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视野中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0年度,中小学语文界的理论研究延续了上一年度的疲软态势,很少形成令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大众讨论较多的问题,大多是前几年的热点问题的延续,如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等。上一年度有升温迹象的高中语文选修教学问题的讨论,本年度令人意外地降了温,这说明,高中语文选修教学在实践中出了问题,人们正在远离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作教学视野中小学语文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教学视野中小学语文论文 篇1: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本文对游戏化教学概念和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简要分析,提出竞技类游戏、语言类游戏、操作类游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形成。以往小学语文课堂选取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较为被动,不利于其兴趣的激发。游戏教学的引入,能够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探索此教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一、游戏化教学概述

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可从两个角度加以界定:第一,从广义角度分析,主要是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环节或游戏精神,比如可设计游戏成绩排行榜,以小红花的形式表彰学生学习成效;第二,从狭义角度分析,主要指将游戏活动和课堂教学相融合。综合二者,可将游戏化教学视为,依托教学目标、学情、教材等,将语言知识与游戏活动相互融合,保证游戏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语文课堂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可将游戏活动、教学内容加以结合,依照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游戏。以游戏为载体,创设情境,保证游戏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可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在游戏期间,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游戏化教学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之内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应用

(一)竞技类游戏

在部编版小学教材中,《口耳目》为一年级识字单元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其对知识的认知方面还处于启蒙阶段。《口耳目》内容学习难度系数较低,有助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可选择游戏教学方式,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游戏类型设定

结合本节课知识内容,笔者为学生设计了“闯关游戏”,将学习的生字比作城堡中的“小王子”“小公主”,要想认识他们,需要通过重重关卡,才能顺利进入城堡中。

2.教学过程

结合图片认识生字,并说出图片、生字之间的联系。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12个生字图片。以“火”字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熊熊烈火图片,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火”字。教师结合此情境,明确我国古人在造字领域的聪明才智,并介绍象形字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汉字魅力。学生还可以同类方式,学习其他生字。学生掌握一个生字之后,可奖励其一朵“小红花”。

热身活动结束之后,课堂学习正式开始,在讲解“目”字的时候,可变换游戏方式,将其视为“城堡中的王子”,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引领成功闯关的小朋友进入城堡。利用多媒体将“目”字以卡通形象呈现出来,边向屏幕走来,边和同学们一起说话:“大家好,同学们现在看到的不是我原来的样子,最初,我是依照眼睛画出来的,但是在日常书写中,画好眼睛不容易,人们为了简化书写,将我的样子做出改变。我原来是横躺着,现在是站立着的,最后变成现在的样子,但是我表示的意义并没有变,大家跟我一起进入城堡中吧!”

生字内容讲解结束之后,还可带领学生完成“找朋友”游戏。教师课前准备6张图、6个生字,让学生对图片“找朋友”。比如:“我能用耳朵听声音,谁是我的朋友?”之后持有“耳”字学生迅速回答“我是你的朋友”。成功找到朋友的学生,将卡片贴在黑板上,并且成功的小组还能获得一朵小红花。最后,组织学生利用“开火车”游戏,阅读生字,在游戏过程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划分6个小组,组成6列火车,看看哪列小火车开得最快。

3.课后反思

通过上述流程设计竞技类比赛,以游戲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小学生有好胜心理,因此,可能课堂学习过程较为关注比赛输赢,忽视知识学习过程。此外,运用游戏实施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从教师角度来讲,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轻松完成任务,在多媒体的配合之下,对于语文教学游戏化的应用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教学之前,预设情境,将所讲字词视为城堡中的“王子”“公主”等,和学生认知能力高度相符,而且学生对于童话世界中的主人公较为感兴趣,在游戏中融入童话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体现出生本课堂育人理念。教师利用“开火车”游戏,带领学生认读生字,有助于其团结、合作等意识的形成。在游戏过程中共同配合,取得成功。上述游戏设计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相互统一的特点。

4.价值分析

在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中,利用竞技类比赛,能够保证全员参与,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活跃班级学习氛围。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方面,在汉字教学中,重点讲解汉字读音、结构、笔顺、意思等,学生难以感受汉字其他魅力,不能通过学习过程体会汉字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而且需要学生明确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通过竞技类游戏,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汉字结构,体会汉字魅力。同时,还能为学生营造竞技学习模式,在游戏环境中互相比赛,竞争学习,利用小学生好胜心理,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此外,如果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能顺利回答问题,可能使其产生挫败感。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在后续的游戏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设计竞技类游戏和学生心理规律发展高度相符。

