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邮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推荐9篇)

南邮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篇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和谐的美好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可以说,人类的吃、喝、用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但是,当我们在感叹化学给人类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化学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太多无奈!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环保问题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下面我想就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常识谈自己的一点小小的体会。一.化学与吃

最近,瑞典民间机构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化验雀巢、喜宝在内的知名婴儿食品时发现,里面可能含砷等有毒元素。像喜宝的有机桃和香蕉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0.13微克镉和0.33微克铅。这些主要来源于以稻米为基础的原材料食品,这些稻米含高浓度的砷。

食品安全是一个宁可谨慎一点也不能马虎的问题,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报导。大家都听说过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的事情吧?那么瘦肉精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呢?

瘦肉精成分:瘦肉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哮喘、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当其应用剂量达到治疗量的5~10倍时,又具有能量重分配作用,可使肌肉合成增加,脂肪沉积减少,因此俗称为“瘦肉精”。在畜牧业生产中一些非法生产者将其作为一种生长促进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用以改善胴体的品质,同时也造成食品中瘦肉精的残留。所以,瘦肉精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毒品。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水。

瘦肉精残留对人体的危害:瘦肉精的化学结构稳定,在体内不会破坏分解,以原形排出体外。研究显示瘦肉精完全能耐受100℃高温,要经126℃油煎5分钟才会破坏减半。因此常规烹调对肉食品残留的瘦肉精起不到破坏作用。如果生猪在屠宰前没有足够休停时间,则在肌肉和内脏器官有较高浓度的药物残留。人食用后重者出现心慌、肌肉震颤、头疼、神经过敏等症状;轻者感觉不明显,但长期食用可致“慢性中毒”,引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肉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是不可忽视的大事。与前些年社会普遍关注的“注水肉”问题相比,含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的伤害更直接,又因其在肉的外观上不易辨别,故这种形式的伤害更具隐蔽性,也更厉害。

二.化学与喝

水是生命物质的溶剂,也是生命的营养物质,正常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水。既然水如此重要,是否饮水越多越好呢?传统观点认为,大量饮水可稀释尿中存在的任何致癌物质,可增加水的流动性,能及时把体内代谢产物排除干净,从而防止结石等多种疾病。而现代观点则认为,过量饮水会对身体有危害。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工作者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饮用水过多者会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另一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饮水过多会冲淡血液,使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受到影响。特别是脑细胞一旦缺氧,人就会变得迟钝。可见不是饮水越多越好。

饮水过多,会增加有关器官负担,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还有水质不佳,更对机体有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或水源污染有关。例如,洪水灾难时,人们往往容易患腹泻病。原因是 喝了被霍乱细菌等污染的水。铅厂周围居民为什么易腹痛,原因也是喝了被铅污染的水而发生铅中毒。故人们的生活用水,必须是不含致病菌和有毒物质的清洁水。

看来,喝水也有它的科学性,怎样健康饮水?首先水应是无臭、无味而又透明的液体,水中含的细菌数应不超过国际标准。水中应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矿泉水就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

其次喝水喝茶都不可过量,所谓饮水不可过量,这只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并非不能多量,有时如人体发热、腹泻、呕吐、多尿或昏迷以及炎热出汗时,都会失去大量水分,这就要补充水量;早晨人的血液凝固度比晚上大20倍,早晨锻炼者应多喝水,这样能把血液中可能产生的活化因子加以稀释,同时也能补充运动和夜晚丢失的水分;还有,吃大量肉或鸡蛋的人,也必须多喝水,因为肉含脂肪多,脂肪的代谢给人体提供的能量也多,会产生酸和丙酮,血液中这两种物质多了,人就会患酮病;鸡蛋含蛋白质高,它的消化产物为尿素等,将逐渐聚集在血液中,引起尿毒症。故多喝水可增加尿量,以消除血中的毒性物质。故虽饮水不可过量,但并不排除特定情况下某些人可多量饮水。

第三,不同的生理需要,应饮用不同性质的水。如运动员喝保健饮料,稍加点盐和糖料。又如高血压病人,一般应少盐少水,老年人和小孩最好是饮用温开水,温开水对人刺激小而且有利于酶的活性。这就是基于生理需要不同,饮用水性质也不同。最后,吃饭时该不该喝水,一般认为饮水可冲淡消化液,不利于消化,其实水是营养素良好的溶剂,可使体内大分子蛋白、脂肪等生化反应在溶液中或界面上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消化酶的活性。吃饭时适当补充水,即多增加些汤羹食品不是有害而是有利于消化的。

总之,水虽是生命物质、但我们饮用时,要注意科学用水、卫生用水。饮多饮少,这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三.化学与用

1、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

日用化学洗涤剂正在逐步地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豪华饭店,还是在每个家庭、大众小吃摊,我们都可以看到化学洗涤剂的踪迹。每天的新闻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上也在大量地做着化学洗涤剂的广告。在这些被包装得多彩多姿的化学洗涤剂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如同吸毒般地依赖着它。在不能自拔地使用着化学洗涤剂的同时,化学污染便通过各种渠道对人类的健康进行着危害。所以有些科学家们以对人类负责的精神,提出对化学洗涤剂进行再认识的问题。

化学洗涤剂实际上是将石油垃圾开发的副产品。由于它溶于水,所以它的本质一直被忽视掉。同时由于它造价低,洗涤性能良好,所以一经发现,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并用色香味的障眼法将其包装起来进入社会之中。

