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本位教育素质教育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把学生的心抓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要善于调动课堂上的各种情感因素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产生,并通过主题式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主体本位教育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主体本位教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小学生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二)

[摘 要]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但这种设想必须是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它区别于空想与幻想。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是进行一种形成理想、追求理想、为实现理想奠定基础的教育。滨湖路小学为此进行了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理想教育;美育;学科教育;滨湖路小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进行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确立奋斗目标,才能使他们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为走好未来人生的道路夯实基础。

我国小学理想教育的现状如何呢?在许多地方,在小学阶段对理想教育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这给学校的理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而不少学校理想教育并没有因此升华到一定的高度,与其他教学工作相比还缺乏紧密的联系。有人认为理想教育工作看不见、摸不着,抓起来无从下手,从而忽视了理想教育。其次,学校理想教育还存在内容空洞、方法单一、效果不佳的现象。在内容上,传统的理想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把理想教育停留在说教上,缺少有效的教育内容,而在新的领域又缺乏足够的研究,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方法上,由于理想教育的反复性,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短期效益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学校理想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方法简单”或“退避三舍”的倾向。

因此,要提高理想教育的水平,走出理想教育新路子,我们提出了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想法,并开展实践研究。

本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1.构建小学生理想教育的新模式;2.小学生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初见成效;3.新时期小学理想教育的管理制度及评价机制;4.形成理想教育的系列校本课程。由于本研究篇幅原因,笔者在《教育观察》2013年第33期《小学生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一)》中已经对本研究成果的1、3、4点进行了论述,本文笔者将重点论述研究成果的第2点:小学生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初见成效,这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使小学生理想教育的模式能持续地发挥功效,就要充分发挥美育在其中的文化功效,注重创造有特色的教学拓展活动,真正实现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的融合。

一、小学生理想教育与美育融合

新时代丰富了理想教育新的内涵。为探索21世纪少年儿童理想教育的新思路,我们通过开展“缤纷四季”常规模块活动和“梦想飞扬”特色模块活动,将理想教育与美育融合,以丰富、多元、创新的模块活动为载体来承载理想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在学校这“梦开始的地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孩子们的梦扬帆、起航。

(一)“缤纷四季”常规活动模块

我们结合“蓝色的梦”学校文化建设,注重传承、吸纳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一年四季设定为一个周期,开展了“绿色的春天”“火红的夏天”“金色的秋天”“蓝色的冬天”系列活动,架构起“缤纷四季”常规活动模块。这一常规活动模块可操作性强,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收效显著。

(二)“梦想飞扬”特色活动模块

在开展“缤纷四季”常规模块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挖掘“蓝色的梦”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以“理想教育”为主线,凸显学校文化特色,架构起“梦想飞扬”特色活动模块,让理想教育与美育的结合更有新意,更赋予时代的特征,发挥了它独特的育人功效,充分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环境美渗透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优美、整洁、有序的学校环境就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美的环境犹如艺术的殿堂,对于置身其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道德信念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校园作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建设都能以美启智、以美辅德、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在规划景观布局时,形成一个工作亮点:“理想教育”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学校赋予物质建设项目以理想教育的意义。学校讲究整体效果,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特别选择好着力点,把师生经过多、聚集久的地方,选为理想教育景观建设的重点,使我们的理想教育能够诠释,可以物化、可以触摸、可以实践,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几年来,通过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滨湖路小学的校园充满着童话与幻想,展示着追求与创造,显示着理想与希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和体验到滨湖文化的灵气和内涵。

1.学校文化主题标志——“梦源·中国园”

从2005年起,学校用近三年的时间在教学楼核心地带建设了“梦源·中国园”景点。“梦源”是一个大大的写意的“梦”字,是师生播种梦想的地方,同时也是毕业生封存“梦想石”的地方。“中国园”里有“中国结”、“中国地理立体微缩图”、56个民族的“中国娃”浮雕、“龙”字路、“算盘雕塑”、“《论语》书法长卷”等,其中“梦泉”与“梦源”遥相呼应。用花岗岩铺成的“中国结”,上面刻有中国传统的民俗节庆以及孩子们喜欢的12生肖,让每个人都能在这找到“自己”。“算盘雕塑”拨出的则是学校的落成纪念日。“书法长卷”像展开的竹简,上面刻有《论语》的诗句,既可以诵读,也可以临摹习字。还种植着象征小绅士“滨滨”、小淑女“蓝蓝”的松树和柳树。“梦源·中国园”紧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2.学校文化主题烘托——“梦想启动未来”

