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结题报告(推荐7篇)
“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这一课题, 是针对河源市卫生学校在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卫生职教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1]结束后所遇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
2009 年3 月17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1 年2 月12 日, 卫生部颁发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等文件。这意味着国家对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要求。
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对于卫生职业教育的新期许, 也为解答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底从哪里来, 有哪几种渠道, 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应是什么样的, 应该有怎样的管理考核制度和保障措施系列提问, 特别是为了解答双师型教师遇到的新疑问, 河源市卫生学校适时启动新课题立项工作, 并结合刚入选国家第一批中职示范校创建单位契机, 紧紧围绕新问题, 锁定新思路, 深入探索、精心设计、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课题探索者还注意到教育部2013 年9月20 日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增加了对课题研究的动力和信心, 加快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步伐,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2 课题涵义
2.1 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
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是根据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与类别理论, 结合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行业的习惯分类, 对医药和卫生两大职业体系进行归纳分类的名称。但在我国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 通常将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称为卫生职业教育。
2.2 双师型教师
目前, 由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部门提出和整理出的双师型教师定义有10 种以上, 而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上是引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定义而展开的, 极少联系卫生职业教育实际, 以致经常出现片面的教条理解而导致实际工作应用中的缺项、漏项或误项。
本课题探索者提出的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定义是:拥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和职称证书、卫生专业技术执业或职称资格证书、卫生专业技术临床注册证书或卫生专业技术临床定期考核证书, 并在卫生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同时还在医药卫生单位临床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医务人员。即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双证”, 还要有“双岗、双过程”, 要名副其实。
2.3 卫生职业教育医学专业思想
卫生职业教育医学专业思想, 是指在卫生职业院校从事医、教、研工作的专业教师所拥有的医学科学思想。具体是指卫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对基础医学、应用医学、技术医学和人文医学等学科的认识及思考程度、重视程度、参与程度、使命感等。
2.4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是指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对所在院校开展的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专业实践 (临床) 、临床进修、继续职业发展 (继续医学教育) 、科研、医学学术活动、院校领导和专家团队医学专业传播等活动的参与及思考程度。
2.5 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
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 就是课题探索者在广东省区域内,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 选取一定数量的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所在院校开展的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临床工作、临床进修、继续职业发展、科研活动、学术活动、院校领导和专家团队医学专业传播活动等基本情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同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 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从中获取课题研究成果或若干新理念、新观点、新答案, 也可以提出推广研究成果的若干建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收集与医学专业思想、实践活动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获取相关参考信息、研究素材和理论指引。
3.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随机抽样, 深入相关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中, 展开无记名现场问卷填写、非正式座谈会、个别交流沟通等调研活动, 获取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参与各种医学专业活动的真实情况、对卫生职业教育工作的真实感受、对教学岗位和临床岗位的真实想法以及其他有关卫生职业教育的真实信息。
3.3 分析资料法
认真、详细、全面、科学地分析所得到的各方面原始数据和信息资料, 客观地进行呈现和解释, 保证统计数据和调研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
4 理论支撑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规律的理论; (2)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实践规律的理论; (3)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4)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教育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医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5 研究目标
(1)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双证、双岗、双过程”之间的关系。
(2)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卫生职业教育医、教、研各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卫生职业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
(4)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
(5)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临床岗位与医疗卫生行业校企合作之间的关系。
(6) 探索从卫生职业教育合格双师型教师、骨干双师型教师到双师型教师带头人的成长路径和成长规律等问题。
(7)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如何成为临床岗位的名师、教学岗位的名医等问题。
(8)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双使命、双责任、双权威”与“双收入、双利益、双回报”之间的关系。
6 研究步骤
(1) 前期阶段 (2013 年11 月至2014 年9 月) 。
(1) 2013 年11 月, 做好课题正式批准立项文件签收和学习理解等工作。
(2) 2014 年1 月,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重新报送课题项目正式申请书和课题研究方案;培训课题组成员。
(3) 2014 年2—5 月, 开展课题调查问卷起草、内容讨论、修改、征求意见等工作。
(4) 2014 年6—8 月, 开展问卷试调查、试检测以及再设计、再修改工作。
(5) 2014 年9 月, 前往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 征求我省卫生职业教育领域老领导、老专家对调查问卷的修改意见;请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领导和专家按随机抽样方法, 确定课题研究对象数量及分布区域, 确定调研行动路线和具体方法。