化学洗涤剂的洗污能力主要来自表面活性剂。因为表面活性剂有可以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渗入到连水都无法渗入的纤维空隙中,把藏在纤维空隙中的污垢挤出来。而化学洗涤剂则挤在这些空隙之中,水难以清洗它们。

同样,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渗人人体。沾在皮肤上的洗涤剂大约有0.5%渗入血液,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提高10倍以上。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液酸化,人容易疲倦。这些毒素还使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使原本该排出体外的毒素淤积在体内积少成多,使人们免疫力下降,肝细胞病变加剧,容易诱发癌症。

人类生活的都市化是无可避免的,都市生活对清洁剂的依赖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改善洗涤剂,使用不危害人体、不破坏生存环境、无毒无公害的洗涤剂就成为当务之急,在全世界高呼“环保”、“拯救地球”的呼声中,许多国家把希望寄托在海洋中。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中提炼天然洗涤剂是全人类迫不及待的愿望。当人们逐步认识了解了化学洗涤剂的危害之后,一定会加速开发天然洗涤剂资源的步伐,为使人们更健康,社会更进步而努力奋斗。

2、化妆品污染与人体健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美容热”,因而就使形形色色的化妆品进入了每个人的生活,进入了每个家庭。随着化妆品“功能”和品种的增多,人们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临床发现,因使用化妆品而引起的皮炎患者逐渐增多。

使用化妆品一般以“素妆淡抹”为宜,以利于皮肤保养、美观和保持原有的自然美。如果护肤、美白化妆品涂抹过多,会堵塞面部皮肤上的毛孔、妨碍汗腺、皮脂腺的分泌,会引起粉刺、皮炎。化妆品常含有香料、防腐剂,有时加有着色剂,这些物质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或有皮肤病变的人,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和光敏反应,导致皮肤干涩粗糙。色素沉着,影响美观。一些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植物提取液的高级营养霜极易滋生细菌和霉菌,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出现粉刺、皮炎,甚至会留下疤痕。有些化妆品质量低劣,汞、铅、砷有毒元素超过允许的范围,长期使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漂白剂及避光剂等,都含有导致接触性皮炎的成分。如:香水、防晒剂及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口红中的二溴和四溴荧光素等,均可引起皮肤红肿、搔痒等接触性皮炎症状;胭脂、眉笔的笔芯均可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儿童若使用含雌激素化妆品能引起儿童性早熟发育症状。

美国对其广泛使用的29 种化妆品进行分析, 结果有27 种产品中检测出了N-亚硝基二乙醇胺,其浓度从1ppb 至48000ppb不等,这种物质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所以,应选购有卫生部门批准文号的化妆品。但据统计,即使是使用优质化妆品,也有20%~30%的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现象。因而,从医学角度讲,应提倡不化妆,不染发,慎用化妆品,崇尚自然美。

3、家用电器与人体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风扇、抽油烟机、电话机、移动电话、空调器、微波炉、家用电脑等等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它们无疑为我们带来了现代化气息,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无尽的情趣。但是,许多人容易忽视不合理的使用家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静电问题,噪声问题和辐射问题。

电吹风、电风扇和洗衣机外壳都带有静电,长期接触静电,会使人出现静电综合症,表现为: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紧张忧虑等。

电视机、微机等是辐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人如果在强磁场的环境中工作,会产生情绪低沉、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美国精神病专家指出,近几年来精神病患者显著增加,与周围的电磁场强度愈来愈大有明显的关系。

家电的噪声污染最易被人们察觉,也最易被人们忽视。据研究,人们所适从的声音强度约为15~35分贝,如果家电噪声为40分贝强度,则开始干扰睡眠,超过60分贝时便影响工作。通常家电噪声强度为,电冰箱最低达30~40分贝,电吹风最高达80分贝,洗衣机40~80分贝,电视机约为65分贝,电风扇45分贝,全部远远超过人体承受能力。

家电中光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强烈的灯光、刺眼的电视和电脑屏幕都会给人带来一种炫光的感觉,经常开灯睡觉的人容易患有眼疾或失眠等病症。

因此在选购家电时,首先选购无噪音、少静电、少放射性污染的电器,经常保持房间通风良好,勤开窗、勤打扫卫生。尤其应提醒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卧室不宜放置家电。

以上所述只是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小常识,事实上,化学科学及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现代文明,同时也面临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的巨大挑战,如何从根本上降低、以至消除副产品或污染的生成,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绿色化学”这个词吧,“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利用新的工艺和方法,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避免有害产物、副产物的产生,实现“零排放”,从而保护人类健康、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

如果我们能应用“绿色化学”的观点,通过科学研究改进其生产工艺,使用安全的化学品,使产品具有无毒,可降解性或可再生性,保证对人类健康和不污染环境,将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都能从大局出发,时刻注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加以保护,充分利用“绿色化学”观点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就不会再出现历史上的化学烟雾事件,也不会再因为大量有毒污水的排放致使农作物大量死亡,鱼类不能生存的惨景出现,更不会出现当前困扰全国人民的史无前例的雾霾现象了!

