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设置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将弹性作业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是注重多元化的作业的安排,提升作业题型的丰富性,增加作业的灵活度,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在弹性作业设置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主动性、开放性以及趣味性等原则。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理教学设置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物理教学设置论文 篇1:

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物理问题情景的设置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有效的高质量的物理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活其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激发兴趣入手,通过实验、游戏、物理学家故事等多种渠道,创设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

如在“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物理情景:

师:“我们来做了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让五位学生比赛用嘴将漏斗中的乒乓球吹出来.(吹不出)

师:五位同学都没把乒乓球吹出来,是不是他们的力气不够大?怎么辦?

生:用吹风机吹.

师演示用吹风机吹乒乓球,球仍然没吹出.

师:看看用鼓风机能不能行?

师演示用鼓风机吹乒乓球,球仍然没吹出.

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和疑惑中教师提出问题:“球为什么总吹不出漏斗?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带着这个疑问,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内容: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又如讲物体沉浮之前表演“沉浮玩偶”的小魔术:用一支10cm长的吸管对折,用发夹夹住,调整发夹位置,把它插入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并让一小段的吸管吸入水使之直立浮于水中,盖上瓶盖.用手压瓶子(学生没觉察到),沉浮玩偶听话地下沉,松手后又听话地浮起来,同学们看后惊叹不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设置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利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生产情境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愉悦心情,触发学生手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如在《汽化和液化》一节的教学中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情境:(1)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哪去了?衣服怎样晒容易干?(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变化有什么不同?(3)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在不断升高?(4)水沸腾时壶口什么位置“白气”最多?(5)雾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太阳出来后为什么雾就会消失?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后加深了对汽化概念的理解,了解了蒸发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情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用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

3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问题情景,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进行压强、摩擦、惯性、功等概念的教学时,都可以利用许多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知的事例来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如“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请几个同学到讲台前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得快.

接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受摩擦力的事例.

“你们在雨后光滑的泥土面上走路,感觉如何?”(生;总怕摔倒,走路要小心翼翼的.)

“那么,在马路上走路呢?感觉又怎样?”(生:在马路上走,轻松自如.)

“在较厚的沙子上走,感觉会是怎样?”(生:在沙地上走,很费劲,觉得累.)

教师指出上述现象是由于摩擦力大小不同造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摩擦,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的情景再现,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到摩擦力的学习之中,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设置的问题情景要紧扣学习的主题

问题的设置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解决预设的各种障碍和困难.创设的情境不能与教学内容成为“两层皮”.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用物理的眼光去探索、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出示问题情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往往是海阔天空,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时间在这种“流连忘返的情境对白”中很快流逝了,结果是花了很大力气还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物理问题上来.避免这种现象产生的关键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处理好“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比如,当教师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宽泛性问题后,待学生思考一会儿,就可补充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跟物理有关的问题?”如“磁生电”一节的教学,教师通过奥斯特实验提出问题:“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现在我们所用的发电机可以产生电,它是由磁产生的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所提问题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主题.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有效的物理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情景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功能,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徐亚萍

物理教学设置论文 篇2:

初中物理教学中设置弹性作业的实践

[内容摘要]将弹性作业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是注重多元化的作业的安排,提升作业题型的丰富性,增加作业的灵活度,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在弹性作业设置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主动性、开放性以及趣味性等原则。

[关键词]初中物理 弹性作业 设置实践

弹性作业主要是指针对学生设置的一种作业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全体学生和个体学生在學习能力上的矛盾,将因材施教的理念应用进来,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通过弹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巩固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将其探究能力开发出来,让一些学习优异的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而一些后进生也会在弹性作业中找回学习物理的信心。

一、注重弹性作业的主动性

弹性作业的根本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此在设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根本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进行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理论性的物理作业,而一些学生喜欢实践性比较强的物理作业,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安排,这样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自己选择的作业中,消除对物理作业的恐惧,促进物理能力不断提升。

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运动,比如停在水中的小船、飘落的树叶、趴在地上的小狗以及飞行的小鸟等,让学生对这些运动类型进行判断;另一种作业是让学生对宽带上网、氢弹爆炸、下冰雹以及夏天使用空调制冷更凉快这四种物体现象分别代表怎样的运动?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第一种作业难度较低,学生可以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进行分析;第二种作业还需要学生对电磁运动、分子运动以及原子内部运动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二、注重弹性作业的开放性

初中物理中的内容与实践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实践性的作业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提升作业的开放性。在开放性作业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想象力、创新意识以及求异思维都会得到提升。设置的作业最好是要求模糊,或者一题多解、有题无解的类型,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教师对作业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也会利用公式来对物体的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的时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主,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然后让学生来完成。第一种是让学生对自己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进行估测,并且根据自己来学校的方式,比如走路、坐公交、骑自行车等来计算自己来学校的平均速度;第二种是让学生从家里找不同类型的玩具小车,然后对小车的平均速度进行测量,判断哪一辆小车跑的最快;第三种是让学生对下面这个案例中的平均速度进行计算:“某同学在路上走路,第一分钟走了40m,第二分钟走了30m,走完大坝190m一共用了4分钟,那么请问走完后面12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三种作业的各有差异,但是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就会增强对知识点的体会,作业完成过程也会变得有趣的多。但是对于第三种作业来说就相对于前两种作业较复杂,需要学生对行走的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一些喜欢逻辑思考的学生就可以选择第三种作业。

