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审计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独立审计工作带来了系统环境风险、系统控制风险、财务数据风险、审计软件风险和人员操作风险。这需采取措施,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开发,应用高效的审计软件,审计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审计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素质,运用不同的电算化审计方法,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防范会计电算化的审计风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务数据审计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财务数据审计论文 篇1:

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与对策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并不断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如何对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如何将传统的审计方法应用到信息系统中,成了现行审计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就当前信息系统审计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我国信息系统审计面临的风险

1.缺乏完备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和准则

近年来,虽然信息系统审计已越来越得到审计界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在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也增加了信息系统辅助审计的内容,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体系。面对日益增多的财务系统及以各种电子形式保存的财务数据,审计准则中尚存在许多空白。缺乏明确的审计准则指引和保证,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必然增大。

2.缺乏合格的信息系统审计人员

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对电子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要求要求审计人员需在传统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增强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系统设计、程序分析等知识技能。目前我国尚未设置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资格考试,国际认证以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为主,而我国获得此资格的人数尚不够多。缺乏足够的知识基础,势必难以察觉和处理系统中的风险点,从而增加整个审计项目的风险。

3.在审计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

由于信息系统的存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有所扩大,从财务数据的风险扩展为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数据及其载体的风险。会计数据与审计证据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审计人员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考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另外,电子数据存在易被改变、复制甚至消除的可能,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系统的开放性,网络活动的虚拟性都进一步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对策

1.制定信息系统审计标准

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和准则进行更新,规范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比如确定具体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明确对财务数据完整性、有效性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发、运行标准;明确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后续教育标准等。

2.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信息系统审计人员

一是对现行审计人员的培训,使现有的审计人员具备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相结合的能力;或选拔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强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先成为专业的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并支撑审计项目,目前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多采用此种形式。

二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储备教育,借助高校或培训机构,设置信息系统审计专业或者课程,增强对会计、审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教育,从而完成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另外建议设置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师资质认证,或在审计相关资格考试中进一步增加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对未来审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要求。

3.明确信息系统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控制审计风险

在审计项目中,针对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应在各审计步骤中加入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1)审计计划阶段信息审计人员尽可能提前介入审计项目。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计算机管理人员的访谈获取信息系统战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资料,确定财务数据相关的主要信息系统及数据流转,并与审计小组一同确认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进而制定审计计划。

(2)控制测试阶段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项目的重点,获取被审计单位详细的信息系统资料以及内部控制手册,采用手工测试和系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系统配置、程序编写、系统日志等相关控制点的检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协助审计项目组评价重大错报风险。

(3)如果可接受检查风险较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阶段直接从系统获取数据并进行整理,按照业务处理逻辑、数字勾稽关系重新计算,再将计算的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的系统输出结果进行比对,判断数据的准确性。

(4)在完成阶段,将通过信息系统审计发现的错报、漏报结合到整个审计项目中进行考虑,并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同时,对于发现的信息系统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也可以通过管理层建议书的形式提请被审计单位整改。

总之,信息时代的发展决定了信息系统审计势在必行。和传统的审计相比,信息系统审计存在显著特点,也决定了对其的引入和实施必定会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种种风险,我们应积极寻求对策,促进信息系统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庄明来.论会计系统的信息审计.财会通讯综合.2011.11(上):6-7.

[2]孔晓伟.浅议企业如何开展信息系统风险审计.商情.2011.5:178,181.

[3]王强.信息系统审计常用方法.审计月刊.2011.11:34-35.

[4]杨春.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计算机与网络.2011.12:240-241.

[5]苏晨,徐卫力,贺亮.对信息系统审计业务的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9:104-107.

[6]唐明璐.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审计文汇.2011.9:35-37.