(6) 2014 年9 月, 撰写并发表课题项目第一篇学术论文《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探讨》。
(2) 中期阶段 (2014 年10 月至2015 年7 月)
(1) 2014 年10 月, 开展全省12 所卫生职业院校抽样单位的现场问卷填写、非正式座谈会、个别交流沟通等调研活动。
(2) 2014 年11 月, 进行课题研究中期各项总结工作, 撰写和报送中期工作报告, 填报相关中期工作报表。
(3) 2014 年12 月至2015 年6 月, 进行调研资料的整理、录入、校对、再录入、再核对、再录入, 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原始性。做好录入后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整理工作。
(4) 2015 年7 月, 撰写并发表中期阶段工作论文《“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课题调研与思索》。
(3) 后期阶段 (2015 年8 月至11 月)
(1) 2015 年8—9 月, 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分析并撰写课题科研论文《广东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抽样研究》。
(2) 2015 年10 月, 做好课题结题各项准备工作, 进行课题成果鉴定。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成果网上发布词, 进行鉴定结题申请书填报和课题鉴定材料装订工作。
(3) 2015 年11 月, 完成其他各项课题结题工作。
7 课题研究内容
(1) 开展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等五大新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探索研究。
(2) 开展能够基本反映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活动的调查问卷设计工作。
(3) 开展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4) 开展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与“双证、双岗、双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
(5) 开展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提高卫生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之间关系的研究。
(6) 开展提高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待遇可行性的理论研究。
8 研究成果
(1) 本课题探索者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提出了卫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思想与医学专业思想、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思想与医学专业思想五大概念, 完善了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理论体系[2]。
(2) 本课题探索者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提出并论证了双师型教师只有先具备临床岗位职务和持续临床实践, 才能具备教学资格, 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的新观点, 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供工作思路[3]。
(3) 本课题探索者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提出并论证了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思想和医学专业思想, 比拥有双师型教师称号意义更重大的新观点, 为各卫生职业院校加强医学专业思想建设提供了若干理论根据[2]。
(4) 本课题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围绕双师型教师基本情况、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临床进修、继续医学教育、科研、学术和接受卫生职业院校专家团队与领导医学专业思想传播等活动内容, 深入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非正式座谈会等, 从而掀开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探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新路径的序幕。概括和总结与双师型教师成长、与医学专业思想积累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况。同时, 总结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双证、双岗、双过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卫生职业教育毕业生群体质量、国家新一轮医改成败之间的关系等[4]。
(5) 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提出和论证了要建立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建设机制, 建立双师型教师“双岗、双过程”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成为临床岗位名师、教学岗位名医, 让更多的“名医名师式”双师型教师名正言顺地收获体现自己劳动价值的分配成果等新观点[3]。
9 应用前景
(1) 如果全省卫生职业院校普遍落实“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先具备临床岗位职务和持续临床实践”这一新观点, 将极大地提高全省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临床岗位能力, 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 通过医学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岗位工作, 也部分改变我省相关医疗卫生岗位存在的医务人员隐性比例问题。
(2) 如果全省卫生职业院校普遍建立双师型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师带头人培养、使用、考核制度, 普遍建立双师型教师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对接平台, 普遍建立包括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临床岗位发展计划、教学岗位发展计划在内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将迅速改变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师资质量不高的局面。
(3)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接受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双岗、双过程、双责任、双使命”理念, 接受其“双权威、双奉献”地位以及必须名正言顺地获得从教、从医“双分量”技术劳务收入这一新观点, 将可能迅速改变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 进而改变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的局面。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如何?双师型教师“传医”资格如何确定?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为此提供了客观的表述。研究人员发现,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虽然被多份国家级文件反复强调, 但双师型教师“双岗、双过程”的重要性很少被提及;双师型教师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继续教育对接平台至今仍未搭建, 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培养主阵地鲜为人知。为期两年的广东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工作, 探讨了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异同点, 揭示了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了卫生职教双师型教师“医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卫生职教梦”理念。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让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临床岗位的名师、教学岗位的名医;让“名医名师式”双师型教师名正言顺地品尝体现自己从医、从教“双权威”价值的劳动成果。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
参考文献
[1]钟冬民.河源市卫生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1 (6) :13-15.