三、注重弹性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将作业的完成当做是一种内在的需求,大脑皮层的活动就会更加激烈,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自觉学习。因此教师就需要增加物理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看到物理作业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快。教师可以设置多种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选择作业的内容,这样就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性体现了出来。同时,教师在对弹性作业的“质”进行完善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对“量”进行优化,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减轻作业的负担,更高效完成已有的作业。

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令人厌烦的声音”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外拓展作业,主要分为两种种,其一是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噪音污染源进行调查,并且分析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对这些噪音进行降低,然后写一份小报告;其二是让学生的不同材料的降噪能力进行探究,在工厂中,机器的震动会产生噪音,因此在许多设备的底下都会有减震的底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基于此来判断不同材料的降噪功能,将玻璃杯依次放在海绵、棉花、书、木板以及橡皮泥上,然后用相同的力度来敲击玻璃壁,然后比较反发出的声音大小,声音越小的话,那么材料的降噪功能也就越好。第一种是社会调查的作业,一些喜欢调查的学生就可以选择该作业。第二种作业是家庭小实验,一些喜欢探究做实验的学生就可以选择该题目,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完成中获得乐趣。

作者:刘秀萍

物理教学设置论文 篇3:

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设置的探究

摘 要:该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练习设置存在的问题,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作者结合所任教中学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状况,提出设置有效的课堂和课后练习的思路、方法及对教学中练习设置的注意点,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成效,对物理习题的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有效学习;层次性;策略

物理教学过程,除了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外,对于学生的自主學习,主要依靠教学过程中习题的设置和课后辅导,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一份合理的习题设置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最大幅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实际教学操作,以下分别从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设置提出几点建议:

1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起到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亦是学生临场学习应用能力的检测

传统教学的课堂练习,多数以练习册等辅导材料为主,多为机械重复的内容,少创新性活动,学生堆扎题海,学习厌烦,碰到难题常依赖老师讲评来解决问题,难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课堂练习太难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物理学科的高考题通常是理科综合卷的压轴题,有些计算题型相对较难,许多高中物理教师易把具有高考难度型的例题引入新课课堂中讲解,甚至刚学完某单元知识后,就让学生演练高考题型,大多数普通学生对这些练习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造成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地挫伤,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设置课堂练习时,应本着一条原则: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基础打起,循序教学,层次递进,才能使教学变得有效、高效。

1.2课堂练习的设置应结合课堂教学,辅以相应的学习策略

著名的心理学家诺曼说过:“我们期待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限于物理学科知识本身,还要关注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不仅教师自己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更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练习的设置中,应结合课堂所授知识内容的认知规律和解决方法来设置,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和感悟解决问题的规律。如研究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可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也可用动能定理求解,如果物体是做变加速或变减速直线运动,我们能否用运动学公式来求解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可通过练习来设置对比题型,引导学生领悟处理不同运动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定理来处理解决问题。

1.3课堂练习设置应有层次性的安排

新课程反复倡导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应体现科学的认知规律,重显性知识的传授,更重隐形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的主动构建。课堂习题的设置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真正重视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生成和提升,更多地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知道,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课堂习题的设置,亦不能一味要求全体学生会做同一难度的题型。练习应有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帮助学生构造知识网络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适应性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1.4有效的课堂练习,应辅以相应的学习互助和方法总结

课堂练习时间非常有限,有些学生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的,而教师在课堂上又不能逐个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同学间的探讨互助就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一份好的课堂练习应是目的明确,效果多样的。教师应在学生完成练习时,对课堂练习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消化” 和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亦可用提问形式来总结,为课后练习的独立完成作铺垫。

2课后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和应用能力提升必做的一环

一份好的课后作业,不亚于一名家庭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花时间、花精力,针对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去设计一份有层次性、有深度、有拓展性的课后练习。

2.1课后练习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应用,要有创新性和趣味性

课后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常规交流中发现,很多物理教师都喜欢把历年各省市的高考及高考模拟题以课后练习形式发放给学生去独立完成。殊不知,对于刚接触新知识点的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还未完全成熟,许多题目都一知半解,无法独立完成,可能导致厌弃,效果适得其反。课后练习的设置应紧扣课堂所授知识,它是课堂练习的延伸和拓展,亦是课堂练习中所学方法的加强和巩固。习题尽量结合、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有兴趣并积极完成,从而形成默化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2课后练习应有层次性、拓展性

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练习既然是让学生巩固提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应以学生个人的知识基础为起点,逐步帮助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后习题应紧扣知识点,有针对基础概念、定律的理解题,有针对定律、规律的应用分析题,逐步加深,最好是教师精心选题,分成两份习题,一份基础应用,一份能力提升,要求基础应用题为必做题,能力提升题为选作题。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使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不厌弃本学科的学习,且能帮助其逐步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分析应用能力。

学习本身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课堂课后练习只是学习中的一个环节。无论什么有效的学习形式,最终都需要落实在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上。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课堂课后有效练习的保障。影响物理学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学习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策略是重要一环,而练习的设置是否合适学生操作和完成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应在有效的练习布置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和拓展思维,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出版社,2005.5,p218-219

[3]付永鑫.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7.8p4

[4]物理教师培训手册[G].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09.2

[5]刘树田.中学物理教法与学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p82-92

作者:陈万国

上一篇:银行上半年工作汇报(精选2篇)下一篇:纪委书记工作总结(精选2篇)