(二)语言类游戏

1.猜字谜

猜字谜是利用语言游戏,从文字形态、功能和意义多个层面进行描述,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理解字理知识的方法。例如:讲授《猜谜语》时,可利用猜谜语方式,学生掌握猜谜窍门,同时,培养其动脑习惯,掌握“又字旁”和“两点水旁”等。导入环节,可提出问题:“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谁能出一个谜语,让大家猜猜?”通过实际谜语,让学生知晓“谜面”“谜底”等概念。之后为学生传授猜谜语的几个窍门:第一,动脑筋;第二,细观察;第三,抓特点,顺利引出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并且联想“左边绿”是指什么,“右边红”是指什么。结合第二句“相遇起凉风”进行联想,“谁与谁相遇”,最后根据“绿的喜欢雨”“红的怕水攻”,确定谜底“秋”。在讲解“相、遇、欢、怕”等字时,还可使用“加一加”游戏完成,提出字谜“木+目=( ),辶+禺=( ),又+欠=( ),忄+白=( )”让学生识记汉字。

2.歌谣

歌谣游戏法能够辅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并且对识字和写字等教学也有所帮助。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拼音教学需要具备趣味性,可利用游戏、活动等为主要教学方法,配合说话、识字等教学方式。在学习情境中,配备歌谣,化难为易,实现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比如,教师在讲授《j q x》内容时,主要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准确认读、书写上述字母。掌握在拼音格当中书写时,不同声母占据格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激趣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个拼音,请同学们阅读下列韵母”,呈现顺序打乱的韵母。之后使用“开火车”方式阅读。为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提出问题“哪里是小火车头?”提问声母。结合学生回答,给出评价。“拼音王国中的朋友可真多,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些新朋友。”教师呈现课件,认读“j”,让学生观察课件图片,说出内容有什么。学生观察之后说出“有小鸡、有蝴蝶”。试想一下拼音“j”的下面就像一只小鸡,上面的点就是小鸡追赶的蝴蝶。最后笔者为学生示范朗读,并指导学生朗读“j”时,注意读音不可过长,声音短促轻缓。使用唱歌谣的方式,进行朗读“小鸡小鸡jjj,追赶蝴蝶jjj,竖弯加点jjj”。同样,讲授“q”时,也可利用上述方式,呈现图片,编歌谣“气球气球qqq,左上半圈qqq,大家齐读qqq”。讲解“x”时,使用歌谣“刀切西瓜xxx”展开学习。

按照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为避免其學习声母知识与韵母知识相混淆,可使用歌谣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打造独特的学习情境,深刻记忆知识,在快乐当中学习。

(三)操作类游戏

游戏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因此,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也会集中注意力。为体现语文课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需要确保游戏的可操作性。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能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比如,教师讲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之后,为学生组织角色表演游戏,明确游戏规则,使用工具制作动物头饰,之后按照课文划分角色,确认台词,选择自身喜欢的角色,展开朗读表演。上述游戏内容相对简单,并且操作性强,学生可使用剪刀、彩纸和胶棒等材料,制作出“青蛙”“鲤鱼”“乌龟”和“小蝌蚪”的头像,在实践过程能够对不同动物角色的外貌有更真实的理解。之后,戴着头饰朗读自身选择的角色。在学生游戏环节,教师可指导其结合文章情境,对不同动物的动作加以模仿,可模仿“鲤鱼摇尾”“青蛙蹲坐”“乌龟摆腿”等,增加游戏过程趣味性。学生表演之后,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化呈现“小蝌蚪”向“大青蛙”变化的系列过程,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内容。课堂操作游戏的设计,依托课文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此过程发散思维,在情境中朗读课文,以自身理解能力做出动作,展现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会游戏之乐,并高效学习。

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入游戏被称为游戏教学法,主要是在课堂上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是让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实践所要学习的内容,以此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现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逻辑思维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好奇是他们进行学习的载体,爱玩更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学习中,应用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在游戏化的情境中更加快捷地理解教师传递的知识,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开阔学生在知识上的视野,所以,现如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方法也应该向游戏化方面发展。就当前来看,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虽在课堂上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游戏计划不合理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心智上的发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游戏,则是要按照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差异性,来进行计划游戏。当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计划游戏的时候,通常是会应用借鉴的方法,但是在实际转化的过程中,可能自身对游戏的具体方式还不是特别熟悉,再加上自身实践经验的局限,就会直接导致游戏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不能结合在一起,不能更好地优化语文课程的教学。