作者:周蓓

财务数据审计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独立审计工作带来了系统环境风险、系统控制风险、财务数据风险、审计软件风险和人员操作风险。这需采取措施,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开发,应用高效的审计软件,审计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审计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素质,运用不同的电算化审计方法,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防范会计电算化的审计风险。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和范围的不断扩展,改变了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和内容、审计技术和方法,同时也给独立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

一、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环境风险

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所处的环境引起的风险,分为软件环境风险和硬件环境风险。目前已经通过评审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很多种,但从基本功能模块的划分到数据库文件的设置,从采用工作平台到使用的计算机开发语言,从单项开发到系统开发,从单纯使用关系型数据结构到应用大型数据库资源等,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数据处理系统复杂,使得文件记录和系统操作都缺乏标准和规范。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联机实施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化,使会计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和独立的,病毒、黑客的入侵随时可以威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千差万别,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带来影响,也产生了审计风险。

(二)系统控制风险

所谓系统控制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的风险,它属于审计的控制风险。在手工记账条件下,内部财务的控制机制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监督和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这种监督和控制主要表现为人和机器的双重控制,而且以对机器的控制为主.由于审计对象和内容的改变,审计人员需要对软件开发商在设计软件时嵌入到程序中的内部控制软件方面的内容进行测试,而这些对审计人员而言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任务。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网络条件下还要建立许多全新的控制,如外部网及网上交易的安全控制。

(三)财务数据风险

这是指电磁性财务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它属于审计的控制风险。由于审计线索的改变,在电算化系统中可人为篡改数据而不留痕迹。电算化系统数据来源、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如果有人篡改公式,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然后再将篡改的公式等予以复原,这样很难判定报表数据的正确与真实性。传统审计追踪审查已不适用,审计入手点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判断和经验。财务数据风险的产生,使得审计工作或者增加人员,加大工作量,增加审计成本,或者放弃审计项目,增加审计风险。

(四)审计软件风险

它是指计算机审计软件本身缺陷原因造成的风险,属于审计的检查风险。随着新的编程工具的出现以及会计软件的进一步成熟和深化,会计软件在不断升级,而审计软件不能跟上形势,采取的相应升级措施相对滞后,影响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由于审计人员对开发工具的了解不够和技术人员对审计、会计业务的不热悉,造成审计软件自身的不完善,运行不稳定或审计计算、分析的偏差。

(五)人员操作风险

这是指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等在工作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对约定计划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处理系统有充分的了解,并了解电子数据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和对审计程序的施行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算机审计技术,避免因业务不熟或者知识不够,遗漏审计证据,出现审计风险。技术人员开发审计软件时,应多方面了解审计软件的开发背景、软件功能等,多请教专家,来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降低审计风险。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审计难度更高,审计风险更大,过去手工会计系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因此,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审计准则,包括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标准,以及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发展,并逐步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开发、应用高效的审计软件

由于审计软件可直接访问被审系统的数据文件,故有助于审计人员对整个数据文件或经选定的数据项目进行复核,有效地执行大量数据的验算、重新分类及汇总等工作,并能按审计人员指定的标准查找记录,详细检查数据文件的内容。为给计算机审计打开通道,就必须不断研究开发审计软件.在数据采集方面,特别需要专门从事数据采集的软件,更易访问被审计单位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库,从中采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打通“瓶颈”。在数据分析方面,面向特定的领域,开发新的分析工具,如针对企业审计领域的固定资产折旧审计工具和产品利润情况分析工具,针对金融审计领域的利率检查工具等。同时,还要增加一些基于特定方法的分析工具,如账户分析、比较分析等。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素质

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并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这要求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引进既有丰富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又具备深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使现有的审计人员了解认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特点,掌握审计软件的使用、维护等技能,使他们能胜任计算机审计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当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

(四)运用不同的电算化审计方法

1.制度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开展后,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仍然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审计要求我们审查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完善。从一定程度上讲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不因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而降低,相反,计算机的应用使内部控制制度显得更为重要,并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新天地。我们可以从职权制审查、人

员素质、硬件及环境控制、计算机运行、程序修改方式及保密措施几个方面予以审查。

2.技术审计

在制度审计中发现问题时或者认为有必要对系统设计程序进行实际测试时,需用一系列计算机技术进行技术审计。方法是抽查的形式。可以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人员一起开展工作。先阅读原系统设计的作用范围,注意数据共享的分配方式和传递路线。再阅读程序一览表和变更情况及程序流程图。

3.数据审计

即审核会计报表及经济业务处理真实性、合法性。对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可以用人工审查,如费用分摊、利润分配等进行抽查,验证两者结果是否相符,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抽样检查,仍出现差错,可辅以计算机审计,利用计算机的存贮、运算、判断等功能,可以很快缩小审计对象发现问题。一般来说,电算化审计也可采取重点审计的方式。