[2]钟冬民.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4 (5) :8-11.
[3]钟冬民.广东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抽样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 (5) :5-25.
一、 不去介绍成果具体的情状,而是大作成果的理论分析
作为基层学校所开展的一般都是实践研究,结题之时应向别人呈现出课题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具体状貌,或者运用数据和图表进行比较与图示,或者运用实例和图片加以描述与说明。然而有些报告撰写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去分析成果的原因及意义。如“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成果介绍。
国际象棋活动是一门科学艺术,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与其他运动所不同的是象棋活动不是直接的体能对抗,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智力对抗,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小学是学生身体、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都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要分析、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战略战术的运用,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在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次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与对方下棋,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我校国际象棋选手逻辑思维能力强,尤其体现在数学成绩优秀,奥数成绩显著。同时,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学科类成绩也很优秀。今年,四位国际象棋小将在毕业考试中被几所重点中学录取。
报告的成果表述大致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次(国际象棋活动……美称)主要表明国际象棋活动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第二层次(小学是……随机应变)则对小学中开展象棋文化教育的一般作用意义,分别从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三个方面加以翔实的分析;第三层次(我校国际象棋……重点中学录取)概括列举了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的事例,对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作了极其一般的例证。就成果表述部分整个段落的内容看来,根本没有体
现出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有效开发的具体情形及相关征状。
二、 缺乏提纲挈领的亮点语句,而使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课题的成果,肯定是有主要点与次要点,有结果点与原因点,有直接点与间接点,在表述中特别要讲究重点突出,要点明了,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弄得人如雾里看花,或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不是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说明成果,搞得人家看了半天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国际象棋开启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成果表述。
象棋活动如同学生手中的一根启智魔杖,在学校长期、系统、规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棋中启智”,充分认识到象棋的运动功能,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开发了大脑的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下来,我们不难发现,相对而言,积极参与象棋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他们的思维活跃,课堂反应快,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不喜欢或很少参与象棋活动的同学,学习上大都较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性、创造性较少,学习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几年来,学生确实显示了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的发展特质。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明显超过其他班,计算更扎实。这由每学期的数学测试卷反映出来。在我们所做的数学测试的质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算”这两个项目上,这个班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其他学校。不仅如此,语文老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更有逻辑性,也更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精彩语言。班主任还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原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整天好动、好打架,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惹是生非,自从迷上了国际象棋,大概是精神有了寄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课间更多看到的是他在和别人下棋,打架闹事几乎看不到了。
看完这段概述性的文字,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番,很难发现该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具体涉及到了哪几个要点。其实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终于发现整段文字是总分结构,“象棋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段首总括,“实践下来……几乎看不到了”是分述,分述部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学了国际象棋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二是学生的发展特质与其他学校不一样;三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微妙的变化。遗憾的是报告撰写者在总括部分语句啰嗦含混。没有真正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而分述部分则没有能够运用序数词(首先、其次、再次等)清晰地罗列出来,给人有一团糟的感觉。
三、 成果表述的角度极其普通,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应该说不同的课题其研究成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报告撰写者习惯于用千篇一律的笼统化、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述,使得所有的课题千题一语、千果一面,根本显示不出独特的课题个性与亮点。如《幼儿园园本网络教研的探索》的课题,在成果表述部分报告撰写者是这样表述的。
近两年来,我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抓网络教研的建设与管理,使我园网络教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或许是对我们所作的巨大投入的一种回报。通过课题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这种高要求同时转化为对教研的高需求。而园内的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相对于这种高需求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传统集中教研状态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园本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不管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都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是适应新课程骤然增加的教学和研训需求应运而生的。用网络技术改造教研,放大了我园教研力量、资源,力量和资源匮乏得到缓解。以同样多的人做了比以前多得多的事情,从而做大做强教研。具体体现在:(下略)2、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优化了教师的成长环境:开展网络教研对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网络技能培训与网络教研融为一体,在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用教研的方式完成网络技能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给了教师更多实践和运用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如在网络教研实行之前,我们有很多老师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和网络,打字速度慢,不会查资料、不会做课件,甚至不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活动。(下略)3、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幼儿园对外的影响力:教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网络教研在形成特色,提升教研实效,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一次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研讨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网络平台明确研讨目标;在广泛搜集难点、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话题讨论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各班先进经验、展示幼儿活动照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我园区域活动质量。(下略)
