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微课设计模式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兽医药理学》作为高职院校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被视为既抽象又难学。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兽医药理学》的学习兴趣与效率,通过探讨如何将微课应用于高职院校《兽医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中,本文从微课含义及特点、《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析,以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药物分析微课设计模式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药物分析微课设计模式论文 篇1:

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探索

摘要:微课教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血液。本文探讨了药物分析双语教学中关于微课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提出了一种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

关键词:微课程;药物分析;双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教学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各领域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对专业技术需求旺盛的同时,对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提出实施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的国际化背景。在此背景下,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日益盛行,双语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各高校开设。双语教学作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各个专业中都有出现,尤其是作为我国对外交流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化工领域,这种国际交流更加需要双语人才。作为培养该领域人才的有效途径,双语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较好的培养方式。作为医药化工领域比较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药物分析对于药物的研发以及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物分析的双语教学改革对于该类双语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可利用的大块时间越来越少,而零碎的时间片段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在零碎时间内的学习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对移动学习的要求日益凸显。近几年出现的“微潮流”证明了这种趋势的合理性,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正因如此,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强调教学知识点的“微化”、“碎片化”、“视频化”,一般时长5分钟左右,以便人们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这些微视频可与现代移动技术融合,在移动终端上显现,也可称为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国外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许多微课程网站共学习者随时学习。国内微课教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只在各网络平台上陆续出现了少量微课程。在医药化工领域,关于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研究目前尚无报道,因此,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索。

二、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

视频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早已普及,微课教学实际上是将视频教学“碎片化”,但又不是简单地进行切片分割,因为微课教学同样要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学。通常来说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时间越久,越容易疲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就学习而言,5分钟左右的视频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容易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也高。视频教学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对象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学习效果测评”等。其中,“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核心。药物分析课程对于医药化工领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开展微课设计时除了考虑上述视频教学的基本内容之外,还要注重实践内容的设计。其设计模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可具体阐释如下。

1.学情分析。由于微课视频是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供所有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而网络学习环境几乎都是开放的,学习者只需要一个邮件地址或者是一个账号就可以登录到平台。而学习者只需要根据自身需要,找到自己希望学习的微课单击一下,就可以学习这门课。正是因为这种开放性,微课设计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不知道会有哪些学习者来学习这门课程。因此,在设计阶段,设计者需要先分析所设计的课程是面向哪些学习者以及他们可能会有的知识水平,再进一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设想他们希望学习到什么,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最后需要分析学习者会处于什么样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进而全面了解学习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前期设计。

2.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整个微课设计的重要部分,是整个微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的设定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开放平台上微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在对学习对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以学习对象为主体,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通常微课程一般是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安排教学的,如进行药物分析双语教学时需要学习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的基本情况,掌握药典基本框架和使用方法。微课程设计者需要据此设计好学习对象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设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3.教学内容设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考虑到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更要考虑到能否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才能逐步展开,对于微课设计来讲一般兼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切分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兼顾每个微课的教学内容与整门课程的统一性。对于药物分析课程而言,其本身有很多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设计成一个微课。所以分割教学内容以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为单位,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整课—各章—各节—知识点”的结构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分级。

4.微课视频设计。微课教学视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视频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学习的兴趣能否持久深入。首先要根据前述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分析来确定教学内容所适合的制作方式与制作工具。然后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视频内容设计。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①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即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使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同时应用多种丰富的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微课视频可以生动表达每一个知识点。②编辑详细教学内容。即采用文本、图片、音频等手段表达知识点。其中包括微课程标题名称、章节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解说等,使微课教学视频制作变得具象化,方便教师的具体制作。

5.微课教学效果反馈。药物分析课程的微课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大部分情况下是在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双语教学过程更加需要设计者对自己的微课视频是否能有效地被学生接受有所知晓。这就需要教学评价系统来反馈教学效果。由于微课教学大多情况下是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其时效性非常明显,因此教学反馈环节设计的好,就可以即时获得学习者的学习反馈,更快地修正微课视频。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至少需要以上五个方面来组成,每个方面还包含一些小的细节,可具体如图1所示。

三、结语

笔者在药物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双语教学的不易。而采用新的微课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这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质量。微课教学的核心是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其整个过程必须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比如视频时间长度应在十分钟之内,视频设计者要采用各种方式丰富学习者的视听,使其更加愉悦地接收知识点。微课设计者要注意这些方面。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移动学习需求不断增强,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会在各领域中得到应用,希望本文能成为此潮流中的一颗水滴。

参考文献:

[1]夏建华.微课程:构建新时期教学之新方法[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2):81-82.

