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政治思想探讨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卢梭作为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以其社会契约理论最广为人知,同时他的社会契约理论思想也在社会契约学说中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说对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而在当代,研究其社会契约理论更是对我国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卢梭政治思想探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卢梭政治思想探讨论文 篇1:

卢梭的政治思想探讨

摘 要:卢梭是一个兼具浪漫主义和理性思维的政治家,也是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以浪漫主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卢梭在两部主要的政治论著中的政治思想。主要评析了卢梭关于自然与文明、平等与自由、公意与契约和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论述,认为卢梭的政治思想中充满对平民的关爱和同情,并有许多不同于前人的政治创建。

关键词:卢梭;浪漫主义;政治思想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两部著作集中展现了卢梭的政治思想,在他阐明政治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依稀发现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情怀。有人说,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是以一种对以往怀有无限温馨回忆并对未来抱有无限幻想的思维方式强烈地反对现实的生活状态。卢梭有这种倾向,他在对现实的批判中描绘了一种未来社会的景象,并使社会革命的大潮在他身后汹涌澎湃。所以歌德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却开启了一个时代。”

1 文明与自然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把自然状态看作是自由、幸福的“黄金时代”,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其乐融融地生活,有的只是自爱心和温暖的怜悯,自爱使得人们必须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而怜悯使得人们出于本能地帮助自己有苦难的同胞。在这种状态下,不仅没有私有的观念,而且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隶属关系,大家和平相处。“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使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卢梭认为“人生来都是善的,是种种制度才把人弄恶”,是文明社会破坏了人的本性。他说“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因此他发出“回到自然”中去的呼声。这明显地与当时崇尚理性热爱文明的时代发生了冲突。此文不仅主张消灭私有制,而且对理性也提出了质疑,卢梭认为理性并不意味着一切,也有它的缺陷。

现代的文明和理性培养出来的人由于受到无数的诱惑而变得烦恼和不安宁,所以他写道“人们不得不相互爱抚而又相互伤害;由于义务,人们生来就是仇敌;由于利益,人们必须相互欺骗。”由此我们看出,卢梭总是站在同时代人的前列,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眼光审视并批判着现实社会,所以赫尔岑说:“当时伏尔泰还在为文明跟愚昧和无知作战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为文明了”。其实卢梭在痛恨这种文明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种解决的方式:文明的缺陷要靠更高的文明来克服。人类只有不断地向前发展才能摆脱由文明带来的束缚。他所倡导的自然状态不是真正的原始社会,而是一种充满自然状态的自由与平等内容的未来社会。因为在卢梭看来自然状态必须改变,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如果人类不去改变生存方式的话等待人类的就是消灭。卢梭在理论上批判现实的文明,在实际生活中他也一直厌恶社交场合上的虚伪和矫揉造作,对自然无限向往,甚至一有机会就隐遁于自然中,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浪漫主义者的生存道路。

2 自由与平等

说到自由,我们会马上想到卢梭的那句经典的论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开篇便提出的,可见自由在他的政治思想中的地位。在卢梭看来,唯有人类拥有了自由与平等才算实现了终级目标,相反地如果“一个人抛弃了自由,便贬低了自己的存在,抛弃了生活,便完全消灭了自己的存在,因为任何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这两种东西,所以无论以任何代价抛弃生命和自由,都是既违反自然同时也违反了理性。”可是看现实社会的文明人吧,他们生活在各种建制所束缚的枷锁中,虽然享受着和平与安宁,却倍受奴役。既然现代文明社会的私有制制造了不自由和不平等,那么就要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一种社会制度,实现平等实现自由。

在《社会契约》中他论述了如何改造社会即建立国家制度的原则,卢梭指出,建立社会契约的目的是保障每个缔约者的权利,这样契约既不有损于个人,又不忽略对个人的关怀,那便是“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象以往一样自由。”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恢复了本来属于他自己的权利。不仅如此,自由不只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更重要的是不屈从于别人的意志,不为别人的意志所累,同时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让别人服从。所以卢梭说:“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有自由”。由此我们发现,卢梭认为自由与平等是不可分割的:平等,是因为没有他自由便不能存在。平等不能实现,永远谈不上自由,但平等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均和对等,而应该是这样:“至于平等,这个名词绝不是指权利与财富的程度应当绝对相等,而是说,就权力而言,则他应该不能成为任何暴力并且只有凭职位与法律才能加以行使;就财富而言,则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己”。自由与平等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这个浪漫主义者的终极理想。