综观整个课题的结题报告,该课题做得非常扎实,措施极其有效、成果非常显著、研究颇具特色,但是就成果的表述而言则极其普通一般,从上述的三个要点的表述语句来看,“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任何一个课题都可以套用的笼统化、概念化、模式化的语句,凡网络教研类的课题毋须研究都可以猜想得到,而没有能够变换一下表述的角度另辟蹊径,从而显示出该课题独到的成效。
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情形,如果排除课题撰写者自身的写作能力欠缺的因素,说到底还是在于课题撰写者没有真正明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的具体成果,分析粗略、闭门造车,或者说课题研究者在课题申报之时压根儿没有对课题的目标进行过预设和论证,便匆匆上马、草草结题所导致。
城关中学 王明
2016年6月,我们申报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经过教研室领导的严格审核,被旬邑县教育局批准立项。在学校领导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总结了政史学科在材料解析方面存在的十种现象,在开题报告中以展示。
1、根据这些实际问题,只要认真研究,这些变化总是有迹可循的,现象的背后总隐藏着其规律性;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按科学的解题步骤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学生政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现状:
2、改变学生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错误思路及着手点:
3、培养学生政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方法和步骤:学生从“审”“联”“理”“答”“查”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和掌握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现我就重点汇报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运用:
在最初的开题报告中我们只确定了三种研究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成员属于非政史专业老师,因此,首先进行学习日志 法: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经验总结性文章,学习摘录积累加强理论学习。并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点点滴滴,记录作为解题的素材。
2、调查法:通过印制调查问卷问卷,以及学生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材料解析题答题得失分的现状分析和总结原因。
3、案例分析法:采用走访和谈话与学生座谈交流相,同时在政史课堂中学生对材料解析题能力存在问题与同科头老师交流,探讨方法与策略。
4、文献研究:研读优秀的教育案例、点评,从中吸取与课题有关的先进理论、思想,结合具体实例撰写个案,进行研究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目前已完成了课题准备立项、课题研究、课题总结三个阶段的工作。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5月至7月)
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在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组员阅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学生政史教学参考》《中学生时政报》《咸阳教研》《旬邑教研》《政史教师的101条建议》等相关书籍、报刊论文和教学案例,并形成读书笔记。组员及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五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课题研究阶段:(2016.7-2017.4)
①、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现状,查找存在问题
课题成立后,课题组于2016年10月对全体八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如下:(1)、3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题型特点,40%的学生不知道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题型特点,30%的学生知道一点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题型特点。(2)、1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来源于热点国内外新闻,7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来源于地方政策性的文件,2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来源于各类名人名言。(3)、6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会审题,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会审题,3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略懂一些审题方法。(4)、3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能够做到联系教材知识点,2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能够做到联系教材知识点,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知道怎样联系教材知识点,4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能够做到略微联系一点教材知识点。(5)、7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能理清解题思路,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能理清解题思路,2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理清解题思路有点吃力。(6)、3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知道如何答题注意书写,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知道如何答题书写混乱,6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略微知道如何答题也不注意书写。
②、分析学生对政史的材料分析题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11月根据中期考试抽样调查分析考卷中材料题解答存在问题找到失分原因。
(1)、对材料题分析了解不够。(2)、不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种类、题型特点及材料来源。(3)、根本不知道怎样处理材料分析题:如何审题,如何联系教材知识点,如何理清答题思路,如何进 行作答,如何答题后进行检查等。(4)、答题时书写潦草,一句话答语,草草了事。
③、根据存在问题12月份我们小组组织了一节材料解答题示范课,由富有经验的王明老师承担,感受颇深。完成了听课心得5篇。
④、2017年1月份我们组对前期的研究工作做了阶段性报告,由年轻有为的秦丹老师承担,这次报告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肯定,也给我们后期的工作大力支持,使我们信心百倍,于是我们组进行了政材料解析题听评课活动。
⑤探究教学技巧和规律,形成教育教学论文
我们组经过努力钻研理论书籍,调查、谈话、测试、听评课等方法,归纳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反思,把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了分类。它们分别是:说明、反映类、启示类、打算类、建议类、认识感受类、评析类、为什么类等。最后,经过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审题方法探究》、《思想品德打算类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初探》、《浅谈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等论文,形成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回顾。在反思和总结中,探索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围绕此目标主要做以下几件事:
(1)梳理阶段性成果,并进行总结、整合,撰写研究报告。(2)认真完备各种资料,填写各种表格,及时申请鉴定
