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高中历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和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实现。本文将就基于学生主体性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现状谈谈如何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从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主体性高中历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主体性高中历史论文 篇1:

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分析

【摘要】学生主体性教学主要以重视并推动学生主体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即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常见活动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其主体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对此,本文基于学生主体性,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教师观念落后、教师素养不足、应试教育影响等不良要素,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定课堂教学情景、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三个维度,提出了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旨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构建途径

一、高中历史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原因

(一)教师观念落后

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是限制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虽然许多高中历史教师采取了讲课与提问结合的教学方式,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并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有效落实,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提问数量,重要的是其本质。历史教师只有充分明确学生主体意义,才能通过有效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让学生们主动发现及解决问题。

(二)教师素养不足

目前,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心,过于重视学生的试卷分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对教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并将教材参考书中的文字直白的转述给学生,不增添任何自己主观思想,教学语言生硬、缺少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这样的表现,实际上则体现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极度匮乏,因而更不具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也无法全面认知学生主体性意义。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由多种因素组成,不仅包含政治素养、教学及心理素养,同时还有其他领域的拓展性知识结构。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窄,甚至很多教师从未阅读过古典历史书籍,单纯的依赖参考书进行授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

(三)应试教育影响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对学生的分数及升学情况较为重视,而这种对于升学率广泛关注的情况,除了教师以外,也是许多家长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因而,导致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停的、强制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占用课堂时间,没有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更不存在所谓的互通与沟通,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也尚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学当中,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意味着让他们具备认知及发展的意识,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有效激发。个人的认知发展需要情感的支持,而情感又是人对待各种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及所产生的具体行为,情感不仅能够成为高中历史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将其作为教学的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在教学中利用学科中的情感要素,来激发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现平台。并要在其过程中,全方位的挖掘学生的特点及优势,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加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课程中,在学习《抗日战争》内容时候,通过对日本军人所做所为的分析,揭示出战争的对社会的影响,探究生命的真谛与价值。教师可以利用日本军残忍的手段,及让人难以容忍的欺压,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当时战争的照片,让学生切实感日本人令人恨之入骨的残暴行为,进而激发学生真实情感。并随即提出相应问题,学生会在饱满情绪的催化下,尽情的表达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详细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设定课堂教学情景

在课堂教学情景中,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的常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情景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挖掘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运用具体问题,为学生设定具体的课堂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沟通。历史课程的优点与特征,首先体现在含有丰富的历史内容,运用这些历史材料进行学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为历史赋予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充分体现出该学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客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解析、探究、整合、总结、应用等能力。

例如,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在讲解《鸦片战争》单元内容时,应先为学生播放与其有关的小视频,展示当时社会面貌的真实图片,讓学生产生疑惑,进而逐渐引出所要讲解的内容,而学生则会根据自己所产生的具体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从中寻找到答案。这样不仅充分给予了学生自由与,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了他们的主观意愿,让他们自行带着心中问题,主动进行探索,进而印象深刻,有利于他们更加熟练的应用。

(三)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想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能力,就应将课堂教给学生们,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不断发展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具体的能力与知识,历史教师应实施深层次的拓展教学活动,来促进并加强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其主体意识,进而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成为提问者、发现者、解决者。探究性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及自主性,高中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探究,利用小组的讨论的形式,各个组员积极的利用不同渠道,查找详细资料、搜集素材,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出最终结论。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学习习惯,让他们了解更多知识,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应从充分意识建设学生主体性课堂的重要意义,并要深刻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与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基于学生主体性角度,全面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定课堂情景、加强学生问题探究等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加强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霞.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动性培养的创新路径[J].信息化建设,2015,(12):195.