3 公意与契约

卢梭认为自然状态虽然美好,但人们各自独立的力量很难保障自己的生存,只有改变孤立的生存方式联合起来,以共同的力量求得共同的发展,并且不妨碍任何个体的存在,那么就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契约,而这种契约必须是公意的体现。这种契约的本质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公意”又是什么呢?在卢梭看来,公意不是全体的意志,而是大多数人的意志,但这种大多数人的意志又与众意完全不同,众意是个别意志和利益的总和,而公意是每个公民的意志中趋于一致的真正共同的东西,因此卢梭说:“唯有公意才能按国家创制的目的,即公共幸福,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因为如果说个别利益的对立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表达公意,最重要的是国家之内不能有派系存在”,有派系就容易形成众意,防碍公意更好地表达和实现,国家就会陷入党派纷争而支离破碎。既然公意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而依契约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国家代表了人民的共同意志既公意,那么人民就必须服从这个政治共同体或者叫做主权者。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的四个原则:(1)主权不可转让,人民不必要找一个主权统治者。卢梭反对封建专制,也反对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他说:“议员一旦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2)主权不可分割。卢梭强烈反对孟德斯鸠的分权说,他认为孟德斯鸠没有形成正确的主权权威概念,是把主权权威的派生物理解为主权权威的组成部分了。(3)主权不可侵犯。政府和公民一样都不可侵犯主权,如果政府篡夺了人民主权,人民就有权推翻它。(4)主权不可代表。行政官员不代表人民的意志,只是受人民委派的办事员,人民有权选举罢免他们。这一切均来自一个浪漫主义者的理想,我们尚且不论其实现的合理性,只是这种设想本身就足以证明卢梭昂扬在内心的革命激情。

4 道德与法治

在卢梭看来,政治与道德以及政治与法律都是不可分割的。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到:“企图把政治和道德分开来研究的人,结果是两种东西一样也弄不明白”。道德对政治的作用不容忽视,文明人与野蛮人在道德方面最重要的区别是他的自由不受自然率支配而是受自由率支配。“唯有道德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仅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卢梭重视道德的作用,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的,当时盛行的是一种宗教道德观,断言人们的道德规范是上帝规定的,上帝是判断善恶的唯一标准。但卢梭认为,人类的“内在的良知”是他们行为的法则,良心是道德的标准,使道德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这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显示了一个思想家的重要作用,虽然这种标准正确与否有待讨论。

卢梭重视道德的作用,他认为“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是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另外,卢梭还论述了法律的作用,法律思想也是社会契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法律是政治体唯一的动力,没有法律,已经形成的国家是没有灵魂的。法律“是公意的行为”,离开公意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因此,作为规定公意行为的法律而言,首先必须是全体人民的普遍意志。其次法律的适用者是全体人民,对所有人都采用统一尺度。因此即使主权者对人民发出号令,也绝不是法律,只是命令。这里充分体现了卢梭的平等思想,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也没有特权。那么这样的法律必须有好的立法者,他能确定什么样的法律适合于人民。因此立法的原则有二,一是任何人无权颁布法律,只有主权者才能颁布法律,立法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二是法律只规定全体公民集体的抽象的行为,而不规定个别的具体的行为。“它可以确定一种王朝政府和一种世袭的继承制,但是它却不能选定一个国王,也不能指定一家王室。总之,一切有关个别对象的职能都丝毫不属于立法权力。”卢梭指出,立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自由与平等,社会上既不许有豪富,也不许有赤贫。他认识贫富悬殊造成的恶果是对公共幸福的严重损害。今天,我们审视卢梭和他的思想,也许会从中领悟些东西。

卢梭的政治思想中充斥着一个浪漫主义者激昂的情感,以他特有的对平民阶级的关爱和同情谱写着未来理想社会的政治篇章。卢梭的浪漫与卢梭的理性同样支撑着他的思想,所以许多人说卢梭是伟大的,也有许多人说卢梭是不老的,的确是这样,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回眸过去,我们会发现卢梭确有他的伟大之处不朽之处。他的政治思想值得后人不断地探求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凤梧.卢梭思想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赵林.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奇志.自然人格——卢梭[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4]何兆武译.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2.