4(3)进行成果展示、推广和应用。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组从2016年6月开始组建进行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即将结题。我们紧紧按照“课题带动、骨干示范、全员参与、评价调控”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思路,将课题研究与工作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我校研究工作的协调发展,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以及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和明显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解析材料题的素养。1.学生解析材料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课题组开展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解析材料题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了解材料题的特点、类型、失分的原因,而且引导着学生学习掌握了系列解析的方法---“五练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批判、归纳、概括、整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解析材料题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在朝着良好解析材料题的方向发展,主动学习、主动问老师、主动与同学探讨材料题的问题,自觉主动有效的良好学习惯在学生中蔚然成风。
(二)提高了思品科教学质量
解析材料题的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批判、归纳、概括、整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表达能力,为提高材料分析题的得分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增强了学生社会的责任感
材料分析题,都是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影响的事件为背景材料,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学生能感受时事热点材料強大的德育力量,充分体现了思品课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位目标之首的学科特点,为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提供一些理论素材。
(四)提高了课题组教师教学科研素质
1.课题组教师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教师具备了一定解析材料题的理论修养;掌握了实施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素质。课题组秦丹老师分别荣获市、县级教学能手,秦丹老师应邀赴泾阳县姚家巷中学做课一节,许玉青老师应邀赴底庙中学送教、她还在县级中考研讨会中作了中考复课备考专题报告,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学习成绩滞后的同学效果不明显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是当课题研究结束之后,我们感到课题研究的成果对学习成绩滞后的同学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在教师要求记忆教材知识,熟悉教材时,他们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为全体同学服务,更好地表现出该课题研究成果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侍提高。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明显的感觉自身科研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加之教学工作重,对课题研究时间有限,课题研究困难较大。
(三)、检查环节是学生答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如何进行检查,检查的效果怎样,也影响试题的得分情况。学生只有从头到尾仔细检查,检查关键字、词、句是否遗漏、笔误,标点符号是否存在不恰当的地方等。这样,才能保证试题的得分率。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只有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才能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上的指导。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神木县第八中学
负责人:张维萍
组 员: 李慧真 张亮明
一、研究背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不容乐观。教师的观念依然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教师对品德课重视不够,甚至当作副课,使得教师品德课的课堂结构、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只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或 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把学生牢牢地套在框框里,既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教学效果是低效的。
马和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然而由于人们过多的强调教无定法,忽视了教学应当有法的一面,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更新和标准理论的研究,在冲破了赫尔巴特和凯洛夫的模式之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不少教师对四十分钟缺乏通盘的考虑,导致思品课结构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这与思品活动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初三中考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将教研目标锁定在思品课课堂教学结构上,寻求 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的途径、方法、原则、评价等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 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情景教学法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 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比 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问题,是前苏联教学法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最近几年国内专家也引用这一提法。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在着力争取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优化的基本含义:“在课堂教学中,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课堂教学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
三、研究目标
1、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2、探索思想品德课的结构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及有效的活动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
3、初步构建思想品德课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4、通过思想品德课课堂结构的研究,提高教师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理论依据
1、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总体功能都不能组合的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特定的功能。因此,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局部的优化,而应当着眼于整体的优化,从整体目标出发,研究课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使课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而形成这样一“整体”的关键便是结构。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支柱。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前苏联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则极重视活动的作用,并撰文强调他的“活动中心论”。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堂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组织因素和教育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
五、应用价值