参考书籍:《化学与生活》 《化学分析》

《有机化学》

南邮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篇2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又作用于生活。生活中化学物质不仅是化学教育的素材,而且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用好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存在化学问题”,从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显然教师应该尽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和倍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取典型事例,融入化学知识。例如江河之水是如何经过净化变成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的?硬水、软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洗涤剂能洗去油污?染发剂对人体有何危害?我们每天摄入体内的食物分别属于哪类物质,它们的作用又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科普层面上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教师应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教师还要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造成了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的事实,引起学生对保护空气与爱护水资源的关注,使化学走向社会,并通过营养、药物与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在此过程中,生活中的鲜活例子是学习化学的起点,解决复杂的社会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目的,而化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则是桥梁与纽带。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教师应该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把化学知识包裹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例如在进行有关“维生素”知识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著名主持人倪萍代言的电视广告:21世纪金维他。维他命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何作用?缺乏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是不是补得越多越好?有些常见维生素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入了关于坏血病的一段化学史话,同时抛出问题: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什么他庞大船队的船员就没有患坏血病呢?由此揭开坏血病的神秘面纱,并且由学生充当治病“神医”,学生兴趣盎然。坏血病被“控制”了,我又抛出一个生活现象:吃了一半的苹果放置稍久切口就会变黄,且口感变差。如果在切口中涂一点维生素C,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并且苹果能保持新鲜口感。这是为什么呢?我让学生先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自己动手选择合适的试剂实验探究。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而且复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1.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凉拌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时,加碘盐是否适宜和醋一起使用?2.设计自己的一周食谱,注意营养的全面和膳食的平衡。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看生活,意识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浅谈现代生活与化学的联系 篇3

【关键词】现代生活  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8-0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着丰富的实验内容。化学本应是一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探求自然奥秘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其它学科,服务于人类自身。

21世纪的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加大,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新的需求都与化学紧密相连。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其实,化学就是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长期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的规律。进而通过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關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在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橡胶止水带,桥梁伸缩缝,橡胶支座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进入21世纪,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其核心和主流是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它必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大体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思维器官。将传感、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连接成网,融为一体,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感技术的任务是要精确、高效、可靠地采集各种形式的信息。因此,需要努力发展遥感、遥测及各种高性能的传感器、换能器和显示器,如卫星遥感技术,红外遥感技术,次声和超声检测技术,各种热敏、声敏、味敏、嗅敏及智能传感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信息技术与化学的紧密联系集中表现在通过各种化学合成手段,制造出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主要包括电子材料和光电子材料。各种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能不断改进的新材料推动着电子学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和速度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真的有一天能够达到和人脑相比拟,甚至于超过人脑的水平?这恐怕要取决于是否能够把计算机电路的微型化继续做下去,同时不断提高芯片的集成度。以半导体硅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遵循着一个非常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即每经过18至24个月,电路的运算速度大约翻一番,历经40年的变化后,固态微电子学已经发展到在面积小到几个平方厘米的硅片上,可以做出几百万个尺寸0.18(微米)的晶体管的水平。但是如果和分子器件相比,它仍然是太大了。假设现在的晶体管相当于布满文字的一页纸,分子器件大约只相当于其中的一个句点,即使像现在技术界提出的,12年内硅晶体管的尺度可能缩小到120hm(纳米)的水平,但是硅芯片和分子器件相比,仍然要大60000倍!再者,没有人认为传统的硅基微电子学会继续按照摩尔定律发展下去,这和芯片制造专家认为继续做下去经济上不再合算有关。当把更多的晶体管做在一张芯片上时,杂散信号、因为器件过于密集而带来的芯片散热问题以及制造器件本身的困难等等,都将影响到这项技术的进展。事实上,制造有效的超小型硅晶体管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等技术的革新,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不少专家认为,当晶体管达到0.1微米的水平时,挑战将变得更加激烈,因为集成电路加工技术所遇到的困难是随着晶体管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的,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却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增长速度。不少专家认为在2015年左右,芯片的产值将达到2000亿美元,此时它的不断小型化的势头也将停滞,因为这时用来提高芯片能力的成本实在太高了。近年来在分子计算机研究方面的巨大进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另一个可能的方向。虽然目前预言它的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是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内取得的许多成果所展示的前景却是极其鼓舞人心的。

现代生活与化学论文 篇4

吸烟有害健康之

关于大学校园控烟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对策的探讨

姓名:xxx 系别:

专业班级:

报选班级:现代生活与化学

学号:04311225

吸烟有害健康之

关于大学校园控烟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对策的探讨

摘 要

在全国倡导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下,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禁烟、控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校园禁烟的实质入手,对校园禁烟、控烟的必要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国内外禁烟现状的比较,借鉴外国禁烟、控烟的经验。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为解决因吸烟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各国已支付超过2000亿美元【1】。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吸烟危害猛于非典和海啸!”毫无疑问,吸烟带来的危害已经相当严重。针对大学校园控烟法律制度、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大学校园; 禁烟; 法律制度 ;对策分析

1.吸烟的危害

1.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吸烟给人身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其中最主要的危害有: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在我国每年180万新发癌症病人中,有1/3与使用烟草制品有关。

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2】1.2吸烟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许多吸烟者在吸烟过程中有精神萎靡、行为散漫等现象。吸烟者认为烟草起到了“提神醒脑”的作用,但实际在吸烟过程中却表现出精神不振、思想懈怠,以致多数吸烟者在吸烟时表现出的行为都给他人都留下不良印象。