作者:王雅君

卢梭政治思想探讨论文 篇2:

浅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历史影响

摘要:卢梭作为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以其社会契约理论最广为人知,同时他的社会契约理论思想也在社会契约学说中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说对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而在当代,研究其社会契约理论更是对我国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本文从以下两部分对其社会契约论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论述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具体内容,第二部分则分析了其社会契约论的意义及其影响。

关键词:卢梭;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政府;人民主权

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容

卢梭作为近代社会契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的重要观点主要是通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两本著作集中体现的。如果说《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是研宄人和社会的起源问题,那么《社会契约论》则是研究了如何构造最好的社会和政府的问题。他在自己的社会契约理论中对诸如自由、平等、公意、权利、主权、政府等概念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论述。

同霍布斯和洛克一样,卢梭也是从论述自然状态作为其理论的起点。然而与另外二者不同的是,卢梭将自然状态描述为了一个自由、平等、幸福与和谐的“黄金时期”。处于这一状态的人们没有道德或者善于恶的观念,但是有着一种天然的怜悯之心,卢梭将其成为“人性法则”,正是由于这一法则从而避免了人与人的争斗。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把维持生命作为要目的。然而,随着农业和社会生产的逐步发展,私有财产也开始出现出现,并使得人们脱离了原始的状态,由此,人类开始走向了不平等,人性中天然的怜悯也被自私取代,人们开始相互争夺,和谐的自然状态也就不复存在了,人们陷入了生命和财产安全无法保证的境地,因此,人们就开始“寻求组建政治社会和建立相应的法律”。

卢梭非常重视自由,他认为自由、平等才是自然状态真正的内容。由此,卢梭提出要通过社会契约使得人们想过去一样自由,并将社会契约论的重点放在要“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个人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然而即使卢梭非常强调自由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他也非常清楚随着社会的发展,想要“回归自然”是不可能的事,即人们的“原始自由”必须消失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保障人们的其他权利。这一契约的签订即是为了“以共同的力量去保护每个结合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卢梭认为,契约的签订必须要遵从所有参与者的意志,这样才能保证人们只服从于出于自己的意愿所制定的法律,并将其定义为自由:人们所服从的是自己的意愿。

因此社会契约这一概念就被卢梭定义为“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个共同体即是国家,在这个共同体之中,人们把自己的所有权利上交给集体并形成了公意,所以人们仍然保持着自由,因为实际上其服从的是自己本人的意愿,即出于所有人的意愿,从而产生了一个共同人格代替人们行使权力。正是由于所有个体都参与成为了主权者,所以所有人都拥有与主权者相同的利益,然而对于处在共同体之中的个体来说,公意可能是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同甚至相反的,而出于保障社会契约的权威性的需要,对于不愿意服从公意的人们就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总之,公意被卢梭定义为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而产生的共同意志。 公意反映的是共同体内部整体的利益,其归宿是平等:人们与生俱来的不平等也由于社会契约随之得到改变,即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得到了法律和道德的平等。至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就在自由与公意的基础之上、以平等作为目的建立起来了。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即是主权在民的思想。可以说,卢梭的“主权在民”学说既是他整个学说的核心和归宿,也是他社会契约论的结果。具体来说,卢梭把政治共同体看作主权者,而没一个独立个体都是主权者的组成部分,因此这样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个人组成的,由此主权者也就是全体人民。这样的主权也就是对于公意的运用,而“公意指导政治体运用社会契约所赋予的权力的这种行为”, 也就意味着人们在行使主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仍然是在主权者,即虽然他们表面上转让了自己的权利,但是实际上还是由其自身来控制权力的,所以实际上完全没有权利转让一说。因此,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可以说是由人民来进行自我管理的。

由此,盧梭又引出了自己的政府理论,他把政府定义为“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一个中间体” ,用以执行法律及维护自由。这即是把政府定义为主权者的执行人,是执行公意的一个机构,它所具有的权力是由主权者,也就是人民所赋予的。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是负责执行法律、用以维护社会的自由和平等以及保障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总之,卢梭认为政府只是代替人民行使主权,其本身并不是主权者,其权利来源于“契约订立者的公意”,而人民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主权,人民就有权利根据契约推翻它。

二、社会契约论产生的意义及影响

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相较以往的思想理论的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使得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深入人心,他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极大的动摇了君主专制,以至于成为了法国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旗帜和行动纲领,而在后世他的社会契约理论也被很多思想家所吸收、借鉴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此处从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对于近代西方政治理论的影响及其对我国政治理论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历史意义及影响。