1、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 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切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活动的主体无疑是学生,情景教学法是从学生角度设计的。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品德课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创新的过程。
3、抓住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也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课堂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的。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必然会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变革。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积累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是情景教学法在品德课中的应用,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课题组成员将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接着从教案入手,加强对品德课课堂结构的设计研究,然后以课堂为载体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活动,通过开课活动来分析归纳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活动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结构策略,最后形成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形成我校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 目的是提高我组政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上课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情景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每一 堂课的实践都是一次探索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指导,因此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学生的实践,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 第一手资料。(3)文献查阅法。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以便于使研究更深入,更 有力度。
(4)案例分析法。纷繁复杂的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可能会影响研究的进度和方向,因此课题研究要善于抓住个案,抓住典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
正确的结论。
(5)经验总结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集、学习习近平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学习中得到启发,形成思路、方案或采取行动。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12.3—2012.7)准备启动阶段、制订方案、学习有关的理论与专著、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订好课题方案;收集的资料汇编、现状研究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9—2013.3)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研究、构建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阶段性论文、教案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研究课汇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3——2013.6)整理资料、研究成果汇总、结题报告、经验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
八、研究内容
1、研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探究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2、研究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3、研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及活动 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
九、保障措施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课题研究,早就确定了科研兴校方 针,制定并完善了教科研奖励条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们政治组有一群能吃苦、勤钻研、敢创新、肯奉献的政治教师,他们个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并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李艳平、张维萍、张亮明老师已经是神木县教学能手,一批年轻的教师正在成长,如成文彦老师在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得过一等奖。特别是在课题研究方面,张亮 明、李慧真老师都曾经参加过神木县的课题研究,这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
十、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都 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1、张亮明:论文《善待构建教育的和谐之美》发表在神木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课实施有效合作的支持系统》发表在新时代教师杂志。
2、李慧真:20XX年11月论文《有效评论——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国庆杯二等奖;20XX年10月论文《“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思品家作设计的几点思考》发表于《时代学习报》。
3、张维萍:论文《沟通,从“心”开始》获国庆杯三等奖;论文《思品开卷考试下“读书”教学的实效性》发表在榆林学院学报;论文《生命 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闪光”》发表在《新时代教师》。
十一、研究反思
主体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这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课题
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写作时注意参考相关内容。
(这一部分可以略写,也可
以省略)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这部分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明课题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 1.准备阶段。主要写本阶段做了哪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开题会等情况。
• 2.进入研究阶段。主要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在各个实施阶段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采取的措施、开展的观摩教学、进行的研讨活动等。这部分在写作时,要注意参照“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 3.总结结题阶段。主要写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获得的奖励等),研究档案建立的情
况,进行结题的组织准备等。
这三个阶段在课题研究方案中都作了规定,在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时要同研究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做法结合起来,真实地反映课题研究工作过程的客观情况。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主要写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领导的重视和专家的指导情况及经费的投入情况等。
(四)结尾
概括地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署名和日期
一、诊断
1. 缺乏完整而严谨的结构
(1)结构残缺。中小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写作者因各种原因而缺乏系统的科研写作训练,加之对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样例的结构缺乏解读,往往不清楚哪些是结题报告必须要呈现的,哪些是结题报告不需要呈现的。在结题报告中,发现有的报告里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了。例如,有的结题报告中应该有的“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等结构部分却没有,而有的结题报告中像“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不需要呈现的部分却还存在。一项研究是需要讲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而不研究“那个问题”;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顺利推进,这个问题是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即开题的时候就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问题。既然课题研究都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了,当然就不需要再阐述课题研究可行不可行的问题了。
