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扩面对策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关键词:养老保险;民生计划;法治工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不断增多,社会保险扩面的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养老保险的扩面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保险扩面对策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险扩面对策论文 篇1: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社会保险扩面出现向镇村下移、向个人缴费渗透的趋势,面临着弱势群体参保缴费难、行政推动力不够、劳动监察难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从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入手,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

关键词:社会保险扩面;面临困难;破解措施

2012年5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把加快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特别是把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过去,让社会保险覆盖城乡还是理想主义的目标,如今在大江南北已成为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

一、当前社会保险扩面的基本特点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后,特别是近几年《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相继施行后,社会保险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扩面成效十分显著。当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已逐渐成为各类用人单位的自觉行动,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呈现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驻镇村企业成为社会保险扩面的主体。因原国有和城镇集体以上企业社会保险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已先前纳入了社会保障范畴,当前社会保险扩面的重点已转移到了下乡村、进农户上来。

第二,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增参保的主力军。一方面社会保障政策的利好导向,使得广大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因用人单位参保险种要求全、缴费比例高、负担过重,导致许多用人单位用不同方式鼓动职工以自由职业者名义参保,形成不规范用工和参保。

第三,对不同险种的重视程度冷热不一。新登记参保的单位大多是私营企业,用人单位和职工普遍存在重视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而对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认识不够。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调整趋稳,社保扩面的难度不断加大。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源源不断的缴费大军参与进来,前面缴费现已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需要支付的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才有根本保障。因此,客观分析当前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中的难点,研究寻求其对策已成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参保进度慢、负担重、矛盾多

目前,劳动用工极不规范,工资普遍较低,扩面推进的难度十分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缴费比例太高。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之和已超出42%,其中,个人承担部分达工资个入的11%,业主和职工参保缴费的负担沉重,难以承受。二是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业主法制意识普遍不强,也不愿增加人力成本,不想为职工参保。三是乡镇企业用工不规范。职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甚至好多扩面进来的职工参保时间不长又停保了。

(二)跟进措施不力,必要的社会合力难以形成

现在是党委政府着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着急,而相对于众多规模小、用工不规范、效益不好的企业,制约执行力难以发挥,或者说执法手段不全,执法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导致企业参保的随意性很大。再加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内部的劳动监察力量薄弱,镇和街道的基层人力资源中心机构不健全、编制无着落、经费无着落,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基层工作的力度和积极性。此外,有的地方政府领导还存在着把社保扩面看作是影响招商引资、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错误认识。

(三)社会弱势群体面广量大,就业困难,参保缴费的经济承受力十分有限

随着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构的转型调整,职工在用人单位之间流动、跨地区、跨城市就业和变动十分频繁,劳动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的压力相当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当中,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还不在少数,其社会保障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二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尚未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变化,不愿从事苦、脏、累的工程和服务性行业,造成用工难与就业难同时并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三是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接轨不够,就业安置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四)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严重滞后,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县级以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制不一、名称不一,社会保险事业发展面临着人员编制短缺、硬件设备投入不够、机构经费紧张等诸多困难,而基层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保险工作要求的逐步提升,经办机构工作任务重、业务量大、要求高,好多地方为开展工作需要,只能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维持应急,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保扩面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对策和建议措施

(一)深入基层,积极宣传社会保险法律法规

从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实际出发,将宣传重心不断下移,形式不断创新,范围不断扩大,实现社会保险宣传走进乡镇、走进企业车间、走进社区的“三走进”目标。在宣传内容上,主要侧重《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全社会对社会保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宣传方式上,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文娱表演、街头咨询、业务培训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对社会保险政策和法规的立体式宣传,提高广大干部和职工对社会保险的重视程度,为扩面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真正使参保缴费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和职工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领导,健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考核制度