(五)审计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

审计人员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审查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可靠性、可审计性及可维护性。在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测试形成系统核心的程序功能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程序编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测试数据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功能,以及系统抗干扰和对付突然事故的能力,发生非常事件、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作特别测试。在系统讦价过程中,关键是讦价系统是否达到了原定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如果达不到,有权否决整个系统,即授予在系统设计中的审计一票否决权。

(六)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审计人员在调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时,要对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的流向、电子数据处理用于特定的会计处理范围以及会计控制的基本结构进行审查,同时,必须识别特定的会计处理与会计控制的关系,以及会计控制中可能发生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对于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实施依据性试验来查明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对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价。

审计人员在询证经办人员和负责人,观察运行状况,查询、研究有关系统和程序的文件等内部控制情况时,都应有记录。在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时,还应利用系统流程图和特制的“内部控制情况问卷”。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最终讦定之前,要实施符合性测试。

(七)审计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

所谓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是指要求各种商品化通用软件和专门开发的软件,设计—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规定在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的同时,必须向该数据文件中输入数据,而且要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任何人不得任意修改。技术上要求统一,组织上要求强制,两者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制性更为重要。

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是随着企业业务电子化和审计监督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会提高审计检查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将开拓审计检查的领域和深度,奠定信息时代审计检查的思路和模式,也是今后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

[2]董少潭.论会计电算化风险与控制[J].经济师,2004,(9).

[3]陈信元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8).

[4]邱寒.会计软件设计如伺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J].会计研究,1998,(4).

[5]郑海君.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内控.中国卫生经济[J],2003,(6).

作者:蒋锡元

财务数据审计论文 篇3:

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完善。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设完成,覆盖范围也在快速增加,使用何种方式对社保基金开展监管工作,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社保基金监管属于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监督管理部门对现有的模式进行仔细梳理,不断探索新监管方式,完善现有的监督管理制度。政府管理部门需要明确自身所具备的责任,多方向、多角度开展工作。社会中的公益团体也需要明确自身所具备的职能,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本文阐述了社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保基金监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基层社保基金;问题;思考

国内社会保障体系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各项制度也在逐步地建立健全,社保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大,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是,社保体系快速发展进步,社保基金在管理上却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整个服务体系相对于社保体系的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管理体系不符合时代发展是所有问题的原因。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工作,属于所有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社保基金开展有效监管,属于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监管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是保证参保人员利益的前提条件,对社会体系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社保基金的监管和使用规范,属于每个社保工作人员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社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监管人员配备存在不足,监管队伍有待加强

现阶段,社保基金运行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机构主要是行政和业务办理机构,大多数单位均未建立起专业的基金监管机制,很多基金监管工作均由本单位内的财务人员兼职完成,人员的配备上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社保基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使得政策不能有效地执行下去,兼职的工作人员在完成基金审核工作时,不能将所有的精力用于监督工作中。在社保机构开展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业务办理机构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实际业务开展的需求,对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会产生严重影响。社保基金监管这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工作人员需要将财务的技能全面掌握、对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也要全面了解,对社会保险的发展也要系统地开展学习[1]。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基层监督管理人员则不具备此项工作技能,其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实际的监管需求。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体系发生转变,社保參保人员数量逐渐的增多,整个社保基金的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造成监管的难度全面的提高。在社保基金发展进入新时期,所面临的监管难度在全面的增加,监管队伍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所起到的监管效率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监管人员的自身素质如果不能达到标准,则无法形成优秀的团队,很难完成基金的监管要求。

(二)社保基金监管手段较为单一,监管力量不能有效地合并

现阶段,国内对社保基金的监管模式和手段所选择的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单位仍然按照传统形式上的行政监督为主要手段。在开展日常工作时,监督工作以社会保障部门为主,相关部门作为辅助来完成监管工作,很多时候开展工作主要的依据是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监管工作在实际开展时,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展示[2]。在对社保基金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人社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并负责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规则的制定者很难发现制度中哪些项目不合理,特别是社保基金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监督模式较为单一,所取得的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国家所设立保险法对保险参与者的各个部门职责作出明确要求,财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审计机构需要将自身所具备的职责明确,将社保基金的支出情况、管理模式以及对外投资情况开展监督管理。然而,在实际监管工作开展时,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的负责部门是人社管理部门,虽然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也对各项支出开展审计工作,但是其仅仅审计的是财务部门,对于后续的财务情况的跟踪则缺少监管,不能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出有效的审计。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形成力量上的合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社保管理部门、财务审计部门、财政管理部门以及公安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参与工作,形成综合性的监督管理系统。