(二)在实际教学中的时间和游戏时间比例差大

在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游戏是主要核心力量,但是现在有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大多只强调游戏的过程,对于规则以及关于游戏的示范并不够,如此一来,直接会使一部分的学生并不熟悉游戏规则,只是受到气氛影响或者接收到教师的指令而进行游戏。就目前来看,在游戏化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游戏的过程,有部分学生也只是在游戏中玩闹,实际上并没有获得语文知识的加强学习。以上主要由于教师自身的偏见,导致只会帮助学生得到放松,并不会对学习起到任何作用。此外,相关教育部门在指引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时候还存在着些许问题。这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考虑学生年龄、性格、兴趣等特点。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契合学生认知,符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激发其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保证课堂学习氛围活跃,为学生营造快乐的语文课堂,以游戏为载体,指引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庚午.如何让小学生在游戏化教学的快乐中轻松学语文[J].华夏教师,2020(5).

[2]姜智魁.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与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

[3]南云峰.借助游戏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刍论[J].成才之路,2019(22).

[4]关红雨.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开展策略[J].甘肃教育,2019(13).

作者简介:刘婼晗,女,1993年生,江苏徐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法。

作者:刘婼晗

写作教学视野中小学语文论文 篇2:

2010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上)

2010年度,中小学语文界的理论研究延续了上一年度的疲软态势,很少形成令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大众讨论较多的问题,大多是前几年的热点问题的延续,如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等。上一年度有升温迹象的高中语文选修教学问题的讨论,本年度令人意外地降了温,这说明,高中语文选修教学在实践中出了问题,人们正在远离它。在孙绍振等先生的鼓吹和身体力行之下,文本解读问题几年来一直受到重视,但本年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尤其是文本解读的学理探讨缺少推进,主要是文本解读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写作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语言教学、文学教育、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六个方面,作为2010年度的语文理论研究热点。下面分别展开追踪与述评。

一、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问题长期存在,却一直得不到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相关的讨论从未停止,这方面的文章每年都发表很多。但与往年相比,这个问题在2010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年度,对写作教学现状的指控仍然举不胜举。张赛琴概括目前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方法不当,训练文体单一,教材编写不适,读写分离。(郑伟忠《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特级教师张赛琴访谈》,《语文建设》2010年第1期)邓彤将中学写作教学称为无序、无招、无效的“三无行为”。(《写作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潘金菊、倪岗认为,现在的写作教学普遍忽视作文修改,大多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微观细微处,而忽略了作文内容的宏观修改的指导,更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一个完整的作文修改操作体系,使修改失去了指导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的作文修改操作体系》,《语文学习》2010年第3期)张祖庆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技法的指导,命题、选材、编提纲、遣词造句……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在限制。(陈金铭《“猫猫含”们的两张脸——对话青年名师张祖庆》,《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4期》李粤梅说,如今的作文课等同休息课或应急课,作文指导即是题目解读,作文评改辛苦而无功。(《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写作教学的课程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8期)余党绪概括中学写作教学现状三个表征: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不想写,不愿写,不敢写,对写作充满恐惧或厌恶;写作教学的效率低下;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的不健康文风大行其道。(《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当前我国中学写作教学之批判与反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2期)冉茂进眼中的高中写作教学现状的三大表征是:不重视积累;写作教学急功近利,无计划,不灵活;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思想保守。(《高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教育》2010年7上)屠锦红调查了江苏36所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现状,发现了以下问题:写作课程设置很不合理(所占课时太少),写作课程取向过于功利(为了升学考试),写作课程目标形同虚设(绝大多数教师不知道写作课程目标),写作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写作课程实施建议很难真正践行,写作课程评价建议落实情况堪忧。(《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吴勇、谭玉兰认为,今天的写作教学走入了两个困境:一是教师无所作为,写作教学无方;二是技术主义占据写作教学的主流,扼杀着写作教学的生命,忽视或有损学生生命的成长。(《在相遇中对话,在对话中作文——后现代语境下的写作教学》,《基础教育》2010年第5期)

