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高速公路网已将长三角的16年城市全部覆盖在“3小时经济圈”内,加上宁波北仓港、南通港等,能够组合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运网络;高度现代化的浦东机场,则与虹桥机场、周边城市机场一起,共同构成了有竞争力的国际空运中心。这些十分有利的物流基础硬件设施,加上近几年来在物流信息系统和快速通关方面所做的巨大改进,使得长三角形成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物流基础,成为吸引外资制造企业和采购中心进驻的有利条件。

但是,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这几年经济活动的实践也显示,长三角物流水平的低下,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地区现有的铁路、公路运力(能)已经趋于饱和,特别是沪宁、沪杭铁路的利用率已经达到100%,高速公路运量也已经超过设计承载能力,严重塞车现象经常发生。

然而长三角三省市的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纷纷出台政策来加大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2005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年),同时以此为基础,长三角城际铁路筹备组也提出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框架,覆盖区域内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2小时都市圈。根据规划方案,将建设5条城际轨道,如:南京—镇江—无锡—苏州—上海,上海—嘉兴—杭州等城际轨道交通线。

四、如何构建长三角交通、物流一体化网络

根据长三角经济和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就如何构建物流一体化网络,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看法。

1、对物流一体化的理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一体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现代物流是指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物流环节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整合和一体化过程。而物流一体化是指将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和促进关系,它是物流管理系统化的具体体现,是应用系统方法。长江三角洲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跨地域、跨行业整合,实现现代物流体系的一体化运作。

2、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建设对策

在我国实现现代物流体系的一体化运作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各种物流环节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呈现分立发展的局面;二是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重复建设严重,使用效益不高;三是由于受部门、地方、行业利益方面的牵制,存在着部门、地方和行业保护现象。因此,物流一体化的关键就在于把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把物流各功能、涉及的各个行业统一规范、管理,以使现代物流发挥出整体最大优势和效益。在本文中,具体对于长三角物流建设的对策如下。

(1)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计网络是发展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网络的首要任务。通过长三角以及浙江省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关系研究,我们发现长三角不仅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现代物流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现代物流的发展速度比经济增长的速度还快。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快速发展,但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并没有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是物流一体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进一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发展成为发展物流一体化网络的首要任务。长三角经济和物流的快速发展,需要辐射内陆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编织的物流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在各个城市发展不同的定位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物流分工协作,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研究方面进行合作,合理布局,实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网络化,发挥共享性和兼容性,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努力扩大物流有效需求。除在供给角度对长三角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网络进行完善外,长三角现代物流的发展还要在需求角度努力培育物流市场体系,推进长三角现代物流的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方面转化。长三角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产生发展现代物流的迫切要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现代物流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故建立和培育完善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大力度将巨大的物流需求由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转变也是发展物流一体化网络的重要部分。

(3)推进长三角现代物流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强长三角三省市的合作,无疑在构建现代物流一体化网络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三省市政府和各界人士早就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早在2001年5月,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政府就共同发起组织了第一届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三省市政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等重点专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有效推进长三角现代物流一体化进程,有必要进一步建立长三角现代物流合作联系制度,加强三省市现代物流主管部门间的合作和交流,从而在长三角构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一体化网络。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物流一体化网络的发展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市的现代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无疑在长三角现代物流一体化网络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融入长三角,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专题论坛,加强三省市在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合作适应了长三角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建设物流园区,进一步推进现代物流一体化网络的发展,使得长三角和上海逐渐向全球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和重要结点城市迈进。

【参考文献】

[1] 熊伟、刘南:供应链竞争力与经济发展[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潜: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探析[J].科学中国人,2007(9).

[3] 康贻建:长三角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9).

[4] 陶进、姚冠新: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机理及规划探讨[J].区域经济,2005(11).

[5] 张晓阳:基于CSSCI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学研究评析[J].中国市场,2005(36).

[6] 钱芝网: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物流一体化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10).

[7] 康贻建:如何构建长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体系[J].商业时代,2006(24).

作者:揭 毅

上一篇:县总工会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煤矿公司年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