(三)社保扩面征缴上没有形成合力

国家对于社保缴纳出台了明确管理规定,将社保缴纳中所涉及的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机构以及公安监察机关的职责作出明确划分。然而,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税务机关也仅仅是根据法律规定对社保办理部门开展基本税务征缴工作,对于社保基金的监督以及欠费的追缴工作则不能给予足够关注,财务管理部门所实施的具体工作也是对已经到账的资金账务开展监督管理,对社保费用的征缴情况以及账户上的资金支出情况不能做出监督。对于部分县享受上级单位给予的养老金的补助,财政部门则仅仅是关注上级单位的动态,不能将所涉及的社保费用全面的追缴,仅仅是考虑账务上的平衡。虽然,审计部门按照国家的要求对社保基金项目开展审计,但也仅仅是对财务支出开展监管工作,对于缴费单位和参保人员的审计工作一直处于空白状态[3]。各个地方政府社保管理部门在对社保缴纳上给予足够的关注,甚至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要求涉及的部门多方向、多角度开展工作,然而,很多时候社保缴纳工作也仅仅是由社保部门负责。

(四)在基金监管上财政、社保部门没有形成双向制约机制

国家所制定的《社保基金财务制度》对社保资金的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保证所缴纳的社保资金要进入专用的账户,社保资金的收入与支出要双账户管理,这种模式主要是避免出现经办部门对社保资金出现挪用和占用的情况,保障社保资金的整体安全。然而,使用这样方式令原本挪用社保基金的账户发生转变,形成了社保办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所形成的漏洞变得更大。所收缴的社保基金全部存放于地方的财政账户,如果当地的财政收入出现紧张的情况会出现挪用社保基金的情况,如果不按照标准开展财务审核工作,这种挪用的操作很难被发现。有新闻报道指出,国家的审计管理部门对各个不同省份的社保基金的审计发现,很多地方政府均存在违法使用社保基金的情况。财政管理部门对于社保基金的使用情况也不能有效开展监督工作,主要是其将更多精力放于资金账户的管理上,但是其对于社会保障的办理机构以及费用的征收情况则不能给予足够多的关注。此外,对于社保基金的整体保值和升值工作也不能落到实处。现阶段,国内的法律法规对社保基金的用途有着明确的规定,财政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劳动管理部门所提出的意见,双方友好协商将这部分社保基金购买固定国债或者转为定期的银行存款。在实际开展这项工作业务时,涉及的双方可能出现推诿不作为的情况,对于整个社保基金的价值会产生明显影响。在对利息开展分配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合理的方案,仅仅是按照以往的保险分红经验开展分配工作。另外,由于部分地区的整体财务处于紧张状态,开展具体工作时不能安排出专业的管理经费,造成很多管理机构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违反法规要求,花费社保基金以及其所产生的利息。

二、社保基金监管的几点思考

(一)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实现社保基金的监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基金监管水平

现阶段,省级人社部门对于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给予足够多的关注,逐渐成立了监督审计管理机构,各个基层的管理部门也需要将自身职责明确。基层的管理部门需要对现有的人员编制明确,对编制少的部门,应根据实际的人员需求情况,适当的补充监管人员的數量,将各个对接的部门的人员有效的补充,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人社部门应根据人员的储备情况建立出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区域内的社保基金开展监督以及审计工作,特别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保证社保基金安全稳定运行。在开展基金监管工作时,监管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对区域的监管会产生明显影响,如何提高现有团队中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基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首先,需要一线的监管工作人员提升个人的服务意识,在开展日常的监管工作时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意识、将自身的格局全面的提升、深化服务意识,在开展工作时能全心全意完成工作。其次,监管团队中要制定专业培训计划,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包括基本财务知识、审计过程控制以及社会保险知识,工作人员在业余的时间也要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全面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以此来满足社保基金监管要求。最后,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部门也需要对现有的监管队伍的配置适当的开展更新工作,不断的补充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将整个团队的水平系统地提升,保证团队的整个结构更加的合理,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更加充满活力,保证社保基金监管工作长久执行下去。