(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首先,卢梭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权利学说、暴力推翻专制统治者的思想和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法国资产革命中甚至占据了支配地位。可以说,正是在卢梭的主权在民影响之下,《人权宣言》才得以确立。一方面,卢梭有关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准备,并且极大的鼓舞了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尤其是法国雅各宾派的领袖),可以说卢梭的学说在理论和行动两个层次对这些资产阶级革命领袖起到了指导作用,如罗伯斯庇尔、马拉、圣·鞠斯特等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就深受其影响。而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卢梭的主权在民及人权和平等思想在1793年宪法充分的得以体现,也正是这部宪法为法国奠定了政治基础,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其次,卢梭的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学说“成为美国进行独立战争和宪政改革的一面标志性旗帜”。 这尤其在1776年美国发表的《独立宣言》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起草者杰弗逊对卢梭的人们主权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将其与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如独立宣言中“每个人生而平等,拥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同意”等政治原则即是对卢梭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的体现,而确立这样的政治原则无疑是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不断深入。

总之,卢梭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作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西方政治理论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的始终贯穿着整个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可以说是理解西方政治思想核心精神的一把钥匙。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代表,更是对西方的政治理论及法制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卢梭的人权、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等理论极大的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法治思想。在西方文化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或是教会统治之下的,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得封建君主具有着不可质疑的绝对权力。而正是在卢梭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人权,同时卢梭关于国家权利是属于人民的理论更是使得人们意识到君主或是政府应该是为人们服务的,并且是可以推翻的。而除了《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之外,西方知名思想家罗尔斯也是其忠实拥护者,他所改造的社会契约论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主张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公平分配的正义分配理论对于保护社会公民,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民利益是有着极大进步意义的。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其采取了积极的批判态度,他们的民主及国家理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卢梭的影响。例如马克思不仅认同了卢梭将自由作为民主前提的观点,还接受了卢梭的“公意”理论。可以说,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在相当程度上与马克思反对封建统治阶级专制和剥削人民的思想不谋而合,而其主權在民的思想更是被马克思作为其社会政治文明的原则。而正是在对卢梭主权在民思想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意识到人民主权在阶级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由此进一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民主思想。而卢梭的国家观也给予了马克思极大启发,正是通过卢梭关于国家的理论,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国家与市民关系理论的纠正,并进而开始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即从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的角度,也就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国家起源的根本原因,并最终深刻的揭示了国家起源在物质根源上的必然性。

总之,尽管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存在着一定缺陷,但是西方政治文明中有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原则无疑是深受其影响,其理论在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三)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对我国政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19世纪开始,我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就已经接触到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当时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如梁启超等改良派代表就是卢梭的积极拥护者,而在当时的中国,卢梭的理论对于宣传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民主思想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之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以卢梭关于人民主权的理论对改良派加以批驳,从而在思想理论为发动资产阶级革命进行辩护。可以说,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在当时的中国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并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

而到了如今的中国,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仍然对我国政治建设,尤其是民主及政府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我国致力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关键时刻,卢梭关于政府的理论阐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是具有启示作用的:卢梭将政府看作是共同体执行人民公意的工具的看法与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不谋而合,而其在社会契约思想中提出的对限制政府权力的观点更是成为了当代中国“宪政控制权力理念的基础” 。而在民主方面,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也是我国进行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我国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原则,坚持把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这与卢梭的主权在民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同点。

总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不仅具有理论层面的研究价值,其在行动指南层面,即对推动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启发作用。尤其是在我国人民主权还没有完全实现、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的今天,卢梭社会契约论无疑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总结的。

参考文献

[1]陈儒杰. 洛克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董云龙. 洛克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之比较[D].黑龙江大学,2014.

[3]单倩.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历史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7.

[4]穆姗姗.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D].大连理工大学,2004.

[5]韩晓捷. 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2.

[6]孙沙沙. 启蒙思想家社会契约论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4.

[7]王明慧. 近代社会契约论中的权力制约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15.

[8]陈曦. 民主理论的嬗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9]郝菲菲. 卢梭和马克思的思想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10]邱太昌. 解析国家:卢梭与马克思[D].云南大学,2014.