(2)结构混乱。有些写作者为了突出自己的文采和个性,往往忽视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规范性的特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安排结构,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报告的结构混乱不堪。例如,有的结题报告采用并列式结构来写:踏上征途(实际上是问题的提出);征途航标(实际上写重新思考课题研究的内容);坚定前行(实际上写具体研究过程);征途回望(实际上写研究经验与收获)。虽然这种写法看似个性十足,内容看似都是围绕课题结题来写,但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这一基本框架不是一目了然。作者一厢情愿的报告结构根本不符合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和规范。再如,有的课题研究本来不是验证某种假设(证实或证伪),而是主要阐述如何操作与实施的,但是在结题报告中却还出现了研究假设。这明显与课题研究的意图、实际以及报告的主体框架相冲突,显示出了结题报告结构上的混乱。
2. 行文表述不规范
(1)题目表述不准确。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必须要体现出规范性的特点。不仅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要规范,研究结果的表述也要规范。在进行结题报告写作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或其他原因,写作者往往忽视对题目的审视与分析。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可以知道课题研究的意图、研究的目标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等。在题目表述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准确、严谨,避免语病和歧义、避免含糊不清,否则,容易让读者误解。例如,在“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题目表述中,到底是指高中学生(三年内)的学生生涯规划还是高中学生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表述存在歧义,就容易让人误解,不知道到底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只有通读全文后才知道,原来文题所指的是后者。像这样类似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表述在结题报告中是应该避免的。
(2)逻辑关系不顺畅。完整的结题报告应该是自成一体的,报告题目、各级标题和内容之间在逻辑上是照应、匹配的,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在一些结题报告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逻辑不顺的问题。
首先,内容与题目缺乏照应。结题报告的整个内容都应该是紧密围绕题目来写的。逻辑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都必须由题目来决定。所有的表述都必须要紧紧围绕题目来说清楚。但是,实际来看,有的报告从题目上看倒没什么问题,但是通篇读完之后就发现,很多内容偏离题目,处于一种游离状态。题目中需要回答清楚的几个问题并没有回答清楚,而一些看似相关实则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充斥了大量的篇幅,画蛇添足,反而削弱了主题。例如,在对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研究结题报告中,却加入了师德师风、教师团结协作能力明显提高等内容。从整个研究意图来看,这些内容相关性根本不高,完全可以省去。
其次,下一级标题与上一级标题不能照应。上一级标题和下一级标题之间往往是总与分的关系,下一级标题及其内容是为了说明或印证上一级标题,两者之间是说明与被说明、印证与被印证的关系。有的结题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出下级标题和上级标题之间不能照应。例如,上一级标题为“拟解决的问题”,下级标题则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很明显,两者之间相去甚远,根本不能构成相应的关联。
最后,文段内容与标题不能匹配。标题应该是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浓缩,文段内容则是对标题的具体展开,要与标题相匹配。在一些结题报告中,文段的内容却与标题不匹配,给人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例如,有的报告在阐述课题研究操作性成果的时候,本来应该主要说明通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课题研究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或效益等,但是在具体的文段中大量介绍的却是如何研究、如何操作的内容,这使得文段的内容与标题不能匹配。
二、治疗
1. 了解结题报告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科研课题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强调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是其突出的特点。结题报告写作,必须要了解和注意这些特点。例如,结题报告的规范性,从课题研究的设计、到研究的实施和过程,最后到课题研究结果的表述上都要规范。结题报告的规范性首先表现在格式的规范上。无论是从题目、正文到注释或参考文献,都必须要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规范格式来写,不能为了凸显个性而忽视了报告的规范性。其次表现在语言表达的规范上。科研报告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它主要采用的是论证性或描述性的语言来进行科学论证或客观解释、描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语言应具有规范、客观、准确、清楚、简洁等特征。这些都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其他文体写作的特点。
2. 重视报告样例的分析与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凡善于写作的人,都是经历了借鉴、模仿、独立创作的过程。不管什么样的结题报告,在形式、表述上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分析和借鉴别人的结题报告,也是帮助完善结题报告结构、学习规范表述的可行方法。通过对结题报告样例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一般来说,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报告中要回答清楚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如果是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就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研究的缘起或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主要过程、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等。如果是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结构一般会包括:导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问题与讨论、结论等。此外,通过对结题报告样例的分析,还可以了解结题报告语言表述、逻辑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基于对结题报告样例的分析和借鉴,在写作的时候完全可以避免结构上的残缺或混乱、逻辑上的紊乱、表述上的不规范等问题。
3. 重视写作后的通读和修改
随着大连市EPU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广和普及,初中英语听说课的课堂千姿百态,同校老师间差异较大,课堂效率低等问题相应出现,对于高质量课堂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了。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开展了“百师百课”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我受到启发,想趁此机会研究适合我校发展、适应我校学生学习的听说课模。三月初开始,我自己开始收集资料,确立了以力求创新,在高品质课堂的大前提下尽力开发亮点课堂。以听说课Module6 Unit1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National Stadium?》为研究课例,展开了教学研究,先后通过个人备课、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课前修改整合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修改、再次教学实践、再次反思修改等若干步骤完成了听说课模的建立。从教学效果来看,研究成果是喜人的。
二、具体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初中英语听说课模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Module6 Around town
Unit1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he National Stadium?