2010年,专家和学者对写作教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言论与观点值得关注。

有的纯粹从学理层面对写作教学加以研究。潘新和、郑秉成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对写作教学内容中的审题与选题、观察与内视、文章模式与读者意识、教学文体和实践文体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辨证。(《从失真回归到仿真——写作教学内容辨正》,《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3期)这两位学者还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界探讨写作教学方法的变革,认为捍卫学生的言说欲和表现欲,是写作教学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底线,也是写作教学的最高原则;写“放胆文”——自由作文,应当成为写作教学的主旋律。(《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法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余党绪说: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写作教学要重视写作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重视写作活动的人文意义与教育功能,让写作活动在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格发展上发挥其独有的作用。(《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当前我国中学写作教学之批判与反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2期)荣维东概括了写作课程的三种范式:“结果—文本”取向的写作课程,“过程—作者”取向的写作课程,“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课程,并分别提出了教学操作步骤和建议。(《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5期)曹茂才则探讨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理论素养问题。(《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理论修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4期)

有的提出具体的写作教学改进建议。郑桂华说:写作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期)叶黎明认为,百年语文写作教材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写作教材的“教学化”“学材化”应该成为当前第三次写作教材改革的中心。(《论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2期)屠锦红提出改革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六点对策:构建独立的写作教学课程;回归写作的“原生态”;开发有效的写作课程内容;构建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区别平时写作与应试写作的评价方式,着重发展性评价;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普通推广工作,切实有效地为语文教师“洗脑”“补脑”。(《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吴勇、谭玉兰主张对话式写作教学。(《在相遇中对话,在对话中作文——后现代语境下的写作教学》,《基础教育》2010年第5期)魏小娜倡导认知写作教学。(《认知写作:开发写作教学内容的新尝试》,《语文建设》2010年第3期)曹明海和张志提出体验式写作教学。(《体验式写作教学透视》,《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6期)胡根林强调文学写作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朱建军提倡中学写作教学中构建写作共同体,实现写作转型。(《写作共同体构建:中学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3期)唐懋龙提出小练笔和大作文的双轨运行的教学策略。(《小学作文常规课教学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11期)周存辉把小学生完成的作文分为传统的训练性作文和个性化的生活作文两类,倡导生活化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新作文》2010年Z1)荣维东提供了写作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设计真实任务情境,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动机;教给学生创生写作内容的策略,比如头脑风暴法,自由写作法,集束思维法;训练学生思维和行文表达的技能与策略;提供“检查清单”,帮助学生写作和修改。(《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潘新和认为,议论性写作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方仁工说,教师的作文指导要确立一个高度,培养三种习惯,进行三种文体和三种作文类型的训练,写作训练时要做到三个“突破”。(《消除应试作文负面影响,把握写作教学基本规律》,《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A)

课程标准中写作内容的缺失,教材编制中写作教材的无序,写作教学中教师的随意,诸多因素导致人们对写作教学系统性问题展开讨论。邓彤说,写作教学的出路在于合适的写作教学内容和恰当的写作教学序列。(《写作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伍学明认为,形成写作教学的系统性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出路。(《让写作教学更具系统性》,《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3期)李粤梅指出,要树立写作教学的课程意识,把作文课当作一门课程进行系统性教学。(《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写作教学的课程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8期)牛文明从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层面为消除当前写作教学无序化而出谋划策。(《写作教学序列化:原因与对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黄厚江则认为,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写作教学系统和写作训练系统是有困难的,写作教学只能在无序中求有序,要放弃学理的、整体的、固定的、共同的写作教学系统和作文训练系统的追求,建立经验型的、局部的、灵活的和个性化的写作教学系统和训练系统。(《写作训练系统建立的理想与可能》,《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