2.我国控烟现状的概述

2.1我国控烟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来遏世界各国的烟草流行与吸烟情况的蔓延。2003年11月10日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2006年1月9日《公约》正式生效。作为《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于2011年1月9日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工作场所实现全面禁烟。但目前我国尚未围绕履约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现有法律法规与公约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指出,以百分制评价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关键政策的执行情况,我国平均得分仅为37.3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履约情况处在100多个公约缔约国的最末几名【3】。

2.2我国关于控烟法律法规的现状

我国337个大中型城市中颁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城市只占45.7%,一般以上城市存在控烟法规的空白,已颁布禁烟条例的城市在禁烟场所、禁烟范围、执法力度等方面表现得参差不齐【4】。

2.2.1我国总体控烟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公共场所禁烟、控烟有以下法律法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烟草专卖法》中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 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第十九条规定,禁止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播放、刊登烟草制品广告。《广告法》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侯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全国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发布《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的通知(全爱卫发〔1997〕第1号 1997年1月7日);《民用机场和民用航空器内禁止吸烟的规定》以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等。2.2.2我国关于校园控烟、禁烟的法律规范

校园禁烟控烟的法律法规有:《烟草专卖法》中第五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2010年07月14日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1981年国家教委在《中学生守则》中规定中学生禁止吸烟。1987年中央爱卫会、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儿童活动场所积极开展不吸烟活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文中规定,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它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室内吸烟。

3.对大学校园吸烟情况的调查

吸烟是社会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对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产生危害对周边人群也带来健康影响。吸烟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并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其中大学校园更是存在吸烟趋势蔓延的现象。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我国《烟草专卖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通过自行制作调查问卷统计有效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做分析讨论。

3.1调查结果

3.1.1大学师生吸烟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师生现在吸烟或曾经吸烟的分别占到38.33%和31.10%,不吸烟的师生占67.41%。职业 合计 教师 学生 调查人数 583 120 463

表1 大学师生吸烟情况 现在或曾经吸烟(%)

32.59 38.33 31.10

不吸烟(%)

67.41 61.67 68.90 3.1.2大学生对他人吸烟的态度

反对他人吸烟的大学生占46.48%,男女学生分别占47.97%和77.25%,女生反对他人吸烟的明显高于男生。

表2 大学生对他人吸烟的态度

职业 调查人数 反对(%)不反对(%)合计 583 46.48 18.01 男生 296 47.97 29.73 女生 167 77.25 10.17

无所谓(%)

35.51 22.30 12.58 3.1.3大学师生对国家出台禁烟法律的态度

支持国家出台禁烟法律法规的占83.53%,反对的仅占9.78%。

职业 合计 教师 学生

表4 师生对国家出台禁烟法律的态度

调查人数 支持(%)反对(%)

583 120 463

83.53 72.50 86.39

9.78 15.00 8.42

不知道(%)

6.69 12.50 5.19 3.2讨论

3.2.1校园禁烟控烟法律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校园禁烟控烟的专门法律,只有部分法律法规的条款涉及学校禁烟及青少年禁烟规定,但大多规定都是针对未成年人。部分法律条款仅规定学校禁烟但规定模糊不清。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支持国家出台禁烟法律的师生占83.5%,支持校园部分地方禁烟的占81.3%,支持校园全部禁烟的占14.8%。因此我国急需出台一部关于高校禁烟控烟的相关法律法规。

3.2.2校园监管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限定模糊,执法主体不明以及可操作性不强。如一些条款规定对违反者“予以行政处分”或“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分”,但没有明确执法主体也为具体给予何种处分【5】。高校禁烟控烟就更没有详细的监督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校吸烟的不良风气。根据调查,32.7%的师生在校园吸烟过曾经吸过烟,而对这些吸烟情况的发生并没有明确的监督制度,以至于校园禁烟控烟靠吸烟者的自觉行为,靠文明行为约束。3.2.3校园宣传禁烟法律法规及吸烟危害不足

一方面,我国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其中新增加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这是中国为兑现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框架公约采取的最新举动。但高校宣传禁烟法律法规的力度明显不够,其中非常了解《实施细则》的仅占7.5%,不了解的占42.2%,而在学生中不了解的占到了45.8%。另一方面,校园宣传吸烟危害力度不足,大学生的吸烟危害知识大多来自小时的教育,步入大学校园后并没有进一步得到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且从目前我国对烟草包装要求来看,对于健康警语没有醒目和清晰的要求,也没有要求采取或包括图片或形象图的形式【7】。这加重了大学生禁烟意识的淡化。

【6】

4.校园禁烟控烟对策讨论

4.1完善高校禁烟控烟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通过全国立法进一步完善高校禁烟控烟制度。政府部门应加强禁烟管理,赋予相关机构更大权力并与卫生防疫部门联手加大在高校的禁烟宣传教育。控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大学校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并应加大学校教育的力度【8】。提高大学师生的禁烟法律意识和禁烟控烟的自主意识,以宣传教育为主监督执法为辅,构建无烟校园。

4.2加强校园禁烟控烟监督执法

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二(68.16%)的禁烟公共场所有违反禁烟规定的情况, 且无人制止, 控烟规定成了一纸空文【9】。而对于高校禁烟监管方面更是存在空白。在学校内部应形成互相监督的禁烟机制,树立禁烟模范影响周边人吸烟行为。在学校外部加强社会监管明确监督执法主体,如意大利禁烟的执法主要依靠警察, 因此能随时发现在公共场所吸烟者并对其进行处罚, 这样提高了禁烟法规的威慑力, 并且保障禁烟法规的顺利实【10】。