学校以“梦想启动未来”为主题营造文化氛围,“未来之星”为其中亮点。这是一个大型的天幕,宇宙天体悬挂在学校室内舞台的上空,它既是理想教育的阵地,更是孩子们仰望星空、追寻梦想的舞台。教学大楼里,以“中国梦·我的梦”“我爱你——滨湖兰”“我的校名我书写”“滨湖好声音”“中秋花灯展”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成了学生展示天性的空间。各楼层摆放的钢琴、大型地球仪、开放式书架等为孩子们培植梦想、实践梦想、收获梦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小学生理想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

小学生理想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主要包括学科常规模块、学科特色模块。

(一)学科常规模块

在小学生理想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理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融入课堂生活是理想教育生活化的主阵地。因此,我们针对教材文本内容,不脱离文本,由文本生成理想教育,使理想教育与学科教育实现真正融合和有侧重点渗透。将理想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把社会理想转化为个人理想,促使社会理想个性化。同时,帮助学生把个人理想转化为社会理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该模块融合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艺术(音与美)、科学、品德等学科,分为四大序列篇目:“榜样篇”“励志篇”“审美篇”和“行动篇”。四大序列篇目紧抓着眼点,使理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初见成效。

1.“榜样篇”

榜样是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小学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个性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名人为学生树立了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为学校的“理想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进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学习时,我们利用新学的百分数出示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名言——“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在学好百分数的同时,也让学生以爱迪生为榜样,学习他的勤奋和创造力。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为了追求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缸中浸泡而忘了洗澡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同时,也可以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

同时,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语文、数学、英语、艺术(音与美)、科学、品德等学科文化中有大量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对学生起着很好的榜样作用。这些学科都可以以名人为载体,以名人伟人教育为切入点,进行一系列的正确人生观的探索与研究。通过“榜样篇”的学习,一方面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完善自我,提升综合素养,丰盈心灵,从而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2.“励志篇”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尚书》的古训,“有志者事竟成”则已是大众的通识。励志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唯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励志篇”,不仅涵盖理想教育的德、智、体、美诸方面,而且深及健康个性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造就。结合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磨砺意志、坚定志向,能帮助师生成长成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语文课堂中,选择《两只小狮子》《我不是最弱小的》(低年级),《花的勇气》《和时间赛跑》(中年级),《圆明园的毁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高年级)等课文,来体现“自古育才原有道,于今润物益无声”的道理。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科的特色优势,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育人功能,去唤醒、激励学生,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等单元包含有许多仔细钻研、反复实验才能最终得到实验结论的课文,这正是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励志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反复多次的实验操作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明白科学的道路是艰辛的,同时让孩子明白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而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勤学善思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人。“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通过励志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内在学习,建构素质,调动学生的精神世界,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满腔热情地参与。

3.“审美篇”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理想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中的审美篇目,就是要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理想教育的目的之一。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音乐教育作为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们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积极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在执教小学五年级音乐课《天堂》时,我们让学生通过听赏蒙古族歌曲《天堂》体会音乐的民族特点和独特风格,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材中一首首优美的乐曲、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一篇篇隽美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功效。“审美篇”让教师和学生在与美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灿烂的生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4.“行动篇”

行动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把“理想”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把理想教育内化为师生的动机与意识,通过微观的课堂教学来搭建理想教育与学生行为的桥梁。通过对各学科文本的深入挖掘,着力寻找三维目标中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的因素,在教学中加以适当强化,并努力寻找在课堂中强化的合适的手段,化学习为行动,既能起强化的作用,又伴随着学科素养的提高。