写作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是个不争的事实,古代语文教育多读多写的传统做法,在今天很难行得通。因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是必须的。现代以来,即便像叶圣陶这样的语文教育大家,也不能拿出一套令所有人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案。人们不断提出五花八门的实践经验,却没有哪一家的做法可以放之四海。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其实更考验一个语文教师的水平。现实告诉我们,写作教材往往是不可靠的,好的语文教师不会生搬硬套某种写作训练体系和教学模式,他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一切全靠我们自己。”这正是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解决当今写作教学问题应持有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对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讨论可谓旷日持久。虽然现在仍然有人呼吁有关方面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究、商讨语文课程内容问题(周立群《缺失与重构:基于标准的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6期),但总观2010年度对此问题的讨论,大多讨论意见已进入具体的操作阶段,即探讨怎样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对此问题,往年也有答案。2010年,王荣生更为明确地声称,语文课程内容大体是三个方面:“定篇”、“语文知识”和“经历”。(《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屠锦红眼中的语文课程内容则包含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情感三方面。(《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陈尚达的观点是,语文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学对象物与教学生成物所构成。(《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如何成为可能》,《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王飞说,语文教学内容由语文应当教学什么、能够教学什么和实际教学什么构成。(《论语文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6期)郭剑卿和杨明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应是语言、思维和人文三个维度内容的融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9月中旬刊)

推进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研究并对语文教学内容加以重构,本年度有几篇文章值得关注。李海林说,语文教学内容研究迫切需要解决四个问题: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供给渠道和来源做出初步的摸索,形成相关的知识地图;语文课程标准要增设“课程内容”章节;对语文教材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基于课程内容的考试内容设计。(《“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进展、问题及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魏本亚认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转变成为一篇篇课文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成为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屠锦红认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路径是“语文形式”(语言文字符号)教学与“语文内容”(语言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教学的互转。(《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胡斌、董小玉指出:科学构建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教学内容应具有丰富性、系统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重构语文教学内容;基于学生个体知识与经验建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20世纪下半叶语文教学内容演进轨迹和特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经过多年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人们已经取得了一个共识:即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因而,如何确定具体而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王荣生认为,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有问题的情况下,只能是一篇课文一个课题地去具体研讨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北京李卫东从备课切入,指出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步:直面文本,对教材进行“语文学”解读,看哪些教学知识、教学内容是有价值的,是有语文含量的;倾听学生,了解学情;对上述两方面得出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量,预设合宜的教学内容。(《以〈故乡〉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B)朱克涛提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四个着眼点: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练习、学生学情。(《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着眼点》,《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4期)

落实到读写这两个环节,如何确定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内容,人们对此展开了探讨。

就如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李海林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框架和可操作的路径:列出一个学段的“内容清单”,然后对教材进行适度加工,完成教学内容的布点,然后,“教学内容”从“主题化”向“问题化”转化。(《如何构建一个可能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1期)陈文勇将阅读分为基础性阅读、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三个层次。他认为,不同的语言文本应当选择不同的阅读层次,不同的阅读层次应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阅读的层次与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B)天津李卫东认为,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课文言语,二是学习与阅读课文言语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言语技能。(《李卫东语文教育随笔选录》,《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0年第6期)段双全认为,选择有效的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工具性的阅读内容和人文性的阅读内容,前者是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叙述学的内容,属语文本体性内容;后者是包含在阅读文本中的文化内容。(《运用桑代克联结理论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6期)林乐珍认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二次开发阅读教学内容的两个层面。“入乎其内”就是基于学情分析视野与课程标准视野,理解教材,诠释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加工;“出乎其外”就是跳出文本,基于审视评判的视野变革教材,评判教材,创生释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12期)

关于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屠锦红强调应开发有效的写作课程内容,改变写作教学的“失语”状态,她认为目前最缺的是写作知识并提出开发写作知识的两条渠道:外“引”内“生”。(《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黄厚江说,作文教学应教的内容是: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学会常见文体的写作,能写切合题目要求、文通理顺、言之有物的文章。作文教学能教的内容是:感受写作的过程,体悟写作的规律,形成写作的经验,丰富写作的积累。(《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关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1期)邓彤将作文教学基本内容确定为:书写、范文、段落、思维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内容。(《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郑晓龙的看法是,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教给文章的一般规范和要求,按照规范造句连段成篇的顺序、方法和步骤以及语言运用的习惯、规律和技巧,并在多次训练操作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沥尽黄沙始见金——谈作文教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3期)

正如王荣生所言,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依赖于语文课程内容的解决和语文教科书的改进。(《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但遗憾的是,多年来,讨论基本只是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而进行的。2010年度这方面的文章,也多是在探讨教学内容如何确定,而对课程和教材内容的重构与确定则缺少研讨。这就让我们看到,在这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讨论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和教材编写专家并不在场。这就使得这个问题基本停留在空谈的阶段,而很难推进到实践操作的层面。眼下,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经千呼万唤就要出台,根据修订课标进行修改的语文课本也将要出笼。这些年关于教学内容问题的研讨成果能否多多少少为课程专家和教材编者采纳,人们拭目以待。

