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校在大学生管理中,应该主动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借助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突出大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围绕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展开管理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1: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现如今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思想,但是在大学中这种思想却常常被传统而又保守的思想所排斥,无法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本文对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特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从侧面进行突破,保证实施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模式

我国高等素质教育在改革的步伐中不断向前发展,导致高校的扩招规模进一步在高校之中被推广。但是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化,对于传统学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发展形势,需要对管理方式和体制进行变革。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进一步被高校所确认,之后要进行管理理念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解决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之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模式需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通过高校对管理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特点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会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只有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提出管理模式,不断促进高校的改革和进步。

1.人本性

将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重点,能够展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展现出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表现出人本性,对于塑造学生的独立性格,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而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1]。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重点,可以进一步保证学生民主和不断进行参与的意识。

2.情感性

任何人都是有情感的,只有具有情感,才能让自己保有同情心和爱心,并能够对一些工作保有充分的热情,将其在凝聚力中被完成。高校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管理的工作之中,保证投入一定的情感教育,用情来动人,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温暖,能够将学校作为自己的家。

3.创造性

大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人具有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案和教育方式[2]。对于不同的班级,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在心理上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模式

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当今高校大学生管理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需要对管理对象进行转变,要将学生作为管理的重心。这对高校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从教学方面到行政管理,以至到后勤工作,都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要改变学校为主体的思想,将教育者作为工作的重心。以学生为重心能够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并不断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保证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机制,并不断进行拓展管理,保证真正做到实处,避免走形式主义。

2.建立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要求一种人性化的服务,需要建立体制的学生管理制度,保证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3]。要废除一些传统的管理制度,如果目标性过强,也需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自我管理之中,不能够违背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个性化的学生管理制度需要增设相关的管理条款,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并能够结合自我发展的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学生需要培养责任感,要不断从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向前努力,培养自己成为高素质人才。

3.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

以人为本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灵活发展性,同时对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管理团队目标的明确性。有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团队是以人为本高校管理的保证,可以让师资队伍建设的更加专业,也能够保证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高校对于师资建设需要予以重视,同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学生管理团队,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并引进激励机制,不断实施目标的管理。学校管理模式可以建设管理团队并引入评价考核机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赏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更加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4.塑造学校的文化环境

人们对环境持有赖以生存的态度,只有良好而又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校园文化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都是校园环境所赋予的,其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校园的物质环境,二是校园的精神环境,需要将这两部分进行有机的统一,才能保证学生有良好的精神文明状态。人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才能的养成,并不断对环境进行适应,这样才能不被客观的环境所影响,因为其对学生的生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能够让学生的心灵更加美好,这就是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校园的环境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的,只有整齐有序才能到处都充满生机,保证学生处于浓郁的文化气氛之中。学校之中的广大师生,只有处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才能在不知不觉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利用学校的期刊和宣传栏对文化环境进行报告,让学生时时刻刻处于温馨的校园文化之中。

总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模式研究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对学生充分予以尊重和信任,就能够保证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学生是一切工作的重点,但是也要保有清醒的头脑,让自己每天都能够有所进步。大学生管理模式需要在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在现有的发展规模下,不断向前发展,并保证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潘峰.以学生为本 开拓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路[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3).

[2]张振越.探索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群文天地.2012(12).

[3]吉哲.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民办高校90后新生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作者:田伟

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2: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摘要:高校在大学生管理中,应该主动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借助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突出大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围绕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展开管理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式复杂化,人才高标准化,高校应该主动落实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理念,围绕着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内容展开工作,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成长环境,从而促使大学生素养发展、人格完善。

一、营造人本高校校园氛围

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极大,高校要认识到校园环境具有双重特性,其既是教育教学开展的场所,又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场地。高校在大学生管理中,应该主动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校园中,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舒适、美观、轻松的交流氛围。另外,高校在景观的创设中,在体现其美学特征的同时,还要从实用性出发,结合师生生活学习的需求进行改造,让大学生在高校校园氛围的中生活学习,实现学生情操的熏陶。

高校校园在布局中,应该结合校内建筑主体的功能和对校园环境氛围的影响,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图书馆是大学生查找资料、研习知识的场所,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而体育馆是运动的场所,较为喧嚣,二者在布局上应该保持较远的距离,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1]。

高校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中,除了自然环境之外,人文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人文环境是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借助人文环境的营造,可以让大学生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起到有效的教育管理目的。高校在人文环境营造中,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各种社团的创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如器乐、声乐、舞蹈等,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经过身心放松后,能够积极面对校园生活,主动投入到专业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之中。

二、主动构建心理关怀体系

高校在大学生管理中落实人本理念,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出发,借助构建心理关怀体系,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經济的发展,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社会经验和阅历严重不足,身心又处于快速发展的敏感时期,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关怀,就会直接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高校在以人为本进行心理关怀体系建设中,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心理咨询师的日常培训,提升心理关怀的效果。同时,在大学中增设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内容,结合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困惑编制教材,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后,高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主动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进行关怀、疏导和解决。高校在人本心理关怀中,应该注意工作的保密,以学生为本,积极进行工作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主动与时代和社会相应,让心理关怀体系满足大学生心理的需要,从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