学校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比如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师要让学生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通过课文的学习指导自己的行动。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问:“在这34年中,‘我’会遇到什么样诱惑的‘鱼’呢?”联系生活实际出示:“当‘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老师没有改出我的错题时;当‘我’上学快迟到,过马路遇到红灯而没有警察时;当‘我’买东西发现多找了钱时……文中的‘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会毫不犹豫这样做呢?”通过类似于《钓鱼的启示》这样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的“行动篇”的选取,我们提炼出符合本学科学习特点的学生应具备的“理想品质”,从而便于教师对理想课堂的把握与评价,使学科教学与理想教育在有机整合中形成课堂文化,更鲜明地彰显滨湖学生的“理想品质”。进一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深奥的启示拉近学生身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课堂上的学习化为师生共同参与的鲜活的“道德体验”。

(二)学科特色模块

在理想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结合“蓝色的梦”学校文化建设,既注重将理想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进一步挖掘学科特点,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了凸显学科特色的学习活动,并进行“口语表达示范班”“经典诵读示范班”“书写整洁示范班”“精心计算示范班”等评比,构建起具有学校个性的学科特色模块,有效地提升了学科课堂的精神活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理想教育的落实。

1.语文与“静心悦读”“精心书写”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为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要求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书”“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

此外,学校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发了“静心悦读”校本课程,变“阅读”为“悦读”,更为贴切地传递出快乐阅读的理念。给孩子们推荐100本好书,制定阅读考级制,引导他们在每天15分钟的“静心悦读”时间开展阅读。并在每层楼增设了开放式书架,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开展“捐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该课程将“理想教育”与学科教育合理、灵动、有效地融合,落到实处。

在此基础上,学校按照阅读量划分七个课外阅读考试级别,一级的阅读量要求100万字,七级则达到2800万字,按照每个考试级别颁发证书,七个级别的证书被别出心裁地命名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至今已有上万人次参加阅读考级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了根基。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就是一首优美的诗。学校开发了“精心书写”校本课程。“精心书写”意蕴着“一笔一画皆精心”,旨在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的要求,进一步普及规范汉字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创造美、欣赏美。

学校每月开展“书写星”评比活动,统一内容和时间进行比赛。每学期进行期末测试卷 “书写整洁星”评比,将书写的准确、规范、美观纳入期末测试评价中。“精心书写”考级活动共分十二级,每年进行两次晋级考试,从表现出色的学生中评选出学校“书写大王”。同时根据平时作业、每月“书写星”评比和期末测试卷等多渠道收集学生的书写成果,进行专题展示,为学生提供示范、观摩、展示的平台。

几年来,学校持续开展 “精心书写”系列活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写字水平,学校也被授予“广西兰亭小学”。南宁市教科所进行期末抽测活动中,我校学生上送的试卷书写整洁、规范,得到市教科所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好评。

2.数学与“精心计算”

计算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良好的口算、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为了整体提升我校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学校开设了“精心计算”考级活动:每周进行一次“精心计算”训练、每月进行一次“精心计算”比赛,并在此基础上于学期末通过累计、晋级评出“计算大王”和“计算小王”。该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计算速度,让我校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探究的热情。

3.科学与“奇思妙想”

德国数学家高斯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正是有了“奇思妙想”,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在滨湖路小学的科学学科中,教师除了让孩子了解科学家奇思妙想的故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瓦特发明蒸汽机等。还通过每个单元两次的“奇思妙想”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大胆地去奇思妙想,组织学生畅谈奇思妙想,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想法认真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不定期进行全校性的展示、交流与分享活动。

一次次“奇思妙想”活动激发着学生的兴趣,一个个金点子点燃着学生的激情。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能力,还调动学生间互相评价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欣赏、倾听、合作、交流。科学课成了学生“奇思妙想”的天地,孩子们在这个天地尽情品尝成功的乐趣。