4.3强化社会正确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工作,吸烟与社会的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控制吸烟行为要从吸烟者和周围人两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11】。资料表明,学生与吸烟群体接触时间越长所受影响越大【12】。所以社会正确引导对于大学生禁烟工作有显著的帮助。

参考文献

南邮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篇5

——早餐中的化学知识王国

2011xxxxxxxxxxxx xx专业

xx

早餐,作为我们每日必须的三餐中的第一餐,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小小的早餐中往往蕴含无数的化学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合理运用实践,一定会使我们的健康状况更加良好。

那么,从化学的眼光来看,不健康的早餐有哪些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剩菜剩饭了。在许多人眼里,早上起来热一热前一天的剩菜剩饭,既节省了时间,运用了节余资源,而且食物相当于正餐,营养全面。殊不知,剩菜剩饭,特别是隔夜的剩菜剩饭,对人体的影响相当之大。

据科学测定,有些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储藏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

炒熟后的菜里有油、盐,隔了一夜,菜里的维生素都氧化了,使得亚硝酸含量大幅度增高,进入胃后变成亚硝酸盐,硝酸盐虽然不是直接致癌的物质,但却是健康的一大隐患。亚硝酸盐进入胃之后,在具备特定条件后会生成一种称为NC(N—亚硝基化合物)的物质,它是诱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隔夜的饭菜受到细菌污染,会大量繁殖,很容易引发胃肠炎,食物中毒。

* 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R1(R2)=N-N=O,分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N-亚硝胺的R1和R2为烷基或芳基;N-亚硝酰胺的R1为烷基或芳基,R2为酰胺基,包括氨基甲酰基、乙氧酰基及硝米基等;两类都可有杂环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并不多,但前体物亚硝酸和二级胺及酰胺广泛存在与环境中,可在生物体外或体内形成N-亚硝基化合物。在城市大气、水体、土壤、鱼、肉、蔬菜、谷类及烟草中均发现存在多种N-亚硝基化合物。多为液体和固体,主要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属高毒,对实验动物经口LD50为150-500mg/kg(体重)。急性毒性:N-亚硝胺主要引起肝小叶中心性出血坏死,还可引起肺出血及胸腔和腹腔血性渗出,对眼、皮肤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N-亚硝酰胺直接刺激作用强,对肝脏的损害较小,引起肝小叶周边性损害。

炒熟的菜中,很多吃不完存放起来,尤其是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吃不得。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大家都知道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硫化氢、胺、酚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

第二,便是油炸类食物。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早餐油条、烧饼、豆浆,也包含以油炸为主的西式快餐。油条是高温油炸食品,跟烧饼、煎饺等一样都有油脂偏高的问题(丙烯酰胺含量较高)。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之后,营养素会被破坏,还会产生致癌物质;而且油条的热量也比较高,油脂也难消化,再加上豆浆也属于中脂性食品,这种早餐组合的油脂量明显超标,不宜长期使用。油炸类西式快餐的危害更加不言而喻。这种西式早餐存在营养不均衡的问题,热量比较高,但却往往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研究表明,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丙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接触途径。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检出丙烯酰胺,而且含量超过饮水中允许最大限量的500多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4年对其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2A)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据为丙烯酰胺在动物和人体均可代谢转化为其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第三,营养不全面的早餐。很多女性为了维持身材等各方面原因,早餐通常只有蔬菜、水果、牛奶、酸奶这些看起来营养又少量、但却缺少主食的早餐组合。其实,很多人都错误的认为主食仅仅提供热量,跟营养挂不上钩,其实碳水化合物也属于营养的范围,而且对人体极为重要,因为没有足够的热量供给,人体就会自动分解释放热量,长期不吃主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并导致身体各种功能的削弱。另外,酸奶和西红柿、香蕉、雪花梨、李子、杏等口味上呈酸性的水果和粗纤维的水果,都不宜空腹食用。

蛋白质和脂肪不同,身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贮备非常有限,如运动时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将导致肌肉出现疲乏而无动力。不仅如此,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那么,合理的早餐搭配又是怎样的呢?

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头一天晚上进食的营养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时地补充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工作、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早餐在设计上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的食物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将成为一天精力的主要来源。

人类的大脑及神经细胞的运动必须靠糖来提供能量,而早餐所供给的热量要占全天热量的30%,因此应吃一些淀粉类食物,比如馒头、面包、粥等。另一方面,人体要维持充沛的精力,早餐就要食用一定量的蛋白质。因此,早餐中应该有鸡蛋、肉松、豆制品等食物。早餐中最好有些凉拌蔬菜、蔬菜沙拉、水果沙拉等。这样,可以充分补足维生素。

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于55的食物作为早餐更为合理,营养学上把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不同反应用血糖生成指数来区分,葡萄糖的生成指数是100,而富强粉馒头是88,白面包是87,高血糖指数的早餐饱得快饿得也快,而低血糖指数的早餐更耐饿,我们建议以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作为早餐更为合理。