1.董云龙《洛克与卢梭社会社会思想之比较》

2.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单倩《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历史影响》

4.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穆珊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6.王江涛《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研析》

7.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穆珊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9.崔灿《洛克与卢梭法律思想的比较研究》

10.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1.董云龙《洛克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之比较》

作者简介:

董蕴(1996.6-),女,汉族,河南长垣人,硕士在读

研究方向:管理伦理学

作者:董蕴

卢梭政治思想探讨论文 篇3:

试论卢梭的民粹主义思想

摘要:卢梭的社会政治是极为复杂的,通常认为他的理论带有明显得民粹主义色彩。通过对卢梭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原因以及卢梭的个人气质出发,探讨了卢梭的民粹主义思想产生的来源。并探讨了民粹主义的表现和特征。

关键词:卢梭;民粹主义;政治思想

卢梭的政治思想是相当的深刻和复杂的,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也为世所公認。以他的理论为指导的法国大革命中所包含的平等人民主权人性解放的观念绵延了几百年,大大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甚至这些观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的“一切属人的感性世界的彻底解放,是社会解放的真正起点”的思想正和卢梭的观念是契合的。在法国大革命中卢梭被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卢梭政治思想中所提出来的人民主权思想和在其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回归乡村和平民的理念,使很多人把他和民粹主义联系起来,“可以肯定民粹主义的始作俑者是卢梭”[1]。本文将对卢梭的民粹思想作简单分析。

一、民粹主义浅说

“民粹主义”这个词源于19世纪的俄罗斯,在现代语境下有两种涵义,一种是19 世纪俄国所产生的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此对这种民粹主义不作分析,而西方社会中另外一种民粹主义,有政治词典将其解释为“唯愿诉诸和求助于人民群众的所有运动和学说”。

借助我国著名学者俞可平对民粹主义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而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平民化便成为民粹主义政治运动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都带有民粹主义的性质,有人把它定义为‘唯一的诉诸和求助于人民群众的所有运动和学说’。根据这一定义,凡是平民大众的政治运动,尤其是带有自发性的运动,都可被纳人民粹主义的范畴。”

“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2]

卢梭明确提出了平民解放和人民主权思想,在启蒙运动中被认为是小资产阶级和平民的代表。在卢梭的众多著作中,他强调平民生活的的高尚价值,或者把平民化和乡村化作为其理想的归宿。在《爱弥儿》中他说“还是回到我们的茅屋去吧,住在茅屋里,比住在这里的皇宫还舒服得多。”[3]与此同时,在卢梭人民主权理念指导下的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来自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激烈反应,以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为代表,对法国大革命作出了激烈的批判,并高举“精英主义”的大旗。这种平民政治的精英政治的对抗,直到现代依然是英法两国的政治的显著差别。而作为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卢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热情讴歌普通大众的民粹主义的异类呢,这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卢梭民粹主义的起源:社会环境和个人气质

卢梭之所以会陷入那种极端平民化的民粹主义政治理想,这和他所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卢梭的平民民主观正是植根于这一礼俗社会的草根民主观”[1]。

卢梭并不是真正的法国人,他出生于日内瓦民主共和国,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四年,那里的风土人情政治文化对他一生影响至深。日内瓦的政治结构是典型的雅典民主式的,他的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共和国有四个执政官执政,每人执政两年,他们由公民选举产生。日内瓦共和国不承认世袭地位,即使首席执政官的后代,无特殊能力者只能和平民一般。这种平民式的平等精神影响了卢梭的根本政治观点。同时日内瓦人坚持清教式的修行,公民崇尚简朴限制奢侈,他的宗教仪式简单,教堂不设偶像。就是在这个纯朴的道德共和国中产生了卢梭的政治思想。“这就是卢梭的精神家园,少年卢梭的精神源头在这里,老年卢梭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母体在这里。”[4]

“他将顽强地表现日内瓦的意志,日内瓦的话语,日内瓦的理想,直至日内瓦的所有局限。”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近代的欧洲的社会发展其总体倾向是大工业和社会化。而卢梭的精神来源或依附则是日内瓦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卢梭的平民式的理想或平民式的解放也反映了小农小手工业者的哀鸣,是随抗理性主导社会的呼声,是对旧秩序或道德理想国的日内瓦的留恋。

卢梭的个人气质或者说他的个人的境遇对他的平民化或民粹主义倾向也有影响。在整个西方思想史中,卢梭是一个复杂而奇怪的人,据卢梭所说的他一生唯一爱过的女人索非·居德伯托伯爵夫人对卢梭评价说:“他是一个可怜的人,我只有用温柔和仁慈去待他,他是一个有趣的疯子。”他的疯子的表现在,他是一个世俗平民知识分子,有着非同一般的家庭境遇和生活经历。他出生于小康家庭,但是母亲早逝,父亲往往对其过于宠爱。尽管他在许多方面受到溺爱,他从童年起就表现出强烈的被剥夺感。这也就产生了他一生的最明显的个性特征——自怜。