“梦想启动未来”既是学校文化的主题烘托,也是学校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几年来,作为全国科学实验教育基地,学校荣获第27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称号,同时被授予“科技教育创新之星”称号,是全国唯一荣获此殊荣的小学。“梦之莺”机器人挑战队、航模队、科技实践活动项目等屡屡在全国、国际大赛中斩金夺银,声名远扬,为国家增光、为广西添彩、更为学校创品牌、树形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科学课堂真正成为滨湖师生“梦开始的地方”。

4.英语与“礼仪用语”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外语,还要学会如何使用它。我国伟大的思想家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英语“礼仪用语”教育不是一般的语言教育、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学校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动师生编写《英语“礼仪用语”一百句》,并积极推行生动活泼的“礼仪用语”学习,并通过“语言艺术节”,开展礼仪交际、口语朗诵比赛、演课本剧等活动,使同学们在欢乐中把语言应用于交际,寓教于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用英语“礼仪用语”曾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节上展露风采,获得高度赞誉。每年学校还本着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展示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音乐与“快乐口琴”

器乐教学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我们借助口琴简单易学、便于携带、便于整体学习的特点,在音乐学科中开展“快乐口琴”吹奏,让学生人人掌握一门乐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悟。

“快乐口琴”乐器演奏对学生间合作能力的加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多人齐奏,还是分声部合奏,口琴常常会在瞬间把同学们彼此间的配合、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吹奏出一曲曲和谐而悠扬的乐声。“快乐口琴”引领着学生自由驰骋在音乐审美的世界中,感受体验“美”的内涵,丰富完善“美”的表现,探索创造“美”的形式,使之成为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美”的追求者。校园里,当操场上空一次次回荡着上千人共同吹奏的我们的校歌《滨湖蓝》时,理想的种子悄然萌芽,坚定的信念根置于滨湖人的心中。

6.美术与“科幻画”

科幻画是小学生描绘科学幻想的艺术新天地,是小学生科学幻想的启蒙、科学创新的摇篮,是科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新星。我们以美术学科为依托,开辟“科幻画”特色教学领域,渗透理想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绘画的世界里,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我们的理想教育插上想象的翅膀。

科幻画创作教学的核心是“创作”二字。运用美术手段,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显示出来就是美术创作。我们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环境,努力通过科幻绘画来表现,激发学生创作动机,让学生大胆假设,尽情表现。学生在科幻画的创作过程中,有的画出了海上移动城市,有的画出了能从陆地移动到海域的良田,有的画出了能直接利用恒能源发电的太阳能电厂,有的画出了能变废为宝的防沙尘暴吸尘机,有的“建造”了未来太空城……科幻画成了学生飞向未来的起飞基地。

7.体育与“阳光运动”

教育部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我们挖掘体育学科在理想教育中独特的育人功效,大力开展“阳光运动”,开发了“滨湖拳”“阳光伙伴”“跳长绳”等系列活动。

中华武术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滨湖拳”是学校自编的一套武术操,它将“健身”与“励志”“弘德”“怡情”结合,动作简单易学,融说唱艺术武术于一体,每天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共打“滨湖拳”,在振奋激昂的乐曲声中边打边唱,既受到了中华武术文化的熏陶,又凝聚了力量,增强了理想信念的教育,显示出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决心。

“阳光伙伴”是我们学校多年来持续开展的一项“阳光运动”。参加“阳光伙伴”的队员步伐必须一致,前进时整个队伍必须保持同样的速度。它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能力,而是队员间精诚合作、顽强意志的拼搏。这一活动很好地培养起滨湖学生团结、合作、进取的精神。

时至今日,每天全校性的“大课间”活动,成了师生共同的期待。“滨湖拳”“阳光伙伴”“跳大绳”等阳光运动,不仅让校园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更让“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不断超越自我。

在这样的理想教育体系指引下,滨湖路小学以及学校师生都取得了诸多荣誉。这些成效的取得,反过来有力地促进了理想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文化的建设。小学生理想教育与美育、学科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了区域性的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智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9.