[2]张琛.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29-32.

[3]郑辉,郑卫新,李万梅,章鹏飞.双语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13,(1):70-71.

[4]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作者:郑辉 李世军 郑卫新 李万梅

药物分析微课设计模式论文 篇2:

基于微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其应用探析

【摘要】《兽医药理学》作为高职院校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被视为既抽象又难学。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兽医药理学》的学习兴趣与效率,通过探讨如何将微课应用于高职院校《兽医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中,本文从微课含义及特点、《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 高职院校 兽医药理学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项目(QC2015-77)

【Key words】Micro class; higher vocational;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the model of teaching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应运而生。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快速地渗透到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当中。鉴于此,笔者从微课的含义及特点、《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1 微课含义及特点

1.1 微课含义

微课定义为“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与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1]。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中,对微课的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

1.2 微课特点

微课一般是指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时间短,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时间较短,微课大多控制在5-10分钟。二是教学内容集中,主题突出,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讲究一课一事(解决一个特定问题)。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内容,它与传统意义上一节课要完成众多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3]。三是占据的容量较小,大都在几十兆左右,这样便于在线播放和观摩课例,也可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至自己的移动设备上(如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四是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总之,微课在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利于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学习;在时间上,方便灵活,随时随地播放,便于学习[4]。

2 高职院校《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多、知识点多,且比较抽象,各系统药物之间不紧密,枯燥无味,所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点带面,注重各药物间的比较鉴别,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5]。首先,由于西藏地域的特殊性,仍采用传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片面追求理论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再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大多采用满堂灌,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此外,还存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落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不能更好地结合生产开展教学。总之,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西藏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的培养,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背离了教学的目标,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

3 基于微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符合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以应用为目的,以培养技能为前提,充分利用兽医类专业的实训室,体现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应用型技能教育特色。同时,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3.2 改革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兽医药理学》微课的选题内容

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包括总论、神经系统药理、消化系统药理、抗生素等。根据西藏高职院校兽医专业的实际出发,鉴于兽医药理学包含较多的名词、药物种类及其药物机理,要注意横向联系,便于灵活掌握各类药物。为突出兽医药理学在畜牧兽医生产中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学时上进行相应调整,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6]。

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调动起来,微课在选题内容上要求短而精,应有典型的事例案例,让学生看完视频就能学会某个知识点或掌握某个技能[7]。其次,《兽医药理学》讲授的内容较为枯燥、单一、难懂。此外,也不是所有的《兽医药理学》知识点都适合做微课,为此,我们在微课选题内容上要注意几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真正的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实践中,感受到《兽医药理学》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3 《兽医药理学》微课设计与展示

《兽医药理学》是兽医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因此,微课必须要有好的设计,要让老师们感受到微课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8]。通过精选的片头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彩的结尾让人跌宕起伏、回味无穷。为此,《兽医药理学》的微课形式可以采用说明型、推理型及演示型,其中说明型主要以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对应的重点、难点、疑点等为主的教学,推理型主要是通过已有的视图分析三维实体过程来强调逻辑思维与空间想像力的培养,演示型主要通过对实物进行画图来讲解画图步骤及画图细节。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尽可能地选择企业中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根据选题内容合理将PPT、视频、动画、三维模型、声音等融于一体,尽量借用多种音频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以增强视觉与听觉的表现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4 做好《兽医药理学》微课小结

在微课的最后要进行本次课的小结,小结是本次课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强调,目的是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小结时间不必过长。好的微课小结往往会给一节微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意味深长的感觉[9]。

4 微课在高职院校上的应用

当前,国内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要求教师积极推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但其教学应用现状并不理想[10]。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略谈几点微课的应用。

4.1 微课给教师提出了严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教师掌握相关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对相应课程进行研究,能够在微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反思[11]。另一方面,教师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教学经验的积累,其教学模式、教学风格逐渐定型,不容易革新。通过微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4.2 微课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12]。调查发现,如果是网络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学生认为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5分钟左右,很难集中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 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4.3 微课与在线学习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起初的微课视频就是应在线学习而产生的。目前,国内高职层次的在线学习并未得到良好的推广,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习对象欲感不够强烈,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课程大多枯燥乏味,拖沓冗长,学生缺乏兴趣。如果能推出简短的微课视频,甚至把操作过程和实习现场搬到网上学习,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技术指导,相信这对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13]。

4.4 微课与在课堂教学之间的结合

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最好和在线微课教学同步开展。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国内外大学课堂的微课教学方式,在课上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来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期间由教师来发起互动,结合微课内容进行讨论与分析。借助简短而完整的微课视频作为指导,融合在线微课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其进行根本性改革。

5 小结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微时代,以微课为代表的网络教学模式正在高职院校得到初步的应用。但是,微课的全方位开发及广泛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学校微课体制创建及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参与等多方的努力[14]。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将会为西藏高职院校的良好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 2: 65-73.