三、语言教学

所谓语文教学,一定意义上就是语言教学。这一点,在已过去的十年课改中得到的教训太多,即抛开语言的学习,一味地进行大而空的人文教育。现在,人们对此终于幡然醒悟。

李永通过对语言“习得”和“学得”两个概念的区分,指出当前过于淡化知识教学而一味强调“习得”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习得”对应于语言能力,“学得”对应元语言能力。儿童入学后,更应强化元语言能力的训练,因而“学得”比“习得”更重要。(《元语言理论视野下的汉语语文教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韩雪萍审理我国百余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状况,指出,目前的语言知识内容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把语言规律当成学习语言的规律,缺乏独具特色的汉语语言学知识,与当代语用学研究成果隔膜。(《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语文建设》2010年第7~8期)陈振峰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化及其言语艺术,语文课就是通过阅读相关语言作品来熟悉语言规则,把握言语规律,感知语言的丰美,感悟人文的精髓,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并获得搜集信息的“读、听”语言处理能力和表达情意的“写、说”言语表现能力。(《语文:言语艺术表现语言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第10期)于龙主张从“基于语言艺术”和“为了语言艺术”的角度,从语言理解(语言输入,包括视、听、读)和语言表达(语言输出,包括说、写)的角度来考虑语文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具体设计,科学严谨、扎扎实实地研究、论证。(《“语言艺术”能否拯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3A)王诗客、王尚文认为,要充分重视“语言体验”,把“体验”提高到与“理解”“运用”同样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与语言体验》,《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0期)

语文一线的老师更为关心如何改进和加强语言训练。为此,戴方文提出顺应并促进高中学生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一是明确高中阶段语言教学的发展目标,二是深化高中阶段语言教学的具体内容,三是改进课堂语言教学策略,四是优化学生语言发展评价。《高中学生语言发展与教学促进》(《中学语文》2010年第2期)聂在富、王妍认为,语言文字训练着眼点主要在语言的积累,在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包含对语言知识的领悟和语言规律的发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抓好三个环节:备课时找准训练点,搞好预设;课堂上不放过训练时机,搞好生成;根据学段目标搞好常规的训练。(《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2010年第4期)韩瑞珍在实践中总结阅读教学中语言拓展训练的五法:学习课文结构——在典型处模仿写;品味语言意蕴——在情景中创意写;领悟故事情境——在简略处扩展写;贴近生活经验——在疑问中另选角度写;扩大学习空间——在故事结尾处续写。(《阅读教学中语言拓展训练五法》,《小学语文》2010年第6期)王元华把语意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强调语意教学要以动态语意为重点,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交际;静态语意学习只能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适时而教,适可而止。(《语意教学的语用原理》,《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6期)

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要重视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教学。郭根福认为,要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必须正确处理好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辩证关系:教学一篇具体的课文或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语文所负载语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技巧)。(《试论语言文字训练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小学语文》2010年第4期)郑逸农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文人”,而培养“语文人”的途径只能通过语言,就是扣住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来展开。“语言既有内容的一面,又有形式的一面,两者相依相存,不可分离。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看看特定的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顾小敏主张从语用学入手,回归语言教学。他说:“语文课只有真正立足于言语形式——个性化的言语形式,才能将语文教学的主体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真正独具个性的教学。”(《从语用学入手,回归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9期)郭剑卿、杨明认为,语文教学要紧扣言语形式,因为言语内容依存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言语内容的实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语文教学应分这样两步:学习言语形式理解内容,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再回头来学习言语形式。他说:“语文课对言语内容的学习始终不能离开言语形式本身,学习特定的言语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言语内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任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9月中旬刊)屠锦红认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路径是实现“语文形式”教学与“语文内容”教学的互转。在她看来,所谓“语文形式”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谓“语文内容”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她说,由言到意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性,而由意到言才是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着力完成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只是“半截子”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在听读教学和说写教学两个维度上的展开,每个维度都蕴涵着“语文形式”(言)教学与“语文内容”(意)教学互转的基本原理和范式,听读教学是从言到意再回到言,说写教学是从意到言最后回到意。(《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