作者:韦艳芳

学生主体性高中历史论文 篇2:

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分析

【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和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实现。本文将就基于学生主体性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现状谈谈如何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从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主体性;高中历史;有效课堂

当前,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较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的激情很难彻底被激发出来,这种教学状况很难适应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为了加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就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

一、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主体性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任务的指引下,学生们自主思考、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最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之间可以充分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交换彼此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课堂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学生们的探索进程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走进学生,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指导,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主观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们提供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话题,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索,这样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讲授《洋务运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可自主探索和思考的论题,例如,李鸿章到底是“奸臣”还是“能臣”,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观点自由组建小组,进行激励的辩论,交流彼此的想法。通过自主探索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各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发表意见,通过开展辩论会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需要有教学目标的指引。在学习任务的驱动因素作用下,学生们会尽可能地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难题,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学生们能尽量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整合教学资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这是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条件。首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地分析,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目标详略得当;最后,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结合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现状,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灵活、简洁。例如,在讲授《理性之光》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影响,启蒙运动家的思想作为教学目标,这样一方面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又简洁明了地提示了学习内容,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对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将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地划分,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索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地指导和监督,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后,教师要组织交流与讨论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是有效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想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机制,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让课堂教学评价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英国工业革命》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以此激励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完成自主学习过程之后,教师应该在评价环节引导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和重组,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有所侧重地加以总结,让学生们在脑海中形成整体、连贯的知识框架,通过教学评价环节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评价环节可以采用图表法的方式将整个知识框架罗列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形成整体知识框架,还有利于加速学生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概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们的自主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模式,高效整合教学资源,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制,这样,一定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不断呈现。

参考文献:

[1]王涛,胡娜.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构建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46.

[2]姚辉.高中历史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民族教育,2014,11:46-48.

[3]沈宇赤.高中历史新课程“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5:69-73.

作者:卢万福

学生主体性高中历史论文 篇3:

高中历史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

摘要:主体性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主体性 实践 思考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如何提升历史教学效率一直是新课改所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习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成为新一轮历史课改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实施历史主体性课堂教学活动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与同仁一起探讨。

一、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的前提

1.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是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长期以来,无论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我们的教学,都没能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实质,从来没有让学生明白,也未能让学生成为自己全面发展的主体和主人。实施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转变学生自身观念。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所以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必须首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身的事,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追求才是决定个人最终学习结果的关键,积极、主动、理性地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每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

2.让学生认识到发挥自身潜能、发展个性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潜能。在主体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应从多个角度来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发展个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力。让学生认识到发挥自身潜能、发展个性,才能获得成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3.让学生转变自身学习方式,实施自主性学习。

学习方式非常重要,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最终会影响或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明确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的保证

1.知识传授的中间人角色。

传统的教育,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和灌输,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即充当将知识结构,练习和思维的方法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的角色,也就是说作为历史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向学生解释讲解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高效地学习。

2.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角色。

主体性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师或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教师的职能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个性化学习铺设多种路向,以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不能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上,尤其是把精神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学习环境上,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如在提供历史学习资源时,我们不能仅想到书报、杂志和影视广播等传媒,而还应该想到实物资源(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实物、古迹)或人力资源(如辛亥革命革命的亲历者、见证者等)。

3.学生各种精神资源的开发者角色。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以素质培养素质、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在对学生精神资源的开发方面,教师作用不可替代。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生命品位的开发者,成为学生人生质量的优化提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具备并表现出良好的思维和持之以恒的品质,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

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首先要自己要以科学研究者的角色去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去研究学生的活动,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深刻的研究。而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去体验学习过程,发现最佳的活动方法和练习方法。

三、教学方式的转换,是实施主体性教学活动的催化剂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地位,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不仅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也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跨越。多媒体教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声画同步,视听结合,再加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旁白,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很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作用,特别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一目中,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如《〈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的向井敏少尉与野田巖少尉在南京举行杀人竞赛》的图片、《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活埋中国军民》、《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割下的中国人的头颅》等图片。再将这些图片与现在的一些事实如“2002年7月8日的日本右翼分子趁机抬头,禁止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新闻相对比,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无须教师用生硬空洞的语言,长篇累犊地教育,仅仅是几张真实的照片就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深刻的认识爱国主义的重要!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在思考中有所启迪,在交流中有所提升,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明光.高中历史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2012(10).

[2]上官伟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试题与研究,2012(22).

[3]吴爱文.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J].新课程研究,2012(9).

作者:石艳红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经贸发展论文下一篇:委婉用语的修辞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