[2] 周笑春. 中职设置微型课程初探[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12: 12-13.

[3] 赵佩华. 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探析[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 27-29.

[4] 何文涛, 张新明. 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2: 89-95.

[5] 刘保光, 贺志沛, 吴华, 等. 《动物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成功(教育), 2013, 22: 213.

[6] 吴华, 刘保光, 贺秀媛, 等. 浅谈动物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7: 166-167.

[7] 程岚, 肖贵桥, 王英, 等. 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79-81.

[8] 王国光, 孙长远.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研究[J]. 职教论坛, 2014, 27: 67-70.

[9] 桂耀荣.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 化学教与学, 2013, 5: 41-42.

[10] 苏小兵, 管珏琪, 钱冬明, 等.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7: 94-99.

[11] 胡宏铎, 陈兰丽. 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1: 204.

[12] 梁少刚. 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 2014, 19: 213.

[13] 管丽红, 程珊. 谈谈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前景[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 6: 108-109.

[14] 杨明. 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 职教论坛, 2014, 6: 65-70.

作者简介:

刘保光(1983-), 男, 河南民权人, 在读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兽医药理教学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刘保光 孙华润 宋博利 吴华

药物分析微课设计模式论文 篇3:

BOPPPS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

摘要:BOPPPS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步推行的一种有效教学设计模式。本文介绍了BOPPPS模式的组成与特点,并通过实例探讨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BOPPPS模式的设计方式。

关键词:BOPPPS模式;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设计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开设于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是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主要是活性成分)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是以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生物碱类、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围绕相应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及结构修饰等展开论述。由于《天然药物化学》涉及的基础课程内容较多,涵盖《有机化学》、《仪器分析》、《药理学》、《药用植物学》或《生药学》等多个学科,加之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讲授内容与讲授方法上,需要精心选择与设计。BOPPPS(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模式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创建并推行,用于教学模式的设计,旨在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尽可能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BOPPPS教学模式也被称作有效教学模式,其中有效的内涵涉及效果、效率和效益三方面:“有效果”是指教学的成效与预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有效率”是指学生的收获正比与教师的教学投入;“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和特定的社会或个人的教育期望相吻合。BOPPPS的特点为环节清晰,目的十分明确。在《天然药物化学》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借鉴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BOPPPS教学模式的组成与特点

BOPPPS依据人注意力维持的特点,将课程按“起承转合”分为六个阶段,依次为B(Bridge-in,导言)、O(Objective/Outcome,学习目标/结果)、P(Pre-assessment,先测)、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Post-assessment,后测)以及S(Summary,摘要/总结)。第一阶段:导入。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师的个人经验,通过提出问题或者讲述故事、回顾以往所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接下来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第二阶段:学习目标。教师应明确地向学生说明本部分的学习目标,具体包括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以及技能(psychomotor)等方面的目标,使学生了解通过这次学习要掌握什么?也让教师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论述。第三阶段:前测。采用小测、启发式问题了解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与方式进行适宜的调整,也让学生进一步明晰所要求掌握的内容。第四阶段:参与式学习。参与式学习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通过讲述、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一种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第五阶段:后测。以问答、撰写报告等方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本部分学习进行客观的评判。第六阶段:总结。由学生总结、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主要或重点内容,通过归纳课堂学习内容、点评学习成效、提供拓展阅读的文章,以引出下次课的讲授内容。