(二)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健全基金监管制度,部门联动形成基金监管合力

现阶段,很多省市对于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已经连续出台了很多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社保基金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制度依据。各个不同的基层单位也需要根据本地区的社保基金使用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开展延伸,所建设出来的制度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保证新建设的制度与上级单位下发的管理制度完美结合,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基金的监管工作人员要在思想上做出转变,监督工作要适当向前移动,从事后监督变成前端监管[4]。避免各种违法乱纪的情况,影响社保基金使用。对于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从来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联动的开展工作,才能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执行。不同的省份均会根据本省社保基金的实际监管情况,定期召开联动会议,系统分析社保基金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金融诈骗情况,对现有的基金使用形式开展研判工作,对现有的防诈骗设施进行升级。基层的监督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真正参与到基金的监管工作中来,审计部门需要将审计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财务管理部门要将自身所具备的责任系统的明确,对各项财务支出要形成明细,公安管理部门也要提升执法能力,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实行监督管理,部门之间要紧密的实行配合工作,保证监管合理真正的起到应有的效果。社保基金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社保基金要强化现有的功能,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定期的对媒体开放,保证各项信息公开透明。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的管理

现阶段,国家对于社保资金的预算还未建立起统一的制度,主要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来开展具体的工作,使用财务部门所建立的“零基预算法”,将地区内的所要参加保险的人数,以及需要缴费的基数和要缴纳的比例等,使用计算的方式摸清,使用专业的数据化系统,保证真实可靠的基础上,编制社保基金的收入预算,开展工作时不能仅仅按照上年度的预算进行,所获取的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量。社保基金的支出范围要形成统一的标准,既不能超出预算的标准也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5]。社保缴费的预算要执行的方案需要当地的税务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等共同审核,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费用征收符合要求,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支出相关费用。财政管理部门、人社保障部门、税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公安部门要对社保基金的收支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定期的查看费用收缴情况,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以此增强预算的执行情况。社保费用在收取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部门需要密切的开展配合工作,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保证社保缴纳按期进行,为社保基金的良性发展提供帮助。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形成双向制约机制

在社保基金收缴完成后,人社部门、财政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需要明确自身所具备的职责,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负相应的责任,保证基金的合理支出。严格执行国家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规定,将所缴纳的资金收入到专业的账户,保证收支处于不同的账户,实现专用的款运用到指定的位置。税务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管理机构不能设立账户收缴社保基金,收缴的费用应该按照要求及时转入专业的财务账户,避免出现违规支出社保基金的现象。社保基金所产生的利息需要汇入指定账户,保证社保基金处于增值状态或者保值状态。社保基金的支出要严格执行标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不得随意调整社保的缴费额度,工作人员或政府管理部门不能找出任何借口将标准擅自提高。社保基金的办理机构所需要使用的经费需要财务部门统一的做出安排,严格避免出现花费社保基金的情况,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因出现财务紧张而挪用社保基金的情况。财务管理部门、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公安管理部门也要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将各种原始的凭证进行审核,及时的对账销账,严禁出现管理部门干预社保基金的情况,真正的实现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保基金在开展监管工作属于一项长期工作,工作人员的整体责任较大,需要将现有的监管团队人员进行完善,保证监管团队的工作效率,各个部门要将自身所具备的责任进行明确并形成合力,实现社保基金监管的有效性。作为基金监管人员应在党的领导下,牢记自身所具备的使命,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稳定。基层管理人员也要将自身的工作态度进行明确,在工作开展时充满热情,不断对现有的工作方式开展创新,实现社保基金的长久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朱静.大竹县: 强化社保基金管理大力建设“满意居保”[J].四川劳动保障,2021,2 (10): 1.

[2]韩玉芹.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之我见[J].写真地理,2020,5 (03): 1.

[3]檀磊.社保基金审计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经济学,2021,3 (06): 58-59.

[4]卢世亮.浅谈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者,2020,34 (02): 17.

[5]李青.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J].东西南北: 教育,2020,6 (03): 1.

作者:闫勤文

上一篇:体校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预算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