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研究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科学探索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探索研究论文 篇1:

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索研究

摘要: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就应当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科学活动就应当紧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去进行科学活动的探索和科学知识的捕捉。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探索

引言: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一、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探究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普遍比较小,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科学活动的探究就要紧紧围绕幼儿产生,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的生活成为科学探究的问题源泉。在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从好奇、好问、好探究这一过程进行开展,只有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趣味的科学知识,幼儿才会对此充满兴趣,才会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在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就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幼儿受到实际生活的影响,从身边的自然景物、衣食住行中去探索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知识的存在。

二、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探索的有效方式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注重探索互动

教育是一种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就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儿阶段的学生不仅依赖系统、直接地传授和学习知识,更依赖于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幼儿带入到生活化科学探究氛圍中,让幼儿犹如身临其境,对科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直观知识的传递,为幼儿的学习以及生活都创设一个科学探索环境,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问题,感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场科学绘画展,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成果,如空调、电视机、电话、电脑、手机等图片。然后由幼儿展开想象,对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畅想和展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未来人类的生活和生活情景。如可以组织一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绘画展,让学生通过扇子、风扇和空调来进行绘画,分别画出不同阶段人们使用不同乘凉工具的画面,并对这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幼儿的亲自操作,亲自实践,让幼儿从自身实际生活增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二)投放生活化材料,游戏中自主探索

在区域中,我们投放生活化的材料,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由幼儿自主商定活动主题,自主准备材料,自主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科学探索。如在包饺子活动中,幼儿从洗菜、切菜、调馅儿等都亲身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知各种蔬菜的特征、探索各种调料的味道和配比等。面食坊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和面,探索面粉如何变成和面,以及面团发酵会变大的科学现象。水果沉浮、水果发电等科学现象,让幼儿发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三)走进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促使幼儿完全真正掌握,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展现科学探究的价值。因此还要引导幼儿走进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在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之后,就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走进实际生活中,从实际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索,寻找问题,并且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科学小制作的比赛,让幼儿走进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探索各种科学知识。如不倒翁的制作、风车的制作、弹力球的制作、大蒜的种植、小照明灯的制作等等,让幼儿查找相关资料,询问父母或者教师,最终完成实验。

(四)通过小组合作,分享探索成果

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幼儿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浓烈的兴趣,因此还要让幼儿保持持久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幼儿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内容。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并且相互交流,分享探究成果,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实际生活中,到处都是神奇的现象,到处都是科学知识。教师要耐心仔细带领幼儿进行合作探究,相互帮助,共同完成科学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开展科普阅读,从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现象入手,让幼儿在阅读中提取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探究素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如在阅读中,当秋天到来时,秋雨翩然落下,树叶黄了,高粱熟了,苹果红了,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到处都充满了生机。然后教师再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去实际生活中探索感受,感受秋雨为大地带来的变化,体验自然界的科学知识,并进行交流分享。

结语:综上所述,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科学探究,就是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其次带领幼儿走进实际生活,最终达到学以致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彼此之间分享探索成果,去更加真实地感受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柯淑满.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3):108.

[2]蒋平.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新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8):21.

[3]詹庆宇.洽谈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8,(65):180.

作者:陈天丽

科学探索研究论文 篇2:

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探索研究

【摘要】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是培养我国社会各界精英的最重要的机构和场所,它对社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有效作用,必须要建设与时俱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需要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问题加以科学地认识。

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地强调学生对政策方针等内容的接受,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等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基本政治素质的培养;没有把政治技能的教育与思想体系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无形中忽视对健康、独立和理性的人格的培养,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发挥不足。

第三,在实施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以及科学知识的传输功能不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面临着艰苦的探索过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实现教育宗旨的意义

首先,进一步确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理念。使高校始终不渝地把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一切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进一步确立“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三、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和价值取向的重任,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历史和社会现实,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现代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求是和创新的精神。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完善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是指导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人文精神是指导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强大武器。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进步、共同繁荣,这样学生才可以获得全面发展,高校教育才能全面进步。

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一般常说的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等,都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一般常说的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都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达到完美高度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双翼。科学,主要同左脑工作有关;人文,主要同右脑工作有关。但人脑毕竟是个整体,左右两半球紧密联系,功能协调,共同工作。因此,从本质上讲,科学与人文是相融的、是一体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它们的关系不是机械决定论的,而是辩证法的相互作用论的。

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探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新路子

高等學校作为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成果的重要发祥地,科学普及教育,是教育真正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科技发展带给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之时,科学教育的任务愈加任重道远。不仅要使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求实与探索精神;而且要使他们去了解并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潜力和局限性。总之,科学教育应该融入浓厚的人文精神,避免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科学中愚昧,在叛逆自然中自掘坟墓。爱因斯坦说:科技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这就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尤其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瞬息万变,社会大环境使一些人片面追求物质生活,更加冲淡了高校的人文教育,从而造成青年一代精神家园的荒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如今,更多人意识到赚钱并不是生活中的唯一,而且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身体力行呼唤大学人文教育的回归。

要实现教育目的的回归和教育功能的完善,笔者认为: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观念已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只关注学科性知识传承的应试教育转变为重视“做人、做事”的素质教育。通过培养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遵守公德、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韧、奉献等美德。高等学校是产生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的阵地,它不仅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人才、信息、学科、学术环境、技术等优势条件,尤其以培养主体人的和谐发展与创新为重。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立足于人的解放、人的完善,是一种既弘扬科学理念,又倡导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

其次,改进教育模式,创立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体系。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提倡通识教育,文理渗透,科学与人文并举,有效防止科技文化发展以降低人的素质为代价。譬如,在哈佛大学,要求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要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分析、道德伦理和外国文化这5大类课程中,选修其中8门课才能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康建利,张国富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11期.