简单地说,血糖生成指数高的是精加工食物;而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粗粮,豆制品奶制品和水果。早餐时选择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消化吸收快,在吃后一小时左右血糖就会下降到空腹时的水平,这时候肚子又饿了;而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可以使体内血糖缓慢上升和下降,就像用一个平均的力量持续供能,使人既不会在刚用完早餐后饱胀,也不会很快饥饿。所以早餐的一个较好的选择是粥,不仅自身营养丰富,更是其它营养食物的绝佳载体。任何食物与粥为伍,很利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粥除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无机盐和多种矿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与植物性蛋白质,微量元素包括磷、铁、钙、锌等,很多营养成份是牛奶提供不到的。因此,很多母亲发现,经常食用各种米粥的婴幼儿要比只吃牛奶或者米粉等食物的孩子要健壮的多。

其余的早餐选择例如小馒头、橙汁、牛奶、麦片等,也是合理的选择。

关于主食的选择,可以是膳食纤维——粗粮。粗杂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它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铁、镁、锌、硒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这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价值是相当大的。钾、钙、维生素E、叶酸、生物类黄酮的含量也比细粮丰富。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还有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维生素B1的生物化学名称叫硫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而人体热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维生素B1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辅 酶参加碳水化合物代谢,使这个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另外,维生素Bl还有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作用。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1时,热能代谢不完全,会产生丙酮酸等酸性物质,进而损伤大脑、神经、心脏等器官,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总称为“脚气病”。主要有下列症状:①消化道症状:呕吐、厌食、便秘或腹泻。②循环系统症状:心律失常、心肌炎、全身浮肿,直至发生心力衰竭。③神经系统症状:足部出现针刺感或蚂蚁爬行感,呈袜套型分布,继而肌肉酸痛,肌力减退,皮肤感觉迟钝,筋脉驰张,挛缩,足部浮肿。严重时烦躁、甚至嗜睡、呆视、眼险下垂、惊厥。这种病严重时很象冠心病等心脏病,发生在婴幼儿时,病情更为凶险,能够导致死亡。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主食。肉类和蛋类也不少。本来稻谷、麦子的维生素B1含量并不比粗杂粮小米、玉米、荞麦等少很多,但是加工成精米精面后维生素B1损失很大,加工越细的米面,维生素Bl含量越少,因为维生素B1主要集中在谷粒的外层。比较而言,粗杂粮的加工一般不追求精细,所以维生素B1含量比细粮要高一些。

总之,早餐的搭配要做到热量适当、酸碱适当,配合个人口味,给早起第一餐以绝佳的营养和口感。

架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 篇6

我尝试用新理念处理一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授课。九年级化学课本 (2012) 版包括五个部分内容, 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认识到二氧化碳这种身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 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为了找到更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我决定在授课前让学生进行一项小型的探究性活动:收集、寻找身边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信息, 从而通过这些信息引出二氧化碳, 激发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兴趣。

在课堂展示环节中, 我先拿出一瓶可乐, 让同学们在打开可乐的同时, 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 猜想可乐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从而引出生活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再利用学生高涨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 在这个展示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希望把自己收集的信息展示给其他同学, 希望获得共鸣, 课堂十分活跃。这样更加肯定了我在课前安排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生活, 学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视角去看事物,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实验激趣, 引导探究

此时提出问题进行知识的延续:“你了解二氧化碳吗?它具备哪些性质?”学生在激发了学习兴趣之后更迫切地想要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我再通过演示课本中安排的两个探究性实验:向燃有两只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水, 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分析原因, 逐步了解到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在装有二氧化碳塑料瓶中加水的实验中, 学生们只能根据瓶内压强改变使得塑料瓶变瘪分析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而不知道在塑料瓶中还发生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变化。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 引导学生去发现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我将紫色石蕊小花投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 根据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小花为什么变红?”学生在现象的引导下分析原因, 提出三种使小花变红的假设:“是水使其变红?是二氧化碳使其变红?是瓶子存在的某些未知物质使其变红?”这时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课本中的第三个探究实验, 分步探究假设中的各种物质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总结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而正是这种酸的存在才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原因。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中轻松完成了本节课最难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最后引入师生共同表演的一个小魔术“水变牛奶”:向学生手中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这个实验现象明显, 趣味性强,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更深刻地记住了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性质。

三、注重反思, 建立评价体制

反思和评价是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我布置给学生第三个探究活动:“学以致用”。先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再将了解到的二氧化碳性质重新联系到课前收集的用途中。先列出部分二氧化碳的用途, 让学生思考这些用途分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最后将课前带来的可乐再次拿出来, 反问学生:“可乐中产生的气体真的是二氧化碳吗?如何来证明?为什么轻摇可乐能立刻产生大量气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并设计出验证的方法。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获得“可乐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个结论后, 课堂的气氛再次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既引导学生将化学课堂中收获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也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方法。

四、课后延伸, 与生活融合

为了能够将探究二氧化碳有关知识延展到课后的学生生活中, 我将“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布置成小论文, 让学生课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进一步体现化学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篇7

【关键词】化学 生活 息息相关

生活处处皆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一、化学与社会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化学的需求,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人们对化学的认识与探讨,推动化学学科不断地发展;化学学科的发展又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发展。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自然学科,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二、化学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化肥使农业增产增收,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产量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他们的生命将面临危机;农药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入侵,没有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可能使粮食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人类的生存就面临着威胁。食品的储藏、运输及加工也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都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化学制品。