[2] 杨思寰,樊辛森,等.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6] 成尚荣.设计:学校发展新课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7]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8] 叶建朋.小学生礼仪教育初探[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 敏泽.文化·审美·艺术——论文三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11] 孙绍振.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 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王瑾

学生主体本位教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2:

让心灵在课堂上自由飞扬

摘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把学生的心抓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要善于调动课堂上的各种情感因素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产生,并通过主题式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主体意识;语文教学;策略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师永远是必然的主角,讲台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课记录,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自然被埋没了。“语文教育要真正变革必须从根本入手,彻底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即必须把学生从物的状态解放出来,对其‘松绑’,把人当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1]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发扬教学的民主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来唱主角。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改变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实践的具体问题。教学理念的改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上来。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初中语文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观点;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制定上,新课标也明确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指导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关注人文意识。而具体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每位语文教师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拟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浅见陋识。

一、以内在动机和兴趣为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与生活紧密相联,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本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学科。然而,不少学生却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缺乏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了学习的质量。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把学生的心抓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学习动机来源于个体的需要,因此,要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自己的需要和追求,从而产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动力。这种内驱力一旦形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容易得到发挥。要激发学习动机,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懂得语文是关系现代人终身发展的大事,从而使之产生内在需要感。其次,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更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种十分通俗而宝贵的教育经验。为此,教师就要研究学生,从他们的知识、能力、需要、情感等心理特征出发,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表现力和魅力,让学生去感受、领悟、咀嚼、鉴赏文章的丰富内蕴,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二、以情感因素为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2]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材、学生之间情感流动和交互作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充分调动课堂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先,教材所选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有的以灵动的美感牵动人的情思,有的以高尚的情操震撼人的灵魂,有的以深奥的哲理引发人的思考。总之,语文教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新教材文学作品比例的加大更增添了教材的情感内蕴。

其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有着各自不同的丰富情感和主观感受的独特个体。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情感作用,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看法和意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的学习情境,而且要善于调动课堂上的各种情感因素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首先要深刻领悟作家作品的思想情感,然后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紧张感等各种积极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含的美感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过程中产生强烈、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也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就使得语文课堂通过情感这一中介环节,取得了类似核聚变的教学效果。

三、以多样的教学方法为酶,催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我们常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强化和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

1.课文解读注重开放性、合作性。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不举手就站起来回答问题。这样,课堂气氛就十分活跃,常常出现几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答的情况。老师对于问题的答案也不强求一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比如,在上《威尼斯法庭》时,学生就“这部戏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教师最后也不给定一个标准答案。语文课堂上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培养。笔者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小组竞争等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前半周为自由式演讲,演讲的题目、内容、形式全由学生自己来定。后半周为命题式演讲,题目全都来自学生自己建立的题库,老师对被选中题目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演讲后,由学生来点评,演讲者自己也可以发表意见。这种开放式的演讲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活动形式,原本每节课一人的演讲活动在学生的要求之下改为每节课两人,甚至有时还要打破这一常规,如有一次演讲题目为《假如雄鹰的翅膀上坠满金铃》,两位学生合作写成了小品的形式,并主动要求表演,结果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3.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笔者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美感。优美的散文、诗歌,动人的小说作品要强调朗读,思维严密的说明文、议论文也同样离不开朗读品味,而文言文的教学则更要以吟咏背诵为中心。学生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都离不开诵读,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诵读,才能调动学生的知、情、意,促进知识内化,突显其主体地位。

4.利用多种媒介,搞活语文课堂。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社会,语文课堂自然也要给学生以多样化的信息,以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介来上“活”语文课。这些媒介除了传统的彩色粉笔、实物展示外,还有音乐、画面、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等。如把《安塞腰鼓》制成课件,向学生播放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中安塞腰鼓的表演;上《小石潭记》时,向学生展示小石潭“群鱼戏水,水清见底”、“树木青葱”、“岸势曲折”的画面,并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这些媒体的使用,使课堂充满了文化氛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自然被激发了。

5.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强生活实践,开拓视野。笔者利用每日读报、名句摘抄、诗词鉴赏等多种活动形式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拓学习语文的天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以“学会学习”为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和自学语文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以人的创造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革命和学习革命的世纪。因此,现代教育要求确立“能力为主标”的教学模式。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专题式学习”教学法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专题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在“专题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喜悦;如果自己的成功被认可,他们会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价值。反过来,这种喜悦又会成为探索创造的原动力。”[4]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从“讲师”变为“导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做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学目的、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多种要素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都必须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设计和服务,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5]只有真正把人放在本位的教育才会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邦俊.语文教育人本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2).