二、《天然药物化学》中BOPPPS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每类化合物的介绍基本按照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鉴定的框架展开,而各类化合物相互之间,有共同的通性和各自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选择教学内容按BOPPPS模式进行设计.例如,在介绍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时,第一步可以通过选择题的方式引入(下列化合物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A.酸碱性 B.溶解性 C.性状……),因为该问题看似简单,学生在前面《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课程中、甚至是高中化学课中可能都已经有所接触,但并未清晰地界定和区分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很多情况下是混淆的,通过该问题的提出与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含义,为后续各类化合物理化性质的介绍奠定基础,也可以自然地导入本部分课程的学习内容。第二步,教师向学生说明本部分学习的目标是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其中重点掌握的是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和显色反应,并要学会运用相关的理化性质进行天然药物的鉴别和所含化学成分的检识。第三步,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出具判断题,请学生依据以往课程的学习基础做出判断(如1.醌类化合物往往具有颜色;2.游离和成苷醌类化合物的溶解性符合苷与苷元的通性……),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可相应做出讲授内容的调整,必要时对前述知识点进行回顾和补充(如可回顾《有机化学》中对醌类化合物结构的描述,化合物共轭链的长短与颜色的关系等)。第四步,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以适宜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教师可结合《生药学》课程中大黄药材鉴别项下的微量升华,在载玻片上形成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来阐述醌类化合物的升华性,也可结合虎杖醇提液回收溶剂时,回收的乙醇具有颜色说明醌类化合物所具有的挥发性。在比较羟基蒽醌类成分α-酚羟基和β-酚羟基的酸性大小时,请学生解释酚羟基酸性大小产生的由来和共轭效应、氢键效应的形成条件。在显色反应的介绍中,请学生解释天然药物中蒽醌类成分的检识流程与方法,并结合苷类化合物的性质提示加入硫酸的目的。第五步,后测。可以不同羟基蒽醌类成分的酸性大小比较的问答题或者羟基蒽醌与蒽酮类成分的鉴别题来进行。酸性大小的比较可以考察学生对酸性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而后两类成分的鉴别既可采用碱液反应(检识羟基蒽醌),也可采用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检识蒽酮)来进行,提示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性质的复杂性和鉴别方法的多样性。第六步,总结。围绕理化通性与特性进行蒽醌类成分理化性质的总结,最后以酸性大小的差异和羟基蒽醌类成分的碱液反应引出接下来所要介绍的提取分离方法中的pH梯度萃取法和采用碱液萃取时所能观察到的颜色改变。

三、《天然药物化学》中BOPPPS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考

BOPPPS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简洁、清晰的设计模式,但如何有效地加以运用,逐步完善相应的教学过程,获取教学的反馈,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摸索和思考的问题。

BOPPPS教学模式设计的过程中,六个阶段的顺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缺一不可的。在课程讲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讲授的对象进行适当的调整,各阶段的分配时间也是较为灵活机动的,不必机械套用。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部分化学成分类型如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均较复杂,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在一个BOPPPS中无法实现。此时可将课程内容进行分割,划分成为小的单元;或也可将BOPPPS的设计相应放大,或将各步骤合用、循环。例如,在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时,教师可从黄酮类化合物(C6-C3-C6)的基本骨架着手,对比苯丙素类化合物(C6-C3)的基本骨架,提出“黄酮类化合物是否归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的范畴?”的问题引出课程内容,并说明“掌握黄酮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及相互间的区分特点”是本部分学习的根本目标。教师详细解释黄酮类化合物“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的连接位置和三碳链是否成环”三点结构分类依据后,请学生对黄酮化合物的各结构类型进行比较和归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提示与总结,最后以小组相互出题的方式对具体的掌握情况进行后测。

此外,BOPPPS教學模式强调教学互动,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仍然是BOPPPS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关键。在BOPPPS教学设计中,混合使用PBL教学法、TBL教学方法等,发挥各种教学方法所长,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调动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才能使BOPPPS教学变得生动和有效。教师应努力促成学生在学习中的五到:一是“耳到”(听到好的声音、好的语调)、二是“眼到”(看到优美的图文)、三是“手到”(及时记录笔记、做好练习)、四是“口到”(进行小组讨论或口头汇报)、“脚到”(进行角色扮演),最终促成“心到”的最高境界,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

参考文献:

[1]王若涵,张志翔.BOPPPS式教学在“植物生殖生态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15).

[2]李秀清,高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吴继红.以SIOP和BOPPPS模式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某学院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4,14(5).

[4]Fu yunxia,Renxiaoyan,Yang xiaoyan. Introducing BOPPPS computer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5,(701-702):1271-1274.

[5]刘玲玉.基于BOPPPS模型的翻转课堂“微课”设计探索[J].宜宾学院学报,2014,14(5).

[6]陈卫卫,鲍爱华,李清,等.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

[7]宋荣.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阀门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4).

作者:何昱 来平凡

上一篇:学年第二学期团工作计划下一篇:重阳节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