[2]李秋芳,王丙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作者简介:李诤,男,1981年9月生人,河南财政法大学2015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李诤

科学探索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创新理念的小学科学模型制作探索研究

摘 要:近几年,小学科学课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意义。虽不同于文化课,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符合我国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下的重点课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其教学目的的,教师要通过模型制作、科学小制作等丰富科学课堂,以落实科学实践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模型;科学制作;小学科学;应用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中,科学課经常会被边缘化发展,因为他并不是主要的文化课程,所以学校在开设过程中会忽略它的实际意义。但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不断改变,小学科学课的真正意义得到重视。在科学课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科学模型、教具的合理使用能够为科学课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笔者将从科学课使用模型、科学小制作的意义出发,分析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为科学模型、科学制作更好地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提出策略性建议。

一、 科学课中使用模型、科学小制作进行教学的意义

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领悟的过程,所以科学不仅仅是老师主动教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的科学课必然是枯燥乏味的。

科学课应该添加一些必要的元素,比如模型和一些简易的小制作,这些元素的添加会让科学课变得生动贴近生活起来。我们都知道理论来自实践,所有的科学理论必然离不开科学实践,而我们老师在科学课中所要补充的也正是这些,试想一下,老师在讲解摩擦力时,为学生提供小车道具,让学生自己制作“坎坷的路”,让小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向前行驶,学生就能够发现不同的路对小车的影响,也就会明白出现摩擦力的原因,这样是不是比纸面上写的理论理论知识来的直白一些呢?

其实在课堂上使用模型以及让学生参与科学小制作,一方面是让教学变得有效率,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本质,让学生从原理上了解到科学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如果使用这样的方法,一定能够让学生投入更多的心思学习科学课,这样科学课的课堂氛围必然会很好,学生主动地学习会减少课堂上纪律的问题,也减轻教师的管理压力。

二、 如何更好地将模型制作、科学小制作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教师要想更好地将模型制作、科学小制作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就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在科学模型制作、应用过程中遵循制作、使用原则,才能够更好地使用科学模型、科学小制作,以丰富小学科学课堂。

(一) 小学科学模型、科学小制作的制作和应用原则

大部分的科学模型和科学小制作单单依靠学校提供和教师提供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根据理论知识来亲自动手制作和使用。那么在科学模型、科学小制作使用和应用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需要自制教具时,一定要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不能够仅仅只是让学生去看视频、图片去理解怎么制作,这样学生是无法真正地了解科学知识的。

2. 科学性原则。进行模型、科学小制作的制作和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在模型和科学小制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科学性的谬误,教师一定要及时制止,否则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看法。

3. 创新性原则。由于是学生亲自动手去制作和使用模型制作和科学小制作,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让学生的创意得到充分的实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基础科学模型制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性去补充制作。如在学习风向和风速问题研究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制作飞机,基础的飞机模型教给学生去制作,其他的机翼、机身、机型等都让学生去自己创作,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飞机模型,从而在风向、风速学习中真正应用。

(二) 教师使用科学模型、科学小制作教学时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师在使用科学模型和科学小制作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传统教学方法一样“按本宣读”,直接为学生展示模型制作的过程,而不让去动手参与,降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使用科学模型、科学小制作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1. 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是非常适用于科学模型制作和使用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它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模型制作中来,并且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的动手去操作、去探究、去实践。所以教师应该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于科学课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让学生在配合和合作过程中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科学模型,以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如在进行山体等高线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橡皮泥、刻度尺、牙签等让学生来制作不同的地形。如山峰、山谷、山脊等,让学生利用材料制作出地形小道具,从而进行地理知识学习。

2. 教学“生活化”

教师要将科学模型、科学小制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是制作材料要采用生活中随处可见、方便寻找的材料,而且制作模型也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实验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经历,设置学生在生活中有较多体验的合适情境。以生活情境为起点,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认知框架,缩短学生与科学探究的距离,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比如学生通过对蒲公英种子结构的观察,知道降落伞的设计原理和用途,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制作简易的降落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活化”教学,将科学模型、科学制作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寻找到生活中的科学。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要想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率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教师就要巧妙利用一些模型制作、道具制作来丰富课堂。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根据教材设计模型制作,遵循模型制作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以丰富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孟洪瑛.基于创新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具制作探索[D].渤海大学,2016.

[2]杨小丽.探寻科学模型之美[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

作者简介:

庄宇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13中学。

作者:庄宇娇

上一篇:税务局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高三化学教学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