[2]李铁烽.民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J].天津教育,1999,(2).

[3]王友标.让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

[4]谢龙甫.专题式语文教学法论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2).

[5]王承鳌.确立优化主体教学原则,着力培植学生的主体性[J].中国教育学刊,1999,(6).

作者:王玉芳

学生主体本位教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大学生实践素质发展研究

摘要:本项目以当代大学生实践素质发展的研究以及学校的实施与成果为主题,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基于pu平台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研究当代大学生所参与素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基于现状分析未来大学生实践素质教育发展状况同时提出建议。

关键词:实践素质;书院制;导师制;实践活动

1.研究背景

2021年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而悄然地变动。21世纪,正处于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被这个社会所需要,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文理结合,全面发展,同时又具备知识运用能力和立异能力的人才,最终将成为这个世界佼佼者。基于此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适用于南京审计大学学生的素质实践教育体系成为了南京审计大学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改革的重中之重。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实践教育的方法上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要使学生落实到实践素质培养上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对人才的定义,不再是仅仅具备知识运用能力,而是将其与实践素质联系在一起,同时具备丰富的经验。我国大学实践素质教育在内容上重视提高实践认识和增强自身实践素质,结合起来,把学和做、知和行统一起来。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里的社会实践是指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有关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活动。社会实践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普遍形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里的社会实践不是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着重提高实践认识和增强自身实践素质,结合起来,把学和做、知和行统一起来。

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素质实践教育与创新研究发展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以美国为例,其教育思想强调”个体本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手工技能与操作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美国注重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社会问题与社会实践研究,寓教于乐向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新世纪教育使命,教育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上听说读写,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化改革是必要之举。不仅如此,美国在对实践素质素质的运用上重视实践素质和社会问题,现象的结合,以知行合一为例,从根本上说,知与行是不能分离的,两者相辅相成。 然而知与行又不可能完全同一,行是有自己的最直接的目的的。农民种地要的是丰收,政治家执政是为了国泰民安,不能仅仅是为了求知。不能将知与行分离,也不能将知与行同一。二者既互相滋养又各有特质、各有侧重。知行合一能够实现运用实践素质解决社会问题与现象,这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3.南京审计大学实践素质教育现状及成效

3.1书院班级概况

在南京审计大学,总共设有四大书院,润园、泽园、沁园、澄园,每个书院有各自的发展特色。在书院制度下,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两个班级,一个是学院的所属班级,代表着专业班级。而另一个,是代表着所在书院的书院班级。这个班级不以专业为划分,即使中途转专业去了别的专业,也不会改变书院班级的所属。因此,这个从大一刚入学一开始就是与自己永久绑定了的书院班级,更加像是一个大家庭,让同学们更加有归属感,由此达到了均衡教育目标,实现了学生专业互补、个性拓展的目的,与此同时,不同性格及素质的学生在一起通过交流实现思想碰撞,最终能够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3.2导师制在学生实践素质中的作用

导师制也是促进书院同学实践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优秀的导师队伍往往有利于学生的快速发展。通过重重考核,书院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中选聘班导师、学业导师以及创业导师,多方面全方位的为同学们服务。导师制创建以来,通过实现导师进班级、导师通识讲座、导师论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师生联系越来越密切,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定位,促进其实践素质的发展。

3.3书院制下南京审计大学实践素质教育成效

3.3.1大学生实践教育形式逐渐多样化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各書院探索并形成了以“党建引领、通识教育、环境育人、管理服务、助困助学、心理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四大书院在基本规章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通识教育、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模式。南审学子的实践素质水平,也在书院制的实施下,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书院制的实施与不断改革下,推进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公益参与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使得学校实践教育形式呈现多样化水准,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3.3.2大学生实践教育组织管理逐渐标准化