在衣着方面,不再依赖于天然传统的棉、麻、丝等面料,各种化学纤维及功能材料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穿戴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不仅是为了遮体、保暖,而且为了具有某些特定功能(如:宇航员穿的宇航服)甚至是智能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安居乐业”这句成语道出了居住方面的重要性,要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建造现代化节能型智能家居,离不开建筑材料,无论是水泥、钢铁等传统建筑材料的生产,还是现在的各种新型节能材料及传统建筑材料的替代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都离不开化学。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这就是“生活处处皆化学”的最好体现。

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化学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飞机也无法在天空中翱翔,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新能源汽车(如:我国的比亚迪及美国的特斯拉)的问世,新型高效能化学电池功不可没。它的推广使用不但降低人类对传统能源石油的依赖,而且将大大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同时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及飞机等)上的许多零部件都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加工而成的,还有机体所使用的各种金属材料也是化学制品,所以说:化学是现代交通工具的生命,对人们的出行起着重大作用。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21世纪的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加大,与化学的关系更加紧密。

三、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业方面农药和化肥用来防止病虫使农业增产增收,除草剂的使用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效低污染的新农药、长效复合肥料和各种生长激素,以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方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火药及印刷就是化学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金属冶炼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矿石中的金属还原出来,在机械制造业中还可以用电解加工的方法代替车床的切削,既方便又有准确,当今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各种新型成型材料的问世;国防的现代化更是与化学紧密相关,无论是常规武器还是现代核武器的制造都需要化学知识。导弹的生产、人造卫星的发射,需要更多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产品,如高能燃料及耐高温、耐辐射的特殊材料。

四、人的生命和健康也与化学息息相关

人体的健康与否与体内各种化学元素之间是否达到平衡有关,人体的生理过程实质上是体内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当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血液中Na+过高时,会引起高血压病症的发生,所以每个人都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身体健康。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各种类型的传染疾病,利用基因疗法、干细胞技术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功能食品就是通过其所含特殊成分能充分显示人体的防御功能。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五、环境与化学已成为当下时代重要的话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些有害的影响。当前社会存在着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及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强法治宣传和监管外,更要加强对食品的化学检测,确保食品的安全;(2)工业污染,如工业“三废”及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使大气中固体悬浮物超标而产生雾霾天气、土壤酸化及重金属对水土的污染等,使人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及人体的健康受到了威胁。环境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浮出水面,人们利用化学开始对环境进行监测和治理。不断加强化工、冶金等大的污染源工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走发展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之路,开发“全消化”生产工艺,使工业废物的排放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次是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和监督,开发废物再利用的新技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化学的能动作用,用化学的方法处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制品,如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材料等。

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我们应该努力学好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反应的规律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的化学制品,以丰富人们生活的内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与低碳生活 篇8

一、让低碳理念走进化学教学

化学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环境,可以说环境的污染、温室效应等很多环境问题都是化学生产的“畸形儿”,着实令从事化学工作的人感到无比痛心。世界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很多起因环境破坏而发生的灾害。今年发生在我国云南、贵州、重庆等地的干旱,百年不遇,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这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活生生的案例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素材。“低碳、低碳”的呼声响彻全世界,我们的温总理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庄言承诺减排目标。“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坚定不移地实现甚至超过低碳目标”。这是负责任的大国向全世界的承诺,也是对我们自己及子孙万代担负的责任。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要保卫我们的地球家园,国家的低碳目标要细化要分解到每个人去具体落实,低碳生活,人人有责。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让低碳理念走进课堂,走进生活,扎根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时刻想着我能为低碳做点什么?在化学教学中适时进行低碳教育,让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讲能源时,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出路何在?一方面教育学生节约现有能源,别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在新能源的使用没有普及之前,现有的化石能源怎样才能做到低碳排放?启发学生能不能改进燃烧的工艺?既让燃料燃烧充分释放出最大的热量,又让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合成别的物质减少直接排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一种时代责任去思考,学习就有了动力源泉。再比如在讲金属材料时,钢铁的冶炼产生大量工业废弃物,有害尾气等。启发学生直接把这些有害物质抛弃,可能眼前省去不少费用,但后患很严重:大量矿渣堆积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及水源;尾气直接排放又污染了空气,引发疾病。冶炼的技术能不能进一步改进?废渣又怎样巧妙利用?如何使化学更加绿色化?金属的锈蚀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每年的锈蚀占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造成很大浪费,如何才能防止金属生锈?最大可能地利用金属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等等。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时刻想着如何更加低碳,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二、坚定信念用所学知识改善环境

化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知识,将来有义务有责任去改变自然、服务社会。环境问题中属化学带来的恶果,相信用化学手段一定能根除。青年学生面对种种环境问题,虽有雄心壮志,但没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去武装头脑只能望洋兴叹。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当下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发奋学习,储备丰富的化学知识,并积极实践,将来为消除污染、改善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比如:做饭用的燃气充燃烧时既可节约燃气又可减少污染,同学们在家通过观察燃烧的情况,就可学着调整进气、进风阀门至最佳状态。再如:水壶中水垢积多了,烧开水时,既费燃气又费时,同学们就可用化学知识去水垢,这样的小实践既可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为节能减碳做一点事,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

三、推行低碳、教育学生正当时

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象是未来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只有他们在学习期间认识到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才能主动自觉地去宣传去实施,让学生有意识地担负起节能低碳的社会责任。当下,中国推行低碳生活很有必要,也很是时候。咱们中国通过几十年改革开放,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有些人就认为浪费点儿资源、能源不算啥,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咱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浪费能源为代价的。而咱们中国的资源、能源人均拥有量是很低的,我们浪费不起。随着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中国能源依赖进口的程度越来越高,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只有发达国家的50%。1990年我国人均拥有煤147吨,占世界平均拥有量的41.4%;人均拥有石油2.9吨,占世界平均拥有量的11%;天然气占世界平均拥有量的4%,其它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很低。面对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还忍心浪费吗?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低碳生活的方式吗?