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领导,明确扩面工作为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落实各级责任单位的扩面目标和缴费任务,并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要求按目标时序进度完成。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定期联席会商制度,专门研究解决社保扩面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考核制度,把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与财政税收工作一样,纳入各级政府综合考核范围,把社会保险扩面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国税、地税和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捆绑起来一并考核,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在政府综合考核中的比重,逐步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各级经办机构的考核,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目标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对考核未完成任务的,一律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评先资格。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和支持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要在立项审批和年检、考核评先等诸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全面促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顺利推进。

(三)依法行政,推动社保扩面纳入法治轨道

一方面坚持依法实施劳动监察。把企业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作为劳动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对参保人数不足、参保险种不全等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纠正一起,督促企业把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加大社会保险稽核审计力度。对参保不足的单位,认真开展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的核查,特别是对重点规模企业和缴费大户,重点开展缴费人数的核查、缴费基数的核查、参保险种的核查。通过稽核来增加缴费人数,增加保费收入,促进全员参保、全险参保。

(四)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就业、再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多渠道地拓宽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条件,挖掘就业岗位,使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能获得稳定的职业岗位和经济收入来源,从而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保险扩面的现实源头。

(五)加强经办机构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投入、人员力量配备,按照服务的对象、经办的业务量和提升服务的要求,合理核定配备人员力量,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促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走上业务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可持续的轨道。加大对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力度,全面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以热情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去争取用人单位及广大职工对社保扩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快实施社会保险“金保工程”,切实提高经办机构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经办管理能力。加大镇村、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把经办服务延伸至基层,延伸到村居、社区,方便用人单位和职工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考文献:

1.胡晓义.谈谈社保创新[J].中国社会保障,2012(2).

2.中国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S].

3.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S].

(作者单位:盐城市盐都区社会劳动保险中心)

作者:胡文魁

社会保险扩面对策论文 篇2:

宁夏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养老保险;民生计划;法治工程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不断增多,社会保险扩面的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养老保险的扩面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后,宁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的要求,克服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等困难,采取“民生计划”和“法治工程”等积极措施,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基本制度建设,分析扩面难点,研究解决办法,推进社会保险事业发展。

一、宁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宁夏从1992年7月1日起,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统筹。2006年以来,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级统筹相关政策,在全区范围内统一了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统一了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和项目,统一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统一了基金预算决算管理办法,统一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规程,建立调剂金制度,实行了“统一预算、统一调剂”自治区级统筹模式,调剂基金主要由中央财政历年转移支付资金、中央行业历年基金结余构成。实践表明,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较好地解决了地区之间基金的结构性矛盾,提高了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为确保发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宁夏对1995年以前曾在自治区内的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的正式职工,通过个人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方式,妥善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险问题。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未参保家属、临时工人员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2010-2011年,宁夏通过补建养老保险关系、补缴养老保险费,将22.8万原国有、集体企业漏保人员和未参保的“五七工”、“家属工”等群体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截至2013年12月底,宁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3.77万人(见表)。

宁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情况(万人)

二、宁夏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现状

从制度和理论层面上来讲宁夏养老保险已实现了全覆盖,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都已覆盖到,但与现有人口统计数据相比,宁夏目前的养老保险参保率明显偏低。还有部分人员没有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截至2013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3.77万人,参保率约为8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79.5万人,参保率约为84%。

三、影响宁夏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的因素

(一)劳动力市场运行不规范,非正规就业形式的存在,监督部门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影响扩面的开展。所谓非正规就业,就是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和正规就业单位的非正规用工,主要包括短期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就业、外包项目工人,正规部门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不规范用工等。主要人员为进城务工人员和机关事业编制外用工。加之劳动监察力度不够,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和维护。

(二)保险意识的淡漠和缴费机制的缺陷导致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艰难。社会保险意识的淡漠一方面源自职工对保护自身权益的无知和无奈,更重要的则是一些企业领导和业主对社会保险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认为,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是无效投入、吃亏买卖,表现在行动上则是能躲即躲。