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也是书院锻炼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南京审计大学四个书院都有自己的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注重打造社团品牌和活动品牌,例如习研社、未来商界精英论坛、读书·行走·实践活动、文化南京系列讲座、国学大讲堂等。

在蓬勃发展的各类组织和活动中,学生不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要求、自我提升,主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据有关采访调查结果表明,在书院制下,学生组织开展活动,是有利于学生实践素质发展的,高度认可了书院制对学生管理的积极作用。

3.4基于问卷调查探究南京审计大学实践素质教育现成效

3.4.1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此次问卷主要研究对象为南京审计大学学生,研究内容为南京审计大学学生的实践素质,研究目的是通过了解南审学子对大学生实践素质的认识现状、期望以及对学校实践素质教育管理实施的评价,分析南京审计大学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挖掘根源所在,进而为改善大学生实践素质提供相关建议。调查方式为线上问卷进行无记名填写,共发放问卷109份,收回109份,回收率100%。

3.4.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4.2.1对南京审计大学学生对实践素质的重要性认知研究

通过对南京审计大学学生对实践素质重要性的研究,并将收集到的结果以饼状图呈现,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参与实践素质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仅有3.67%的学生认为实践素质活动无关紧要。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实践素质能力是十分重视的,这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密不可分,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实践教育管理措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4.2.2对南京审计大学实践教育管理的成效的研究

在“学校实践素质教育给您带来的提升与您的预期是否相符”的问题中,回答“比较相符”的学生占据大部分,超过七成,而整体预期良好情况占比也超过八成,说明学校近年来的实践素质教育管理带来了显著成效。针对预期不佳的学生,学校不能熟视无睹,继续探究与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最终实现“全垒打”。

4.大学生实践素质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4.1大学生实践素质存在问题

4.1.1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存在价值取向错位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肯定其表现,设置各种奖项以示鼓励,如“优秀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等。但在这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学生从功利性和实用性出发,带着有用即真理的心理,过于追求实用而其他一概不顾,从而忽视了真理的客观性。在问卷调查中,有一多选题是关于“您参加学校践活动的主要原因”,在109份有效问卷当中,选择“获得学分”的人数多达94个,占比86.24%,同时,也有61位同学选择“课程需要”,33位同学选择“为就业做准备”,这一结果更能体现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价值取向错位现象,存在有对功利化和实用性的追求。

4.1.2实践素质教育实施不到位

目前,南京审计大学在实践教育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从组织管理体制来说,大学生实践教育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组织学生实践教育的职能部门缺乏统筹安排。二是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各部门、各群体的力量。在问卷调查中,一题问到“您了解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吗”,其中,选择“非常了解”的仅占15.60%,而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校推进实践育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对学生的实践素质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在制度宣传和实施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缺陷。

4.2大学生实践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对实践素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在实施实践素质培养管理制度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制度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由此可见学校对于制度的宣传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认识不足导致重视度不够,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经费方面都达不到标准。其次,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实践教育仅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课程实验、教育实习的学时越来越少。没有将实践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安排之中,未能把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摆在学校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未能统一领导、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殊不知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4.2.2学校尚未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实践育人的推进是一项繁琐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组织、有效的政策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顺利进行。随着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南京审计大学已将实践活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学校应当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强化实践教育,加强实践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目前,学校依旧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活动的现象,实践教育得不到重视,出现了实践内容单一化的问题。高等教育课程的授课重点依旧放在传授理论知识,实践教育没有发挥作用,以至于学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而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又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仍然有很多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充分地认识,他们认为实践活动只是理论学习的延伸,不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对实践活动课时的压缩,让实践活动无法发挥作用,大学生只能从内容枯燥的課堂接受知识,这扼杀了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5.对大学生实践素质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1提高各方对实践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