四、把低碳生活理念自觉化为行动准则

低碳生活不是高不可攀,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从点滴去做人人都能帮助阻止全球变暖。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节能是每个人的责任。下面从衣、食、住、用、行方面列举一些: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买一件可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食:多吃素,少吃肉,少喝酒。生产一千克牛肉排36.6千克二氧化碳,而菜只有它的九分之一。一人一年少喝0.5千克的酒,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钢材少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的木材,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节电、节水、节气。

行: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车。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减排98千克二氧化碳。

五、通过学生辐射社会

浅析环境问题与现代中学化学教学 篇9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学,化学教学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 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根据工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 如果忽视环境保护问题, 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难以根治的污染问题。由于一些原因,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已到了必须根治的时刻, 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周边的环境, 更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除了从源头上进行根治之外, 更重要的是进行常规教育, 从点滴做起, 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角角落落。环境问题的产生、预防和解决, 都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 这就需要我国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播过程, 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尤其是中学阶段之中, 切实把环境问题和现代化学教学统一起来, 培养人人重视环保的理念。

1 现代中学化学教学与环境问题的联系

环境污染的产生, 说到底还是从化学知识方面寻找答案, 这其中, 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很多陌生、抽象的专业名词, 这就需要我国教育机构在中学阶段刚刚开设的化学课程中, 加大环境问题的知识内容, 帮助人们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1.1 化学课程可以帮助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这些内容的教学, 可以在中学生群体中把环境问题从抽象概念演化为具体事物,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试验等方式, 初步明白一些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程度, 他们就可以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宣传力度, 进而为环保问题出一份力量。

1.2 化学课程可以为社会传播相应的环保理念

从根源上说, 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危害, 资深化学人士认识的最为全面, 他们想到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最为全面, 他们除了身体力行、提出解决方案之外, 还可以通过教学与人的方式, 把环保理念传播给周边人士, 他们的学生就成为最忠实的听众和最主要的执行者。中学化学教师和每个学生在环保问题上人人都行动一小步, 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2 环保教育对于现代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化学的教学,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 存在一定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 迫于一些实际情况的压力与阻力, 教师难以拓宽所需讲授的知识面, 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枯燥。故此, 把环保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化学教学之中, 是现代中学教学的一大进步。

2.1 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阶段教育改革的实施方向, 我国各阶段教育体系的发展纲要中, 明确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但现实教育生活中, 一些学校迫于升学压力, 一时还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教师侧重于讲授书面知识, 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应对考试, 卷面成绩就会决定一切。这种应试教育无疑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急需要加以改革和适度调整。现阶段中学教学中, 把环保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引入到化学课程之中, 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 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来关心身边的事情, 尝试寻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做到了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 缓慢告别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学习方式。

2.2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抽象学科, 很多专业名词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等, 对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 显得很抽象、深奥,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时教师虽然可以拿出模型来演示一番, 但对学生来说, 很多概念还是难以琢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污染现象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酸雨等等, 对于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们来说, 也是难以理解的事情。现在化学课程中, 教师通过把一些污染情况的发生原因引导到课堂, 比如酸雨的产生, 就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 (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 、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 使学生明白, “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侵蚀每年损失达15亿元。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这种情况的严重性,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从自我做起, 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

3 环境问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中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意义, 不在于是应对考试, 而且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了解, 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根治的阶段, 这就需要人人都应行动起来。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群体之一, 他们的亲身见闻将会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这一阶段内在化学课程中, 教师积极讲授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 就会有助于中学生群体对于环境污染的了解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授课办法, 把环保问题引入到化学课堂之中。

3.1 成立学习兴趣小组, 关注环保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走出校门, 到社会上亲自调研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夏令营、节假日等空闲时间, 去当地自然

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 使学生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 鼓励学生通过所见闻, 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 尝试分析一些污染情况比如酸雨、雾霾、废水的成因, 寻找出解决办法, 通过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 鼓励学生加大对环保问题的宣传力度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是机动车、工厂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的事情, 更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污染源, 比如乱扔垃圾、过度使用塑料袋、出行不环保等, 环境污染问题与每个人都相关, 人人都可以为环保问题出一份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 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 在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后, 鼓励学生走上街头, 充分利用所学知识, 向周边人士积极宣传我国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和, 在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也把环保观念传播到社会大众之中。

总之, 我国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 不能忽视环境问题的内容, 相关部门应该在新课标许可的范围内, 允许和鼓励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展积极尝试, 把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引入到化学课堂之中, 让我国中学生加深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问题, 让他们从自我做起, 成为保护环境的小能手和宣传者, 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实际成果。

参考文献

[1]牛文元.我国生态环境能力建设任重道远[J].群言, 2002 (10) .

上一篇:铆焊生产车间管理制度下一篇:简易的汽车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