(三)沉重的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影响了养老金支付保证的兑现,使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支付保证产生怀疑。在尚未解决历史欠账的情况下,统筹资金就必然被用来发放已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样一来,新参保的年轻一代就成了已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主体,下一代养上一代的代际转移不可避免地产生,社会统筹账户成了没有积累的空账。加上目前网络、媒体对此类问题的热炒热议,许多局外人盲目相信,在此情况下,必然会打击人们参保的积极性。

(四)沉重的缴费压力使企业和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扩面压力加大。一是企业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佳,为职工缴费能力明显偏低。二是职工收入较低,生活成本大,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以2013年为例,宁夏实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区每人每月1 300元,二类区每人每月1 220元,三类区每人每月1 150元。而2013年宁夏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52 176元/年(4 348元/月),按《社会保险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最低不低于上年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60%,即2 609元,大多数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都不能达到最低限。即便是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当年缴纳养老、失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规定为不低于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50%,即2 174元/月,按此标准企业或灵活就业人员仅养老保险费,一年要缴纳不低于4 898.4元。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其他各险种的社会保险费。三是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目前,宁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为28%,其中20%由企业承担,8%由个人承担;医疗保险费率为10%。以个人身份缴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20%。仅养老和医疗两个险种就已经超了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工资总额25%的警戒线。

(五)制度尚不完善,部分特殊人群养老保险问题尚无对策,影响了整体覆盖。目前,宁夏养老保险整体在制度层面已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单位与部分特殊人群养老保险问题尚无明确界定和解决对策。如村干部、农民工、宗教教职人员、乡村医生等群体养老保险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随着宁政发10号文件以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仅是大部分人群的养老保险得到了解决。

四、宁夏职工养老保险扩面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的主导作用。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大小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关性最大。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高,反之亦然,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费的支付有较强的承担能力。因此,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一定要坚持经济发展的目标,把发展经济作为支撑养老保险制度的动力源泉。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按照公共财政的理论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大对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满足养老金缺口的财政负担要求,这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监督监察功能,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职工的利益。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要形成劳动监察、社保、工商、税务等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加大养老保险宣传力度,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分片包干、入户动员、拉网推进的活动,对扩面单位中按期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先进企业,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表彰,对拒不参保的钉子户进行曝光,引导广大非公经济单位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保缴费。

(三)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供更大空间。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宁政发[2010]10号),对应保未保人员、95年前离岗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过去因为体制原因未参保的特定群体制定了特殊的参保和退休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这些新政策的出台保护了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也进一步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现阶段,针对村干部、村医等群体,可比照村干部的办法,一是针对村干部给予养老保险缴费补贴。补贴资金的分级承担机制仍然按照现有政策规定执行。对于离岗村医,给予一次性补偿。今后,随着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的发展,适时调整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和养老金补贴标准。二是将在职村干部和在岗村医缴费补贴标准由现行40%提高到50%,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比例按4∶6划分,即个人缴费比例20%,财政补贴比例30%;离岗后不再享受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另外,从保障村医长期生活待遇出发,建立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将补偿资金全部划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避免类似于过去被征地农民由于缺乏长期养老规划,在一次性将征地补偿花完后又不断上访,要求政府解决养老问题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社会保险主管部门、经办机构要做好管理、宣传、服务和监督工作。首先,应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养老保险的政策和信息,对养老保险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做到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除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不断宣传外,社保机构还可与劳动保障执法部门、工商、税务、街道办事处等部门配合,组织人员走上街头,进行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咨询活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其次,在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专设社会保险咨询窗口,每天均由专人负责值班咨询。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接待来访轮班制,在定期对外开放日中,解答养老保险中的疑难问题。再次,增加养老保险政策、待遇的透明度,消除参保职工的疑虑。社保机构的服务大厅和主要街道应增设电脑触摸屏,开通自动查询系统;充分利用12333服务电话,受理群众政策咨询;完善社会保障网站,建立互联网查询系统,开通网上政策咨询、问题解答、投诉建议等服务。方便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查询社会保险政策、单位缴费情况、个人历年缴费基数及个人账户等社会保险信息。最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要提高其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制定执行有关政策,确保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顺利进行。针对经办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以解决: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基层推行网络化管理,登记、申报、关系转接、查询计算机网络办理。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三是与银行、邮政等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推行银行缴费、电话缴费、流动服务车等便民措施。四是加强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素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基层办事效率。