卢梭15岁因不愿做雕刻匠的学徒而逃走,改信天主教。以后的十四年他做过华伦夫人的情人,直到30岁,卢梭都过着失败而又依赖的生活,尤其是依赖女人。他至少尝试过十三种职业,然而最终是失败的。这使他对富人阶级的所谓道德和文化有一种内在的仇恨。他说:“我痛恨那些大人物,我痛恨他们的阶级,他们的尖刻,他们的偏见,他们的吝啬,痛恨他们所有的罪恶。”卢梭还承认“对那些有钱人和功成名就的人心怀忿恨,就好像他们的财富是损害了我才获得的。”[4] 对巴黎市民文化的这种愤慨也表现在卢梭的其他作品当中。比如卢梭作品中他刻意强调内心情感,用以反对传统,他强调的是内心的冲动,而不是礼仪。他对自己的外省人的土里土气并没有遮掩,反而更强调这一点,并把它作为一种美德来看。他承认:“照常规看来,我笨拙,不讨人喜欢而粗野,我是一个野蛮人。”他对自然和质朴的崇拜,注定了他要与市民社会的繁文缛节隔离。他说:“再见吧,巴黎我们离开你越远越好,城市是坑害人类的深渊。”[3] 他认为,作为道德理想的聚合,市民社会必须经过民粹道德观的重建。而重建市民社会的模式,他的理想就是日内瓦的乡村清教社会。

三、卢梭民粹主义的表现

就像那个著名的故事所讲的一样,康德据说是那个时代唯一读得懂卢梭的读者,他说:“有一时期,我骄傲的想着以为知识构成人性的尊贵,我蔑视愚昧无知的人群。卢梭却使我双目重光,这虚妄的优越性消失了,我已经知道尊重人类。”拒绝精英化,尊重自然,以为道德的至上在普通人当中,到乡村和平民中去寻求解救社会的秘治良方。卢梭在其《致达朗贝尔的一封信——论观赏》的文章中提出了其对民粹主义的早期表述。这些论点包括:乡镇自有“会社”连通,来维系礼俗风化。乡镇手工业者未受分工限制,自给自足不仰他人。乡镇小农是道德职业,是天下第一职业,他说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是人类所能从事的最高尚的职业。农民是最诚实最有益的人。礼俗文明是都市文明的解毒剂,底层草根民众是未受文明侵犯的美德承载者。在《论科学和艺术》中,他说:“只有在普通劳动者那里才能发现力量和善良”。在《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根源》中,他说:“理性使人自保,哲学使人与世隔绝,把厮打的人劝开,阻止上流社会人互相侵害的人是群氓,正是市井妇女人民才是道德裁判者,人民或许可以欺骗,却绝不能腐蚀他们。”[5]

卢梭的这种民粹主义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理论和社会影响,后来的历次革命年代都会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民粹主义的代表。这一点在19世纪的俄罗斯表现得最为明显。俄罗斯的大量的革命家甚至是文学家都被认为深受民粹主义的影响,包括大文豪托尔斯泰等。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叶曾经和民粹主义作过斗争。

对卢梭民粹主义的分析中我们应该看到以下几点:

1.卢梭的民粹主义表面上是激进的,具有颠覆近代市民社会,进行全盘道德建设的激进外观。但骨子里却是保守的,向后看的,反映出他和中世纪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特征后来表现为雅各宾派专政的社会政策,也是在激进与传统的彻底决裂的外观下面潜伏着中世纪的保守内涵。

2.卢梭的民粹主义社会观,为19世纪社会主义思潮要求消灭城乡差别,提供了思想来源。也为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提供了基础。但他一旦进入政治实践,则难免意味着反现代化的要求,他所想的是一种原始的全面发展,和时代本身的发展相背。

3.卢梭的民粹主义与他道德至善的政治哲学有内在联系。他所要求的风纪监察舆论划一道德监督的所谓透明社会,只能是无数监视者眼睛构成的透明社会。只能导致道德警察的泛滥,社会生活的全面管制。这种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只能是全面的社会控制,从而使后世把卢梭和极权主义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22-124.

[2]人大复印资料[Z],2005,(10):23.

[3]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8-581.

[4]保罗·约翰逊.知识分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根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82.(责任编辑/ 李璐瑶)

作者:王洋洋

上一篇:高三动员发言稿下一篇:酒店筹备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