语文教学由课改之初忽视或淡化言语学习而大搞人文教育,到后来遇挫折而反思后重新重视言语教学,到现在对“言语(语言、语文)内容”和“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区分并强调“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学习,我们以为是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言语教学认识上的一大进步。“言语(语言、语文)形式”不同于“语法规则”:后者是干巴巴的条条框框,前者是语言运用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前者往往从语境中剥离,属陈述性的言语知识,后者总是体现是在具体语境中,属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前者的教学,往往只需要语文教师照本宣科,“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教学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重在实践和运用。下一年,我们期待“言语(言语、语文)形式”的讨论能够更加深入、持久、具体。最主要的是,身处语文前线的老师要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在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渗透“言语(语言、语文)形式”教学,教给学生语言运用的实用方法与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作者通联: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温立三

写作教学视野中小学语文论文 篇3:

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究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涵。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核心素养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写作内容。但目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仍存在不足。语文写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累。本文主要对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语文写作 写作教学 核心素养 培育探究

语言的理解是保障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体系中新型的教育模式,起步较晚,需要教育部门与相关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语文作文中融合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课程中。

一、概述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由西方著名学者提起的,在此之后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学家的关注。因此,核心素养也出现了不一样的理解。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具有文化基础,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可以自主完成阅读,写作等相应内容,这一方面的理解是基础性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学识与教养方面进行理解,这一方面主要是教育学家提出的。不同的理解方式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核心素养的定义也会随着不同的理念进行改变。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更新,核心素养需要与实际内容相连接,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通常代表自主学习与探索,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吸收知识内容,并将所学习的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教师也应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语文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二、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写作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教师将教育成绩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作文内容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常只是运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长时间维持着应试教育,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潜能以及学习能力。语文作文主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相应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得到延伸,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内容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与作文素养,使学生具备更完善的写作技巧,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推动语文写作的改革进程

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语文教学需求,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以教育形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定位,改善传统的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语文作文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也要了解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及时告知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推动语文写作的改革进程。

三、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涵盖语文内容也包括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语文课程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讲,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写作教学若仅仅从表面理解,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核心素养的融合,使学生了解到语言的魅力,从作文的某个词汇或者段落的,都可以展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语文写作的内涵。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写作认知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提升。兴趣教学也是语文写作中的重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半命题题目,例如“有这样一种——”这一题目,首先在写作前,使学生对这一题目展开讨论,每位学生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教学可以将自己感兴趣或有意义的事物填入作文题目中,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时间,了解到自身的想法并判断出自身的写作题目。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无形的调动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枯燥的课程内容经过思维的碰撞转变的更加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愿意接受写作教学,甚至对写作产生兴趣。这种现象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所收获,写作成为学生表达想法的一个有效平台。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引导者与实践者,可以不断深化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语文写作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的性格与毅力也起到了打磨作用。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写作是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与组织能力的有效方式。使学生做到真正热爱写作才是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自主写作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缺乏自控力的學生,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例如在课外自主写作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形式,在课堂中使学生阅读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第一步是模仿,学生通过阅读内容引发自主写作的积极性。通过写作内容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建设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明确写作思路,传授写作方式

学习写作理论与写作技巧的前提是明确写作思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使学生了解写作方法。写作方法是写作教学的基础,需要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视野。有效的写作方式可以保障写作内容的逻辑性,通过明确的主旨提升学生的写作思路。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可以使写作内容具有层次性。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运用严谨的思维,清晰的思路以及完善的修辞方式,使写作内容展现出有迹可循的技巧。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使学生明确写作内容的主旨以及如何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使写作内容具有点睛之处。好的作文内容,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热门话题,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通过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拓展写作素材,学生通过感知生活,得到更多的写作灵感。也要激励学生加强阅读训练,对于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摘抄,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准。有效的写作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测评,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到写作标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对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分析研究。写作是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也展现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的学习理念与合理的学习策略都需要通过核心素养的辅助。核心素养是学生逐渐热爱写作的情感铺垫。在写作教学中应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自在面对写作内容使有自己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提高小学中段学生习作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C180207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 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

【2】张园,高志军.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以银川X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

【3】潘佳蓓.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效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8)

【4】朱利婷.借诗歌教学课堂 育核心素养之花——浅论诗歌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3)

【5】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 教育探索, 2016(3)

作者:白亚洁 姚蕊

上一篇: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例下一篇:惠农政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