实践素质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错误,仅仅是用数据来衡量实践素质教育的成果。这使得部分领导对与实践素质教育的认识浮于表面,把实践素质教育仅仅是看成一种调研数据,这种低水平的认知已经对于实践素质教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了一定程度上缓解认知错误带来的影响,我们也需要从思想认识上做出改变,来巩固这些年来推行实践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首先,在实践素质教育开展之初,学校和老师就要明晰该此活动的定位与目标。作为面向大学生的实践素质教育活动,其目的也应当是依据大学生对于实践素质教育的需求而确定。想要实践素质教育获得较好的成果,学校就应该坚定的保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再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后,根据现状设计规划出合理的实践素质教育活动。依据面向南京审计大学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实践素质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大学生们更加需要的对于实践素质教育的理论性探索。

其次,作为实践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也应该对于实践素质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虽然学生在接受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但是,作为实践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学生自身也一定要提高对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要实践素质教育中认识到不能仅仅是为实践而实践或者为了学校要求而参加实践,而最重要的是从实践教育中有所收获。学生从实践教育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素质、体能素质等,都是极为重要的收获。

5.2纠正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价值观错误

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的价值观本就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想功利化,在选择参与实践活动只是着眼于实践活动能否给自己带来切实的专业能力或者工作能力提升,对于实践素质教育所拥有的思想教育属性视而不见,只是认为实践活动是一种负担,而非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一方面需要鼓励实践活动形式创新,拓宽实践活动参与渠道与参与方式,通过全新的实践活动内容、增加活动参与人数上限,吸引学生参与进实践素质教育中来。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强化实践素质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实践素质活动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实践能力相较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的不足,使得学生自发的想要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素质活动也可以更多地与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相结合,提高实践素质活动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认识我国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有助于学生减缓内心的浮躁,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5.3在考核教育成果时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所带来实际收获的权重

当下,实践教育成果大多并没有被学生与学校所重视。许多学生认为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于写一篇满足举办方要求的实践报告然后籍此获得积分,而不是自己切身从实践活动中感悟、学习到什么。从目的上讲,以书面形式来呈现实践教育的成果根本上是为了强化实践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以积分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教育根本上是为了督促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但是,部分学生现在的想法与行为基本上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实践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去投入较多的资源来维持这项工作的长期运行;然而,出于程序的限制,当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进行考评时,学校太过于重视书面的凭证,却忽视了真正需要考核的内容。

当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虑实践报告等书面考核标准,还要将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纳入考核范畴内。固然,书面材料是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的有效证明,实践报告中有着实践单位对学生实践表现的评价。可是,实践教育的成果并不是可以用几句话来体现的。学校可以为实践活动多安排随行老师,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的考核环节,利用答辩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

6.未来展望

想要建成高水平特色大学,除了一流的专业学科外的硬性追求外,重视培养人才的质量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何谓有质量的人才?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運用,并且活学活用运用与实际,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可谓之高质量人才。而全面素质不但包括业务素质,还必需具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只有适应性强,有立异精神,以及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团队精神的人才华适应国家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近年来南京审计大学逐步将学生教育重心适当往实践素质上偏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步入社会做足了准备。随着南京审计大学持续且充分地发挥双院制优势,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融入南京审计大学的实践素质教育中,南京审计大学逐步建摸索建立起一条真正属于南审的实践素质教育之路。

南京审计大学学生徜徉于学院与书院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中,以保障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书院为以学习探索为主的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氛围,而学院优良的学术氛围又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同一书院,不同的学院,让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不同专业的思维,不同领域的碰撞,为学生全方面探索未知打下基础。学院书院,相辅相成地有机结合,为每一位南审学子渲染开了南审素质实践生活的浓墨重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2]曹宇.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研究[C].南京师范大学,2019.

[3]罗达勇,左凯旋,黄龙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M] 2008

[4]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M] 1998

作者简介:

苏昱颖(2000-),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经济统计学方向。

基金项目:

本项目以当代大学生实践素质发展的研究以及学校的实施与成果为主题,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研究当代大学生所参与素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探索南审双院制、PU平台、第二课堂等因素对大学生实践素质能力的影响。项目名称:大学生实践素质发展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吗,项目编号:2021SX14001R。

作者:苏昱颖 沈圆 刘宋威 沈诚 施周杰

上一篇:国庆歌咏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公民信息刑法修正思考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