三、重视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

在大学生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应该充分认识到该理念马列主义的哲学思想内涵,重视内外因的和谐统一,借助外部高校校园氛围的营造和内部大学生心理关怀体系的构建,让学生身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而在大学生管理中,借助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内因的作用,借助自我管理和教育,推动大学生完善自我人格和素养。高校的学习和生活较为自由,许多学生没有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较为随意,自律性差,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浪费了较多的学习和成长时间,甚至一些学生经常熬夜上网,白天没有精力学习,这种没有规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高校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校园团体,借助团队的力量在互助中制定目标和计划,主动对自己进行管理和教育,让学生在规律和科学的生活学习中成长。而大学生在相关的团体中进行自我管理,学生认可度更高,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在自我管理和教育中会不自觉地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最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效果[3]。

积极引入法治管理

长期以来,高校在大学生人本理念管理中,主要依靠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尽管有一定的成效,但主观影响较大,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应该积极引入法治管理,主动普及法律相关的知识,将法律法规、高校制度、人本理念进行融合,从而提升大学生管理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在人本理念下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大学生的地位,尊重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主动借助校园氛围、心理关怀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推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琳.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2021(2014-6):72-72.

[2] 高艳丽.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2021(2015-12):107-107.

[3] 莫祖燕.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2021(2017-4):59-60.

作者:刘佳

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3: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对策

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始被重视起来,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都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体现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把人当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坚持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很多的高校管理工作者都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笔者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多年,对这一问题也有自己的探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大学生管理;影响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大学管理工作中运用地非常广泛,管理者很注重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也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群体,给予他们理解尊重,倾听他们的想法其实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大学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小班管理制度

很多学校都会采取小班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其实是很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一般学校会安排一个班主任,但是班主任其实管理的人比较多,可能会负责一个专业的好几个班级,这样他们就不能够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而小班通常不是老师,他们可能是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新生而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手机卡的选择、去那里购物、怎么到图书馆看书等,找一些比他们年长的大四学生当小班,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各类生活问题。

小班管理制度实施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班级,每个班级大概有40个学生,然后给他们安排一个小班,这样一个小小的群体能够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如果不分成小班,整个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整个学院的学生全部安排在一起,那学生之间的互相不认识,管理工作很不容易展开,而且当一个班级的人数比较多的时候,班主任也不能够注意到每个学生,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很不够,特别是同学之间也互相不了解,这对班级管理是非常困难的。

实行小班管理制度实行小班管理制度有几个特别大的优点,首先是小班和学生的年龄比较接近,他们肯定会更加理解学生,也更知道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而老师可能会和學生之间的年龄差距相对大一些,不太能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其次小班需要管理的学生会少一些,这样他们就能够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管理的效果也会更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班干部负责制

走进大学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想象,就是班干部减少了,大学不像是小学、初中、高中那样,大家每天都需要待在一起,也不需要各科课代表之类的班干部,基本上班干部的数量就开始大大减少,我们会发现很多班级只有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班干部负责制其实是说虽然班干部的数量开始减少了,但是每个班干部还是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切实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共同管理好班级事务。采用班干部负责制其实是希望班干部可以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班级主要的管理工作都落在了班长头上,什么事情都需要班长管,同样的一件事情班长需要提醒大家很多遍,班长的事务过多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其实是不好的,这就是因为班干部之间的分工没弄好,以至于班长非常忙碌,而有些班干部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不行的。班长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把权利下放,不能做光杆司令,要善于安排其他的班干部来做事情,而其他的班干部也要有责任心,既然成为了一名班干部,就要为其他同学负责任,这样才能够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我们需要对班干部进行合理地分工,比如说一个班级的班干部团队需要有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等,班长负责整个班级事务的统筹规划,团支书负责班级党团事务,纪律委员负责班级的课堂纪律,学习委员负责和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也要帮助教师合理开展教学工作,甚至在教师布置教学任务之后,也要督促学生去完成。在班干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一定要明白是这些班干部牺牲了自己的课余时间和精力来为他们服务,因此一定要积极配合班干部的管理工作。

三、学习目标管理

学习目标管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应该是有自己的远大理想的,除此之外,学校也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公共课的学习制定一个目标和方向,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更有计划性,学生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识,而且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到把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具体的实践过程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校的学生在出去实习以后才忽然感慨“我终于知道了我以后要做什么”、“学校学了三年都没有学会的知识,我实习一天就学会了”,这就是因为我们平时的学校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

实践对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实践过程,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拥有更好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还要给学生安排好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说大学可能有八个学期的教学,有两个学期被安排实习,其他的六个学期的学习还是要分配好,每个学期学习哪些专业课,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样能够督促学生的学习,还要安排一下考试的事项,考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检测他们的学习情况。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即使他们学习很认真,但是他们的学习可能没有什么效果,虽然不停地在学习,但是收效甚微,做了很多的无用功,但是很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反而被他们忽略了,这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影响的,致使他们学习的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原洪.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国际问题研究.

[2]钱军,杨治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王乐相.以学生为中心谈高校学生管理[J].价值工程,2011,3.

作者:黄燕

上一篇:扶贫工作情况汇报(通用3篇)下一篇:实习工作实习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