学生年级:初中一年级下
教学内容:外研版《英语》(新标准)Module6 Unit1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指路与问路”的各种表达方式,并能通过阅读地图标出路线及具体位置。“问路与指路”是贴近生活的话题,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使用语言表达的意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话题展开教学活动。
本模块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围绕指路、问路、地点和方位等展开,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Experience)和运用(Use)语言的机会。
第一单元的课文修订后变动较大,虽然还是围绕在天安门广场进行问路与指路的话题,但是弱化了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的专有名词,将它们改成了一些普通名词,突出了“问路与指路”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教新句型用简单词汇”这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原则。我将围绕这一话题积极整合和拓展教学资源,设计丰富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发挥主体作用,以便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重点内容是学习“问路与指路”的各种表达方式;本单元难点在于“问路与指路”的各种表达方式易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turn,take,excuse me等动词和动词短语;street, bank, museum等名词;方位介词along, across, opposite等词汇。
2.语法目标
能够掌握指路和问路的功能句,并对一区域进行描述;注意地点和方位介词的准确使用。
3.技能目标
听力目标:能够听懂有关问路和指路的简短对话,并能用英语问路和指路。
说的目标:能够使用问路和指路的功能句描述路线和位置关系。
4.情感目标
乐于参与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乐于了解著名景点及其文化,对家乡充满热爱。
(三)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师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教材提供的资源,外研通点读笔,OHP和PPT教学课件。
2.学生学习资源和工具
多媒体教室、教材、PPT教学课件。
*注:PPT教学课件中的听力录音材料及图片等内容均取自教师用书配套光盘。
(四)教学过程
略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 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且师生关系十分和谐。创设的教学情境符合实际生活,使得学习气氛较为宽松,学生心理上不压抑。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自尊心得到了维护。听说训练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渐渐形成良性循环。
2.先后在本校和周边兄弟学校——滨海学校的不同班级讲授同一节听说课,在学情基本一致的两所学校中,课上学生都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调动学生方面,这一听说课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应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感知先行,应用在后,这中间充实的是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过程,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把关。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凸显出来,这些喜人的变化都是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理念的。
(二)教师方面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达到运用得心应手的境界。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更加切合实际,真正做到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到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听说课上大胆发言,上台展示语言学习成果,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可实现在教师指导下,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实现学生听说课主动发展的主观意愿提供了方法。
第二,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起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参与度与构建语言知识学习新模式。
第三,可以在重新整合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最大化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创新课模的过程中拓展高品质课堂的内涵。
四、存在的问题
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存在教师间差异,难以做到人人运用自如。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上还需探索。
3.如何更加合理、整合更多的课程资源,需要更多的同伴加入到这个听说课模的建设中来。一己之力始终不足以成就非凡的效果。
五、结语
在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说教学中,应着力探究听说课模建设,准确把握听说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探索和研究听说教學的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文科,刘敬雯.大连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UPU英语教学模式[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思想政治工作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总结报告09-18
供电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09-23
副乡长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作报告06-04
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的调研报告07-23
思想政治社会调查报告12-11
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调研报告07-17
检察思想政治工作10-06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1-17
机构改革思想政治工作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