(五)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措施,促进养老保险缴费的广覆盖。一方面要降低当期缴费门槛,坚持低进低出,高进高出,平进平出的原则,改变大部分非正规就业者及低收入行业从业人员被排斥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的状况,实现广覆盖。近三年,宁夏针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过高,许多企业、广大灵活就业人员缴费难度较大的问题,出台相关政策将养老失业保险缴费基数降低为不低于上年社平工资50%的规定,今后可继续研究类似政策措施的出台,降低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门槛,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保缴费。另一方面,对单位或职工不参加养老保险的,通过劳动仲裁、法院判决补缴养老保险费,以及个人申请补缴中断期间养老保险费的,应允许补缴,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加收滞纳金,增加单位或个人不按时参加养老保险的违法成本。这对于提高单位和个人的参保积极性,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覆盖面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陈峻

社会保险扩面对策论文 篇3:

菏泽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断保现象探析

摘要:“应保尽保”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社保工作的根本要求,近些年,人社部门和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养老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参保人员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政策层面的原因,养老保险“前扩后断”现象凸显,断保人数逐年攀升,不仅严重影响着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压力,直接损害了断保人员的切身利益,需要积极应对,有效引导。

关键词:养老保险 断保人数 原因 引导

我国目前“断保”现象并非仅存于某个地区或某个企业,而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菏泽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职工490030人,而实际缴费427102人,这意味着有62928人处于断保状态。

就全国来看,2013年累计有3800万人中断了缴费,2013年末参保人数为32045万人,断保比例为11.86%;如果扣除2012年末离退休人数,断保比例在15%以上。社会保险“前扩后断”现象凸显,扩面成绩将被断保抵消。

断保产生的问题除了直接影响职工切身利益以外,还将影响到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行质量。那么如何做好中断缴费人员的基金征收工作,确保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针对菏泽市企业职工断保情况笔者进行了抽样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发现,全市断保人数占参保人员总数的14.2%,其中国有、集体企业断保人员45698人,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断保人员13756人,私营企业断保人员1285人,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和其他企业断保人员2189人。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分,全市62928名断保人员中,正常经营企业9978人,半停产企业8261人,停产企业17486人,濒临破产企业29216人,破产企业24287人。

综合各方面因素,职工断保具备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断保人数占市参保总人数的比例较高。菏泽市截至到12月底,该市现有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为473363人,而断保人数能够占据14.2%,这样大的数量,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累计断保人数占断保总人数的比例高达72.6%。因为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资产重组或破产等原因导致的遗留问题,使一部分职工或买断身份,或失业,部分参保职工流失,中断缴费。三是具有城镇户口的断保人数超过了断保总人数的半数以上。这样也能够符合此前尤其是1999年开始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之前多数进城务工农民没有参保的实际。四是从缴费年限与年龄结构相结合来看,该市中断缴费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缴费年限未满5年、中断年限未满5年的人员范围内,这就集中体现出“缴费年限短期化,缴费人员年轻化”的特点。五是中断缴费群体的规模也呈上升趋势。

参保职工的断保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深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压力,也将直接损害断保人员的切身利益。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是“多缴费、多得养老金”,一旦中断缴费,会直接影响将来养老金的待遇,中断的时间越长养老金待遇越低。

2 断保原因分析

大量人员中断缴费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累计的结果。

一是经济层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以及资产重组或者破产等一系列原因,使一部分职工买断身份,或失业,或部分参保职工流失,这部分职工因为没有收入来源而中断缴费。二是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根据调查不难看出,在中断缴费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者参保人员自身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养老保险的政策等没有足够的认知,这就导致中断缴费的现象频频出现,甚至不少失业人员片面地认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就可不再缴费。一些年轻参保人员只顾眼前利益,认为自己还年轻,养老是遥远的将来,对参加养老保险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三是制度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在缴费基数方面,职工参保缴费的基数主要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和300%分别进行保底封顶。由于近些年,社会成员在收入差距上的不断拉大,就导致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很可能达不到养老保险基数的保底线。而在缴费比例方面,用人单位缴纳19%,个人缴纳8%。个体灵活人员缴纳比例则为20%,费率水平过高。四是管理方面的原因。社保经办机构征缴力量薄弱,基础养老金没有实行全国统筹,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社保转移平台不顺畅,造成流动就业人员在不同地区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困难,导致流动就业人员被迫中断缴费。五是很多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又没有专业技术,就导致就业困难,生活困难,无力再续保缴费;而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随意性较大,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不可避免就会出现断保现象。

综上所述,断保现象的产生,除了经济转型而引发的大量失业等深层次原因外,社保政策的宣传以及服务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任由断保趋势蔓延,势必造成扩面征缴成果付之东流,给养老保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 意见及建议

“断保”的后果既加大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又直接损害到“断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使他们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不能正常享受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由于“断保”人员缴费年限少,计发的养老金基数小,因此领取的养老保险也就相对减少,很可能就出现因为以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领取的养老金便很难保障最低生活水平,无法确保老有所养。所以笔者认为做好续保工作刻不容缓,必须从以下方面积极应对:

第一,强化企业改制监管,维护职工社保权益。人社行政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应该研究制定对改制、破产及长期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改制的全程监管和跟踪服务,切实做到职工续保费用提前预留,专款专用。第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断保人员自我保障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参保人明晰缴费与待遇享受的关系,鼓励其长缴费、多缴费,给参保人提供一个看得见的预期,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第三,合理调整缴费政策,有效促进续保工作。菏泽市很多灵活就业人员以打零工的方式维持生存、缴纳社保费,负担沉重。笔者认为,可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助其立业、谋生,对参保缴费者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保补贴,弹性设计缴费办法,规定在计入统筹部分固定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选择个人账户缴费比例,可以按年、按季或按月缴费,中断后可以随时补缴。第四,深入扎实搞好稽核工作,规范企业参保行为。建立健全参保人员减少的审查、审批制度。对人员增减变化频繁的单位,要及时进行实地稽核,杜绝企业瞒报、漏报用工人数,瞒报工资基数的现象和行为。第五,加大执法力度。以《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契机,充分发挥赋予征缴机构的职责,加强政策宣传与强制参保相结合的方式,依法对企业进行扩面征缴,依法清理企业欠费。对拒不参保缴费的單位,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采取行政决定,划拨缴费、申请人民法院强制缴费等有力措施,避免出现应保或断保情况的发生,确保养老保险费的及时征缴。第六,重视内部管理,建立数据库。每年都要把中断人员的信息单独建立数据库,分析人员分布、单位构成,查找中断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七,加大金保工程建设力度,强化社保转移平台功能。实现跨统筹区域数据共享与互联,同时加快政策统一步伐,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从根本上解决转移接续难题。

参考文献:

[1]卢延平.企业养老保险断保人员情况调研[J].当代经济,2013.6.

[2]刘亚民,赵彦斌.养老“断保”忧思录[J].当代矿工,2012.12.

[3]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逃费问题及治理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9,20.

[5]于国祯.养老保险缴费中断的原因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3,3.

作者简介:张燕敏(1982-),女,山东菏泽人,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研究。c

作者:张燕敏

上一篇:党员教师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逃跑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